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2024-04-08

审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精选8篇)

篇1:审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区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以及区五届五次全委(扩大)会精神,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为指针,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项目建设年”的要求,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的审计服务与监督,有效发挥审计的预防性、建设性作用,在规范财经秩序、维护群众利益、推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上半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注重实干抓落实,顺利实现“双过半”

1-6月,我局共完成审计项目46项。其中:预算执行情况审计5项、经济责任审计5项、审计调查1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35项。为年初安排任务数的156%。共查处违规金额3552万元,其中应交财政2997万元,核减工程款555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5544万元。

在完成好项目审计同时,大力加强信息调研工作。上半年编撰《审计月报》5期、《审计专报》8期,为区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审计调研文章2篇,被省级刊物《现代审计》登载;完成信息48篇,被各级刊物、信息专刊采用28篇次。

(二)切实履行监督服务职能,审计业务工作扎实推进

在理清思路、明确重点的基础上,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总体要求以及市审计局的工作部署,科学制定了今年审计工作计划,并将目标任务下达到各科室,重大项目还落实到人头,使审计项目管理具体化,确保了各项任务的强力推进,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是坚持“核实收支、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制约权力、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围绕财政综合预算这条主线,抓住资金流向的脉络,普遍关注,突出重点,有的放矢的推进预算执行审计,提高了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了我区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安排了对区劳动局、区卫生局等5个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围绕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从强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是做好重点建设项目审计工作。针对全区重点建设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和加快建设、强力推进的具体情况,我们安排骨干力量,改进审计方式,采用事前、事中与事后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项目管理和决算全过程审计,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今年重点对沙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段拆迁、对三环路整治工程、惠民工程、赖家店场镇改造、rbd工程等进行了现场跟踪审计。已基本完成了龙潭场镇改造拆迁第一阶段、工业园建设和工业园财务收支等一批区重大建设项目审计工作。

三是创新审计工作方法,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改变传统审计方式,采取“四个统一”(即统一进场时间、统一工作时间、统一完成时间、统一审计调查表格)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通过对第一、二批次的实践,证明该方式高效实用,在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三)关注民生问题,抓好各项惠民工作的落实

今年,我局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卫生医疗、劳动就业等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了**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的审计调查和劳动就业专项资金跟踪延伸审计。通过审计,揭露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方面的合理化建议,确保了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我局还按区惠民指挥部的要求,派出审计调查组为惠民工程提供审计服务,重点抽查了“财务管理制度、拆迁安置补偿手续审批流程、安置补偿依据的合法完整性、内部控制制度和拆迁档案管理”等方面,根据抽查情况有针对地提出了工作建议。

在完成各项惠民资金审计任务的同时,全局上下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举全局之力,认真落实惠民工程入户宣传工作任务。从年初开始,就组织骨干力量,成立惠民工程宣传工作组深入一线,本着诚心为民的原则,认真详实地进行政策宣传,为住户算好帐,服好务,积极协助认同安置政策的住户签订协议,并督促其尽快搬迁,尽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截止目前,一期工程一、二批次任务完成签约搬迁55户,收尾工作正在进行;二期签约进展顺利。

(四)强化管理,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局党组始终坚持从严管理审计队伍,着力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审计廉政工作体系。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要求全局干部严格执行“八不准”审计纪律,切断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联系,杜绝违纪违规行为,加强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审计人员行为。今年,制定了《成都市**区审计局关于内部管理的若干规定》,并在执行过程中实行不定期的检查,收效显著;以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为载体,加强作风建设,按区规服办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制度,进一步树立民本观念,进行经常性的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全局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塑造了审计干部的良好形象。

(五)深入抗震救灾一线,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

震后,全体干部职工坚守岗位,严守纪律,履职尽责,做到抗震救灾和本职工作“两不误”。

一是成立审计组,按照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市审计局的要求,加强对我区抗震救灾资金及物资的审计。审计组全体成员,进入区民政局、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各捐赠点、受灾群众

