近几年的经历与计划

2024-05-21

近几年的经历与计划(共4篇)

篇1:近几年的经历与计划

从工本节能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看中国节能灶行业的发展。

工本早在2005年就开发出第一代“火焰智能控制器”提出了“锅到火到,锅离火熄”的概念。

2008年8月第五代工本“太阳灶”正式推向了全国市场,当时在国内节能市场引起了轰动,很快占领了国内市场,开始引领国内节能灶具的市场走向。

2009年第六代工本“太阳灶”成功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中国爆发了能源危机,提出了“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对于能源的依赖是最高的,中国政府为了能够提倡公众的节能意识,出台了很多关于节能方面的措施,甚至包括政府补贴一部分资金,鼓励全社会都来节能减排,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些打着节能口号的小企业蜂拥而上。整个行业除了打价格战互相残杀以外,都存在着相互模仿的尴尬局面,市场开始泛滥,不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开始逐步显现,终于一些小企业一个个都开始熬不住了。

随着行业不断规范化,“节能灶”行业也出现了一个洗牌的过程,这时大家发现,节能灶行业那些只做节能宣传或相互模仿的企业最终水落石出,做市场、做产品,要的不是“花拳绣腿”,要的是产品的创新和品质,实实在在的节能效果。企业势必要有属地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脱颖而出,也才可能有市场的一席之地。

例如2011年初全国首创独立式多火道燃烧节能技术—工本“炉火纯青灶”问世,它的出现将是整个节能灶行业的一个大的提升,是未来节能灶行业看到了希望。

工本“炉火纯青灶”目前已经成为了消费者对商用节能灶的代名词,只要是购买商用“节能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工本,如同大家提及计算机的时候,马上会联想到“微软”一样。如今,工本为了加大销售力度占领市场份额,特实施与全国厨具行业强强联手的营销策略。工本将与2011年12月8日至10日,参加第十八届广州酒店用品展览会11.1馆 展位334,重拳出击!

篇2:近几年的经历与计划

到底“热门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还是让数据来说明吧!本文将新浪、搜狐与麦可思网站中统计到的最受关注专业以“取每个排行第一名”“各排行榜重合度最高”的标准统计出这十个专业:金融学、税务、英语、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会计学与物流管理。本期我们将对倍受大家青睐的这十大热门专业近三年就业趋势进行分析

总体分析:热门,并不一定热就业

图1

本次选取的受关注度高的十个专业分别属于经济学、文学、工学、医学与管理学门类,尤其是工学、管理学所占比重最大,分别有三个专业榜上有名。可以看出,在专业选择过程中,考生与家长倾向于工学和管理门类。

工学门类下最受关注的三个专业中,车辆工程2009~2011年三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0%,是十个专业中最领先的一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均以88.33%的就业率居于榜眼的位置。可见,这三个专业当下的就业情况还比较理想,这与汽车、电气、建筑等行业蓬勃发展相对应。相比而言,管理学门类下的物流管理专业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86.67%,工商管理、会计学专业平均就业率为83.33%则并不算太高。这告诉我们:“热门专业”不一定就拥有较高的就业率。

再分析一下这十个专业,细心的读者应该会发现,有六个专业(金融学、税务、英语、工商管理、会计、物流管理)在高考录取时是文理兼收的。一般而言,文理兼收的专业更有利于不同科类学生互相借鉴、互相碰撞,并能锻炼学生另一种思维角度和补充另一方面的能力。比如会计学,该专业既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数字分析能力,又需要细致、严谨的态度。所以,许多考生越来越青睐文理兼收的专业。

就业走势:稳中有升

图2

通过图2,我们可以看出十个专业、2011年的就业率均高于2009年的就业率,这是一个值得考生与家长欣慰的现象。针对前几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中央明确提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部署,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在这一政策下,大学生就业虽仍存在难度,但已经向良好的态势发展。考生与家长只要能够认真分析自身特长,研究各类专业后作出选择,就不要过于担心以后的就业问题图2

图2中,显示的各类专业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普遍较高,但在这些热门专业中也有一个特例――临床医学。它虽然备受各方关注,但它的就业率仅能勉强称得上“还行”。其原因是,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医学类的就业情况一直是被看好的,医药行业也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考生与家长就理所应当的认为,只要是医学门类的专业都好就业。但临床医学专业的平均就业率在十个备受关注专业中垫底,也就是“热门专业”的冷就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据临床医学在校学子分析,随着人们对卫生、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该专业,庞大的毕业生只有四年或五年的学习和实习经验,较难以满足医院对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并拥有较多经验的医生的需求。这就导致一方面医院缺人,另一方面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难对口就业的现状。这也是许多高校探索七年制、八年制本硕、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原因。

