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2024-04-28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通用10篇)

篇1: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以下是八年级物理光的传播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使学生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和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对比实验,归纳推理能力(根据光传播的一些个别现象,推想光传播的一般规律),动手能力(制作小孔成像实验装置)、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2、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颜色、颜料之迷。

教学过程

(一)光源

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出示迷人夜景图),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

观察课本32页“色彩斑斓的光现象”夜景图。

引题

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板书):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

火柴、霓虹灯、蜡烛、电灯

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

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反馈练习1:

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B.萤火虫。C.水母。D.霓虹灯。

提出问题

(二)光的传播

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

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

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实验

让学生讨论回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小组实验

(合作)分析实验

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让各组学生展示不同的实验组合:

A.光手电、水

B.激光手电、汽水瓶

C.激光手电、玻璃砖

D.激光手电、白纸

E.激光手电、平面镜

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板书:)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

同学们,你们能够列举一些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吗?(让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影子、皮影戏、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看齐、激光准直、瞄准射击。

反馈练习2:开凿隧道时为什么要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呢?

(三)光速

同学们,喜庆节日放“响炮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还是先听到响声呢?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讨论回答)光速大于声速。

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了哪些现象是属于光速大于声速的例子?

关于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请自查课本。

同学们,回想有关声的现象,想想两者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反馈练习3:下雨打雷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呢?

思考、讨论 列举例子

讨论、交流 反馈练习

观察、思考 猜想假设

猜想

讨论、回答

讨论、交流

信息交流得出结论

讨论、归纳 举例

练习贴近生活

讨论回答巩固

观察生活

阅读比较

小组讨论反馈

板书设计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速度: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 c=3×108/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教学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作业设计

1.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相应的内容。

2.“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1、2、3、4题。

篇2: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授课人:----时间:-月--日 节次:--班级:8-【教材来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一节 【课标要求】

1、知道光源;

2、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及其应用;

3、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会用光线表示光路。

4、通过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教材分析】

《光的直线传播》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的内容,光的直线传播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同时又是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必备知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学情分析】

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清楚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同时要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并由他们自己总结和发现规律。【教学目标】

1、学生自己体会光源的概念,能区分哪些发光物体是光源;通过了解人类利用光源的发展史体会物理创新的方向和动力。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体验运用转换法探究光沿直线传播,并适当延伸,知道光沿直线传播需要在一定条件下。

3、体会利用光线来表示光传播径迹的物理方法。

4、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制作器材小孔成像现象,老师利用光线作图引导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并练习规范的物理作图

5、知道光速,运用表格归纳光和声的异同点,尝试构建具有纵向、横向联系的知识网络。【重点难点】

光的直线传播,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相关现象 【评价任务】

1、能区分哪些发光物体是光源

2通过实验体验运用转换法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知道光沿直线传播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说出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教学过程】

(一)光源 图片展示:提出问题:生活中的光从哪里来?引入光源,月亮是光源吗? 光源的分类: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

(二)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1.提出问题:光是沿怎样的路径传播的?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路径相同吗?

2.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3.探究:光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

(1)思考:怎样将光的传播路径显现出来?

(2)实验器材:激光笔、装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掺少量奶)、玻璃砖。

(3).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a光在气体(空气)中的传播

将一束激光在水槽中水上方的空气中通过,观察空气中光线的传播情况。

解决实验中的问题:空气中的光线看不清怎么办?(喷一些烟雾)

光在气体(空气)中传播的现象描述:光在气体(空气)中沿直线传播。b光在液体中的传播

将一束激光在水槽中的水中通过,观察水中光线的传播情况。

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水中的光线看不清楚怎么办?(滴几滴牛奶)

结论: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c光在透明固体(玻璃)中的传播

将一束激光在玻璃表面通过,观察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情况。

结论:光在透明固体(玻璃)中沿直线传播。

总结:光在同种且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光线

1.出示光线的定义:沿光的传播方向画一条直线,并标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

2.介绍点光源、平行光的画法。

强调:光线是为了方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而引入的一种描述手段,是假想的不存在。

(四)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一些现象

1.影子的成因(结合动画讲解)

小结:如果光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则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 影子,这就是影子形成的原因。学生画影子的形成的光路图。

教师点拨:影子是由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2.解释日食和月食现象

图片欣赏:结合月食、日食图片讲解日食的形成原因。+

(1)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2)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4.探究小孔成像

学生活动:(1)观察小孔成像。

(2)思考小孔成倒立的像的原因,画光路图。

总结:小孔成像也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沿直线传播。

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其他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打靶瞄准时、排队看齐时 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的其他应用。

(五)光速

1.光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吗?

