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2024-04-16

5干部联系群众制度(通用12篇)

篇1:5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为进一步改进领导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更好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真实情况,总结典型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对公司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制定本制度。

一、确保深入基层的时间。应不定期深入基层了解职工工作、生活具体情况,深入基层的次数不少于3次。

二、领导干部下基层部门,要带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就某一阶段的中心工作进行调研,也可以就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调研。

三、填写统一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执行情况统计表。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关心什么、反对什么,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要深入基层部门进行检查、进行指导、交流,协助基层部门解决实际问题。

四、每年要对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情况进行评议,并做为年度评议、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之一。

篇2:5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为进一步拓宽乡镇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切实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特制定本制度。

一、联系对象:普通群众

二、联系内容

积极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帮助群众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群众的知心人,密切党群、政群关系。

三、联系方式

可采取调查研究、个别走访、谈心等方法,也可利用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倾听群众的意见。

四、工作要求

1、乡镇干部要带头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善于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

2、乡镇干部要熟悉、了解分管部门群众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定期深入基层调研,有针对性的开展谈心活动。每半年召开1-2次座谈会,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做好群众的工作。

3、发扬民主作风,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每半年召开1-2次村民代表大会,遇有重大问题,决策前认真征求群众意见,听取群众合理化的建议,坚持集体讨论决策。

4、关心群众、切实解决群众提出的实际问题,能解决的尽快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并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热情接待来访,及时处理来信,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交待。对困难群众要给予更多的关心。让群众从实际生活中,从切身利益中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

篇3:5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关键词: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小康社会,目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牢固基础。”“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中谱写了辉煌篇章。但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经济总量虽已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据统计,全国初步达到小康水平的人口在75%左右,全国还有3 000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城乡还有将近2000万人生活在国家最低社会保障线以下,这些都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面对的基本国情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惠及全体人民的事业。没有解决落后地区困难农民、企业困难职工、下岗失业工人、城乡低保线以下群众的小康生活问题,就不可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因此,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在工作中更加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要更加密切联系群众,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妥善处理好人民群众内部矛盾。

1 以唯物史观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事实证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之中,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揭示了人民群众真正伟大所在。回顾党的发展史,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战胜艰险而不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根本原因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方面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深得人民群众的爱戴、信任和支持。民主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证明: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不可能有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和胜利。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按照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要求,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由于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深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拥护,促使人民群众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实践,积极投身于改革建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空前的成就。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真正动力。

1998年汛期,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灾,在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威胁的危难时刻,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严防死守,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取得抗洪抢险斗争的伟大胜利。2003年初春,在广东等地相继出现了SARS病疫,人民生命健康遭受极大威胁,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党与人民一道投入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最后取得抗击SARS斗争的胜利。此后,我国还取得了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2009年的玉树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在历次与灾难的斗争中,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就很难取得斗争的胜利。这些抗灾救灾取得的决定性胜利,归根结底是人民力量的胜利。这再一次说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毛泽东语),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今天,我国各族人民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进。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党的十七大和“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完成。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只能不断加强,不能削弱。所有党员、干部都必须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巩固和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人民群众那里获取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这样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终将取得最后胜利。

2 从讲政治的高度正确对待人民群众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他多次告诫全党、党员干部必须讲政治,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的关系问题。所以,能否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实质上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

2.1 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就要尊重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一个人不管学历有多高,才华有多大,地位有多高,他始终来自人民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一员。党员干部一定要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防止用自己的意志去代替人民群众的意志,用自己的观点去取代人民群众的观点。要相信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有效渠道,让职工群众对发展问题积极献计献策,让群众提出自己的主意和想法,并虚心听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把自己喻为人民群众的“小学生”,邓小平同志把自己当作“中国人民的儿子”,为我们树立了尊重人民群众的好榜样。

2.2 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就要深入人民群众

党中央确定“转变作风年”和“调查研究年”等举措,就是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彻底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了解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想,倾听人民群众的困难和疾苦之声,弄清人民群众的利益、矛盾和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从而制定符合人民群众意愿和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方针政策。同时,党员干部要深入人民群众,在接触人民群众中得到实践锻炼,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亲身体验人民群众生活,体验人民群众劳动状态,使自己的党性修养得到增强,防止各类不良现象的发生。2010年国务院、国家安监总局要求煤矿领导干部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跟班制度。对此,煤矿领导干部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制度,这是深入群众的最好方式,也是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具体体现。

