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堡课改经验材料

2024-04-25

黄堡课改经验材料(通用8篇)

篇1:黄堡课改经验材料

践行生本理念 促进内涵发展

——保康县黄堡镇中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位于荆山北麓的黄堡镇中心学校,创建于1920年,于2005年建成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912人,教职工109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本科学历44人,占专任教师的58.6%,市级名师1人,县级名师1人、市县级骨干教师15人。学校建有标准化的理、化、生仪器保管室和实验室,有规范的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和先进的远程教育设备。

自开展生本教育以来,我校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紧跟课改步伐,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开展“生本课堂、生本德育、生本活动、生本管理、生本服务”实践为重点,通过搭建“三个平台“,抓好“三个环节”,落实“四个四”工程,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力提升办学水平,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一是全体教职工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生本理念扎根于老师们心田,目前基本做到了人人会编导学案,人人能按“三段六环”模式上课;二是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实现了转型,自主、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已蔚然成风;三是师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搭建“三个平台”,全力转变教师育人观念,抓住内涵发展之“根”。

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课改首先是改观念,然后是改方法、改措施。要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实现教师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的根本性转变。因此,我们着力搭建“三个平台”,为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革提供思想和理念的支撑。

1、搭建学习的平台,强化理论学习,为生本课堂建设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一是集中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上级文件、有关生本课堂改革的相关报告、报刊上刊登的各地课改的典型经验,以及《走向生本》、《生本激扬生命》等著作。二是考察学习。通过分批组织教师到山东及我县试点学校对课堂的现场观摩,与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增强了教师实施高效课堂的信心与决心。三是举办讲座。邀请县教研员及核心团队成员来我校进行指导,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生本课堂改革问题,每周确定一个专题,为全体教师进行一次培训辅导,以此提高教师驾驭生本课堂的技能。一年来,教师学习笔记人均达五万字,教学反思、学习体会累计达180余篇,先后有18人次的课改文章在《襄阳日报》、《湖北教育》、《走向生本》等报刊上发表,80余篇案例论文在国家、省、市、县级评选中获奖。

2、搭建交流平台,建立定期交流机制,促进教师教学相长。一是建立校内交流机制。我们建立教研组月交流制和学校学期交流制。让教师把自己在生本课堂研究中的所思所想、所收所获、所企所盼全部倾述出来,畅说欲言地进行交流,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二是建立校外交流机制。我们充分利用协作区大教研活动,着力推荐我校教师主讲观摩课、示范课,使他们每参加一次活动,教学技能就有一次提高,教学方法就有一次改进,教学效果就有一次提升。同时,欢迎县内兄弟学校来我校切磋教学技艺,彼此相得益彰。中学部崔德丽、郭世敏老师承担了市名师送课活动,季书珍、李春玲、刘立翠老师出色完成了生本研讨暨复习研讨课任务,中小学一大批年轻教师在交流中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3、搭建研究平台,强化校本研训,破解生本课堂实施过程中的难题。为了破解生本课堂研究中遇到的难题,我校把生本课堂建设与校本研训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以研带训的方式,促进教师间相互交流研讨,找到方法和途径。一是收集问题,确立研修主题。学校坚持让教师每月向教导处提交一个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并简单阐述困惑的原因。学校教导处每月对教师提交的问题进行一次梳理,找出共性问题,作为校本研修主题确定下来。二是开展研修活动,寻求解决方法,做到“三个一”,即:举办一次理论学习,为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活动打下理论基础。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教师围绕问题展开平等、坦诚的心灵对话和思想碰撞,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通过教师个人的反思领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观摩一节专题研讨课,我们组织教师观摩一节研讨课,要求执教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研修中寻找到的方法,让这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为全体教师提供借鉴。三是反复实践,破解难题。我校通过校本研训,寻找到解决生本课堂相关问题的方法后,首先抓好示范引路,然后要求全体教师人人上一堂公开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最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促进课堂改革的步伐,提高教师驾驭生本课堂的能力。

二、抓好“三个环节”,扎实推进生本课堂步伐,扣住内涵发展之“本”。

我校在生本课堂实施中,坚持以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活动为先导,以“课内比教学”、“升等晋级”活动为载体,以教学反思交流评比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生本课堂建设。

