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优美散文

2024-04-08

风优美散文(精选6篇)

篇1:风优美散文

五月的阳光明媚但不刺眼。大学校园里,被裁剪的整齐的冬青围拢的,是一块块郁郁葱葱的草坪。那些怒放过的花儿渐渐的开始枯萎、凋谢,而那一片片的叶芽也开始舒展成叶片。五月,是它们成长的季节。在偶尔有点风的校园中,我独自一人,慢慢行走,时而仰望着天空,但是却少了五月里欣赏校园美景的心情。四月,我曾沉醉于那饱满的风情万种。旖旎春色尽情挥洒在红尘墨染间,就连那片刻的忧伤都带着几许明媚。五月风吹过,似乎一夜之间,盛开了的芬芳纷沓而去。

那曾经俏立枝头歌唱锦瑟年华的精灵,在我们走过的天空盘旋舞过,便消逝于夙世尘缘中,牵了繁华哀伤,终成过往。

花落,无声。弦断,缘了。一念一世界,一岁一荏苒。猛然回首,我于时光的旅程中已行走了若干年。

在这似水流年里,我静默的捡拾季节的流光碎影,圆一幅四季炎凉的春夏秋冬,让内心的风景永不凋零!

风中,传来一抹淡淡的馨香。此时,花事已过,花已殇。流年一瞬,昔日的风采和容颜,最终落花流水,千般心思,万般故事,都付了命运无常。

一个人独吟往事,在时间的一隅,静坐,沉思。指尖流过一段年华如砂,眼睑染过一阕风华如烟,帘幕深几许,如泣如诉。

为了生存,我们可以奔波劳累着,但是我还是渴望在这个纷扰而忙碌的世界里,我还能寻求少许的时间与空间。康德说:“人在两个世界生活,世俗的和超验的”。世俗,虽让我不安,但是超验的,还我以真念。是谁苍白了谁的痴念?又是谁,在这五月,任风吹过那褶皱而起的红尘一叹!人生若只如初见,又何来那么多牵挂和伤怀?我和你,终是经不住岁月的重重洗礼,在那个五月风过后,飘然离散。

我坐在窗前,面前曾经盛开的玉兰,早已花落不知何处。五月风,凌乱了一纸素笺,于空白处留下了无言的相思。

一阕清词饱蘸五月风的清凉,不诉离殇,只愿你从此远走天涯安然无恙!

或许,再飘逸的文字也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我们走过的世事沧桑。曾经沧海,瞬易桑田。曾经的执着,又岂是几篇离人赋所能表达?寂寞如一泓流深静水,三世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明知不可能,我却执着守候。我驻留在喧嚣的街市,于茫茫人海中寻觅你的影踪。滚滚红尘,韶华难留,最初的面庞,变成了我和你遥远的不可触摸的忧伤。轻弹一曲离人赋,将寂寞绵延入口,在五月风中,散了一地相思。

在这缱绻如锦的时光中,我回忆着曾经与你相知的点点滴滴。云海茫茫,飘渺与共,我把你眼中的柔情,绾作我的低眉浅唱,只为了云水相逢,不再陌路成殇。

红尘初妆,最初的笑靥如花,变成如今不可触摸的忧伤,纵使琴断花落,空城染就半池风沙,你依然是我流砂年华里的不失不忘。

五月风,一抹淡香。点点滴滴,谁与共?更那堪,暮阳西斜,落花殇。

五月是梦想,是希望丛生的的时光,所以五月是美的。虽然偶尔会有一些阴霾的天气,但更多的是生活的阳光。所以,只要我们的心祥和,安宁,纵然阴雨绵绵,我们亦能一路向前.........

篇2:风优美散文

春天的风,向来被人们所喜爱。人们称赞她清爽,沁人心脾,她自己也微笑着接受了。春天的风,可是滋润温柔之至了;那是弥漫乾坤的青春的气息,是活泼可爱的少女轻轻摇摆的连衣裙。春风中常常夹杂着牛毛般的细雨,轻轻地拂过农田,一丝丝的雨汁渗入泥土,唤醒沉睡已久的种子。春风像一位迷人的舞女,她婀娜的身姿漫过原野,瞬间染绿了那片光秃秃的荒原,暖绿的杂草以铺天盖地之势迅速向远处延伸,似乎与远处的天空连为一体了。春风也把爱抚给了花园、果园,她描红了满树的桃花,点白了一树树梨花,整个园子被抹上了斑斓的色彩,宛若一位盛妆的新娘。春风还唤来了一群群的蝴蝶,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在满园春色中翩翩起舞;还有许多小蜜蜂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春风让人舒服,让人惬意,走在春风里,人们不用忍受酷热,也不会遭遇寒流,而是无忧无虑,贪婪地享受着春风慈母般的柔情,仿佛我们就是上帝的宠儿,被无微不致地呵护着,宠爱着。