2.光速:介绍光在一些常见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六)归纳:学生总结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七)随堂练习

1、下列不是光源的是()

A、萤火虫 B、水母 C、恒星 D、太阳下闪闪发光的抛光金属

2、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A、光总是沿着直线传播

B、光只有在真空中才沿着直线传播

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直的 D、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3、天气晴朗时,在树荫下的地面上常看到一些明亮的小光斑,这是由于光____________而形成的,这些光斑是_____形的,是______通过树叶缝隙所成的____。

4、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光在各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都______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篇3:《光源光的传播》说课教案与评析

【说课教案】

《光源光的传播》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下面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以及目标检测这七个方面, 阐述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光源光的传播》是学生学习光学的入门课, 是光学一章的开篇,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至关重要, 同时又能使学生意识到, 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 对人类生活有重要意义。

学生在实际生活以及小学《科学》课中, 对光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学习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将对光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另外, 光的直线传播、光线等知识是学习几何光学的基础, 为进一步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提供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

2.本节内容分为三个教学版块

(1) 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2) 了解光的应用;

(3) 了解光的传播速度。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 求知欲旺盛, 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 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 形象思维比较好, 但他们对实验探究的设计与实施还不是十分顺畅, 在数据收集以及根据收集的数据总结得出结论方面还须多加锻炼, 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部分学生对于较为抽象的知识理解有困难。本节课在教学上采取了实验探究的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亲身经历来形成他们对问题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导作用, 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策略

1. 注重学生体验, 实施探究式教学

准备实验器材, 让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 结合小学《自然》知识完成实验, 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 为他们搭建展现自己的舞台,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让学生独立总结、概括出“光的传播”相关知识, 从而完成本节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刚刚接受探究教学, 虽然已经有前几章的铺垫, 但学生还不十分熟悉探究的流程。教师将重点引导学生探究, 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 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 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释放学生心灵, 张扬学生个性, 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改进实验器材, 加强课堂实践, 提高课堂效率

按以往的常规教学, 本节课要准备很多器材, 很麻烦, 还要不断制造烟雾环境, 不够环保。所以我改进了实验器材, 使现象明显, 易于操作, 对比强烈, 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 观察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现象, 知道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认识反射、折射现象;

(2) 了解光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3)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2.目标解析

达成 (1) 的标志:学生能够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

达成 (2) 的标志:学生能够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达成 (3) 的标志:学生能够解释一些与声学相联系的现象, 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为了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我主要思考了如何引导学生解决:怎样显示光路, 光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怎样设计实验, 探究“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吗”这两个问题。重点放手给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考虑到教学时间有限, 本节课把第三个教学目标作为课下自学内容留给学生, 而把设计与组织“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

物理是注重思维的学科, 观察与实验更是物理学科的基础。物理课堂教学是符合认知规律, 有逻辑、有条理, 注重思维训练的育人活动。合理的教学设计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的要求, 本节课的教学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激情设疑, 引入新课

教学内容:色彩斑斓的光, 使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美丽迷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神奇的光的世界。请欣赏视频 (一段精彩的激光舞表演) , 感受光带给我们的震撼! (教师要极富激情, 很有感情)

你们知道这千变万化的光是从哪里来?又是怎样传播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光源光的传播》 (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动感的舞台、绚丽的灯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激发学生兴趣。设置疑问, 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思考走进课堂, 从而自然引出新课。

环节二:巧妙点拨, 实验探究

教学内容:

问题一: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让学生自主实验并突破教学难点?

解决方案:1.详略得当, 改进实验器材, 抓好实验、提高效率。

具体做法:这节课我们设计了两个探究环节, 一是探究光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 得出光的传播介质;二是探究“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吗”。第一个探究是第二个探究的铺垫, 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光可以在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传播, 为第二个探究的“放”做准备。器材简单, 易于上手, 学生很快便能得出结论。

由于本节课要探究光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 以及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光射向镜面等情况下的光的传播路径, 如按常规方法, 需要准备很多仪器, 而且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的实验现象也不是十分明显。所以我进行了仪器改进。最后, 除“不均匀糖水溶液”实验, 在一个实验箱中就能演示这节课所要探究的其余实验, 而且现象非常明显。不均匀糖水溶液的配置成功, 也让学生有了强烈的感性认识,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1.自制光学实验箱:将装“波力海苔”的透明容器两侧分别粘一个小平面镜, 一块玻璃砖。在容器下面装滴有牛奶的水, 使容器上面充满烟雾。

2.不均匀糖水溶液的配置:用开水配置四种浓度不同的糖水, 用化学实验室的长颈漏斗分别注入, 把溶液分层。最先注入清水, 然后按浓度从小到大顺序分别注入糖水。

设计意图:两个实验相辅相成, 第一个探究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 并为第二个探究做准备, 避免学生面对器材无从下手的情况发生。不均匀糖水溶液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光在上层均匀的水中沿直线传播, 在下层不均匀糖水中却发生了弯折, 对比强烈, 印象深刻。

问题二: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如何指导学生操作, 怎样记录观察现象?