1、抓好课前导学案编写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上好生本课堂的前提。我们按照“合理分工、轮流主持、集体研讨、人人参与”原则,提出两个硬性要求:一是导学案必须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的个案,二是导学案要体现四导,即“导路径、导方法、导疑惑、导思维”。在开学初分配好导学案编写任务,做到超前一周编写。为了保证导学案编写质量,学校中层干部每人包一个学科,每周五前,利用例会前时间,组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对下周要使用的导学案进行集体研讨和审查,每次研讨审查时,先由初备人对编写的导学案进行说课,在初备人说课后,包学科领导和同学科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再由主备人对初备导学案进行二次修改,然后定稿,交包学科领导审查签字,在下周上课前打印给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使用。一学期下来,全体教师均能熟练编写导学案,运用导学案组织教学。

2、抓好生本课堂教学实施环节。对课堂教学提出四个硬性要求:一是必须使用导学案上课。二是要按照“三段六环”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上课。(“三段”即:前置学习、交流释疑、巩固拓展,“六环”即:导入激趣、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点拨、拓展延伸、巩固反馈)。三是“生本”理念贯穿教学过程,一节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间不少于30分钟,教师独立讲解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四是必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建好合作学习小组,分三层评价,即科任教师课堂评价评分、班级小组评价打分、教导处实时监控评价。生本课堂改革实施一年来,生本理念现已扎根于教师心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已成主流,真正实现了老师们教的轻松,孩子们学的快乐。

3、抓好课后教学反思交流评比环节。杜郎口中学提出了“反思三年成名师”的观点,给了我们很大启示。因此,我校在生本课堂实施中,也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并做到每天必写,每学期一本,反思内容可写成成功亮点、失败教训、片段分析、案例剖析、课堂故事、教学思考等。为了保证教学反思的质量,发挥反思作用,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检查一次,每月交流评比一次,每学期考核一次,以此督促教师自觉反思,认真反思,实现教师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成长的目标。一年来,老师养成了自觉撰写反思的好习惯,有不少反思性案例文章在《走向生本》上发表。12人次被邀加入县生本课堂研究核心成员。

三、落实“四个四”工程,创新生本管理思路,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和落脚点,几年来我校仍然从全县大形势出发,结合学校实际,以“协作区大教研”活动为载体,以过程管理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终极目标。因地制宜,在教、导、管方面大胆创新,使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

1、落实常规四级管理。一是领导随机查:每名干部每周必须抽查一名教师的常规,可以是常规中的一个方面,及时把结果报教导处,教导处汇总后在例会上通报。二是教导处每周一查:每周由教导处随机抽查一个教研组或者备课组的一项常规,重点检查备课质量、教研活动落实情况、教研组管理质量、常规改进要求落实情况,及时通报检查结果。三是教研组每月一查:教研组每月对常规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果交教导处。四是学校每学期两次总查:分期中、期末进行常规总查,所有干部全部参加,分块检查(备课检查组、作业检查组、听课与业务学习检查组)。

2、落实学科四级考试。一是随堂检测:语文、数学、英语每周必须有两次以上课堂检测,其他学科每周必须有一次课堂检测,打造高效课堂。二是单元过关:按教学进行组织单元过关,用好教研室单元过关题。三是月考:每月进行一次月考,通过月考分析学生成绩情况,分析教师教学情况,让同教师通过比较,反思教学得失,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四是协作区联考:严格按中考分值及试卷结构组织命题,全部使用答题卡答题,全力模拟中考模式。

3、落实赛课四个结合。一是整体规划与常规活动相结合,认真组织学习县教育局相关方案,制订学校方案,再由教研组进行细致安排规划,做到长远计划,分步实施,讲求效果。二是梳理问题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在第一轮活动后,要求每个人都总结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由备课组及教研组进行提炼,根据提炼结果由教师自己制订研究计划,作为课题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三是个体提升与团体提高相结合,通过人人参与活动,展示每个人的教学特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过议课、备课、讲课、说课、评课等方式,让教师的智慧作用于个体,提升参加县级活动教师的素质,同时为培养学科能手奠定基础。四是过程参与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平时参与活动与常规考评相结合,活动结果与年终绩效考核相结合,做到有活动必考核、有考核必兑现。

