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大赛作文

2024-05-11

苹果大赛作文(精选8篇)

篇1:苹果大赛作文

“叮铃铃,叮铃铃……”铃声响了。我们马上拿出刨刀与苹果,准备进行一项意义非凡的比赛——削苹果。

老师说完规则后,我们马上开始削苹果。我的心怦怦直跳的,怕自己削不好苹果,也怕苹果削得很难看。

李老师大声地喊:“三!二!一!开始!”我们都用刨刀快速地削了起来。有的同学不管三七二十一,连皮带肉地削起来,有的则慢慢得削,生怕一条完好的.苹果皮断了,还有的已经削到了一半,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同学们削苹果的方法真是五花八门呀!

过了好一会,我终于削完了。我也慢慢地品尝起我的苹果,突然发现,自己削的苹果比妈妈笑的苹果更甜,更好吃!

……

经过了这次的比赛,我体会了爸爸妈妈的辛苦,明白了他们对我们付出的汗水。以后我一定要帮爸爸妈妈多做一点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

篇2:苹果大赛作文

第二天下午上活动班的时候,老师拿起一个圆溜溜的苹果,对这充满期待的我们说:“削苹果的时候,刀子要摆平,用力要均匀。”边说边做示范给我们看。只见老师左手四指托好苹果,大拇指按紧苹果,右手把刀子紧紧地转动,稍稍用力。瞧,这只苹果在老师的手中快速地翻滚,银色的水果刀灵巧地在闪动着。不到两分钟,一个苹果就削好了,苹果皮一点儿也没有断,就像是一条细细长长的带子。

现在轮到我们了,突然,天空中划过一道闪电,紧接着就是倾盆大雨,仿佛是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闪电为我们加油一样。在这加油声中,比赛开始了。

我拿起了我的刨子,对着我的苹果,开始刨了。在刨的过程中我一共刨断了四次,结果还算满意,再看看其他同学,可可是用了她的独门绝技:嘴啃,啃了有10厘米左右的皮子;后面的5个人在轮流地“杀”,原本好好的苹果被他们你一刀,我一刀的砍成了一个伤痕累累的“病人”;王正楷和他的同桌也是在削苹果,两个都不是什么能手最长的也只有5厘米长。比赛结果出来了,由于我经常用刨子刨苹果,刨出来的皮子有30厘米左右,获得了第一。可可用她的独门绝技获得了第二名。我们的奖励是两包喜糖,可以饱饱口福喽。

篇3:苹果大赛作文

师 (神秘地) :今天,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喜欢的东西——

生 (好奇地) :什么呀?快拿出来看看!

生:老师, 别卖关子了!让我们看看吧!

(拿出一个托盘, 猛地揭去盖布)

师:瞧, 这是什么?

生 (雀跃地) :苹果!苹果!

师:请你们把话说完整。

生:这是两个苹果。

生:这是两个苹果, 它们是红富士苹果。

师:这位同学答得很完整, 也很准确。我们回答问题时就要完整, 也要准确。 (用手指着苹果) 你们爱吃苹果, 想吃苹果吗?

生 (争着说) :爱吃!想吃!

生:我爱吃苹果, 尤其爱吃红富士苹果!

师:后面回答的同学说话很完整, 用了“尤其”一词可以看出他对红富士苹果有偏爱。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说明你们爱吃和想吃这两个苹果?但不能直接用表示吃的词语。

生1:垂涎三尺!

生2:馋涎欲滴!

生3:诱人。

师:“诱人”这个词更好!含蓄地表达出爱吃、想吃苹果的意思。那么, 你们觉得这两个苹果什么地方诱人呢?

生:色彩诱人。

师:那你就用你形象的语言来描绘出它的色彩。

生1:这两个苹果都粉嘟嘟的, 好似小姑娘羞红的脸蛋。

生2:这两个苹果都粉里透着红, 宛若抹了胭脂似的。

师:好形象的语言。苹果还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它诱人? (把苹果递到一位同学的鼻子下)

生 (用力嗅了一口) :它的味儿也很诱人, 有股清香沁人心脾, 闻一下让人不由馋涎欲滴, 真想马上咬上一口。

师:好灵敏的嗅觉。这两个还有什么地方吸引你?

