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读雪优美散文

2024-04-08

故园读雪优美散文(共5篇)

篇1:故园读雪优美散文

故园读雪优美散文

雪,是一粒粒的音符,只有故园,才是她至善至美的乐谱。第一朵雪花就融化了秋天的所有喧嚣。在落雪以前,一定有什么,为我们所不易察觉的。譬如,麦苗们怎样互相推醒对方,麻雀遗失的种子寻找着走失的土地。牛蹄印一直醒着,因为藏愚守拙会拥着一段时日的残雪来慢慢咀嚼,这就是它的深刻。场院里蓄满阳光的干土早早地卧在猪舍里,以一种洁净给雪作注脚。

落雪了。这是上天为庄户人家举行的庆典。白色的火焰,朴素的语言,故园在雪中加冕。上天太偏爱这方厚土,用连绵的雨把别的地方搞得泥泞不堪,却用雪把故园装扮成童话里的宫殿。同样是水,在这里开出了淡雅的花朵,雪白的缤纷。故园,不就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吗?血脉繁密成根系,那在枝丫间飘舞的,不是雪,是魂,是故园的魂魄。

湾塘,是故园天然的粮仓。雪落其中,旋即失去自我。曾是夏日脊背上流淌的小溪,在太阳的注视下升华,在碧天里孕育成美丽的花萼,曾经寒雕冷塑,才这般莹白如玉、风骨毕露。雪的一生太短,我们因此记住了她潇洒的身影清俊的气质。又有大片大片的雪跋涉而来,去者化矣,来者无悔,水里出生,水里永恒。湾边的垂柳,静静地接受雪的梳理。才子出寒门,大美在民间。当柳树长发飘飘地成为春天的主角,谁都能从柳絮的曼舞中读出雪的`风骨。

老屋和雪花的交谈总是那么意味深长。不知不觉间,轻声细语便丰富了所有的麦田。老槐树尽管已白发苍苍,也准备着绿色的发言。有一朵雪花很容易地找到了父亲脸上的皱纹,这是村前那条小河的开端吗?可是那额头啊,已舒展成了宽阔的平原。母亲一针一线,把慈爱和温暖缝进了过年的新衣,雪亮的银针和屋外的圣洁成了这个季节故园的发光体,赶走了母亲眼里的模糊。一个暖的冬被少年朗诵得真实而生动,热炕上那株麦苗拔节的声音,使雪飘得更有意蕴。只有在故园,才能体会到“天高地厚”这话的厚度。

整个冬天,只盛产一种颜色,它是银质的。是雪,使故园成为世上最干净的地方。这,是别的任何地方所无法模仿不可替代的。

篇2:故园读雪优美散文

岁月流转,又是春暖花开的日子,隆隆的铲车将要把我曾栖息的故园推成虚无。我的惆怅,我的眷恋,我的悄怨,我的轻愁,难道只是为这即将的消失么?

推开褪色的朱门,也推开了时光的阻隔,我的泪潸然而下,滴进心田,惊醒了所有栖息在心底深处的岁月。那些过往的岁月,曾被泪水和汗水侵蚀的残缺斑驳,也曾被风吹雨打散,此刻,却倏然聚集而来,撞击那个最温柔最敏感的地方。我蓦然放慢了脚步,怕惊醒沉睡在角落里的那些往事,怕与童年的自己撞个满怀。

庭院还是原来的庭院,草还在疯长,花依然会绽开,春色依然,我心已秋。恍惚昨日还是不谙世事的青涩少年,今日就已一身红尘,满脸沧桑。还有什么停留在时光之外,等待昨日的我翩翩归来?

