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岗小学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2024-04-17

马岗小学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总结(共8篇)

篇1:马岗小学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马岗小学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马岗小学为了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吃菜难的问题。按照上级文件“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蔬菜基地建设,要按照小学生生10平方米以上的要求。从我校的实际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建设蔬菜基地为重点,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场所,既解决住校学生吃蔬菜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场所问题,既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创造了条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王小学经过几年的学校布局调整,学校办学规模得到了扩大,办学效益得到了提高,农村教育也逐步向城镇化靠拢,学校布局逐步集中。但农村人口比较分散,交通又不便因此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寄宿,他们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这样就造成了寄宿学生整体缺乏维生素的营养不良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发育。为解决这些孩子的吃菜问题,我校实行种蔬菜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根据蔬菜基地生产需要,安排学生劳动技术教学,把教学和劳动实践结合,并且聘请当地经验丰富的种植人员进行管理,使基地出产蔬菜品种多样,为学生提供了新鲜蔬菜。

我校现有学生147人,其中住校生142人,现有蔬菜基地5亩,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建立了基地管理制度、师生安全保障制度、学生劳动实践的考核和奖励制度、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考核制度,以制度确保基地正常运行,按时令合理安排生产,按课程需要安排实践活动。学校蔬菜基地实行“班田制”管理模式,即学年初学校把菜地划分到班级,班主任就成了“责任地”的“户主”。

为了解决一部分班主任“不擅长种菜”的实际问题,也为了提高菜的质量和数量,主抓菜地建设的学校领导根据季节和地域气候等实际情况,统一要求所种菜的品种、播种的时间,并抽调后勤人员现场指导。在菜园的管理上,劳动技术课教师结合专业课教学,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锄草、间苗、施肥、除虫、采摘、清洗等知识,并现场指导,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种菜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学校种植的白菜、茄子、苞菜、萝卜、冬瓜、南瓜、四季豆、大葱、蒜苗等蔬菜,每年产量达1万多斤,使学校的蔬菜供应不断档,确保每周为住校生提供新鲜蔬菜。

我校还以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质量标准,土地肥力、栽培品种、种植季节、病虫发生实际情况、肥料安全使用管理等,都由专人负责、统一采购,根据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要求,结合本地蔬菜生产的土壤肥力、品种布局等实际情况,农家肥要经过高温发酵达到无害化标准后方可施用,根据各种不同蔬菜品种选用适宜的肥料种类,采用科学的平衡施肥方法,不得超量施用化学肥料,要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施肥方法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肥料。学校对蔬菜基地的建设、管理、使用都作了较具体的安排,并规定蔬菜基地的检查评比结果纳入后勤管理人员目标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其工作成绩,另外学校每年为每亩基地补助100元,用于购买种子、肥料等原料,成品蔬菜以低于市场价进入食堂,收入用于聘请管理人员的生活补助和购买生产工具。实践证明我校的这种管理机制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这些收入还不够学生生活需求,我校在以后将不断探索,更好的去满足学生生活的需求.马岗小学 2013.12

篇2:马岗小学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增强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不断创新思想意识,根据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学校蔬菜基地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丰富和繁荣我校的教育内容,培养艰苦奋斗、努力创新的新一代学生。

二、奋斗目标

1、“以育人为主、创收为辅”,从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努力创新精神,提高劳动技能,增加学校经济收入,改善办学条件、服务教育教学。

2、我校蔬菜基地面积达到人均10平方米以上。

三、具体措施

1、做好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的宣传落实工作,紧跟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争取领导支持;二是选择好主攻方向,确定学校劳动基地的实际任务和工作内容;三是仔细安排。选择热情高、愿意干的学校先行开辟蔬菜基地和其他基地。必须以“种、养”为主,以“种”助“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其益无穷。

2、抓好学校蔬菜基地建设,全面改变学校学生带菜、吃冷菜、馊菜现象,发挥学生自己种菜的作用,改变我校寄宿学生的吃菜状况。把“种养”工作结合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奖励措施

年初将此项工作列入班级、教师考评范围,年终对表现突出的先进班级和个人进行评比奖励、加分。

马岗小学

篇3:马岗小学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1 基地概况

萧山区三联常年性蔬菜基地位于萧山区东北部的河庄街道三联村, 三联村紧靠钱塘江东岸, 与省会杭州隔江相望, 江东大桥近在咫尺, 为建立蔬菜基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外部生产条件。蔬菜基地面积35hm2, 常年主要种植的蔬菜品种为番茄、鲜食大豆、芹菜等。基地品种布局合理, 设施栽培效益明显, 无公害生产品质优良。产品主要销往杭州、萧山等地。

2 计划指标

根据杭州市“菜篮子”基地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合同书:项目计划总投资33.8万元, 新建U50型排灌水渠700m, 投资4.9万元;U70型排灌水渠1600m, 投资12.8万元;U90型排灌水渠1700m, 投资16.1万元。资金来源:自筹13.8万元, 申请市级财政补助20万元。

3 实际完成情况

实际完成U50型、U70型、U90型排灌水渠4130m, 原计划完成4000m, 完成率103.25%;实际投资33.82万元, 原计划完成33.8万元, 完成率100.06%。