毕业人数:增幅不一

图1的各专业近三年毕业人数都是稳定有增,没有出现人数下滑的趋势,可以说这几个专业在近几年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结合它们近三年不断上升的就业率来看,这些专业仍然存在市场需求量。需要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的是,需求量也因专业而异,比如车辆工程专业,三年的就业呈上升趋势,而且毕业人数从2009年的8000人增加到2011年的20000人,这说明该专业的社会需求量较大。而英语、物流管理等专业三年毕业人数未发生变化,而近两年就业率持平,说明这两个专业目前就业比较平衡。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造成需求量大和较为平衡专业的原因。车辆在现代社会中使用广泛,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车身及造型设计、车辆电子技术应用、车辆的性能测试与试验研究、汽车制造工艺、工装以及生产管理等与之相关的行业的发展需要拥有相关专业技术的人才,因此车辆工程专业的需求量增加。而英语、物流管理较为平衡的就业现状,是因为这些专业对应行业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现阶段的人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因此也就没有较大的缺口。

看完近三年十大热门专业的就业趋势及分析后,不知道您有什么样的看法。其实,专业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热水放久了会变冷一样,所谓的热门专业随着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变化,也可能持续就业走高,或者趋于稳定。因此,希望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不能仅仅看是不是“热门”,一味地跟风。还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尤其是考生的兴趣和这个专业的发展路径,理性的选择自己的专业。”

篇3:近几年的经历与计划

国际收支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 国际贸易摩擦增加;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 增加了资金流出;导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 民族经济发展空间狭窄, 出口结构难以调整影响了国内金融业利率市场化进程。

下面通过对2005年到2007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报告的分析, 来分析顺差背后的原因。

一、经常项目分析

2005年, 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 增幅为134%。其中, 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 增长128%;收益项目顺差106亿美元, 增长200%;经常转移顺差254亿美元, 增长11%。

2006年, 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 增幅为55%。其中, 货物贸易顺差2177亿美元, 增长62%;收益顺差118亿美元, 增长11%;经常转移顺差292亿美元, 增长15%。

2007年上半年, 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78%。其中, 货物贸易顺差1357亿美元, 增长70%;收益顺差129亿美元, 增长253%;经常转移顺差174亿美元, 增长28%。

可见, 经常项目顺差大幅积累, 其中货物贸易顺差是造成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 增幅都在6 0%以上。

造成货物贸易顺差的原因:

1. 我国生产力大幅提高。

改革开放28年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平均达9.6%。改革开放, 带动中国生产力大幅提高的同时, 推动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2. 我国低廉的成本吸引着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

因此, 在国内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 且供应链不断延长, 附加值不断提高, 对一般产品的进口需求减弱。中国市场上外国品牌的产品中相当一部分已转为由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生产。我国的低廉劳动力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化为了劣势, 导致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增大, 也加剧了同他国的贸易摩擦。

3. 国家为了保护相对较弱的行业, 从而在关税壁垒方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贸易保护。

这使得国外的同类型产业, 在国内失去了竞争力,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国的进口需求。

4.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多重限制, 进一步扩大了中国贸易顺差。

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 美国依然奉行自由贸易主义精神, 限制能源资源、高端技术和科技产品的出口。其结果是美国出口机会更少, 导致美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分析

2005年,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30亿美元, 下降43%。其中, 直接投资顺差678亿美元, 增长28%;证券投资逆差49亿美元, 下降7 5%;其他投资逆差4 0亿美元。

2006年,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亿美元, 较上年下降84%。其中, 直接投资顺差603亿美元, 下降11%;证券投资逆差676亿美元, 增长12.7倍;其他投资顺差133亿美元。

2007年上半年,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 增长132%。其中, 直接投资顺差509亿美元, 增长64%;证券投资逆差48亿美元, 下降83%;其他投资顺差426亿美元, 增长21%。

由上可知, 近几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均为顺差。其中直接投资顺差贡献最大, 其他投资项目多为顺差, 证券投资逆差呈下降趋势。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原因

1. 我国的对外投资情况。

近几年, 我国对外投资增加较快, 2004年对外净投资18亿美元, 2005年上升到113亿美元。该项目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经济稳定增长, 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外汇供应充足, 这些为企业境外投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国家不断完善境外投资的政策支持体系, 推动“走出去”战略的有效实施, 引导企业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 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获得更好的发展。