生:它们的形状。一个大, 一个小。

师:话说得明确些, 它的形状怎么诱人?

生:一个大如爸爸的拳头, 一个和我的拳头一样大。

师:大家讲得真好。你们从颜色、形状、味道三个方面讲出了这个苹果的诱人之处,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生:今天, 老师的带来了两个苹果。这两个苹果可真诱人, 瞧它们的身子粉嘟嘟的, 恰似涂上了一层胭脂, 又好像小弟弟做错事后羞红的脸蛋。它们一大一小, 大的像个袖珍西瓜, 小的也有垒球大小。凑近一闻, 它们散发出一股香味, 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咬上一口。

……

师:我们写一样东西就可以像这样, 从几个方面抓住它的特点来写。老师下面想考考大家的想象能力, 谁想得好, 就把这苹果作为奖品奖给他。如果这两个苹果出现在老师的讲台上, 你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它的来历吗?

生1: (沉思片刻) 我觉得它是学生送给老师的。

生2:对, 我也觉得也是这样, 老师上课很辛苦, 一名学生送两个苹果给老师, 让老师润润嗓子。

师:你的想象使我想起了大家上次给我送感冒药的事, 大家真是有心人。

生:我也觉得是这样。说不定昨天晚上老师在学校还为这位同学补课呢, 他想借此感谢老师。

师:小小苹果寄深情。 (握住这位同学的手) 你的想象真丰富, 从你的想象中可以看出你一定是个感情细腻的孩子, 有你这样爱老师的学生, 老师会感到很欣慰的。还会有什么来历?……瞧, (指着苹果) 这苹果上还沾着点泥灰呢!

生1:可能是同学从自家的苹果树上刚采摘下来的, 用自家的苹果更能表达心意。

生2:苹果可能是同学从路上捡到的, 他拾金不昧交给老师的。

生3:我补充一下, 苹果可能是从早晨赶去做生意的小贩的车上滚落的。

师:你俩的想象很美好。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也会这样做, 是吗? (生激动地点头)

生:苹果也可能是上学的同学落下的。

师:有可能。假如这两只苹果出现在你家的桌子上, 会有什么来历呢?

生:它是我妈妈带回来给我吃的。妈妈以前就做过这样的事, 同事给她苹果, 她舍不得吃, 就带回来给我吃。

师:你有个特别爱你的妈妈。

生:它是我送给妈妈的, 因为爸爸、妈妈很辛苦, 我就用零花钱买了两个苹果犒劳他们。

师:你是个知恩图报的孩子, 爸爸妈妈肯定会夸你有孝心。

生:苹果可能是我帮助邻居做事, 得到的奖赏。上次我帮叔叔送信, 他就奖给我一个大苹果。

师:这是对助人为乐精神的褒奖。假如这个苹果在你家的桌子上, 咦, 下面还有一张纸条呢! (从托盘上拿起一张纸条) 上面有这样的内容:儿子, 这两个苹果是我买的, 你和爸爸分享吧。妈妈留。你说会发生什么美好的事呢?注意, 这苹果可是一大一小哟!

生:可能会发生“我”和爸爸让大苹果的事。

师:你是懂谦让的现代孔融。

生:也有可能我和爸爸分了一只苹果, 把另一只留给妈妈。

师:多幸福美满的家庭, 相亲相爱!

生:我先想一人吃, 但忍住没有吃苹果, 我把苹果留下来等爸爸妈妈回来一起吃!