4、落实教研室“四级验收”。首先,全体老师分学科自选内容,抽签决定讲课、说课、评课时间,接受考研组验收。然后,根据教研组的验收情况,按照讲课、说课、评课三项综合得分,推荐教师接受学校验收。接着,学校验收合格的教师,推荐到所在协作区大教研组进行验收。最后,经过协作区大教研组验收合格的教师才能接受县教研室的验收,才能参加优质课评选。

自从实行生本课堂改革以来,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学校2012、2013连续两年获教学教研成功二等奖。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也一年比一年强,在县教育局组织的教育目标考核评比中我校连续二年获得优胜单位。学校的其他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中小学生运动队参加县第十三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分获中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我校崔德丽老师被认定为“隆中名师”,郭世敏老师被评为“保康名师”。

形势催人奋进,目标任重道远。虽然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距领导的要求、家长的期望和学校事业的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教职工一定能借着全县课堂大变革的东风,继续发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走出一条具有保康教育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

2013年12月16日

篇2:黄堡课改经验材料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政治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2006年上半年我校开始进行了以“生命课堂”的课程改革,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实施”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做法及自己的一些感受。

首先,从教案到“学案”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学生生命的 问题。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双自主、四环节”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学案自学。自学是基础,课前自学。(1)教师要根据自学内容和学情,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明确自学时间、内容和自学方法步骤,编制好导学案,并对学生导学案自学情况进行批阅,掌握学情,及时调整课堂中教学时间、内容和方法的设计。(2)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根据要求进行自学,独立思考,尝试解决,记下疑惑,生成问题。

2、自主学研。(1)教师要合理分组,科学设计问题,进行小组分工,指导组内交流方法,并巡视问访,时间设计合理。发现问题调整控制时间。(2)小组组长主持,人人参与,交流自学成果、问题与困惑,兵教兵,解疑释惑,整理问题。

3、研讨展示。(1)教师要及时点评、纠偏、规范行为,做到善于鼓励、善于追问,调动组内、组与组之间的补充回答、竞答和评价,达到预设问题的呈现和解决。(2)学生要勇于表达,展示成果、问题与困惑。组内合作充分,小组间竞争积极,评价到位。

4、检测小结。(1)教师要根据课标和学情,合理设计达标题,要把握好重、难点,有针对性设计问题并呈现多层次性,(可设必做、选做题),并进行当堂测评,及时反馈讲评,查漏补缺。(2)学生能按时完成测评,90%以上学生当堂达标。

5、课后反思。(1)教师要对导学案的设计、课堂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包括时间、内容和方法以及学生达标情况进行问题整理和量化统计,并从教师导学和学生学习过程及达标情况进行经验反思,完善提升。(2)学生用双色笔整理导学案,查漏补缺,归类整理。

三、“生命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具有可调节与兼容优化性:“生命课堂”教学程序的操作,可根据各堂课具体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调整。教学中,要求老师、学生都要及时做好教学笔记,课后进行总结。“学案”兼容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才能,老师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的知识结构;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把学生设计出的或收集到的创新性题目编入“学案”;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学生借助“学案”,而不拘泥于“学案”,可以从老师、同学的教、学中,吸取先进经验,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教学互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总结的不断反复和提升,进一步优化“学案”结构优化课堂教与学的过程。

2、“增效”而不“增负”:当代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核心,以不增加教师、学生负担为前提。教师备“学案”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工作量减少。学生学会了使用“学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随着实践的深入,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就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

篇3:新课改经验漫谈——激励的作用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要提高课堂效率, 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也就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最能给学生前进动力的是形成一个“激励机制”。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正确地运用好激励机制, 学生定会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经验, 谈谈自己对激励方法的看法。

一、情感激励法

人都是情感作用的个体, 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要想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教师首先要爱学生, 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 更应该关心他们的生活、情感。每一届新生入学时, 我都倡导德育先行, 重点抓的不是学习成绩, 而是努力营造同学间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支持和团结融洽的班级氛围, 让学生明白别人对你的态度就是你对别人的态度的一面镜子, 要想别人对你好, 首先你要对别人好。同学间应该相互宽容、谅解, 不要斤斤计较。其次教导学生尊重老师, 体谅老师, 做事情要多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换位思考, 尽可能多地用班级实例和开主题班会的方式来完成情感激励。