2. 对外开放和面向市场的结构性改革, 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FDI目的地国家。

FDI的大量流入, 从两个渠道加大了国际收支的失衡。FDI的流入直接增大了金融账户的顺差。

3. 境内机构调整境内外资产摆布, 对境外证券投资规模大幅减少, 是证券投资逆差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2007年上半年国家外汇管理局调减了短期外债指标, 各商业银行境外融资规模受到限制, 同时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国内贷款需求继续增加, 为满足资金需求, 商业银行调整境内外资产摆布, 减少增持境外债券。

三、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发展趋势

1. 从区域分布看, 中国目前的外贸交易量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

由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发达地区产业因本地投入成本快速提高而将其部分转移。外贸集中度较高的地区调整外贸增长方式, 不仅会促使全国进出口贸易逐渐转向均衡增长, 也可能意味着中国出口增长加速的动力在变小。

2. 从目的地看, 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关系正在调整。

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贸易格局正在从“相对集中”到“相对均衡”转变, 对三大贸易伙伴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在中国最近几个月的出口增量中, 和日欧相比, 美国所占的比重有所提高, 这将有利于中美贸易逐步走向均衡。

总言之, 笔者认为, 受国内国外因素的影响, 包括政策的干预, 未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会有所缓和, 这对于缓解目前过热的宏观经济形势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李涵硕孙晶:解读我国近几年国际收支账户的持续“双顺差”[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2]陈继勇刘威: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激增的原因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J].武汉金融

篇4:近几年的经历与计划

[关键词]数字出版物;日本;滞后

[作者简介]李常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现阶段,数字出版物与纸质出版物在内容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但由于刊载内容的载体及传输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产生了出版物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销售模式以及阅读方式等的变化,而这一系列巨变,又引起了出版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需求和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看到,数字出版物的出版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媒介转换问题,它涉及从作者、出版社、流通渠道再到读者每一个环节的需求和利益是否得到保障的问题。这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是一个商业模式重新构建的问题。在各个环节公平的利益分配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之前,数字出版物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还有,数字出版物的出版不仅是技术和经济的问题,还与文化传统、出版体制以及各自社会的媒介环境等有很大的关系。不同国家的书写文化传统、出版体制以及媒介环境的差异会造成对数字出版物的出版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因而在数字出版物出版的商业模式构建以及具体做法上,也会产生出各自的做法和特色。西方书写文化的传统与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的书写以及纸文化的传统在时间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出版传统与出版体制也很不一样。东方国家对纸文化的理解和眷念有时可能超过西方人的想象。

日本就是出于经济、文化传统以及社会体制等原因,在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滞后”现象,很长一段时间,日本数字出版物的出版及利用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相比产生很大的差距。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它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同时还是一个IT大国,不仅网络使用普及率达到了近80%,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也极为广泛。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日本数字出版物的出版及利用的“滞后”现象呢?我们又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呢?以下,对此予以探讨和分析。

一、日本数字出版物的发展及利用

1. 电子书的开发

日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松下、索尼、夏普等家电巨头就开发出电子书阅读器,并提供电子书书店服务。但由于是以家电厂家为主开发的电子书阅读器,没有出版社的参与,所能提供的电子书因此很少,加上阅读器不能从网络上下载图书,使用也不是很方便。为此,购买电子书阅读器的人很少,只有一小部分对使用阅读器阅读图书感到新奇以及从事阅读器开发和营销的人。不久,电子书阅读器就基本销售不出去,结果这次以家电厂家为主开发的阅读器均以失败告终。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松下和索尼等家电巨头在总结上次电子书开发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又推出个人电脑可以直接从网络上下载电子书的阅读器,使用也方便多了,然而还是由于出版社没有跟进,所能提供的电子书极为有限,加上阅读器价格又比较昂贵等原因,销售几年后,就又不得不终止此类电子书阅读器的销售。松下、索尼等家电厂家长期以来之所以坚持开发电子书阅读器,除了这些企业具有开发家电的技术和营销优势,还主要有其他两个原因:一是看到卡西欧、夏普和佳能等厂家开发的学生电子辞书销售很好,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并因此认为电子书市场今后一定大有发展前景;另一个原因是这些厂家非常看好中国中小学生教材教辅电子书的市场前景。

