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向的近义词同义词有哪些

2024-04-12

志向的近义词同义词有哪些(共14篇)

篇1:志向的近义词同义词有哪些

整理的近义词

整治:1.严肃整齐;整齐而有秩序。 2.治理;整理。整治

整顿:①使混乱的变为整齐,也指整齐:整顿交通|整顿衣裳整顿

整改:1.整顿改革。整改

料理:办理;处理:~家务ㄧ~后事ㄧ事情还没~好,我怎么料理

清理:1.平治。 2.彻底整理或处理。 3.明于事清理

清算:1.彻底计算。 2.列举全部罪恶或错误并做出相清算

拾掇:①拾取:拾掇谷种无余遗。 ②整理;修理:拾掇房拾掇

收拾:①弄好;弄整齐干净:收拾坏了的车子|收拾房间|收收拾

摒挡:也作“屏当”。收拾;整理:摒挡行李。摒挡

整饬:①整治,使有条理:整饬纪律|整饬吏治。 ②整齐整饬

整理的反义词

丢弃:扔掉;抛弃:虽是旧衣服,他也舍不得~。丢弃

整理的造句

1. 他把过去发表过的作品整理了出来。

2. 哥哥明天要出国考察,今天忙着整理行李。

3. 爸爸让我把桌子上的书整理一下。

4. 他把资料整理好,以便今后可以随时查阅。

5. 架子上的书放得颠三倒四的,快整理一下。

6. 这阵脑子乱糟糟的,我得整理一下思想。

7. 我和爸爸利用这个休息日,把书籍彻底整理了一下。

8. 爷爷毕生致力于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9. 他开始了收集整理材料的工作。

10. 晚上,爸爸在灯下整理文稿。

11. 白天,他攀山越岭寻找中药材,晚上在灯下整理笔记,记写每一种药材的功能。

12. 编辑部对读者的建议一条条进行了整理。

13. 你果然是位贤内助,家里整理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14. 整理过了,不要把次序再搞乱了。

15. 她把房间整理得有条不紊。

16. 我一定会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整理清楚的。

17. 几个孩子把房间搞得一塌糊涂,又让我得半天收拾整理。

18. 经过她的认真整理,整个房间面目一新。

19. 资料整理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必须排难解纷,从大量的、庞杂的资料中,选出有价值的东西来。

20. 啊,你把这儿整理地焕然一新,是你干的吗。

篇2:志向的近义词同义词有哪些

对立:①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排斥、对立

尴尬:①行为、神态不正常;窘态:那副窘相多尴尬。 ②尴尬

刁难:故意使人为难:百般~。刁难

作对:1.做配偶。 2.做对头,为敌。 3.做对联作对

作难:①(-nàn)叛乱;作乱:一夫作难而七庙堕。 作难

为难的反义词

容易:1.做起来不费事。 2.轻率;草率;轻易。 容易

乐意:①甘心愿意:这件事只要你~办,保险办得好。 ②乐意

愿意:1.情愿。 2.希望(发生某种情况)。愿意

为难的造句

1、我们感到很为难,但他停留了那么久,最后,我们只得请他离开了。

2、既然你无法改变亲友们那些令你为难的行为的;你就只有改变你自己。

3、当然,任何反对高盛的投票都会使这个银行非常为难。

4、所以,与其想为难相处或要求多的人“重新做人”,不如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监督、跟踪员工表现上。

5、研究人员承认这可能会让新妈妈们为难,因为婴儿的睡眠是断断续续的。

6、拿这样一张账单去送给一个显然是个地道的“穷鬼”的客人,在她看来,这是件为难的事。

7、人们在互相等待,因此责怪哪一方都为难。

8、奥巴马召开会议,考虑这个让人左右为难的问题:现在行动还是等到一月份呢?

9、当想学着抽第一支烟的时候,当不得不在一个争论里支持一方的时候,你总感到为难。

10、让我为难的不是铝而是草地上厚重的黄铜和青铜.

11、在某种意义上,我在两种认同感之间感到左右为难。

12、这部论著作者钩沉探奥,钻冰求酥,多有创获,确为难得之作。

13、他挖空心思,也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来应付眼前左右为难的局面。

14、让一个金枝玉叶的公主来干这重活儿,你是故意为难她呀!

15、他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你别为难他了。

16、听见你这个问题,我真的有点左右为难。

17、你三番五次地为难我,实在是欺人太甚了。

18、别太为难那个小孩了。

19、暫一看他为难的样子,就知道事情没有办成。

20、看他那抓耳挠腮的样子,不知道又碰上什么为难的事了。

词语解析

1. 发难;起事。

《左传》

《左传》

①《左传·文公二年》:“吾与女为难。”

②《国语·晋语一》:“吾欲为难,安始而可?”