临时接待站等单位进行全过程动态跟踪审计,及时向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民政局、红十字会等提出了加强捐赠款票据和救灾款物管理的建议。目前,已经完成第一阶段工作,第二阶段工作正在进行当中。二是加强对对口援建灾区场平工程进行“跟踪审计”。指派专人深入到我区对口援建的彭州新兴镇、白鹿镇的平场工程进行了跟踪审计,重点调查、踏勘了新兴镇杨平村一、二号平场地块和白鹿镇的水泥厂、小管村等6个地块的平场工程。三是抽调5名干部,分别到新兴镇、白鹿镇参与灾后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四是参加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纪检与督查组,协助救灾款物的监督管理;安排人员到区民政局从事捐赠物资清查工作;抽调人员到江油参与省审计厅对江油的抗震救灾资金及物资管理的审计。

二、存在问题及下半年工作措施

(一)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审计面多、量大,审计力量不足。我们将继续围绕“项目建设年”,创新思维,加大重大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力度。重点对区政府大楼维修改造工程、惠民工程、三环路绿化工程、rbd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不定期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强化对基建投资的监督管理,注重施工管理各个环节的提前介入,在确保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资金上多下功夫,对一些重大项目要做到随到随审。

(二)抗震救灾资金及物资的超常规审计难度大,党和政府、人民群众要求高。我们将创新审计方式,继续加大对抗震救灾资金及物资的跟踪审计,促进我区救灾款物的管理、规范、有序和使用合规透明,提高使用效率;加大对新兴镇、白鹿镇的灾后重建工作的跟踪审计,保证援建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发挥应有的效果。

下半年,区审计局本着“先行、先试,不等、不靠”的工作理念,将不断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立足本职抓落实、坚持原则谋创新,力争在工作中取得突破,为全区抗震救灾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篇2:审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市审计局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及县委十五届九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认真学习贯彻新《审计法实施条例》,加强“人、法、技”建设,强化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效有了显著的提高,被评为全省审计系统先进集体。截至目前完成17个审计项目,查出违规金额58894万元(其中违规使用专项资金2869万元),收缴审计罚没款769万元,调整账目3480万元,提出审计建议27条,提交各类审计信息14篇。为维护我县经济工作秩序,为近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

(一)审计工作取得新成果

1、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不断深化

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历年审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大财政审计理念,对我县财政预算的批准和在执行中调整变动情况的合法性及预算收支的组织完成情况作了全面审计,并延伸了10个预算单位、8个二级预算单位和5个三级预算单位,重点对政府债务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在审计工作中,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财政资金分配行为、维护群众利益、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更加合理、合法、高效为目的,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关注,注重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揭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和规范管理。通过预算执行审计,发现存在预算收入不够真实、滞留专项资金、政府债务管理不规范、违反“收支两条线”有关规定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分别进行了处理并提出建设性建议。针对预算执行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深化“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审计建议。建议财政部门要加强预算管理,科学测算预算盘子,从严控制预算追加,积极推进细化部门预算,及时下拨各项专项资金,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管,切实提高我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预算资金高效运行。针对政府债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增强政府债务的风险意识,合理确定政府负债规模的审计建议。对进一步规范预算行为,加强预算管理和领导层决策提供了依据。4月29日向县人大常委会做审计工作报告时,反响热烈,受到县人大常委的好评。

2、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突破

我局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委托,对县劳动局、城建局、近海经济区经济局、统计局、计生局、经信局、供销联社、牛心乡等8个单位9名党政领导干部开展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除抓好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外,还特别注重对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审计,并作出客观评价,为县委、县政府正确使用干部提供了可靠依据。在已审计结的6个项目中,共查出违规资金5846万元(其中违规使用专项资金103万元),收缴罚没款147万元,调整账目3125万元,查补漏缴税费4.1万元。从审计结果看,虽未发现这些同志个人有侵占国家资财的行为,但存在抽逃注册资金、工程结余款未及时上缴、私设账外账、坐支非税收入、虚列收入、漏缴税费等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被审计对象应承担的责任作出了实事求是的界定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对违规问题依法作出了审计处理决定。4月15日,我县召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传达了《中央五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和全国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并就如何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进一步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会议研究决定要加大任中审计力度,今后重点对任职超过5年以上的领导干部进行任中审计。