我依然可以看见颓败的篱笆上缠缠绕绕的碧绿,有黄色的蝴蝶飞来,却不再流连地停留,翩然飞过园墙,去寻找更美的春色。再不见扎着麻花辫的小女孩,痴痴地遥望旷远的蓝天;再不见脸庞饱满的`少年,敏捷地爬到大树的顶端,一脸甜甜的自豪……一路走,一路拾,捡拾的有甜蜜,也有苦涩……

童年的我常常在大雪初霁的黄昏,望着墙外落光了叶子的梧桐树上跳动的麻雀,想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如今,那些梧桐树已不复存在,不知它们已流落在何处?连树根也无从寻觅。院里依旧是青石铺地,那棵母亲亲手种植的石榴树也还在,只是再也寻不见母亲忙忙碌碌的身影,再不见那些奔走觅食的鸡鸭,和那摇着尾巴的大黄狗。那些不懂珍惜的庸常岁月,都成了往事,如今,只有风儿走过,只有我的思念走过。

几只燕子归来,停在屋檐下自己的窝上,我知道也已经不是旧时相识,“燕子归来寻旧垒”,燕子尚知年年归来,而我却一去数年。几百里的路途算不得天涯吧?几千个日夜在亲人的心里却是漫长的岁月。

我的心还沉睡在昨日里不肯苏醒,我轻轻地回转身,悄悄地往外走,怕吵醒劳累了一生的母亲,还有那只匍匐在地的大黄狗。我轻轻地回头,是否童年的我正躲在门后偷偷地看我的背影。我一步步远离昨日的一切,远离心中充满温馨和惆怅的梦。在这寂寂空庭里,我不敢叹息,怕惊动角落里那些寂寞的精灵。

篇3:故园读雪优美散文

美, 是人类的理想。如何把新闻作品写得更有文采, 更美, 更有情感, 更受读者的欢迎, 进而能感动读者, 走进读者的心里?新闻界老前辈穆青用其一生的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穆青的新闻作品, 尤其是其通讯的散文化写作特色, 给人留下强烈而又精彩的印象。

在上个世界的六十年代, 新闻界著名的老前辈穆青就曾经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的观点, 这一观点打破了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束缚。穆青说:“我觉得, 从广义上说, 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散文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既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 也可以那样写, 为什么新闻就只能按照死板的公式去套呢?我看只要事实能交待清楚明白, 在写作上可以突破老一套的公式, 不一定非得第一段写导语、第二段写背景、第三段写……可以百花齐放, 大胆创造。”

以穆青之道, 我们赏析其新闻作品, 笔者认为散文化新闻的写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穆青的新闻报道语言似散文般优美,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反映一个个不同的人、一件件不同的事这才是新闻作品的特点所在, 每一个人之间的性格不同, 所说的话自然也不相同。介于此, 新闻老前辈穆青非常细致入微地观察人物, 对于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例如在作品《两张闪光的照片》中对人物的刻画, 简单几笔, 就生动形象地把一个不惧怕生死的农民英雄刻画得栩栩如生, 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好奇心, 另外也增加了其感染力。

许多的新闻界朋友都认为, 新闻作品不等同于小说需要纪实, 只要说清意思就行了, 没必要过于追求语言的华丽、优美。穆青则不是这么想, 所以我们看他的新闻作品, 文章都充满诗意, 字里行间之间充满深情。在他的作品《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 作者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与一体, 悲愤与苍凉并存, 发人深省。

第二, 使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有一段关于周总理与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的对话, 其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可谓是穆青作品中的典范。在文章中穆青通过对两位老人白描手法的运用, 一方面描绘了周总理对吴吉昌的期望很大;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身上的担子沉重而艰巨, 更深度刻画了吴吉昌坚决完成任务的决绝。穆青把两位老人家的对话这一段放在了报道的开头, 这样既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也为下文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在文革被当作“敌人”时仍不屈不挠地为科学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做了铺垫。