③《魏书·太祖道武帝纪》:“帝虑 蠕蠕 为难,戊申,班师。”

2. 作对;刁难。

①《韩非子·说林下》:“ 韩 赵 相与为难。 韩子 索兵於 魏 。”

②《孔丛子·对魏王》:“欲规霸王之业,与诸大国为难,而行酷刑以惧远近,国内之民将畔。”

③《老残游记》第二回:“你道 铁公 是谁?就是 明 初与 燕王 为难的那个 铁铉 。”

④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他们也就倚势妄为,处处和 华 侨会为难。”

⑤巴金 《家》三五:“我决不再为难他。”

3. 难以应付;难办。

①《元典章·户部二·分例》:“以此纤须之费,致令各处官府为难。”

②《红楼梦》第四六回:“有一件为难事,老爷托我,我不得主意。”

③杨朔 《熔炉》:“你还有什么为难的事,大家都能替你办。” [1]

篇3:志向的近义词同义词有哪些

一、同义词与复音化的关系

任何语言的结构都是从简单发展为复杂, 词汇的构成都是从单音词发展为多音词, 那些最早形成的、意义单纯的、口语常用的基本词汇多半是单音词, 后起的、意义复杂的词汇更多是多音词。世界上的语言, 音节总数大多是几百个, 像汉语这样的声调语言也才有一千四百个左右, 有限的音节和无限的表义需要是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增加多音词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 也是各种语言的词汇发展的共同规律。就汉语的情况而言, 从上古时期起, 就开始了从单音到多音的词汇衍生。据程湘清研究:《论语》共有单音词1126个, 占总词数的74.9%;复音词共有378个, 占总词数的25.1%, 但若除去专名165个, 只占总词数的14%。《孟子》全书有单音词1 589个, 占总词数的71%;复音词651个, 占总词数的29%, 若不计280个专名, 只占总词数的16.5%。另据毛远明统计, 《左传》全书共有复音词5 437个, 占总词数9 671个的56%;扣除专名后复音词512个, 占总词数的15.6%。这些数据所反映的复音词的比例是比较接近的。到了汉代, 总字数21万的《论衡》全书的复音词达2 300个之多, 《说文解字》全书出现的复音词有1 690个。据程湘清研究, 《世说新语》全书复音词总数为2 126个, 其中语音造词129个, 语法造词1 997个。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复音词的比例是在不停的加重, 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趋势是越来越明显。

早期汉语单音词合成复音词是经历过一个历史过程的。开始时先作为词组, 用的多了, 意义也经过整合和浓缩, 后来就变成了词。单音词合成复音词为汉语词汇的衍生开辟了无限宽广的道路, 许多意义相近的单音词结合起来往往更加具有表现力。所以, 同义词对汉语词汇的复音化也就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的复音词, 如:追逐、驱逐、拥抱、迎接、提携、酝酿、谈论、逃亡等等, 在开始的时候, 只是两个单音同义词连用, 慢慢的经过浓缩, 就成为一个复音词了。汉语词汇借助这种方法衍生了大量的复音新词。

我们可以以《世说新语》中的同义词“追逐”为例, 具体看看同义词对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影响。“追”和“逐”开始是意义相近的单音词, 它们追赶的对象不同, “追”指的是追人, “逐”指的是追兽, 但是, 在《孟子》中二者就已不再具体区分追逐的对象了, “追”已开始用于兽类了。如:“孟子曰:‘逃墨必归於杨, 逃杨必归於儒。归, 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 如追放豚, 既入其苙, 又从而招之。” (孟子·尽心章句下) 在《春秋左氏传》中, “逐”已经用于人了。如:“醒, 以戈逐子犯。” (僖公·传二三·六) 当“追”和“逐”形成同义词后, 经常连用, 随着双音化趋势的发展, 二者逐渐凝合成词。在《汉书·赵充国传》中“又有衣裳兵器, 难以追逐。”“追逐”就逐渐成为一个词语了。

又如表示“打猎”的一组词“猎、畋猎、田狩”, 更能显现这种现象。在古代, “田、狩、猎”都是单音词, 有自己独立的意义, 但都和打猎有关, 所以, 它们那时只是近义词。然而, 随着人们思维的概括性增强, 它们就逐渐成为同义词并且连文使用。据黄金贵研究:“田”在武丁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已有, 它有两个意义, 一是指田地, 一是指田猎。作为田猎意义, 它具体指的是“焚林而猎”, 既是为了开垦农田, 又是一种围猎活动。“畋”是“田”的后出专字, 专指“田”的田猎意义。“狩”, 《尔雅·释天》:“火田为狩”, 郭璞注:“放火烧草, 猎亦为狩。”, 也就是说, “狩”是以焚田为主、配合其他逐获方法的田猎活动, 所指范围大于“田”。“狩”是综合性的田猎活动的通称, 一般指具有经济和军事意义的大型田猎活动。秦以后, “狩”更多与“田”、“猎”同义连用, 泛指打猎。“猎”, 《说文》:“放猎逐禽也。”它指的是一人或数人外出猎取禽兽, 平民也可以为, 所以, 与大规模的“田”、“狩”不同。秦以后, “猎”成为打猎的通称。在《世说新语》中, “猎”单独出现了6次, “畋猎”、“田狩”各出现1次。如“桓南郡好猎, 每田狩, 车骑甚盛, 五六十里中, 旌旗蔽隰。” (规箴第十·25) 周浚作安东时, 行猎, 值暴雨, 过汝南李氏 (贤媛十九·18) 桓大司马乘雪欲猎, 先过王、刘诸人许。 (排调二十五·24) “桓车骑在上明畋猎。” (尤悔第三十三·16)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 “猎”、“畋猎”、“田狩”并无具体的区别。它们其实就是同义词连用后, 渐渐凝合成词。只是它们没有流传下来, 后来被“打猎”一词取代。但是, 我们还是能够看出同义词的连用对复音化具有重要影响。

