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思散文

2024-04-29

独思散文(共6篇)

篇1:独思散文

独思散文

它像是夕阳,又像是朝阳,其实是什么,全看你此刻的心境。看着这澄澈水润的冰心与艳光四射的斜阳,能够心静而又祥和的人,十停里怕是有九停了。这是我此刻所思所想。

记不得哪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已经够喧嚣了,我闭口不言,也算是给这世界的一点好处。这块冰心孤独地伫立在雪原冰河上,沉默却打动人心。也许是我太聒噪了,所以对于不言有着莫名的敬重,然而,不言却不是不思不想,思想,也应是我们给这世界的一点好处吧?如果没有思想,人还怎么能被叫做自然的精灵呢?

在思想的深处,我们无数次叩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何处去?在思想的彼岸,会有路程中的每一个经典瞬间结成的花朵在等待着我们。思想 ,其实也是造物主给我们的礼物啊。

思想的棱角有时会被世俗的需求打磨,当你不得已放下对思想的追求,其实也就放弃了对彼岸的期许。但我始终相信,思想就像那睡着的水,即使在睡梦中,依然有着耀眼的光芒。

凌乱的欲求就像迎面而来的风,裹挟着冰块夹杂着蜜糖。走着走着,行囊越来越多,身姿越来越笨拙。思想却能够使我们轻装上阵始终朝着心中所想的方向前行。

有人说,争论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许吧,但哪一次的争论又不是建立在思想的基础上呢。

喇嘛们的辩经是源自三千年前菩提树下的一次顿悟。一个苹果很好地触发了思想者的.灵光一现。井冈西柏见证了追梦赤子思考脉络的走势。所以,争论是皮,思想是瓤。

但思想又是属于孤独者的,唯其孤独才能承载思想,独自思考独自品味,孤独的旅途见证思想的奇迹。

我最喜欢在江边漫步,最好有风,最好有星月灯火,最好有冰河雪原,或是寂寥无声或是车流喧嚣,我总是伸开五指,让江风从指缝间滑过,在遗世独立的意境中让思想的碎片随风起舞。常有人说害怕孤独,但我却觉得内心充盈的人没有孤独,即使有,那也是思想送给我们的礼物啊。 独自思考,随心而动,偶有所得,便胜却人间无数。

雪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西东。

篇2:独思散文

存在于这世上,每个人生来就是一个个体,我们或欢喜,或忧愁,或愤怒,或悲伤,但最不能避免,逃脱的也就是孤独。

青春时期的几位朋友,便与其整天腻在一起,形影不离,一起上课、吃饭,闲暇时光讨论现在,憧憬未来,敞开心扉,彻夜畅聊。欢欢笑笑的声音演奏成彼此之间一段美好而又宝贵的回忆。

当我们在长大一点,开始工作,也才明白老师嘴中社会的险恶:要提防着一点其他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似乎生活变得也开始很单调:一个人吃饭,工作,睡觉。经常习惯了一个人,甚至连社交都懒得去维持,圈子渐渐变小,不想安于现状,却又无力打破。或许我们的生活开始过的会有些许浑噩。

渐渐的我们开始从浑噩中脱离出来,不在为一个人的孤独而烦恼,而是去寻找自己喜欢的的事物,沉浸其中,努力做出一番名堂,让自己的喜欢不被辜负。

于我而言,孤独最恐怖的不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或一个人工作,而是你以为全世界将你抛弃的那种恐惧感,孤零零的感觉会让人迷失自我,自暴自弃。孤独并不是为了打击我们,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思考,我们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有时听他人说的话不如自己孤独时所思考的更清晰,利弊更明确。也不会干扰自己的判断,从而做出更加利于自己的选择。

回首过去,古往今来,孤独的人不在少数,而正确认识孤独的又有几个呢?我们现在的孤独都是为了以后更的机遇而做的伏笔。如果你现在孤独,那么请你不要自暴自弃,去努力,现在的孤独可以塑造未来更好的自己!

