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经历

2024-04-30

读报经历(通用17篇)

篇1:读报经历

学院将于2014年10月迎接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了使学院以较高评价顺利通过评估,铁道信号系全体师生行动了起来,将晨读内容改为对评估知识的学习。

同学们利用晨读时间学习评估基本常识,学院基本常识和专业基本常识,深入理解评估的目的和意义,真正了解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和专家组考评的主要方法等。

通过晨读的学习,同学们提高了对责任感的认识,日常生活中更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同学们关心评估工作,参与评估工作,支持评估工作,为评估工作做贡献!

篇2:读报经历

2.了解有关报纸的基本常识

3.掌握读报的方法——浏览、略读、精读,练习和积累资料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讲解为辅,重点放在读报方法的指导上,再以一份报纸为例,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导语:课前请大家准备一份自己经常阅读的报纸,看看都有什么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报纸,教师在黑板—侧—板书),谁还能列举出其他一些报纸?尽可能多说一些),我们知道有这么多报纸,那么有关报纸的了解哪些呢?(提示回答的范围)

订正生词:

渠道(qú)舆论(yú)撰稿(zhuàn)浏览(liú)

快速阅读全文,了解读报常识。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标明各段主要内容,重要语句,边提问边归纳:

(板书)

1.报纸的功用:传播信息,宣传教育

2.报纸的版面:独特的表现形式 头版头条

3.报纸的内容:新闻;文学作品,文摘、读者来信,广告答记者问等

4.报纸消息的来源:通讯社、记者、通讯员等

5.读报方法:选择、浏览、精读和略读

6.积累报纸资料:长期坚持,养成习惯

7.做报纸和朋友的主人,参与社会办报

8.自己动手,学习办报

通过提问对某些内容作重点指导:

(1)本单元提示中说:“报纸是大千世界们缩影,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本课哪部分说明了这一点?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明一下

(1节、3节说明了这一点,因为它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从政治、法律、经济到科学、教育、文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所以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报纸又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最重要的信息,不是固定的,不变的内容,所以说它是活的百科全书)

(2)报纸包括那么多内容,是通过什么形式表现出来的呢?

(通过版面表现出来的)

报纸的内容很多,但不是随意摆放的,首先,按内容分类,不同的内容放在不同的版面,其次,同一个内容,按内容的主次轻重,分别安排在同一个版面的不同位置上,一般是左上,左下右下的顺序〈以一报纸为例介绍〉

篇3:读报经历

1 主持人个性鲜明、风格独特、业务功底深厚,凸显节目魅力

1.1 主持人个性鲜明是广播读报节目成功的首要条件

《有报天天读》的杨锦麟、《马斌读报》的马斌、《孟非读报》(现在已停播)的孟非等等,他们要么幽默、机智,具有洞察力,充满激情;要么语调朴实,谈笑自如,风趣幽默;要么条理分明,观点明确且有理有据,嬉笑怒骂不着痕迹,慷慨激昂一针见血;要么语言辛辣,调侃夸张。杨锦麟曾经说过,“我想读报节目要有个性,没有个性就形同阉割成了太监一样,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建楼读报》的主持人建楼语言犀利,睿智幽默,点评独到,一针见血。例如,在今年5月6日的节目,在说到“一些人给某些高校捐资建校,获得相应的‘点招’指标”这条新闻时,建楼点评到,“当管理大学的人整天想的都是‘钱’和‘关系’的时候,那,这个大学正经不了。”幽默中带着辛辣,嘲笑中暗含讽刺,态度鲜明,语言解气,贴合受众心理,建楼的这种个性风格为节目增色不少。

此外,听众之所以喜欢建楼,还在于建楼在节目中展现出“真”,不虚伪、不做作、说真话,讲人话,有时看似是情绪化表达,但却是在用感性表达理性,这也进一步提升了节目的收听效果。

有听众这样评价:“建楼挟一腔热血,满腹豪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把报纸上的一些披露的信息,抽丝剥茧,去伪存真,还原新闻事件背后的事实真相。针对丑陋的嘴脸,进行犀利的剖析和无情的鞭挞,让听众拍手称快,如灌醍醐,像三伏天喝了一口拔凉井水,从心底感觉到痛快。”

