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区2010政法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2024-05-18

西南区2010政法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共6篇)

篇1:西南区2010政法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西南区2010年政法工作总结

及2011年工作思路

2010年12月

今年以来,西南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西宁市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一个决定、四个配套文件”要求,以创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县(区)为目标,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找准薄弱环节,明确工作要求,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实施政法民生工程,基本实现“ 六个上新台阶”和“六个不发生”,为城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至12月底,西南辖区共立刑事案件 起,同比上升 %,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 起,同比上升 %;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批准逮捕刑事案件 件 人,起诉刑事案件 件 人;审判机关共受理刑事案件 宗 人,审结刑事案件 宗 人,判处刑罚 件 人。

全年,城区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196起,成功调处1031起,调处成功率为86.22%。共发生群体性事件共9批 人,同比批次下降 %,而人次上升 %;到自治区上访群众 批 人次, 同比批次和人次分别下降 %、%;进京上访群众 批 人,同比批次和人次分别下降 %、%。

现将城区今年政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高度重视政法工作,认真履行综治维稳责任

一是开会部署政法工作。去年12月18日、今年1月14日和1月26日,全国、自治区和西宁市分别了召开了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抓住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 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和深入贯彻自治区“一个决定、四个配套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建设。2月8日,城区召开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会议,区委X书记、政府X区长和政法委X书记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对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和今年城区政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要求辖区各级各部门要以创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县(区)为目标,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统筹做好各项政法工作,实现“六个上新台阶”和“六个不发生”,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持续稳定。

二是切实履行综治维稳责任。城区党委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观念。充分认识到稳定压倒一切的紧迫性,只有保持稳定的大局,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做不成。党政主要领导切实履行综治维稳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其他领导也认真履行好“一岗双责”,亲自部署、亲自处理影响本单位稳定的重大问题,做好分管领域的综治维稳工作。

三是经常听取、研究、部署综治维稳工作。城区常委会坚持每季度听取综治维稳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综治维稳工作,在全国“两会”、XX“世博会”、XX亚运会和XX博览会等重要节点、时段每周召开一次常委会研究部署综治维稳工作,把综治维稳工作与其他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奖惩。党政主要领导还亲自主持重大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

(二)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确保政治社会稳定

城区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确保政治社会稳定工作放在第一位,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积极开展工作。

1、积极排查,主动化解,依法调处促和谐。为了认真落实中央综治委《关于切实做好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的意见》,做好西南区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一是落实排查制度,掌握矛盾动态。充分发挥城区、镇(街)、村(社区)、村民小 组“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作用,抓好排查预警工作。坚持定期排查和滚动排查相结合,集中排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及时排查掌握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早发现、早控、早解决,牢牢掌握维稳的主动权。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调解处理。本单位无法解决的,由城区维稳办进行研判,协调有关部门单位进行处理,必要时成立由城区领导参加的专门工作组处理。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领导责任。城区进一步明确区委书记、区长为解决“三难”(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难、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矛盾纠纷稳控难、新出现的矛盾纠纷化解难)问题的第一责任人,辖区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分别为相应单位解决“三难”问题的第一责任人。为实现中央提出的“四个集中解决”、“一个继续下降”和“两个明显减少”目标,我们充分发挥城区已建立的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村(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的作用,对各类矛盾纠纷,按照“五个统一”工作机制(即统一领导,统一排查、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调处)进行规范有效的化解,杜绝了“诉求无门,上访没人,有关部门绕着走”的现象,实现了“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三是落实接(下)访制度,减少越级上访。按照中办发[2009]3号文件要求,认真把握“公示、接访、包案、落实”四个环节,扎实开展党政领导“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城区制定了大接访和领导干部下访方案,方案确定每月书记、区长进行1次大接访,每个工作日都有1位城区领导在信访接待室接待群众来访,解决群众的各种合理诉求,党政领导率相关干部每季度开展2次以上带案下访活动,遇有重大群体性事件,有关领导必须深入一线现场处臵。通过领导干部的接访、下访,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关注和改善民生,积极化解矛盾,城区党委、政府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明显提高。今年,开展书记大接访和领导干部下访共87日(人次),现场受理群众上访件148件2417人次,当场释明或解决94件,其余上访问题全部落实责 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期解决,有效地减少了越级非正常上访。四是创新调处方法,主动化解矛盾。我们坚持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开拓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使各种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多渠道、多形式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方式初步形成了“大调解”工作格局。西南区法院民事法庭建立的三级调解网络,网纳司法助理员、村委会干部、村民参与民事案件调解,力求以调结案,真正做到案结事了;西南街道在调处矛盾纠纷工作中坚持调解、帮困、扶贫“同步走”,总结出具有本街道特色的“调、帮、扶”工作经验;吴圩镇在推进吴圩国际机场扩建重点工程项目中,积极化解各类矛盾,建立了“了解情况在先、沟通工作在先、化解矛盾在先、处臵预案在先”的“四先”调处工作机制;城区拆迁办在拆迁工作中转变思想理念,坚持和谐拆迁,创造了“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思路在一线完善、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形象在一线树立”的“一线”工作法。对一些棘手的矛盾纠纷,我们在充分调查取证的基础上,依法执政,敢于“碰硬”。如:西安镇延安社区下午坡与五圩镇一三村新定下坡之间的道路通行纠纷问题,在尽最大努力做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两次组织力量进行强制开通道路行动,仅用10天时间,成功将一起重大矛盾纠纷调处在萌芽,也切实解决了驮午坡农产品外运的交通问题。

2、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调处攻坚”出成效。我们按照西宁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的决策部署,以“征地拆迁”、“出嫁女”、“三大纠纷”、“涉军”、“企业改制”和建设领域等方面的问题为重点,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结合城区实际,在辖区内大力开展矛盾纠纷“调处攻坚活动”。对辖区内46项重点矛盾纠纷(其中,列市重点由城区配合调处的有9项,列市重点由城区牵头调处的有11起,县、区级重点矛盾纠纷26项)明确了由8位副处级领导进行包案,对具体个案均指定了包案工作组组长、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做到“一起纠纷、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严格落实“五包” 责任制。同时,成立矛盾纠纷调处攻坚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推进重点矛盾纠纷“调处攻坚活动”各项工作。并在城区信访调处中心建立“调处攻坚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矛盾纠纷调处攻坚中的各项事宜。建立重点矛盾纠纷调处攻坚档案,逐案明确责任领导、具体承办的责任单位、逐一落实承办人员、化解措施与建议、办结时限等。至年底,9项列市重点由城区配合调处的矛盾纠纷已成功调结3项,化解率为33.33%,11项列市重点由城区牵头调处的矛盾纠纷已成功调结束6项,化解率为54.5%,26项县(区)级重点矛盾纠纷已成功调结21项,化解率为80.8%,未成功调结的16项重点矛盾纠纷也得到了很好的稳控。

3、深挖打击,教育攻坚,努力实现反邪“三零”指标。通过规范组织建设,发挥专职人员的作用,加强国家安全信息的搜集,进一步把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范和处理邪教各项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落实防范控制、深挖打击、教育转化和警示教育等各项措施。为做好“法轮功”人员的稳控和转化工作,加强了对境内外“法轮功”网站及“重点人”的监控,举办了“法轮功”人员法制学习班,不断巩固教育转化成果。从法制学习班开办以来,至12月底共教育转化“法轮功”人员8人,打击处理“法轮功”邪教组织和有害气功犯罪嫌疑共20人,端掉“法轮功”地下制作窝点1个,处理有害气功窝点1个,收缴“法轮功”和“菩提功”各种反动宣传资料一大批反动宣传资料,扣押现金3万余元,有力地震慑了“法轮功”邪教以及有害气功组织。今年,我城区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工作继续实现了“零聚集、零进京、零插播”的工作目标,确保了城区政治社会稳定。

(三)全面实施政法民生工程,努力维护治安秩序 今年来,城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把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开展一系列的专项行动,全面实施西宁市政法工作会议提出的政法综治工作关乎百姓、切乎民生的社会治安混 乱地区整治、打黑治恶、基层治安防控网、社会禁毒、司法援助、预防青少年犯罪、政法队伍建设“七大工程”,努力维护辖区治安秩序。

1、加强社会治安混乱地区专项整治。今年来,我城区按照中央综治委、自治区和西宁市部署的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工作要求,将重点地区排查、社会治安混乱地区(场所)整治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城区开展了全面精细地治安问题大排查活动,共排查治安重点地区23个。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一制定整治工作方案,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人,进行限期整治、整改。目前,23个重点地区中已有22个得到有效整治,治安面貌明显好转。