本节课的重点是第二个探究实验, 要将课堂全面放手给学生, 最后再收回来。但如何放, 如何收, 让我颇费了一些脑筋。为此我专门请教了教研员王丽英老师和林树艳老师。

我们在第一次试讲时发现, 学生拿着手里的实验器材不知道如何使用, 不知从何入手, 不知如何做实验。然而如果这时老师说得过多, 又会束缚学生的思维, 无法真正放开课堂。

解决方案:1.实验操作的提示既要到位, 还要点到为止;2.教师的过渡语以及问题的设置或者温馨提示都要给学生以提示作用, 要恰到好处。

具体做法1:明确问题、示范引导、烟雾演示、示范记录。

师: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者生活现象猜想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光在空气中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来证实一下。大家请看 (教师打开激光笔, 将光点投射到墙上, 学生没有看到光的路径) , 请注意观察。 (教师打开激光笔, 用小喷壶制造水雾环境, 一束绿色的光显现。学生非常惊讶, 发出“啊”的惊呼声。)

师:借助水雾的环境, 我们看到了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一条直线。为了更形象直观地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我们可以采用作图的形式。你们说, 可以用什么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呢?

生:可以用线。

师:什么线?

生:直线。

师:好, 可以画一条直线。为了便于研究, 请大家把老师的实验结果记录在报告单上, (切换展台) 大家看老师 (教师示范记录实验现象) 。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是如何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根据生活经验, 学生猜想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教师借助水雾环境证实了学生的猜想, 也间接告诉了学生, 烟雾环境能够显示光路, 不着痕迹地突破了一个难点。为了收集证据, 并为后来总结归纳做准备, 我们特意设置了一个环节, 在实验报告单的第一栏, 教师给学生示范如何记录收集实验现象, 这也解决了如何指导学生收集证据、记录现象的问题。

我们没有告诉学生具体怎样做, 只是提供足够的器材, 让学生带着教师设置的问题去探究, 还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应该做什么来探究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说, 既要放手给学生, 还要让学生清楚要干什么, 从而在探究的过程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得出结论。

具体做法2:过渡引导, 进入探究。

师:我们知道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玻璃、水等其他介质中, 也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吗? (在说玻璃, 水时加重语气, 做铺垫, 有引导作用) 科学是严谨的, 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 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做实验!

师:是的, 实验是我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实验探究环节。

设计意图:恰当的过渡语言, 使课堂自然过渡到实验探究环节。

具体做法3:探究前, 介绍器材, 使学生明确其功能。

重点介绍光学演示箱的结构以及事先配好的不均匀 (强调) 的糖水溶液。

设计意图:实际上, 我们很多老师都习惯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印在实验报告单上, 但很多学生不会认真看, 或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因忙于动手实验根本不看。所以在器材的介绍过程中, 应该让学生明确器材的功能, 减少学生实验的盲目性, 使实验效果更好。

具体做法4:利用温馨提示适当点拨、指导。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探究、体验并不等于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必要的提示。实验前我在温馨提示上做了点文章。由于有了第一个实验的基础, 学生根据提示很容易用提供的器材让光在一种介质或者两种介质中传播, 从而发现实验现象、收集证据。

具体做法5:收集证据与实验同时进行。

师:1.实验时, 各个小组间要团结合作、群策群力、分工明确, 有人实验, 有人记录;2.实验时, 小组可以选派代表随时把发现填写在前面的实验报告单上。注意:重复的就不要再填了。

设计意图:实验前的铺垫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节省了时间。

环节三:对比梳理, 归纳总结

教学内容:

问题三:如何根据收集的证据归纳梳理出实验结论。

八年级学生因为刚刚接触物理学科, 没有经过利用实验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系统思维训练, 面对众多证据, 出现了不知从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的情况。

解决方案:1.巧妙设计实验报告单, 渗透分类思想, 让学生有抓手;2.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启发性, 引导性。

这是我设计的实验报告单:

设计意图:由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第一个证据收集教师已做了示范, 学生很容易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 使学生填写报告单的过程比较顺畅。

具体做法1:巧妙设置问题, 对比分析、引导归类。

下面我根据课堂实录, 讲讲学生是如何逐步总结归纳出结论的。

师: (过渡语) 请大家观察报告单, 对表中收集到的证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 哪几组证据可以归为一类?你的理由是什么?经过归纳概括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师:阐明观点时一定要有理有据。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提出质疑, 也可以评价同学的观点, 更可以亮出你的主张。 (小组讨论)

(1) 学生对比分析证据, 按介质个数分类, 得出初步结论。

生:可以把一种介质的分为一类, 两种介质分为一类。

师:你能指出哪几个序号是一种介质的吗?你发现此时光的传播路径怎样?

生:实验序号1、3、4 是一种介质, 而且我发现光的传播路径都是一条直线, 所以我认为“光在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对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质疑。

生:我不同意他的结论, 序号7 不均匀糖水也是一种介质, 可此时光的传播路径是一条弧线。

师:你能快速地发现问题, 并大胆质疑, 真的很棒!那我们应该如何完善这个结论呢?

(3) 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生: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们发现, 在不均匀糖水溶液中, 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不再是直线, 变成了曲线。所以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

师:那你认为光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直线传播呢?