4 主要工作措施

4.1 建立班子抓领导

为使蔬菜基地成为精品工程, 街道专门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由街道分管农业的副主任高瞻为组长, 其它7位同志为组员, 特邀农业局专家为技术顾问, 做到统一领导, 明确分工, 责任到人, 为项目的全面实施提供组织保证和技术保障。

4.2 注重投入强基础

2013年对蔬菜基地实际投资33.82万元, 本着大手笔投入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大规模建设做优蔬菜基地建设, 高标准做精高产、高效、优质、安全文章, 使蔬菜基地成为河庄的金名片, 成为萧山农业的新增长点。

4.3 规范财务建专帐

根据项目管理要求, 建立项目工程专帐制度, 做到上级资金补助到位, 地方资金配套到位, 自筹资金落实到位, 规范资金使用, 使工程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

4.4 制定方案保实施

为着力实施该项目,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 科学合理地实施该工程项目,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初见成效。

4.5 规范项目重管理

对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 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严把质量验收关, 规范项目实施。

4.6 统一服务显成效

对蔬菜基地主要做好四统一服务:一是统一品种。统一选用番茄上海903, 蒲子浙蒲2号, 鲜食大豆95-1, 毛豆3号, 芹菜上农玉芹、青芹。二是统一种植模式。推广番茄———芹菜———芹菜及鲜食大豆———芹菜———芹菜。三是统一防病治虫。蔬菜基地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统一发放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2种性引诱剂, 有利于提高蔬菜安全质量。四是统一种植技术。推广机械深耕, 选用良种, 精确定量栽培, 肥药双控, , 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实用技术。

4.7 工程养护见长效

为充分发挥工程成效, 制定了管护措施, 组织了养护专业队伍, 落实了管理养护资金。

5 实施成效

5.1 经济效益

2012年通过蔬菜基地建设, 有效地改善了蔬菜生产条件, 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抗灾能力, 增加了产量, 提升了效益。预计2012年35hm2蔬菜基地蔬菜复种面积可达104hm2, 复种指数300%, 实现总产值1016.92万元, 净收入739.55万元。

5.2 社会效益

通过蔬菜基地项目的实施, 完善了农田基础设施, 改善了蔬菜生产条件, 提高了蔬菜综合生产能力, 为市场提供蔬菜产品14391t, 对保障蔬菜安全意义重大。

5.3 生态效益

篇4:小学蔬菜基地建设方案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增强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不断创新思想意识,根据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新课程改革和农村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寄宿学生增加以及改变住校生“带菜”和“吃干菜”的种种现实情况,现就加快我校蔬菜基地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丰富和繁荣我校的教育内容,培养艰苦奋斗、努力创新的新一代小学生。

二、奋斗目标

1、“以育人为主、创收为辅”,从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努力创新精神,提高劳动技能,增加学校经济收入,改善办学条件、服务教育教学。

2、三年内,我校蔬菜基地达到4亩。

三、具体措施

1、做好市有关文件精神的宣传落实工作,紧跟中心学校的工作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争取领导支持;二是选择好主攻方向,确定学校劳动基地的实际任务和工作内容;三是仔细安排。选择热情高、愿意干的同志开辟蔬菜基地和其他基地。

2、2007年树好同类学校的样板,抓好蔬菜基地。

3、采取鼓励、奖励等措施,抓好蔬菜基地建设,全面改变学校学生带菜、吃冷菜、馊菜现象,发挥学生自己种菜的作用,改变寄宿制学生吃菜状况。把蔬菜基地建工作结合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考评奖励方案

篇5:保福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保福小学为了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吃菜难的问题。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从我校的实际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建设蔬菜基地为重点,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场所,既解决住校学生吃蔬菜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场所问题,既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创造了条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近年来的作法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学生144人,其中吃中餐的学生就有105人,现有蔬菜基地5亩。2011年9月,保福苏区的学校经过布局调整,保福中学撤并,仅留下一所保福小学,学校布局逐步集中。但农村人口比较分散,交通又不便,因此有部分学生寄宿,他们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发育;还有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中午在学校食堂就餐。

为解决这些孩子的吃菜问题,我校实行种蔬菜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根据蔬菜基地生产需要,安排学生劳动技术教学,把教学和劳动实践结合,并且聘请当地经验丰富的种植人员进行管理,使基地出产蔬菜品种多样,为学生提供了新鲜蔬菜。

二、主要做法:

1、成立基地管理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徐正忠为组长,后勤主任王本权为副组长,三、四、五、六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夯实责任,做到效、责、权、利明确。

2、优化经营管理模式。

学校蔬菜基地实行“班田制”管理模式,即学年初学校把菜地划分到三——六年级,这些年级的班主任就成了“责任地”的“户主”。平时由班主任在劳动实践课上带领本班学生在“责任地”上劳动,寒暑假由班主任老师自主劳作。

3、充分发挥基地育人功能。

师生在基地劳动参与率达100%以上。学校建立劳动教育及相应制度,全面记录师生劳动状况,并把此项内容作为师生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准。所有的种植环节都是以班主任老师示范、学生实践的程序开展。这样,使学生在种植中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在管理中学会劳动的技能,在收获时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