二、同义词与语义分割细度的关系

同义词与语义分割细度有着亲密的关系, 正是由于古代语义分割较细, 而人们的思维趋势是越来越概括, 所以, 后代才有可能产生很多的同义词。比如类义词变为同义词、上下义关系的词变为同义词等等, 这都与语义细度的分割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义分割”, 是近些年来学界提出的一个关于语义研究的新概念, 它指的是“语言对连续而无界限的经验领域进行分割和范畴化, 如全体分割成部分, 音味色等感觉经验分划成可归的类。”某一事项, 语言对其分割得越细、区分度越小, 反映这一事项的语义场内的类义词越多, 类义词之间的语义范围越小。张生汉先生认为:造成语义分割的疏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思维的方式和文化关注焦点的不同是主要的。人类是借助语言来观察、了解世界的, 同时, 又把自己观察、了解的结果通过语言记录了下来。处于不同生存环境、文化背景下的人们, 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关注程度也会不相同, 这就造成了不仅不同语言对同一事项的语义分割的疏密往往有差异, 就是同一语言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同一事项的语义分割的疏密也很可能不一样。就汉语而言, 同一事项, 先秦汉语较之后来、特别是唐宋以来的汉语, 对其分割的要细, 区分度要小。比如“追逐”, 古代细分为“追、逐”, 追人用的是“追”, 追野兽用的是“逐”。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不再具体区分, 于是, “追”、“逐”由类义词变为同义词, 并且, 由于同义的关系而经常连用, 这就变成了复音词。也就是说, 古代对“追逐”这一事项的语义划分非常细致严格, 于是产生了“追”、“逐”这两个词。后来, 人们不再严格限制追逐的对象, 于是, 二者就共同表达这一义位, 形成同义情况。类似的例子还有“树、艺”、“听、闻”等等。在最开始时, 它们多数是类义或上下义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渐渐改变, 先前需要细细区分的事项, 在后代已经是没有必要细分了, 于是, 原先的类义词开始分化。在语义场解体之初, 许多类义词会演变为同义词, 共同在人们的交际中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 再渐渐分化, 有的从独立的词变为语素, 有的人们不再使用, 渐渐消亡。因为, 当语言的层级关系改变时, 也就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时, 此时, 许多的近义词会因为人们的思维倾向概括而在人们的日常使用中不再有区别, 就造成了同义词的大量涌现。后代的许多同义词, 都是在语言的层级关系发生改变时产生的。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 语义分割细度对同义词的产生有着根本的影响。古往今来, 人们的思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后代的思维方式与前人的思维方式会有很大的不同, 这就造成人们对同一事项的认识不同, 导致对同一事项的语义分割的细度不同。这样, 先前的许多词会随着人们的需要发生改变, 造成语言内部结构的改变。因为人们的思维倾向于越来越有概括性, 所以, 原先区分细微的近义词就会不再有区别, 从而变为同义词。所以说, 我们认为, 同义词的产生与语义细度的分割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摘要:同义词是汉语词汇的一种重要现象, 通过对它的研究, 我们可以看清楚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内在原因。《世说新语》处于汉语词汇复音化的重要时期, 由《世说新语》中的同义词去看同义词对整个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 具有更大的代表性。

关键词:同义词,复音化,语义分割

参考文献

[1]张万起.世说新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

[2]吴金华.世说新语考释[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

[3]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 1962.

篇4:辨析近义词有妙招

总体原则:词不离句,存同析异。

(1)词不离句: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考察。在一定的语境里,每一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词义(特定的双关修辞除外)。阅读上下文,利用语境,将最容易辨析的一组近义词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语境包括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A.外部语境:语言运用时的大背景,如:说话人身份,职业、思想、性格、修养、处境、心理及社会环境等。

B.内部环境: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对于一个词来说,它所处的语言环境就是它的语境。考试中的语境,主要是指内部语境。

(2)存同析异: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义的词语。语素全都不同的词语应从用法方面去考虑;语素相近的词语,要特别留心不同之处。

具体的来说,做题时我们要做到“三审”:

1.审视句意对词语的要求的义项是什么,两者是否一致。

2.审视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处的语境色彩是否相融,能否变通。

3.审视词语使用的适用对象、范围,句意表达的对象、范围是否吻合。

对于常用的近义词之间的辨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我将分别从词义上的细微差异、词的语法功能和修辞角度加以区别。

一、词义上的细微差异

1.词义的适用范围上的差异。每个词所适用的范围大小是有大小区别的,例如:

灾难:天灾人祸 (大)

灾荒:自然给人造成的祸害,多指荒年(小)

篡改:不限于文字,且手段卑劣,也指曲解原意(大)

窜改:指文字上的改动(小)

交幻:变换的内容、方式很不固定,就是指不规则的变化(大)