师:多懂事的孩子。独自一人享用苹果的滋味, 远没有大家分享好。因为, 你不但品味苹果, 更是在品味亲情, 亲情的滋味更让人沉醉!想象不但美好, 而且十分丰富。老师奖励你一个苹果, 你可以拿回去和爸爸妈妈分享你作文课成功的喜悦! (生自豪地接过苹果)

生:这也可能是妈妈看我是不是懂得分享, 故意用这两只苹果考验我, 因为妈妈买苹果不可能只买一个。

师:你思维很严密, 确有可能是这样, 妈妈用心良苦, 你能通过妈妈的特殊考试吗?让你的笔把这场特殊的考试告诉我们吧 (学生点头) ……让我们大家也把自己刚才根据生活想象出美好的故事变成文字, 写给大家看吧, 上课初我们有关苹果的描述也可以用在文章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生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它们对学生活动提供动力支持。它强调教者应尽量在实际情境或创设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 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 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 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进行同化或顺应, 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

从这个案例看, 笔者首先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苹果作为作文指导的开端, 既开掘了通向学生“生活之河”的第一条路径, 也营造出师生之间的会话和协作情境。在老师不着痕迹的引导下, 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 从颜色、形状、味道三方面感知了苹果的特点, 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苹果的诱人之处。

接着, 老师引导学生去想象两个苹果的来历——苹果出现在老师的讲台上, 苹果出现在家中的桌子上, 它们各会有什么美好的故事呢?这样既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接着又为学生开掘了通向“生活之河”的第二条、第三条路径。老师的问题没有固定的正确答案, 学生的想象是自由的。但我们不难发现, 学生的想象不是凭空捏造的, 而是基于已有的生活经历, 或是生活原型的再现, 或是原型基础上的“深加工”。生活之水充溢课堂, 学生自然文思如泉了。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把学生看做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老师则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 我们教学设计要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融合、有利于学习者建构的真实、复杂的学习情境, 构建由问题、观点、实例交叉构成的学习任务, 设计一些有多解的问题或有争鸣空间的问题, 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认知工具, 给学习者以广阔的建构空间。在这个案例中, 老师在这里有几个精彩的伏笔:一是老师故意在苹果上粘了点泥污, 二是在苹果下煞有介事地放置了一张纸条, 三是这两只苹果一大一小。这三处伏笔宛若三枚“助推火箭”, 让学生挣脱惯性思维的束缚, 思维空间为之大开, 尤其是老师变幻角色的激励性评价, 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想象的情境之中, 想象更为真切, 会话更显真情。

篇4:材料作文“嫁接牛顿苹果”导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15年3月,五根曾砸过牛顿的苹果树的枝条远渡重洋来到上海,目前已经嫁接成功。嫁接后的牛顿苹果树正处于培育期,长势良好。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有关万有引力的灵感,是科学史上的一个传奇故事。有学者认为,把闻名世界的牛顿苹果树引种到上海科学会堂,传递科学创新精神。同年10月21日,牛顿基金颁证暨“牛顿苹果树”揭幕仪式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旨在提高上海本地科研人员国际化能力和水平的牛顿基金(上海)培训项目也落地上海。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是一则单一事件类时评材料,就事论事而言,见仁见智,主要有赞美、贬抑两种观点。

褒扬角度,可谈凡事都要借助一定的形式,嫁接牛顿苹果树枝条,传递科学创新精神,藉此唤醒国人更为强烈的科技意识,对科技兴国大有裨益。

贬抑角度,凡事贵在务实,不应流于形式。嫁接牛顿苹果树,经济上花费巨大,实际作用不大。只重形式不重效果,只会使科学研究误入歧路。

时评类作文,“就事论事”是基础,挖掘联接是关键。特别就议论文而言,在对事件简单评述之后,最好深入挖掘其根源,探究其本质,联接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厚重,角度新颖。另外,时评类作文,本身选取的是时鲜材料,作文时尤其要紧扣时代脉搏,突显厚重的社会责任感。

例文

莫做捡到兔子的农夫

□佚名

巍巍中华,泱泱华夏,守株待兔的故事可谓人尽皆知,但守株待兔式的悲剧却未必绝迹。有些时候,我们何尝不是捡到兔子的那个宋国农夫?