4、科学种植,确保基地效益。

为了解决一部分班主任“不擅长种菜”的实际问题,也为了提高菜的质量和数量,学校根据季节和地域气候等实际情况,统一要求所种菜的品种、播种的时间,每年结合季节特点进行蔬菜种植,春季主要有大葱、茄子、豆角、辣椒、西葫芦;秋季主要有白菜、萝卜、大葱、大蒜等品种,并抽调后勤人员现场指导。在基地的管理上,劳动技术课教师结合专业课教学,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锄草、间苗、施肥、除虫、采摘、清洗等知识,并现场指导,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种菜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学校种植的白菜、茄子、苞菜、萝卜、冬瓜、南瓜、四季豆、大葱、蒜苗等蔬菜,每年产量达1万多斤,使学校的蔬菜供应不断档,确保每周为住校生和搭餐生提供新鲜蔬菜。

5、严肃过程,确保安全。

学校要求班主任严格劳动实践中的过程,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及防范措施,确保无不安全事故发生。

6、严格管理,资金扶持。

学校对蔬菜基地的建设、管理、使用都作了较具体的安排,并规定蔬菜基地的检查评比结果纳入后勤管理人员目标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其工作成绩,另外学校每年为每亩基地补助100元,用于购买种子、生产工具等,成品蔬菜以低于市场价进入食堂。我校还以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质量标准,土地肥力、栽培品种、种植季节、病虫发生实际情况、安全使用管理等,都由专人负责、统一采购,根据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要求,施肥方法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肥料。

7、自主经营,效益明显。

学校将收获的蔬菜以略低于市场价转售于师生食堂,既解决了淡季学生吃菜难的问题,又为学校创了收益。

篇6:马岗小学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鹅蛋

马岗鹅种蛋2 000枚,电热孵化和沼气孵化方式各1 000枚。

1.1.2 孵化设备

电热孵化使用青岛兴仪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箱体式孵化机(EIFDM),沼气孵化箱为自制。沼气孵化是利用养鹅场废弃物发酵产生沼气,通过沼气燃烧供热孵化。沼气孵化系统:贮水箱→沼气热水器→电磁阀→管道→孵化机散热器→管道及管道泵→贮水箱。当孵化机内的温度没有达到设定值,温度控制器发出加温信号,打开电磁阀和管道泵,热水器的热水经管道流入孵化机内的散热器,并以自身表面与介质传给种蛋升温孵化。当孵化机内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温度控制器发出停止加温信号,关闭电磁阀,热水器熄火,管道泵的停止时间比电磁阀稍迟些,让存在散热器中的热水减少,避免孵化机内的温度继续上升。沼气孵化与电热孵化一样方便,能根据要求自动控制温度进行孵化。

1.2 试验方法

1.2.1 种蛋处理

种蛋收集后放入贮存室,按1 m3容积用40%福尔马林溶液30 m L和15 g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0~30 min,熏蒸消毒后通风。种蛋消毒后贮存在16℃左右、相对湿度70%左右的阴凉干燥处。取2 000枚种蛋随机分成电热孵化和沼气孵化两组,每组1 000枚,分3批入孵,第1批400枚,第2批300枚,第3批300枚,分别于产蛋后贮存2 d、4 d和6 d入孵。贮存超过4 d的种蛋在孵化前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喷洒种蛋表面,晾干后入孵。

1.2.2照蛋、翻蛋与晾蛋

分别于孵化后的第7天、第16天和第25天照蛋3次。在1~28 d每2 h翻蛋1次,落盘后停止翻蛋。凉蛋从第7天开始,每天晾蛋1次,到第14天后每天2次,每次晾蛋时间10 min左右。

1.2.3 孵化温度与湿度

种蛋孵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温度与湿度见表1。

1.3 测试指标

测定计算孵化率和健(弱)雏率,并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孵化率(%)=出苗数(只)/入孵蛋(枚)×100%;健(弱)雏率(%)=健(弱)雏数(只)/出苗数 (只) ×100%。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孵化方式孵化率

不同孵化方式的孵化率见表2。在种蛋贮存2 d、4 d和6 d的情况下,沼气孵化比电热孵化的孵化率分别高1.67%、1.56%和0.34%。种蛋贮存6 d以内,电热孵化的平均孵化率为89.0%,沼气孵化的平均孵化率为90.1%,沼气孵化比电热孵化的孵化率提高1.24%,种蛋孵化率随种蛋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2.2 不同孵化方式健(弱)雏率

对不同贮存时间种蛋孵化出苗情况进行统计,不同孵化方式下3个不同贮存时间的平均健(弱)雏率见表3。电热孵化1 000枚种蛋出苗891只,其健雏率为97.64%,弱雏率为2.36%;沼气孵化1 000枚种蛋出苗902只,其健雏率为98.00%,弱雏率为2.00%。沼气孵化的健雏率比电源孵化的健雏率提高0.37%。

2.3 不同孵化方式效益比较

以1 000枚鹅种蛋计算,电热孵化出苗数891只,沼气孵化出苗数902只,每只鹅苗全年平均市场价格以12元计算,沼气孵化比电热孵化多收入132元,提高1.23%。每孵出1只鹅苗电热孵化和沼气孵化所需费用分别为0.5元和0.35元,电热孵化所需费用共计为445.5元,沼气孵化所需费用为315.7元,沼气孵化费用少129.8元,孵化1 000枚种蛋沼气孵化费用降低29.1%。

说明: (1) 每种孵化方式入孵1 000枚种蛋, 每枚种蛋8元计算; (2) 平均每只鹅苗孵化费用:电热孵化0.50元/只, 沼气孵化0.35元/只; (3) 按全年平均每只鹅苗市场价格12元计算。