2007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智能手机iPhone,风靡全世界,iPhone等智能手机在日本也迅速普及,带动了电子书的销售。日本拥有众多的动漫爱好者,首先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也多为年轻人,因此,使用手机看漫画图书成为一种流行。2009年手机用户电子书的销售占据了日本所有电子书销售90%的份额,其中3/4为漫画图书。尽管如此,当年日本电子书的销售额也仅仅只有57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0亿),而同一年日本纸质出版物的总销售额为19336亿日元,电子书占纸质出版物销售额还不到3%,影响极为有限。

2010年,日本迎来了“电子书元年”。这一年,苹果的iPad平板电脑开始销售,索尼、夏普也陆续推出与亚马逊电子书阅读器类似的产品,由此日本电子书的销售开始出现一定转机,2011年电子书销售市场提升到629亿日元,到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729日元,预计到2017年,电子书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390亿日元,是2012年的3.3倍。

2. 图书馆数字出版物的开发与利用

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很早就着手于学术论文数据库的开发,并提供学术论文的检索以及论文全文的阅览和下载服务。然而,在日本的大学或图书馆想要阅览相关的数字化论文全文,大部分学术期刊数字化论文全文的使用是需要支付费用的,只有大学的学报和很少一小部分的学术期刊可以免费阅览和下载论文全文。中国的知网、万方网、维普网提供了国内几乎所有学术期刊的论文全文数据库,用户可以从这些期刊全文数据库一次下载几十篇,甚至几百篇的论文全文,不会有任何问题,这在日本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日本的学术期刊一般都是面向会员发行,发行方式还是以纸本期刊为主,个别数字化的电子期刊论文全文,也多仅限会员阅览和下载。图书馆用户想阅览本馆没有收藏的期刊论文全文时,主要通过大学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服务,告诉馆员期刊名称、刊号以及论文名称和作者,馆员就会根据这些信息查找收藏有该期刊的图书馆,并发邮件给对方的馆际互借部门要求复印(需要收费),大约几天后论文就会送到用户手中。

至于日本图书馆电子书的使用,同样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据日本书籍出版协会估计,从市场上可采购到的纸本书总数约为92万种,但为公共图书馆提供电子书种数最多的Book Live书商,也就只能提供约11万种电子书。进入21世纪后,日本的一部分公共图书馆开始尝试性采购电子书,向读者提供在线阅读服务。图书馆每年与提供电子书的书商签订电子书使用协议,但只提供在线阅读服务,不可以下载电子图书,并仅限于本馆读者使用。还有,公共图书馆所能提供的电子书种类非常有限,最多的也不过5000余种,然而这些电子书还都不是新书,读者使用最多的是实用类图书和漫画图书。

nlc202309041635

在提供电子书问题上,日本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美国曾在2012年对339所大学图书馆提供电子书服务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约1/5的图书馆从2004年开始提供电子书服务,平均每一馆收藏电子书多达91900种。日本国立大学多采用买断的形式购买国外Springer公司开发的eBook Collection等,向读者提供外文电子书阅览服务。但日本大学图书馆能提供日本国内出版社出版的电子书却极为有限,迄今为止,大学图书馆也没有计划要进行大规模的图书数字化项目,只有一小部分图书数字化项目还只停留在试验的阶段。

3. 青空文库

青空文库是日本国内以非营利为目的建立起来的民间最大网络电子图书馆。1997年,在富田伦生、野田英司等几位民间人士的呼吁下开始筹建。该电子图书馆只收集日本国内著作权已经消灭的图书作品,或者著作权虽未消灭但其所有人允许网站上传的图书作品,并提供网络免费阅览。经过16年的发展,到2013年初,该电子图书馆收藏的日文电子图书多达11700部,并还在继续增多。

该文库的收藏从明治时期到昭和初期的作品占了藏书的大部分,也有部分翻译作品,或者作者自身允许公众无偿阅览的现代作品。从政治哲学到兴趣爱好,收录作品类型范围广泛,其中文学作品(包括时代小说、侦探小说等娱乐作品)较多。虽不能说过去有名的作品都有收集,但日语作品已经相当丰富(翻译作品因译者的著作权问题,数量还比较少),并保存和介绍了一批不知名的作品。由于青空文库收藏有像森欧外、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永井荷风等许多日本著名作家的小说,具有很高的阅读和研究价值,对推动文化的交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青空文库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有著作权的图书和没有得到作者许可的图书在这里得不到收藏和阅览,由民间和热心人士经营的免费阅读网站,仅靠很少的一点广告收入和社会的捐助能否一直坚持下去也是一个未知数。