3、专项资金审计成效显著

我局按照“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对农业专项资金进行全方位监控。上半年先后对国土、林业、农业等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以资金为主线,首先从财政局摸清各专项资金的底数和流向,找出审计重点,然后再制定详实的审计方案,有的放矢,确保审计成效。在退耕还林专项资金审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乡镇专项资金未全部用于退耕农户项目,部分乡镇将专项资金用于支付县苗圃绿化苗木款,某乡镇将专项资金用于支付防虫费和三北防护林及造林补助,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局提出了合理的审计建议,对促进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切实维护广大退耕还林农民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4、认真完成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交办的审计任务

(1)通过对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收缴专项资金结余款416万元,公允地反映了土地出让金等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

篇3:审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2010年11月天津市经信委下发了 (津经信节能[2010]84号) 文件, 要求对全市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单位开展能源审计。按照《通知》要求, 天津市节能协会与各区县、集团公司节能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 主动协调沟通, 积极组织推动, 各能耗单位与审计机构共同努力, 2011年上半年已对54家单位进行了能源审计工作;完成能源审计报告评审企业25家。预计2011年全市可完成70余家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

(天津市节能协会通讯员报道)

篇4:审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上半年就业基本态势

1、城镇就业继续平稳增长

人社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37万人,比1—5月份增加130万人,同比多增12万人,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目标的74%,目标任务已完成大半。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与一季度持平。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6月末全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5%,已连续4个月下降。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数据显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11,与上季度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0.04;绝对招聘指数在100以上,第二季度相对招聘指数自2011年以来开始逐年下降但幅度不大,说明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用工需求虽增长趋缓但仍保持相对稳定。城镇就业总体继续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2、非制造业引领就业增长持续呈现

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月回升,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8.6%,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升至年内高点,同比低0.1个百分点,仍位于临界点以下。6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5%,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同期从业人员指数为50.4%,环比和同比分别回落0.5个和1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54.1%;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9.5%,环比均有所下降;19个行业中有9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指数高于50%,10个行业低于50%,与一季度行业情况基本相同。以非制造业引领就业增长的格局持续呈现。

3、雇主招聘意愿愈显乐观

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NASDAQ: JOBS)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雇主招聘意愿调查》显示,88.6%的受访雇主表示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招聘比去年同期更多的雇员;《2014年第三季度的雇主招聘意愿调查》显示,88.5%的受访雇主表示将在今年的第三季度比2013年同期招聘更多的雇员,与2013年三季度同比增加招聘的雇主有79.7%,仅有5.1%的雇主表示将减少招聘量。这表明今年上半年以来雇主招聘需求乐观增长的态势仍在持续。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1、小微企业发展仍需更多扶持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发布的《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527.84万户,其中,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6.57%,小微企业可吸纳就业人员平均比大中型企业多4倍至5倍。据统计,目前我国70%以上的城镇居民和80%以上的农民工都在小微企业就业,小微企业发挥着就业吸纳主力军的作用。尽管今年5—6月份制造业大中型企业PMI有所回升,但6月份小型企业PMI(48.5%)在4月份较低水平上又下降了3个百分点,影响行业整体吸纳就业水平的提高。说明目前小微企业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尤其是制造业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更加巨大。