白描的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很容易起到一个传神的作用。以少胜多, 不作过多的雕饰, 寥寥数语, 声态毕现。白描的手法在形式上与叙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经常被人混为一体, 所以我们有时候听人说, 所谓的白描就是描写与叙述的高度结合,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白描只是以单纯的质朴的文字, 淡淡几笔抓住对象的重要特征, 通常不设喻, 少修饰, 简明生动不加渲染地勾画出形象来。使用白描手法, 正是写散文化新闻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 注重描写对象的细节。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指在事件中, 那些细枝末节的部分。要知道事件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细节, 细节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事件上, 无细节就无事件。对于一个事件的描写就该恰如其分地运用细节描写, 如果缺少了细节描写, 就会缺少形象, 形象就没有血肉。众所周知, 文学上的细节描写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典型性细节描写, 二是非典型性细节描写, 它们之间的运用也不相同, 要是想突出文章的主题, 描绘人物形象就应该运用典型性细节描写;要是想反映现场面貌、事件背景就应该运用非典型性描写, 采用非典型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加文章情趣。

穆青一直很看重细节描写, 而且他认为细节描写最具有表现力, 要想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 准确而又生动地运用细节描写, 就应该在平时的采访中多留心观察, 观察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细节描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很强的现场感, 现场感对于新闻报道来说非常重要。要知道语言文字并非是电视机, 能够直观明了地动态展现给观众, 但是借助于细节, 我们就可以把场景写得充满画面感。在穆青的文章《铁人王进喜》中有一个细节, 铁人王进喜开始的时候, 不会写“矛盾”这两个字, 就在本子上画了一个贫农, 一个地主, 用来表示矛盾的意思。这个细节道出了千言万语, 表面上平平谈谈, 其实则是暗流涌动, 让人对于王进喜的细节过目不忘。

仔细阅读穆青的作品, 发现他在很多的作品中都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表现主题。新闻叙述不能虚构, 它是对真实事件的真实刻画, 但你的文字又不能写的太过于贫乏, 要深刻感人就需要花大力气思考, 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感人细节。

第四, 采访写作饱含热情, 情感奔放。对祖国的热爱, 对党的热爱, 对人民的热爱, 对劳动者的热爱, 使穆青的笔调一直饱含着激情。用他的话说:“我一直主张记者应该拥有激情。我完成一些新闻作品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激动的过程。”

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深受迫害, 却顽强与之斗争, 不屈服于困难险阻, 穆青在对其进行报道的时候, 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愤慨。而焦裕禄的事迹, 作者是流着泪采访, 流着泪写作的。在其《历史的审判》中, 对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 作者嗤之以鼻, 无情地鞭笞与声讨。面对生机勃勃的珠江三角洲, 穆青老前辈万丈豪情跃然纸上, 唱起了“大江日夜流, 风帆起珠江”的高亢之颂歌。穆青说:“ (写通讯报道) 要积极投身于英雄人物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 热爱人民, 热爱生活, 有一种高度的革命责任感, 加上火一般的激情。”“要使读者动感情, 首先记者自己要动感情。”穷其一生, 老前辈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新闻名作被读者记住, 除了其爱憎分明之外, 还有其对于新闻报道形式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

真实性是新闻活的灵魂,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新闻必须必备真实性与时效性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在现今社会中, 记者是新闻事件的组成部分, 有记者的新闻才算的上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 记者必须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现场, 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客观的再现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 不能在报到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与自己对事件的评述, 这样, 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舆论导向。所以,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 要切实明白自己的角色, 为自己的角色寻找准确的定位, 不能超越角色要求报道新闻事件。

1新闻记者的角色误区

新闻事件是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 大到国家政策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事件, 小到家庭纠纷、邻里矛盾, 新闻记者作为这些事件的可能主角, 在新闻事件到报道中无形之间就会忽略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新闻事件的报道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 对事件进行评价论述, 有些记者甚至站在一方当事人的立场报道新闻事件, 忽略了自己采访者、报道者的身份, 严重的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 与新闻的价值造成了严重的冲突。

1.1角色越位

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越位是指新闻人员在报道新闻事件中, 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态度的表现形式直接超越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传播新闻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 忘记了新闻的基本属性与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报道时混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没有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事件的原始面貌, 使民众在评论新闻事件时, 由于受记者先入为主的扭曲报道评论影响, 社会民众不能客观公正的评论新闻事件, 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 对新闻事件中的一方当事人造成不公平的社会待遇。