2、大力推进“打黑治恶”专项行动。加大对黑恶势力排查力度,对于开放赌场、暴力护赌、垄断市场、欺行霸市、强迫交易、敲诈勒索、强买强卖及插手民间纠纷、插手追讨债款等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治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部署开展了“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先后打掉了分别以何华和李季成为首的2个恶势力团伙,成效明显。

3、进一步完善基层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加强了巡控队伍的建设。公安机关成立了治安巡防领导组织机构,以巡警大队为二级网格化巡逻单位,各派出所为三级网格化巡逻单位,24小时公开武装巡逻,把警力最大限度地摆放到易发案时间、地点和路段,提高街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各级综治部门组织的近1500人的治安联防队,坚持在大街小巷和农村开展巡逻防控。二是加强了治安岗亭和警务室的建设。目前在市区社会面共设立治安岗亭12个,并按照公安部警务区、责任区的划分原则,在社区(农村)设立51个警务室,有效地进行了对社会面的防范工作。三是继续加大对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投入,在重点部位、主要交通道路增设了电子监控设备,在有条件的农村推广运用技防设施防范。四是有效开展“五防”互助活动。为加强基层治安防范,今年,我们在社区、农村开展了以防盗、防火、防破坏、防事故、防矛盾纠纷激化(统称为“五防”)为重点的家庭联户联 防互助和店铺联防联勤活动,最大范围的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目前,城区共组建村(社区)治安联防互助组82个9320户,通过开展活动发展治安信息员208名,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此外,我城区各镇(街道)也积极探索,巩固和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组织或机制,如吴圩镇在坛白村那助坡试点安装联防报警器,实行“十户联防”,把先进的技防技术应用到农村防范工作中,利用小技防,构建农村治安大格局。沙井街道采取组织协调、业务培训、经费投入等手段,组建了南乡村、仁义村、乐贤村、三津村四个护村巡逻队,为辖区治安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由公安部门指导成立的 “便衣侦查队”,协助公安机关抓现行、打“两抢”发挥了重要作用。

4、有效遏制毒品犯罪行为。坚持以破大案、打团伙、抓毒枭、断渠道为突破口,加大贩毒团伙和毒品流通、交易的打击力度,先后开展了“冬季行动”、“夏季行动”、禁毒严打和娱乐场所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1-11月份,城区共破获毒品案件314起,其中破一般贩毒案件79起,同比上升了119%;破重特大贩毒案件10起,同比上升了42%;破一般持毒案件242起,与去年持平。

5、司法援助工程深得民心。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以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援助需求为目标,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主线,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为重点;坚持“维护法律、热情服务、扶弱济贫、匡扶正义”的法律援助基本原则,从完善援助“绿色通道”着手,抓法律宣传,抓服务质量,较好地履行了法律援助中心的各项职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截止12月底,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8件,其中承办西南区人民法院指定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援助刑事案件39件,办理法律援助民事申请案件69件;免费解答各类法律咨询522次,来电161次,来访167次,代书法律文书13份。

6、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扎实有效。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管理,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活动,同时创新少年法庭工作机制,加强对未成年犯 的回访帮教,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继续启用社会调查报告制度,整合社会资源,使审判过程的挽救效果延续到审后,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如,今年暑假期间,城区团委在农民工较为聚集的城中村——新屋村开展了主要面对农民工子女的“四点半课堂”主题活动,聘请了来自西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国际商务学院等市内多家大中专院校的约120多名志愿者,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不同特长,针对不同爱好、不同志趣的农民工子女的需求,免费开设舞蹈、英语、书法、绘画等课外辅导班,以及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互相交流、学习,使他们的课余时间更加充实,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7、政法队伍建设效果明显。政法队伍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是政法机关的“窗口”和“门面”,也是做好政法工作的根基。今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抓队伍建设的力度不放松,着力在“抓班子、打基础、强素质、树形象”等方面下功夫,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使政法干警在思想上有明显提高,作风上有明显改进,精神面貌有明显变化,执法能力有明显增强。一是以学习为主线,提高理论素质。大兴学习之风,要求每个政法干警都要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一种境界、一种习惯,自觉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持之以恒地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政法委领导带头学习,带头写笔记、写心得,带头讨论发言。以行之有效的学习机制,助推政法干警理论素质的提升。二是以培训为抓手,增强业务能力。组织政法各部门大力开展岗前培训和岗位练兵,进一步提高广大政法干警的业务能力,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三是以活动为载体,转变工作作风。结合“西南区首届西宁政法文化节活动”,开展送书活动、书画摄影征文活动、政法服务下基层等教育活动,拉近政法干警与群众的距离,增强群众对政法队伍的了解和信任,全体干警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扎实苦干、无私奉献、务实创新、积极作为”成了广大政法干警的信条。

(四)积极创新社会治安管理,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治安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我城区坚持从人民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反映突出的地方抓起,力争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1、深入开展打击传销专项整治行动。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西南区打击传销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组织召开了专门工作会议,对整治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在开展整治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成立了城区打击传销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区委政法委书记和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工商、公安、宣传、财政、法院、民政、信访等部门和城区3个办事处为成员单位,统一组织领导全城区的打击传销专项行动;二是开展舆论攻势。不定期组织工商宣传车辆到人口聚集场所、城区主要街道进行巡回宣传打击传销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并在城区大街小巷、电话亭、可能有传销聚集的出租屋附近等地点张贴、散发宣传资料和举报电话,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传销的氛围。三是开展联合打击。在城区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从西南工商分局、西南公安分局抽调专人组成30人的打击传销专项行动联合执法分队,在城区进行不间断巡查,开展拉网式检查,形成了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做到了及时发现与有力打击相结合。今年,辖区共刑事拘留传销人员30人,劳教12人,取保4人,教育遣散561人。

2、严密组织整治“黑网吧”和禁赌专项行动。今年,我们先后组织工商、公安、法院、信访等部门,联合查处赌博143起679人(其中逮捕10人、行政拘留216人、罚款453人),捣毁赌博窝点16个,取缔无证经营电子游戏室37家,收缴赌博游戏机270台、电脑主板55块、服务器6台、显示器3台及赌具一批。同时,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为重点,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开展了对网吧、电子游戏、歌舞娱乐、出版物、音像制品等市场的清理整治。检查经营场所1044家次,立案查处违规经营单位17家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及盗版计算机软件 3500盒,收缴非法书刊及出版物(含六合彩资料)81686份(册、张),罚款24800元,有效打击辖区黄赌等违法犯罪活动。

3、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城区积极推进和落实“及时造册建档、及时家访、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及时进行法制教育、及时制定和落实帮教措施”的“五个及时”工作机制,对帮教、矫治对象做到“三不、四同”,即“不嫌弃、不歧视、不纠缠过去;政治上同对待、经济上同支持、工作上同信任、生活上同关心”,为这些特殊人员回归社会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还推行帮教工作“三个延伸”,即向外延伸,扩大帮教范围;向前延伸,及时在刑释解教前介入帮教;向后延伸,主动对帮教安臵后的对象继续帮教。截止11月底,城区刑释解教人员总数为495人(其中:五年内接收刑满释放389人,近三年内接收解除劳教106人),落实责任田296人,从事个体经营及务工199人,落实低保救济72人,帮教率达100%,就业安臵率达95%,重新犯罪0.2%;累计接收监外服刑人员201人。

4、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化、日常化、信息化服务管理新思路,着力在为流动人口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和帮助上下功夫,构建了镇(街)、村(社区)“一站式”服务工作平台,为流动人口提供居住、计生、劳动就业、法律援助、教育、民政等方面的贴身服务;建立公益社会组织,吸收流动人口参加,倡导他们积极参与居住地社会服务管理、逐步实现服务管理社会化。日常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对流动人口实行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及时采集信息,做到出租屋“一户一档一书”,流动人口“一人一表”,并录入全市统一的流动人口信息系统,适时动态管理。福建园街道白沙村流动人口服务站创新分类重点管理的方法,将出租房屋分为蓝、黄、红三类,其中蓝类为文明户,黄类为达标户,红类为整改户,对整改户实行重点管理。目前,登记在册流动人口共80135人,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较好地净化了辖区社会治安环境。

5、不断优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5月3日全国、全区和西宁市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及5月12日全区学校、幼 儿园及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百日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城区政法委、综治委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向党政主要领导汇报了会议的主要精神,紧接立即召开会议,就维护校园安全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先后对辖区171所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了拉网式的排查,据不完全统计,全城区共排查出校园内部安全隐患500多处,落实整改492多处,整改率为98%以上。公安机关还加强了学校周边的治安巡逻,在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周边增设了警务室,有条件的学校安装了一批监控设备,做到了学生放学时段见警察,重点路段见警车。同时,对辖区各学校保安人员进行了清理整顿、配备和专业培训。各职能部门加强联动,加大对学校周边重点人员的管控,加大对涉校案件的打击查处力度,大力整治学校及周边各类非法经营活动和各种危及师生安全的隐患。目前,我城区校园及周边治安稳定,环境进一步优化改善。