可以说,《建楼读报》的成功与建楼的这种个性风格密不可分,它就像是一个形象标识,让听众记住了建楼,喜欢上了建楼,也喜欢上了《建楼读报》,主持人与节目真正实现共赢。

1.2 主持人素质和功底直接影响节目品质

在读报类栏目中,主持人的地位特殊,可以说是核心竞争力,往往直接决定栏目的成败,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相当的学识和素质。读报类节目主持人应该是一个对资讯有敏锐捕捉能力的观察者、是一个对多元化信息有独立判断的解读者、是一个对新闻事件有独到犀利评论的评论员。

建楼做过记者,当过编辑,是一位集采、编、播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而这些丰富的工作经历、生活积淀使得建楼内涵及底蕴非常扎实,思维非常敏捷,于是,说什么、怎么说对他来说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真正做到了“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

1.3 深度参与编辑,主持人个性进一步凸显

从节目主持人的实践来看,作为传播者存在的节目主持人对节目制作的策划、选题、构思、编辑等重要环节的参与程度越高,主持节目的时候就越有主动权,节目和主持人的思想魅力也得以最大程度的展现。

作为《建楼读报》主持兼节目监制,从每天节目的选题到评论,建楼都是深度参与,很多评论都是亲自撰写,编辑认真处理过的稿件,交到他手里,他还要翻来覆去改很多遍,经过这一番细致加工,一条干巴巴的新闻变得活色声香,且独具个性。

当然,主持人的个性与节目的个性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个性化主持人造就了个性化节目,两者相得益彰。

2 选材用心、观点考究,提升节目品味

马斌曾经说过:“读报原本是和电视特性不相配的。我们的节目能成功,胜在‘内容为王’”。《建楼读报》之所以倍受听众爱戴,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在内容上下足了功夫。为了确定每档30分钟的节目读什么,建楼和编辑要花费至少两三个小时来浏览几十份报纸、上千篇文章,所选内容涵盖反腐、法治、社会、民生等多个层面,均为社会热点话题,真正做到“听众关心的就是我们关注的”。有听众这样评价:“《建楼读报》每期的选题都视角独特、尖锐;每篇文章都言之有物、语言犀利、抨击时弊、鞭挞社会丑恶,说出许多普通人的心里话。”这也正是精心选材的结果。

当然,“优秀的读报节目不是单纯的念报”,在资讯爆炸的今天,听众愁的不是了解不到资讯,而是饱受资讯超载之苦。听众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对于海量的资讯进行有序化的整理、筛选、解释。所以,确定选题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怎么读”更为重要。《建楼读报》是一档读报类的评论节目,特色是“精彩集纳,观点交锋”,但它不仅强调读报纸,说新闻,集纳观点,更强调对新闻的深度解读,把“新闻”做成“新”新闻。所以,针对每天的选题,建楼和编辑们都会把方方面面与之相关的新闻进行汇总、整理、编辑,争取用尽可能少的话语让听众得到尽可能多的和全面的信息,立体感知新闻。

此外,一档有生命力的读报类节目,绝不是人云亦云,《建楼读报》的每一条新闻,都力争有自己的个性化观点,这也是该节目最大的魅力之一。不过,对于自己抛出的观点,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角度既要新颖独特,开拓听众思维空间,同时点到为止,力图做到:有谱而不离谱,个性而不个人,确保理性公正。

今年6月11号,节目关注“湖北潜江一小学突发劫持事件,镇纪委书记、镇党委副书记王林华主动要求替换人质”的新闻。当时,舆论中夹杂着一些为罪犯鸣不平的声音,这也包括一些主流媒体,对此,节目评论说:“就这么一个大是大非非常清楚的新闻,却能连篇累牍地为罪犯寻找动机和理由——我不得不再假设一下:假如是你这位作者的孩子被劫持,你还会写出这样的文章来么?”仅仅一个简单的设问,导向明确、观点凸出,而且还设身处地站在家长的角度,符合受众心理,收听效果好了很多。

3 与时俱进、求新求变、巩固品牌

一个节目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周围环境、竞争对手及目标受众的变化等挑战,对节目进行创新是节目维持生命力的有效保证,也是节目得以保持和维护品牌价值的必要途径,但创新不是简单的变化,而是优化和增值,绝不能“创”掉节目的特色和风格,要懂得强化自己的优点,《建楼读报》也在不断求新求变,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3.1 及时调整节目定位、节目版块、丰富节目元素,满足不同需求

《建楼读报》为深度评论节目,每条新闻约三四分钟,有时会略显沉重,为了调整收听节奏,节目特在最后五分钟开辟了“读报关键词”版块,以一句话点评的形式来评说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社会新闻,每天七八条左右,增加了节目的信息量和可听性。

