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向运球过障碍说课稿

2024-04-30

变向运球过障碍说课稿(共4篇)

篇1:变向运球过障碍说课稿

课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想,学法指导,教学结构五个部分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篮球:变向运球过障碍

2、游戏:运球过障碍接力比赛

(二)编排意图

篮球运动是一项以投篮得分为目的而进行的攻守交替、集体对抗的球类运动项目。经常参加篮球活动,可以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篮球运动形式灵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竞技性,并容易普及,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篮球变向运球过障碍的基本技术,它是在行进间运球的基础上进行选编的,虽然是基础动作,真正掌握好,学会运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让学生有兴趣的去接受,使学生在基本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85%以上的同学能够掌握变向运球过障碍的技术动作。

2、发展学生控球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

3、激发学生兴趣,自觉参与学习和锻炼,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

手控制球能力,脚步动作的质量,手脚协调配合。

(五)教学关键

为了避免学生变向运球时球脱手,身体不协调,在讲解、示范运球技术时要讲清动作要点,在慢速中体会动作。

(六)场地、器材

篮球场2个、篮球41个、障碍物20个、录音机1个、小黑板4块、多支粉笔。

二、学情分析

(一)有利因素

由于学生对篮球活动兴趣高,模仿和求知欲强,爱表现自己,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对本课的内容表现较强的求知欲。只要激发得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难调动。

(二)不利因素

虽然学生掌握一定的篮球技术,但学习新的技术动作还是有阻力,个别学生心理因素不够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顺利进行。

(三)主要困难

由于高二年级学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同学怕自己动作做不好而难看,练习时可能出现比较被动,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技术特点安排练习,不要过分强调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达到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想

(一)启发教学法

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求异创新。

(二)讲解示范法

1、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现,激发练习方法。

2、通过讲解示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使学生明确要领,学会练习方法。

(三)对比练习法

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变向运球过障碍的技术动作各不相同,通过不同学生的展示,其他学生经过评价、对比,获得多种的变向运球过障碍的技术知识,激发学习和创造的欲望。

(四)游戏法

游戏能激发学生兴趣,不仅达到教学目的,又能发挥学生运球特长。

四、学法指导

(一)运用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愿望。

(二)提问和讲解示范的教学,可提高学生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三)游戏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结构

根据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本课划分为导入热身,学习与体验和身心放松三个学习过程。

(一)导入热身

1、课的常规

①集队。

②师生问好。

③宣布本课的内容。

④检查学生着装,安排见习生。

要求:快、静、齐。

2、准备活动

①篮球场运球慢跑。

②多种篮球基本技能技巧的练习。

组织:学生围成圆圈教师站中间。

教法:带领学生练习。

要求:学生积极模仿,要控制好球,关节充分活动开。

(二)学习与体验

这一部分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本课主要采用以下手段来进行教学。

1、提问:篮球有几种运式方式。

这样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体现了课改精神,了解了多种运球方式后在以下的练习中可以加于运用。

2、运球过各种障碍物图形的练习。

①教师讲解、示范。

②学生练习。

学生在练习时应把障碍物当作防守队员,要控制好球,使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不容易失去。

③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技术动作,注意调动课堂气氛。

④每组由一个学生进行展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

⑤学生自设障碍物运球练习。

学生以组为单位,互相讨论,设计障碍图形。

⑥运球过障碍接力比赛。

以组为单位,运球过蛇形障碍进行接力比赛,在障碍物的另一端的小黑板上写上教师要求的内容,并进行评比。

(三)身心放松

这一部分是人体活动由动态恢复到静态的一个部分,安排一些放松运动,可以使学生身心疲劳得恢复。

1、舞蹈放松

通过优美、熟悉的音乐和轻柔的舞蹈放松。

2、教师小结

3、学生自我评价。

4、安排学生收拾器材,下课。

篇2:变向运球过障碍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篮球:变向运球过障碍

2、游戏:运球过障碍接力比赛

(二)编排意图

篮球运动是一项以投篮得分为目的而进行的攻守交替、集体对抗的球类运动项目。经常参加篮球活动,可以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篮球运动形式灵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竞技性,并容易普及,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篮球变向运球过障碍的基本技术,它是在行进间运球的基础上进行选编的,虽然是基础动作,真正掌握好,学会运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让学生有兴趣的去接受,使学生在基本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85%以上的同学能够掌握变向运球过障碍的技术动作。