3 讨论

(1)关于电热孵化和沼气孵化的效果比较以前未见报道。本试验的结果表明,对于孵化率和健雏率,沼气孵化好于电热孵化。究其原因可能与温度和湿度控制有关。电源孵化属于直接加热方式,加热时间短,升温快;同时,由于电源孵化升温快,开始可能会造成孵化箱内热量不均而影响湿度。而沼气孵化是利用沼气燃烧过程中通过水的温度加热,属于一种间接加热,加热时间稍长,升降温较缓慢平稳,也使得湿度能得到较好的控制,有利于提高孵化率和雏鹅的质量。

篇7:马岗小学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关键词: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四川成都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 城市近郊蔬菜地的土壤受到“三废”排放、城市垃圾污染、大气降尘、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因素影响, 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逐渐凸显[1]。近年来, 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高, 蔬菜质量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 对城市周边的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调查, 对保障城市周边蔬菜地的食品安全有重要意义。

我国对蔬菜基地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广泛研究始于21世纪初, 自2004年我国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以来, 人们对食品安全更加重视。如, 上海市对张江镇蔬菜基地的土壤重金属研究指出, 其污染程度达到重度污染, 主要污染元素为Cd、Cu、Zn、Hg, 其主要原因是采用污水灌溉[2]。重庆市曾对沙坪坝区蔬菜基地的土壤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土壤污染程度为中度污染, 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和Hg[3]。

有学者对成都地区几种蔬菜中重金属Hg、As、Cd、Pb的含量分析指出, Cd、Pb是成都地区蔬菜中的主要污染元素[4], 然而, 其研究并未对蔬菜基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进行研究。因此, 该文以成都市近郊———江家菜地和温江永宁镇的2个“菜篮子”基地为研究地点, 通过实地采集地表土样, 分别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 (Cd、Pb、Cu、Zn、Ni、Cr) 含量, 阐述了2个蔬菜基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旨在为保障成都市蔬菜基地的土壤安全和防治等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范围

研究区域分别为成都市东郊锦江区江家菜地、西郊温江永宁镇2个蔬菜基地, 海拔高度513~531 m。该区域位于成都平原,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冬季温暖湿润, 年降水量800 mm以上, 作物一年两熟, 土壤以紫色土为主。

1.2 样品采集

根据成都市近郊蔬菜地的分布现状, 选取种植历史超过40年的蔬菜地———锦江区江家菜地和温江区永宁镇“菜篮子”2个基地作为研究对象, 在2个蔬菜基地各布设4个样点, 据GPS定位数据, 用Arc GIS绘制了土壤采样点分布图 (图1) 。根据采样地实际情况采用对角线式采样法, 为避免局部偶然因素, 采集5个重复土样, 每个样点采用5个土样等量混合。采样时, 用木勺或竹刀采集植物根系土, 采样深度0~20 cm。采集的土壤样品经自然风干后, 剔除生物残骸、植物碎片、碎石和砾石, 研磨过100目尼龙筛, 用四分法取装入聚乙烯塑料袋备用。

1.3 样品分析方法

土壤p H值的测定方法采用电位测定法 (PHS-2C型p H计) ;土壤铅、镉的测定方法采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1997) [5];铜、锌的测定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8-1997) [6];镍的测定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9-1997) [7];铬的测定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7-1997) [8]。进行试样分析时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 所用的水均为去离子水。

1.4 评价方法

该试验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价主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 (内罗梅Nemerow) 污染指数法[9], 单因子污染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Pi为第i种污染物的单因子污染指数;Ci为第i种污染物的实际测量值;Si为第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 内罗梅 (Nemerow) 污染指数法是一种综合的评价方法, 既考虑了单项元素的作用, 又突出污染最严重元素的重要性, 其计算公式为[9]:

式中:P综为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Pimax为测定点的单因子污染指数中的最大值;Pave为污染物的单因子污染指数的平均值[9]。

1.5 评价标准

该文土壤污染物的评价标准依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中的2级标准, 具体如表1所示;土壤综合评价分级标准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纲要》中的分级标准[10]。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纲要》 (试行) (1994年) 的规定, 将土壤的污染情况划分为5个等级, 污染等级划分标准如表2所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样的p H值和重金属测定结果

江家菜地和温江区永宁镇2个样地的土壤p H值的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 在8个采样点中, 有7个采样点的土壤p H值均小于7.0, 呈酸性;只有Y4采样点的p H值大于7.0, 为7.03, 呈弱碱性。总体而言, 采样点的土壤呈酸性。

各样点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 江家菜地和温江区永宁镇2个样地Cd含量的均值分别为0.24、0.23 mg/kg;Pb含量的均值分别为30.36、29.69 mg/kg;Cu含量的均值分别为40.01、38.91 mg/kg;Ni含量的均值分别为64.87、64.98 mg/kg;Cr含量的均值分别为39.14、40.56mg/kg。由此可以看出, 两地的Cd、Pb、Cu、Ni、Cr含量差别很小。而Zn含量的均值分别为85.62、129.31 mg/kg, 温江区永宁镇Zn含量明显高于锦江区江家菜地, 高出43.69 mg/kg, 但仍属于正常范围。

(mg/kg)