6、进一步加强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结合城区实际,研究制定了《西南区2010年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要点》和宣传、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与辖区铁路沿线各镇(街道)签订了《西南区2010年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开展了“知路、爱路、护路”征文活动和以“平安世博、平安亚运”为主题的“爱路护路宣传教育月”活动,以及各项护路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了6次清理整治铁路沿线两侧非法废旧金属收购站点,排除了一起湘桂线K802+850—860地段塌方险情,完成了76处非法道口整治,协调路地公安部门打击盗窃铁路运输物资、拆盗铁路器材、破坏铁路设施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了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稳定工作形势依然很严峻,城建拆迁、企业破产改制、复退军人、支前民兵、“出嫁女”、企业军转干部、农村“三大纠纷”等不稳定因素依然没有能找到有效的根治办法,进京到省去市上访问题仍呈上升趋势,处理难度增大;二是社会治安还不尽人意,特别是刑事案件呈上升,破案率偏低;三是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还存在一些漏洞,致使一些外来人员频繁做案;四是一些单位、部门对反邪工作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以致出现一些人员思想反复和失控。五是政法队伍自身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办案质量、效率和执法作风需进一步改进。

三、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城区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全区、西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城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重民生、快发展、保稳定”为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狠抓落实,强基础、优环境、抓队伍、保中心,继续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城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在维护社会稳定上求突破,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健全制度,有效预防。根据《西宁市维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实施意见》精神实质,逐步建立和完善重大工程项目执法、强制拆迁、保护性施工等风险评估制度。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先期预测、先期评估,切实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稳重大事件的发生。对应当进行评估而没有评估、造成重大影响的,要视情给予一票否决警示或一票否决。

2、上下联动,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在建的社会稳定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功能,随时掌握并报告社情民意和社会动态,做到及时、准确、灵敏、保密,不迟报、不漏报、不虚报、不瞒报。以加强情报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及时发现搜集基层动态信息为保证,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与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密切合作,要在辖区所有的行政村、社区、大中型企业和大中专院校,分别物色建立一名以上信息员,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最基层、辐射 到各行业。要畅通公开和秘密两大渠道,加强人力和技术两大手段,重点收集敌情、社情、网情三方面信息。对掌握的情报信息,各级各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分析研判,第一时间进行处臵,切实把不稳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超前排查,控制增量。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要针对涉军人员、“出嫁女”等重点群体,“三大纠纷”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建设领域、农村事务等重点矛盾,结合现阶段的形势任务,重点排查可能引发群体聚集和群体性苗头事件的隐患问题。要采取“四超前”措施,即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超前介入,预测工作建在预防前,预防工作建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控制增量。

4、主动化解,减少存量。对因种种原因而未调结的重大矛盾纠纷,继续大力开展“调处攻坚活动”,不断的创新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运用长效机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做到突出重点工作、控制重点问题、化解重点矛盾,力争达到市里提出的“调处攻坚活动”总体目标。对新排查出的重点矛盾纠纷,由分管领导严格按“五包”要求,逐案制定化解措施,加大协调和办理力度,力争在年内基本解决完毕。

5、稳妥处臵,防止激化。群体性事件具有影响大、危害大、解决难度大的特点。对此,必须慎重对待,超前工作,严防发生和激化。各镇(街道)党委、政府和政法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特点、规律,建立有效的预警、报告和应急处臵机制。要以关注民生、解决问题为重点,努力拆除“社会隔离墙”,消除“社会隔离笆”。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解决处臵好群体性事件。

(二)在加强严打整治上求突破,全面深化社会综合治理

1、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违法犯罪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对此,绝不能手软,必须除恶务尽。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本着什么犯罪突出就打击什么的原则,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强化警种联 动,强化协作配合,形成打击合力。扫黑除恶,要向纵深推进,持续严厉打击各种行霸、矿霸、乡霸、车匪路霸,坚决铲除各种黑恶势力。打击各类刑事犯罪,要立足于从重从快,以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案件为重点,坚决打击杀人、绑架、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和抢劫、盗窃、抢夺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做到快侦快破,快诉快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从治乱入手,查清摸准治安混乱的地区、部位和场所,查清摸准突出治安问题、不稳定因素,查清摸准影响公共安全的苗头、隐患,加大对治安重点地区的排查整治力度,防止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

2、强化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外来人员、流动人口明显增多,城市的吸附容纳能力明显增强。对此,各镇(街道)要按照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原则,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长效机制。要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认真解决他们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公安、劳动、街道办事处要依托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做到信息共享,管理互动。要借鉴奥运、国庆安保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细化和规范房屋中介、用人单位、出租人的管理办法,落实承租人、用人单位和监管部门的责任,做到“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

3、强化特殊群体的帮教管理。对刑释解教、假释、社区矫正和社会闲散人员等特殊群体,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教育帮扶体系,防止犯罪和重新犯罪。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要以回归社会、促进就业、防止重新犯罪为重点,着力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臵帮教工作。对假释和社区矫正人员,要积极研究探讨关爱、教育、帮扶、监管的有效之路,建立衔接机制,落实安臵政策。各县区在全面推进的同时,要注重总结经验,选树典型,以此提高整体工作能力。

4、强化重点部位和行业的管理。按照整治先行,服务到位,管理落实的要求,把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矿区、治安混乱地区 的管理作为重点,制定长效性的刚性规定。通过加大社会投入、健全基层组织、延伸公共服务、改善生活环境等办法,完善保障措施,实施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歌厅、网吧、旅店、洗浴、废旧金属回收等特种行业的管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健全管理机制,规范经营活动。公安、消防等部门要强化督导检查力度,消除安全隐患,整治和规范行业治安秩序。

(三)在夯实基层基础上求突破,设法拓宽群防群治渠道 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进一步形成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负总责,综治、维稳、信访等部门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村(社区)党支部为核心,驻村(社区)警务室、治保会、调委会、治安巡防队等多方面力量联防、联查、联调、联控的工作机制。要把基层综治维稳工作进一步向企业、学校、行业协会延伸,积极拓展综治工作网络。二是积极发展新型群防群治队伍。组织引导物业管理人员、出租车司机、公共复杂场所从业人员参与群防群治组织,不断拓展群防群治工作领域,整合社区的防范力量。由公安民警指导建立健全治安值勤的保安队伍、守门看户的治保队伍和各种形式的巡逻队伍,发动社区离退休老同志、领取低保金的“4050”人员、青年志愿者,组成义务巡逻看楼护院队伍。在农村,进一步落实镇“控制点支撑、多控制点幅射”的治安防范措施,加强农村集镇治安防范工作。大力开展农村村际联防、十户联防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三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动员机制和参与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多渠道筹集群防群治工作经费,对参与群防群治人员给予适当补贴,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在政法队伍建设上求突破,严格落实公正廉洁执法 2011年,我们在政法系统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即: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感情在一线深化,干部在一线培养,形象在一线树立,着力促进了业务工作的开展。按照公正廉洁执法的要求,以建设法治、服务、责任和效能机关为目标,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标准,以“一线工作法”为抓手,打造高素质政法队伍。一是以学风建设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要增强学习意识,加强理论和相关实务知识的学习,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提高工作能力。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加强对全体政法干警的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政法队伍建设水平,更好地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二是以工作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密切联系群众。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推行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执法责任制,严肃查处办事推诿塞责、久拖不决、随意执法和行政不作为等问题。三是以纪律作风建设为关键,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要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使广大干警特别是领导干部守住党纪国法的红线,守住廉洁从政的防线,守住道德操守的底线,不触“六条禁令”的高压线。四是以服务作风建设为亮点,坚持执法为民。严格执行政法队伍管理和法律服务中介行业的各项规定,对影响执法公正的问题必查,对损害司法行政队伍形象的问题必究,对伤害群众感情的问题必处。

篇2:西南区2010政法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交通运输局的正确指导下,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共同拼搏,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构建贵港市副中心城市和建设富裕覃塘、文化覃塘、生态覃塘、平安覃塘的奋斗目标,抓紧机遇,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原则,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使公路建设、公路养护与交通运输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务

1、扎实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承诺联评”活动,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承诺联评”活动中,我局认真深入,精心安排部署,突出针对性,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把广大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焕发出来的政治热情和工作转化到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中,根据区委部署精神,结合我局实际情况,以制作宣传标语、召开动员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推行公开服务承诺制,公示领导班子承诺、股室承诺,党员按自己岗位提出服务承诺、集体评诺、亮相承诺,切实做到“五个好”、“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通过开展承诺联评,激发了局党支部和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促进交通工作高速发展,取得新成效和新突破。