2、服务业就业尚未稳定居上

虽然我国服务业就业比重近年来逐步提高,但从部分行业、企业的发展和用人需求情况来看,表现出不稳定的波动状态。从2013年5月份以来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从业人员指数变动情况来看,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一直处于50%临界点以下。而作为非制造业主要行业的建筑业和服务业又表现各不相同,被寄予高期望值的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在经历了去年连续几个月50%以上的景气阶段之后,从2013年12月开始至2014年6月,除3月份达到50.4%以外,其余5个月均处于50%以下,表现出波动下行的走势,其中住宿业、水上运输业、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及公共设施管理业、装卸搬运及仓储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等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而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则一直保持在50%以上,成为在制造业用人需求普遍下滑情况下支撑非制造业发展和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支柱之一。再从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4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的数据看,与上季度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4.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9个百分点。这一情况表明,目前,以服务业替代制造业作为吸纳就业主渠道的局面尚未稳定形成,经济增速下行影响和服务业内部行业间发展不平衡是服务业用人需求总体呈现波动和下滑的主要原因。

3、结构性就业问题依然突出

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结构性就业压力有增无减,主要集中体现在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人群的“就业难”,传统工业集聚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挤出”和就业渠道狭窄,以及劳动密集性行业、高新技术行业的人才短缺等方面。人社部数据显示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称之为“更难就业季”,和以往未就业毕业生累积叠加,将形成至少800万左右的就业需求压力。尽管农民工总量增速正在下降,2013年比2012年降低1.3个百分点,但是总规模仍在继续增加,2013年比2012年增加了63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增加274万人,增长1.7%;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增加359万人,增长3.6%。如果假设2014年农民工增速为2%(2013年2.4%),2014年农民工总量则将达到27000万人左右,增加500多万人。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情况下,钢铁、煤炭、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聚集的传统老工业基地城市和地区,由于强制性集中关停相当规模产能,带来较大的职工安置压力,由此产生的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问题在局部地区相对突出。老工业基地城市和一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尚未形成,就业渠道相对狭窄,与经济发达地区比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比率普遍偏低,地区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显著。在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利润空间日益狭小的压力下,一些行业和企业转型开始加速,伴随有一定数量裁员发生,作为家电行业龙头企业的海尔、格力、美的等,近期均有裁员情况,2014年内仍有裁员计划实施,说明产业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影响正在显现。与此同时,部分地区、行业、职业岗位缺口持续存在并有继续扩大趋势,例如,2014年一季度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4.17,用人缺口达125067人,主要集中在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三大职业群体,三大职业群体需求量占全部需求的90.51%。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的二季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治安保卫人员、餐厅服务员、厨工、保险业务人员、购销人员、机械冷加工人员、营业人员、收银员等职业的用人需求较大,同时,各技术等级岗位的劳动力需求均大于供给,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工程师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1.95、1.78、1.68、1.64。既需要一线生产工人和服务人员,也缺少专业技术型人才和管理者。endprint

二、当前就业形势的主要成因及全年走势判断

(一)当前就业形势的主要成因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仍然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的挑战,结构性矛盾愈显复杂,但城镇新增就业一直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即使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仍然持续趋稳,主要取决于几个方面的因素作用:

一是经济持续扩张奠定了市场需求规模的基础。1991年至2013年,我国GDP年均增速达到10.2%,GDP总值达到568845亿元,是1990年的5倍多。据我们的相关研究测算,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城镇就业人数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量超过1万亿元的情况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都能达到1000万以上,而与此同时,城镇就业人数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相关性有所弱化。

二是服务业就业比重进一步提升。从统计数据来看,随着服务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拉动贡献率的提高,我国分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正在逐步发生变化,服务业就业比重近十年来逐步,从2003年的29.3%提高到2013年的38.5%。由于服务业具有较之第二产业更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其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就业比重的扩大,必然会有利于促进就业岗位的增加。

