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市业态调研报告

2024-05-21

旅游城市业态调研报告(精选5篇)

篇1:旅游城市业态调研报告

九大旅游业态,助推“森林小镇”建设

森林里可以打造的故事很多很多,每一棵大树、每一棵小草、每一块山石、都可以成为无与伦比的景观,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的“故事”也可以从它们开始“讲述”。那么利用森林资源我们可以打造哪些林地旅游项目呢?森林休闲产品从景观的空间上将森林结构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结构,核心围绕 “欢乐休闲” 的主题,形成 “林地旅游产品的开发”,“林中旅游产品的开发”,“ 空中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 的立体式结构,从而构建游乐性、参与性、浪漫性较强的主题丛林生活旅游产品体验体系。

那么利用森林资源我们可以打造那些林地旅游项目呢?不妨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

一、林地漫步

于森林氧吧内,依托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多样性景观,以石材和木材为主,对现有游步道设施进行改扩建,使之与景观优美处、森林氧吧外部具有更为便捷的交通联系。对原有游步道,注重游憩节点的主题化和特定情境化营造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增设游憩节点和旅游观景台,分别形成一处风格迥异的森林生态景观游览线,让游客在林地上漫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身体上的放松。

二、森林负离子浴 优良的空气质量对旅游者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科学研究表明,空气负离子对人体不仅有利,还有治疗保健功能。景区的森林环境中负离子含量较高,应开辟专门的森林负离子呼吸区,融入一定的养生保健内涵,以 “欢乐森林、天下氧吧” 为口号,实现 “丛林生活、康体养生” 功能。可提供向游客介绍负氧离子对人体的益处,讲解负氧离子浴的保健方法等服务,加深游客对负氧离子浴的理解和印象。主要的产品方式有森林浴和森林医院两种。

三、山野营地

设在林中很受欢迎的游憩方式之一。人们喜欢和朋友,或偕同家人一起在树下空地上野营休息,住帐篷、睡吊床、树底下纳凉、草地上野餐,回归自然,享受淳朴,山野营地通过这些野外活动让人们了解到野外生存基本技能和乐趣,充分体验了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的感受。是一种旅游度假体验的特色形式,为游客提供了最出色的服务。结合地形特点,在坡度相对平缓处,地形相对隐蔽之地选择适当开阔地,开设两处森林帐篷露营地,营地之间有树木和绿篱相隔(挡风和私密性考虑);露营地进行中低密度开发,每处露营地20个单元为宜,每个单元占地不超过50平方米,单元之间具有间隔。野营区设置必要引导指示牌,开设公共活动场,配有简单游戏场地和设施。增设造型自然美感好的垃圾桶和旅游厕所。整体上打造成特色野营宾馆的特色住宿体验设施。

四、游憩驿站

选择山林中3—5块台地,建成舒适温馨的游憩小站。小站的建筑风格应该完全溶入森林的自然环境之中,就像在林地里自己生长出来的建筑。一般都是1层的建筑群落,每个游憩小站要有各不相同的建筑景观,依山就势修建。小站内要有丰富的室内娱乐内容,舒适的生活享受和野外活动的情趣。在游憩小站周围设置3—4个野外活动营地,如:①由流弹池、激光打靶、激光狩猎和激光战车等组成的“激光狩猎营地”;② 由多种采用林中树木或森林环境建造的“森林运动营地”;③ 由树桩迷宫、蘑菇迷宫、松鼠之家迷宫等组成的“森林迷宫营地”;④ 还有由露营帐篷、吊床、森林乐队、林中派对,模拟篝火晚会等组成的“野外探险营地”。活动要多种多样,人人喜欢。

五、森林趣苑

林地的娱乐也是充满了森林的气息,体现了林间的风情。如有:①、森林秋千 ②、荡椅 ③、激光打飞碟 ④、趣味射箭 ⑤、不倒翁家族 ⑥、童话树屋等。这些游乐项目都溶进了树林的大背景中,具有森林游乐的独特品味。丰富多彩的林中游乐将吸引游客玩了还想玩,简直玩不够,是一处绿野假日休闲的天堂。

六、丛林野战

茂密的森林植被提供了较好的遮掩性功能,结合现代时尚的射击体验类项目,于丛林内开展具有军事休闲体验的实战游乐活动。划定偏僻的活动区域,为游客提供服装及实战装备,让游客扮演攻方和守方等不同的角色,依托茂密的森林植被,展开游戏活动,使游客获得在丛林中进行虚拟野战的全新体验。

七、氧吧特色餐吧

以冷餐为主的特色餐吧。考虑到护林防火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美食以冷餐为主,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冷餐美食提供给在林中游憩的游客,为方便游客的餐饮需要,可设3—5个餐饮供应点于氧吧内。

八、彩叶情人谷

改造林相,种植彩叶红叶树种,并充分利用红桦、枫树等红叶树种具有的浪漫色彩,依托山谷山坡地形特征,建设红叶情人谷。以红叶林为载体,对红叶林进行景观生态性改造,增设简单设施,充分营造具有一定私密性和浪漫性的休闲氛围,开展情侣树认养、特色手工纪念品制作、情书书写、情侣木屋、婚纱摄影等特色参与性旅游活动,增强红叶林的旅游吸引力,使之成为周边地区具有较强浪漫色彩的婚庆场所的首选地。

九、浪漫满屋

结合现有浪漫时尚的婚庆蜜月旅游,依托红叶林形成的独特景观,建设具有浪漫风格的木屋,开展婚庆摄影、情侣度假等活动。木屋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其私密性和浪漫色彩,使之具有红红火火、天长地久等吉祥祝福的文化内涵。

篇2:旅游城市业态调研报告

文章来源: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时间:2009-07-08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1部分:通则

Rating standard for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Part 1: General rule

前 言

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国际驿站;

——第3部分:采摘篱园;

——第4部分:乡村酒店;

——第5部分:养生山吧;

——第6部分:休闲农庄;

——第7部分:生态渔家;

——第8部分:山水人家;

——第9部分:民族风苑。

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1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谷慧敏、赵广朝、张伟、刘玲、牟晓婷。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1部分:通则 1 范围

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应具有的共有要素的基本要求及评定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11/T 652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

GB/T 18973-200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乡村旅游 rural tourism

指通过以乡村为依托,以乡村空间环境为活动场所,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及风俗、农民生活场景等主要旅游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娱乐、求知、体验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3.2

乡村旅游接待单位 rural tourism household

指由乡村环境、若干建筑物和附属设施等组成,形成一定规模的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独立经营主体。3.3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指通过开展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经营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特定产业形式,它具有类型独特性和空间分布集群性。4 总则

4.1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确定,应达到本部分所列评定条件,否则不具备参评资格。4.2 由若干建筑物或者若干部分组成的接待单位,如果以整体设施申评,则不因各区域财产权的不同而区别对待。4.3 乡村旅游接待单位的建筑、附属设施、服务项目和运行管理应符合安全、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等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4.4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接待单位应具备合法经营证照,如营业执照、税务证、卫生许可证等。

4.5 从业人员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不良嗜好,持卫生部门统一颁发的健康证上岗。5 基本要求 5.1 总体环境

环境优美,绿化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30%。

5.1.1 居住建筑周围无污染性工业企业,水源没有受到工业及生活污染。

5.1.2 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1996的二级标准;环境噪声限值应符合GB 3096-2008的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5.1.3 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布置合理,数量充足。5.1.4 地面平整、无杂物,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5.2 住宿设施

5.2.1 可供出租的客房3间(套)及以上。

5.2.2 门锁为暗锁,有防盗装置,显著位置张贴应急疏散图及相关说明。5.2.3 装修良好,有软垫床、桌、椅、床头柜等配套家具。5.2.4 备有饭店服务指南、价目表、住宿须知。5.2.5 16小时提供冷热饮用水。

5.2.6 有符合环保标准的采暖、制冷设备。5.2.7 有供客人独立使用的卫生间,洗浴设施齐全。

5.2.8 客房、卫生间每天全面整理一次,隔日或应客人要求更换床单、被单及枕套,并做到每客必换。5.3 餐饮设施 5.3.1 餐厅

5.3.1.1 餐位数应达到10个。

5.3.1.2 餐厅餐台摆设整齐美观,餐桌/椅、餐具、饮具、台布、餐巾等完好无破损,保持洁净。

5.3.1.3 有设计美观、明码标价的菜单。5.3.1.4 有空调及通风设备。

5.3.1.5 有标识明显的吸烟区和非吸烟区。5.3.1.6 地面经过防滑处理、便于冲洗。5.3.2 厨房

5.3.2.1 各类设备、器皿完好、洁净,应有单独的冷荤准备空间与厨具。5.3.2.2 有防蚊、蝇、虫、鼠和预防传染疾病措施。5.3.2.3 有使用明火、电、气的安全防火措施。5.4 基础设施