记得上一届学生刚入学时, 有一个非常害羞胆小的女生在课间不小心扭了脖子, 我忙跑去问她情况怎样, 宽慰她, 给她按摩, 送她去了卫生室。这个女孩没有说什么, 后来她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校报上, 我才知道她很受触动, 自此一直用刻苦的学习来回报老师。还有一次一个非常调皮, 上课老师都感到头疼的男生, 他家庭条件不好, 又赶上家里出了车祸。我得知以后, 主动带领全班同学给他捐款, 并送到他家。从此以后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上课认认真真, 成绩进步也很快。而且捐款的事情也极大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孩子们好像一下子都长大了, 懂事了, 知道了自己应该肩负起一定的责任。

二、赏识激励法

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 都需要赏识。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肯定和信任, 当他们得到赏识时, 就觉得自己有进步, 能学好, 有发展前途, 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 从而内心产生强大的上进动力。在这种动力作用下, 学生会给自己提出更进一步的目标, 制定行动计划, 并在实际中严格要求自己。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 在被多数教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以后, 另一位教师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了他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赞赏, 这对瓦拉赫以后成为“前程远大的高材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一“瓦拉赫效应”启示我们教师要在学生身上多多发现点点滴滴值得肯定的东西, 并及时给予赞赏。即使学生行为表现是错误的, 也要从其他的方面 (如学生的态度和做事方法等方面) 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当学生及时纠正了错误也要加以赞赏, 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

我教过的学生中有个男孩学习成绩很差, 而且家庭成员中有社会不法分子, 他从小受家庭影响比较深, 在校特别爱打架。开学伊始教室的窗帘坏了, 窗子很高没有学生敢上去修理, 他自告奋勇把窗帘修好了。为此我在班里、家长会上都对他大力赞扬, 表扬他为班级服务的精神。我还看准了他爱逞强、爱讲哥们义气的特点, 引导他积极主动地帮助同学, 同班上的不良风气做斗争, 最后他成了我们班里人气最高的同学, 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 为了保护自己的良好形象, 他的行为也收敛了很多。他自己也经常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己, 不能给老师、班级丢脸。

三、荣誉激励法

无论什么样的学生, 都有很强的自尊心。要使用荣誉激励法, 首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然后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公开承认, 并尽可能地在班里设置各种荣誉头衔和称号。要满足学生的自尊心, 最基本的是不要当众批评和羞辱学生。当学生出现问题时, 应该找一个安静的场所, 和学生一起追根溯源, 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亲近感, 学生才可能认可你的教育。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甚至辱骂学生, 不仅达不到好的效果, 也许还会适得其反, 尤其对青春期的学生, 不恰当的批评方式会促进学生的逆反心理。

在我当班主任期间, 我经常自制很多荣誉和奖状, 对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同学颁发奖状, 除了学校的厚德、广文、笃志、强身奖和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之外, 我们班还会有书法大师、文明卫士、演讲家、爱心天使等, 头衔名目繁多, 丰富多彩。一张小小的奖状在无所谓的人眼中, 只不过是一张纸罢了, 可在学生的心目中却是至高无上的。得到奖状时学生心里会有成功的喜悦, 更会有对下次得奖的憧憬, 以及为了得奖而专注地投入学习的热情。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 寻找多种先进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 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不论是资深教师还是年轻教师, 都应该在不遗余力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同时, 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里, 我从以下几点谈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浅显认识。

一、教师课堂学识的表现力

篇4:课改经验材料

一年多来,经过新课改这场暴风雨的洗礼,我们在困惑、思索、感悟中成长,在泥泞、坎坷、荆棘中坚强。现将我校在课改工作中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以发展个性为前提,改变课堂教学面貌。

1.课堂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学生的认知领域与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多倾听,多等待、多给予,使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参与率高,在激励、唤醒、鼓舞中发展学生的特长。

2.课内外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做到眼动、口动、手动、脑动“四个动”,并且师生互动,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弘扬学生的个性。

二、以创新为目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我们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课内外相结合,使学生在兴趣这位老师的引导下自发学习,体验成功,激发再次深入学习,构建自主平台。

2.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低年级教师多引导,分四至六人小组,分工明确,指定纪律组长、主持人、记录员,在中高年级实行自由组合,组内分工,必要时教师来帮助。3.在探究学习方式方面,如:

(1)学生获取大量相关信息并整理分析;(2)学习中各抒己见,多质疑;