2.3 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就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业。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中体现在一切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各级党组织正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正继续想方设法为民办实事,使群众得到实惠。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激励群众,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启发群众的觉悟,让群众不等不依赖,靠自己的力量解放和发展自己。二是给群众提供智力支持,引导群众依靠科学技术改变落后面貌。三是通过培训各级党员干部,培育党员中心户和技术能手,造就致富的骨干和领路人,带动群众走上共同致富路。四是在“抓基础,谋长远”工作上多下工夫,在为群众“送医送药”“冷天捐衣捐物”“节日送柴米油盐”等简单做法的基础上向深层次扩展,努力变“输血型”为“造血型”,把实事办在根本上。比如:广西百色市委、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发展战略,实施惠民工程,为群众造福,实施“公路大会战”,使全市村村通公路,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实施“人蓄引水工程”,解决山区地方人民群众的饮水难题,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创建“右江百里文明河谷”,建设百色老区人民幸福富裕生活;实施“农村茅草房、危旧房改造工程”,改善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制定保护民工利益的“农民下山进城入谷”相关政策等。这些都是为民办实事的最好事实。目前,我们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关系群众利益的困难问题有待解决,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党的宗旨,既关心群众的眼前利益和切身利益,又关心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维护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望,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2.4 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就要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依靠力量,但是在前进道路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由于人民群众不同群体所处环境不同、认识不同、精神状态不同,需要做好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启发和引导工作。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和实施,都有一个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理解和接受的过程。改革之初,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时,一些地方、一些农民在观望等待,一些人在评头论足;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一些人不能从计划经济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因而畏缩不前;有些地方进行移民扶贫、异地安置之初,也有少部分人不愿接受、想不通、不配合工作。凡此种种情况,各级党组织都坚持不懈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把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上来,使各项改革措施得以贯彻落实。事实证明,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引导其为实现已定目标而奋斗,我们的事业才能成功。

3 以实际行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目前,我们党内和国家政府机关中仍然存在腐败现象,这是人民群众最痛心和最不满意的事情,是党和人民之间一个最不和谐音,也是有可能动摇党的群众基础的最大隐患。所谓腐败,原意是指物质腐烂、变质。后来引申到政治领域,是指思想上、行为上堕落,组织、机构、制度措施等方面的黑暗和混乱等。腐败现象的存在及蔓延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损害国家的国际形象,也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破坏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开展反腐败斗争是保持和加强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中央把腐败现象当作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来看待,把反腐败斗争当作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来看待。党中央多次向全党重申:党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这说明党中央非常重视反腐败问题,态度很坚决。

党员干部应正确认识腐败问题滋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腐败。发生腐败问题的根源在于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漠,忘记人民,脱离群众。究其原因,一是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在党内和社会生活中至今仍然存在;在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乘隙而入,侵蚀了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和作风。二是监督和防范措施尚不完善,还有漏洞可钻。三是由于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等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工作上的顾此失彼,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让极端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滋长。四是一些地方和单位治党不严,打击腐败现象力度尚未达到惩戒程度。

如何有效防止腐败现象,营造清正廉洁的氛围,打好基础、抓好基础工作很重要,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可以取得有效效果:一是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即专门安排时间、专门组织力量集中开展教育活动,进行封闭式集中教育,深入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二是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生动感人、有说服力的模范人物事迹,比如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建设改革中的感动中国人物、抗震救灾先进人物以及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等事迹;三是组织签订廉政承诺活动;四是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比如开展以廉政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反腐倡廉演讲比赛、廉政绘画书法比赛展览、重大节假日廉政短信提示活动,以及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企业、社区、校园等活动。