由图3可以看出, 与各重金属标准含量相比, 2个样地土壤中Cd、Pb、Cu、Zn、Cr的含量均没有超过标准值 (GB15618-1995) , 属于正常范围。而2个蔬菜基地的Ni元素明显高出标准值24 mg/kg左右。

2.2 评价结果

2.2.1 单项污染指数评价。

土壤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和评价结果如表4、图4所示。可以看出, 江家菜地和永宁镇蔬菜基地的Cd、Pb、Cu、Zn、Cr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 这说明两地Cd、Pb、Cu、Zn、Cr的含量均未超标。而两地Ni的污染指数均为1.62, 大于1, 可见江家菜地和永宁镇蔬菜基地都存在镍污染。

2.2.2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由于仅使用单因子评价不能反映整体的污染情况, 综合污染评价采用兼顾了多种污染物的水平和某一种污染物的污染严重程度, 能够综合地反映污物状况。从表4可以看出, 江家菜地、温江区永宁镇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24、1.25, 根据土壤综合评价分级标准可以判断两地的污染等级为3级, 均受到轻度的重金属污染。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成都市近郊江家菜地和永宁镇2个蔬菜基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为轻度污染, 污染等级为3级。其中, Ni含量超标, 为污染下限值的130%;其余5种金属Cd、Pb、Cu、Zn、Cr的含量均未超标。

单项污染指数结果表明:土壤中Ni含量超标, 单项污染指数达到1.62。其中, Cd、Cu含量虽然未超标 (仅为污染下限值的80%) , 但超出四川省紫色土的背景值含量 (紫色土的范围为7~54 mg/kg, 平均值为23 mg/kg) [11];而Pb含量均占污染下限标准值的12%;土壤中Zn元素含量, 江家菜地的土壤Zn含量是污染标准值的43%, 低于紫色土的背景值含量 (紫色土的范围为48~131 mg/kg, 平均值为109mg/kg[11]) , 温江区永宁镇的Zn含量占污染下限值的65%, 高于紫色土的背景值含量;土壤中Cr含量仅为污染下限值的25%。

综合污染指数表明:江家菜地和温江区永宁镇的重金属污染等级均达到3级, 污染指数分别为1.24、1.25, Ni元素是污染元素, 土壤污染程度属于轻度污染, 作物开始受污染。

3.2 讨论

成都市某些蔬菜地的土壤虽然也受到重金属污染, 但是与上海市、重庆市的一些蔬菜地土壤污染程度相比, 成都市的蔬菜基地的土壤污染程度较轻且污染元素为单一的Ni。

上海市张江镇受污染的蔬菜基地, 67%的土壤达到重度污染、33%为中度污染, 污染元素为Cd、Cu、Zn、Hg 4种重金属元素;其污染途径可能与含Hg农药、含Cd的渣肥施用、污水大面积灌溉、化工污染物扩散以及采用黄浦江底泥作为耕作土壤有关。对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受污染的土壤而言, 污染程度属于中度污染, 污染元素为Cd和Hg;污染途径与施用含Hg农药和含Cd的渣肥、污水灌溉和大气粉尘相关。

目前, 虽然有研究指出土壤中Ni含量的多少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 且与土壤粘粒、阳离子交换量等相关[12]。但对于成都市受Ni元素污染的土壤, 其污染原因尚不明确, 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以便从源头上控制土壤中Ni元素污染。

参考文献

[1]朱美英, 罗运阔, 赵小敏, 等.南昌市近郊蔬菜基地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7 (5) :782784.

[2]姚春霞, 陈振楼, 张菊, 等.上海市浦东新区土壤及蔬菜重金属现状调查及评价[J].土壤通报, 2005, 36 (6) :884-887.

[3]李其林, 黄昀.重庆市近郊区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及污染情况[J].土壤通报, 2002, 33 (2) :158-160.

[4]罗晓梅, 张义蓉, 杨定清.成都地区蔬菜中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J].四川环境, 2003, 22 (2) :49-51.

[5]国家环境保护局.GB/T 17141-1997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7:93-96.

[6]国家环境保护局.GB/T 17138-1997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7:101-107.

[7]GB/T 17139-1997土壤质量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7.

[8]国家环境保护局.GB/T 17137-1997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7:97-100.

[9]赵军, 张浩波, 赵国虎.兰州市安宁区蔬菜地土壤酸度及重金属的测定和评价[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2, 47 (2) :115-119.

[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7.

[11]李庆逵.中国红壤[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185-191.

篇8:马岗小学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1 云南省蔬菜基地建设现状

1.1 现代蔬菜基地建设

建设现代蔬菜基地, 加快科技兴菜步伐, 打“绿色牌”、唱“特色戏”, 云南省蔬菜2010年种植面积达74万hm2, 产量突破1 490万t, 产值251亿元。蔬菜出口额达4.67亿美元, 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4.6%, 首次超过烟草, 成为全省最大类出口农产品。

2008年以来, 云南省共投入资金2.46亿元, 建成现代蔬菜生产基地65个, 共34万hm2, 产量占全省蔬菜产量的60%以上。推进标准化生产, 制定蔬菜无公害技术规程逾1 000项, 至2010年底, 全省共认定无公害蔬菜产地面积达到24.67万hm2, 无公害产品335个, 创建了元谋、建水2个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以生物农药等为主的生物、物理防控面积达20万hm2以上。