篇3:散文与散文教学

众所周知,散文是所有文学样式中最自由,最活泼,无拘无束的体裁。轻巧灵活,战斗性强,便于及时反映迅速变化的事物,富有现实性。

散文有时似银光闪闪的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有时像抒情诗,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有时如娓娓动听的故事,叙述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有时若水墨画,描绘山水草木、花鸟虫鱼。

散文的题材无限广阔,不应画地为牢,这可以写那不可以写,应以作者的个性、爱好、素质、经历、情感思想而定。现在正处在新世纪大变革中,应加强作品的时代感,用散文轻便灵活的形式,倡改革之风,赞创业之人,抒时代之情,绘神洲之美。把人民最关心的事情和心愿反映出来,体现时代的风貌,开阔视野,扩大自己的心胸怀,与时俱进,和人民群众共呼吸。

散文要有思想的光辉。散文家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刻画生活的美文家,也是思想家。凡是读者赞叹击节,印象深刻的散文,大都含蓄着鲜明的立意,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思想越是崇高,作品的艺术光辉就越强烈,越有艺术生命力。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是一篇好散文。作家在这个散文当中极力描写了父亲的背影,反映了伟大的父爱,所以它的魅力性,感动性对读者影响就高。

我们正处在新世纪的大变革、大建设、大发展的崭新时代,多彩的现实生活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新的任务,新的问题,新的思想,新的感情,新的道德观念,新的审美观念……要求散文工作者去体验、去观察、思索、反映,写出带有时代特色的,为人民喜爱的佳作。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就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会不断提高和深化。

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里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特别是散文创作及其他的样式,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景生情。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回旋的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联想,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是此时此地的观察,与彼时彼地的观察融会贯通,否则,便没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升华,诗意的结晶。如果说,精细的观察,为作者采集了丰富的矿石,那活跃的联想,则是对这些矿石的冶炼和加工。

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要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渊博的学识,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广大的爱好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像蓬间雀那样在草间徘徊,而不能像大鹏那样展翅万里,自由傲游天地。

以上谈了散文和散文的一些特点,下面来谈谈对散文教学的一点拙见。

语文教师进行散文教学前一定要全面认真备课,做好各方面的教学手段,掌握散文的主要特点,深刻理解散文的各种表现方法和手段以及作家的主要思想情感和意义。例如,冰心的《小桔灯》,这是作者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生动感人。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以得到审美的熏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体现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参与的程度是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本作为凭借,因此读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如果学生不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即使教师讲的再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深刻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的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的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再重点朗读品味鉴赏,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

当然,“读”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给你怎样的印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你是如何感受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尤其是在研读赏析环节中,教师不要过多限制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段落、语句来进行品味,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相互答辩释疑,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气氛活跃。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赏读文章,学会观察描绘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摘要:散文是所有文学样式中最自由, 最活泼, 无拘无束的体裁, 题材无限广阔。优秀的散文, 几乎难以离开联想。联想, 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 是观察的深化。散文教学前一定要全面认真备课, 做好各方面的教学手段, 掌握散文的主要特点, 深刻理解散文的各种表现方法和手段以及作家的主要思想情感和意义。

篇4:还给孩子“独思”的权利

我亲身来到山东感受了“杜郎口旋风”中的先学后教,他给我带来了新奇,学生的精彩展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又来到成都芳草小学,他的分享式教学给我带来了新实,学生新奇的方法分享,给我留下了久久的回味。

一、下面来看看这两节课,他们给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思考:第一节课是杜郎口中学吴新军老师的《等腰三角形》,课的开始他出示本节课的目标是:1、独立探究,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两个推论。2、小组讨论交流一起学会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完成导学案中的证明和计算。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和“三线合一”,让学生准备好一张纸和一把直尺(说明用途:是用来画等腰三角形),并要求一定要随意画一个规范的等腰三角形,然后独立思考完成教学目标和导学案中的问题,自己思考不出来再讨论交流…(这里给足了孩子们整整半节课的时间)等到后面学生汇报展示的时候,个个是精彩展示了自己的想法,等到有位同学把三线合一和等腰三角形联系了起来,在这时学生就争论了起来,有的说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有的说等腰三角形没有“三线合一”,最终他们自己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来发现了其中规律,共同归纳得出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在整堂课中学生们一个个是激情高昂,积极主动的冲上讲台拿起教棍展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出其不意的想法,让听课的老师无一不佩服称赞。