5.4.1 所处位置交通便利。

5.4.2 主要道路平整干净,可以通行机动车辆,配有路灯。

5.4.3 主要道路及路口有指示牌(图),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符合GB/T 10001.1和GB/T 10001.2的规定,各种指示和服务文字应使用规范的中英文同时表示,各种公共信息资料如全景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等与整体环境协调。

5.4.4 有方便游客停车的场地,标识清晰,卫生整洁,与周边环境协调。5.4.5 有稳定的供水供电供气系统。5.4.6 有固定公用电话,并配备市内电话簿。5.4.7 可以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讯正常。5.4.8 可以提供宽带网络服务。

5.4.9 存放垃圾的设施设备和场地清洁、无异味,垃圾清扫、清运及时,分类处理。5.4.10 公共厕所

5.4.10.1 便器、洗漱台、面盆(水池)、镜面、水龙头等设施完好。5.4.10.2 有挂衣钩、卫生纸托架、纸篓、洗手液或香皂等客用设施与物品。5.4.10.3 地面有防滑提示或标志,墙面有防滑扶手。

5.4.10.4 卫生符合GB/T 18973-2003一星级旅游厕所标准要求。5.4.10.5 地漏排水畅通。

5.4.11 应具备坡道、安全扶手等基本的无障碍设施。5.5 安全要求

5.5.1 安全通道、疏散楼梯保持畅通,安全标志明显,应急灯完好。5.5.2 配备灭火器材并保持完好有效。5.5.3 危险区域有专人管理和醒目的相关警示。

5.5.4 交通、游览、娱乐等各项设施的防护设备齐全,维护及时;能为游客提供及时的旅游救助。

5.5.5 有应对各种紧急事件如地震、食物中毒、恐吓电话及可疑爆炸物等的安全预案,并及时上报。

5.5.6 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紧急事件处理技能培训。5.6 服务要求 5.6.1 服务人员上岗着统一服装,且服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大方。5.6.2 服务人员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执行岗位卫生工作程序。5.6.3 服务人员能够用普通话服务,使用礼貌用语。5.6.4 服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本岗位的相关服务知识。5.6.5 尊重游客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5.6.6 定期对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5.6.7 及时合理地处理游客投诉。5.6.8 明码标价、计量准确,无强买强卖。5.7 社会贡献要求

5.7.1 促进本地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创业,吸纳本地及周边地区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

5.7.2 保护和弘扬本地传统文化,促进本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5.7.3 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与对外交往能力。6 评定 6.1 评定组织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负责对“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进行评定和管理,评定委员会由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部门和企业的专家代表组成。6.2 评定程序

评定程序为申报、受理与评定、批复与公告、颁发标志牌四个步骤。6.2.1 申报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评定采取自愿原则。凡自愿申报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单位,须填写“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申报表”,并提交相关文件与证明材料,“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申请表”见附录A。

每个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一种最能反映本单位特色的业态申请评定。6.2.2 受理与评定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单位相关申报材料的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单位的基本条件进行现场评判。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确定,应满足本部分第5章要求。

对达到本部分第5章要求的申请单位,按照其所申请“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对应标准进行现场评分,全面考核,综合评定。6.2.3 批复与公告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对通过现场评定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做出批复,并发出公告,公告期为10天。6.2.4 颁发标志牌

公告期满,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向申请单位颁发其所申请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志牌和证书,标志牌和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7 复核与处理 7.1 复核

7.1.1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实行复核制度。已获得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志牌和证书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自觉接受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的复核。

7.1.2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复核工作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向被复核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申请单位出具书面的报告。7.2 复核结果的处理

7.2.1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接待单位在经营接待过程中有消费者投诉,经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查实后,根据情节和影响程度给予警告直至撤销“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资格。7.2.2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接待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安全、消防、食品卫生等重大责任事故或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直接取消其“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资格,收回标志牌及证书。

7.2.3 被取消“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资格的接待单位,自被取消资格之日起一年后方可重新申请“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评定。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2部分:国际驿站

Rating standard for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Part 2: International homestead

前 言

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国际驿站;

--第3部分:采摘篱园;

--第4部分:乡村酒店;

--第5部分:养生山吧;

--第6部分:休闲农庄;

--第7部分:生态渔家;

--第8部分:山水人家;

--第9部分:民族风苑。

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2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朝阳区旅游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谷慧敏、吕勤、赵广朝、张伟、刘玲、牟晓婷、杨伟萍。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2部分:国际驿站

范围

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国际驿站的基本要求和评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国际驿站。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2.1

国际驿站 international homestead

以家庭(户)为基本旅游接待单位,主要为境外游客提供可亲身参与体验当地或异国的日常生产、生活和休闲娱乐活动的独立经营主体。3 基本要求 3.1 环境景观与建筑

3.1.1 建筑外观、门窗、庭院、装修、床与家具、室内装饰应有浓郁的地方或异国特色,与环境协调,建材采用当地或者环保材料。

3.1.2 社区应有富有地方或异国特色的游览景点,或保存完好的旧建筑,或具有地方或异国特色的民居,或具有异国宗教文化和纪念意义的建筑。

3.1.3 各种指示标识可同时使用中文、英语及其他1种及1种以上外语表示。3.2 特色餐饮

3.2.1 可提供同时使用中文、英语及其他1种及1种以上外语表示的菜单。

3.2.2 可提供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餐饮以及具有当地特色的节庆餐饮,或能够提供有异国特色的民间餐饮或节庆餐饮。3.3 特色旅游活动

3.3.1 可供游客参与居民日常生活或家庭文体娱乐活动和户外活动等一般休闲活动。3.3.2 可供游客品尝和参与制作具有当地特色的日常和节庆食品,或品尝或参与制作具有异国特色的日常和节庆食品。

3.3.3 可供游客参与具有当地特色的节庆或其它类型的文娱活动,或具有异国民俗特色的传统娱乐性活动。3.4 特色旅游服务

3.4.1 服务人员可使用英语或其他种类外语与境外游客进行交流、提供服务。3.4.2 服务人员掌握当地历史及民俗文化知识。3.5 市场影响力

3.5.1 接待客人50% 以上为境外客人。3.5.2 积极主动宣传。4 评分要求

4.1 国际驿站评分按附录A进行,总分600分。4.2 申请国际驿站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达到420分。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3部分:采摘篱园

Rating standard for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Part 3: Picking garden

前 言

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国际驿站;

--第3部分:采摘篱园;

--第4部分:乡村酒店;

--第5部分:养生山吧;

--第6部分:休闲农庄;

--第7部分:生态渔家;

--第8部分:山水人家;

--第9部分:民族风苑。

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3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大兴区旅游局、北京市大兴区农村工作委员会。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张凌云、谷慧敏、郑杨、唐鸣镝、黄振宇、何立楼、黄道平、朱彦河。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3部分:采摘篱园 范围

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采摘篱园的基本要求与评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采摘篱园。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11/T 65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8406.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GB 18406.2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

GB/T 18407.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GB/T 18407.2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采摘篱园 picking garden

以特色蔬菜、果品或其他特色农作物为特色吸引物,提供观赏、采摘、休闲、学习和科普等综合活动的种植园区或科研生产基地。4 基本要求 4.1 种植特色

4.1.1 种植面积不低于30亩,具有一定占地规模。4.1.2 园区景观以采摘类植物为主,有观赏性。4.1.3 可供观赏、采摘的品种丰富。4.2 科普解说与展示 4.2.1 有可供陈列展示的场所。4.2.2 有科学规范的解说牌示系统。

4.2.3 有采摘品自身及其延伸知识的科普内容,设计合理规范。4.2.4 有相对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讲解指导。4.3 采摘活动与服务

4.3.1 有具吸引力的采摘活动,具有创意性、趣味性和知识性。4.3.2 有组织合理的采摘活动,有序安排形式多样的竞技项目。4.3.3 有保障采摘的设备及服务。4.3.4 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及警示标志。4.3.5 有配套的休息设施及餐饮。4.4 采摘品安全

