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远教优势建设和谐农村

2024-04-15

发挥远教优势建设和谐农村(精选6篇)

篇1:发挥远教优势建设和谐农村

发挥远教优势建设和谐农村

中共大王镇委员会

大王镇位于河南省灵宝市东北部,面积120平方公里,有27个行政村,4.9万口人;镇党委下设1个党总支,41个基层党支部,党员1465人。

近年来,我们把发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龙头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依托农业信息网络资源体系,加快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建成了占地80平方米的镇级远程教育服务站和27个村级远程教育服务点。另一方面坚持建管用相结合,镇专门从菜办、菌办、园艺站抽调技术骨干组建远程教育管理服务队伍,各村明确一名支部委员和妇女主任作为专职管理员,完善了工作运行机制,累计开展党员电教培训440期,接待群众咨询6200余人次,解答技术难题3500余个,发布农业科技信息150余条、科技资料8万余份,提高了党员素质,加强了基层组织,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镇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名优温棚蔬菜之镇”、“中国名优红枣生产乡镇”、“中国优质蔬菜基地乡镇”和“河南省十佳魅力城镇”。

我们的主要作法是,突出“四个注重”,实现“四个促进”。

一、注重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促进基层组织建设

两年多来,我们依托远教服务站,采取举办科技培训班 1

和播放多媒体影片等形式,对全镇党员干部进行大规模轮训,受教育人数达2500余人次,全镇80%以上的农村党员干部掌握了2—3门实用技术,致富能力和带富能力显著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吉家湾村党支部将每月9日的蔬菜技术研讨会设在远程教育服务点,组织群众讨论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并及时上网求解,活泼的形式吸引了周边神窝、五帝等十余个村的群众自发参加。该村支部书记崔宏宾根据远教网上指导,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使用生物肥料,消除了土壤板结,提高了产量和质量。他所种植的八分地西红柿,产量达到1.8万公斤,产值超过了3万元。2006年,当我们从网上了解到渑池县推行农村基层民主监督体制改革的消息后,迅速组织镇村干部学习取经,并在灵宝市率先推行渑池经验,收到了良好效果。重王村是我镇一个矛盾突出的不稳定村,多年来群众上访不断,经济发展缓慢。该村新一届支部班子从健全村级民主监督组织,提高党员素质入手,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多方筹资60余万元,硬化道路3500米,建成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新打机井5眼,铺设地埋管道3000米,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信赖。

二、注重远程教育和农业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农村经济建设

我们围绕菜、枣、菌等主导产业发展,先后从远教网络上搜集发布了一万多条技术和价格等信息,分析市场走势,筛选合适项目,告诉农民地怎么种,钱怎么挣,引领农民自发从事高效农业生产。镇远程教育服务站还确定专人定期从网络上下载河南、山西、河北等省农业科技信息,编发《大王科技》,每旬一期,每期3000份,无偿分发给群众学习,至今已编发了90多期,印发28万份。去年以来,我们通过网上查询先后引进了太空一号、太空八号西红柿、法国冬玉西葫芦、美国文图拉西芹等50余个名优蔬菜品种,良种率达100%;基本普及了无公害蔬菜技术管理规范,推广了病虫害综合防治、配方施肥和合理间作套种等70余项先进技术。中央七台《致富经》栏目曾先后到两次到我镇拍摄西葫芦生产技术。2005年,我们从网上了解到全国范围内“法国冬玉”西葫芦种子进口量从前年的5吨下降到3.5吨,而市场需求则呈上升趋势后,就因势利导地提出实施千亩西葫芦工程,西葫芦播种量占全省一半以上,当年西葫芦喜获丰收,亩产值均达2.5万元左右。群众高兴地称道,“以后种啥不种啥,全靠远教来当家。”食用菌产业是我镇新兴产业之一,当我们从网上得知,由于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政策,食用菌主产区急剧萎缩的信息后,就大力扶持群众发展食用菌生产,栽培规模由97万袋膨胀405万袋,年经济效益达到了1600万元。我镇是灵宝大枣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栽培历史距今已有千年以上,产量高,品质佳。当我们从网上了解到,红枣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后,就下大力气扩大栽植面积,采取树形改造、增施微生物肥等综合措施,促进了大枣

产业的快速发展。后地村远教站还专门建立了精美的大枣网页。目前,全镇大枣栽植面积已由9000亩发展到3.4万亩,蔬菜面积由6000亩发展到4.3万亩,形成了具有大王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走在了全市前列。