另外,运用个性化音响丰富节目元素。比如,《建楼读报》每条新闻之后都会配以表达不同情绪的特殊音效,时而爆笑、时而长吁、时而煽情,与所要表达的观点浑然一体。这些声音元素的合理运用有效避免了听众的收听疲劳,丰富了收听体验,粘住了听众耳朵。

3.2 借助新媒体,为打造品牌助力

有位媒体人曾讲过:“不懂得拥抱新媒体的人必死无疑”,此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却提示我们,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应主动出击,有所作为,具体到节目而言,也应借新媒体之手,为品牌打造助力。

目前,《建楼读报》已实现与网络同步直播,并在一些APP软件上实现了即时收听,此外,节目还开通了微博与QQ群,可与听众实时互动、交流。

下一步计划将《建楼读报》每天的精彩内容重新进行分割、剪辑、整理,然后加上特色标签,在河北新闻广播微信平台或APP平台推送给听众。另外,计划推出《建楼读报》网络版,既在节目之外,每天由建楼单独录制一两段新闻酷评,在网上播出。

篇4:孩子读报好处多

既为引导,我自然没有采取强迫的手段叫孩子读报。而是营造一种读报的氛围,通过以身作则来影响孩子,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对报纸的兴趣。那时,我的手头并不宽裕,但还是省出一笔钱订了3份适合孩子读的报纸,且自己每天读得津津有味,以引起孩子的注意。特别是在晚上和星期天,尽管是电视播出的“黄金时间”,但我和爱人商量好,不看电视。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这一招,还真的很奏效。孩子每每在做完作业后,见我俩读报读得那么津津有味,他根本就没有想到看电视,而是也拿起报纸来读。另外,我还在报纸中挑选出适合孩子读的小故事,小散文,以及孩子们写的小文章……放在报纸的最上面。让孩子很自然地翻开报纸就可以读到。在我和爱人的精心引导下,孩子真的养成了读报的习惯,有时读得比我俩还有味哩!

随着孩子读报习惯的养成,我又增加了报纸的份数,由3份增加到5份。一次,一份报纸孩子自己读过之后,问我:“爸,这份报纸我想让同学也读一读,可以吗?”我回答:“当然可以。只是不要在上课时偷看,更不可影响学习。”他点点头。也许有的家长会认为,让孩子读这么多报纸,岂不影响正课学习?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读报与学习不仅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读报于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在孩子养成读报的习惯后,不仅知识面更宽视野更开阔,对科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车模还获得过市级比赛一等奖),而且还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作文水平明显提高。有好几次。他的作文都受到语文老师的好评,还在学校张贴。后来,我又鼓励他参加报纸上举办的征文,其中一篇《水、心》的小散文还获得了二等奖哩!

篇5:读报感受

——我的指路明灯 刚踏上三尺讲台,面对一个个活泼可爱、笑容可掬的孩子,我感到无比的快乐,无比的幸福!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林林总总的问题乌云压顶般向我涌来: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如何评价学生?……我困惑,我彷徨,我束手无策,我黔驴技穷。想着每天都要给这帮调皮捣蛋的学生上课,看着孩子们呈直线下降的学习成绩,听着家长们因不信任老师而准备让孩子转班的私下议论,我急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可现实不同情眼泪,我开始虚心地向老教师们请教。

一天,我叩响了德高望重的老师的家门。老师在她的书房里热情地接待了我。我开门见山地向老师提出了我在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惑,老师一边安慰我,一边鼓励我。我清晰地记得,我和老师近好几个小时的谈话,她自始至终没有告诉我解决问题的方法。临走时,老师只是送给我10多份版面精致、印刷精美的《中国教师报》,并嘱咐我好好看,仔细研究。认真地读了《中国教师报》刊载的文章,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与她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此时,我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中国教师报》是一盏指路灯,有了她的指点,问题会迎刃而解,烦恼会抛到九霄云外!从此,《中国教师报》成了我课余时间喜爱看的一份教

育类报纸。《对话》、《成长》、《教师论坛》等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的版面让我爱不释手。报上,一篇篇教师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之谈,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个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反思,让我豁然开朗;一则则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让我不禁潸然泪下、凝眸沉思。我就像一条鱼儿,快乐地遨游在《中国教师报》这片智慧的海洋里;我就像一只小鸟,深情地栖息在《中国教师报》这棵繁茂的大树上。