生:结合实验1、3、4、7, 我认为在同种且均匀的介质中光才沿直线传播。

(4) 学生根据实验2、4、5 的证据进行总结, 当光斜射入两种介质表面时, 学生说光是折线传播, 教师引导为: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师:真为你们高兴, 你们非常棒, 掌声送给自己。

师:我们在物理学中经常会用到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 我们要学会在众多证据或数据现象中, 经过对比、分析、归类、归纳、总结, 从而得出结论。而且要力求使结论严谨、全面、准确。这也是我们物理学科的魅力。这种分类思想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

经过实验探究, 我们知道了光不总是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条件是 (停顿一下) ———

生: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处理实验证据的方法, 渗透分类、对比的物理思想, 让学生学会分析, 即横向、纵向比较分析。学生经过对比分析归类初步总结, 再质疑, 再逐步完善。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光在两种介质表面传播的特点, 学生总结的结论虽不准确, 却恰恰证实了学生是通过动脑梳理总结出来的, 是有生成的课堂。这也达到了我们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分析、归纳总结能力的目的。

环节四:应用感悟, 学以致用

教学内容:影子的形成。

设置手影比赛, 尝试解释影子的形成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增强体验,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激发学习的兴趣, 并加深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理解。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收获与体会, 结合教师板书 (将知识纳入系统) 。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实现本节课的提升。

环节五:作业巩固, 拓展延深

教学内容:

布置作业:1.参照课本59 页家庭实验室, 制作针孔照相机, 课下交流展示;2.上网查询有关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有关光沿直线传播应用的资料;3.你知道光速有多快吗?光速如果与现在的声速相等, 会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新问题的出现,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让学生的思维从课堂上飞出课外, 促使学生进行新一轮的探究, 激发并保持学生乐于探究、继续探究的延续性。

板书设计:略.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力图保持概括性、系统性以及示范性等.

七、目标检测设计 (略)

【评析】

做一个思考着的行动者

杜威在九十多岁时感慨:“教育是一门神秘的艺术。它是无尽的, 这种无尽、无限、无边, 这种意想不到, 这种生命美好的相遇, 你是需要带着情感去领悟的。”生活和物理之间也没有什么界限。作为物理人, 我们应该将怎样的课堂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怎样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多一些物理的记忆, 多一些来自物理的经历?怎样将物理学科的魅力发挥出来, 提升孩子们的能力, 伴随他们生命中的每一程?这都是我们应常常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是光学的起始课, 从“带给人强烈视觉震撼的激光舞”入手, 一开始就抓住学生, 将学生带进绚丽多彩的光世界。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 仅仅围绕着“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吗”这条线索, 把学生对光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层面, 逐步把学生引领到物理学习方法的研究上。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 突出重点, 大胆取舍

将光传播信息、能量、光速等内容安排在学生课后自学完成, 有效节约了课堂时间, 突出重点, 学生能自学的教师不教, 体现以生为本, 少讲多学, 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加强实验探究设计的教学, 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本节课非常注重实验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 设置的实验环环相扣, 教师注重引导点拨。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主动学习, 互助学习, 在动与静的结合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提高了科学素养。我们知道, 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实验, 经过认真的思考总结出来的。本节课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最大突破是就地取材制作教具, 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 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自制光学演示箱以及配置的不均匀糖水溶液, 实验效果很好, 突破了难点。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得出结论, 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研究懂了, 这种成就感会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让学生主动学习, 热爱学习, 是为人师者共同的追求。

三、倡导小组合作探究, 构建学习共同体

我们常说, 教育是慢的艺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成长环境等因素的不同,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以及兴奋点也不同。本节课在实验中倡导学生小组合作、相互协作, 合理分工, 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实验, 并在合作学习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承担的角色, 有效创建了学习共同体, 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优势, 使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培养了生生间的合作、沟通能力。在汇报环节生成了诸多问题,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评价、质疑交流、相互启迪互助的方式解决问题, 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使学生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知识的落实, 也学会了倾听和交流。课堂气氛活跃, 充满了生命力。

四、渗透分类思想, 培养质疑精神, 注重学生思维训练

在分析论证环节, 学生已把实验现象科学记录在报告单中,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感受问题的发现、提出和质疑及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 让学生养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习惯。教师在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处理实验证据的方法, 同时渗透分类、对比的物理思想, 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 凸显了教师的智慧, 以及立足于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的那份尊重与大气。

五、加强体验, 追求生命的阳光与丰富, 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篇4: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教学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

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生活中有许多奇怪的现象: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开凿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呢?同学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么就让我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来寻找答案吧!