三、注重加强农民素质教育,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我们把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利用远教平台,积极实施农民科技文化培训工程。镇远程教育服务站每逢集日,都要提高预告电教培训内容,发布最新市场动态;安排专家现场“坐诊”,对群众进行面对面地指导;免费为群众借阅科技图书,发放技术资料,使得集日的服务站总是人头攒动,成为群众赶集上会的必去之地。许多群众感慨地说,“赶集不到这儿转转,心里就像缺点啥。”我镇农民秦林生依靠远教网络从事农副产品经销,每天都要到服务站上上网,查查信息,如今生意越做越大,不仅自己添臵了电脑,还带动了全村群众从事农产品经营。镇党委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组织人员从远教网络上收集资料,印制发放了《大王镇公民文明规范》12000余份,对广大群众进行先进文化教育,全镇农民讲科学、讲文明、讲道德、讲卫生蔚然成风,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科技致富能手和好媳妇、好婆婆。今年春节期间,全镇先后举办了“大蔬菜杯”农民篮球赛、拔河赛以及果树修剪比赛、香菇装袋比赛、夫妻卷草帘比赛等劳动体能技能比赛,参与及观看的群众多达

3.5万人次。许多群众高兴地说,今年这个年过得真有意思。

四、注重综合功能发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我们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远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远教网络上建立了大王网站,将大王的特产、优势和经济发展状况上网宣传,定期发布农产品产销信息,捕捉国家产业政策,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时,精心打造新的“大王名片”。去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政策性机遇,通过网上指导,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先后争取国债资金100万元,建成了中心卫生院病房大楼;争取省专项资金70万元,建成了10个村级文体活动中心;争取上级投资92万元实施了敬老院搬迁改造工程;争取道路建设资金370余万元硬化农村道路21.6公里,全面实现了村村通目标。镇远教服务站围绕劳务经济发展,通过网络和北京、广东等二十余个省市的用人单位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专门设立了长期招工点,定期发布用工信息,带动全镇2006年劳务输出1.6万余人,实现收入1亿元。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吉家湾、五帝村党支部直接把远教服务点建在了村蔬菜批发市场,随时了解和掌握全国的市场信息,指导群众适时优价销售。2005年4月份,外地市场西红柿批发价为每公斤3元,而吉家湾村市场批发价仅2.2元。该村远教站从网上了解到这一信息后,指导群众迅速调整了批发

价格,一天之内使全村菜农增收8000余元。当我们从网上学习到义马市创新群众工作机制的先进经验后,着手整合了我镇群众工作资源,成立了灵宝市第一家乡镇群众工作站,开展干部下访谈心办实事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热情接访,及时化解了不稳定因素,促进了社会和谐,在2006年,被灵宝市委评为“信访基层基础工作先进单位”。

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两年多来,我们尝到了一点甜头,深感受益匪浅,仍觉潜力巨大。下一步,我们要努力抓好远程教育制度建设,使各项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抓好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争取把远教站点建到群众中间去,建到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去;抓好远程教育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好的服务,把这项惠民工程办成富民工程、群众满意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篇2:发挥远教优势建设和谐农村

凉山州喜德县联合小学唐庆华

现代远程教育是在卫星电视、电信和计算机三大通信网络环境下开展的,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和交互式特征,是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和教育理论有机结合、师生准分离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在教育观念、教育过程、教育资源、教育手段、教育管理模式、教学模式、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与传统教育相比可谓大相径庭,特别是“教”与“学”模式的根本变更: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回位,自主学习模式的确立,使现代远程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它将是构建知识经济时代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主要手段,它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现代远程教育对于我们农村教师来说,还是一门新学科,新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极大程度上推动着农村教育的发展。但有了优质的资源,不等于就有了高质量的教学,关键还在于能够把优质的资源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想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是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基础,也就是说现代信息媒体用于教学之中、必须得到教学经验和知识理论的支持。这就使得充分发挥“远教”资源优势,提高教师素质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下面,作为一个农村远程教育的探索者,我想就如何发挥“远教”资源优势,促进教师素质提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教师认识,把握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根据目前农村教育的现状来看,要发挥“远教”资源优势,提高教师素质就必须从提高教师认识伊始,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从而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现代远程教育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在整个学习系统,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学习者运用计算机,在数据库中,在网页或网址上,在电子图书馆、电子辞典和电子杂志中周游、游览,进行基于自己兴趣和