如果说《中国教师报》是我的良师益友,那么《读者论坛》则是我的精神家园。每次上网,我总会迫不及待地登陆《读者论坛》,因为《读者论坛》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情怀,给了我一种温馨家园的感觉

回首一年来走过的路,是《中国教师报》这盏指路明灯给了我“黑夜”中前行的力量和勇气,是《中国教师报》这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奋斗的前程。借着这盏灯,我将信心十足地走下去……

龙南县南亨中心小学 曾秋洁

篇6:日记――读报有感

。我想:“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再看文章有三个小标题:“成绩稳居学年第一”、“他能一边画画一边唱歌”、“用中英文进行节目主持”。我聚精会神地仔细看,而且一边看一边想,一边记。他是台州市外国语学校高二(1)班的同学王晨龙,家住黄岩宁溪,爸爸在上海打工,妈妈为了供他读书,每天起早摸黑地回收废塑料,然后再把废塑料打碎卖掉,每天都很累很辛苦。他很疼爱妈妈,发愤学习,各方面都很出色。特别是他在参加比赛失败后说“没关系,明年我再来。”他说到做到,荣获了CCTV英语风采大赛台州市一等奖,“走进西澳”英语口语大赛台州市一等奖,真使人羡慕。当我看完时,首先想到自己生活很幸福了,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应该好好珍惜才对,

日记

第二想到王晨龙有一条经验:无论学什么都非常认真专注,勇于去做任何事情,不怕失败。“多多练习,练出胆量就好了。”这条经验很值得我学习。名师点评:这篇作文记叙的是小作者读报后的感想。《台州晚报》第六版上的新闻吸引了小作者,当“我”看完了新闻的.内容时,对文中的主人公深感佩服。他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可以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我”想到自己也应该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努力学习。“我”从主人公的学习经验中也得到了启发,相信小作者也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作文的格式规范,作文内容是围绕晚报的新闻而写,内容集中,符合日记体裁作文的要求。(学乐中国特聘教师:罗丹娜老师)2009-4-28 7:14:00

篇7:读报比赛作文

一个星期五下午的班队活动课上,我们在教室里举行了读报比赛。

正式比赛前,班主任杨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读报比赛。写完就说:“读报的时候声音要洪亮、要有感情,时间只有一分钟。”杨老师刚说完,下面就有同学议论纷纷:“才一分钟啊?时间也太短了,我肯定读不完。”“算了,我读得不好,还是不上去了,被同学笑话多不好意思。”听着同学们的议论声,杨老师笑着说:“读得不好 没关系,重在参与嘛,只要你上来读,杨老师绝不吝惜自己的表扬,而且读得好的同学还有奖品哟!” 下面的同学一时信心高涨,并把自己选好的文章先在下面小声地读起来。

比赛开始了,第一个上台的是王耀蝶同学,只见她从容地走上讲台,读起自己所选的文章,她读得很大声、也很有感情,当她读完时,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杨老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 下面有请王藤霏 同学上台 !”我正在下面熟悉自己选好的文章,就轮到我了。我心里犹豫不决:真担心读得不好同学们会笑话我;不上去吧更担心他们笑话我是胆小鬼,我可是堂堂男子汉,怎能做胆小鬼呢?不管了,还是上去再说吧。

我大步流星地走上了讲台,看着杨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拿起报纸,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读完之后,教室里又是一片热烈的掌声,杨老师不失时机地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原来我的担心真是多余啊!

接下来剩下的同学都上去读了自己选的文章,不管读得好与不好,教室里都是掌声不断,杨老师的表扬声更是不断。

比赛在杨老师的表扬声和同学们的掌声中结束了,为了鼓励同学们,杨老师兑现了她的诺言,给读得好的同学发了纪念品,我虽然没拿到奖品,但我心里还是很高兴,因为这次活动不只是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更是锻炼了我的胆量。

篇8:读报启示三则

一、佛桌开花

故事是这样的:20年前曾极得方丈宠爱、令方丈悉数教授的小沙弥,却在一夜间动了凡心,从此花街柳巷,放浪形骸。20年后的一个深夜,他陡然惊醒,快马加鞭返回寺里,请求师父饶恕。方丈深恶他的放荡,只是摇头:“不,你罪过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方丈信手一指供桌,“连桌子也会开花。”浪子失望地走了。第二天早上,方丈踏进佛堂,惊呆了:一夜间,佛桌上的花开了,朵朵芳香逼人,佛堂里一丝风也没有,盛开的花朵却簌簌急摇,仿佛是焦灼的召唤。方丈彻悟中下山寻找,但心灰意冷的浪子已重堕过去的荒唐生活,而佛桌上的花朵也只开放了一天。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一个真正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象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浪子放浪了20年,于一夜间有了向善的念头,并连夜返回寺里,期待师父的饶恕。然而,师父冰冷的心重又将他推向深渊。尽管他放浪了20年,但向善的念头多么珍贵——它感动了佛桌!向善的念头又是稍纵即逝的——佛桌上的花只开了一天!要是师父多一份宽容,早一点彻悟,我想,佛桌上的花将会常开不败。