(3)求同存异与求异存同相结合,做到切忌格式化、形式化。

三、发持续发展为宗旨,改进了评价方法。

篇5:数学课改经验材料

从2002年8月下旬开始的新课程培训到现在,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好经历一个周期。受上一届初三年数学备课组的委托,我简单介绍一下课改三年来,我们在数学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及取得的一些成绩。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指正。

一、新、旧教材之间的对比。

原人教版的教材,是按照传统的代数、几何两个领域“分科编排、齐头并进”,分别给出各领域的章节教学目标(其中:代数共有13个单元,分别是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分式,数的开方,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及其图像,统计初步;几何共有7个单元,分别是线段、角,相交、平行,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

而新的教材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一至三年级)、第二学段(四至六年级)、第三学段(七至九年级)。在内容的编排上采用“混科编排、单科独进” 的编排方式,即:每学段都相应地安排“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大学习领域。

二、新教材的编写特点。

1、每章开始时,设置导图与导入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每章结尾都有小结,与原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每一章的结尾安排有小结与复习很类似。

2、结合教学,适当设置如回忆、思考、探索、概括、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等,以及信息收集、调查研究等活动栏目,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如: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

3、结合教材各块内容,穿插安排有关的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实际生活、数学趣题、知识背景、外语教学、信息技术、数学算法等,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应用意识。如:电脑键盘上的字母为何不按顺序排列。

4、按照不同要求,编制不同水平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三、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及存在的问题。

三年下来,我们几个数学老师的总体感受是:比以前更难教。这不仅仅是因为有些教材第一次教,而是由于新的课程标准刚刚实施,新的教材只能同步供应,加之知识体系和数学思想的呈现方式是螺旋式上升的,因此,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及完整性老师较难把握。新教材内容看似简单,但内涵很深,涉及的面较广,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要花很多功夫。但对学生而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与同伴合作交流多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广了,数学意识加强了。

(一)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1、新时期的教育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以人为本,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关注现在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要以学生的分数论英雄。“心中有人”是指教师更要关注将来的学生,课堂上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更重要的让学生体会科学的探索与发现。要看以知识、技能为载体的数学素养让学生感悟到了多少,当学生走出校门,若干年后,当他们遗忘了知识技能后在其身上留下了多少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比如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会用数学的头脑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那才是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这也正是数学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在校时的“坏”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反而是这些学生,会跟我们老师更有感情一些,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

2、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这是新课程比较强调的一点,我们在上课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在这里举几个教学实例:比如在讲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充分利用学校的学具向学生展示,同时也要求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立体实物,拿到课堂上进行观察。在讲到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按老师要求事先准备好学具,课堂上亲自动手折叠观察,做出正方体模型。在从不同方向上看这节课上,又来观察前面几节课学生做过的立方体模型。比如在讲到截一个几何体时,让学生事先准备好萝卜等,在课堂上亲自动手截萝卜,观察所得到的平面,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再比如讲到乘法公式时,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矩形纸片,组合拼成另一个正方形,利用面积的不同表达形式,得到乘法公式等等。

3、把教材使用校本化:教师在教学中,不当教材的复印者,不把教材当作圣经念。要结合本地实际活用好教材。①要对教材取舍重组。例如七年级上册第4页给出深圳股票指数2002年4月26日的走势图,在第8页要求学生回答三个问题。绝大部分学生和少部分教师找不到感觉。把它改编为本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或改编为本校初中学生人数折线图等,就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打破学科界限,增长学生的知识面。②要生活体验教材。例七年级上册中的三视图,把学生的座位调整成同一型座法,使全班学生看到的左视图、右视图的方向一致,避免混乱。③要把热点话题编进教材。例如班干部的选举统计等都可编入相应的数学内容。④要发挥多媒体辅助作用。变幻的画面,精美的图案,使学生在享受数学美时其乐无穷。多媒体和电脑网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 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例如轴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点的教学,如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会比传统教学好很多。

4、适当安排一些活动课。活动课可以在教室分小组进行,也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比如瓷砖的铺设、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生活中的轴对称、黄金矩形等,都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进行学习,另外,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分组讨论的活动课,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分类时,可以分成若干组,每组分给一些写有数字的卡片,老师说出类别,请学生举起相应的卡片;同类项的教学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

5、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是信息化板块结构、集约化基础结构、直线化前沿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随时随地教学反思,收集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并将这种学习反思内化为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