二、新授 1.光源

(1)观察课本上的图片,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点?(能发光)引入光源的概念: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光源的分类:

太阳和蜡烛都能发光,他们有何不同?月亮是光源吗? 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各举例说明)月亮不是光源

2、光时如何传播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演示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入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师:在刚才的演示实验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光在空气和水中沿直线传播。

得出结论: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师:人们为了形象的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了光线的概念,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指导学生看教材图2.1-3,启发学生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应用:激光准直、站队、瞄准等

3、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1)影子的形成

【演示3】把一个物体放到阳光下 现象:出现了影子

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影子的形成。

得出结论: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的黑暗部分就是影。(2)日食、月食的成因

【演示4】用三球仪演示日食、月食的形成

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日食、月食的形成。

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同一直线上,太阳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黑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4、光速

师: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发生,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 生:这说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师:声音在空气中(15摄氏度)传播的速度是多少? 生:340米/秒。

师:那么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呢? 教师随即给出光的传播速度

用心

爱心

专心

①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3×10^8米/秒,在空气中德传播速度可认为是3×10^8米/秒。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种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② 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真空中的小 光年:

一光年= 3×10^8米/秒×365×24×3600秒=9.46×10^15米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 光源

②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和应用。

③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3×10^8米/秒,大于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布置作业】

用心

爱心

篇5: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传播

第1节 光的传播

一、目标要求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认识反射、折射现象。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了解光的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2.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通过讨论“光传播的是什么”,了解光是传播能量和信息的重要载体。

3.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光沿直线传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的片面性。

二、重点与难点

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实验前展示一些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等优美图片或视频,例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已经知道,学生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光在遇到其他物体,在界面处发生反射;(2生折射:(3

可用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到水中或玻璃中,为了能看到水中的光路,可以在水槽的里面铺一张白纸作衬,光在同种不均匀

通过以上探究,并得出“光在均匀

2.光的传播速度

=3×108m/s。光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在此,1s只传播几米,增强民族自信心。

教材中用一幅漫画加以注解,形象生动地说明光速非常快。并记住c=3×108m/s这个重要的物理常数。

四、作业

(一)1.可以。将两条光线作反向延长,交点即是室内电灯的位置。

2.7.46

3.瞄准器等。

篇6: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8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m/s。4.了解天文学中的长度单位:光年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2.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意识;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历史责任 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并能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各种事例。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并大胆尝试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器材:

教师准备:激光笔,水槽、水,蜡烛、火柴、小孔成像装置、玻璃板、课件、烧杯、肥皂、蚊香 学生准备:激光笔、矿泉水瓶、圆柱形玻璃杯、水、肥皂、蚊香、易拉罐做的小孔成像

教材分析:

第二章光现象和第一章声现象联系十分紧密,研究对象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而第一节主要解决三个问题:①什么叫做光源?②光是如何传播的?③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这三个问题跟第一章声现象中研究的三个问题很接近。①什么叫做声源?③声音是如何传播的?③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多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光和声音作一个类比,使学生对光有更深刻的理解。本节内容是光学的开始,是学习反射和折射折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观看过2008年8月8日晚上的《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是什么使城市的夜晚变得如此美丽?

对人类来说,光把城市打扮得如此美丽,如此动人,令人心旷神怡。光的意义远不止这些,相信你学过“色彩斑斓的光现象”后,一定会有更深地体会。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光源?

请同学们观察图2.1-1,2.1-2,讨论这六幅图有一个什么共同点? 共同点:它们都能够发光

引导学生仿照声源的概念来自己归纳光源的概念。

我们把能够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那么,把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 请大家列举生活中光源。提问:月亮,是不是光源?

老师根据学生对光源概念的归纳,进一步完善光源概念。

有些本身不能发光,要靠反射其他光,例如:月亮和反光的镜子 所以光源是指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板书)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比比谁更棒!

加深对光源的理解,分三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列举生活中的光源最多 很好,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好多能够发光的物体,能不能对这些发光物体进

行分类?

我们按照光源的产生条件,可以把光源分为:

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水母

人造光源:如点燃的蜡烛,开着的白炽灯

(板书)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灯笼鱼,斧头鱼等

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开着的白炽灯等

提问: 还有没有其他分类方法?

(二)光是如何传播的? 1.光是如何传播的

提出问题:光从光源发出后,经过一定的路径传播到我们的眼中,那么它在传播中的路径是什么样的呢?

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设计实验::(1)设计能看到光线在空气中传播路径的实验 如:可以让光在烟雾中通过

(2)设计能看到光线在水中传播路径的实验,如:可以在水中加入肥皂液

(3)设计能看到光线在玻璃中传播路径的实验,如:可以用一纸板放在玻璃后面,让激光笔贴着纸板照射,就能看到路径了。

进行实验:

(1).让让一束光在烟雾中传播,观察光在其中传播径迹。

(2).在暗室里,将一束激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径迹。

(3)用激光笔让光垂直于玻璃面射入玻璃中,观察光在玻璃中的传播径迹.

(4)用水槽,让光斜射入水水中,观察光在空气中与水中的传播路线.