二、再有一节课就是成都芳草小学易英老师的二年级《统计》她先是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统计生日”,因为贴近生活,学生们积极性高涨,紧接着易老师出示这节课的学习要求:1.说一说四个季节有那几个月份,怎样记忆。2.商量怎样完成这件任务,步骤有哪些。3.收集你们组的情况,统计注意哪些问题。4.如果由你们小组来完成这个任务,想好怎样与人家分享。(时间10分钟)这给足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老师就在学生的身边倾听,等到他们思考讨论完了之后,就开始和大家分享。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解决最后统计表的时候,有一个小组的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种方法:有画正字统计的,有举手统计的,有站和坐统计的…在这些方法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不是总人数不对就是没把自己统计进去。这个机灵的小男孩是在台上跳来跳去的,最后挠挠自己的小脑袋,突然叫道:“全班起立”这时教室里突然安静了下来,都期待着,他大声叫道:“用站堆堆的方法。是春季出生的站教师的右下角,是夏季出生的站左下角,是秋季出生的站讲台左边来,是冬季出生的站讲台右边来。”全班同学再他们小组的组织号召下都迅速的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然后再一个人数一个人就填,最终在小组成员的配合下完成了统计表,得到了最后的结果。下边是掌声一片啊,整个这节课是轻松愉快,学生是激情高昂,他们的聪明得到了肯定。

三、他们这两节课给我我很大的启示,当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坐在教室里成为“学生”的时候,看到的课堂不再是老师的,而是学生的,老师更多的时候则是倾听者。课堂的问题好多不是老师来讲解的,而是孩子们自己思考和回答的。如果一堂课被老师占为己有,得到的是老师的讲解灌输,学生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权利,这样的课还会有意义吗?当然老师在课堂上并不是一言不发,在关键的时候有这及时的指导和点拨。我们再回想我们的课堂由最初的讲授式、对话式再到今天的先学后教式、分享式,谁给够了孩子思考的时间谁就拥有了孩子的心。在这两节课堂当中他们都留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哪来的学生这么精彩的展示,没有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哪来的这些孩子们精彩方法的分享。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序言中写道:“如果你是通过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你就会体会到这种紧张的心情,并享受到发现的喜悦,这样的体验会使你养成善于思维的习惯,并在你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影响到你一生的性格。”

孩子的思考不能替代,思考可以相互启迪,思考需要过程和时间,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在过程中不断培养思维的品质、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对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探索、思考的独创性、深刻性、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不用表扬,等待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奖赏。你给了他们等待就等于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权利,我相信他们定会给你的是更多惊喜。

篇5:潇湘客静夜独思

迷醉归人双眸,孤影徐行,鸟虫三月暮;

孤帆处,渔火微映江心水,缕缕细波

泛起旅人归思,残灯独照,江天一尺路。

广西桂林灵川县潭下中学高一:沐槿

篇6:独思初中记叙文

以一个特例为例展开这个命题。比如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很多同学直接说公式:底高2。陈老师提出:“学生提前学习很好,但不仅要知道结果,还要知道为什么。”老师的提醒引起了大家的思考。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这个公式的原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与三角形底部和高度相同的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来三角形的两倍。

由此得到公式ah2。在“你知道吗?”我还学了《九章算术》中的计算方法:半宽乘以正从(“宽”指三角形的底部,“从”指三角形的高度)。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突然想到了另一种方法:先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在三角形的基础上画一个和三角形等高的矩形,把矩形中的三角形切掉,剩下的就正好可以组成一个和它一模一样的三角形。也可以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发现三角形面积是它的一半。可以用这个方法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一回到家,我就把我的想法告诉了父亲。他说:“有可能,但最好做个实验证明。”

于是我开始了实验。我先画了三个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然后画了一个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如下图),把长方形里面的多余部分切掉,然后放在一起,和当初想的一模一样(完全重合)。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可以用分割的方法,通过三角形的顶点做一条平行于平行四边形边的线。这样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只有一半的三角形,如图(1)所示:S ^ 3 ^ 1=S ^ 3 ^ 2,S ^ 3 ^ 3=S ^ 3 ^ 4,然后S ^ 3 ^ 1):S ^ 3=S ^ 3 ^ 2 ^ 3 ^ 4,也代表剩余面积=三角形面积。然后利用课堂上学到的求导方法就可以找到面积计算方法。在我和全班同学交流了我的想法后,陈老师表扬我善于思考和发现。虽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已经被前人总结出来了,但是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研究,在猜测、验证、下结论的过程中不断地问“为什么”,这样我们的思维会变得更深刻,收获也会更多。我觉得学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用心,一定会收获更多的学习。

上一篇:园林绿化工程归档目录下一篇:梁园区李庄乡“三治三提”整改提高阶段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