2、创新工作方法方式,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我局领导班子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为民、利民、富民的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把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作为全局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树立上项目、促发展的思想,积极争取上级投资建设交通项目以建好公路、服务群众为己任,做到早计划、早动员、早部署,多方联动、多元投入,共同参与,实行政府法人负责制和项目法人负责制、交通业务指导和质量监管负责制,局领导班子分工挂点联系到乡镇,把具体线路落实到个人身上,深入基层,不怕苦不怕累,加强督查指导,每周一召开碰头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积极推进公路建设,促进了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多、责任重,还包括一些历年遗留工作,我局全体干部职工从讲大局、讲贡献的高度,正视困难、克服困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抓住中央扩大内需、“三百工程”、为民办实事,抓好发展交通建设的机遇,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截止目前,完成2010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共51个,总投资5679.2万元(含村屯道路、渡改桥项目、管养大中修工程及安保工程),其它社会交通投资4080万元,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主要完成情况:

(1)完成历年建设遗留项目工程7个共31.8公里,总投资1292万元。(其中:渡改桥项目4座共180米,总投资360万元,截止目前已完成3座,还有一座65米,还在施工推进中,完成工程量85%)。

(2)完成2010年贵港市交通运输局下达我区村屯道路路建设项目10条共23.05公里,总投资545万元。

(3)完成2010年贵港市交通运输局下达我区农村公路管养大中修工程项目17个,总投资80.7万元(其中安保工程费7万元)。

(4)完成上级下达2010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6条共80.73公里,总投资3712万元,渡改桥1座25米,总投资50万元。

3、量化工作任务,公路管理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

我局管养公路共485.41公里,其中县道133.45公里,乡道261.96公里,村道90公里。今年以来,我局加大了公路管理力度,坚持修好路、养好路、管好路,提高公路质量,确保公路畅通。新开挖标准水沟165740米,清理标准水沟74000米,备料82810立方米,补坑槽1274000平方米,铺路面面层8724600平方米,铲路肩563400平方米,整理线型43210米,完成辖区约100公里的公路绿化任务,路树成活率达85%以上。在管养的51条县乡公路共657.4公里中,全年好路率达93.5%,其中县道100%,重保线路100%,晴雨通车率100%,全面消灭了差等路,在保持好原有的样板路及文明示范路外,创建了东龙至山北6.5公里的文明示范路。建立并健全村级公路养护机制,与各村级公路养护协会紧紧联系,指导村级公路养护。

4、抓住机遇,创新发展,路政工作再跃新台阶

今年路政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机构改革的大机遇,大胆创新路政管理体制,增强路政执法能力,围绕“五个一”的管理目标,创造新亮点,路政工作再创佳绩。全年处理各种

违规违法案件共181起,其中轻微违章案件 85 起,查处案件 96 起,查处率100%。其中立案案件 77 起(处罚案件

起,许可案件 29起),损路案件 19 起。整治非法道口 25 处 175米,未查出责令纠正超限超载运输车辆370辆(次),责令清除路面路肩堆积物 570平方米,责令拆除违章违法搭建物 3 处平方米,责令清除非公路标志 9块,收取路产赔(补)费

4720 元超限运输罚没款63000元。路政文明样板路总里程达到32公里,全年无被诉、无违纪违法、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管辖道路安全畅通,路政各项工作一直跃居全市各县区的前列。

5、狠抓安全制度、责任落实

今年来,我局认真贯彻《内河水运安全管理条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逐级签订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层层落实好安全管理责任,加强水上道路交通检查监督,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每年坚持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抓好宣传工作,使安全生产责任深入人心,由于常抓不懈,管理到位,实现了自1996年以来无交通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6、精神文明与党风廉政建设双促进双丰收

我局坚持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不断深入,在开展“效能建设、转变干部作风”、“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等活动中取得明显成效,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明显增强。积极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教育、监督并重的预防腐体系,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廉政工作的重点,手续完备,程序规范,廉政建设明显加强。

同时建立公路所政务公开,加强部门的效能建设,增强服务意识,自觉地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今年,我局及覃塘区公路管理所获得覃塘区区级精神文明单位称号。

7、高效率办理议案、提案

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办理是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和解决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真正达到取信于民、服务于民的目的。截止今年11月,共办理议案答复8件、政协提案13件、不属于我局权属范围了解答复8件、其它答复4件,公路方面已完成建设2件,列入“十二五“规划4件,办复率达到100%。

8、认真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

(1)根据区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我局积极选派6名干部职工到石卡镇担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

(2)确保2010年我局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的实现,积极支持挂点乡镇石卡镇的计生工作。

(3)积极参加“城乡清洁工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4)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办文答复工作。

二、主要工作措施:

1、抓好班子自身建设,增强战斗力、凝聚力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局党组始终坚持把“团结、务实、创新、廉洁、学习型”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强化民主集中制建设,抓好党风廉政教育,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明确职责,科学创新

年初,我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创先争优”、“承诺联评”活动,创建了新的工作思路,在原岗位不变的基础上,成立了四个工作组,一身双岗,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分管领导工作挂钩,由工作组直接与局签订责任状,把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使今年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3、创新养护管理体制

(1)充分利用新的公路养护承包体制,开拓性的开展工作,有条件地把公路承包给社会上有机械、有能力的实体和个人老板去管养,减少了养护成本,提高了养护效益,促进了养护工作的开展。

(2)养护任务做到早布置、早落实、早签订的责任状,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层层到位。

(3)坚持每月检查各承包人的工作量完成情况,推行养护工作量与养护经费拨付挂钩,完成任务足额发放养护经费,不完成任务按实际工作量百分比发放养护经费。

(4)坚持公路养护的经常性、及时性和长期性,不搞虚假,扎实工作。

4、抓实扎好工程质量建设

(1)坚持质量第一方针,严格按要求进行施工管理,认真做好工程质量监督与指导。

(2)坚持科技兴路,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工程施工、管理,提高了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益。

5、依法行政,抓好路政管理

(1)坚持依法治路,依法行政,办理每一个案件均严格执行《公路法》和《公路路政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拒绝办理人情案。

(2)坚持巡路制度,加强路面监控及治超力度,把违章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存在问题:

1、农村公路通达工程财政评审,时间过长,直接影响工程招标开工。

2、农村公路建管养资金缺口大,区(乡)政府缺乏配套资金,社会捐资筹措难度也较大,造成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了掀起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的力度。

3、个别乡镇对通达工程建设重视不够,宣传工作不到位,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以群众为主体的原则尚未宣传到位,一些群众对修建公路积极性不高,甚至不理解、不配合,从而引发因征地、拆迁阻挠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

4、干部职工思想不够稳定,本单位实行参公、推行绩效工资未实现,福利待遇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影响了推进覃塘区农村公路事业发展的力度。

5、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导致效率低。

6、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力量严重不足,工程项目质量有待提高。

2011年工作思路

(一)发展目标:

公路交通落后状况得改善,促进生产力的优布局,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实现老龄路改建、升级;实现三级路连通各乡镇、水泥路通行政村;改善林场、农场路面等级,形成 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快速高效、安全畅通的公路网络体系。完善县乡公路、站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客运,推进路、站、运一体化,促进覃塘区经济快速发展。

1、根据需要,结合农村建设,对我区原有公路进行改造升级,消灭断头路和完善对外公路网,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2、加强农村交通建设,继续推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交通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号召坚持以人为本、从构建和谐社会、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好事的角度,把农村建设抓好、抓实,使农民群众获取更多的实惠。农村交通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面广量大,建设任务艰巨,我们要理清思路,抓好重点,分层次扎实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

3、确保2011年我局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的实现,积极支持挂点乡镇石卡镇的计生工作。

(二)项目建设建议计划:

1、公路建设:修建农村公路38条211公里和渡改桥3座110米,总投资15689.6万元。其中:

(1)通国有农林场公路工程3条共24.3公里,总投资2430万元;

(2)改造水泥路工程15条共108.5公里,总投资8413.8万元;

(3)连通水泥路工程3条共18公里,总投资1800万元;(4)通建制水泥路工程17条共56.1公里,总投资2244.8万元。(5)通自然村水泥路2条共7.6公里,总投资456万元。(6)渡改桥工程3座共110米,总投资345万元。

2、水运建设:计划投资64万元,其中:修建便民码头3座,总投资43万元;建造标准客圩渡船2艘,总投资21万元。

3、道路运输场站建设:计划投资150万元,建设大岭乡、石卡镇客运站和便民候车亭。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最后的一年,也是跨越“十二五”规划的轨道,为启动实施创造良好条件至关重要,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排队重重困难,奋斗拼搏,真抓实干,不断改善和提升覃塘交通服务水平,努力推进覃塘交通大建设、大发展局面形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篇3:西南区2010政法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2010年是云南省丽江市抓住机遇、应对危机, 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 积极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年, 全市金融机构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 按照丽江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任务, 认真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要, 在积极应对百年不遇的旱情, 倾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2010年全市经济保持了“高位开头, 平稳增长”的运行走势,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3.6亿元, 较上年增长15.2%, 比去年加快了2.2个百分点, 增速居全省16州市第2位。