分析归纳: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水中和玻璃中也是沿直线传播

提问: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

得出结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即,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板书)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哪些?请大家列举几个。

学生思考讨论并列举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a.小孔成像 b.影子的形成 c.步枪的瞄准器 d.激光引导掘进方向。e.日食和月食

※ 小孔成像:我国古代对光沿直线传播早有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墨经》中记述了一种叫“小孔成像”的现象,下面我们重温一下古人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做小孔成像实验)

点燃蜡烛,让学生体验小孔成像实验,分析归纳出成像的特点,同时让学生体验我国古人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光线:

提问:知道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那我们如何描述光呢?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但实际上光线是不存在的,是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假想的一种模型,这种研究方法叫物理模型法。

(三)光的传播速度

提问1:打雷的时候,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提问2: 声音在空气中15℃时,传播速度为340m/s,那么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有多大?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那么光传播需要介质吗?说出理由

太阳光能到达地球,中间就有很大一段真空.说明:光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列举生活中各种物体的速度,然后给出光的速度,作一个比较。

摩托车速度20m/s,汽车速度30m/s,飞机速度200m/s,宇宙飞船速度8000km/s,8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达到2.99792×10m/s。

举例说明光速到底有多快(教材P36页图2.1-6)

例:如果一飞人以光速绕地球飞行,1s 的时间内,能够绕地球运行7.5圈 说明:a.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

b.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在物理学中,用字母c 表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计算中,通常把真空或空气中 的光速取为c = 3×10m/s

8(板书)3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为c=3×10m/s 光和声都是在不同物质传播的速度不一样,如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只有在真空中的四分之三,在玻璃中约为真空中光速的三分之二.排列: v真空>v空气>v水>v玻璃

(四)光年

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教材P37页)”,思考问题: 光年是什么单位?

※ 我们知道:宇宙中恒星间的距离都非常大,为了表达方便,天文学家使用了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光年,它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所以,光年是长度单位。

(板书)4:光年:长度单位

?请大家算一算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三、课堂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发光的萤火虫等。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83.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为c=3×10m/s 4.光年是长度单位。

光现象神奇而有趣,对科学和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还有很多奥秘等待大家去探究。希望同学样努力学习,掌握知识,让光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四、布置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4题

2.收集各种手影游戏,加深对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光的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在实践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1)射击时三点一线的瞄准(2)激光准直(3)有趣的影子(4)日食和月食(5)小孔成像

3、光的传播速度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m/s,(空气中近似认为3×10m/s)4.光年

篇7: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折射》

减小字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2)能叙述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5)能举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 能力目标

由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入手,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相应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再次向学生灌输注意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学习,照像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本节中介绍了在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 教法建议

本节是在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注意在本节的讲授中要合理有效的运用实验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两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上,要结合实验对比使学生明白“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一结论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不但要传授科学的定理、定律,还要传授这些定理、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因此,讲一点相关的物理学史的内容,也是符合目前物理教学改革方向的措施之一.

教学设计示例 1.引入课题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那么另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比如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进入水中或者玻璃中传播.在引入课题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性.

方案一:向学生演示动画,使学生明白光斜入射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不仅仅会发生反射,还会发生折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方案二:演示各种有趣的光的折射现象,例如内画壶、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等等从而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定义的讲解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4-24 19:14:55

课堂小实验一:在日常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十分普遍,请学生们透过玻璃砖看自己的手指,并注意调换观察的角度,看一下,发生了什么现象?也可以用铅笔,或其它物品代替手指进行观察.

实验结论:视线越斜,错位越显著,如果视线垂直于玻璃砖的侧面则没有发生错位.

课堂小实验二:将一枚硬币放进水中,让学生观察硬币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硬币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

课堂小实验三:准备一个比较深的大鱼缸,里面放入几条鱼,让学生伸手抓鱼,并让学生谈一下感受.

实验结论:鱼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

由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的定义.

(二)光的折射的一般规律

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先介绍教材 图6-2所示实验仪器,然后让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让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照实验讲解哪些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哪些角是入射角、折射角,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反射光线略作说明.

图6-l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考虑以下问题

A.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C.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光线与折射角发生什么变化.

D.在整个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近还是远离法线,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比较有什么特点.

E.让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请学生回答以上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写出板书.

(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的讲授

向学生发问:如果把光源放到水中,让光线逆着折射的方向射入空气中,会看到折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回答是否与实验事实相符.

(四)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用动画演示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3.教学/GuShi/>总结

对于光的折射现象和它的初步规律进行定性分析,由于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知识,对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不要进行定量的分析,但可以稍加介绍.注意实验教学在本节讲授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思路】

篇8: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光的色散

课前准备

三棱镜、白纸、手电筒、红色和蓝色塑料片、多媒体资料、平面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

问题:白天我们看到的光从何而来?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引入: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光,不能分解,到17世纪英国的科学家牛顿通过一个实验发现了一种极为奇妙的 现象,让人们对于上面的问 题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大家想知道他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吗?白光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给了基础差的学生一定提示,使其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利用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便于学生更新已有经验,接受新知识,诱导学习动机,丰富感知。