喜好的探索性的自主学习。通过E-mail或多媒体等,与教师和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虚拟讨论会上,同其他同学一起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并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新知识。其学习行为是通过寻找信息的学习、通过交流的学习、通过分工协作的学习、通过探索的学习。

传统教育则是以学习者群体的标准化教学为取向,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以面授与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一切教学活动均由教师控制,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是受控者。在学习者进校前,学校和教师已设计好统一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进程、评价方法,很少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习者的一切学习活动都从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控制系统。在教学方法上,传统教育常使用的是以单向输入为特征的灌输式教学,教师按既定的教学程序,以单向的教师提问、设问或由教师提出种种必须达到的目标,传授固定的教学内容,学习者基本上没有选择的自由。

我国远程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强、高素质、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新型社会主义劳动者为主要目标。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地是要培养他们学会获取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孙福万先生认为远程教育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观念是后现代的(参见孙福万:《远程教育----一种后现代教育》,载《开放教育研究》1999年第五期),这是从远程教育系统内部(教育目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三方面)来考察的,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我们只有把握了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才能对我们目前拥有的远教资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珍惜、利用这一平台,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有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在教研活动时间观看“课堂教学展播”和“示范案例课”,使教师们看到了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实实在在的课堂操作,明白了如何进行课堂设计。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培训教师,不但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新课程的实施也起到了搭桥铺路的作用。我们教师有意识地经常观看“新课程研讨课”学到发现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师们调用修改网上资源,在网上备课,进行教学设计,因材

施教,建立自己的媒体库,与其他兄弟学校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教师可以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获得最新、最快、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师自身在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以语文教学为例,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要紧扣优化教育教学目标这一中心,兼顾协调好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之间、教学媒体与学生认知规律之间、教材的支撑作用与媒体的辅助性之间,有效服务于语文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用好、用实 和用巧现代信息技术。

1、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兴趣。将现代教育技术恰当地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借助电脑画面等教学手段,以语文内容为本,用图画配上音乐为辅助,创设模拟情景,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们板书课题后问:课文写了几个角色?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通过电脑投影逐一显示出诸葛亮、周瑜和鲁肃,接着随着那浑厚的《三国演义》的音乐声响起,再追问一句: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放映录象,为学生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使他们兴趣盎然,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2、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词句,文段往往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从直观、形象的教法入手,有利于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展形象思维。如《海上日出》一课的教学中,我们通过电脑的图象、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这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步一步地,努力向上面升起来。”这句话中,“一步一步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我们让学生看两幅动画:一幅动画显示太阳慢慢地从地平线上升起;一幅图画显示太阳从地平线上一下子升起来。学生马上指出第二幅动画不对,可见已经领悟到了太阳的升起是慢慢变化的。接着,我们又出示几幅图像:花儿慢慢地开放,汽车从远方慢慢地开来„„让学生用“一步一步”说话,他们不仅说了老师展示的画面,还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事物。因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的今天,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造能力都能得到同时发展。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3:发挥远教优势建设和谐农村

1. 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

城市建设、桥梁、国防、港口等工程的设计标准、工程规模, 都要求以可靠的水文资料作为设计依据。如果水文资料缺失, 要么设计标准高了, 工程规模大了, 造成资金浪费;要么设计标准低了, 工程规模小了, 工程一旦受到洪水的灾害威胁, 极易损毁。利用水文档案在进行河流变化分析, 码头、桥梁的建设以及科研分析中, 强调水文档案的连续性, 年代越久远越有利用的价值。

2. 为防汛抗旱保驾护航。

防汛抗旱工作是建立在水文档案管理工作基础之上的, 没有水文档案信息, 防汛抗旱工作就难以高质量地开展。我省是国家的粮食基地, 每年都有千亿斤粮食产能, 防汛抗旱, 保证粮食安全成为水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 应加大水文档案信息的整合力度, 最大限度的发挥水文档案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1998年松花江特大洪水危及哈尔滨时, 省领导召集专家们研究江上的两座铁路桥是炸还是保的问题, 如果炸桥, 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个亿, 水文专家通过对近年来水文数据的分析, 认为洪水不会超过桥面, 否定了炸桥的可能, 保住了大桥, 同时也保证了哈尔滨市防汛抗洪的安全。此外, 土壤墒情、河流水位、流量、水质的准确数据也直接关系到抗旱工作的顺利进行。