(一)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1.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6.02亿元, 增长6.5%, 对经济的贡献率为7.7%, 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5.05亿元, 增长22%, 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0.2%, 拉动经济增长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2.52亿元, 增长13.6%, 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2.1%, 拉动经济增长6.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2009年19.1∶36.6∶44.3调整为18.1∶38.3∶43.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全年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69.7亿元, 增长17.2%, 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 农业灾害之年夺丰收。

沉着应对大旱的影响, 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政策措施, 农业经济平稳增长, 农业生产大灾之年夺丰收。全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45亿元, 增长6.8%。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达到43.38万吨, 较上年增长0.25%;烤烟产量23942吨, 增长26.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9亿元, 比上年增加0.17亿元。

3. 工业持续稳定增长。

随着外围整体经济形势回暖, 企业生产回升势头加快, 工业生产在上半年较大波动后, 下半年保持了持续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8.8亿元, 增长2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18亿元, 增长22.9%。完成工业增加值32.82亿元, 增长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57亿元, 增长24.4%,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13亿元, 下降3%。

(二)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继续坚持投资拉动经济, 努力扩大投资规模, 固定资产投资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 首次跨越200亿元大关,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亿元, 增长34.5%。

1.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投资协调增长。

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力度加大, 保持高速增长, 全年完成投资4.86亿元, 增长93.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5.46亿元, 增长33.8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0.64亿元, 增长55.2%。第三产业投资中, 环境管理业和交通运输业投资增长最快, 分别较上年增长4.65倍和1.07倍。

2. 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 但增速回落。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06亿元, 增长19.5%, 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 增速较去年回落了23.5个百分点。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29万平方米, 增长60.5%, 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01.5万平方米, 增长0.4%;房屋竣工面积60.62万平方米, 增长1.5倍;商品房销售面积94.2万平方米, 增长61.6%;商品房销售额23.8亿元, 增长58.2%。

(三) 旅游持续升温

精心打造国际旅游精品城市, 不断改善旅游环境和基础设施, 积极争取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全年旅游总收入实现历史性跨越, 突破100亿元大关, 达到112.46亿元, 同比增长26.84%, 其中: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8.71亿元, 同比增长28.2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02亿美元, 同比增长18.37%。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09.97万人次, 同比增长20.03%。其中:接待国内游客848.83万人次, 同比增长20.31%。接待海外游客61.14万人次, 同比增长16.26%。

(四) 招商引资步伐加快

加大对外开放步伐,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到位资金良好。全年共有招商引资项目171个, 其中:在建项目137个, 筹建项目14个, 完工项目20个。招商引资国内合作项目到位资金125亿元, 省外到位资金110.9亿元, 外资到位资金282万美元。省外到位资金完成目标任务的118%, 外资到位资金完成目标任务的141%, 超额完成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任务。

(五) 宏观调控政策显成效

坚持中央有保有压原则, 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支持力度, 着力保障民生。

1. 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9.11亿元, 增长24.6%。着力加大财源培育力度, 狠抓财源建设, 财政收入较大幅度提高,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5.99亿元, 增36.5%, 较上年提高了14.6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46亿元, 增长41.1%, 居全省16州市第3位。

2. 物价高位回调。

在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扬拉动下,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升, 连创22个月新高, 至11月开始回落。全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由最高10月的103.8%, 回落到全年的103.6%, 全年物价上涨3.6%。从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来看, 呈现出“六升二降”格局, 上涨的六大类中食品类上涨7.3%, 烟酒及用品上涨2.3%,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5%, 交通和通讯上涨1%, 居住类上涨0.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7%, 下降的两类是: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2%, 衣着类下降1%。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改善, 全年古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21元, 增长8%。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410元, 增长19.9%,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14%。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预计23.1亿元, 增长16.56%, 民生不断改善。

3.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认真贯彻国家扩大内需消费的政策措施, 积极贯彻实行家电、摩托车、手机、汽车等下乡工程, 全市消费市场兴盛活跃, 消费热点纷呈, 汽车、住房、通讯、旅游等消费持续旺盛。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亿元, 增长24.3%。

二、金融运行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 基本情况

2010年全市金融运行保持了较高增长, 一季度各项存贷款增速创历史新高, 二季度有所放缓并向常态回落, 三季度新增明显, 四季度保持了较快增长运行态势, 贷款增幅位居全省州市第2位,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 存款增幅位居全省州市第3位,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5个百分点, 倾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 各项存款加速增长。

12月末,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97.61亿元, 比年初增加78.9亿元, 增长36.08%, 同比增长36%。分季度分析看, 一季度新增19.79亿元, 增长9.04%, 二季度新增3.70亿元, 增长1.55%, 三季度新增21.66亿元, 增长8.94%, 四季度新增33.76亿元, 增长12.79%, 其中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增长较快。12月末, 企业存款余额82.42亿元, 比年初增加22.98亿元, 增长38.66%;机关团体存款余额38.21亿元, 比年初增加13.2亿元, 增长52.77%;储蓄存款余额达147.37亿元, 比年初增加30.18亿元, 增长25.75%, 占全部存款增加额的38.25%。储蓄存款中, 活期储蓄存款余额93亿元, 比年初增加22.61亿元, 增长32.13%。定期储蓄存款余额54.36亿元, 比年初增加7.5亿元, 增长16.16%。

2. 各项贷款持续增加。

12月末, 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3.92亿元, 比年初增加41.3亿元, 增长27.06%。一季度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8.91亿元, 比年初增17.23%, 二季度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6.54亿元, 比年初增15.68%, 三季度,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4.73亿元, 比年初增加32.12亿元, 增长21.05%, 四季度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93.92亿元, 比年初增41.3亿元, 增长27.06%。各项贷款中主要是中长期贷款及个人消费贷款增长较快, 12月末中长期贷款余额144.58亿元, 比年初增加42.26亿元, 增长41.31%, 占全部贷款增加额的102.32%。其中个人贷款56.84亿元, 比年初增长33.37%, 单位贷款82.75亿元, 比年初增长50.73%, 短期贷款余额为44.85亿元, 比年初减少3.66亿元, 减7.54%。在短期贷款中季末个人消费及透支余额13.73亿元, 比年初增73.23%, 单位消费及透支30.41亿元, 比年初减少23.34%。

(二) 主要特点

1. 存款增幅月度波动明显, 企业存款、财政、机关团体存款此消彼涨影响各项存款变动。按季分析看, 一季度企业、财政、机关团体存款余额93.81亿元, 占各项存款余额238.48亿元的39.33%, 二季度企业、财政、机关团体存款余额93.82亿元, 占各项存款余额242.18亿元的38.73%, 三季度企业、财政、机关团体存款余额103.51亿元, 占各项存款余额263.85亿元的39.23%, 四季度企业、财政、机关团体存款余额126.04亿元, 占各项存款余额297.61亿元的42.35%, 存款增幅月度波动明显。从存款结构变动来看, 主要是居民储蓄存款保持较快增长, 其中又以活期储蓄存款和企业活期存款增加为主, 储蓄定期化趋势减弱, 个人资金流动性增强。今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加, 全市企业、居民储蓄存款意愿增强, 这主要受经营市场、保险理财业务和房地产市场资金分流, 以及居民消费价格 (CPI) 上行等因素影响所致, 从而也加剧了全市存款的活期化。

2. 受信贷规模控制影响, 贷款中长期化趋势更加突出。一季度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121.07亿元, 比年初增18.33%,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7.67%, 二季度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120.86亿元, 比年初增18.14%,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8.46%, 三季度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126.69亿元, 比年初增23.83%,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8.57%。四季度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144.58亿元, 比年初增41.31%,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4.55%。受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大、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从资本市场融资等因素影响, 三季度以来, 市辖银行体系流动性明显下降, 资金面趋于紧张。中长期新增贷款的注入, 主要支持了部分在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城镇基础建设项目, 支持了个人住房、汽车等消费资金需求。