4.4.1 采摘品的安全应符合GB 18406.1和GB 18406.2的要求,并告知游客科学的食用方法。

4.4.2 采摘品的产地环境安全应符合GB/T 18407.1和GB/T 18407.2的要求。4.5 节能与环境保护

4.5.1 宜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4.5.2 宜使用采用清洁能源的设施、设备。

4.5.3 应使用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或包装材料,符合环保要求。4.6 市场影响力

4.6.1 在观光农业领域内有较好的美誉度。4.6.2 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5 评分要求

5.1 采摘篱园评分按附录A进行,总分600分。5.2 申请采摘篱园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达到420分。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4部分:乡村酒店

Rating standard for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Part 4: Rural hotel

前 言

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国际驿站;

--第3部分:采摘篱园;

--第4部分:乡村酒店;

--第5部分:养生山吧;

--第6部分:休闲农庄;

--第7部分:生态渔家;

--第8部分:山水人家;

--第9部分:民族风苑。

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4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昌平区旅游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秦宇、谷慧敏、赵广朝、张伟、刘玲、牛越胜、吕林娟、李万佰、李成龙、郭浩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4部分:乡村酒店 范围

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乡村酒店的基本要求和评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乡村酒店。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2.1

乡村酒店 rural hotel

依托乡村自然人文风景、民俗民风,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乡村住宿、餐饮、娱乐度假等功能的独立旅游住宿经营主体。3 基本要求

3.1 环境景观与建筑

3.1.1 建筑布局合理,建筑体量、高度、色彩、造型相互协调,建筑物与周边环境、景观格调协调。

3.1.2 建筑材料、风格具有乡村特色,自然和谐。3.1.3 应有农业生产用具、生活用品原真性展示或具有农业特色的建筑小品。3.1.4 酒店公共场所宜采用民间艺术品进行装饰,乡土气息浓厚。3.2 住宿设施

3.2.1 有可供出租的客房30间(套)及以上。

3.2.2 有方便使用的电话机,可以拨通或使用预付费电信卡拨打国际、国内长途电话,并配有使用说明。

3.2.3 有彩色电视机,画面音质清晰。3.2.4 有防噪音及隔音措施。3.2.5 设有至少两种规格的电源插座。3.2.6 24小时提供冷热饮用水。

3.2.7 客房家具与酒店整体风格相统一或者协调。

3.2.8 客房有卫生间,装有抽水恭桶、面盆、淋浴或浴缸(配有浴帘)。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24小时供应冷水,18小时供应热水。3.2.9 客房及卫生间用品采用具有乡村特色的样式。3.2.10 客房采用乡村特色手工艺品进行装饰。3.3 特色餐饮

3.3.1 可采用当地种植或养殖的原材料制作餐饮产品。3.3.2 可提供有乡村特色的餐饮产品。

3.3.3 菜品名称及内容应与乡村习俗相联系,并有相应的介绍解说。3.3.4 餐厅的手工艺品装饰与酒店整体风格相统一或协调。3.4 特色旅游活动 3.4.1 休闲娱乐

3.4.1.1 有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及设备。3.4.1.2 有健身活动场馆及设备。3.4.2 乡村文化体验

3.4.2.1 可供游客参与的特色小杂粮、时令蔬菜、新鲜果品采摘活动。3.4.2.2 可供游客参与的领养动植物、垂钓等农事体验活动。3.4.2.3 有介绍当地故事传说、儿歌歌谣、谜语、谚语等的游艺活动。

3.4.2.4 有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音乐、舞蹈、戏剧等活动,以及民间传统体育与竞技活动。3.4.2.5 可展示或传授民间手工技艺。3.5 市场影响力

具有市场美誉度和影响力。4 评分要求 4.1 乡村酒店评分按照附录A进行,总分600分。4.2 申请乡村酒店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达到420分。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5部分:养生山吧

Rating standard for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Part 5: Mountain wellness resort

前 言

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国际驿站;

--第3部分:采摘篱园;

--第4部分:乡村酒店;

--第5部分:养生山吧;

--第6部分:休闲农庄;

--第7部分:生态渔家;

--第8部分:山水人家;

--第9部分:民族风苑。

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5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房山区旅游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张超、谷慧敏、赵广朝、张伟、刘玲、冀显江、于云飞、姜珊。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5部分:养生山吧 范围

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养生山吧的基本要求和评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养生山吧。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2.1

养生 wellness

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以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为目的的科学理论和方法。2.2

养生山吧 mountain wellness resort

依托山地资源,以绿色健康、修身养生为经营理念,从事颐养身心、健康休闲、舒适度假的经营主体。3 基本要求 3.1 环境景观与建筑 3.1.1 室外环境

3.1.1.1 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3.1.1.2 自然环境适合疗养。3.1.1.3 周边环境优雅安静。3.1.2 室内环境

3.1.2.1 创设与养生相联系的文化氛围。

3.1.2.2 室内公共区域有2种以上对人体有益的绿色植物。3.1.2.3 有养生知识的信息资料展示。3.1.3 景观

3.1.3.1 景观绿色天然,植被覆盖率50%以上。3.1.3.2 树种多元化搭配,赏心悦目。3.1.3.3 景观与建筑及周围环境协调配套。3.1.3.4 景观名称、风格有文化内涵。3.1.4 建筑

3.1.4.1 建筑依山而建。

3.1.4.2 由独立的建筑组成建筑群。3.1.4.3 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独特、环保。3.1.4.4 建筑名称、风格有文化内涵。3.2 住宿

3.2.1 有2种以上的客房类型可供选择。3.2.2 客房内部布置、装饰有文化内涵。3.2.3 客房内有对人体有益的绿色植物。3.2.4 有对客服务台。

3.2.5 服务人员服饰有文化内涵。3.3 餐饮服务

3.3.1 餐饮原材料无公害。

3.3.2 有适宜于养生的主食与菜品搭配推介。3.3.3 能提供不同搭配的时令养生菜品。3.3.4 有2种以上的养生药膳等特色餐饮。3.3.5 菜品名称及内容应与养生相联系。3.4 养生设施及活动

3.4.1 至少有2处养生保健设施。

3.4.2 至少有3种运动健身设施、场所或项目。3.4.3 能设计并安排养生作息内容。3.4.4 能设计并安排不同的健身方案。

3.4.5 至少有2种调理生理活动及心理活动的项目。3.4.6 能提供身心保健方面的讲座和咨询。4 评分要求

4.1 养生山吧的评定按附录A进行,总分600分。4.2 申请养生山吧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达到420分。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6部分:休闲农庄

Rating standard for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Part 6: Leisure farm

前 言

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国际驿站;

--第3部分:采摘篱园;

--第4部分:乡村酒店;

--第5部分:养生山吧;

--第6部分:休闲农庄;

--第7部分:生态渔家;

--第8部分:山水人家;

--第9部分:民族风苑。

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6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通州区旅游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郑杨、谷慧敏、赵广朝、张伟、王伟、刘玲、张凌云、唐鸣镝、黄振宇、张兰荣、赵久志、李永林、王凤荣、王劲松、刘希祥、党国玲、张秀英、孟雪。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6部分:休闲农庄 范围

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休闲农庄的基本要求和评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休闲农庄。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11/T 65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4308—2003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休闲农庄 leisure farm

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依托,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利用田园景观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以及住宿、餐饮等综合服务设施的经营主体。4 基本要求 4.1 环境景观与建筑

4.1.1 占地规模不小于100亩。4.1.2 整体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4.1.3 农庄景观有较强的休闲主题特色。4.1.4 环境与小品景观分布合理且与环境协调。

4.1.5 有游客中心且位置合理并提供农庄宣传品、印刷品。4.1.6 安全警告、道路引导标识规范、明显且数量合理。4.1.7 建筑外观、形式、色彩、材料及空间尺度与周围环境协调。4.2 特色活动项目

4.2.1 项目组织安排合理,休闲特色突出,可参与性项目不低于5项。4.2.2 提供丰富多样的粮食、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种植、采摘等休闲体验。4.2.3 有可供参观的传统农业、养殖业及高新农业设施设备、工艺技术和成果展示。4.2.4 有家禽、水产养殖饲养基地,提供喂养、垂钓等休闲体验。4.2.5 有小面积地块供游客租种并提供代种代管业务及咨询、指导。

4.2.6 有与当地地域人文特色相结合的休闲娱乐项目及供游客自娱自乐的农事、节事类参与性民俗活动。

4.2.7 有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现代体育健身活动项目。4.2.8 有文化传播、知识普及类项目及场所。4.3 住宿