3. 辅助水资源论证。

水文档案的系列性、连贯性、档案成果系统分析和研究推广, 成为水资源论证方面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 我省齐齐哈尔西南城区热电联产新建工程、大唐哈尔滨第一热电厂2×300MW新建工程、齐齐哈尔鑫源热电有限公司1×135MW+1×50MW新建工程等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 齐齐哈尔鑫源热电有限公司新建工程取水建筑物防洪影响评价以及水稻灌区水平衡测试等项目, 是我局科研人员对相关档案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 为工程的设计、千亿斤粮食基地生产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和科学依据。

4. 为水污染防控、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支撑。

水文档案涉及水量、水质等所有涉水数据, 在近年的水污染防控等解决水环境问题中, 水文档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2005年11月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 我局综合水文档案资料, 并根据实际情况, 应用不同思路和方法反复校核, 及时提出污染带推移情况分析和预测预报, 为松花江水污染防控工作指挥决策争取了主动。如准确地预测污染带前锋将于24日凌晨5时到达哈尔滨第二水源地取水口。哈尔滨市政府根据这一预测, 在发出停水通告并实施了停水措施的情况下, 于23日又恢复供水一天, 给城市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 在保障河流健康, 维护人水和谐方面, 水文档案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局根据国家的要求, 全面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对全省172个水功能一级区、111个二级区段纳污能力采用一维模型逐段计算核定, 编制《黑龙江省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及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报告》, 采集全省969个排污口的监测数据并建立数据库。利用这些水文档案资料的分析结果, 更有效地维护了江河健康, 保障了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促进了人水和谐。

篇4:发挥远教优势建设和谐农村

一、利用“动画”演绎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点,启迪思维

把多种现代化媒体的功能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运用,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形象,使学生的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更好地把握好教學重点,掌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启发学生课后自行探寻和应用知识。

如《田忌赛马》一文,讲述了孙膑帮助田忌与齐威王赛马转败为胜的故事,孙膑对双方的马的强弱进行简单分析的那一段,正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良机。利用多媒体,演示赛马出场顺序,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转败为胜的科学道理。用这种教学手段诱导学生质疑问难,有效地满足了学生渴望探索的心理需求,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突破了教学重点,发展了学生思维。

二、巧用图片资源,锐化学生感官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文本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中,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为突出教学重点,我借助图片资源制作成幻灯片,采取静动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体会并加深理解。如,先打出小兴安岭的全貌幻灯片,采用反复移动片子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兴安岭幅员辽阔、树茂林密、一片葱葱茏茏的景象。学生从中领会到文章中为什么要把小兴安岭比喻为绿色的海洋;在教学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各不相同的景色时,则采用固定幻灯片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每个季节的静态画面,体会不同季节的具体特征。

三、合理使用音频效果,强化学生的听觉感受

如果说视觉是一种景象美,那么听觉便是一种语言美。朗朗上口的文字和优美动听的音乐会使学生陶醉于文本的意境中。

如在教学《雨》一文时,我先播放资源库中的一段录音,那轰隆隆、哗啦拉、噼噼啪啪的雷雨声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好奇的氛围之中,紧接着出示一幅幅图片,学生随着教师的配乐朗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学生入情入境,很快就知道了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象,刚才还是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鸣;一会儿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窗外什么都看不清了;一阵雷雨过后,太阳出来了,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池塘里水满了。这种融音乐、画面为一体的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受到了大自然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获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妙用视频资源,激发情感升华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刺激性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文本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荷花》一课通过“我”在荷花池畔欣赏到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幻觉,展示了自然美,表露了“我”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心情。教学时,借助从《课程资源》中下载的视频素材,让学生欣赏多姿的荷花、茂密的荷叶、飘拂的柳枝、飞舞的蜻蜓和远处的山川以及近处清澈的池水。然后图文结合,让学生细细品味众多的白荷花从密密层层的荷叶中“冒出来”;荷叶“碧绿”,荷花“雪白”,莲蓬“嫩黄”,和谐美丽,多姿多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想象也更加丰富了。这样,通过资源的恰当应用,不仅加快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还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总之,利用远教资源,能变抽象为形象,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同时还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师生感情融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者单位 四川省资阳市达县碑庙镇中心小学)

篇5:发挥远教优势建设和谐农村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景泰县芦阳学区条山小学远教工程纪实