新闻事件中的记者角色定位

文丨武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闻报道在民众生活中越来越获得关注, 民众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是社会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观察者与直接报道者, 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是民众对新闻事件形成正确认识的提前, 影响着民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力和舆论导向, 所以, 记者必须在新闻事件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事件。

关键词:新闻记者;角色;品质

参考文献

[1]穆青等编.《穆青论新闻》, 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篇4:故园寻梦现代优美散文欣赏

国庆期间,我妹妹刘飞回了一趟东股流。回河南后,她有感而发,写了一些文字给我看。她大学学的理科,毕业后除了工作材料外,也就是写一些自娱自乐的文字。我认为,有真情实感的文字就是值得一读的文章。她写的这些文字,也适合《月之梦》的风格。现把她写的文字和拍摄的部分照片发给你,请斧正。

顺祝编安!

刘宇(作家)

2017年10月10日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国庆期间的东北之行,使我对岑参《逢入京使》中的这二句诗有了更深的理解。

回东北,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梦,不仅仅是为了找回逝去的童年。

10月1日晚,我和两个女友一起,坐上了火车。次日晨光熹微时,车到了北戴河站。我曾去过北戴河,但是听到列车员报出“北戴河站”的时候,心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旅游,大多时候,一个地方只愿去一次。而故园就不一样了,在那里生活的时间越长,就越思念她。

列车从哈尔滨出发后,我的心情便不再平静,一直用探寻的目光望着窗外。“近乡情更怯”,我怎么会有这种感觉?是怕故土变化太大吗?是怕认不出当年的故人吗?

走出绥棱火车站,看到站在寒风中接站的姨家五哥,心里真的很感动。

第一站是去文良叔家。看到老人硬朗的身板,心里特别高兴。文良叔,其实我该称他姨夫。上世纪六十年代,母亲随父亲从河南来到举目无亲的绥棱林业局,认识了从河北来绥棱、同样举目无亲的文良叔的爱人。两人处的融洽,谈的投机,相互一叙,家中都无姐妹,遂决定结为姐妹。我妈大为姐,姨小为妹。打那之后,两家人亲密无间,相处的非常好。姨育有一女七子,我妈也先后生下了哥哥和我。可惜,姨已经于几年前去世了,我只能在照片中重温她弥勒佛一样的笑容。

在文良叔家,巧遇了常居沈阳的玉杰姐,还有在哈尔滨的二胖姐,让我此次行程陡增了很多快乐。像儿时一样,我和文良叔一大家人共同吃了顿久违的东北菜。在欢声笑语和泪水交融中,我们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午饭后,我们急匆匆地赶到车站,去东股流寻找常在我梦里浮现的童年。

小兴安岭腹地的北国风光,让同行的好友不住地赞叹。而我,则用目光、真情和执着,静静地寻找、触摸我的童年。

客车在北国秋色中蜿蜒前行,如小船在林海里摇曳。这里蓝天依旧。我不时用手机拍下美的可以做桌面的风景。此时的我,似乎听到了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经典名曲《秋日私语》——那温馨、轻快而又稳重的旋律。趁微风不急,趁秋阳不燥,我脑海中轮番上演着曾经的往事。

东北的天黑的早,经过近四个小时的颠簸,在夜幕降临时,我们才踏上东股流这片土地。小兴安岭秋夜的风,已然是寒气逼人。远处黑色的山峦下,不时传来几声犬吠,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情景呵!