1.2 蔬菜品种

加快冬早菜、夏秋菜、设施蔬菜发展步伐, 形成了基本均衡的季节性生产结构。一年四季都有蔬菜的繁荣景象, 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客商, 拉动着云南省的菜市。“十五”以来, 全省先后引进蔬菜新品种300个以上, 其中有2/3的品种进入规模推进阶段, 蔬菜主栽品种的良种覆盖率已达95%, 蔬菜种植从以青白菜、番茄、辣椒等为主, 逐步向精细菜、特色菜、野生菜等方向共同发展。目前, 全省种植的蔬菜有茄果类、瓜类、叶菜类、根菜类、薯芋类、豆类、葱蒜类等13大类, 逾100个小类, 主要有大白菜、小白菜、菜用马铃薯、洋葱、番茄、菠菜、洋白菜、西兰花、生菜、莴笋、芹菜、香菜、大葱、大蒜、蒜苗、韭菜、青椒、茄子、黄瓜、苦瓜、白萝卜、胡萝卜、生姜、莲藕、慈菇、荷兰豆、豆角、豌豆尖、甜脆豌豆等小类[1,2]。耕作制度得到优化, 从1年种1~2茬至1年种3~4茬, 全省蔬菜产量、质量和整体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1.3 经营方式

在经营模式上, “公司+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化经营形式, 引领着“云南菜”迈向大市场。全省从事蔬菜生产营销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公司等达900家以上;蔬菜加工企业达347家, 加工能力达150万t。种菜不愁销, 激发了农民种菜的热情, 全省蔬菜种植区域不断扩大, 继元谋、通海、呈贡等传统产区之后, 建水、丘北、麒麟、嵩明等一大批县区迅速成为云南省蔬菜生产的新兴产区;一些过去很少种菜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也走上了种菜增收之路[3]。据了解, 云南供港蔬菜数量居全国第一, 每年供港澳蔬菜在50万t以上, 占整个香港市场的1/3。

2 蔬菜基地发展特点

截至2010年底, 全省建有蔬菜生产基地65个, 蔬菜种植面积34万hm2, 上市各类新鲜蔬菜1 232万t, 产值242.1亿元, 平均产量36.24 t/hm2, 产值71 220元/hm2。

2.1 基地建设日见成效

为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产生规模效益, 根据云南省实际情况, 鼓励菜农连片规模种植。昆明市以安宁、富民及晋宁、呈贡、官渡的部分基地为城市保障型蔬菜基地, 嵩明、宜良、石林、寻甸、禄劝、东川为外销出口型蔬菜基地, 山区、半山区、贫困地区为订单加工型蔬菜基地。同时, 昆明市决定从2011年1月1日起恢复征收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和启动2.67万hm2蔬菜基地建设, 其中新建蔬菜基地1.80万hm2, 改造提升老基地8 666.67 hm2。随之, 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 反时令、无公害、名特优新品种的各类蔬菜、瓜果相继落户云南省。

2.2 设施栽培迅速发展

为适应市场需求, 不断加大蔬菜基地的供给能力, 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 加快了高产、高效设施的投入使用。钢大棚、竹大棚、喷滴灌、微灌、防虫网等设施迅速推广应用, 初步形成了现代化蔬菜基地规模2.07万hm2, 播种面积达6.20万hm2。

2.3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坚持以优质高产为重点, 大力引进、推广蔬菜优良品种。西兰花等经济型蔬菜被不断地引进, 既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又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2.4 新技术应用和推广力度不断加大

依靠科学技术、增加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是提高蔬菜产量、改善品种质量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为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 进一步提高蔬菜品质、全省对新技术进行了大力推广和应用。一是加快了蔬菜品种更新换代, 积极引进、推广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测土配方肥、新农药[4,5]。“十五”以来, 全省先后引进蔬菜新品种超过300个, 其中有2/3的品种进入规模推进阶段, 蔬菜主栽品种的良种覆盖率已达95%, 蔬菜种植从以青白菜、番茄、辣椒等为主, 逐步向精细菜、特色菜、野生菜共同发展。二是普遍推广地膜、大棚、防虫网等先进技术。三是举办各种形式的蔬菜技术培训。

3 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发展, 蔬菜基地无论从种植面积, 还是从单产和总产量上, 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1 蔬菜批发、零售市场不畅

蔬菜批发、零售市场不畅, 出现“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的怪圈。值得关注的是, 一方面是直线下滑的蔬菜批发价格, 一方面却是零售终端高居不下的菜价。以卷心菜 (包菜) 为例, 来自通海金山蔬菜批发市场2011年4月20日价格信息, 卷心菜最高价0.20元/kg, 最低价为0.10元/kg。而昆明各大农贸市场卷心菜售价为2.0~2.5元/kg, 整整涨了10倍。农民种菜亏本, 收购商贴本, 运输商叫苦, 批发商不赚钱, 商贩也说赚不到钱。通过调查了解发现, 问题出在农贸市场、超市这一环节, 商贩、超市在进蔬菜时控制数量, 刚好够卖或者不够卖, 就造成供不应求的假相, 蔬菜卖价不降, 市民买不到低价菜, 要吃菜, 只有买高价菜。