春风就是这么一个天生的尤物,如此地招人喜爱,然而,冬天的风似乎伴演了一个与春风完全对立的角色。

冬天的`风永远都是那么彪悍,凛冽,刮到脸上让人感到刺骨地寒冷。一到冬天,西北风就像愤怒的老虎一样怒吼着,咆哮着,在地球上肆无忌惮地来回狂扫,大有摧毁天地万物的架势。树上的干枝被他折断了,地上的沙尘被他扬了起来;鸟雀都躲在巢里不敢出来;路上的行人一边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双手,一边忍受着北风的侵袭和严寒的肃杀;家家户户都紧闭门窗,毫不留情地对他下了逐客令。有时,冬风还带来了纷纷扬扬的白雪,雪花如粉,如沙,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树木上,枯草上,整个世界一片银妆素裹。这时,天气更是冷得让人们足不敢出户。因此,人们往往无缘欣赏冬风给他们带来的这片迷人的白色世界,自然也就不晓得冬风也有可爱的一面了。

篇3:风优美散文

美, 是人类的理想。如何把新闻作品写得更有文采, 更美, 更有情感, 更受读者的欢迎, 进而能感动读者, 走进读者的心里?新闻界老前辈穆青用其一生的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穆青的新闻作品, 尤其是其通讯的散文化写作特色, 给人留下强烈而又精彩的印象。

在上个世界的六十年代, 新闻界著名的老前辈穆青就曾经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的观点, 这一观点打破了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束缚。穆青说:“我觉得, 从广义上说, 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散文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既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 也可以那样写, 为什么新闻就只能按照死板的公式去套呢?我看只要事实能交待清楚明白, 在写作上可以突破老一套的公式, 不一定非得第一段写导语、第二段写背景、第三段写……可以百花齐放, 大胆创造。”

以穆青之道, 我们赏析其新闻作品, 笔者认为散文化新闻的写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穆青的新闻报道语言似散文般优美,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反映一个个不同的人、一件件不同的事这才是新闻作品的特点所在, 每一个人之间的性格不同, 所说的话自然也不相同。介于此, 新闻老前辈穆青非常细致入微地观察人物, 对于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例如在作品《两张闪光的照片》中对人物的刻画, 简单几笔, 就生动形象地把一个不惧怕生死的农民英雄刻画得栩栩如生, 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好奇心, 另外也增加了其感染力。

许多的新闻界朋友都认为, 新闻作品不等同于小说需要纪实, 只要说清意思就行了, 没必要过于追求语言的华丽、优美。穆青则不是这么想, 所以我们看他的新闻作品, 文章都充满诗意, 字里行间之间充满深情。在他的作品《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 作者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与一体, 悲愤与苍凉并存, 发人深省。

第二, 使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有一段关于周总理与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的对话, 其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可谓是穆青作品中的典范。在文章中穆青通过对两位老人白描手法的运用, 一方面描绘了周总理对吴吉昌的期望很大;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身上的担子沉重而艰巨, 更深度刻画了吴吉昌坚决完成任务的决绝。穆青把两位老人家的对话这一段放在了报道的开头, 这样既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也为下文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在文革被当作“敌人”时仍不屈不挠地为科学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做了铺垫。

白描的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很容易起到一个传神的作用。以少胜多, 不作过多的雕饰, 寥寥数语, 声态毕现。白描的手法在形式上与叙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经常被人混为一体, 所以我们有时候听人说, 所谓的白描就是描写与叙述的高度结合,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白描只是以单纯的质朴的文字, 淡淡几笔抓住对象的重要特征, 通常不设喻, 少修饰, 简明生动不加渲染地勾画出形象来。使用白描手法, 正是写散文化新闻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 注重描写对象的细节。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指在事件中, 那些细枝末节的部分。要知道事件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细节, 细节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事件上, 无细节就无事件。对于一个事件的描写就该恰如其分地运用细节描写, 如果缺少了细节描写, 就会缺少形象, 形象就没有血肉。众所周知, 文学上的细节描写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典型性细节描写, 二是非典型性细节描写, 它们之间的运用也不相同, 要是想突出文章的主题, 描绘人物形象就应该运用典型性细节描写;要是想反映现场面貌、事件背景就应该运用非典型性描写, 采用非典型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加文章情趣。

穆青一直很看重细节描写, 而且他认为细节描写最具有表现力, 要想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 准确而又生动地运用细节描写, 就应该在平时的采访中多留心观察, 观察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细节描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很强的现场感, 现场感对于新闻报道来说非常重要。要知道语言文字并非是电视机, 能够直观明了地动态展现给观众, 但是借助于细节, 我们就可以把场景写得充满画面感。在穆青的文章《铁人王进喜》中有一个细节, 铁人王进喜开始的时候, 不会写“矛盾”这两个字, 就在本子上画了一个贫农, 一个地主, 用来表示矛盾的意思。这个细节道出了千言万语, 表面上平平谈谈, 其实则是暗流涌动, 让人对于王进喜的细节过目不忘。