盘腿坐在老朋友家的炕上,身上和心里都感到暖暖的。和这里的同学、熟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共同回忆难忘的从前。

早晨五点钟,天已经亮了。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急忙起床,去寻找我和爸爸妈妈生活了近10年的家。

小路微霜,寒意正浓。我裹紧棉衣,伴着袅袅升起的炊烟,慢慢的走,似乎怕惊醒什么。我的脚步有些胆怯,有些彷徨,还有些激动。站立,转身,前行,徘徊多次,可不是因为迷路。因为抹去32年的封尘,我仍然清晰记得这里的路。

沿着记忆走。路边一排长长的房子,又高又大的门,应该是领粮时的粮库。碰到人一核实,果然如此。

一直朝前走。我估算着,这栋房把头的是曾海霞家,那栋房把头的是赵晓艳家,再往前走,上坡,应该就是我家。

清冷中,明亮的朝阳升起来了,有些耀眼。我站在坡上,望着我家的院子:原来的木栅栏不见了,同时不见的还有爸爸修建的木屋,妈妈铺垫的小路,哥哥的小练武场,豢养家畜的棚圈,以及大门和大门两侧的固定木凳......不知何时,泪水模糊了双眼,继而成为轻轻的抽泣。我回来了,32年前,爸爸妈妈一起把我带回关里;而今,爸爸妈妈却长眠地下,我回来,只能是孑然一身。

一转身,竟恍若隔世。

我事先已经打听过了,我家的房子暂时空着,没有人住。但我还是没有勇气走到玻璃窗前。没想到,在回忆面前,我是如此的软弱。最终,还是在早饭后,我和同行的朋友一起,再次回到老屋,故作轻松的趴在窗前,看里面曾经熟悉的一切。那一刻,没有人明白我的悲喜。

早饭后,先去整洁明亮的桂菊姐家坐坐,然后在大婶的疼爱中,在她家吃了顿丰盛的午饭。儿时的伙伴大根,已经快做爷爷了。

下午,去了趟学校。曾经人声鼎沸的操场,而今成了人迹罕至的庄稼地。当年雀跃灵动的身影,如今被一棵棵等待收割的黄豆秸所取代。沿着铺满冰凌水洼的小路,我寻找位于山边的我家那块土豆地。在那块土豆地旁,埋着对我家非常忠诚的一条叫“白脖子”的狗。山风满袖,虽然我记忆不错,但由于环境改变了,我没能找到那条两旁草丛中长满蘑菇、弥漫着青草香气的山间小路,也始终没有找到埋“白脖子”的地方。

晚饭又是美食,刘玉荣和卞桂珍的厨艺真不错。记得小小少年时的我、孙桂霞和刘玉荣,是要好的三姐妹呢……

在东股流的第三天清晨,我踏上了归途。望着来为我送行的亲人们,我再次泣不成声。一个拥抱,是感激,是思念,更是不舍。我喜欢这片土地,我更喜欢纯朴的乡亲。

此行,见到了陈桂芝,我一眼就认出了她;见到了曾海霞,她还是那么漂亮;现年90多岁的郭大娘身体仍然硬朗;郭家三位姐姐对现已中年的我,依然是满满的疼爱……

感谢同行的二位好友,陪伴我四千里,一路风尘,长途跋涉;感谢东北的亲人给予的温暖和亲情;感谢老公和儿子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自己说走就走的勇气和冲动。

不一样的中秋,别样的风景。因为有你们,我的人生多了一份感动!

篇5:冬季读雪抒情散文

安静,无瑕。

下雪了。201x年冬季的第一场雪,在我不再盼望的时候。

落雪不止,已是夜深人静。久违了,这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大寒之夜雪来袭,我心无眠睡意去,独坐窗前品孤寂,冷风吹,雪花涌,漫天飞舞落玉地,不闻仙家乐,不视女儿仙,但求幸福满人间,雪花飘,琼枝摇,一枝寒梅迎风笑。

没有音乐,没有绚烂的色彩,也没有让人炫目的舞台。只有雪花漫天,无边无岸,洋洋洒洒,尽显本色的浩渺与无垠,一展无需修饰的烂漫,一泻柔美聚积的力量。她撒向蕲春,飞落山野,遮掩世间所有的美丽以及所谓的丑。谁都无法拒绝她的触摸,虽然从不去思考她是否会有灵魂,也有世人无法理解的爱恨情仇。