教育上又何尝不是如此!教师多一份宽容,教室里就会多一朵盛开的花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错误,甚至误入歧途。当学生有了错误或误入歧途时,教师要以一颗滚烫的心慰藉学生受伤的心,以一颗宽容的心原谅学生的过错,以一颗期待的心憧憬学生的未来,及时疏通学生前进的困惑,排解学生前进的障碍,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那样,我们的教室里将会遍地开花!

于是,我深切体会到了:宽容是一种神奇的爱,是一种可以让歧途回头、让错误改正的力量,是一颗火热的、肯原谅、肯相信的心,是一种事后不言后悔而备感欣慰的行为!

二、茶杯与茶壶

故事梗概:一位学习丹青而自称未找到称心老师的年轻人,向法门寺住持释圆和尚请教。释圆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让这位年轻人为他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信手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水壶的壶嘴正徐徐流出一道茶水来,注入那茶杯中。面对沾沾自喜的年轻人,释圆却摇了摇头,说茶杯和茶壶的位置反了,茶杯应在茶壶上。年轻人笑言:“哪有茶杯往茶壶里注水的?”释圆听了,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股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与经验。”

多么巧妙的点拨,多么精辟的话语啊!“茶杯与茶壶”,延伸在教育教学中,不正是“学与教”的问题吗?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扮演着“教”的角色,更有着“学”的外在与内在需求。“学”,向谁学?学什么?怎样学?古人说得好,“教学相长”、“能者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面对着一群我们眼中稚嫩的孩子,我们常常俯看他们,更多的是将自己的茶杯与茶壶都高高举起,殊不知,孩子们手中也同样有一把茶壶,虽然他们稍显稚嫩的双手还不能将之举得过高,但那壶中也一样盛满了香茗。因此,我们举起茶壶的同时别忘了将自己的杯子放低,那样学生也会为你斟上一杯香茗。

于是,我深切体会到了:教学相长是一种尊重与信任,是一种俯下身子看学生的心态,是一种将自己的杯子放低的行为。

三、学会认输

这篇文章没有为我们讲述故事,而是举了生活中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例告诉我们“学会认输”——

学会认输是什么?一个人如果听惯了这些词汇:百折不回,坚定不移,前赴后继,永不言悔……那么,他需要学会认输。

人生道路上,我们常常被高昂而光彩的词句弄昏了头,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死不认输,从而输掉了自己!

教师更需要学会认输。回顾自己教学中的点滴,不禁有点脸红。课堂上,当写错一个字,说错一句话时,我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借口,甚至急中生智地说:“你看(听)得真仔细,看来老师的心机没有白费……”这哪里是心机?分明是“面子”,是一种不肯认输的表现!

读了这篇文章,我豁然开朗:学会认输,是写错一个字或说错一句话时真诚地对学生说声“对不起,我写(说)错了”;学会认输,是面对学生的问题不能解决时谦虚地对学生说声“很抱歉,这个问题我不会”;学会认输,是学生的见解超乎自己的意料时由衷地对学生说声“你真棒,这个问题我还没想到”;学会认输,是当学生能为自己解决问题时佩服地对学生说声“了不起,我拜你为师”……

篇9:学会读报

班队活动备课(教案)

学会读报 1教时

教学要求:

懂得读报的好处,学会读报的`方法,逐步养成经常读报的好习惯。

一、揭题:《学会读报》。

二、指导实践,传授方法。

1、详阅和简阅。

先简阅:了解报纸的大概内容。后详阅:选择自己喜欢的,或重要文章详细读一读。

2、指导实践读报。每人一张《小学生原地报》。

(1)说说你准备怎样读?

(2)说说你哪些详读了?

(3)交流:

补充:重要的内容还需要做好读报摘记。

篇10:看书读报作文

寒假中,我在疯玩之余总爱翻翻我平时收集起来的《达州日报・校园周刊》和童话故事什么的。别说,我还真有些收获呢!我讲出来也让大伙乐一乐,怎么样?