3. 信贷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明显改善。从贷款的投向看, 全市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明显。截止12月末, 涉农贷款余额达64.30亿元, 比年初增加10.3亿元, 增长19.05%。12月末电力及水生产供应业贷款余额达45.75亿元, 比年初增加13亿元, 水利、环境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25.34亿元, 比年初增加3.87亿元, 个人贷款余额70.56亿元, 比年初增加20.04亿元, 房地产贷款余额41.81亿元, 比年初增加11.62亿元, 增长38.44%, 全市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地方产业结构调整, 不断调整信贷结构, 切实加大对辖区旅游、清洁能源、生物资源等优势资源的开发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金融机构还加大了对地方工业的信贷投入, 大批地方民族工业和民贸企业得到扶持, 二次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从而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从“十五”末的23.7:28.1:48.7, 调整到2010年末的18.4:38.3:43.3, 同时结合丽江实际, 积极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贯彻执行, 12月末, 全市助学贷款余额732万元, 小额担保贷款余额5427万元, “贷免扶补”贷款650户, 余额4219万元, 信贷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效果明显。

4. 融资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2010年12月末, 丽江市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本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5.56亿元。新增贷款主要来源市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 贷款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丽大公路工程等建设, 投融资平台公司贷款平稳增长。伴随着丽江经济的发展, 吸引了部分金融机构在丽设立分支机构, 2月份, 招商银行丽江分行正式开业, 10月22日, 丽江市首家由省级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设立, 市内有关企业参股的村镇银行———丽江古城富滇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运营, 丽江和业小额贷款公司于八月份挂牌成立, 目前全市四家小额贷款公司, 业务经营状况良好, 贷款余额达14880万元。12月18日丽江首家专业典当机构—缘资典当有限公司经国家商务部批准正式开业, 将为中小企业的和城乡居民提供灵活、快捷、方便的融资业务。同时票据融资业务也有所发展, 截止12月末, 全市票据融资余额4.49亿元, 比年初增长149.96%, 融资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

5. 金融机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结构分析。2010年全市农村信用社上浮区间在 (1.1, 1.3) 以内的上浮动利率贷款占比逐月下降, (1.3, 2.0) 区间内的上浮利率贷款占比最大, 基准利率贷款占比偏低, 全年度没有发放下浮利率贷款。总体上看,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投放的上浮利率贷款占比总体上维持在高位运行。

(三) 贯彻执行货币信贷政策的主要措施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仍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 这与各金融机构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一是人民银行切实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适时制定下发《2010年丽江市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三农指导意见》、与辖内银监分局联合下发了《丽江银行业加大对经济薄弱环节信贷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三个意见, 后两个文件都由市政府转发, 进一步明确了2010年信贷工作重点和方向, 同时, 与政府有关部门一起制定下发《关于做好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重点推进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发展繁荣指导意见》等文件, 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倾力支持重点行业、支柱产业、农村经济以及全市薄弱环节的信贷需求, 以信贷结构调整力促产业结构调整。同时, 根据丽江遭受百年未遇的干旱, 全市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的情况, 丽江中支积极应对, 第一时间下发了《关于做好抗旱救灾期间金融工作的通知》, 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全力支持抗旱救灾, 确保了抗旱救灾的资金需要。

二是及时召开信贷工作协调会。为使全市金融有效加大对“三农”、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 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收, 于4月下旬由市政府出面召开了丽江市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服务“三农”座谈会, 进一步强化落实了丽江金融支持“三农”的目标任务和方向。在此基础上, 人行按季定期召开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会, 及时、准确、全面地传导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相关建议及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图, 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经济部门和重点企业的信息沟通, 找准宏观政策与地方产业的结合点, 妥善处理好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与地方发展之间的关系, 促进信贷政策与地方政府相关产业政策、措施的协调与互补, 使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显著, 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创下历年新高。

三是加大投融资力度。根据丽江实际及时制定实施了“丽江市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导向评估实施细则”, 对辖内中小企业信贷、绿色信贷、房地产信贷、涉农贷款、助学贷款及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信贷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重要行业的支持, 关注并落实执行好政府投融资项目、特色经济产业、水电、房地产等基础建设的各项政策, 为缓解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的矛盾, 各商业银行积极向上级行反映, 争取多渠道信贷资金流入, 加大对丽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投入。各商业银行、信用社、邮储银行等切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加大金融服务创新, 探索推广新的贷款模式, 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贸易融资贷款 (应收货款质押贷款) 、保函等业务, 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瓶颈, 有效支持“三农”、中小企业发展。在资金和规模较紧张的情况下, 用好用活货币政策工具, 积极开展票据融资、短缺流动资金贷款等业务, 缓解了信贷资金及规模需求不足的矛盾, 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

2011年金融工作思考

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010年已经过去,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也是地方政府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 金融业要完成全年金融目标任务,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很大。

(一) 分析今年国内省内情况看, 全国经济仍处于回升巩固阶段,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两难”问题增多, 物价不断上升, 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加剧, 外商投资领域狭窄、资金难以到位, 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完成目标任务艰巨等压力, 主要表现在我市旅游业提质增效困难较多, 工业发展后劲不足, 原材料价格波动, 加大了生产成本, 使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二) 在国家宏观调控大背景的影响下, 部分重点项目 (企业) 缺乏一定的后续资金, 银行要注入信贷资金受到限制

加上我市目前投融资主要靠间接融资, 融资渠道单一, 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抵押难问题仍成为银企合作的重大屏障。

(三) 保持投资高位增长压力较大

2011年, 国家的贷款投资规模从7.5万亿削减为7万亿左右, 在流动性紧缩的前提下, 国家政策对投资增长的支撑效应呈递减趋势, 严格控制新上项目, 中央投资下拨节奏放慢, 银行信贷调控措施, 商业银行资金规模受限, 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从严监管将对地方项目有所约束, 以及全市部分重大投资项目进展缓慢等因素, 都对投资快速增长造成巨大压力。

(四) 项目资金筹集难度加大

银行业机构从严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土地储备、房地产开发、淘汰产能以及新开工项目贷款。当前丽江市正处于重大项目集中攻坚期, 需大量建设资金, 根据初步分析市委市政府地方经济发展规划, 今年以来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缺口仍然较大, 金融机构对筹集地方建设项目资金的难度也加大。

(五)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产业政策对信贷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提出更高要求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政策要求, 对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要求金融机构信贷资源配置在符合政策指向、积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前提下, 更应体现配置的优化合理并有效防范风险。但在具体操作中可能存在产业政策和金融机构经营策略对接矛盾和不匹配现象, 而某些重点行业中的企业关停淘汰也将会对金融资产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去年以来, 全市信贷投放已超常增长, 今年在国家流动性紧缩的前提下, 商业银行资金规模受限, 给新增贷款带来困难。在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调整下行的不同周期, 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应引起各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

二、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是全市金融系统应准确把握2011年国际国内异常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 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图, 以“稳物价、促转变、防风险、推改革”为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经济金融方针政策, 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十二五”是丽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机, 全市“三大目标”和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桥头堡”战略实施将为丽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前景将更为广阔, 地方党委政府对金融工作寄予厚望。全市金融机构要正确认识当前地方经济形势, 紧密结合丽江实际开展金融工作, 积极研究经济金融发展问题, 主动为党委政府、为广大企业谋点子、出主意、想路子, 加快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不断改善金融服务, 积极推动丽江金融经济协调发展。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把好流动性总闸门, 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 保持地方经济发展合理的融资规模, 充分综合地运用利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操作工具和调整措施, 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信贷原则, 加强信贷政策指导, 着力引导和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全市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重点要紧紧围绕立足地方实际,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深化改革开放, 保障改善民生, 深化文化立市、旅游强市、水能富市、和谐兴市、人才推动、全面开放“六大战略”的投入。不断加大对水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信贷支持力度, 大力发展以水能资源开发为重点的新型工业经济, 按照节能、降耗和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的要求, 支持新材料、新能源、垃圾处理等环保节能产业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 加大对支柱产业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积极探索和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的管理模式, 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推动房地产金融业健康发展, 以促进地方社会的发展、和谐与进步。

三是加快推进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 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 全面改进和完善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 简化贷款手续, 扎实推动金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工作, 切实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为进一步发挥金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各金融机构都要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和财政部下发的《扩大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范围》以及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三农的指导意见》, 全力支持农村改革发展, 不断改进对就业、助学、大学生村官、农民工、扶贫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支持, 通过多方面构建金融资源“洼地效应”与多元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来破解民生领域的贷款瓶颈, 不断加大农村基础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流通市场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

篇4:西南区2010政法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2010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效应逐步显现,世界经济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反弹阶段转向缓慢复苏增长阶段,全球经济形势持续向好。我国经济发展经历2009年“最困难”和2010年“最复杂”的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各种严峻挑战,各部门、各省市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取得的成果,保障国民经济顺利转向平稳较快发展的正常轨道。

201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精神,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取得新的进展,港航生产成绩突出,国际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长三角地区港口全年集装箱吞吐量恢复高位运行,增长率大幅提升,运价上扬,重现“爆舱”景象;港航企业经营效益大幅回升,为加快转变港航业发展方式奠定良好基础。