三是民营经济新一波发展。尤其是在产业转型升级环境的压力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驱动下,新一波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和知识资源都有较大的实力,投资和经营的领域更加广泛,对劳动力和知识人才的需求也明显提升。智联招聘就业信心指数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民企依然保持一季度高歌猛进的节奏,招聘需求量增长31%。二季度外企招聘需求强力反弹,而国企招聘需求量却在一季度-2%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下滑到-25%。

四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振兴。近年来,随着国家促进中西部发展战略的实施、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以及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加速,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增幅高于东部地区增幅的态势愈发常态化。今年二季度,东、中、西部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12、1.08、1.11,市场用人需求均大于供给。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四季度的1.11、1.07、1.16相比,中西部地区市场用人需求增长显著,东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长了21.1%和21.1%,中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长了43.1%和36%,西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长了42.5%和42.8%。在东部地区进行产业转型、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的后发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对扩大就业提供了新的动力。

五是劳动力供给逐步趋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规模正在逐步下降。多项预测研究表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持续下降。同时,我国劳动参与率下降空间也在增大,16岁及以上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由1990年的79.2%下降到2010年的71.4%,年均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15—64岁人口的劳动参与率由84.2%下降到76.4%,劳动力供给压力将进一步降低,就业总量矛盾逐步趋缓。

(二)对2014年下半年就业形势的判断

从总体上看,2014年的就业将面临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考验。基于以上的分析和判断,我们认为,2014年下半年就业形势将继续保持平稳,并有望与上年同期持平或好于上年同期。对实现2014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4.6%以下的就业工作目标可持乐观态度。与此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会同伴同随,问题的复杂性也会有所加大。对此,应有足够的估计和有效的应对。

三、对下半年的工作建议

根据对上半年就业形势的分析和对下半年走势的判断,建议2014年下半年政府就业政策和工作应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为重点,密切关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新问题、新动态。

(一)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各级政府应继续高度重视对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认真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扶持小微企业的相关精神,对鼓励发展的行业和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对吸纳就业的税收减免和经费补偿政策,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范围,清理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尽快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制度环境。增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实力,从而进一步发挥其吸纳就业的积极作用。

(二)着力解决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

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和就业状况的不稳定,源自于服务业整体基础还相对薄弱,区域间、行业间发展不平衡,现代服务业比重过低,市场化程度不高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解决制度和体制问题入手,应将解决服务业发展不平衡问题放入治理整体发展不平衡的工作框架之中,使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既具有整体方向性,又符合地方发展现实需要。应研究处理好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避免由于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政绩目标,使服务业变成“无本之木”,也要防止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使服务业发展需求得不到有效释放。要将促进服务业发展建立在真实的发展需求之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就业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

(三)以强化就业培训提升再就业能力

应进一步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减少行政体制壁垒和掣肘,集中优质资源和力量提升当地劳动力就业技能。鼓励各级政府建立城乡统筹、内外平等的就业培训机制,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对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服务,建立起农民工城镇就业与培训的连通机制,促进农民工在城镇的稳定就业。■

篇5:审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县统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统计局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一个目标”,坚持依法统计、规范管理“两个导向”,突出参谋服务到位、数据质量管控到位、抓党建促提升到位“三个到位”,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县统计局参与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排名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指标连续三个月位居全市第一位,预计x月份仍可实现全市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指标x月份位居全市第三位,预计x月份仍可位居全市前列。现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和下半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开展“庆百年华诞促改革发展”大学习大培训工作,重点做好学一次党史、讲一次党课、开展一次党性教育、作一次思想汇报、办一件实事好事的“五个一”工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制定《县统计局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举行党史学习活动x次。组织党员到基层和有关企业开展调研走访,对发现问题及时追踪解决,成功化解“结案连心”帮包案件x件。深入开展社区“双报到”活动,参加府东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为社区购买档案橱x个。创新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形式,开展“月行一善”活动,救助孤儿xxxx元。二是抓好监测分析,参谋助手作用进一步发挥。以月度为节点,第一时间整理数据、撰写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编印《统计月报》手册,送呈县级领导和有关单位。根据领导批示,与发改局、工信局和商务局等单位开展经济分析会议,部门协作更加顺畅。三是健全工作机制,统计管理更加规范。制定《县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职责清晰、程序科学的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建立联网直报企业统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和数据审核、数据公开制度,切实以制度管数,维护统计工作的信誉和权威。