记得那天,我在报上看了一篇名叫《让真情永驻心中》的文章。这篇文章不但词句优美,还有一些我不曾见过的词。让我来给你们念一些好句子吧!“在现实中失去的只能在记忆中重逢。时间流逝,在飞速的成长中,总不免要想起过去――”“人啊,为什么要在追名逐利中放弃善良的本性?!为什么要让虚伪和勾心斗角占据自己的心灵?!为什么让纯真只能留在记忆中?!为什么在失去后才懂得拥有?!”“真情是能熔化冰雪的火焰,真情是能升华友谊的源泉,真情是最高尚无私的奉献。”怎么样?我眼光不错吧!如果没“吃饱”,我这儿有一些这篇文章中的生词,我查了一下词典,才弄懂,想不想听一下?“懵懂”是糊涂,不明事理的意思。“勾心斗角”的意思是: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来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勾”也作“钩”。该“吃饱”了吧。

没“吃饱”?别着急,再听我讲下去呗!一天,在姑姑家,我拿起表弟的.一本《世界著名童话》一翻,封面的反面有一张长纸,那张纸上的字用紫色线勾了边,用粉色把字的空处涂了,用灰色笔写着几行字,那颜色很淡。知道那下面写的什么吗?告诉你吧,那张纸上写着:“赠飞宇弟:知识是生活的翅膀,童话是天空的色彩;愿你如雄鹰展翅飞翔在蓝天。姐:兰馨”。看了这句话后,我又继续看里面的童话。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童话里的天空是那样的蓝,朝霞和彩虹是那样的斑斓,怎么也看不够!看着童话的每一篇文章,真像游览在天空的每一个角落。啊!童话真有趣!

篇11:读书心得读报心得

《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报纸,它零距离地贴近教师的教学和生活,与教师心贴心。这里有专家的精辟见解,也有教师的亲身经历,有教育家教育理论的解读,也有教师们的探索和实践。阅读《中国教育报》,可以使我们教师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党的教育现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党的关怀下,中国的教育事业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着。在教育展台上,许多优秀同行们的教学创新与探索,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和灵感,让我们的教学理念悄无声息的发生了变化,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大气和深远,让我们对学生的态度变得更加宽容和亲切,让我们的目光变得更加细致和敏锐。

在《中国教育报》的引领下,我明确了教师应做哪些准备,如何实现专业发展?一线教师究竟怎样搞教研?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新课程究竟需要怎课堂纪律?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孰重轻?一篇篇聚焦于热点问题、充满真知灼见的文章,常常读得我全身热血沸腾,仿佛经历着一场思想的洗礼。

在实施“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与《中国教师报》结下不解之缘。她使我豁然开朗,帮我解决了许多困惑,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初,我面临着思想上的困惑,对课改的意义、方法与途径认识不清,旧的教育观念在我的大脑中根深蒂固,要转变观念谈何容易。这时,我们学校为教师定了《中国教师报》,让我有机会拜读她,也结识了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如:李炳婷,于春祥等。我认真拜读了专家的理论书籍和报纸上有关的文章,专家的理论如“甘霖”浇灌了我久旱的“心田”,如“春风”吹醒了我那沉睡的“激情”,特别是高效课堂追求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实在令我向往,激发了我参与课改的激情和试行的欲望。是《中国教师报》最终让我转变了观念,澄清了思想,储备了理论,也为我前行插上了一双翅膀。

心动不如行动。我迫不及待地把桌子拉开,分组,起组名,定组规,设计导学案,按高效课堂的模式上课。几星期下来,我根本没有享受到“被解放”、“幸福”的感觉,却搞得身心疲惫,几次都想打退堂鼓,是《中国教师报》一些老师的专业成长激励着我,让我知道成长需要付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的先进事迹对我影响很大。让我明白只要执着追求,不懈怠,一切皆有可能。我也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努力工作是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是一天,何不努力拼搏作时代的“弄潮儿”?于是我不再随波逐流,开始执着地打造“高效课堂”。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国教师报》,从中向专家学习,向名师学习,查阅有关的文章,大胆试验。有了《中国教师报》的陪伴,我更坚定了课堂改革的信心。