交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小)

一再:用在表示人的主动的动词前面,也可用在不是表示人的主动的动词前面(大)

再三:用在表示人的主动的动词前面(小)

爱护:对象既可是人,也可以是物 (大)

爱戴:只限于人,用于下级对上级 (小)

时代:指历史上以经济、文化、政治等状况为依据划分的某个时期,范围较大,时间往往比较长。如“封建时代”、“新石器时代”,它还指人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如“青少年时代” (大)

时期:指一段时间(多指具有某种特征),范围较小,时间较短,如“抗战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小)

2.词义的程度轻重不同

爱好(轻)希望(轻)准确(轻)轻视(轻)

嗜好(重)期望(重)精确(重)藐视(较重)

灵活(轻)损坏(轻)嘲笑(轻)蔑视(重)

灵巧(重)破坏(重)讥笑(重)鄙视(更重)

批评(轻) 许诺(轻)

批判(重) 承诺(重)

3.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

保护(褒)冷静(褒)请求(褒)

庇护(贬)冷漠(贬)要求(中)

应对:对答(中)乞求(贬)

应付:采取某种方法对待某人某事(贬)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词语的褒贬义不是固定的,需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确定。

例:他生活经验丰富,无论多棘手的事,他都能左右逢源,处理得人人满意。(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畅无阻,褒义)

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真是左右逢源啊。(比喻处事圆滑,贬义)

例:这个小家伙头脑灵活,鬼着呢!(为机灵、机敏之义,褒义)

这个人不是好东西,一肚子的坏水,鬼着呢!(贬)

4.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嘹亮:侧重音乐清脆,高远

响亮:侧重于声音大

常常:强调事情或行为发生的经常性和频繁性

往往:强调按照经验在某种条件下的情况通常是这样的

安静:侧重于没有吵闹、喧哗

平静:侧重指平稳,没有动荡不好

熟悉:侧重于知道得清楚

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了解得很清楚

二、从词的用法上

1.从词的搭配对象上

交流:与比较抽象的事物的名词,如“思想”“经验”“物质”等搭配

交换:多与具体事物的名词,如“意见”“礼物”“资料”等搭配

发扬:多与“传统”“精神”“风格”“作风”等配合,多指在原状况下的前进、发展

发挥:多与“作用”“特长”“优势”“创造性”“积极性”“干劲”等搭配,多指原特点、性能的充分表现

渡过:用于指空间,由此岸到彼岸

度过:用于指时间

执行:多和“任务”“命令”“协定”等搭配

履行:多和“条约”“诺言”“义务”等搭配

违反:不遵守,不符合,常与“规程”“制度”等搭配

违犯:违背触犯,常与“法规”“党纪”“国法”等搭配

改进:常与“工作”“方法”“技术”搭配

改善:常与“生活”“关系”“条件”搭配

严格:与“遵守”“执行”“要求”“监督”等搭配

严厉:与“制裁”“批评”“处分”“惩罚”等搭配

严肃:常与态度、作风、气氛等搭配

爱护:用于人或物的保护,用于物,多指机器、国家财产

爱戴:只用于对人,且限于下对上,群众对领袖,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与护拥

爱惜:只用于珍惜会消耗掉的东西

另外,“立场坚定”、“意志坚强”、“话语含糊”、“字迹模糊”等也是常见的搭配。

2.从词性和所充当的句子成分上(功能上)

启示:启发,动词

启事:刊登或张贴出来的声明,名词

公然:为副词,在句中作状语,例如:公然入侵

公开:动词、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状语还可充当定语

阻碍:动词,作谓语

障碍:名词,主要作主语、宾语

勇猛:形容词,做谓语、定语、状语有时作补语

勇气:名词,作主语、宾语

担心:可以接宾语

担忧:不能带宾语

蜂拥:只能作状语

簇拥:作谓语

三、从修辞角度

1.看音节配合是否协调。比如“增加”与“加”,“减少”与“减”,用哪一个,要考虑前后文音节的搭配。

2.看语体风格是否适宜。

a.书面与口语的区别:口语显得通俗、随意;书面语显得严肃,庄重。

例:书面语:步伐徐徐 散步谈话磋商措施害怕

口语:步子慢慢 遛达聊天商量办法胆怯

b.气氛的随和或庄重与否。

例:“爱人”、“老婆”、“夫人”的使用是不同的。

3.看一般用词与文学作品用词之间的区别。文学作品用词较一般用词更注重体现感情,注重形象。

例:马儿在跑——奔驰

鸟儿在天上飞——在天空中飞翔

近义词的辨析方法很多,也并不是一组近义词只能用一种方法来分辨。在辨析中,我们往往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掇刀石中学】

责任编辑:周俊

篇5:机智的近义词同义词有哪些

聪明:①视觉听觉灵敏:耳目聪明,四支坚固。 ②智力强聪明

机警: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机智敏锐:~的目光。机警

机敏:机警灵敏:反应 ~ㄧ~过人。机敏

伶俐:①机灵乖巧:口角伶俐|你妹妹倒伶俐得可爱。 ②伶俐

机灵:机灵1聪明伶俐;机智:这孩子怪~的。也作机伶。 机灵

机智的反义词

迟钝:①思想、感官、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动作迟钝|生迟钝

愚蠢:1.亦作“愚惷”。 2.愚笨,愚昧无知。愚蠢

机智的造句

(1) 雨来机智巧妙地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没让鬼子看出一点儿破绽。

(2) 要战胜对手,不仅需要勇敢,更需要机智。

(3) 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地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