2、发展学生控球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

3、激发学生兴趣,自觉参与学习和锻炼,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

手控制球能力,脚步动作的质量,手脚协调配合。

(五)教学关键

为了避免学生变向运球时球脱手,身体不协调,在讲解、示范运球技术时要讲清动作要点,在慢速中体会动作。

(六)场地、器材

篮球场2个、篮球41个、障碍物20个、录音机1个、小黑板4块、多支粉笔。

二、学情分析

(一)有利因素

由于学生对篮球活动兴趣高,模仿和求知欲强,爱表现自己,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对本课的内容表现较强的求知欲。只要激发得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难调动。

(二)不利因素

虽然学生掌握一定的篮球技术,但学习新的技术动作还是有阻力,个别学生心理因素不够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顺利进行。

(三)主要困难

由于高二年级学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同学怕自己动作做不好而难看,练习时可能出现比较被动,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技术特点安排练习,不要过分强调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达到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想

(一)启发教学法

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求异创新。

(二)讲解示范法

1、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现,激发练习方法。

2、通过讲解示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使学生明确要领,学会练习方法。

(三)对比练习法

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变向运球过障碍的技术动作各不相同,通过不同学生的展示,其他学生经过评价、对比,获得多种的变向运球过障碍的技术知识,激发学习和创造的欲望。

(四)游戏法

游戏能激发学生兴趣,不仅达到教学目的,又能发挥学生运球特长。

四、学法指导

(一)运用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愿望。

(二)提问和讲解示范的教学,可提高学生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三)游戏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结构

根据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本课划分为导入热身,学习与体验和身心放松三个学习过程。

(一)导入热身

1、课的常规

①集队。

②师生问好。

③宣布本课的内容。

④检查学生着装,安排见习生。

要求:快、静、齐。

2、准备活动

①篮球场运球慢跑。

②多种篮球基本技能技巧的练习。

组织:学生围成圆圈教师站中间。

教法:带领学生练习。

要求:学生积极模仿,要控制好球,关节充分活动开。

(二)学习与体验

这一部分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本课主要采用以下手段来进行教学。

1、提问:篮球有几种运式方式。

这样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体现了课改精神,了解了多种运球方式后在以下的练习中可以加于运用。

2、运球过各种障碍物图形的练习。

①教师讲解、示范。

②学生练习。

学生在练习时应把障碍物当作防守队员,要控制好球,使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不容易失去。

③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技术动作,注意调动课堂气氛。

④每组由一个学生进行展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

⑤学生自设障碍物运球练习。

学生以组为单位,互相讨论,设计障碍图形。

⑥运球过障碍接力比赛。

以组为单位,运球过蛇形障碍进行接力比赛,在障碍物的另一端的小黑板上写上教师要求的内容,并进行评比。

(三)身心放松

这一部分是人体活动由动态恢复到静态的一个部分,安排一些放松运动,可以使学生身心疲劳得恢复。

1、舞蹈放松

通过优美、熟悉的音乐和轻柔的舞蹈放松。

2、教师小结

3、学生自我评价。

篇3:变向运球过障碍说课稿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体育 (水平二) 行进间运球 (新授) 和辅助内容:运球接力, 接下来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说教学流程这7个部分向大家介绍。

1 设计理念

本课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和“自我调节”的教学理念,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本课的器材, 源于少年儿童常见的篮球, 将它作为教学的载体一物到底, 并根据水平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进行教材的编排。力求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会、会中得, 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体验到体育课的情趣所在。

2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体育水平二》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七章小球类与游戏单元。是本单元“认识篮球”、“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原地传接球”的第三课时。主要目的是改进和提高学生的控球技术, 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小球类与游戏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小学三四年级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