(二)聚焦数据质量,不断夯实统计基层基础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以核查促规范。建立“月核查”常态化机制,力争“以核查促规范”。抽调局业务骨干,对全县“四上企业”开展常态化核查,对核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责令限期整改。二是强基固本,夯实统计根基。积极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认真落实《x省统计系统基层基础建设年行动方案》,拨付专项经费用于部分乡镇基层基础示范点建设,全面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三是提前谋划,全力推进报表转换工作。高度重视联网直报企业财务报表自动有序转换生成统计报表工作,主动作为,强力攻坚。在全市率先实现“两个突破”,即具备自定义报表功能的用友、金蝶等系列财务软件企业使用内部编程实现的内部突破和不具备自定义报表功能的财务软件企业使用应用程序实现实现的外部突破。x月xx日,举办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暨联网直报企业财务报表自动有序转换生成统计报表工作现场会并获得圆满成功,此项工作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x月xx日,召开全县联网直报企业财务软件自动转换生成统计报表工作培训会议,实现“四上”企业全覆盖。

(三)强化担当作为,努力锻造有为队伍

一是抓人员强力量。县委、县政府在干部提拔任用和增加编制上给予了大力倾斜。x月xx日,一名事业副科级干部调任公务员,一名中层人员提拔为副科级干部。同时,针对局内年龄偏大人员较多问题,及时向县委申请增加x名事业人员编制,县委主要领导给予了批复。我县统计干部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进一步做好统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抓培训强素质。通过调研走访、送学上门、统计普法微视频等方式,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和调查对象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坚持“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提升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和法制意识。三是抓管理提干劲。加强人员管理,制定《县统计局岗位目标责任和考核奖惩办法》,从日常工作、工作评议、市局考核、表彰先进、分析评比等方面对全体人员进行量化考核,年度综合考核结果与职称聘任、文明奖发放等方面直接挂钩,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加强统计监测,形成部门协作工作合力

抓好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监测,特别要关注GDP、工业、投资、贸易等重点指标,做好预警预报,严格落实“事前预测、事中预警、事后分析”工作机制,每月上报数据提前预测,反馈数据解剖性分析,强化预警监测。强化与发改、工信、商务、税务等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监管监测,严格治理瞒报漏报,及时发现问题,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全面真实反映经济发展。

(二)提前谋划布局,推动企业及时升规纳统

高度重视四上企业储备工作,建立准“四上”企业跟踪监测机制,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着手”,通过各种渠道(招商、投资、工商、税务等)提前获得注资注册或者企业发展信息,并建立资源库,及时挖掘质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补充“四上”企业,及时将达标企业升规纳统,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为全县经济增长注入新鲜血液。

(三)狠抓数据质量,持续加大数据核查力度

篇6:审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根据《通知》要求,现就区统计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积极作为,2020年全区统计工作取得新成绩

2020年,全区统计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单位和乡镇园区的大力支持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现代化服务型统计建设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依法统计,认真开展统计调查,扎实推进统计服务,着力构建监测型、研究型、参谋型统计,较好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当好“气象站”,统计监测预警更加优化。

围绕经济运行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着力加强对重点行业、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分析,高度关注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用电等重要统计数据。通过月度、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等形式及时向区委、政府反映全区经济运行中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为区委、区政府加强经济调度和管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是当好“智囊团”,统计分析研判更加及时。