1经济恢复平稳较快增长,外贸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

2010年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397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3.8%,高于全国经济增长率3.5个百分点,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为21.1%,其中:上海市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努力实现“五个确保”的总体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87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9%,增长率较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浙江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7.1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5%,增长率较上年提升2.6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持续向好;江苏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0000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2位,比上年增长17.4%,增长率较上年快速提升5个百分点,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2010年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088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3%,高于全国增长率0.6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36.6%,较上年略有提升。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分别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3688.9亿美元、2534.7亿美元和4658.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8%,35%和37.5%,外贸总量和增长率均创历史新高。

2集装箱吞吐量恢复高位运行

2010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445.3万TEU,比上年增长21.3%,高于全国增长率2.5个百分点;占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的比重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达到37.6%。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创历史新高,达到2906.9万TEU,比上年增长16.3%,首次超过新加坡港(2855万TEU,比上年增长10.4%)跃居世界首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为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奠定良好基础;浙江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03.8万TEU,比上年增长25.5%;江苏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34.6万TEU,首次突破千万TEU大关,比上年增长29.2%,为“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2010年,长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总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其中:嘉兴港完成35万TEU,比上年增长73%,成为2010年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最快的港口;常州港完成10.6万TEU,比上年增长62.7%;扬州港完成31.9万TEU,比上年增长37.3%;江阴港完成101.1万TEU,比上年增长34.4%;苏州港完成364.3万TEU,比上年增长34.1%,其中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和太仓港区分别完成112.4万TEU,30.8万TEU和221.1万TEU,分别比上年增长29.2%,下降7.8%和增长46.1%;台州港完成12.2万TEU,比上年增长33.8%;南通港完成46.2万TEU,比上年增长31.9%;连云港港完成387.1万TEU,比上年增长27.7%;宁波一舟山港完成1314.7万TEU,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宁波港域和舟山港域分别完成1300.4万TEU和14.3万TEU,分别比上年增长24.8%和79.1%;泰州港完成10万TEU,比上年增长21.2%;南京港完成145.3万TEU,比上年增长20%;镇江港完成30,3万TEU,比上年增长7.8%;温州港完成42.2万TEU,比上年增长7.2%。

32011年形势展望

201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增长,但不稳定、不平衡、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主要货币汇率的剧烈波动、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国际资本的剧烈流动等均有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低于2010年,约为3%。

2011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将有所减弱,经济体系的潜能将不断释放,各种因素的动态平衡将促使我国经济运行恢复常态化增长,呈现出相对平稳的特点。受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国内控制高耗能行业产能、房地产调控、通货膨胀、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将有所回调,预计2011年经济增长率将在9.5%左右,略低于2010年。

2011年我国外贸将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长率较2010年将有明显回落。“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内需、进口双扩容等措施将有力地促进进口,但人民币升值和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不容忽视。预计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将增长21%左右,其中:出口增长20%左右,进口增长23%左右。

根据上述对国内外经贸形势的判断,2011年我国港口经济运行仍将保持良好态势,港航生产将继续平稳快速增长,但主要生产指标的增长率将有小幅回调。预计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将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500万TEU,比2010年增长13.8%。

2011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继续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将保持良好势头,预计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6300万TEU,比2010年增长15%左右。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仍将保持世界首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优势将继续增强。

4结束语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形势相当复杂。长三角地区的港航管理部门、港航企业、中介组织和区域港口综合协调机构等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的精神,正确研判形势,增强预见性和紧迫感,以加快转变港航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港航业转型升级,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区域港航业进一步融合,为实现“十二五”期间长三角地区港航业又好又快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新贡献。

篇5:西南区2010政法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一、工业经济发展快速,支撑作用明显

全面实施主攻工业战略,工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一是加快五东殿工业园区建设步伐。配合园区办抓好五东殿工业园区的征地、规划建设、项目服务等工作。二是企业增产增量,产销两旺。杉森木业、尚义橡塑、信达丝业等几家企业产销两旺,同比上年增长幅度较大。杉森木业增长472,尚义橡塑增长206%。三是了解有关国家、省市政策导向,经常深入企业,为企业出谋划策,指导企业做大做强,协助企业解决用工困难等问题。

二、招商引资工作有成效,项目建设势头良好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快速推进“兴工强镇”战略的第一要务来抓,广泛宣传,进一步强化全民创业和招商引资意识,大力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同时将招商引资有关资料汇编成册,发放至各领导、在外人士手中。精心编制了一批符合****镇情、污染少的招商项目。在原有洽谈项目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外出开展招商活动。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对列入县考核的重点项目,实行一月一调报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明确了每月进度、分管领导及具体联系人;对有意向性的招商项目,实行全面跟踪联系,切实提高了项目成功率。1-10月,全镇共引进内资3909万元,入园企业已签约一家,另外一家正在落实中,预计可完成全年引资任务。

三、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城镇面貌实现大改观

XX年年,我们把城镇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旧城改造、公路拓宽等中心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征地拆迁任务。县城实现了大变样,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截止目前全镇共拆除违章建筑400平方米,完成征地1300亩,拆迁面积XX平方米,迁移坟墓1000多棺,涉及征地拆迁农户800户。一是全面完成了宏村西路、翼然西路、黟碧线、西武路、亦宏路、钟山路、尊师路、城西新区c地块、消防大楼项目征地任务,黟中扩建项目、城西新区a地块、县医院整体搬迁、工业园区二期用地正在征用中。二是严格土地管理,依法拆除违章建筑,对全镇违章建筑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档,发现一处拆除一处,严格执法,有效遏制了乱搭乱建现象。三是精心拟定改徽方案,共投入127万元完成了黟宏线石山片、田段片、县城公路两侧及关路、南屏村近75幢民房改徽任务。四是镇政务新区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主体楼已顺利封顶,目前进入装璜阶段,财政、土地、公安等办公楼正在建设中,到目前为止,镇政务新区已投入资金200多万元,该新区2010年上半年有望建成使用。

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全面推进。统筹安排各类支农资金和项目资金,今年以来共投入资金217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农旅结合的主导产业得到进一步延伸。县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实现了大变化,南屏村已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观摩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债能源沼气项目、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及“东桑西移”工程得到全面实施,10月31日止完成沼气池580口,11月底754口任务可全面完成,使我镇成为全市唯一的一个“两千池镇”。农业产业基地进一步壮大,新预定桑苗面积1880亩,新发展蚕桑832余亩,桃园300亩。农业增产增效明显,水果总产量1912吨,产值460万元,比XX年增加150万元;茶业产量180吨,产值900万元,比XX年增加80万元;年产蔬菜1000吨,总产值200万元;年饲养蚕种28000张,蚕桑单项总收入1750万元。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加固除险了三座(小二)型水库,修建河坝2座,机灌站1座,修建灌溉排水渠道6000米。农业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开展了物化育苗、无盘抛秧等技术,举办技术培训班20多期,参加人员达XX人次。认真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疫、防控工作。今年春季我镇累计防疫注射禽流感25600羽,口蹄疫6298头次。农村公路得到了改善,拓宽硬化了横岗、星火、碧东、南屏、黄村等村组道路.五、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

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接待人次、收入和综合效益明显提高。1-10月,共接待游客106.4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78、和43.92。全面促进旅游产品升级。以创建4a级景区为目标,编制完成了《南屏、关麓村旅游规划》,投入800余万元新建了旅游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恢复了古驿道、石板通道、水车、磨坊等,旅游小商品市场正在兴建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把五里、深冲打造成“3a级景区”“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黄山市旅游专业村”。鼓励农民发展“农家乐”旅游,邀请华山宾馆等知名旅游企业为农户进行经营理念、厨艺及礼仪培训,成功举办“五里桃花节”和“深冲开茶节”,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了旅游接待量的持续大幅攀升。旅游商品取得可喜发展。镇内旅游商品范围涵盖了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旅游用品和土特产品等4大类100多个品种,并在国内和省内举办的旅游商品大赛上,摘金夺银,连创佳绩。旅游产品已成为馈赠首选礼品,以胡小石为代表的石雕工艺、关麓夹心豆干制作工艺名声远扬,成为中外游客参观热点。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县城已初步形成了吃、住、购、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接待中心,金陵****宾馆顺利通过四星级宾馆验收,“农家乐”示范户可同时接待200人就餐,50人住宿,有2户被授予市级两星级农家乐示范户,6户为市级一星级农家乐示范户。