三百多年前,物理学家牛顿被坠落的苹果砸了一下,受此启发,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2015年3月,曾经砸过牛顿的那棵苹果树的枝条,乘坐飞机,飘洋过海,被嫁接到上海科技馆的一棵苹果树上。美其名曰,以此激励科技创新。

诚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前行的路上,靠榜样导航,用榜样激励,无可厚非。但是,榜样作用重在精神,而非形式。国学大师钱钟书享誉世界,对于要见其一面的读者,钱老婉拒道:“假如你吃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仰慕牛顿,追求创新,贵在发扬牛顿勤于思考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并非一定要花费巨资嫁接苹果树枝条来启迪智慧。青蒿素的发明者屠呦呦可曾到过李时珍采集草药的地方参观访问?桥梁专家茅以升可曾到启迪鲁班发明锯条的那株茅草前顶礼膜拜?超级水稻之父袁隆平可曾把神农氏神龛供奉在案头?缺乏牛顿的智慧,不学牛顿那样钻研,即使被砸过牛顿的那个苹果砸无数次也一无所获。古今中外,被果子砸过脑袋的大有人在,有几个有牛顿的灵感,科学的发现?

习李治国,清风徐来,然浮夸之风、形式主义并未销声匿迹彻底改观。不少事情,仍是挂一些标语喊一些口号来敷衍。中国经济总量虽傲居世界第二,但人均下来极不乐观。科技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与世界一流水平仍差距明显。我们国家是一个正在爬坡的庞然大物,其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只能是沉重的喘息和高亢的号子。国家中兴,科技先行,科技工作者如若缺乏务实精神、求是态度,不能扑下身子,干出样子,而是做捡到兔子的宋国农夫,只能一无所获,留下笑柄。

中国是四大发明的故乡,愿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多一些实干,少一些形式,拿出四十、四百、四千,乃至无数个世界级的创造发明,迎来伟大祖国云蒸霞蔚的明天!

评点

文章围绕着嫁接牛顿苹果这个话题,联系“守株待兔”的故事,论述了求实求是的重要,角度新颖,主旨深刻。点出角度,分析材料,展开论证,发出号召,层次分明。钱钟书的幽默话语,借助屠呦呦、茅以升、袁隆平构成的排比句式,使文章语言中肯,文采显现。

(编辑:于智博)

篇5:苹果大赛作文600字

“欢迎大家来到十年一度的苹果大赛,这里的奖品丰富多彩,有‘迷人之星’、‘美丽之星’、‘吉祥之星’和‘可爱之星’,谁是这奖牌的得主,让我们试目以待吧!”主持人话音刚落,观众席上传来雷鸣般的掌声。

评委席上,德高望重的各个水果族长正在翻阅参赛选手的资料,天蓝族长也在,我代表天蓝族去参加比赛,正忙在后台化妆,更衣。

比赛终于开始了。

第一个登场的是大大的富士,瞧,他肉嘟嘟的,一面呈红色,一面呈黄色。主持人解释说:“他是晚熟品种,一类果。他的肉质甜脆、取薄、汁多而浓、清香可口。”

介绍完后,富士补充道:“我因为长得晶莹剔透,所以人们叫我“水晶”,在我们快成熟时,人们将印有“福”“寿”“禧”“平安”“祥”等字样粘在我们的身上,让我增加了许多吉祥的意味,说完,富士走下台来。

接着,小国光上台了,她扁扁的身子,穿一条好看的红纱裙。未等主持人开口,小国光就自我介绍起来,我也是晚熟品种,一类果,我的果肉是黄白色,肉质细脆、汁多,甜中带酸,说完,还唱了一首歌,可爱极了。