自2005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在我学校实施以来,根据县教育局的总体部署,在学区的统一安排下,学校积极行动,采取有力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工程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随着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工作的深入持续开展,远程教育工程在教育教学中作用日渐凸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景泰县城郊,现有10个教学班级,教职工25人。在校学生370余名,教职工多为年轻教师,个人素质良好,能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运用显现了极大的优势。

二、具体做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了扎扎实实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副组长的领导机构,配备了专、兼职管理员,领导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了我校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几年来,在学校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配备了多媒体室、实物投影仪、教学光盘等。模式二设备安装以后,学校又腾出专用教室进行装修,为远程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让教师都有操作计算机的机会,学校又筹资购置了三台办公用台式电脑、针式打印机、速印机、U盘、小硬盘等,为了教师能在网上浏览、下载自己课堂教学需要的课件、教案,2006年又拉上了宽带,先后投资2余万元。这样一来,我校实际上已达到“模式三”的标准,从而又一次迎来了我校教育改革的春天,为我校教育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运用能力

一是派出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对“模式二”安装知识和操作技术进行了学习,使培训教师了解了现代远程教育在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远程项目模式二的技术解决方案的特点,初步掌握了“模式二”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二是在工程运行过程中,由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远程教育资源登录,注册,资源下载更新,编辑整合,制作课件等。结合教师年龄的特点,分批进行了校本培训,第一批对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资源库登录,浏览,资源下载及计算机操作培训,使他们能利用现有设备条件,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并利用丰富的远教资源进行授课。第二批对40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进行简单的操作培训,达到可以登录,点击鼠标浏览资源的目标,这部分教师人数虽然不多,但年龄较大,对新技能的学习掌握比 较困难。我们就利用第一批已培训教师安排专门时间,对中老年教师进行一对一培训,努力做到人人会使用。经过几次的校本培训使大多数教师都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操作技能。

3、完善措施、加强管理

加强远程教育制度建设,制定了《芦阳学区条山小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方案》、《芦阳学区条山小学远程教育工作手册》,健全和完善了项目管理制度。根据县乡要求健全和完善了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工作室管理制度、项目设备管理制度、资源接收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健全和完善了远程教育设备使用档案。建立设备登记册、设备使用记录表、资源接受记录表、校本培训登记表远程教育资源信息公告表等主要表册,切实作好远程教育项目的档案建设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此项工作能在我学区顺利进行。

各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应用制度,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应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同时经常性地开展远程教育活动。要求每位教师一周至少要上一节多媒体课;远程教育室设有专门课程表,一周使用不少于20课时;每学期每位教师要制作3节课件;每周至少浏览远程教育资源2次;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论文1篇以上,写应用心得体会1篇;每学期学校开展优秀教案评选1次,优质课竞赛活动1次,优秀课件评比活动1次;每双周学校要利用卫星接收系统中的空中课堂频道,组织教师观看教育新闻和新课程师资培训等节目,从多方面促进教师多学多用,充分地利用资源为教学服务;单周组织学生观看本年级有关科目中素材影片、爱国影片、可腕拓展资料,以加深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根据《芦阳学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方案》的要求,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师备课系统指导教学;建立教师个人资源库;技术人员将下载资源分类整理刻录成光碟,建立校本资源库,以便更好的为校本培训服务。

IP资源的文件很大,如不及时分类转存和刻录,硬盘分区将很快被用完。我校分类的方法是:首先按年级分类,分为一 ——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下又按学科分类,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品、、音乐、美术、体育等几大类。教师能力发展和学习指导视频资源用同样的方法先存档,然后进行刻录,按类存放。文本资源则按教案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专题教育等栏目分类存档。

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利用日常教学检查和开学工作检查时机,将远程教育设备资源应用作为检查的主要内容,把远程教育设备管理、资源应用作为考核学校的一项重要指标。每学期期末对各校的远程教育工作进行评比,对工作较好的学校给予表彰奖励。

4、注重实效,成果突出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统一安排,学校精心组织教学一线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和“三种模式”下课例设计与演示竞赛活动,康晓旭老师被推荐参加县级竞赛,获得一等奖,市级二等奖。