(4) 这小孩乖巧得很,回答问题机智灵活。

(5) 游击队员机智勇敢地消灭敌人。

(6) 仅有机智而无真才实学,犹如一棵大树不结果。

(7) 雨来是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8) 一个好战士不但要有好枪法,还必须头脑机智,勇敢坚强。

(9) 莽撞人并不是勇敢者,勇敢是和机智结合在一起的。

(10) 蔺相如机智地从秦王手中夺回了无价之宝和氏璧。

(11) 小武大胆果断,机智灵活,是个智勇双全的侦察兵。

(12) 小芳机智地战胜了歹徒。

(13) 面对强手,我们的队员机智灵活,勇猛果敢,终地夺取了金牌。

(14) 海娃机智巧妙地应付敌人。

篇6:打量的近义词同义词有哪些

审察:①详细考察:望审察而远思之|皆可审察而知之。 审察

端详:①详情:听~ㄧ说~。 ②端庄安详:容止~。端详

端相:1.正视;细看。端相

详察:1.详细考察。 2.审察﹐审理。 3.犹明察详察

打量的造句

1、他打量我一会儿,终于认出了我。

2、大家都好奇地打量着新来的同学。

3、他用迷茫的眼光打量着陌生的来客。

4、老师认真地打量着我。

5、夫人仔细打量着来人,半晌默默无言。

6、你打量一下,这段路有多长?

7、小摄影师里的摄影师全神贯注的打量着高尔基。

8、他打量着这一尘不染的家具,满意地笑了。

9、他上上下下地打量那个求职者。

10、这一次他听得清清楚楚,不能再怀疑了,他四面打量,什么也看不见。

11、他们悠哉悠哉的漫步,有时一坐几个小时什么也不干;他们穿着怪异,好奇的打量周围。

12、我拍了一些照,然后走近打量,发现一个手机塞在下边,我看着那个手机,它突然响起来。

13、是时候来打量你的生活安排了——你现在怎样安排时间?

14、她仔细地打量这辆车,发出了我在29年婚姻中从没听到过的恐怖尖叫声。

15、他上下打量着我,笑了起来,说了句:“真棒!”

词语解释

1.丈量。

宋·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以丈尺量地曰打量。”

宋·欧阳修 《论牧马草地札子》:“臣今欲乞令差去官只据见在草地,逐段先打量的实顷亩,明立封标界至。”

《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何谓推排打量之法?……又去丈量尺寸,若是有余,即名隐匿田数,也要没入,这便是打量。”

2.料想;估计。

宋·范成大 《甘雨应祈》诗之三:“说与东江津吏道:打量今晚涨痕来。”

《红楼梦》第九十回:“那雪雁此时只打量黛玉心中一无所知了。”一本作“ 打谅 ”。

茅盾《秋收》二:“ 阿四!到底多多头干些什么,你说一打量我不知道么?”

3.仔细地察看。

《红楼梦》第三回:“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一本作“ 打谅 ”。

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四章:“他打量了一下这个院子,像是住了四家人。”

赵树理《传家宝》:“忽然觉得房子里总还有点不整齐,仔细一打量,还是婆婆床头多了一口破黑箱子。”

文心海洋《重回明末辽东·听教睢阳袁可立》:“接着,上下打量了杨太曦一眼道:‘这位就是被奴虏谓之‘撼山易,撼杨家军难’杨家军的主帅杨伯雄么?’”

4.打算;考虑。

沈从文《失业》:“那日记上写着一片胡涂的言语,写了一段,他自己看看,很生气,还打量继续写下去的也不再写了。”

篇7:支援的近义词同义词有哪些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困难的人:~费ㄧ~粮ㄧ救济

救援:援救。救援

声援:1.遥作支援。本用于军事。 2.用于群众活动。声援

援救:1.帮助;援助。援救

增援:1.增加人力﹑物力来支援(多用于军事)。增援

赞助:赞成并给予物资或金钱上的帮助:赞助款|拉赞助。赞助

援助:1.支援;帮助。援助

支援的造句

一、他虽然不富裕,但支援灾区,从不吝啬。

二、国家倡导各行各业都要支援农业。

三、全校师生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四、灾区的简易校舍里集结了来自各地的支援者。

五、党号召我们团结起来,支援灾区人民。

六、亏得全国人民的支援,受灾的群众才渡过了难关。

七、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慷慨解囊支援灾区的重建工作。

八、为了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农民们甘愿吃苦受累。

九、我们坚决支援世界被压迫的民族起来斗争。

十、这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奔赴西藏,支援边疆建设。

十一、抗战时期,许多友好国家和人民支援我们的正义事业。

十二、支援灾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十三、大家争先恐后购买国库券,以支援国家建设。