这时,到我上场了,我面带微笑向大家挥着手走上台来。今天,我特意穿儿一条黑色的燕尾服,扎个小辫子,十分迷

人。“我是天蓝小姐,我跟小国光和水晶富士一样晚熟品种,一类果,水分很多,清脆可口!”介绍完后为了展示我的才艺,我弹起了钢琴,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表演后,见师兄红星走上台来。

红星表演完后,走下台,参赛的选手都非常卖力地展示才华,一个比一个精彩。

终于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刻了!主持人宣布:获得“吉祥之星”是水晶富士,获得“可爱之星”是小巧玲珑的小国光。获得“美丽之星”是又酷又帅的红星。获得“迷人之星”是我们的天蓝小姐。我接过奖牌和鲜花,激动地哭了,再看看身边的各个星,个个喜笑颜开。

篇6:苹果大赛作文

在提问上缺少技巧性,不能像剥竹笋一样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或语言思绪。

比如在出示猴子图片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更仔细地去观察画面,去寻找线索,再根据一定的线索来大胆讲述孩子在干什么,进而让幼儿自然而然得出这是一只又贪吃有懒惰的小猴子。还有就是发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太拘束于准备好的教案,具体操作显得呆板,不能根据活动情况适当加以改变。比如最后环节可以说“嗯,小猪得了冠军很开心,它要请小朋友吃苹果”,而不是有点牵强地说“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很感谢小朋友,特意给你们准备了丰盛的苹果大餐,请你们来分享吧”。

总的来说,大的环节是可以走下来,但是在很多细节还存在问题,分析得不够深入,有点匆匆赶场的味道。在提问环节上一直想着让幼儿能回答到自己的点子上,就像猎人设好陷阱让幼儿掉进来一样,忽略了孩子们的自主能动性,该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

篇7:好苹果坏苹果作文

记得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非常胆小,不敢和别人一块玩游戏,也不敢和别人说话。每次看到别人玩游戏的时候,我就坐在一角悄悄的看。妈妈知道这件事后,就给了我一个大红苹果,并对我说:“你一定要勇敢起来,和别的小朋友们一起玩。”

上二年级的时候,一次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走在一起,妈妈问我考试考了多少分?我说:“81分。”妈妈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默默地给了我一个苹果。后来,每次考试我都能争取考到90分以上。

一次,妈妈生病了,我拿了一个大大的苹果给妈妈吃,可她怎么都不吃,而是让给我吃。我只好骗她说这个苹果坏了。她终于吃了下去,我非常高兴。

篇8:德国举行首届中文作文大赛

《人民日报》载文说, 2010年全德中文作文大赛近日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行颁奖典礼, 来自德国各地区的18名参赛者获奖。这是德国第一次举行中文作文大赛。比赛的主办单位柏林益智中华文化学校校长崔健雄介绍说, 比赛共收到来自全德各地的参赛稿件127篇。参赛者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 最大的是退休老人, 包括华裔、德裔、法裔、意大利裔、挪威裔、罗马尼亚裔、俄罗斯裔、土耳其裔、印度裔等众多族裔。颁奖后, 每组的一等奖得主朗读自己的获奖作品。来自柏林的陈世骁小同学获少儿组一等奖, 他的一篇《我的中国之行》细致描写了回祖国参观的真情实感, 获得全场热烈掌声。德国洪堡大学汉学系意大利学生克里斯蒂娜·西蒙内蒂获成人组一等奖, 她朗诵了《我最喜爱的张爱玲的小说》, 虽然汉语不算很流畅, 但对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多少恨》的独到分析, 让许多人认为, 她的作文可以与中国大学生的水平相媲美。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苹果大赛作文】相关文章:

红苹果和绿苹果作文05-01

辣苹果作文04-26

论苹果作文04-26

卖苹果作文04-27

鲜苹果作文04-27

拔丝苹果作文05-03

苹果的**作文05-14

送苹果的作文04-08

青苹果作文04-13

写我爱苹果作文04-15

上一篇:不求甚解教学下一篇:建设管理办公室2021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