我明白自己对那种不加修饰的东西永远喜爱,正因此,我也容易满足,就像心情不好时看到朝阳初生,我会顿时涌起希望,接着不快立刻被晨曦驱散干净,心情便好了。

我,走过冬的严寒,踏着一路积雪,赏了满目雪景。曾沉醉在冰冷的雪域小城,纵情漫步在林海雪原,喜欢那清冷的气息,净化我的心神。喜欢凛冽的寒风,吹醒我我沉迷的意念。冬,是春的储藏,寒是暖的等候。洁白的绒雪下,呵护的是满怀热度的沃土。

迎雪独行,感受雪花的肌肤之亲,有些急迫,有点轻柔,还有落在脸上瞬间消融的冷,不断刺激久已麻木的神经。不用多久,寒冷已让我不自觉的收缩全身的松懈,原本藐视的心态不再从容。寒风袭来,似乎很得意,拷问着我的思维和耐力,在脚步前后旋转。校园小径,一路欢歌。两旁银条披挂的树木在冬日尤为醒目,使我想起了往昔的岁月。虽然寒冷,我心里却没有一丝寒意。

雪夜,那无声的世界,落下无声的雪,偶尔的寒风把那飞扬的雪花带向更远的地方,似乎那风是自然的修饰者,把这个世界装扮成雪的天地。动人的飘雪,给人无尽的美感。清晨,走进雪地,捧一掌雪,溢一袖香,赏一城花,落一地梦,茫茫素素的雪地,宛如一个淡雅的小姑娘,摇摆着如柳小腰,迷了客人眼,醉了游人心……

雪是清欢的,也寂寞,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然播撒,拉开飞舞的帷幕,落雪无垠。

雪是温暖的,也厚重,总是在失去希望的时候,悄然落幕,掀开飘舞的序幕,情深意长。

雪是脱俗的,也惊艳,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悄然降临,掀起纷飞的舞步,给人惊喜。

雪,冬天的使者。没有雪的冬天那是不完整的,冬天因为有了雪才更加完美。雪落无痕,无痕的是那飘扬的雪,静静地等待,等待那梅花苦寒之中盛放开来,那傲人的英姿,是无尽的力量,不惧寒风毅然开放,难怪古人有“梅花香至苦寒来”的名句。我一直渴望有一天能去北方看那雪花飞舞的美景与梅花在寒风怒放的英姿。

雪落无声,是静处于世界的忧伤,那无声的飘落,给人无尽的遐想,或许是一种阵势,没有那欢畅,只有无声的`飞扬,轻微的旋落,不见落地的摸样,也不见被风裹走的迹象,地面上没有一丝痕迹,那自然的覆盖,充满冬日的气息。脚踩上去不滑,也不虚浮,空气中弥漫着一丝雪的味道,更多的是城市的气息,与我共着呼吸,并给了我赖以生存的睡眠,静思以及平凡而有梦的时光。

雪落无痕,那不是消散,也不是消失,而是那雪落在地面上的瞬间就化了,如果有心,你会发现那早已掉了叶子的树渐渐被雪勾勒出一丝明快而简洁的线条,那自然明亮的树枝,连绵不断的相连,显现深深浅浅的意境。

身处天地间,万物皆有情,四季的美景,喜爱冬日的柔雪,这是一种情结,那浑浊的人生希望有雪的洁白。落雪无痕,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雪落无声,是生命的真谛。

雪花飘飘,似乎在书写我们从未读懂的那些沉静,那坦然,那潇洒,那莹莹素洁的冷艳。

闭上眼睛,静听天籁,张开眼怀,舞动人生。此时,一人,一心,一纯净;此时,一景,一动,一从容。心藏一枚雪花的模样,手拂一片雪片的纯真,共听那雪落的声音,共享那飘舞的缤纷。心灵的碰撞,是我对你所有的期许,落雪的声音,是你对我久远的呼唤。刹那间,我心里绽开了一朵盛开的心花;瞬息间,我心里惊喜了一颗眷恋的心灵,圆了一颗期许的情。

上一篇:9质量保证体系文件下一篇:工程项目情况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