篇6:发挥远教优势建设和谐农村

摘要:电大教育具有着与生俱来的大众化教育属性。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建设和谐社区服务,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已成为电大教育的基本属性和定位。要积极利用电大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构建中国特色的数字化社区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电大教育;社区教育;和谐社区;数字化学习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环境的形成、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和数字卫星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开放教育网络,无疑是发展我国各类教育、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扩大教育规模,凭借着技术的优势把优质教育资源从校园内送到校园外、送到社区、送到家庭,这体现了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教育平衡、公正发展的内在要求。电大长期以来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办学的方向,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一、为建设和谐社区、学习型社会服务是电大教育的基本定位

电大教育具有着与生俱来的大众化教育属性,契合了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它的实践有利于促进教育实现尊重生命、个性发展、自我实现、效率优先、教育公平的原则,有利于建立现代远程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终身教育、全民学习,加速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电大教育对于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培养、信息能力的开发、协作精神的增强、个性化的发展、终身学习素养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和巨大的能动力量,正因如此,不仅受到传统大学的普遍效仿和鉴借,更成为社会民众所公认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选择。电大的社会服务在促进教育公平、满足民众学习需求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正是它得以产生、发展、壮大的必然原因和自然结果。电大只有将育人与社会服务、特别是与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结合,为终身教育作出应有贡献,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使自身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为建设和谐社区服务,更成为电大教育的基本属性和根本定位。而社区教育应成为电大教育新的切入点。这是电大教育发展的模式与途径,也就是发展策略的选择与创新问题,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气魄和决心、更多的谋略与招法,去破解发展中的全新课题。

二、社区教育是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

推进社区教育、提升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力能更好地实现居民利益,是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社区教育能有效提高劳动职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教育公平,建设和谐文化等。社区教育中大量的文化学习活动,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上形成健康向上、文明礼貌、安居乐业的人文社会环境,引导人们活出生命的意义,寻找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社区教育在培养社区成员的互助友爱精神、改进社区内的人际关系、培养社区成员的自治精神和自助能力、提高社区成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术能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秩序、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电大数字化学习资源为社区教育提供保障

张家全指出,“在Internet里,有千千万万的富源知识网站,很多网站有巨大的数据库支持,它们包含着海量的知识资源”,然而,面对如此丰富的知识,学习者经常会陷入非常窘迫的两难境地,因为从中“汲取知识,既会激发人们作知识富有者的欲望,又会被卷入自感渺小与无能的漩涡之中”,显然,在这样一个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里,高效率地寻找自己所期望和需要的知识,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它既需要学习者具有超凡的意志和耐力,同时也需要他们掌握准确搜索知识的路径和方法,而且要想使得这些学习者面对五光十色知识信息,不至于被其淹没,或者不至于使其因为教学资源的斑斓多姿而迷乱于非主题知识信息的检索,“糊里糊涂地浪费大量的时间”,“汲取不到自己所需的特定的知识”,这就需要有关办学单位“利用主题知识网站”,为其“重新组织”知识信息,显然,要想使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在社区卓有成效地参与电大的数字化学习,同样需要电大建设好自己的“主题知识网站”,为广大社区居民学习者提供更为集中、准确、系统的学习资源,从而为其的社区数字化学习保驾护航,提供强攻强有力的学习导航和学习支持服务。

参与学习型城市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各级电大的历史任务绝不仅仅在于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建设,而且还在于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继续利用电大系统原有的学习资源库,把原有的大量的音视频专业课程资源转化成数字格式,推陈成新,让这长期尘封在音像库的视听教材化腐朽为神奇,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余热,让更多的人分享其知识传播魅力。二是不断开发新的学习资源,利用电大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设计、编导、制作优质学习资源,打包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网络配送服务,必要时可以采用体外循环的办法,通过项目招标,吸引社会上的专业教学资源开发公司参与学习资源开发,从而进一步扩大电大的学习资源来源,克服电大教学资源编制队伍人员配置严重不足的窘况。三是积极整合社会教育资源,采用赎买、投资、参股、置换等方法,将由普通高校、政府各个部门和有关社会教育机构投资开发的优质学习资源,拿来为我所用,促进其的社会共享。

四、利用电大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构建中国特色的数字化社区学院 1.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中国社区学院建设纵观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社区学院无论是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进程中,还是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建设社区学院对国家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给予政策倾斜,保证资金投入。