仔细阅读穆青的作品, 发现他在很多的作品中都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表现主题。新闻叙述不能虚构, 它是对真实事件的真实刻画, 但你的文字又不能写的太过于贫乏, 要深刻感人就需要花大力气思考, 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感人细节。

第四, 采访写作饱含热情, 情感奔放。对祖国的热爱, 对党的热爱, 对人民的热爱, 对劳动者的热爱, 使穆青的笔调一直饱含着激情。用他的话说:“我一直主张记者应该拥有激情。我完成一些新闻作品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激动的过程。”

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深受迫害, 却顽强与之斗争, 不屈服于困难险阻, 穆青在对其进行报道的时候, 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愤慨。而焦裕禄的事迹, 作者是流着泪采访, 流着泪写作的。在其《历史的审判》中, 对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 作者嗤之以鼻, 无情地鞭笞与声讨。面对生机勃勃的珠江三角洲, 穆青老前辈万丈豪情跃然纸上, 唱起了“大江日夜流, 风帆起珠江”的高亢之颂歌。穆青说:“ (写通讯报道) 要积极投身于英雄人物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 热爱人民, 热爱生活, 有一种高度的革命责任感, 加上火一般的激情。”“要使读者动感情, 首先记者自己要动感情。”穷其一生, 老前辈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新闻名作被读者记住, 除了其爱憎分明之外, 还有其对于新闻报道形式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

真实性是新闻活的灵魂,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新闻必须必备真实性与时效性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在现今社会中, 记者是新闻事件的组成部分, 有记者的新闻才算的上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 记者必须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现场, 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客观的再现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 不能在报到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与自己对事件的评述, 这样, 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舆论导向。所以,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 要切实明白自己的角色, 为自己的角色寻找准确的定位, 不能超越角色要求报道新闻事件。

1新闻记者的角色误区

新闻事件是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 大到国家政策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事件, 小到家庭纠纷、邻里矛盾, 新闻记者作为这些事件的可能主角, 在新闻事件到报道中无形之间就会忽略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新闻事件的报道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 对事件进行评价论述, 有些记者甚至站在一方当事人的立场报道新闻事件, 忽略了自己采访者、报道者的身份, 严重的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 与新闻的价值造成了严重的冲突。

1.1角色越位

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越位是指新闻人员在报道新闻事件中, 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态度的表现形式直接超越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传播新闻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 忘记了新闻的基本属性与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报道时混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没有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事件的原始面貌, 使民众在评论新闻事件时, 由于受记者先入为主的扭曲报道评论影响, 社会民众不能客观公正的评论新闻事件, 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 对新闻事件中的一方当事人造成不公平的社会待遇。

新闻事件中的记者角色定位

文丨武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闻报道在民众生活中越来越获得关注, 民众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是社会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观察者与直接报道者, 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是民众对新闻事件形成正确认识的提前, 影响着民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力和舆论导向, 所以, 记者必须在新闻事件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事件。

关键词:新闻记者;角色;品质

参考文献

[1]穆青等编.《穆青论新闻》, 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篇4:传递正能量的优美散文

《散步》只有短短580字,写一家三代人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漫长的寒冬终于过去,迟来的春天终于到来,“我”劝母亲趁天气好多出去走走,母亲接受了“我”的劝告,于是初春的一天我们一家三代人一起到田野去散步,一路上高兴地欣赏春天的美景,其乐融融。难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我”的妻子背上年幼的儿子。就是这么一次平常的散步,谱就了一曲真善美的赞歌。短文不仅熔铸了浓浓的亲情,歌颂了生命的意义,而且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符合时代的要求,传递了正能量。文中几处叙述和描写感人至深,并且饱含哲理。

《散步》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揭示了生命延续的道理,而且也表现了家庭的“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而“和谐”正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重要内容。家庭和美,社会和谐,乃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之一。

《散步》的深刻意义还不仅于此。儒家经典《四书·大学》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代先贤将这段话概括为“修齐治平”四字。可以说,文中的“我”,是“修身齐家”的榜样。他是一家的核心,是家中的顶梁柱,担负着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责任。由于有他,这个家才母慈子孝,夫妻和睦,小儿天真可爱,全家其乐融融。如果全社会人人都像他一样,何愁不国家大治,天下太平?