(二)存在问题

应该说,新一轮课改实验正在我校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良好局面背后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新课改实验,促使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有所转变,但不少理念还只是停留于概念,还不能够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因此,先进理念对教育教学效益的产出率、转化率都还不高。

2、大班教学,对开展小组活动,小组讨论带来一定的困难。再者,活动中也是少部分人参加,往往由小组中的两三个人组织,提出意见,有些后进学生参与比较少,课堂技能训练又淡化,这部分学生一堂课下来有什么收获?所谓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感觉是让好学生发展得更好了,差的同学活动、技能没有得到提高。

3、由于新课标要求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一步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因此各校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上有所不同,有可能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4、由于小学阶段未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训练,课堂上的讨论式教学场面难以开展和控制。有时一节课45分钟讲不完,有的一节课根本不要45分钟,有部分教材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新教材好多内容要从活动中获得体会,获取知识,但活动的开展后,技能训练就没有时间了,因此,感受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做起作业来却无从下手。

5、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评价体系没有出台,一线老师对将来的升学考试如何考心中无底,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难免会“穿新鞋走老路”。备课时不知问题问到什么深度才算到位,出章节测试卷时不知哪方面的知识要多点,哪一块占得少一点,心中感到没数,书上的题目,题型又太少。想想新课程尚在实验阶段,我们全

体老师都是实验老师,记录好实验中的得与失,为下一阶段的实验留下一些经验,得——发扬,失——改进,再试验。

6、整个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观念没有变,家长需要的还是学生好的考试成绩,如果不改变整个社会对教育评价的观念,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将难以得到保证。

以上是我们对数学课改工作的简单回顾和思考,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认真面对,勇于探索,我们一定能在这次课改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数学课改经验材料

篇6: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搞课改必须让老师明白为什么该,明确谁抓和抓谁的问题。

我校的主要做法是:加强学习,树立新理念;明确分工,树立责任心。

首先是从思想上重视,落实责任。抓好行政和骨干教师等领头羊,校长亲自抓,行政带头抓,骨干先示范,引领教师共同搞好课改。其次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有关教育文件,了解生本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更重要的是让教师真真正正认识实施生本教育的好处。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盲从,不浮夸,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实践。

二、求真务实,搞好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改工作

1、完善考核制度,抓好常规教学管理。

我认真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并在充分征求和采纳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校绩效考核方案。对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考评、奖惩、晋升、调配。对搞课改的教师开绿灯,提高积极性。我校绩效工资考核方案规定:教师论文、教学比武、优秀教案等,获镇一、二、三等奖(示范课按三等奖计),分别奖100、80、50元。以镇级为基数,其它等级按区级乘以2倍,市级乘以3倍,省级乘以4倍,国家级乘以5倍计算。搞课题研究和外出学习的教师,实行加课时补助。通过实施教师绩效考核方案,逐步形成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激发。

2、以课改为中心,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向课改教研要质量。我校细化管理,要求教师认真吃透教材钻研教法,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手写教案学案和反思。每学期至少检查两次教师的教案反思和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检查情况并褒扬先进、整改后进。

开学初,要求每班科任共同构建学习小组,一律上墙公布成员名单和小组综合表现和奖励情况。教师结对帮扶,确定各科组指导老师和被帮扶对象名单。行政和教研组长除了做好本职工作,经常深入一线课堂带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现在,我校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能开好至少一节公开课。开课、评课和教研一体化,教师开完课后本学科组立即组织评课、教研,不搞形式主义走过场。为了弥补乡村小学地域局限性,除了看本校教师开的课,我们还经常组织教师上网观看课堂实录,开博客交流教学经验。开学初便明确研讨主题,教研时实现活动专题化,开展小课题研究。本学期论题如下:语文组: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精神;数学组: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如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英语组:怎样才能让自主合作学习走进英语课堂和小学英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上学年,三角镇小的邓校长等领导支持面小课改工作,亲自带领全镇140多位教师到我校教研,指定三位优秀教师开了语、数、英公开课。我校则鼓励李敏利、魏耀东、魏旭兰等青年教师到镇小上数学公开课和语文示范课。请支教老师开好示范课,让教师观摩学习,取长补短,使他们更深刻地领悟生本教育的精髓。我们邀请鸿都小学教师到我校上生本教育课,组织教师到鸿都小学听课和教研,参加到三角镇小参加镇教研活动、到区进校和嘉应教育学院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农村教师置换培训等。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促进了我校教师教的水平与学生学的水平的提高。现在,我们学校的学生变得能自信了,参与课堂互动变得大方了,探索和辩论时也勇敢了。教师们逐步把现代技术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通过校本教研,提升了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在梅江区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期末抽检中,我校四年级的总分居全镇同类学校第二名,六年级的总分居全镇同类学校第一名。