4.3.1 客房数不低于20间。

4.3.2 达到或高于GB/T 14308—2003一星级标准。4.3.3 家具、门窗、墙壁装饰有主题特色或乡村特色。4.3.4 服务员服饰有主题或地域特色。4.4 特色餐饮

4.4.1 餐厅餐位数不低于50位。

4.4.2 有传统民俗节日的特色餐饮,如月饼、年糕、元宵、粽子、腊八粥等。4.4.3 使用自产无公害农副产品比例达到80%以上,有典型农家菜、时令菜。4.4.4 提供乡村地域特色菜品,代客加工自采、自钓农副产品。

4.4.5 餐厅内部装饰、服务员服饰及餐具有主题或地域特色,与环境协调。4.4.6 可提供中小型会议用餐服务。5 评分要求

5.1 休闲农庄评分按附录A进行,总分600分。5.2 申请休闲农庄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达到420分。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7部分:生态渔家 Rating standard for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Part 7: Eco-fishing home

前 言

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国际驿站;

--第3部分:采摘篱园;

--第4部分:乡村酒店;

--第5部分:养生山吧;

--第6部分:休闲农庄;

--第7部分:生态渔家;

--第8部分:山水人家;

--第9部分:民族风苑。

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7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密云县旅游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王富德、谷慧敏、赵广朝、张伟、王伟、刘玲、闫军、胡咏君、李群伟、王永库。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7部分:生态渔家 范围

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生态渔家的基本要求和评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生态渔家。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11/T 65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NY 5070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生态渔家 eco-fishing home

依托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村容风貌和渔业特色产业,以“鱼、渔”和水体景观为主题旅游吸引物,可提供特色餐饮、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等服务的独立经营主体。4 基本要求

4.1 环境景观与建筑

4.1.1 规模能适应接待规模要求,拥有较丰富可利用的水资源。4.1.2 选址未造成地貌、植被、水系及景观破坏。

4.1.3 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应能体现渔家风情和地方民俗特色。

4.1.4 有景观鱼塘,具有鱼类放养功能。鱼塘内的鱼类和水生植物应不少于4种。4.1.5 有适当规模的池沼,水体景观可满足游客的亲水、戏水需求。4.1.6 设有养殖某些鱼类及其他水生动植物的解说系统。4.1.7 水源地和水源涵养地渔家有污水处理系统。4.2 住宿设施

4.2.1 渔家民居气息浓郁,室内陈设、挂件带有渔文化符号。4.2.2 客房设计具有亲水氛围,临窗有水景。4.2.3 室内摆放有观赏鱼缸。

4.2.4 室外庭院应有观花、观叶、观果类植物,并应突出原生态植物特点。4.3 特色餐饮 4.3.1 餐厅

4.3.1.1 餐厅有鲜活水产品陈列展示柜,具有实用和观赏性。4.3.1.2 餐厅内装饰品具有浓郁的渔家风情和地域文化。4.3.1.3 餐位数不低于20个座位。4.3.2 菜品

4.3.2.1 提供无公害鱼类、瓜果蔬菜。

4.3.2.2 可提供10道以上以鱼为主要原料的渔家风味和地方特色菜肴,并有相应的介绍说明。

4.3.2.3 能够制作全鱼席(宴)。

4.3.2.4 有自制的特色饮品,主食杂粮全部为自产或本地产新粮。

4.3.2.5 有水生植物类菜肴,如新鲜荷叶、鲜莲子、莲藕、菱角、茭白等。4.4 特色旅游活动 4.4.1 休闲活动

4.4.1.1 垂钓场所能接待20人及以上同时进行垂钓。

4.4.1.2 游客可参与喂养、捕鱼等渔事生产活动,配有指导和讲解。4.4.1.3 游客可进行摸鱼虾等水上旅游休闲项目,配有活动安全说明。

4.4.1.4 有捕鱼、鱼干制作、现场编织鱼网、制作常用渔具等渔事表演,具有观赏和可参与性。

4.4.1.5 有捕捞节、放生节等渔事节庆活动。4.5 食品安全

4.5.1 水生动植物养殖环境应安全,养殖场水源应符合GB 3838要求。4.5.2 水产养殖品中渔药残留限量应符合NY 5070的要求。5 评分要求

5.1 生态渔家的评分按附录A进行,总分为600分。5.2 申请生态渔家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达到420分。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8部分:山水人家

Rating standard for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Part 8: Natural village household

前 言

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国际驿站;

--第3部分:采摘篱园;

--第4部分:乡村酒店;

--第5部分:养生山吧;

--第6部分:休闲农庄;

--第7部分:生态渔家;

--第8部分:山水人家;

--第9部分:民族风苑。

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8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延庆县旅游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谷慧敏、魏翔、赵广朝、张伟、刘玲、牟晓婷、杨磊、王剑明、申玉民、郑爱娟。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8部分:山水人家 范围

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山水人家的基本要求和评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山水人家。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11/T 65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山水人家 natural village household

具有一定规模,以自然山水景观为资源实质,以游山玩水、感受农家生活为代表活动,能够为游客提供集观光、娱乐、住宿、餐饮、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山水环境度假场所的经营主体。4 基本要求 4.1 景观环境与建筑

4.1.1 居住建筑周围500米范围内有山体或湖泊河流等水体景致。

4.1.2 植被覆盖占用地面积的50% 以上,负氧离子含量应达到5000个/立方厘米以上,环境噪声限值应符合GB 3096—2008 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4.1.3 建筑造型、外观装饰等突出山水特色,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4.1.4 有独立庭院,有山水景致装饰,充分突出山水特点。4.2 住宿设施

4.2.1 室内装饰风格应与户外景致相协调,山水特色浓郁,有绿色植物、盆景、水生动物养殖等装饰。

4.2.2 家具采用环保材料制作,雕刻或绘有山水图案纹饰,各类卧具质地柔软舒适,布料图案有山水特色。

4.2.3 室内装饰及家具应突出山水特色,采用环保材料。4.2.4 房间名称与山水景观、当地民俗相联系。4.3 特色餐饮

4.3.1 采用当地种植的、无公害的原材料制作、提供食品。4.3.2 针对不同菜品有相应的宣传和讲解。

4.3.3 可提供3种以上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农家饭菜。4.3.4 可提供具有山水特色的菜品和宴席。4.4 特色旅游活动 4.4.1 可提供3种以上设施条件普通的山水旅游活动项目。4.4.2 可提供1种以上设施条件较高的山水特色旅游活动项目。5 评分要求

5.1 山水人家的评分按附录A进行,总分为600分。5.2 申请山水人家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达到420分。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9部分:民族风苑

Rating standard for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Part 9: Nationality culture village

前 言

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国际驿站;

--第3部分:采摘篱园;

--第4部分:乡村酒店;

--第5部分:养生山吧;

--第6部分:休闲农庄;

--第7部分:生态渔家;

--第8部分:山水人家;

--第9部分:民族风苑。

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9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怀柔区旅游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范业正、谷慧敏、赵广朝、张伟、王伟、焦安琦、刘玲、姚久兰、靳建辉、李季、李萃、赛利英。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9部分:民族风苑 范围

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民族风苑的基本要求与评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民族风苑。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2.1

民族风苑 nationality culture village

以民族建筑、服饰、风俗、生活形态和宗教信仰与生产方式等为依托,集中展示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以提供民族文化与风情体验为特色的综合接待场所。3 基本要求 3.1 环境与景观

3.1.1 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

3.1.2 经营区域内绿化率不低于50%。3.1.3 景观与建筑及周围环境协调配套。3.1.4 景观名称、风格应体现民族特色。3.1.5 园内步行道路要体现生态性。3.2 建筑与标志牌

3.2.1 建筑风格具有少数民族特色。3.2.2 建筑造型和色调有民族特色。3.2.3 建筑外观装饰有民族特色符号。3.2.4 建筑外观、风格与周围环境协调。3.2.5 苑内标志牌