2.利用数字化技术,以数字化学习港为平台。数字化学习港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以市场化机制组织资源提供方和服务运营商,以连锁方式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及组织管理的新一代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它通过架构公共平台,整合优质数字化资源,采用标准环境及集成适用技术、创建服务体系、开展示范应用等方式,超越时空限制,实现教育的低投人、高产出。该体系主要以数字化学习港的运行模式为学习者和其他用户提供随时随地可获得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同时提供覆盖全国的数字化、集成化、终身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环境,从而满足社会各类群体对享受个性化服务、获取优质资源的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这是数字化社区学院的基本物理平台。

3.坚持开放办学,不断创新社区教育的思想。当前要提升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力,更重要的是要看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知度、认同度、参与度、满足度、满意度,而不是仅停留在“学者有其校”的水平。因此要推进社区教育必须要牢固树立“立足社区,服务居民,激发兴趣,提高素质”的办学宗旨,注重研究和挖掘社区教育的优势, 探索有新意的路子。一是因情而宜,不拘一格。应立足社区的“区情”和群众的“学情”,工作中做到“五个灵活”,即时间灵活,地点灵活,课程灵活、对象灵活、形式灵活, 使有学习意愿的居民都能参与,居民想听的课程都能安排,前来学习的居民都有收获,从而赢得居民的认同和参与的热情,提升为居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因人而异,满足需求。应坚持“居民需求就是课程”的理念,加强对居民学习需求的调研和分析,尽最大努力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和社区学校的作用,形成社区教育“有人有场地、一校一特色、去学就收获”的格局,进一步扩大广大居民受教育的参与面,真正成为广大居民参与学习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

4.依托电大成立多种中心和综合基地,完善全民开放性社区教育网络。电大可以利用现有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及远程教育网络体系等优质存量资源,实施教学和教学管理,提供社区教育所需的多种功能,成为各地社区教育的办学主体,形成全民开放性社区教育网络系统。近年来,我国也己相继建立了一批社区学院或社区教育中心。这种社区学院多数是一种当地教育机构的整合,如当地电大、职工大学、成教中心、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等。其中电大常常是这些整合型的社区学院或社区教育中心的中坚力量。各级政府可以在依托电大发展社区教育的具体方式和路径上,依托各级电大成立“社区教育中心(站、点)”,形成一个多层次、覆盖城乡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向社区教育、市民教育辐射,拓展电大的社区服务功能,使之成为当地的教育资源中心、市民学习中心、培训中心、研究中心,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共享和综合利用,各级社区教育中心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又各有所任务的侧重。把资源送到农村、社区、基层,形成全民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最大限度让广大居民共享学习,更好地为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服务。

5.发挥电大远程教育优势,进一步搭建数字化学习服务水平。发挥电大远程教育优势,争取将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成一个能够兼容各种教育层次、各种教育形态、各种教育方式、各种教育机构的数字化学习的平台。把电大目前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延伸至社区和社区居民家庭。要加强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优化力度,建设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库和信息库,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超市”或“菜单点菜式”服务。非常有效的一项途径是,以电大现有资源为依托,采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建设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港”(学习超市),这是拓展社区教育领域,实现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切实举措。该项目的关键,是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教育需求和学习者学习需求,在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基础上,通过有效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真正实现学习者在数字化学习超市中随需所取的“课程超市、学分银行”。

借助于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数字化学习港搭建的平台,社区教育服务地域将可能进一步向广大社区、农村、企业、行业延伸,服务对象将可能进一步拓展到社会各类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优质教育资源将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和应用,社区居民将可能得到更具社会性、开放性、针对性、便捷性的教育服务等等。同时,在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地区,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资源发展社区教育,开辟社区教育网页或窗口,为社区成员提供活多样的、质量上乘的教学支持服务,并把网站向街道、居民小区、家庭延伸,使广大居民能够方便地“点菜”学习。数字化学习港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化学习服务机构,其办学的低成本、教学的高质量、受众人群的普适性和学习内容的针对性特征,已进入公众的视野并正在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它将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途径选择。

总之,电大参与社区教育,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开放学习系统,使各类教育资源、学习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惠及最广大的民众。具有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权利平等的重大意义,这也是我国教育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对电大自身发展来说,不仅仅意味着规模发展的意义,而且有着极其重要的创新价值。电大教育在不断拓展服务功能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出是一种面向公众的教育,从而进一步体现出公共服务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说,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实现服务功能的拓展,增强功能拓展的能力,是电大教育充满活力的重要保证,是电大教育生命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封开县开展“清剿火患”战役情况汇报下一篇:危害因素相关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