十四、我们要用聚沙成塔的办法,把平时的零用钱积攒起来,支援国家建设。

十五、我们要替国家设想,每年多出油,出好油,支援四化建设。

十六、我们中学生自觉自愿地拿出父母给的零用钱支援灾区。

十七、大家踊跃储蓄,支援国家建设。

十八、这套方案需要大量财力支援,否则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十九、和阻击的敌人相比,我们兵微将寡,请团长赶快派人支援。

篇8:需要的近义词同义词有哪些

须要:1.定要;需要。须要

供给:把生活中必需的物资、钱财、资料等给需要的人使用:供给

必要:不可缺少;非这样不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十分~必要

需求:1.索取﹐求索。 2.需要﹐要求。需求

需要的反义词

无需:1.不需要;不用。无需

需要的造句

1、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

2、这项手艺不需要精深的理论知识。

3、取得这种成绩需要付出十倍的努力。

4、这个工作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完成。

5、奶奶腿脚不便,上下楼需要人搀扶。

6、我们需要大批有魄力、懂技术、会管理的干部。

7、一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安慰。

8、前进路上需要披荆斩棘的决心和勇气。

9、这个计划的具体细节还需要讨论。

10、要战胜对手,不仅需要勇敢,更需要机智。

11、占用耕地缘园亩以上,需要向国务院请示。

12、发展生产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13、尽管工人加班生产,但是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14、针对盲人的需要,在人行道的中间铺设了盲道。

15、我国的法律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6、发展生产,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17、祖国的事业需要一批志士仁人的努力。

18、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19、科学研究需要老老实实的态度,来不得半点虚伪。

篇9:议论的近义词同义词有哪些

商量:1.商决;计议;讨论。 2.意见;办法。 3商量

辩论: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辩论

谈论:1.谈说议论。谈论

批评:指出好坏:圈点批评。也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批评

商议:1.商量讨论。 2.犹建议。商议

讨论:就某一问题进行商量或辩论:进行专题讨论|讨论工作讨论

研究:①钻研;探求事物的性质、规律等:凡事须得研究,才研究

争论:1.争辩讨论;争吵。争论

斟酌:①倒酒;注酒:腾酒车以斟酌。 ②倒酒不满曰斟,斟酌

商酌:商议,斟酌:特地邀各位共同商酌。商酌

评论:1.批评﹑议论。 2.批评﹑议论的文章。 3评论

言论:1.言谈﹔谈论。 2.言词﹔发表的议论或意见。言论

群情:群情

舆情:1.群情;民情。舆情

舆论:1.公众的言论。舆论

用议论造句

(1)大家正在七嘴八舌地议论小明。

(2)球迷们一面看足球比赛,一面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3)围绕着“追星”问题,老师引导大家展开议论,畅所欲言。

(4)同学之间有什么意见不妨当面提出来,不要在背后议论。

(5)有意见当面提出来,不要背后议论。

(6)电影散场了,人们陆续从影院走出来,开心地议论着电影的内容。

(7)小明写的作文非驴非马,既不是散文,又不像议论文。

(8)同学对毕业旅行的方式议论纷紜,莫衷一是。

(9)他还没把话说完,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议论了。

(10)背地里议论人是不道德的。

(11)一听说他是省“三好学生”,同学们立即议论纷纷,并对之另眼相看了。

(12)对这些海外奇谈似的议论,大可不必理会。

(13)这篇议论文,面面俱到,但不痛不痒,不能解决问题。

(14)他的这番议论,的确高人一头,我非常佩服。

(15)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16)他这个人特别讨厌,每当别人议论某个人时,他便马上凑上去,吠影吠声,添油加醋。

(17)会场上议论纷纷,沸沸扬扬,结果却没有得出个结果来。

(18)校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同学们还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刚才发生的事情。

(19)针对大家的意见,老师让我们再充分议论议论。

(20)我们万不可凭管窥蠡测的调查了解,就下结论和发议论。

(21)张校长做完了报告,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表示同意,有的表示反对。

(22)他的讨厌之处是对什么科学知识都大发议论,其实都是一知半解。

(23)作者在文章的末尾硬加上一段不必的议论,这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24)教室里全是女生,群雌粥粥,好像正在议论什么。

(25)我特别讨厌背地里议论别人。

词语解释

1、评论人或事物的是非、高低、好坏。亦指非议,批评。

《史记·货殖列传》:“临淄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明薛瑄《薛子道论》卷上:“切不可随众议论前人长短,要当己有真见方可。”

《东周列国志》第六回:“正议论间,忽报周公黑肩相访,私以彩缯二车为赠。言语之际,备极款曲。良久辞去。”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十五章:“我在背后从来没有议论过你,没有说过你一句坏话。”

2、对人或事物所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或言论。

《宋史·岳飞传》:“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於人,卒以此得祸。”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公(袁可立)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恐群臣议论不一,次早独宣季斯入宫,草就答书,书中备述感激之意。不必尽述。”

巴金《<往事与随想>译后记》一:“作者随时随处发表的这一类议论,就在当时看,也不见得都正确。”