3 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3班, 班级大部分同学喜欢小篮球活动, 对小篮球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但是他们对小篮球活动的技战术知识了解并不是很多, 学生各方面素质良好, 但也存在着个别差异, 男生基础较好, 女生素质普遍较差。且不喜欢表现自己, 所以在练习中需要多鼓励, 评价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班风很好, 同学间团结互助, 有较强的凝聚力。

4 说教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创新能力。

2) 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练适度的语言讲解, 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以优美的示范, 利于学生模仿正确技术。

3) 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 通过纠正获得正确动作的, 提高学习的信心。

4) “三点式”循序渐进法:在教学过程中, 做到先准备部分“慢一点”再到新授部分“稳一点”最后拓展部分“快一点”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动作。

5) 评价法:通过评价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游戏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掌握技术动作, 激发学习的兴趣。

5 说学法

通过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练习法等学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要求学生带“问题”练习,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6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能积极参与篮球学习, 展现出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2) 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 使80%的男生、70%的女生能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时手触球的部位和手臂运球的正确动作。

3) 情感目标:通过游戏,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体验体育的快乐, 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本课的重难点

1) 重点:运球时触球点及手臂的正确用力方式。

2) 难点:运球时能抬头观察周围情况。

7 说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课前将40个篮球摆成直径大约3米5个圆圈, 每圆圈8球;音响设备;球操音乐, 放松操音乐;篮球框五只。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三个内容:

一是课堂常规;

二是抢球游戏,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绕摆好篮球的场地慢跑热身, 当教师吹响哨声时, 所有人速度将双手压于一个篮球上。以达到迅速集中注意力和分发篮球的效果;

三是热身球操。要求学生精神饱满, 步调一致, 反应迅速。基本部分也分为三个内容:

一是复习原地运球。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和有效的复习, 我为这是环节设计了: (1) 小组内互相观察练习; (2) 抬头看教师手势练习; (3) 模仿教师运球动作练习等3种方式。

最后叫3位不同水平的学生展示, 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评和分析。目的是让学生对比自己, 引起注意, 改正错误。

第二部分是学习行进间运球。

学生刚接触行进间运球, 学生在持球练习时大多学生心理都是比较兴奋和冲动的, 都有拿上球就快速运球的想法和行动, 但是欲速则不达, 学生往往是运球运得满场追球、捡球。因此课堂上新授阶段要求学生在原地运球的基础, 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行进间运球。这个阶段强调的是一定要慢慢运球, 最好是一步一步, 脚踏实地地运好球, 要控制住学生的运球速度, 以达到打好基本功的目的。

1) 向学生介绍行进间运球这项运动技术结构、在篮球运动中的处地位和重要,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教师进行完整示范, 让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整体动作表象和了解各个技术环节过程。并按照循序渐进原则:从简单到复杂方法来逐步掌握动作技术, 安排如下练习:

3) 集体尝试练习, 要求学生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行进间运球,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尝试行进间运球, 找出原地和行进间运球的区别。

4) 小组讨论练习, 让学生进步一了解行进间运球和原地运球触球点和落球点的区别, 教师提示放慢运动球速度。

5) 集体绕篮球场边线运球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技术。老师巡视指导, 全面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

6) 人球不同线运球练习, 通过人在线上走, 球在体侧运的练习, 加强对运球时球落地点的掌握。

学生对行进间运球技术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 通过“看时间”和“找朋友”的两个游戏让他们熟练运动技术, 让他们能进行抬头运球和运球时高低姿势的转变。通过游戏练习让他们的在行进间是把球运稳, 在上阶段的基础上把根基打得更扎实, 为下一阶段的快速运球做好准备。

7) 游戏:“同学同学几点钟?”让学生绕篮球场运球, 教师站场地中央, 提问:同学同学几点钟?并举高双手, 让学生观察手指个数。几个手指就是几点钟。

当12点钟时, 所有学生从高姿行进间运球, 变为低姿原地运球。目的是让学生克服运球时, 不能观察周围的缺点, 要求学生尽量在运球时抬头。同时进行高低姿势的转变。

8) 找朋友游戏:将男女生分成2大组, 分别在半个篮球场地内自由运球, 遇到同学时, 通过握手、击掌、交换球等方式交朋友。在限定时间内交到一个朋友加一分。掉球一次减一分。