二、日本数字出版物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对日本数字出版物的出版及利用的考察,我们注意到日本数字出版物的发展规模及利用与美国,甚至和中国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那么,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的日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日本有严格的著作权保护制度,对作者和作品出版者的保护力度很大,以便于保护创作者的利益和新作品的创作。几年前,一家24小时便利店集团在便利店里设置放满图书的书架,让顾客免费借阅图书,这一服务的推出,受到便利店顾客的好评,但由于这一做法没有征得作者和出版者的同意,受到出版界的反对,这一计划也就再也没有推广起来。还有,日本动漫产业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日本对国内的盗版行为实行严厉地打击,在市场能买到的只有正版作品,日本的版权保护对日本文化产业健康的发展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有鉴于此,数字出版物的出版,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数字内容的传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很容易造成数字内容的版权和作者的权利受到损害。在法律法规还没有到位之前,在保障作者和出版者权益的同时,又为数字内容消费者的使用提供便利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日本对数字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持极为谨慎的态度。加之,日本的出版产业完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政府不能干预出版社的经营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图书馆在没有得到作者和出版者许可的情况下,完全不可以随便把馆藏的出版物数字化放在网上让大家免费使用,这在以前是一种严重的侵权行为。日本各个学会的学术期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在期刊和论文作者的权益得不到任何保障的情况下,很难通过一个类似于商业性的机构向读者提供论文的免费阅览和下载。为此,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尽管开发出了全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但由于它是国家的科研机构,不能从事企业经营行为,也就不可能,也没有权利与各个图书馆签订收费协议,再通过图书馆完全免费为用户提供全部期刊论文全文的阅览和下载。同样,公共图书馆要为本馆读者提供电子书,就必须与提供电子书的书商签订收费使用协议,并受到诸多的限制,如出版商一般不提供新书,只能在线阅读,并限于本馆读者,收费又比较昂贵,图书馆还要配套阅读设备等等。还有,日本几家提供电子书的书商和厂家由于采用不同规格和制式的阅读设备,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图书馆推广电子书的难度。近几年,日本的图书馆经费不断减少,即使有心希望为读者提供数字出版物的阅览,但现实的情况却存在很多问题。

其次,日本是一个完全出版自由的国家。日本出版社的创办非常容易和简单,只要有“一部电话和一张桌子”,谁都可以办出版社。为此,日本的出版社数量庞大,近30年来,日本一直保持有近4000家左右的出版社,其中中小出版社居多,在出版行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中小出版社尽管都有各自的出版特色,但毕竟处于弱势的地位。数字时代,在它们的权益和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成熟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这些出版社很难在数字出版上有所作为。

日本的众多出版社,包括中小出版社之所以生存下来,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日本采用出版物定价销售制度。在书店销售的出版物不降价、不打折,这得到了日本法律的认可。这一个制度的推行对图书销售和图书批发商以及书店的稳定经营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为此,各种销售出版物的店铺非常多,出版物渠道非常畅通,消费者购买出版物也非常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读者对数字阅读的依赖,在维系纸本阅读上发挥作用。正由于新书不能打折销售,网络书店销售的新书与书店销售的新书价格一样,电子书的书价也与纸本书书价相差无几。这样的出版体制,很难产生像亚马逊那样依靠出版物销售大幅度降价来获得商业成功的现象。正因为拥有较为稳定的出版市场环境,日本传统出版社积极开发数字出版的动力不足。而积极参与开发电子书阅读器的家电厂家尽管拥有与亚马逊等不相上下的技术开发力,但由于没有数字内容的支撑,往往以失败告终。美国的亚马逊、苹果和谷歌等开发数字出版的共同特征是硬件、数字内容与服务成为一个整体,并通过拥有庞大的数字内容平台进行销售的模式。这一点上,日本与美国存在巨大的差距。

nlc202309041635

最后,日本国民是一个爱学习、爱看书的民族。纸质文化在日本盛行了1000多年,日本国民对纸质出版物的阅读已经远远超过了一种简单的阅读行为,纸质文化已经渗透进日本传统文化之中,对纸质出版物的热爱和眷念,不在于中国人之下。长时期养成的纸本阅读习惯,纸质出版物阅读的健康性和便利性,每年大量的出版物,畅通的销售渠道,对作者和著作权的严格保护,以及日本独有的出版体制和社会环境,都多多少少影响着数字出版在日本的发展。