孙犁《孙犁文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 议论范文

★ 议论文议论

★ 初中议论作文

★ 议论大会作文

★ 诚信议论作文

★ “蝴蝶效应”议论作文

★ 议论作文400字

★ 书信的格式议论范文

★ 高中议论作文

篇10:沉闷的近义词同义词有哪些

烦闷:心情不畅快。烦闷

郁闷:1.积聚在内心的烦闷。 2.沉闷;不舒畅。 郁闷

沉闷的反义词

活跃:①行动活泼而积极;气氛蓬勃而热烈:他是文体~分子活跃

舒畅:心情宽舒欢畅:功课做完,心神舒畅|春天使人十分舒舒畅

爽朗:①天气晴朗,空气清爽,令人舒畅:岩谷爽朗,烟霞飞爽朗

嘹亮:(声音)清晰响亮:歌声~ㄧ阵地上吹起了~的冲锋号嘹亮

沉闷的造句

1、静止的柳条上,知了一动不动的趴着,沉闷的空气中,它的叫声好象在不停的说:热死了。

2、乌云一下子便乌乌地压下来。沉闷的雷声从西北方向我们移来,紧接着,一串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刹那间,一串又一串的雨点,铺天盖地地倾盆而下。

3、朋友像春天里的柳芽,激活了我沉闷的生活。

4、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

5、一扫过去几年我在北京已经习惯了的沉闷的阴霾,今天的光线如此锐利,几乎刺伤了我的眼睛。

6、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

7、一个人处在沉闷的时代,是容易喜欢看古书的,作为研究,看看也不要紧,不过深入之后,就容易受其浸润,和现代离开。

8、课堂上,老师给大家讲了个笑话,一扫教室里沉闷的气氛。

9、新奇的思想像流星,能划破思想沉闷的夜空。对习惯于沉闷的守旧的人来说,它无关紧要,也无需捕捉。而对于想要创新,想要战胜自己的人,就非要增强捕捉思想流星的本领不可。

篇11:代替的近义词同义词有哪些

包办:①一手办理,单独负责:这件事你一个人~了吧。 包办

替代:替代

接替:从别人那里把工作接过来并继续下去;代替:上级已派接替

代庖:比喻代别人做事:越俎代庖。代庖

取代:排除别人或别的事物而占有其位置:你的地位别人无法取代

庖代:也作“代庖”。在厨房里代做厨师的事。比喻代做他人庖代

代替的造句

(1) 今天,人们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代替了昔日的茅屋草棚。

(2) 随着蒸汽机的出现,机器生产逐渐代替了笨重的体力劳动。

(3) 小学生的家庭作业,绝不能由家长包办代替。

(4) 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父母不要包办代替。

(5) 小红没来上学,你去代替她做值周生吧!

(6) 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父母不必包办代替。

(7) 在孩子的心里,什么也代替不了妈妈的爱。

(8)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9) 没有人可以代替我爸爸给我的那种亲切感。

(10) 世界上总是以新的代替旧的,总是这样不停地新陈代谢,推陈出新。

(11) 学习的时候,我们应自己动脑筋,不能让家长包办代替。

(12) 参加选举是每个公民的政治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包办代替。

(13) 任何工作都应群策群力而不搞包办代替。

(14) 那些破旧矮小的房屋已被高楼大厦代替了。

(15) 高薪的经理代替了趾高气扬的大老板。

(16) 群众的事情,应该发动群众自己去干,不能由少数人或个别人去包办代替。

(17) 新生事物在它刚出现的时候常常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它有发展前途,能战胜并代替旧事物。

(18) 这样大的事情,应该由职工代表大会决定处理办法,你怎么能一个人包办代替呢?

(19) 假期和爸爸一起回到了分别3年的家乡,过去的那些泥泞小道已经被笔直的柏油路代替,街道两旁也是统一规划的新房,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

(20)今天,人们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代替了昔日的茅屋草棚。

拓展资料

1. 交替,轮流。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婆子与汪锡俩个慇慇懃懃,代替伏侍,要茶就茶,要水就水,惟恐一些不到处。”

2. 取代。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象往日那般欢乐和气概于今在曾家这间屋子里已找不出半点痕迹,惨淡的情况代替了当年的盛景。”

篇12:守卫的近义词同义词有哪些

保护: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眼睛ㄧ~妇女儿童的权益。保护

庇护:袒护;保护:~权ㄧ~坏人。庇护

保卫:保护使不受侵犯:~祖国ㄧ~和平ㄧ加强治安~工作。保卫

防守:①警戒守卫:~军事重镇。 ②在斗争或比赛中防备防守

守护:1.看守保护。守护

护卫:①保护;保卫:在保安人员的~下安全抵达机场。 护卫

扞卫:扞卫

戍守:1.驻守,守卫。戍守

守御:1.同“守御”。守御

守卫的反义词

侵略:广义指对他国领土、主权的侵犯,以及进行经济掠夺和侵略

攻击:①进攻:发动~ㄧ~敌人阵地。 ②恶意指摘:进行攻击

守卫的造句

(1)战士们怀着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守卫着海岛。

(2)战士们时刻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3)战士们警惕地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4)解放军叔叔手握钢枪,日夜守卫在祖国的边防线上。