3.2.5.1 有“民族风苑”名称的特色标志牌。3.2.5.2 标志牌材质、颜色与周围环境协调。3.3 住宿

3.3.1 客房装饰

3.3.1.1 客房内整体装饰格调有民族特色。3.3.1.2 客房内家具有民族特色。

3.3.1.3 卫生间整体装饰风格有民族特色。

3.3.1.4 卧具(床或炕)和地板有民族特色和装饰。3.3.2 客房服务

3.3.2.1 有3种以上的客房类型可供选择。

3.3.2.2 对客服务台能提供民族风情体验项目宣传品。3.4 特色餐饮

3.4.1 餐厅内部装饰体现民族特色。

3.4.2 餐具、酒具、茶具等器皿应具有民族特色。3.4.3 采用当地种植的无公害原材料制作食品。3.4.4 能提供3种以上民族特色餐饮。

3.4.5 菜单设计体现民族特色,能提供中英文菜单。3.5 民族特色体验活动

3.5.1 民族体验活动不少于3项。3.5.2 有民族着装体验。

3.5.3 有民族特色的宴会和美食。3.5.4 有民族婚礼表演体验。3.5.5 有民族节庆活动体验。3.5.6 有参与性的民族歌舞晚会。

3.5.7 有民族劳动体验(放牧、狩猎)。3.5.8 有民族日常生活方式体验。

3.5.9 民族体育项目参与性活动不少于3项。3.5.10 有民族食品或工艺品制作体验。3.6 民族文化 3.6.1 民族服饰

3.6.1.1 服务人员应着本民族传统服饰。

3.6.1.2 服务人员应佩带统一胸牌,胸牌与民族服饰相协调。3.6.2 民族知识

3.6.2.1 服务人员应熟悉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

3.6.2.2 服务人员能给游客熟练地解答关于本民族情况的问询。3.6.3 民族技能

3.6.3.1 服务人员能运用简单的民族语言。

3.6.3.2 服务人员尤其是民族风情表演人员具备一定演艺水平。3.6.4 有尊重民族习俗与宗教信仰的提示与规定。4 评分要求

篇3:旅游新业态发展探索

一、旅游新业态的内涵

业态的外在形式是指经营形态,但经营形态是依据需求形成的,需求是内在动因,是效能,而经营形态是外在结果,是形式。

旅游新业态是旅游企业顺应游客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的变化,旅游企业转换经营方式继而带动组织形式,盈利模式和经济效率发生系列变革后,旅游企业在旅游市场上的新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涉及资源(自然、经济、人力、环境)的合理利用,是形态与效能的有机统一1。

旅游新业态的“新”是相对“旧”或“老”而言的,即有新的需求,产生了新的经营形态,企业可通过调整提供产品服务方式来适应新需求变化,旅游企业不仅要满足游客的需求,要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且要满足相关者的利益,还不能损害当地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利益,于是产生了改变经营方式的旅游集散中心。

“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旅游服务的新业态。由于不同旅游形式会有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一些新的旅游形式的出现,使提供旅游服务的新业态就产生了,旅游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信息和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旅行服务包。旅游企业正在从产业链的消费环节向生产环节移动,进入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整体全面的多样化的旅游服务或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实现旅游要素的整合,节省了游客的时间,从而改善旅游体验,提高服务效率,由提供单一的旅游要素服务,向提供综合要素服务转变,并实现了整个旅游要素企业的共赢。

2.实现产业融合。例如旅游电子商务就是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以获得竞争优势。旅游过程的任何环节可能会产生新需求,需要其他产业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存在着旅游产业与其他行业融合的机会,是旅游业将其他产品集成到旅游产业链上来的结果。它是围绕旅游活动进行的,增加了旅游产业链的价值。例如为更好地解决分时度假,旅游业将房地产及酒店业的产品及经营方式相结合。为进一步开辟旅游业的新市场及增加其他产业链的价值,也可以把旅游业融入到其他产业链中,例如医疗旅游就是一种具体融合方式。当供给需求因素相互作用时会激发旅游产业边界的扩融,以吸引其他产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融入旅游产业。要不断创造条件形成产业融合的新业态,以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跨界协作的竞争力。

3.产品的创新。以旅游者为导向,依靠科技手段进行产品的融合和创新。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旅游业进一步渗透到其他产业,有利于国际竞争,以满足多样化国际旅游需求。

二、旅游新业态发展的必要性

旅游是一个综合的消费行为,直接和间接影响的行业多达100 多个,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可大大加快就业的步伐,以容纳与旅游相关的不同行业的人员就业。旅游的收入每增加1 元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 元。

2009 年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需求的旺盛,旅游供给的快速增长,旅游项目的投资、开发水平不断提升(包括交通、景区、景点、娱乐、住宿等),使旅游产业的地位不断提升。重视技术创新与国际接轨并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旅游综合体及统一区域旅游形象,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它不只是个经济型产业,更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旅游者自己制定线路的消费方式已是趋势,在旅游之前上网查询已是不可少的环节。从消费意识看消费者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旅游环境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旅游新业态应是一种全新的思维和方式,它实现了旅游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统一。

三、旅游业态的创新

创新就是要重新组合资源和要素,推出新产品、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旅游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创新的机会,旅游业态创新是旅游企业围绕着游客需求而进行的旅游产品生产、销售、营销、流通等环节上的方法和过程的创新1。旅游新业态是旅游业和其他产业融合的产物,也是中国旅游业国际化的产物。

1.技术的创新。要高度重视旅游信息化发展,并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推动企业加强旅游景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广应用2。例如视频呼叫中心、电子门票、PPT对讲服务、联网等,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开发。作为一种旅游资源,首先,文化具有经济属性,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在现代更要重视旅游软资源的开发,特别要提升其文化内涵。要认清文化本身是一种能创造价值的资源(包含其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收臧价值等),企业要有效地利用文化资源,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合理开发,使文化成为旅游的重要内容。要进行旅游资源的多方位、深层次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深圳是一个后起的城市,但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等,令到深圳的游客,往往慕名而来。又如广东梅州市面积不大,但以“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为追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绿色的经济崛起的先锋产业,先后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现代旅游资源的开发,就是以市场为向导,运用一定的经济手段,开发和创建旅游吸引物,使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活动。开发与保护要相得益彰,科学规划,力求双赢。

3.产品的创新。目的是满足和激发旅游者的现实和潜在的旅游需求,于是产生了各种类型的旅游,例如航空、工业、游轮、生态、采摘、医疗、太空、教育、体育、文化创意旅游等各种创新产品不断开发。产品首先要有市场吸引力,要有购买企业旅游产品的客户群规模。

4.营销手段的创新。兴起了网络营销、联合营销、绿色营销、中心带动周边式营销等新的营销手段。大型的旅游网站通过将酒店、交通、景点、景区、车队服务等加以整合形成规模优势。各类创新交错融合推动旅游新业态的产生。特别是链条型集团化经营方式成为其发展趋势,将出现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的战略联盟。

旅游业态的创新,不只是一种创新也是一次冒险,最终实现企业效率的提高,并为游客创造新的价值。

四、国外旅游新业态的概况

新业态的类型是多方面的,有科考及海洋类的(科考、探险、海洋等);乡村旅游类的(养生山庄、休闲农庄、观光示范园、乡村酒店、生态渔村等);生活方式类的(生态、康体、温泉、自驾车旅游等)。

国际上旅游新业态的发展状况,20世纪70 年代后分时度假引入美国,开始了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产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相关法律不断完善,企业数量及规模的壮大,度假村销售范围已发展到全世界。英国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方面为文化传播、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多方面做出了成绩。印度重点发展医疗旅游,主要是价格低,医疗水平高,市场的发展潜力大。澳大利亚以生态旅游为主。新业态在发达地区早已经历了我国新业态目前的发展阶段,新业态在国外的发展历史让我们看到了我国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前景1。

五、中国旅游新业态发展特点

我国地大、物博,所以要突出综合发展。要实现两个转变:

1.由传统产业向多产业融合发展,由传统盈利向创新盈利模式转变。利用网络技术推动旅游产业组织变革并催生旅游经营新业态。

旅游业的跨界融合可分为两种类型,由图1 可见。

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产品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1。旅游业通过产业融合,实行跨行业经营,例工业旅游、会展旅游、农业观光游、医疗旅游、教育旅游、房地产旅游等,不断地对其他产业进行“渗透”,实现“对接”。就以工业旅游来说,使企业进行相应的调整,增加了参观和学习场所,纯粹的生产场所转化成了体验的舞台,使旅游具备了营销功能。在经营方式上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实现由单兵作战向产业联动转变,由单一供给向多样化供给转变。要提升中国国内旅游业的供给水平,国外游客的入境率,才能更好地促使中国国内旅游业健康发展。

2.由生活性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变。旅游业不只是为生活消费服务,从商务旅游的角度来认识,旅游也是为生产者服务的。例如在美国典型的商务旅行服务模式是全方位的商旅打包服务,提供全程服务的管理活动,目的是使旅行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在旅游活动中,还可以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及超值服务,并通过辅助服务项目,向高附加值产业发展,通过市场调节,做到优胜劣汰。