党中央强调,防止和反对腐败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按这样的基本思路开展反腐败斗争已取得实际成果。据统计,2009年1-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接受信访举报1 318 362件(次),初步核实违纪线索140 828件,立案115 420件,结案101 893件,处分106 626人;严肃查处了王益、米凤君、陈少勇、朱志刚、皮黔生、黄松有、陈绍基、王华元、郑少东等大案要案,体现了我们党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震慑了腐败分子。这是党和人民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的成果,顺乎民心,反映民意,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的斗志,增强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实现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幸福生活扫除了障碍,大大加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 妥善处理好新时期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同志曾有针对性地说:“什么是群众路线,就是实事求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有不同的反映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以及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分配方式多样化的格局逐渐形成,人民群众中间出现了利益多元化的特征: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了,一部分人还比较贫困,而且贫富差距较大;一部分地区发展起来了,一部分地区还不发达;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一部分人拥有的利益也面临着冲击。贫富不均问题、先富与后富问题、利益得失问题,以及企业破产纠纷、拆迁补偿纠纷、城市管理纠纷、干群关系纠纷、社会经济纠纷等问题,都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过程中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反映。新形势下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客观存在而且呈现错综复杂趋势,理顺各种关系,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内部出现的新矛盾,是关心群众的实际表现,将有利于充分调动各阶层、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反之,不注重处理这些新矛盾或处理不妥当,就很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更谈不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如何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关键点或者焦点在于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因为所有思想问题的背后都是利益问题,群众首先关注的也是利益问题。因此,一是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人民群众在发展当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唯有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群众的收入,才能做大经济这块“蛋糕”,为解决群众矛盾问题提供经济基础。二是要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起点不平等、机会不均等、资源占有不平衡是造成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因而对收入、分配方面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凡是合法的收入要予以保护,对非法收入要坚决取缔,对某些过高的收入,要通过完善税收制度进行调节。三是采取“统筹兼顾”“先富带动后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引导鼓励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民,从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方面支援和扶持帮助尚未富裕起来的地区和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广西百色市得到广东省广州市的对口帮扶,就是这一措施得以落实的有效范例。此外,党员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积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到群众意见多、矛盾困难多的地方,倾听群众心声,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切实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以此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从而让人民群众的矛盾问题得到妥善处理。通过这些措施解决人民群众内部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全国人民向小康生活挺进。

篇4: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长效化问题

黄南州开展机关干部群众服务基层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1.规范联系点(户)

州县所有机关单位都与村、中小学和寺院(宗教活动点)结成联系对子,所有干部和党员都确定了结对帮扶对象。

2.确定工作程序

确定每月24日至29日为全州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日,并确定了每一天联点单位的工作日程和工作任务,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3.明确抓手,规范工作

编印了《黄南州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手册》,配套编印了《黄南州乡(镇)党委民情分析会记录本》、《黄南州乡(镇)民情报告单》等,规范了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

4.加强制度保障

逐步建立完善了分级联点制度、部门单位主要领导担任联点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制度、督查考核制度等,以制度促落实、促常态、促实效。

此项工作的开展解决了百姓的很多实际困难,同时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当前工作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1.基础设施滞后、资金短缺等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边远、分散,致使许多牧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群众对水电路问题反映尤其强烈。同时,由于资金短缺,很多好的项目和发展规划无法成行。

2.部分干部作风不实,群众意见大

部分干部宗旨淡化,作风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畏惧困难,办事节奏慢,工作效率低,群众对此有怨言。

3.宣传教育工作难度大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农牧区群众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生产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差异较大,党的理念、政策不容易接受,这无疑增加了对群众宣传教育的工作难度。同时正面宣传教育形式单一、方法落后、设施条件差等问题也阻碍和制约着群众教育工作。

4.阵地建设不足

现有的基层组织办公阵地仍然不能满足需求,个别村级活动场所由于年久失修、管理不善已经无法使用,影响到了群众的依靠感和信任度。

对黄南州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长效化的建议

1.认真做好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

要对广大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提升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增强干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注意抓好干部技能的培训,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对农牧民党员,要加强农牧区政策,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对社区干部,要加强公共服务、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服务社区居民的水平;对党政机关干部,要开展政策法规、领导科学和群众工作方法的培训,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3.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实现干部与群众的良性互动

实行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推广居民(村民)议事等做法。利用各种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同时,引导干部运用民主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把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

4.加强党建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增强凝聚力

党建工作贯穿全局,也是提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工作水平的保障。一要配强领导班子。真正把想干事、敢管事、会理事、群众信任的干部选为党支部书记,同时保持和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二要延伸党组织触角。把党组织建在农牧区经济产业链上,建在各类专业生产合作社上,建在各类专业协会上,保证基层党组织实现全覆盖。三要加强阵地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要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场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展服务功能,配备多功能桌椅、背投电视、音响、摄影机、电脑等电教设施,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创造良好的环境。四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宣传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配置和更新设施设备。整合乡村广播、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资源,搭建和扩大宣传教育平台,作好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牢牢把握思想教育的主导权。结合本地特点和群众的思想动态进行宣传,注重典型宣传,提高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5.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奖惩体系