三、近几年的举措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迎来了长达20余年的经济不景气,出版业也难免受到很大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的发表和相关版权的诉讼及和解,随后亚马逊电子书和苹果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风靡全球,以及亚马逊积极进军日本出版市场的举动,就像19世纪中期,黑船来航胁迫日本开国一样,让日本各界受到巨大的震动。一直以纸质出版为主,对数字出版比较消极的日本出版界也开始认识到将来数字出版发展的重要性,日本政府也开始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和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2010年被称之为日本“电子书元年”的主要原因是从这一年起日本各界开始以实际行动来推动数字出版的发展。同年1月,日本杂志协会得到日本政府总务省的资助,开始进行杂志数字化的配送试验。2月,由日本主要35家出版社参与的,以数字出版市场为发展目标的“日本电子书籍出版社协会”宣告成立,诞生了日本第一个数字出版行业的团体。5月,由索尼、凸版印刷、KDDI和朝日新闻四种不同行业组建的电子书销售网问世。6月,以出版专业书和实用书为主的14家出版社宣布成立“思考电子书出版社会”,由印刷、通信、信息系统和图书批发等行业共同发起成立“电子出版制作流通协议会”。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各部委也开始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各种委员会研讨如何发展日本数字出版产业。

2012年4月,日本“出版数据机构”正式成立,计划出巨资对100万种出版物进行数字化处理。该机构由讲谈社、集英社、小学馆等15家日本著名的出版社出资20亿日元,但最大的股东是“官民基金产业革新机构”(政府占90%份额),预计出资150亿日元,还有340家出版社已经表示要参加该项数字计划。这是日本政府大力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一个明确信号。该项目不仅要做出版物数字化的工作,还要为网络书店提供电子书的代理服务,为著作权人提供收益分配的管理服务等。尽管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日本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12年6月,日本着手修改著作权法,从2013年1月1日起,从法律上公共图书馆馆内使用数字出版物成为可能。这为公共图书馆推进馆内出版物数字化,为馆内读者提供免费阅览数字出版物创造了条件。另外,从2014年1月起,日本国会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料有可能为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用户提供免费阅览。然而,作者和出版者权益保障的问题、图书馆增添阅读终端设备的问题、读者下载和打印以及收费等问题,都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解决方案,还有赖于今后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2012年,日本数字出版物市场进入了“战国时代”。 富士通的“BooksV”(40万册)、大日本印刷和NTT共同出资的“honto”(20万册)、凸版印刷集团经营的“BookLive”(9万册)、索尼的“Reader Store”(6万册)以及乐天(电商)的“KoBo Touch”(6万册日文书、收购加拿大网络书店kobo,260万册外文图书)等数字网络书店纷纷出现,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2013年9月,日本文化厅计划2014年向国会提交著作权法修改案,建议创设“电子出版权”,在保护作者利益的前提下,加强出版社拥有电子书的权限,打击盗版,使电子书的制作和使用更为方便。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考察,我们注意到与美欧等国相比,日本数字出版物的发展比较“滞后”,这与日本制定的著作权保护制度、日本特有的出版体制与媒介环境,以及日本国民对纸文化的热爱和眷念等有很大的关系。近年来,日本正努力构建适合于日本国情的数字出版发展模式。与日本相比,中国在出版物数字化及使用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我们却对作者、出版者以及读者的权益和需求等缺少一套完善和有效的保护机制。这种近乎于杀鸡取卵的发展模式对中国今后数字出版的健全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電子書籍のこれまでのあゆみ[J].WEBマガジン,2013(1).

[2]全国出版協会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物の推定販売金額の推移[J].出版月報,2010(1).

[3]インターネットメディア総合研究所,電子書籍ビジネス調査報告書2013[Z].2013.

[4]小平市図書館協議会,公共図書館における電子書籍利用をめぐって[Z].2013.

[5]国立大学図書館協会学術情報委員会学術情報流通検討小委員会,大学図書館における電子書籍のサービスに向けて―現状と課題―(平成24年度調査報告その1)[Z].2013.

[6]青空文庫,ウィキペディア百科事典,http://ja.wikipedia.org/wiki/青空文庫(2013-11-12).

[7]三淵啓自,熱帯びる国内電子書籍「乱読時代」、基盤構築を[N].日本经济新闻,2012-10-24.

上一篇:物业保安部工作计划表下一篇:七年级第二月考表彰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