目前的发展方向是以服务为中心,使服务更完善、更人性化。建立规范标准,使其能获得系列化的服务。

当一种旅游业态不能满足旅游需求时新的旅游业态就会出现,实际上新的旅游业态是对已有旅游业态的补充与拓展。当前产业融合是个大趋势,一方面是产业内各业种的融合,另一方面是不同产业间企业的战略联盟,从供应链特点也要求多方参与,企业间密切合作,形成战略联盟,加强企业的强强联合以及旅游企业与景区建设的互动作用,支持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可见产业融合是旅游新业态产生的重要因素,以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保护功能的综合发展及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扩展旅游市场,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及旅游消费对国民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对当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税收的增加,从业人员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的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中国旅游新业态发展趋势

要推动建立游客旅游服务中心或旅游服务功能站所,推进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功能建设,整合散客旅游资源和规范散客旅游市场以及满足市民个性化旅游需求。不仅要加强宣传力度,还要提升配套服务,提供专业电子信息平台,加强旅游法规建设和标准化制度建设。通过质量标准化政策的实施不断地促进旅游利益相关者具有旅游供应链整体的质量观。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业,例如投资海洋旅游、温泉旅游、山水森林旅游、文化旅游等。

目前桂林旅游新业态在国内来说,思路值得借鉴,它的特色其一是游船经营,除最具实力的漓江游船公司外,还发展了家庭竹筏游及私家快艇游,还提供了农家乐餐、住宿、景区拍照等服务。其二是利用天然美景演出广西民族文化精品,例如“印象·刘三姐”,通过实景演艺节目了解当地特色文化。

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且呈现自助游趋势。旅游电子商务正在改变出行方式。旅游的目的呈现多元化、个性化,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游渐渐成为主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将成为体验文化产品的好去处。不断重塑品牌特色(特别是文化品牌),以特色强化竞争力。

新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产业进入飞速发展期,2010 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1 亿人次,入境过夜人数5566 万人次,成为世界第四大目的地,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3,成为亚州最大的客源国。我国已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转变,并向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迈进。2014年举行的中国消费经济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营造新的增长点,最核心的要素是变革、创新,消费占中国经济比重在上升,需要消费的变革从高端消费、奢靡消费转向普通大众的消费,非物质的消费比重上涨,服务性的消费正在兴起。随着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 城市各类配套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在原有的经济、文化、交通、政治等功能之外,旅游功能日益增强,入境游客城市占比70%。后旅游时代的旅游活动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和满足需求的“被动”程序,而是人与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系统性的活动和全面性的回应,它所映射的将是旅游者之间、旅游者与目的地之间、旅游者与世界之间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那么,作为城市旅游的空间载体,后旅游时代的旅游城市必然随着旅游者社会关系的演变而重新建构和转化,以此来顺应后旅游时代的发展要求4。

注释

11陶婷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57,49,105,88

22 信息化与旅游主题论坛举行[N].三亚晨报,2010-03-22

33 中商情报网.2010年中国旅游业统计数据分析.http://www.askci.com/freereports/2011-01/2011119131558.html

篇4:旅游业态发展趋势探讨

关键词:旅游产业;流通产业;旅游业态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The Prospect of Tourist Industries′Operational Types

ZOU Zai-jin

(Tourism School, Yun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Kunming 650221, China)

Abstract:The concept of Operation Type from circulating industries has been put into tourist industries because of more drastic competition among tourist industries. It reflect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industries in itself has been preliminarily highlighted. Considar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ourism operational types nealthy,referring to the relative theories about the operational types of circulating industries, the paper has expounds the concep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operational types, and discusses its future trends guided by the strategic courses and the indexes on the nealthy development of tourism operational types.

Key words:tourist industries;circulating industries; operational types of tourism

一、旅游业态问题提出的背景

中国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从接待事业向经济产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从“瓶颈”制约到结构优化的漫长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我国积极创造条件为实现从“亚洲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过渡的宏伟目标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人们对旅游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旅游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科学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积极打破和克服限制旅游发展的“瓶颈”,重视旅游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到现代注重旅游产品的创新、旅游市场的培育与营销及区域旅游的竞争与协作等,可以说人们的旅游研究“视野”和“触觉”在不断拓展和延伸,几乎涉及现代旅游发展的方方面面。但是必须看到,上述对旅游发展“焦点”的关注,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业自身发展的问题,换句话说,长期以来,人们对旅游发展的关注都停留在旅游业的外围,而对旅游业自身的问题关注不够,导致当前我国旅游业在思想认识上依然存在较大的“混乱”。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和关联性极强的产业,其边界到底在哪里?旅游业的行业构成如何?旅游业发展的状态是否良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如何优化旅游业的行业结构?如何打造和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问题,既是旅游研究的传统视野不曾关注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又是现代旅游业发展迫切需要弄清的问题。笔者将上述旅游业自身发展的若干问题,统一纳入旅游业态分析的视角之下,试图以创新的旅游业态理论为指导,集中视野于旅游业本身,从关注旅游开发向关注旅游产业体系发展转变,从重视旅游吸引力营造向重视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转变,从而真正从旅游产业经济综合发展的高度,讨论旅游业自身——旅游业态的发展问题。

二、旅游业态的概念及特点

业态一词来源于流通业,是流通企业经营形态的简称,是流通企业经营方式和经营特点在市场上表现出来的存在形态。由于流通企业经常以业态变化为工具,参与市场竞争,因而业态竞争力是流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旅游业是一项竞争性非常强的综合服务产业,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是旅游业的生命力所在,运用流通企业的竞争工具——业态竞争指导旅游产业经营方式和经营特点的变革,必将使旅游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新的竞争力。旅游业态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根据文献检索,国内关于该专题的研究几乎为零,但旅游业作为一项经济性、商业性和竞争性极强的服务性产业,与流通产业一样,其业态问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只是以前很少有人意识到并关注它而已。因而,关于流通产业,特别是零售业态的相关理论,很值得旅游业态研究的借鉴,只是由于旅游业的综合性、关联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在运用流通业态理论指导旅游业态相关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必需结合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创新流通业态理论,形成具有旅游产业特色的旅游业态概念。

一般情况下,划分流通业态,特别是零售业态的标准有四:(1)商品的品种和结构;(2)规模与区位;(3)经营形式和售货方式;(4)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1]这四个标准事实上涉及两个相互关联,而又具有明显差异的概念,即业种和业态。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商品品种提供的数量和结构是由行业的数量和结构决定的,着重解决“卖什么”的问题,是属于业种的范畴;而经营形式、售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及规模与区位则着重解决“怎么卖”的问题,是属于业态的核心范畴。换句话说,业态包含业种的内容,业种是业态问题的一个部分,在探讨业态问题时,既要探讨产业类型(业种)及结构,又要探讨各行业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特点。这种思考为从空间维度探讨旅游业态的概念奠定了基础。另外,从旅游业的特点来看,其多变性常常要求人们从动态的角度考察其发展变革的全貌,不仅注重当前旅游产业行业构成(业种)及其经营方式的特点,更要注重未来旅游产业行业构成的变化及其经营方式的革新,即必须以时间的变化为线索,全面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借鉴流通业态的概念及划分标准,依据空间和时间两条基本线索,结合旅游产业的特点及研究的任务,笔者认为:旅游业态实际上是对旅游行(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特色和经济效率等的一种综合描述。从空间维上,它首先界定了旅游产业的业种(包括业种内部的行业)范围,并探讨其结构的合理性和高级化程度;在时间维上,它既包括对旅游业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生存状态的基本认识,也包括对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预测,是包含了业种、业状和业势三大内容的一个多维复合性概念。这个概念几乎把旅游产业自身发展的所有问题均纳入其外延范围内,是研究综合性的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与流通产业业态概念相比,其特点有三:

第一,旅游业态是一个复合性的概念。一般流通产业业态更多地表现为特定流通企业的经营方式,而旅游业由于其产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其业态不仅包括对经营方式的基本描述,而且包括对产业组织形式和经济效率的基本认识;不仅指某一特定行业的业态,而且还指所有涉及行、游、住、食、娱、购等旅游“六大要素”各个方面的业态。旅游业态的内涵不仅指旅游行业(企业)经营方式本身,而且还指旅游产业的构成、生存状态及其发展历程,因而旅游业态是一个复合性的概念。