把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推行“下评上,民评官,基层评机关”,自觉接受群众评判。健全制度,逐步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成效明显的单位和干部进行表彰;对不乐于、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影响工作进展的党组织进行质询、问责,以此约束和激励干部增强群众意识,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

篇5: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根据《党章》要求,制定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一、定期下基层制度

局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中心)负责人要定期下基层,了解基层工作状态,锻炼自身业务能力,主要去与群众文化工作息息相关,能密切联系群众的基层单位,如社区文化活动室、乡镇文化站、局属业务单位等。领导班子成员每年下基层不少于1次,科室(中心)负责人每年下基层不少于2次。

二、定期接访制度

局领导班子成员要定期接待群众来访,每名班子成员每月接访不少于1天。针对群众来局反映情况,相关领导要协同对应科室热情接待,耐心解答,解决问题,因客观条件暂时无法解决的要细致讲解,明确联系方式,尽快解决答复,化解矛盾。局机关将建立接访工作台帐,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以便督办落实和答复来访群众。

三、联系帮扶制度

每名党员干部均要按照“力所能及、适宜适度、深入持久”的原则,在我局挂点联系的分宜县凤阳乡大路边村和洞村乡谷山村结对帮扶至少1户困难户,通过帮思想、帮就业、帮学业、帮解难、帮技能等形式,提高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使所帮对象得到实惠、摆脱困境。局党委每年要为每个村委解决1-2个实际问题。局机关将建立党员联系困难群众名册,填写好帮扶措施及活动情况,并将党员联系困难群众成效列入民主评议党员内容。

四、志愿服务制度

篇6:7、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一、每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开展谈心活动是联系群众的重要方法,每个党员干部要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针对周围群众的思想反映,主动开展谈心活动,同群众交朋友。

三、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要采取逐级分工负责的方法,即开展“一帮一”、“一对一”的活动。党政班子要负责中层干部;各单位中层干部主要负责班组长一般干部;一般党员负责本单位、本班组的职工群众,而且要分工到人。

四、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过程中,要以诚相待经常开展谈心活动,对思想上暂时有问题的同志,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做到政治上热情主动,生活上关心体贴,工作上认真帮助,不冷淡、不歧视,积极做好转化工作。

五、党员每月向党支部汇报一次联系群众的情况,党支部对联系群众做得好的个人,要进行总结表扬,并及时交流推广经验。

六、坚持各级干部调查研究和参加劳动制度是联系职工群众的重要手段。党政班子成员每月至少深入基层一次,搞好综合性调查研究。中层干部要根据本单位工作特点和性质,经常到班组和生产一线跟班劳动。同时搞好调查研究,当全局有大的停电检修和承担其他重点工程项目,都要亲临现场协调指导。

篇7: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一、党员必须有坚定的群众观念,积极致力于群众工作,关心群众疾苦,有事同群众商量,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二、支部在发展党员时,在个人自愿提交申请的前提下,坚持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的原则,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群众反映其表现不良的不能发展入党,管理制度《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三、支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党群联谊会,听取群众对党的工作的意见,增进党群联系。

四、每个党员都要联系一名非党员群众,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做群众的知心朋友。

篇8:5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既肩负着领导责任,又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带头人,他们的一举一动直接对党风民风、社会风气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领导干部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关系着一个单位、一个系统、一个地区的党风政风民风,关系着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反映着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首要的是抓好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特别是在党的事业重大转折时期,全党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的时候,都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大举措。多年来,经过全党同志的共同努力,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不断改进,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党的作风建设仍然面临着艰巨任务,有些领导干部身上还存在一些突出的作风问题。主要表现是: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如果我们不警惕,不切实加以解决,就会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好转,确保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优良的作风,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必然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党风建设的重点来抓,下决心抓出成效。