六、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

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提升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完成了地方志修编工作。积极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舞龙狮、米塑艺术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面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镇89的农户参加了医保,享受医疗补助77.04万元。全面落实教育各项政策,为2359名学生减免学杂费33.4万元,为1062名农村贫困学生免费提供6.8万元教科书。积极申报省级全民健身示范乡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加强,全面实施了奖扶、奖励政策,全年共有88户农村家庭享受放弃再生育指标一次性奖励8.8万元,有80人享受农村奖励扶助资金5.088万元,共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16.3万元。投资30万元将原西武乡政府大院改建成****镇碧山敬老院,新建敬老院入住院民45人,是黄山市最大的农村敬老院,同时做好申报创建“安徽省民政系统文明敬老院”工作。对镇域范围内“三沿五区”水泥光化墓进行了全面整改。投资5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达350平方米的郭门社区办公大楼。麻田、郭门社区价格工作站荣获“XX年年度全市价格服务优胜社区”称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全面推进,深入开展无xx镇(村)、“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果得到了巩固,刑事、治安案件发案数明显下降。

七、党的建设迈出新步伐,政府自身形象得到大幅提升

以“落实推进年”、“作风教育月”等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效能建设活动,切实加强了党风、政风建设。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党员主题教育,认真抓好发展党员工作,XX年年全镇新发展党员31名,批准转正33名。进一步强化村级活动阵地建设,全镇90以上村完成了村党员活动室的改造和新建。调整组建了社区党总支,新成立非公企业党支部两个。严格干部考核,不定期督查干部在岗履职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了通报。强化选派干部管理,完善了选派干部例会制度。定期公开政务内容。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镇政府行政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干部服务意识增强了,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政府班子各负其责,职能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政府形象得到了极大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各行政村、社区干部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干事创事的氛围更加浓厚。

存在问题

XX年年我镇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分析当前形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财政税收任务难以完成。减收的主要原因:一是支柱企业受价格和政策影响大。华盛丝绸集团、丝业公司因受国际茧丝市场价格持续偏低影响,企业销售收入锐减。预计全年2个丝厂增值税短收220万元。而****纪源实业公司由于政策调整没有实现税收,比去年短收47万元。二是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税收影响大。华盛集团、惠达公司因人民币升值,企业出口下降,一方面造成增值税免抵调计划减少,另一方面企业净所得减少,同去年相比减少50万元税收。

2、工业招商效果不突出,步伐不大,没有形成明显的增长点。近年来。我镇加大对工业招商力度,但取得效果不大。而老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维持原来的规模,有的甚至在萎缩,税收的增长后劲不足。

3、项目征地资金不足,项目征地坟墓安置地问题,工程施工对农田水利的破坏、失地农民生活安置等等。

离年内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分析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现状,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找准差距,变压力为动力,力争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对企业的税收监管力度,加大对零星税种征管力度。力争税收完成1900万元;

2、加强与县招商局的联系,紧跟项目不放,督促已签约的项目尽快动工;

3、全力以赴,集中力量做好项目征地工作,确保工程如期施工;

4、确保南屏、关麓4a级景区创建成功。

篇6:西南区2010政法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乡党委、政府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县三级干部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求真务实,抢抓机遇,团结带领全乡人民艰苦奋斗,开创了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截止10月份,全乡实现工业总产值3.6亿元;比上年增长7.2%,农业总产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6.7%,财政收入基本完成,人均纯收入3900元,其他经济指标都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

一、2010年主要工作

(一)调整结构,拓宽农民增收道路

一是围绕特色产业求发展。在通过聘请农业专家讲课、现场指导、外出参观等形式,提高了食用菌的管理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实行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管理,使产量、销售价格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二是加快养殖业的发展。以薪宝鹅业为龙头,积极引导鹅养殖户通过联合,建立了鹅业生产合作社;高度重视养猪业,新建规模养猪厂4个;积极发展鸡鸭养殖,新建万只养鸡11家,万只羊鸭厂13个,新建种养小区2个,全乡养殖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一是营造招商氛围。在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状中,把招商引资做为乡村干部的重要考核内容,使其同乡村干部的切身利益挂钩。因而每个干部都感受到了招商引资的责任和压力,真正形成了全民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二是打造良好招商环境。我们积极为项目建设提供快速、优质、高效的服务。每个招商项目,都由乡领导干部跟踪服务,同时对项目建设实施“零干扰”,保证了把商招进来,留下来。三是建立广泛的招商引资网络。我们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同学、亲属等人力资源优势,以友情、亲情为纽带,广泛联系客商,吸引客商来投资。截至10月份,全乡达成投资意向3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签订投资3.5亿元国能生物发电项目1个;已经落地项目1个,引进外资1.2亿元的韩国朴奭训新行健鞋业。

(三)培植财源,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2010年,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拓展思路,探索新方法,克服财税任务重、税源少的困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乡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截止10月底,全乡完成财政总收入69万元。在抓财政收入的过程中,我们紧扣征管这一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协税护税职能,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做到了税源底数清楚,应收尽收,有效防止了滴、跑、漏现象的发生。

1234

(四)党的建设,基层组织不断强化

一是强化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进一步完善了班子学习制度、党委会议制度、领导班子生活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行为,形成了务实争先的工作机制。二是强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多次召开党委、班子会,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安排部署工作任务,紧紧把活动要求与当前主要工作相结合,实现了“两促进”、“两不误”,取得了显著成效。三是抓好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乡党委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和完善了李口、张楼、牛集、大司庄等村室,取得了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四是积极开展深入扶弱培强工程。努力为驻村工作队做好服务,提供细心周到的帮助,让工作队员沉下心,扑下身子,放下担子,开心工作,扎实帮扶,助推新农村建设。五是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作用,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和技能。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已新发展党员40名。六是大学生村干部作用得到发挥。通过加强管理和政策激励,使他们日益成为办理村级事务过程中的重要力量。

(五)平安建设,社会进一步和谐

乡党委、政府对影响全乡和谐发展、稳定的问题及矛盾隐患进行经常性、不间断的排查,随时掌握重点人群的动态,将所有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全部纳入掌控之中。认真坚持接访制度,党委书记、乡长每月15日接待来访群众,领导班子成员每天坚持轮流坐班接访。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包案领导和包案责任人,落实目标责任,针对不同问题,因人而异,制定了详细化解方案。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加强平安建设,不断强化综治基层组织建设,加大综治经费投入,投资5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派出所新所。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访民意,察民清,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推广农村技防,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

(六)城镇建设,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争取协调资金200多万元,新铺修了桑堌大街,安装了路灯,修建了下水道。城建部门多次集中整治小城镇乱搭乱建,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局面。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养护对路面损坏较重的路段,购买506方煤矸石、砖渣进行了路面坑槽填补,沉陷翻浆处治,对混泥土路段进行了处理修补,路肩水毁,边坡松动,累计出工803个,动用 土方600余方,进行了整理。美化了公路环境,保证了公路畅通

(七)土地整治,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今年,桑堌乡李口村、牛集村作为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始终坚持建新必拆旧的原则,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高新聘请规划专家进行规划设计,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开展工作,专门组成56人工作组进行宣传帮扶,做到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截至目前,两村已拆除旧房400处,腾出土地500亩。

1234

(八)其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一是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积极搞好宣传发动,激发了农民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全乡农民参合率达90%以上。二是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检查和整治力度。对食品生产企业、销售网点等认真开展了安全检查;大力关停无证打火机厂、加油站、流动冲气站等16家,确保了全乡全年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三是计划生育水平大幅度提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强化计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等措施,使全乡计划生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出生育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社会抚养费征收面达100%,征收到位率达90%。四是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加强。大力加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新建农村书屋3个,全乡各村都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五是切实搞好农村危房改造。通过加强宣传,调查摸底,制定方案,加强领导,坚持原则,依法操作按照上级规定的危房等级标准,严格区分,实事求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一户一档进行登记和管理,全乡84户危房改造对象全面完成。六是人口普查扎实推进。在加强宣传的同时,把“六普”工作纳入2010年财政预算,拨付到位,多次举办培训班,切实提高工作水平,高质量完成各行政村区域图纸绘画和各类表格上报。七是积极做好抢险救灾。7月17日下午,我乡受到龙卷风的袭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乡党委政府迅速行动,科学应对,全体党员干部24小时坚守工作岗位,深入村委,指导帮助开展抗灾救灾,顶烈日,冒酷暑,不怕苦,不怕累,始终冲锋在抗灾救灾一线。八是深入推进清洁家园行动。根据市、县要求,结合九个一工程,我们把各村逐步完善村委规章制度,建立宣传墙、道德荣辱榜,每村都有集中垃圾池,每条主要道路都有垃圾收集箱,让创评活动深入开展,使全乡群众生活在一个整洁、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二、存在的问题

1、党员干部的工作、思想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

2、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乡镇还有一定的差距,产业结构性调整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

3、工业化、城镇化步伐还不快,农民收入增长较慢;

4、区位优势不明显,招商引资难度大;

5、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2011年工作思路

上一篇:文明小礼仪作文600字下一篇:《赤壁赋》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