建立专报制度,着眼全区经济运行、追赶超越、转型发展、县域经济、疫情影响、复工复产、刺激消费等方面做好统计咨政服务,第一时间全面准确汇集“领导需要了解的数据”和“需要领导了解的数据”,增强针对性、可用性和时效性。在重要时间节点,注重围绕经济增长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以及经济运行的亮点难点趋势等开展分析研究,为领导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参考。今年上半年,撰写的12期专报分别获得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三是当好“普查员”,统计普查调查有序推进。

强势启动“七人普”工作,成立了由区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区长任常务副组长、22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完成了18个乡(镇、开发区)、4个省市驻区单位和339个村(居)委会普查机构组建,提前谋划了普查试点、户口整顿,在全区范围内对普查工作进行大力宣传,打好人普准备战。此外,还做好了gdp统一核算改革、投资领域统计改革、劳动工资统计改革以及狠抓四上企业申报入库工作。

四是当好“普法员”,统计法制氛围更加浓厚。

广泛开展《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精神的学习和宣传,不断深化学习效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认真组织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将统计执法贯穿于普查、调查和日常统计工作当中,确保统计基础工作更扎实、上报资料更及时、调查流程更规范、统计台帐更健全、数据来源更清楚、资料保管更完善,切实发挥依法治统对统计数据质量的保驾护航作用。

五是当好“协调员”,统计基层基础更加夯实。

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意见》,明确乡(镇)长为乡镇统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直接主管统计工作,按照“六化”标准夯实基层统计基础;加强与区发改、科工信、商务局、住建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衔接,在挖掘、培育、申报、审核、培训等方面加大协作力度,基本做到了符合标准的“四上”企业应统尽统,使新增“四上”企业较好地发挥了经济发展生力军作用;加大非一套表统计人员培训力度,确保统计人员素质整体提升。

二、奋发有为,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统计工作任务

2020年下半年,我局将紧扣“党的建设这一核心”,围绕“数据质量主线,突出普查、调查两个工作重点,着力抓好统计服务、统计法治、统计队伍建设。

(一)持续深化依法统计、依法治统的宣传贯彻。

继续推动对《意见》《办法》《规定》学习贯彻的广覆盖、多层次、大影响,做到乡镇党政班子学习全覆盖,特别是抓好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这个“关键少数”的宣传引导。推进“统计进党校”,积极争取把统计法纳入区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在统计法颁布纪念日、中国统计开放日、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面向全社会开展声势浩大的大型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统计意识。

(二)全力以赴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涉及面最广的一项大型国情国力调查,七人普调查结果事关国家宏观政策人口政策、产业政策的精准制定,意义重大,不容有失。下一步,将继续抓好组织普查“两员”选聘培训、普查试点、普查区划分、户口整顿、入户登记等各项工作。

(三)认真开展新增“四上”企业强改。

新增“四上”企业入统入库直接关系到经济工作的活力和实力。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把四上企业入库申报工作作为壮大我区经济总量,提升经济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主动与各牵头责任部门、各乡镇密切配合,深入排查相关企业,每月定期与各牵头责任单位对接,及时把符合入规条件的企业申报入库。

(四)大力服务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统计调查是乡、两级政府统计机构的主责主业和工作基础,我们将一以贯之统筹抓好工业、服务业、贸易、房地产业、建筑业、农业领域统计,人口抽样调查、rd研发、创新等统计,加强数据审核,做好名录库维护等工作,强化月度、季度、半年、主要宏观指标监测,加大数据分析力度,提供精准匹配的统计数据服务。