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宗旨意识,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政治建设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从思想教育抓起,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一是强化理论教育。要用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武装领导干部的头脑,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同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经验教育结合起来,同党纪政绩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同党的光荣传统、廉洁自律教育等结合起来,使各级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二是强化宗旨意识教育。要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作风建设成效的标准,在制定方针政策和决策时,始终坚持以人民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强化求真务实工作态度教育。加强社会责任和岗位责任教育,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不负重托,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自觉做到真抓实干,创造出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业绩。四是强化廉洁自律意识教育。要把倡导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作为作风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各级领导干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坚决抵制腐朽没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要加强正确权力观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廉洁清正。五是强化艰苦奋斗教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法宝,我省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的奋斗目标,要走的路还很长,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要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节俭意识,带头发扬艰苦奋斗作风,通过其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艰苦创业,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

要以提高党性修养为目标,建立健全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以提高党性修养为目标构建长效机制,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根本举措和重要途径。因此,要围绕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各个环节健全制度。一是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具体制度,保证领导班子民主议事,科学决策。二是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和联系群众制度。要坚持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制度,创新联系服务群众方法,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三是健全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院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四是完善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要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把作风状况作为党性分析的重点内容,加大对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整改力度,规范从政行为。

篇9:5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杨蕾(1982.12-),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教育管理、学生管理。

摘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河北省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2014年1月开始,到2014年9月基本完成。此次活动更为贴近基层,省属高校的活动开展亦属于该批次。作为高校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就是要加强学习,把握内涵,坚持办学以教师为中心,教育以学生为本,教育引导党员树立师生观点,带着问题下去,深入师生、深入一线,找到解决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办法,服务师生、凝聚师生;组工干部更要保持清廉本色,主动约束自己、自觉接受监督,转变作风,更加密切党群关系。

关键词:高校;干部;联系群众;保障;机制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作为高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就是要坚持办学以教师为中心,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党员干部深入师生、深入一线,找到解决制约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办法,服务师生、凝聚师生;党员干部要保持清廉本色,自觉用党风党纪约束自己,主动接受师生监督,永葆党的纯洁性。组织部作为党委的职能部门,承担着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双重责任,岗位、使命的特别,更需要组工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从实际工作出发,从点滴做起,讲政治、树正气、讲作为,树榜样,切实成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先锋。

一、加强学习把握内涵

群众路线的贯彻、工作作风的转变,前提在于认识水平的提高、思想理论的自觉。组织部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要深刻理解“三个必然要求”,深刻学习和准确把握新时期群众路线“为民、务实、清廉”的时代内涵,要把学习教育作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第一位任务,充分运用学习讨论、调查研究、蹲点体验等多种方式丰富学习内容,认真制定学习教育计划,学习党章和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任务要求,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

作为学校组织部,我们要以上述学习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把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对照《实施方案》,学习兄弟院校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好的举措,为真正找到我们学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提供建议或参考。认真学习梳理广大师生对组织部加强作风建设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反映的问题多一些自我提问,多一些思考总结,建立立改台账,明确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同时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周本顺书记“关于选用干部的辩证关系”讲话精神,学习学校党委书记辛彦怀书记提出的“解决好领导干部作风不实问题”等内容,完善选任用人机制,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组织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尊重师生强化服务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组织部要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要牢记宗旨,融入基层,深入群众。时刻告诫自己是普通群众中的一员,时刻又要对自己的要求高于群众,用自己的品德和言行示范群众,引导群众,要通过自己的服务工作把党的教育实践活动体现出来,让群众信任党,拥护党。

作为学校组织部,应时刻以学校又快又好发展为工作目标,以服务师生为工作之本,要正确定位自己,站在师生的立场上谋划组织工作,使组织工作更加符合师生的利益、诉求。我们要按照实践活动要求,多到二级院(系)、部门去,多与师生交流沟通,多听师生意见,把师生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切实为师生做好事,办实事。虚心向师生学习,及时发现师生中的先进典型,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只有这样,组织部才能不仅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也要成为“群眾之家”,才能使学校领导干部和师生之间真情相待,相互尊重。

三、钻研业务务实创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自上而下、由中央到地方逐级展开的,由于各省、市、各地方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各地要在认真学习中央、省委有关文件的基础上,对如何组织好、开展好这项活动的具体政策把握、上面树立的举措能否完全借鉴执行等还需要深入思考。