情景导入

播放关于彩虹传说的动画,提出“为什么天空中会有彩虹呢?”,引出课题。

说明:也可通过播放与光的色散有关的自然现象的图片来引入课题。

实验导入

演示:用平面镜引入一束日光,让阳光通过透明的圆珠笔笔杆射到白纸上,小心地转动笔杆,白纸上就会出现“彩 虹”了。用多媒体投放到屏幕上。把白纸放在笔杆前,让学生看到照到笔杆上的光是白光,由此得知白光通过棱镜折射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色光。引入新课。

推进新课

一、色散

情景介绍: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光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dispersion),这才解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牛顿是怎样让太阳光色散的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

出示三棱镜让大家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点评:透明的,有三条棱。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调节,另一边用白屏承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

在黑板上画示意图,播放色散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来解释,更 加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和识记。

结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色的光屏来承接,在白色光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我们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叫 做色散。

问题:根据光路可逆原理,被分解出来的七种色光如果逆着原来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点评:七种色光如果逆着原来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会复合成白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扩展:雨后的彩虹就是由色散现象引起的。

下雨过后,有很多小水滴,由于重力的作用,它的下半部分较大,上半部分较小。

水滴像三棱镜,太阳光经水滴后也会发生色散,空中有很多水滴聚在一起,正因如此,我们在雨过天晴会看到 彩虹。

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物理,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将生活和物理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色光的混合

问题:阳光可以分解为七种单色光,但我们看到大自然的色彩远比红、橙、黄 、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来得丰富多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点评:一些色光混合后会产生许多丰富多彩的颜色。

问题:白光色散后的各种色光混合后又复合成了白光,那么七种单色光中的任意两种或几种混合后又将得到什么颜色呢?

[播放色光的混合视频]学生观看

点评:人们发现,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 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值得注意的是,颜料也有三原色:红、黄、蓝,拿红、黄、蓝这三种颜料混合也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颜料。它跟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扩展:彩色电视机的制成原理。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画面,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画面就会观察到这一现象了。

三、看不见的光

1.光谱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分 别是什么颜色的光?

点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spectrum)。如课本图。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扩展思维。

问题:我们在前面学过,人耳有听不见的声音,同样的,是否存在人眼看不到的光呢?

点评:在光谱上看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各色光,称为可见光。

扩展: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在18研究光谱中各种色光的热效应时,把温度计移到光谱的红光区域的外侧,结果温度上升得很快,说明那里有看不见的射线射到温度计上,于是发现了红外线。

德国化学家里特18在光谱的紫光区域外侧放置了一张照相底片,结果底片感光了,于是紫外线被找了出来。

在光谱上,红光以外是红外线,紫光以外是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称为不可见光。

2.红外线的应用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红外线的应用。

问题:红外线有什么应用?

点评:热作用、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

问题: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这桌子在辐射红外线吗?我们人呢?

点评:辐射;都在辐射。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本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展示:多媒体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扩展: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人体生病时,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

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其实也在不停地吸收红外线,吸收红外线后物体温度会上升,按照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烘烤炉。

红外线还可用来进行遥控。如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问题:把遥控器对准电视周围墙壁按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说明什么?

点评:红外线可以反射。

3.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

问题:我们平时拿到一张钞票,是怎么辨别它的真伪的?

点评:对着光看,摸一下,看手感对不对。

问题:我们去银行,银行的员工是怎样检验钞票的?

点评:他们把钞票放到验钞机去。

说明:原来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或商标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则会发出可见光,这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

在医院有很多病菌,可是如果用消毒水来消毒,它成本高,又比较难闻。紫外线有化学作用,能杀死微生物,所以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紫外线消毒。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衣服、被子经常在阳光下晾晒可以灭菌消毒。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有好处,紫外线有生理作用。

问题: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地晒太阳对身体有好处,但是不是晒的越多越好呢?在阳光下,时间长了会怎样?

点评:头晕,皮肤很烫, 会变黑。

篇9: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二、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中光路中可逆的。

三、实验器材:

玻璃水缸、水、激光发射器、光具盘、玻璃砖、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

四、具体安排: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眼睛受骗的问题

我们来解释刚才在叉鱼比赛中,为什么我们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原来鱼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年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鱼像发出来的,鱼像是鱼的虚像,鱼像比鱼位置高。所以刚才比赛的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

4、课堂练习

(1)光从空气行政村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2)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造成的。

(3)画出图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五、小结

六、作业的布置学习指导55-56页

篇10: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识出光的反射现象。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

3、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

2.难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用一面镜子可将室外的阳光反射到室内,光的反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看到桌子、看到同学、看到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反射,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的反射;对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反射光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生乙: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

生丙:为什么光会发生反射现象?

生丁:反射光与入射光存在什么关系?

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去研究,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其他问题大家可以回去查资料,回去研究。

二、新课内容

1.光的反射。

师:这是一条入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下面请问这们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师:请同学将其猜想在黑板上一一画出,为了便于说明标出1、2、3……如图2所示。

下面我们先表决一下,支持1的请举手,支持2的请举手,支持3的请举手。

下面我们调换一下座位,请支持1的坐在左边,请支持2的坐在中间,请支持2的坐在右边,支持1的最多,支持2的最少,不过不要灰心,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现在三军对阵,如何决出胜负呢?