3.2 运输成本增加

由于云南省内市场不畅, 导致该省要从省外调菜, 使运输成本增加。汪家富蔬菜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家富指出:2010年上半年昆明从广西调青笋、海南调豆角, 但昆明市每天都要往广西发20多车青笋, 往海南发豆角, 昆明每天外调近300 t蔬菜, 仅汪氏企业每天要外销的蔬菜达1 000 t, 足可以满足3个昆明市场。汪家富还表示, 昆明最应该解决的是市场平台问题, 而不是一味舍近求远调配蔬菜。由于菜贩联手垄断经营, 通海的蔬菜根本进不了昆明市场, 只能往外省销售。

3.3 信息不畅

信息不畅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目前, 云南省农业市场环境、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还不够完善, 批发零售市场基础设施仍然落后, 市场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菜农由于缺乏供求信息的引导, 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 信息不灵, 渠道不畅, 品种选择上盲目跟从, 这不仅影响了菜农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造成生产资料及劳动力资源的浪费。2010年上半年云南省由于干旱, 蔬菜价格很高, 2011年第1季度菜农大量种植蔬菜, “菜贵伤民”才渐平息, “菜贱伤农”又现端倪。据省商务厅城市生活必需品监测数据显示, 2011年第1季度, 云南省蔬菜批发价格与2010年同期比较, 呈下跌态势。进入4月后, 由于大量应季蔬菜集中上市, 云南省蔬菜批发价格与3月末相比, 连续4周下跌, 且跌幅逐渐扩大。4月第1周至第4周, 均价环比分别下跌0.32%、4.14%、13.01%和10.85%。其中跌幅最大的是叶菜类, 其次是果实类。从蔬菜品种价格看, 在所监测的20种蔬菜中, 第4周除白萝卜和苦瓜价格比上周有所上涨外, 其余18种蔬菜价格均比上周下跌, 其中跌幅在20%以上的有7种蔬菜, 占38.9%。

3.4 分户经营缺乏规模效益

目前, 云南省蔬菜生产仍多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 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测, 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 难以形成规模效益[6]。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水平低, 龙头加工企业少, 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经济共同体。

3.5 农药残留、污染影响生产发展

目前, 云南省绿色无公害蔬菜发展相对于市场需求仍显滞后。全省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占蔬菜总种植面积的比重还比较低。菜农在农药使用上, 仍存在着安全间隔期不够, 使用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等现象, 往往造成上市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 不但给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还影响了生产的持续发展。

3.6 扶持力度不够, 资金投入不足

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 多数基地基础设施不配套,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2010年的特大干旱, 表明云南省的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云南省水资源丰富, 却造成2010年蔬菜因干旱严重减产, 主要是由于云南省是工程性缺水, 水利设施投资跟不上蔬菜生产的需要。

3.7 蔬菜营销企业与菜农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

一是现有企业与营销大户参差不齐, 部分企业信誉度差, 履约率低, 市场不好时就不按单收菜, 菜农利益受损, 严重挫伤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二是部分菜农风险意识和信誉度差, 在市场销售好时, 不能履行合同而自行销售, 严重阻碍订单农业发展。

3.8 生产经营粗放, 产品质量不高

蔬菜的生产、流通仍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 仍在按照数量型的发展模式增长, 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缓慢。品种结构方面, 低档菜品种面积仍然较大, 而名、特、优新品种面积小, 缺乏市场竞争力。

4 发展对策

要保持云南省蔬菜基地健康发展的好趋势, 必须从科技推广、市场营销、加工转化、基地布局、政策扶持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努力提高蔬菜基地的经济效益, 为菜农创收, 让市民吃上安全、适价的蔬菜。

4.1 加强扶持力度

要进一步重视和增强对蔬菜基地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真正将蔬菜基地生产作为一项民心工程, 在资金、技术、信息等诸多方面对蔬菜基地生产予以支持, 充分调动广大菜农的积极性。要利用全省每年改造13.33万hm2中、低产田地, 15年改造200万hm2中、低产田地的项目资金, 以及中央、省投资蔬菜建设的资金, 10年内改造13.33万hm2蔬菜基地, 新建20万hm2蔬菜基地, 累计蔬菜基地达54万hm2。完善田间渠系, 做到渠、路、桥、涵、闸配套, 形成沟成网、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 达到能排能灌。设施蔬菜要达到4.67万hm2, 保证1年2~4茬蔬菜的种植。

4.2 提高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

要充实技术队伍, 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同时加强对菜农的技术培训, 提高蔬菜种植水平, 继续加大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 扩大反季节蔬菜面积。要有针对性地引进蔬菜新品种, 加快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以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生产为突破口, 全面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推广应用新型节能日光温室、CO2施肥、地膜覆盖、节水灌溉、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工厂化育苗、生物肥料、测土配方施肥、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等技术。

4.3 实施统一管理, 合理规划布局

要克服重视蔬菜生产而轻视蔬菜加工和流通的思想观念, 对蔬菜生产、加工、销售、检测等实施统一管理, 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蔬菜加工产品, 提高蔬菜基地的经济效益。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提高其加工转化增值和带动生产发展的能力。至2020年, 建蔬菜营销、加工、运输等企业650家, 建保鲜冷库1 900座, 年加工鲜蔬菜600万t。把优化蔬菜基地发展布局作为提高蔬菜基地和菜农效益的重要措施来抓, 重点抓好不同栽培设施、不同类型、不同品种蔬菜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重点在蔬菜发展差的县市区规划发展蔬菜基地, 根据土壤、气候、海拔确定哪个乡镇适合种何种菜, 1个乡镇种1类菜, 建1个基地, 面积超过666.67 hm2, 即叶菜类1个乡镇种;瓜菜类1个乡镇种;块根、块茎类1个乡镇种;茄果类1个乡镇种;葱蒜类1个乡镇种;菜用豆类1个乡镇种;水生菜1个乡镇种;其他蔬菜1个乡镇种。