作为学校组织部,一方面要认真学习研究上级教育实践活动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为学校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提前思考,提前谋划,积极筹备;另一方面,根据教育实践活动“两不误、两促进”的工作要求,更需要我们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做好每项工作。具体来讲,核对、完善处、科级干部信息,为中层干部集体换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保证中层干部换届工作的顺利推进并制定出新一届中层干部任期目标,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激活提升二级院系党建研究、创新案例,积极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挖掘一批师生公认的为民务实清廉的先进典型等。立足岗位,钻研业务,把本职工作抓实做好,完善创新,让师生满意,就是组织部践行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好着力点。

四、抵制“四风”严格自律

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这“四风”问题是本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习总书记指出“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验、大扫除。细细体味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一方面对党员干部的品德修养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表达出了中央对解决“四风”问题的决心。组织部是党的重要部门,是党员干部及群众关注的焦点,更需要严于律己,对自身的行为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时刻保持慎独慎微慎初,以身作则把实践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作为学校组织部,首先要努力建设成为学校党委提出的“学习型、和谐型、务实性、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工作团队,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其次“正人先正己”,组织部要做抵制“四风”的表率,加强自身建设,坚定信念、勤政务实,在党员发展、干部任免、评先评优等各项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切实落实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提升组织工作透明度;最后要坚决同“四风”问题做斗争,无论何时何地,坚持组织原则,对师生反映“四风”问题要深入二级院(系)、部门充分调查研究,力求全面、准确、深透,对于“轻病症”要及时提醒告诫,对于“重病症”,要提交学校党委、纪委,运用党纪政纪给予处理,绝不手软,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树立风清气正的工作作风。

总之,我们要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来,从点滴做起,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成为师生信赖、领导满意的职能处室,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和建成特色鲜明的科技师范大学贡献力量。(作者单位: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组织部;2.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我省高校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保障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4030216)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3-05-19

篇10:村干部联系走访群众制度

1、村干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民主日”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村的群众进行走访,并建立自己的联系户。

2、结合乡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下访活动,村干部要积极参与联系走访群众,同乡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一起了解、关心、帮助群众之间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乡党委、政府进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3、村干部在群众工作中,要坚持全面、认真、负责的态度,每名村干部每月要保证联系走访5-8户不同类型的农户(贫困户、富裕户、宗教人士、五保户),重点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4、村干部联系走访群众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

(1)走访了解农村在党员、“三老”人员、宗教人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好的经验和办法;

(2)走访了解村党支部在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好的经验和做法;

(3)走访了解村党支部在村务、财务、“一事一议”以及全村其他各项事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好的经验和作法,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4)走访了解村干部、党员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方面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

5、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联系走访群众情况分析会,对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集体进行研究解决,并制定具体 的整改方案要,明确责任人,认真落实整改措施,严格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对村里无法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村党支部、村委会,并由村党支部、村委会集体研究确定乡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解决,对好的经验和做法,要及时上报乡党委和政府,以便在全乡推广和应用。

篇11:公司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2、对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意见、要求和实际困难,在职权范围内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对于涉及面较大或一些重要问题,要及时汇总,上报公司党委会讨论解决。不能只作口头承诺,不办实事,更不允许推诿扯皮,敷衍塞责。

3、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方面的工作,定期以口头形式在公司民主生活会上做汇报,年终在班子和个人述职报告上要有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和群众的内容。

第四条附则

1、本制度由公司工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12:5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1、党员领导干部应认真办理来信来访,并根据工作分

工和工作实际,积极参加各类群众接待活动,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解决的要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及时化解矛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党员领导干部应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和联

系点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及时总结和宣传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下基层工作和调查研究的时间。特别要注意深入到艰苦地方、困难地方和问题多的地方,听取群众意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民主决策,把调查研究的成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和维护群众的利益。

3、党员领导干部应根据工作需要,挂钩联系离退休老

干部、困难群众等人员,定期和不定期走访联系对象,了解社情民意,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实际困难。

4、在党员中广泛开展以“下基层、访群众、办实事、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5、在党员中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区”

等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展示先进,服务群众。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6、广泛开展结对帮扶、党员联系户活动。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应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与困难群众结成联系户。基层党组织应根据党员的能力、特长及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党员自愿和组织指定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联系对象,可以一帮一,也可以多帮一或一帮多,既要立足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技能,自强自立。

7、推行党员承诺制度。党员应结合工作实际,对照保

上一篇:泛华财产险案例下一篇:2010年春季学期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