三、关于新课改的一些困惑

1、课堂要活起来,但教师在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时,明显感觉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效率降低了,这两者的矛盾如何解决。在这个问题上,主要表现为有些教师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应,驾驭课堂的能力不足。

2、合作学习除了小组学习以外还有哪些方式?在我们学校,这是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焦点在于合作学习是否就只能是分小组学习。

以上就是我校在新课改实施中的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和产生的困惑。不论如何,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学改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做探索者,让新课标的理念闪光在乡村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里。

篇7: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经验总结

一、注意高一年级与初中的衔接和过渡

高一新学期伊始, 我们应该通过入学考试了解学生的大致水平, 及时给学生弥补初中的缺漏知识。我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语言、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帮助学生系统复习, 尽快使他们适应高中英语教学。具体做法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坚持用英语授课, 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根据高考要求, 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会他们一些阅读技巧, 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 课后还要与学生多接触, 尽快和学生熟悉起来。

二、要始终贯彻交际性原则,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游泳者到水中去”, 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语言学家毛鲁 (KE Morrow) 曾说过:“To learn it, do it…only by practic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意思是要学就得实践。贯彻交际性原则也就是要把教学活动化为实践。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课前五分钟会话, 培养课堂交际氛围。

例如一进入课堂教学我习惯说:“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It’s fine today, isn’t?/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课问:“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学生会做出不同的回答, 引出更多的对话, 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2. 尽量坚持让学生进行duty re-port。

这一做法初中就经常采用, 到了高中仍然要坚持让学生继续做, 实践证明duty report是锻炼学生开口的好方法。

3. 适当让学生表演对话或课文内容。

针对近期所学内容, 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讨论和排练, 然后再搬上课堂进行表演。

4. 定期举办英语课外活动, 如圣诞晚会。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开口参与交际的积极性。

5. 加强课后的落实工作, 尤其是对作业的核查。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 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包括:预习能力, 掌握各种学习方法, 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 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另外, 自学能力的提高还有赖于学生课外大量独立的阅读, 高一时应该要求学生人人购买英汉词典作为工具书, 让他们勤查字典。

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效果, 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两极分化。我们可以把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上课时有目的地讲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识和趣事。课后多和学生交流接触, 了解学生的需要, 适当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 如圣诞晚会, 这样能极大地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 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英语的能力, 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多问为什么, 同时通过多种途径, 让学生对教师课堂中讲述的内容, 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英语学习的问题多问为什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能使学生养成一种思维习惯, 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锻炼。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回答和争论的问题, 并且多问一些为什么, 就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过程是教和学两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教的过程是这样, 那么学生学的过程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进行呢?当然可以。当学生在听课过程中, 或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出现时, 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让学生将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提出来, 也可以在校园网的“留言板”上提。课堂上的问题, 老师可以直接回答;作业本上的问题, 教师在批阅作业时回复;“留言板”上的问题, 教师可以到网上去回复。当然在回复时, 可以不予正面回答, 而是只给予一些提示, 让学生通过回复的提示, 自己解决问题。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也促进了他们进一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长此以往, 学生会养成一种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不断思考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习惯, 使个人的思维习惯得到培养, 思维品质得到提高。

六、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

所谓系统的学习, 就是要侧重于归纳和总结。这里说的归纳和总结并不只是在复习阶段的做法, 而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善于归纳和总结已学过的和某些未学过的知识, 使之成为知识链。要顾及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会日渐提高。

篇8: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荣幸能够代表白杨小学尤校长参加这次跨越式教学研讨经验交流活动。

我校于2015年秋季加入了县课题组组织的跨越式课改项目,成为全县第二批跨越式实验学校之一。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校始终贯彻跨越式教学理念,坚持课堂改革,积极探索,鼓励实验教师们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投入到跨越式改革的实践和探索的行列中去。