生:做实验。

师:做实验首先要设计实验方案,需要什么器材?怎样去做?请各组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光源、一个平面镜、一个可折转的光屏、量角器、三角板、铁架台,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思考,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师:先请一组到讲台上将其实验方案演示给全体同学看,其他组的同学要进行评议:这个设计方案行不行。

该组同学设计实验装置与课本P52图4一15相同,可在光屏上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生:分4个人一小组做实验,找反射光线。

师:1、2、3组的实验结果,得出反射光线将沿哪个方向射出?

生:沿1方向射出。

师:有没有沿2、3方向射出?

生:没有。

师:可见光沿2、3方向射出的猜想是错误的。

师:请1的支持者站起来,通过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其他同学也不要气馁,下次受到鼓励的可能就是你们。

通过实验我们找到了反射光的射出方向,谁能给这两条光线起个名字呢?

生:入射光的光线叫入射光线,反射光的光线叫反射光线。

师: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验来研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可以把我们在塑料板上找到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路径以及平面镜所在的位置像课本P52图4一15一样在塑料板上画出来。因为两点决定一线,所以在找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后,点两个点就可将其传播路径画下来。

生:在纸板上画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平面镜的位置,找两线位置关系。

师:反射光线的位置与入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生: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跟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相等。

师: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有两个(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同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有两个,你们说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和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相等到底指哪一个角呢?可见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不惟一的,为了更确切地描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我们需要添加一条辅助线,这条辅助线加在哪里合适?

生:讨论、交流。

师:请一位同学自己上台将辅助线加上。

师:这条辅助线与镜面垂直,既不偏向入射光线,也不偏向反射光线,非常“公证”地站在中间,像“法官”一样,因此我们就称它为“法线”,引入法线后,同学们考虑一下,如何描绘这两条光线的位置关系更确切?或者说就惟一了呢?

生:讨论、思考得出: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与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相等。

师:谁能给这两个角起名呢?

生: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师:根据一次实验的结果就能下结论吗?

生:不能。

师:怎么办?

生: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再做两次,并将实验所测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师:请大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并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画出表格。

生:

入射角i

反射角g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师:用什么量入射角、反射角?

生:用量角器。

师:下面大家做实验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将所测数据记录表格中,得出实验结论。

生:实验结论是: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师: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因此只能讲: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能讲: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是不能只考虑数值大小关系,还要考虑物理意义。

对课本P52图4一15光路图你还可得出什么结沦?

生甲: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生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师:甲乙两同学回答正确,乙同学的结论你能用实验验证吗?

生乙:可以。如果将光屏的另一半以法线为轴向后折,在光屏的另一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了。

师:大家一起做实验探究,是这样的吗?

生:通过实验得出:是这样的。

师:可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请大家总结光的反射规律。

生: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板书

师:介绍“模型法”:一幅图三条光线就将光的`反射规律形象地描绘出来了,这就是物理学上常用的――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模型法”。

师:根据“逆向思考法”,若让入射光线逆着反射

光线的方向入射,同学们猜想一下,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呢?

生:可能逆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师: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怎么办?

生: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师:实验结果是什么?

生:入射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反射光逆着原来的入射光,可见,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板书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演示实验l:拿一块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某同学的眼上,问其,感觉如何?(刺眼)刺眼说明光很强,看不清。其他同学有没有这一感觉?(没有)没有说明光没有反射到你眼中。

演示实验2:拿一块面积、形状与平面镜相同的硬纸壳,再做相同的实验,再提问那个同学.问此时有何感觉?(不刺眼,能看清)反问其他同学能不能看清?(能看清),能看清说明有光射入你的眼睛。

师:光射到硬纸板上所发生的反射我们把它叫漫反射;光射到平滑镜面的反射我们把它叫镜面反射。

生:为什么会发生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教师取两张硬纸条,把一些大头针垂直插在硬纸条上,可以看到这些大头针互相平行,教师把其中一张硬纸条注意折几折后,插在这张硬纸条上的大头针不再互相平行。

师:平的纸条把它看成平滑的反射面,大头针看成法线,平行光射向平滑平面时,入射角相等,反射角也相等,光沿同一方向射出去,发生镜面反射。弯折的纸条凹凸不平。各个入射点的法线方向各异,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不相等,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射出,发生漫反射,让学生看课本P53图4―16,进行想象、理解。

注意:漫反射时,每条光线的发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归纳小结及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本节我们通过对光的反射现象的探究,得出了光的反射规律,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知道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师: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估。

四、课后练习

1.课本P56作业l、3、4、6。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光的反射(二)

第一课时光的反射(一)

(光的反射定律)

1.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上一篇:买方便面作文下一篇:赴美留学常遇拒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