篇7:上半年工作汇报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上半年,我处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名县”这一奋斗目标,认真贯彻全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市列重点项目亲水湾工程为抓手,按照“规划先行、科学施工、强化监管、注重质量”的原则,通过近200多天的努力,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实现了跨跃式进展。现就上半年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重点工程:一是亲水湾工程完成了投资1500多万元,铺设游园道路1130米,埋设水电管线4.2公里,浇注各类广场及自行车道8600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9.7万株,植草皮12300平方米,公园售票厅已建成投用,主停车场已完成硬化、亮化,公园景观灯、路灯、射灯、草坪灯安装已经完成,4个管理房和滑沙、攀岩、沙雕、遛马场、蒙古包、烧烤园、猎鹰拓展活动等项目已全部竣工;管理人员招聘、培训全面结束,开园前各项工作基本到位。二是1.8公里的亲水木栈道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木栈道基础桩坑开挖400个,基础桩浇筑290个,钢筋混凝土底柱浇筑260个,联系梁浇筑650米。八角亭进行木结构部分加工、构架工作。三是15公里的环湖路建设A标段(野趣园至卓越公司)水泥路面浇筑已经完成;B标段(卓越公司至东台山)

路基处理已经完成,正在等待市上验收路基。四是1000亩向日葵种植已全面完成任务。

宣传活动:管理处在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传媒发表宣传文稿54篇,设立户外大型广告4幅,在高速公路设立单立柱广告2柱,在加大传媒宣传陕西千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同时,精心谋划着“四大”主题宣传活动筹备工作。一是千湖湿地文化节暨全国航空动力伞邀请赛活动筹备方案已经制定完成,各工作组和九项活动牵头单位正在抓紧制定活动详细方案,正在邀请航空动力伞参赛单位和裁判,目前已确定参赛队12家;开幕式主席台搭建方案已经设计完成,活动对外宣传扎实有效,活动前期工作基本到位。二是千湖公园彩灯展十组彩灯制作、安装已经完成,“五一节”期间已开始亮灯开放。公园彩灯亮灯后,受到了观灯群众好评。三是“统筹城乡发展,相约魅力千湖”主题摄影展已收到主题照片180多幅,10月份将邀请专家进行评奖。四是旅游产品推荐会筹备工作全部到位,千湖湿地文化节暨全国航空动力伞邀请赛期间正式对外展销。

上半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公园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二是公园招商引资还没有新进展。三是公园管护措施有待进一步提高。下半年,我们将严格遵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以湿地建设为中心,统一思想,创新思路,增添措施,狠抓

落实,大力开展湿地保护,稳步实施千湖公园基础建设,努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全力推进千湖湿地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全面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弥补景区建设资金不足。进一步加强工作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亲水湾景区建设,确保湿地文化节前全面完成亲水湾景区建设任务,启动千湖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项目。

二是切实加强景区管理维护。健全完善千湖湿地管理有关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洁员及景区专职管理人员,切实加强景区重点部位、重点设施的日常管护,特别做好彩灯管理维护,确保湿地文化节暨全国航空动力伞邀请赛活动举办期间正常运行。

三是集中力量做好筹备工作。从即日起至活动结束,集中力量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多渠道、宽领域、大范围地宣传我县湿地保护成果,及时对外发布活动信息,吸引更多的游客在活动举办期间前来我县观光旅游。抓紧完善活动筹备方案、邀请函,制定各工作组、各项活动预案和详细的日程安排,全面做好航空动力伞邀请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旅游产品展销活动筹备,做好节目排练和展销平台布置,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四是多措并举,搞好招商引资。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各种传媒工具,广泛宣传千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新优势、新亮点、新特色和优惠政策,策划组织好今秋的千湖湿地公园开园仪式,想方设法提高项目知名度,吸引外地客商参与湿地公园建设。

篇8:审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据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2015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坚定不移推进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逐步回暖,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96 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 255亿元,同比增长3.5% ;第二产业增加值129 648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46 965亿元,增长8.4%。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

全国夏粮 总产量14 107万吨,比上年增加447万吨,增长3.3%。夏收油菜籽产量1 388万吨,比上年增加16万吨,增长1.2%。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 906万吨,同比下降2.4%,其中猪肉 产量2 574万吨 , 下降4.9%;生猪存栏41 739万头,同比下降6.0%;生猪出栏33 437万头,同比下降5.1%。(来源国家统计局)

上一篇:学校餐厅整改意见下一篇:信息公开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