对于初次加入课题实验的我们,除了课题组领导的工作指导之外,能做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尽量让跨越式课堂改革能够落实在每一节课堂上。俗话说;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确,为了使我校跨越式教育教学能够取得显著成绩,促使实验教师能够尽快适应新模式,接纳跨越式理念,快速转变教学方式,快速成长,校领导非常重视实验教师们的日常常规管理工作,每次的听评课活动,教研会均能积极亲自参加。为了帮助实验教师明确方向,树立信心,学校也经常组织实验教师到兄弟学校进行学习。此外,为了减轻实验教师的教学负担,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校优先考虑将优质资源偏向于实验教师,并为每个实验教师配齐电脑,为其备课授课服务。也正因为学校的重视,我校实验教师队伍逐渐壮大,实验班级在教学中取得优于非实验班级的成绩。现在回头想想,在实施跨越式课改的道路上,我们也是从迷茫到找到方向,从困惑到拥有答案,从不自信到找到希望。在此期间我校也做了一些浅薄的探索和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收获,今天,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我校将近年来实施跨越式课改的点滴做 法给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常规管理方面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跨越式教育教学模式,成立了以尤校长为组长,崔艳智、郭仲朝为副组长,王晓隆为跨越式课题负责人,实验教师为组员的领导机构。

我校对跨越式课题组要求要以周工作汇报、月工作汇报和季度工作汇报的形式,着力抓好我校跨越式常规管理工作,通过平时实验教师的互相听评课,及时反思总结,找出不足,及时改正,不断提高自身跨越式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当然,在每次的活动中校领导也是身临其中,除了监督,更多的是自身的学习。

二、建立教师激励制度

我校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师在课改中付出的辛苦,也很关心他们的工作和成长。在教育经费受到严格管理的情况下,为他们发奖金之类的已经着实不可能。为了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的付出得到回报。我校建立和完善了以奖代培制度。

回顾过去短短的两年多时间,我校跨越式实验教师均参加了两次及以上的外出培训,李霞老师于2016年参加了广东举行的跨越式年会,2017年在县课题组组织的跨越式技能大赛中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第一名,并同年参加了北京举行的跨越式年会。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进步,有学习才有提升。为了更好的提高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通过加额外附加工作量的方式,区别对待实验教师的工作量,肯定他们的学期教学工作成果,并及时给与奖励,尽可能不让实验教师有不公平的心理出现。对于一些外出培训机会更是偏向于他们,真正做到了“以培代奖”。

三、所取得成果

身为规模不大,特色发展欠缺的学校,唯独教学成为了我校唯一能够弥补不足的亮点。自2015年至今,随着我校跨越式教育教学改革的加强管理和不断深化,以及县课题组各位指导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支持,我校跨越式实验教师由原来的三位老师增加到现在的六位老师,实验教师规模也在逐渐壮大。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校在跨越式课堂改革方面也取得了点滴喜人成绩,张永霞老师在2016年跨越式教师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李霞和崔艳智两位老师在2017年跨越式教师技能大赛中荣获一、三等奖,还有其他实验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学期末喜人的成绩,他们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

四、面临的问题

1、对各类活动开展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宣传有待加强。虽然学校在跨越式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收集原始资料的意识不强,资料还不够齐全,资料的整理、归类还不够规范,还不善于对资料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

2、对于课题组月听课活动的反馈意见未能做到及时纠正予课堂。指导老师的建议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实验教师正确掌握跨越式教学模式,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个别教师存在随听随忘的陋习,这些方面很不利于实验教师的长期发展。

3、由于城乡差距,家长意识不强,个别优质资源的使用上存在明显的滞后,家校配合有待提高。

在今后工作中,我校将继续加强跨越式实验教师的管理,尽量做到常 态化,精细化,努力深入开展实验教师校际间的交流,努力营造学习环境,使我校跨越式课改成效可以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当然,回顾两年以来的工作,我校在跨越式课改方面的逐渐成长和县课题组巩主任梅主任以及各位辅导老师的辛勤付出是永远离不开的。所以,最后允许我在这里代表尤校长代表白杨中心小学的每一位实验教师,感谢我们县课题组的每位老师,谢谢你们两年来对我们的付出,你们辛苦了。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上一篇:认购增资的协议书下一篇:对战争的看法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