第二,旅游业态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旅游业既是当今年世界最大的产业,也是全球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旅游业几乎总是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与之相对应,旅游业态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内涵和形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按照时间序列考查旅游业态,是旅游业态分析的一种基本思路。旅游业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不断地从低级业态向高级业态过渡,从简单业态向复杂业态发展,从浅层业态向深层业态推进。旅游业态的发展变化历程,就是旅游业不断走向成熟和壮大的历程。因而,只有从动态的角度去分析旅游业态,才能在一定意义上得出旅游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分析旅游业态时,不仅包括对旅游业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生存状态的基本认识,也包括对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预测,是从时间上把握旅游业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动态分析。

第三,旅游业态是一个特色性的概念。尽管旅游业态竞争是一种综合性、全方位的竞争,旅游业态概念也是一个复合性概念,但人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综合性竞争是以特色为基础的竞争,离开特色而谈综合,综合也失去了其存在的前提。因而,在分析和评价旅游业态的过程中,应始终将特色是否显著和鲜明作为旅游业态是否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强调业态综合竞争的同时,更注重特色的培育和发展。走以特色为基础的综合发展之路,是现代旅游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三、旅游业态发展趋势

根据前述旅游业态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旅游业态问题事实上就是旅游业发展所有问题的综合,旅游业态的良性发展是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的集中表现。而旅游业态的良性发展是以“(1)行业构成多元化,行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2)产业素质一流,核心竞争力突出;(3)特色鲜明,品牌效应显著”三大特征为标志的。需要遵循“创新业态发展思路、优化业态发展结构、提升业态发展素质、打造业态发展品牌、突出业态发展特色、营造业态发展环境和提高业态竞争力”的战略方针才能达到。按照这种战略方针和行动方向,未来旅游业态发展很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重大突破:

第一,新兴行业(业种)不断涌现。随着旅游市场日趋成熟和旅游需求的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旅游供给也将呈现出与之相应的多元化格局,表现在从事旅游供给的旅游行业上,则是新的业种不断涌现,以满足旅游者日益增强的对新兴和新型旅游产品的需要。近年来,在市场作用下,随着观光旅游产品独占鳌头的格局被完全打破,一些新兴的旅游产品,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会议展览旅游产品和文化娱乐旅游产品开始出现和发展,导致与之相对应的休闲度假产业、会展旅游业、旅游文化产业和旅游房地产业等新兴行业(业种)不断涌现,这不但壮大了旅游产业的规模,而且丰富了旅游产业的内容。相信今后随着旅游需求、旅游观念和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变化,更多更高级的新兴旅游行业(业种)还会大量涌现,这必将成为旅游业态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传统旅游业(业种)内部的新型行业不断发展。在新兴旅游行业(业种)不断涌现的同时,在传统的“行、游、住、食、娱、购”等行业内部,一些新型行业在旅游需求多变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激励和压力下开始出现和发展:在旅游交通运输方面,除了传统的旅游车船公司外,一些包机旅游服务公司、自驾车旅游租赁公司和特殊交通工具旅游服务企业开始出现;在景区(点)游览方面,除了传统的自然与人文景区,主题公园和文化博览基地旅游得到发展;在住宿方面,除了传统的以客房出租为主的宾馆饭店,新型的商务型酒店、会展型酒店、产权酒店和分时度假酒店大量涌现[ 2];在餐饮方面,除了传统的分散的地方特色餐饮,大型旅游餐饮中心、地方旅游饮食一条街和国际知名餐饮品牌企业渐成旅游餐饮业的龙头;在旅游娱乐业方面,除了传统的既可服务于当地居民又可服务于游客的娱乐行业,影视文化基地业、地方文化艺术产业化服务企业(如民俗歌舞表演行业)、体育健身休闲业等开始主宰旅游者文化娱乐消费;在旅游购物方面,传统作坊式和零售店铺式旅游商品开发与经营企业逐渐没落,新型的前店后厂企业、大型旅游购物中心和游客参与式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等成为旅游者购物消费的主导。这些传统旅游业内部新型行业的不断发展,优化了旅游业的内部结构,改变了旅游业的竞争方式和内容,增强了旅游业的竞争能力和满足旅游者多元化需求的能力。

第三,行业整合渐成旅游业态发展的新“潮流”。长期以来,由于体制不顺等原因,旅游企业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和发展无序的现象在我国非常突出,导致我国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着“散、小、弱、差、乱”的特点,这既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规范有序发展,也严重降低了我国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导致内部竞争过度、外部竞争乏力[ 3]。近年来,在旅游业区际竞争和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各地旅游业在求生存、求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壮大整体实力,提高竞争力,纷纷改变了“单打独斗”的传统思维模式,走上了整合发展的道路,在“做大、做强、做精”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旅游行业内部的并购频繁,大量综合性、专业性的旅游企业集团开始出现,跨地区的旅游合作和联合重组得到加强,旅行社批零经营网络化、饭店连锁化、景区(点)集团化、旅游运输联合化、导游服务公司化以及中小企业特色化渐成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潮流和趋势。

第四,产业链延伸,横向一体化与垂直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在旅游业大规模扩张性整合的同时,以产业链延伸为基础的内涵式发展在旅游业态变化方面表现十分明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实施横向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战略。首先,从提高特定旅游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企业市场开拓能力的角度,采取横向一体化战略,推行连锁经营和特许经营,扩大同业的市场覆盖面,形成市场网络,有效组织客源,保证企业经营效益;其次,从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角度,采取垂直一体化战略,在“行、游、住、食、娱、购”等所有层面开拓业务,使企业业务范围沿着产业链向上、向下无限延伸,形成“混业经营”和“一体化经营”的格局。旅游企业沿着产业链实施横向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战略,显著提高了服务能力、获利能力和竞争能力,是旅游业态发展的又一新方向。当前,拥有多种综合业务和全国性(甚至全球性)连锁业务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如既经营景区又经营旅行社和旅游车船业务的旅游企业集团及全球性的酒店连锁集团等)的存在和发展,就是对这一发展方向的有力证明。

第五,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其他各行业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加强。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非常高的综合性行业,其发展不仅能推动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其发展本身也必须依托其他行业,只有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相互充分渗透和融合,才能壮大旅游业的规模,充实旅游业的内容。近年来,旅游业态复合化的趋势,正是建立在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基础之上的。旅游业态复合化的趋势有两种表现:首先是旅游业向国民经济其他行业渗透和融合,产生了新的旅游业态,如旅游业向工业和农业渗透,形成了工业旅游和乡村旅游;旅游业向教育业渗透,形成校园旅游和修学旅游;旅游业向生态建设与环保业渗透,形成生态旅游等等。其次是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向旅游业渗透和融合,一方面促进了旅游产品的创新,另一方面则是极大地推动了新型产业形态创新的制度供给,如银行业向旅游业的渗透,既推动了旅游风险投资的增加和旅游产品的开发,也促进了旅游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保险业向旅游业的渗透,降低了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和旅游者决策的风险,有力地保证了旅游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两者都从技术和制度等层面提高了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第六,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旅游业新型业态的产生起着“助推”作用。旅游业是一个对科学技术依赖程度较高的服务行业,人类社会几乎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导致了旅游业划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科学技术对传统旅游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交通、通讯工具的变革进行的,而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今天,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新型业态的产生所具有的影响超过了其他一切技术,它是旅游业新型业态产生的“助推器”。近年来,“网上旅游”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一些诸如“E龙”和“携程”等在线旅游服务网站(企业)的建立和营运,既昭示了新型旅行社业态的萌芽,也对传统旅行社业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信息技术“催生”新型旅游业态的典型案例。事实上,信息技术,特别是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仅对旅行社业的业态变化影响深刻,而且在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宾馆饭店经营和旅游航空票务等领域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在创新整个旅游产业的业态,促进新兴和新型旅游业态的产生和发展方面的意义不容低估。

第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制度和转换经营机制是旅游业态竞争的新选择。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旅游业分属于不同部门和行业,特别是在传统接待事业型导向的惯性作用下,旅游业政企不分、产权不明、经营机制不灵、缺乏统一和规范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既损伤了旅游企业的经营效益,也阻碍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4]。随着旅游竞争的加剧,特别是业态竞争的兴起,明确旅游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并采取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管理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共同“呼声”,营造业态竞争的制度环境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首要选择。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产权制度,是旅游业态竞争的前提,而放开市场准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则是业态竞争的基础,只有通过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明确旅游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旅游企业经营机制,才能为旅游企业进行业态竞争创造条件。