在实施高效课堂的初期,我遇到的问题很多,时时处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幸亏有《中国教师报》的引领,为我“拨开迷雾”,让我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通过课堂诊断,我发现我的课堂生病了,合作没有效度,展示形式单一,念答现象严重,点评和点拨不及时等症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我一时也不能找到“良药”,非常苦恼。后来我惊喜地发现报上有“走出课堂误区”系列报道,观察员郭瑞、杜金山的课堂诊断与我的课堂病症相似。于是,我认真阅读他们对课堂的剖析,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他们的文章,字字敲击在我的心坎上,与我心有戚戚焉。再读名师的解答,特别是于春祥专家的策略,让我有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引领我走出课堂改革的误区。走出误区的课堂,有了一定的温度和高度,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篇12:读报益健康

坐下来,干什么呢?看书、读报、浏览杂志,进入知识的海洋,采珠拾贝,意味盎然。这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读报、剪报。我将剪报资料分为读书、散文、养生等几大类,又在每一大类中,根据内容不同分成若干细目。如把“养生”分成养生理论、饮食与健康、锻炼与健身、心理与健康、老年保健、心脑血管病防治及生活方式7个细目,经过这样分类整理,到需要时候便于查阅。

剪报整理,是一个动静结合的运动过程:动手剪报、整理归类活动了全身和四肢,属于动的锻炼;坐下来赏读,心平气和属于静的锻炼,这就达到了人们常说的“养心在静,养身在动”的养生目的。一动一静,就像气功师和书法家练功习字时进入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起到乐而忘忧、痴而忘疾、心静体动的作用。

我身边有这样一件事,有两位患了鼻癌但又不是晚期的五十岁左右的人,因为对疾病医学知识的了解,以及对疾病态度的不同,结局也不同。

老张患病后,每天定期服药,配合医生治疗,由于他平时坚持看报,懂得一些医药卫生知识,思想上想得开,放得下,心情稳定,心理平静。几个疗程后复查,医生告诉他,癌症已控制,病情已缓解。老李也得了鼻癌,此人平时不看书读报,知识贫乏,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后,心理恐惧,愁眉不展。住院后打针吃药做化疗,但疗效不大,一年后病情恶化,癌细胞扩散,不久就走了到生命的尽头。

这两个人的事让我觉得,平时多读书看报,掌握积累一些医药卫生知识和养生保健知识,同时拥有良好的心态,对中老年人战胜疾病、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看报剪报属轻量型身心活动,且情趣无穷。既然读了,剪了,还要“作”。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表达出来,不断写作,头脑才不会生锈,思维才会敏捷,才思方能泉涌,心灵方能净化,身体方能健康。

篇13:读报策划书

2011年,正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上海“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学校“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启动年,是我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契机年,同时学校是深入学习贯彻第十九届高校党建会议精神的关键年。根据学院建党90周年大型系列主题教育的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本校区特点,开展“我听党话——党报学习”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围绕永远跟党走,争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活动时间

2011年2月—2011年7月,每单周一次,2次/月,每班自行安排时间。

三. 活动要求

1)

2)活动对象为全体在校学生。党报内容由老师选定,亦可学生向老师推荐。各班团支书负责宣读, 由团支部委员协助开展。活动时间每次30分钟左右。

篇14:读报心得

首先,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具有时代气息,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反思多多。

第四。它具有科普性与知识性。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形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最后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

正如教师报上有一位老师所说的:“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真正做到以爱育爱并不容易。由此我想到自己,有时在课堂上看见学生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就不知是哪来的无名火蹿上来,很冲动,忍不住想惩罚他们。可是我读了《中国教师报》后,让我改变了以前的急躁和冲动。以前我很容易对学生生气,总是埋怨学生不好管,感觉自己容易激动,也很消极,觉得烦心事儿很多。

篇15:读报心得体会

新闻:谢旭人透露,2011年将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居民消费.巩固增值税转型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成果.减半征收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暂减按7.5%征收车辆购置税.心得:看来国家是要铁了心拉动消费了,铁了心要扶持中小企业,那么今年的消费板块是可以期待的:旅游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篇16:读报杂感二则

每逢物价上涨,传媒在报道群众动态时,总爱说“消费者反应平静”。最近,与民生相关的商品价格全面上涨,涨幅较大,媒体上又称消费者“反应平静”,甚至还说什么“多数能够接受”。