(5)边防战士日夜巡逻,守卫祖国的边疆。

(6)南京长江大桥由武警战士守卫着。

(7)解放军战士日以继夜地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8)战士们日夜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9)岳飞守卫的安阳城固若金汤。

(10)这支英雄舰队,枕戈待旦,日夜守卫在东海前哨。

(11)人民子弟兵日夜守卫着祖国的万里海疆。

(12)全副武装的边防战士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大门。

(13)人民子弟兵百炼成钢,日夜守卫在祖国的边境线上。

(14)战士们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

篇13:诚意的近义词和同义词有哪些

忠心:1.真诚;忠诚。 2.忠诚的心。忠心

赤心:1.专一的心志。 2.赤诚的心。 3.指物体赤心

诚心:1.诚恳的心意。 2.真心诚意。 3.存心﹔诚心

由衷:也作“由中”。出自内心:言不由衷|由衷之情|这确由衷

至心:1.最诚挚之心;诚心。至心

真心:1.纯洁善良的心。 2.诚心实意。 3.佛教真心

诚意的反义词

假意:①虚假的心意:虚情~。 ②故意(表现或做出):假意

诚意的造句

1) 大家诚意推荐你,你就不要过谦了。

2) 我们对人要真心诚意,不要虚情假意。

3) 他诚心诚意地邀请你,你就不要推辞了。

4) 他们处处受到共产党的纯朴、真心诚意的款待。

5) 为了表示诚意,我决定三顾茅庐,请王先生出马协助。

6) 人家诚心诚意地找上门请你帮忙,你怎能见死不救?

7) 第三种人没有采纳批评的诚意,只是巧言令色。

8) 由于校长三顾茅庐的诚意,终于请来李博士蒞校任教。

9) 他一再来请你到学校主持教务,真有三顾茅庐之诚意,你怎能不去助他一臂之力?

10) 对犯错误的同志应当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

11) 对老师为我们好的一番诚意,同学们是理解的。

12) 我承认自己有错,今天是诚心诚意地向你赔罪、道歉来的。

13) 正心诚意,思无邪,心无私。

14) 他诚心诚意地帮助你,你却没有悔改之意。

15) 小红诚心诚意地向小明道歉。

16) 小李和小王缺乏解决问题的诚意,双方只好不欢而散。

17) 由于对方毫无诚意,使贸易谈判陷入僵局。

18) 由于校长三顾茅庐的诚意,终于请来李博士莅校任教。

19) 我这是诚心诚意地邀宴,可不是嗟来之食。

篇14:关于探听的近义词同义词有哪些

刺探:侦察;探听:刺探军情。刺探

打探:1.打听,探听。打探

打听:1.探问。打听

了解:①知道得清楚:只有眼睛向下,才能真正~群众的愿望了解

探访:1.打听;侦察。 2.看望;访问。探访

探问:1.打听;试探着询问。 2.探望;问候。探问

密查:1.秘密查访。 2.谓密林。密查

探询:1.探问。探询

探听的造句

1、如果我们在这里宿营,可能会有射手们偷偷摸摸地来探听我们的虚实的。

2、他总爱探听别人的事。

3、你是细心的侦察兵,全家的健康都有你探听!你是美丽的文艺兵,全家的快乐都有你圈定!你是缜密的通讯兵,全家的幸福都有你传递!三八妇女节,谢谢你,辛苦了!

4、他是一个常常探听别人事情的人.

5、巴茨尼有些朋友在西西里,他们正在探听迈克尔的踪迹.

6、我可以看出他只不过是在探听情报.

7、她总爱探听别人的私事。

8、那个人在什么地方都会探听出丑闻.

9、店里生意忙,寿生又不能抽空身子尽自去探听。

10、张耀宗换了衣服,背插单刀,飞身上房,蹿房越脊,到了开封府的衙门,进到里面,在各处留心探听。

11、鬼子派出了很多汉奸,装扮成走村串户的买卖人和锯缸锯盆的工匠四处探听有关粮食的消息。

12、观音想借求学探听虚实,不敢擅入,只在门首咳嗽,却被下面的书生呵斥,让她不要打搅他们听学。

13、民警断定这应该是一个买淫团伙,于是加上对方的QQ号,开始聊天,探听对方“做生意”的整个流程。

14、甚至诸葛亮大胆推测,曹操派这么些个河北军过来打头阵,摆明了就是不肯动用自己的嫡系部队来探听虚实,就算是死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15、陛下,窃贼真士探听到海魔殿正在偷偷招募瘟疫战士,不得不防。

词语解释

1、打听。

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探听司县何人可共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六回:“比及兄长卧病之时,小人累累使人去 大名 探听消息。”

明 施耐庵《水浒》第三十五回《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他那里亦有探细的人四下里探听。倘或只道我们真是来收捕他,不是耍处。

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这里玄德也不知曹操虚实,未敢擅动,亦只探听河北。忽曹操差人催刘岱、王忠进战。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次早鸡鸣,庄王引大军退走。越椒探听得实,率众来追。”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上》:“诸人不期自至,而探听观望者又肩背相连。”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七:“ 丹桂 化了装,刚从县里探听消息回来。”

2、犹寻声。

上一篇:大学生征文下一篇:写同学的特点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