第八,旅游业态民营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加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态发展中的民营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1)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及政府职能改革,一方面,国有资本越来越多地从竞争性、营利性领域退出,大量依托于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发展起来的旅游企业正在与原单位剥离,并进行股份制改造,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另一方面,随着放开市场准入和国家对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的鼓励,民营资本越来越多地涌向旅游业,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已成为旅游业的主体,整个旅游业态民营化进程十分迅速。(2)在旅游业态发展中,计划已经部分或全部让位于市场,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政府从包办旅游到主导旅游,从管理旅游企业到管理旅游规划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整个旅游业态的市场化进程加快。(3)在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旅游业的信息化程度显著改善,旅游设施现代化、旅游服务现代化和旅游文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进程成为旅游业态变化与发展的直接“动力”和“源泉”。(4)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我国正式加入WTO,中国旅游业面向和参与全球旅游业态竞争的可能性增加,积极迎接挑战、迅速与国际接轨和按照WTO规则发展旅游业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必须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并使其成为我国旅游业态发展和竞争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之一。

第九,各类旅游企业开始向特定区域和特定区域内的特定区位集聚,并逐渐形成以服务旅游者为中心的强大的旅游企业集群。自产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活动的三个重要现象引起了世人的瞩目:第一,世界制成品的绝大部分在数量有限、商业度集中的工业核心区被生产;第二,相似或相联系的产业趋向于共同位于特定区域或区位;第三,上述两种情况随着时间的变化将进一步持续下去。这种经济现象即为经济集聚现象。世界产业组织的特征之一就是相似或相关产业在相同区域或区位群集,并变得日益相互信赖。当前,产业集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发达的区域经济都具有强烈的产业空间集聚特征,不发达的区域经济具有微弱的或没有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特征。显然,产业集中度的高低,已成为检验区域经济发达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5]。旅游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其经济活动在空间结构演变上也服从于上述发展规律,发达地区的旅游企业总是以产业链为主线,以服务于旅游者为中心,向旅游经济基础较好的区域或特定区域中经济区位优越的特定空间不断集聚,旅游企业集群开始出现,集聚经济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主流并产生出强大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旅游集聚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经济本身的集聚,表现为以旅游者为中心,围绕旅游产业链而建立起来的综合服务功能强大的旅游企业集群;二是服务于旅游经济的关联企业的集聚,表现为大量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保险、证券、房地产、邮电、通讯、策划、咨询、法律服务、中介服务等企业围绕旅游业形成企业集群,从而使旅游集聚经济成为一个相当综合而复杂的产业聚集体。旅游集聚经济,特别是旅游企业集群的发展,不但显著地改变了旅游产业的空间组织,进一步提高了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旅游经济本身的繁荣并通过“旅游搭台、商贸唱戏”的方式推动了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当前及今后,旅游集聚经济的形成及其功能的完善与否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检验特定区域旅游业态素质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第十,具有综合性旅游服务功能的游憩商业区(RBD)开始建立并不断发展。20世纪末以来,世界旅游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城市旅游日益繁荣,并成为旅游发展的主流。当前,凡是旅游经济发达的区域,都是城市旅游高度发展的区域,城市日益凭借其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等中心职能,主宰着区域旅游发展的方向和未来。与城市旅游同步发展的是适应城市旅游需要的旅游业态,其特征是业态的综合性、集中性、关联性和高级性被高度突出和强化,为不断适应城市旅游者多样性、复杂性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最终促使了游憩商业区(RBD)的形成。所谓游憩商业区(RBD),简单地讲,就是为了满足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在城市的特定区域内集中布局宾馆饭店、餐饮业、娱乐业、新奇物、特色物和礼品商店等的街区。城市游憩商业区主要有大型购物中心、特色购物步行街、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和新城文化旅游区等类型[ 6],是高度综合、集中和浓缩化的现代旅游业态,其旅游服务功能强大,能实现旅游者“一站式”消费的旅游需求。游憩商业区(RBD)的建立和发展与否,是检验城市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是与城市旅游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最重要的一种新型旅游业态。

参考文献:

[1] 孙明贵. 业态管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3-103..

[2] 王婉飞. 中国旅游业发展及创新研究——以分时度假为突破口[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73-130.

[3] 张辉, 厉新建. 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年度报告2004[R].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1-30.

[4] 依绍华. 私营资本开发旅游景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10-16.

[5] 朱英明. 产业集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9.

[6] 保继刚. 城市旅游:案例·原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158-189.

篇5:乡村旅游的业态分析

1.1 农家乐

以城郊农民家庭为依托, 以田园风光和别有情趣的农家生活为特色, 吸引市民来此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体验劳作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其主要特点包括:1.基于乡村地区, 具有乡村特点;2.经营规模小, 以城郊农民家庭为依托;3.空间开阔, 任何的乡村特色都可以打造成农家乐。

1.2 国际驿站

国际驿站是以家庭为基本旅游接待单位, 并形成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其主要特点包括:1面对的市场以国际游客为主;2.参与性强, 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到当地人的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 体验中国传统、特色活动、以及当地人们的日常休闲活动等;3.鲜明的地方特色:游客在观赏独具中国地方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中, 得到精神上的纯中国乡村旅游体验。

1.3 采摘篱园

是指能够提供观赏和采摘特色蔬菜、瓜果或其他特色农作物等休闲活动的高新农业实验基地或种植基地。其主要特点包括:1.观赏性, 园区内以采摘类植物为主, 具有观赏性;2.教育性, 园内的陈列展示, 技术人员的讲解指导有一定的知识普及作用;3.综合性, 集观赏、采摘、休闲、学习和科普为一体。

1.4 养生山吧

以依托山地资源, 绿色健康、修身养生为经营理念, 从事颐养身心、健康休闲、舒适度假的经营主体。其主要特点包括:1.将绿色与养生有机的融入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中, 创新旅游产品;2.以自然生态、保护环境为出发点, 提供符合人体安全、健康、绿色、环保的产品;3.积极倡导节约环保意识, 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1.5 生态渔村

依托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村容风貌和渔业特色产业, 以“鱼、渔”和水体景观为主题旅游吸引物, 可提供特色餐饮、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等服务的独立经营主体。其主要特点包括:1.参与性, 让游客积极的参与渔村生活、体验渔民活动;2.文化性:切身体验独特的“渔”文化内涵, 得到其他运动不可比拟的精神享受。

1.6 民族风苑

以民族建筑、服饰、风俗、生活形态和宗教信仰与生产方式等为依托, 集中展示民族文化、民族风情, 以提供民族文化与风情体验为特色的综合接待场所。其主要特点包括:1.以当地特有的民族风情为核心, 突出民族特色;2.将民族文化和旅游进行结合, 满足游客对民族文化体验的需求。

2 业态共性与个性分析

2.1 共性:

作为乡村旅游的载体, 以上几种模式都遵循了自然环境的客观规律, 尊重当地的社会文化, 保持自然环境的原始性和人文氛围的本土性。其共性有:

1.在区域上具有地方性: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主体, 对发展乡村旅游起着关键作用, 无论是农家院还是国际驿站都突出了这一特征。

2.内容上具有原真性:旅游产品具有当地的地方特色、原汁原味, 是其他旅游地无法复制的。

3. 质量上具有优质性:根据旅游地自身的优势和游客的需求, 推出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

4.内容上的差异性:鲜明的地域特色, 满足游客追求“新异刺激”的需求。

2.2个性差异

1.规模不同:休闲农庄、采摘篱院、民族风苑、养生山吧、生态渔村和乡村酒店要求经营规模较大。山水人家和国际驿站要求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农家乐和农家院所需经营规模小。

2.价格不同: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生态渔村、乡村酒店、国际驿站价格高。采摘篱院、民族风苑、农家乐、农家院价格低。

3. 服务种类有差异:休闲农庄、养生山吧、乡村饭店和山水人家以养生和调理身体为主。采摘篱院提供观赏、采摘、休闲、学习和科普等服务。生态渔村是提供以“鱼、渔”和水体景观为主题旅游吸引物。民族风苑集中展示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综合接待场所, 民族特色最为浓重。

参考文献

[1]赵新峰, 李袛辉.乡村旅游中农家院发展的路径选择---国际经验与京郊案例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15, 27 (5) :130-133.

上一篇:关于竞聘班主任的演讲-班主任演讲稿下一篇:读书心得体会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