什么叫“反应平静”?在传媒看来,似乎消费者对涨价不大喊大叫、不上街游行、不抢购商品就是“反应平静”。殊不知,中国人能忍耐,你有涨价权,我有不买权。你猪肉涨了,我吃白菜萝卜,你白菜萝卜涨了,我吃咸菜。端起碗来无肉,放下筷子也不骂娘。这是无奈,不是“平静”。其实,面对物价大涨尤其是不合理合法的涨价,消费者内心是激荡的,私下的怨气很大。以方便面为例,总成本上升了10%,平均涨幅20%,老百姓看这种无理涨价,咋能平静?气都生饱了,谁还有心思去抢购。而有的媒体便用“未出现抢购现象”来证明“消费者反应平静”,我猜想写这话的记者自己也未必平静!当然,消费者的“平静”也有积极的一面,就是市场意识增强,习惯了放开价后的随行就市,还有识大体、顾大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问题是我们的官员,不要因为“反应平静”而忽视民生,商家不要以为“反应平静”而欺诈百姓。政府在稳定物价水平方面,要有所作为,虽然不能像计划经济时那样管理,但应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对无理涨价,搅乱价格秩序的不法行为应进行干预、打击,不能听之任之。

不要称“问题少年”

时下,“问题××”在传媒的出现率很高,诸如“问题食品”“问题药品”“问题干部”等等,现在又多了个“问题少年”。其实,媒体所称的“问题少年”,无非是说孩子迷恋网吧、学习被动、孤僻内向、自私冷漠等,这都是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缺点,且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不能因此抽象出一个“问题少年”的概念,给有缺点的少年贴上“问题”标签。需知概念有相对稳定性,标签易贴不易消。这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完了,我成问题啦!”还会影响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某某是‘问题少年’。”从而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响少年的成长。更有甚者,有一种“恐怖学校”,把家长认为的“问题少年”,集中起来进行“特训”,用体罚、饥饿、辱骂、限制自由等手段企图改变孩子,有的孩子被教官打得遍体鳞伤,逼得自杀。(央视“共同关注”节目6月22日)

篇17:读报感想

——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

春日的微风吹过脸颊,一阵清凉,洗去了午后的疲惫,也在提醒自己看报的时间到了。院子里一方小桌,一把藤椅,一杯清茶,一份报纸,一个悠闲的周末下午。在这个人心如浮云般变得浮躁,孤灯读书变得奢侈时代,我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养成了看报的习惯。也许是因为浮躁的生活使人压抑,也许是因为读书能净化心灵,也许是忙碌中想找点寄托。不管是什么原因,我爱上了报纸。

与《中国教师报》结缘是在一个忙碌的上午,邮递员大哥手里拿着一摞报纸,急冲冲的上楼又急冲冲的下楼,看着他焦急的神情,我忍不住上前询问了一番,这才知道,原来他手里的那摞报纸是要送到校长室去的,恰巧校长有事出去了,他自己又有一份快递要送,所以急的团团转。这时,我自告奋勇的说:“一会我帮你送。”在他的谢谢声中,我将报纸拿到了我的办公室。自从网络进入人们的生活后,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便慢慢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所以这一摞报纸就丢在了无人问津的角落。一直到下午,我准备将报纸送去校长室时,偶然发现在那一摞报纸中,有一份报纸自己偷偷地露出了她美丽的小脸,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快速地抽出那份报纸,细细的看起来了,并深深的被上面的内容所吸引。那一次我做了生平第一次的“小偷”行为——-1-

将那份报纸留了下来。她就是我每个周末都手不释卷的《中国教师报》。

在有《中国教师报》陪伴的日子,我一直很充实,是她让我在浮华喧嚣中找到一份心灵的宁静,是她让我在职业选择中找到人生价值的定位,是她让我在课堂教学中找到为人师表的高尚。我从事教育行业已经有六年的光阴,在这两年里,我从一个刚出校门的懵懂女孩转变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除了社会和学校对我的培养,《中国教师报》给了我无穷的知识和启迪。在《中国教师报》的世界里,我喜欢“草根教师”吕建斌的“一心一意做真教育”,我喜欢“非常教师”李平的“悲悯之心”,我还喜欢“魅力班主任”李镇西的“教育是一种良知”的教育理念。在与《中国教师报》相处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先做人后做事”,我懂得了教师成长的必备素质,我更明白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中国教师报》陪伴了我一个又一个美妙的午后时光,我也在她的熏陶下迅速成长。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读报经历】相关文章:

读报体会04-12

读报心得专题04-07

读报总结范文05-16

读报设计范文05-16

读书读报范文05-16

养成读报范文05-17

《读报有感》作文04-25

读报会心得范文05-19

读书读报有感范文05-25

读报心得体会06-21

上一篇:读时光老人与流浪汉有感(400字)作文下一篇:学校象棋兴趣小组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