4.4 加强市场信息营销体系建设

应重视蔬菜市场体系建设, 健全农村市场网络。合理规划蔬菜市场体系建设, 加强蔬菜批发市场的建设, 扩大市场覆盖面, 1个县市区至少有1个批发市场, 多的要达2~4个, 建立稳固可靠的营销网络。建立信息网络, 及时向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 为各地制定指导性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4.5 加强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 确保蔬菜产品安全

强化蔬菜产品安全意识, 加强以生物、物理防治为主的无公害生产技术硬件设施建设, 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在化肥的施用上, 要根据土壤的化验分析, 科学施肥, 要少施氮肥, 防止亚硝酸盐污染。在农药的使用上, 尽量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禁止使用国家严禁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在建基地前, 一定要对土壤取样化验分析, 如果重金属超标, 就不能种蔬菜。建多少蔬菜基地, 就要认定多少无公害蔬菜基地, 即无公害蔬菜基地达到44.67万hm2以上。每个县市区都要有蔬菜种植基地, 保证本地大宗蔬菜的供给量, 降低运输成本。每个县市区要根据本地的人口、人均大宗蔬菜需求量来确定最低蔬菜种植基地面积, 人均要有66.67 m2耕地, 20万人口的县要有蔬菜基地1 333.33 hm2以上。就地种菜、就地销菜, 减少运输成本, 降低菜价, 使菜农有钱赚, 市民不嫌菜贵。当天收菜, 当天就到市民的餐桌上, 既新鲜, 又减少浪费。

4.6 进一步强化“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州市级新一轮“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 设立办事机构, 明确职责, 形成部门联动、分工合作的长效机制。各县 (市) 、区政府, 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 切实加强对“菜篮子”工程的组织领导, 保证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各地要对生产、流通各环节进行综合考核, 将菜地和种植保有数量、重要蔬菜产品自给率、蔬菜价格异常波动、蔬菜产品质量合格率等重要指标进行量化, 作为行政一把手负责制的内容, 一级抓一级, 层层落实, 并纳入年终考核内容。防止“菜贵伤民”、“菜贱伤农”这类现象的发生。二是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全省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要求, 强化政策调控措施, 把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作为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加以落实。省农业部门要将发展蔬菜基地和种植保有数量、主要蔬菜产品自给率、市场供求稳定、平抑价格、蔬菜产品质量合格率等重要指标进行量化, 作为年终考核行政一把手责任制的一项内容。

4.7 扶持蔬菜加工企业树立品牌

要在全省扶持建立如“汪家富”、“晨农”、“龙城”、“宏斌”这类名牌蔬菜冷藏、加工企业50家以上, 分布要合理, 每个州市要有1个以上的大型龙头蔬菜加工企业, 要有带动性, 带动当地农户种菜。重点保证本地本省蔬菜需要量, 其次出省、出国,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要以滇中为依托, 以金沙江低热河谷、滇西南为补充, 滇东南、滇西北、滇东北交通沿线为突破, 突出冬春早菜和夏秋冷凉蔬菜等反季蔬菜的生产并大力发展精细蔬菜。要充分利用云南立体气候和生态环境优势, 打造“季节品牌”和“绿色品牌”, 要重点建设蔬菜良种繁育中心、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无公害优质蔬菜商品出口基地。保鲜、速冻、脱水、烘干、腌渍、膨化食品处理的有机蔬菜占有率可达95%, 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4.8 加强蔬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

各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 加快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加强对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网点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监控, 建立台账, 实行准出、准入制度, 保障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

4.9 制定蔬菜基地发展规划, 完善蔬菜流通设施

至2015年, 全省建蔬菜基地95个, 共45.33万hm2, 产量1 632万t, 人均占有蔬菜347 kg, 其中, 无公害蔬菜44.67万hm2, 产量154万t;至2020年, 全省建蔬菜基地150个, 面积54万hm2, 产量1 944万t, 人均占有蔬菜389 kg, 其中, 无公害蔬菜46.67万hm2, 产量1 610万t。加强社区生鲜菜市场建设。按照居住人口、辐射半径及周边农贸市场配备情况, 建社区生鲜菜市场 (生鲜超市) 。改建和新建一批蔬菜批发市场。对城区原有的蔬菜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帮助业主做好市场建设的选址、搬迁等协调工作。按照居住人口、辐射半径新建一批蔬菜批发市场。

参考文献

[1]郝永丽, 曲宝茹.赤峰市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几点建议[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4) :118-119.

[2]郑文华, 陈晓.面向市场推进蔬菜科技产业化[J].河南农业科学, 2000 (4) :33-34.

[3]郭宏文, 申昌优, 罗国庆.赣州市推进现代蔬菜产业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 2009 (4) :165-167.

[4]周贤东.景宁县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 2006 (6) :233-234.

[5]甘元海.兴山县城郊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8) :377-378.

上一篇:史店学校少队工作计划下一篇:以生活的启示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