《散步》也是一篇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这主要表现在对景物的描写上:文章写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踏青,必然要对初春田野的景色进行一定的描写。但文章对颇有诗情画意的景物的描写仅有寥寥几笔:“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着重的只是“随意铺着”的“新绿”和水田里不断冒出的水泡,并由此引发哲理性的思考:“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的确,生命是顽强的,但人的生命和植物的生命不同。植物的荣枯可以周而复始,正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所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人的生命却不能长生不老,也不能返老还童,所以作者将笔墨更多的用在生命的新老传承上。关于景物,作者还通过“我”的母亲的眼睛作过同样精炼的描写:“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分明就是一幅春天的画卷,明媚的春景愉悦着母亲,儿子的孝心温暖着母亲,无边的春色弥漫在祖孙三代的心中……。

篇5:初秋的风优美散文

竹枝在风中摇晃枯叶纷纷滑落

银杏叶在风中翻飞

叶缘现出一圈秋的黄色

纤细的筋脉若隐若现

如你的掌纹

如你走过的半生或喧嚣或寂寞

傍晚的青色天空象晕染了淡淡的墨汁隐藏了云朵

忽然听到林间几声清脆的鸟鸣

似乎在念暮霭沉沉楚天阔

林间曲径渐渐隐入草木

柳枝似从灞桥走来在风中摇摆

似乎在感喟我们的岁月蹉跎

暗淡的月光洒在江面上

江边的柳树在暗夜里临水自照

微微的波浪将水中的树影环绕

似在低语似在抚摸

岸边一只船悄然停泊

仿佛在等待春天的花开花落

晚风吹弯了水边的芦苇却吹不散眉弯

今天的你是否也这样怅望水面

水面如夜空的眼睛悄悄将月光渗透

江水悠悠

寒气渐渐袭人问一声卿佳否

波光粼粼昨天的雨又在江水中相逢

江流宛转似乎遇见昔年的自己

波光在风中月光中迷离闪烁

就像是自己当年在风雨中泪眼婆娑

当年无数个你我在长城内外在海岛荒漠

日夜守卫脚下的土地

如今千千万万的你我换下了军装

如江水般向前奔流路漫漫兮上下求索

一蓑烟雨任平生啊

仍可静听风雨声细数八月桂子落

篇6:风优美散文

无端的感慨一下,也算是对秋天有了一个粗浅的交淡,忙碌于生活的奔波,俯首于生计的甘苦,却不能无视大街小巷那一抹亮丽而养眼的秋红。

以前总认为只有秀色可餐,其实秋色也可以怡人心魂的。

行走在人头攒动的街道,百无聊赖中一瞥墙角处的秋红,那些鲜艳如滴的枫叶,既生动如诗又让人百般的心疼不已。

“何事秋风悲了谁了的画扇”,忍不住又若秋虫般的低吟浅唱一番。

从魂桥桥到九眼桥,从上班到摆地滩,即使生活曾经沧桑得出血,也不敢丢掉那些日记本上悄无声息的文字,残存的过往,往往是不堪回首的真实,一些句子浸淫了辛酸,一些符号颠簸了坎坷。

落叶无痕,秋水无声,不管有着怎样的风景,生活都在催促着人生快速前行。巫昌友说生活是书本上写不出的现实,偶尔的诗情画意,总是破碎于市井的喧嚣里,止步于锅碗瓢盆的碰撞。

用罗曼谛克四个字形容月色下的地摊生活,显然是不太合适宜的。

风吹雨打没有动听的轩窗,一分一毫都荡漾着汗水的闪亮,在我近乎疲态的眼里,浪迹于大街小巷的地摊一族早已失去了“采菊东篱下”的优雅,生存是当下最大的现实,生活才是最美好的向往。

每次路过和平广场,总会对那些散布在黑暗角落的地摊年青年投以赞许的目光,在那些微弱的灯光下,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正在编织倔强的希望。

没有文字书写的华丽口号,没有华众取宠的行为艺术,也没有叫苦叫穷的粗莽和张狂,自食其力四个字狠狠的回击了许多人不屑的目光,不知道他们从哪儿来,也不知道他们要到哪儿去,只有一袭夜色下的阑珊灯火照耀着遥遥的梦想。

地摊青年都是有梦想的青年,我以前这么认为过,现在也依然这么认为着。写了几篇关于地摊青年的文章,也曾经勇敢的做一回地摊青年,有人叫好,也有人不屑于顾,甚至还有人在说尖刻的话。

城市的灯火,未必能够照亮所有人的夜空。

生活的阳光,未必能带给每个人梦寐的温暖。

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在逆境中倔强的生长。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风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黑子优美散文04-08

散文优美范文05-17

优美散文范文05-17

牵手优美散文04-09

心迹优美散文04-09

两边优美散文04-10

凉粉优美散文04-11

圆月优美散文04-11

惦记优美散文04-11

梦优美散文04-12

上一篇:诗歌中的意象分类解析下一篇:《遥远的绝响》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