采用游戏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提高练习的效果, 进一步巩固动作技术。通过“看时间”和“找朋友”的游戏, 有效地突破了本课教学难点:球时能抬头观察周围情况。而流程3、4步小组讨论练习和集体绕篮球场边线运球练习则很好得实现了本课教学重点:运球时触球点及手臂的正确用力方式。

第三部分是运球接力比赛。

第一轮采用叫号出发的形式进行比赛, 让学生进行第一轮尝试, 教师观察各组学生, 适当调整各组实力。

第二轮采用接力比赛形式, 1号运球出发绕过标志物后运球与下一位同学击掌, 2号方可出发。

运球接力比赛这一阶段, 通过一些竞赛来加强练习效果,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一步巩固提高技术技能的目的。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练习, 学生基本都可以掌握好行进间运球技术。

结束部分:

采用配乐模拟划船的方式, 让学生对手臂进行放松。一边放松一边总结, 达到缓慢收心, 总结评议的效果。

篇4:篮球体前变向运球的评课稿

谭老师的这堂篮球体前变向运球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篮球运球练习,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体育课,是我对这堂课的整体评价。“健康第一”、“运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小组协作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又两大基本理念。整节课中,谭教师能紧抓学生身心表现欲望强的特点,紧随主题的发展,尽力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更为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很好的激发了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的运动参与在自学与集体练习中得到加强,对社会适应能力在体验与他人一起活动和独自活动的区别中加以更好的体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之四。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另外,整节课上,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很好的运用了启发性、尝试教学法、小群体合作、比赛法和鼓励法,一方面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了自主学习、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比较理想。篮球技术的教学和学生兴趣培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主体教材为篮球的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和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很好的结合,其中穿插的练习以及游戏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对教材的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说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保障。

但在课的中间也出现了不少差错和组织欠妥之处,还需要多注意改进一些。

下面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教师素养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一、开始部分的内容和教学路线已很成熟,无须进行大的动作,只是建议上课时老师讲话声音再大一点,情绪再高涨一点,也许对学生的感染力会更强,听课者也能听明白老师对课堂的组织内容和掌控能力。

二、 准备部分的建议:

1、几个球性练习难度过大、学生练习失误太多,看不到学生“玩球”的快乐,只是看一个个失误的操练,建议适当降低一点难度,做大部分同学能完成“玩”球的练习,同时也可以达到热身的目的。

2、二人一组的在规定场区的抢断球练习,从练习看对学生的练习限制过多,学生放不开练习,显然有一点被束缚的感觉,建议:将本练习改为半场和三分线内二种难度的大家同时参与的相互运球破坏球练习。

三、 基本部分教学的建议:

1、教师讲解、示范技术动作时,队型拉的太开,远端的同学听不明白(老师声音轻、馆内有回声)。建议将队伍靠拢,讲解时突出动作的要点:“持球”、“交叉步”、“突破”、“加速”,同时突出动作的要领:“蹬、转、跨、压、放、加”等关键字。

2、四人一组的传、突、运练习。因为练习需要四人合作完成,故较复杂。教师讲练习的时间还多于学生的练习时间,部分同学为追求练习速度而忽略了本课实际要掌握练习的技术动作,建议:拿掉这个练习,也为其他练习分配到更多的练习时间。

3、二个结合技术动作上篮的练习,练习的时间和次数都严重不足,有为了练习而练习之嫌,练习没有深入下去,估计每人都只有练三次左右。建议:调整课堂内容,增加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

4、“升级版”的增加防守人的练习。练习者的投篮假动作与防守者的防守移动不一致,要进行调整,不然让别人莫名其妙。

5、关于最后的素质练习。

从本课教学看前面的主教材技术学习并不十分理想,安排这样的接力跑,个人认为有“舍本求未”的感觉,是否可以考虑拿掉这个练习,给前面的技术动作学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使技术学习更扎实,我们为什么非得安排二个教材的内容呢?

上一篇:经济学必看书籍下一篇:证婚人致辞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