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服务务平台

2024-05-16

中小学教师服务务平台(共9篇)

篇1:中小学教师服务务平台

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9月2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推进会。吴新福秘书长要求各县(市)区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尽快编制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抓时间推进度,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并要求做到“四个明确”:一是明确工作流程;二是明确时间节点,9月底前完成实施方案编制,确定接入平台的终端数量;11月底前完成系统上线试运行工作;12月份市政府组织考核验收;三是明确县(市)区政府是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四是明确工作要求。现根据我区行政权力网现状及下一步的发展需求,提出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我区自行负责建设电子政务平台

包括购置服务器、升级电子监察平台、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功能向基层延伸,以及按照市政务公开办要求建设电子政务平台等工作,预计投入为100万元左右;另外,鉴于我区机房没有专业人员负责服务器的维护及安全,还需将服务器主机托管至电信机房,收费约为1.2万元/年。丰县、沛县、**、**等县区已经或即将采取自建服务器的做法,但是目前上级部门对城区没有该方面的要求。目前江苏省内城区自建系统的有:**市**、**两区;**市**、高岗等大部分城区;**市也即将全面覆盖。

该方案的优点为:

1、自主操作性较强。在满足市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基本要求前提下,可作个性化升级,软硬件拓展性较高;软硬件独立维护管理,部分资源可与区内其他系统共享。

2、工作量投入较低。由于市政务公开办要求我区在原有的445项权力事项的基础上按照省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标准增加便民服务事项,我区只需在现有权力阳光平台基础上梳理即可。

该方案的缺点为:

1、资金投入较高。自建系统需要更换新的服务器,我区要自行承担服务器的常规维护及托管费用。

2、缺乏相应的技术力量。由于没有精通该项业务的人员,服务器由于硬件或软件问题不能正常运行时,需自行联系外单位专业人员解决,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差。

方案二:将行政权力网及电子政务平台委托给市政务公开办集中建设

由于我区缺少相关技术人员维护,机房中用于运行行政权力网的服务器自2011年起就屡屡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区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开展。

根据市政务公开办黄处长介绍,其他县(市)区电子政务平台由市里统一安排招标,初步计算费用60余万。我区若加入市级平台,在增加模块的基础上,还需要另行升级电子监察、法制监督等应用平台,费用为30余万。综上开发建设电子政务平台软硬件费用约为80-90余万元。

该方案的优点为:

1、资金投入较低。由于市集中建设模式中相关软件都是现成的,不需要另行软件开发,因此价格也相应较低。

2、维护管理方便。服务器放在市信息中心,有专人维护,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联系市里解决。

该方案的缺点为:

1、工作量投入较高。如将我区系统纳入市集中管理,需要推翻原来自建的权力阳光独立系统,由于旧数据无法导入市级平台,我区22家单位的445项权力事项需要重新梳理,需要各权力运行单位将各单位权力事项及内外部流程图重新上报,法制办逐一审核,工作量很大。

2、自主操作性较差。纳入市级系统,我区将无法进行个性化升级及增加平台功能,对于今后的创新工作可能会受到影响,也无法将数据同区内其他系统共享。

区政务公开办

篇2:中小学教师服务务平台

关于做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个人信息录入的通知

各位老师:

按照《关于做好赤峰市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的通知》赤教人函字〔2016〕29号文件要求,松山区将启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任务目标

教师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核心任务包括三项:一是采集全区各级各类教师基础信息,实现联网运行,为每一名教师建立电子档案,确保教师“一人一号”;二是推动教师信息动态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三是推进教师系统应用,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与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

二、工作安排

(一)各位老师要按照《赤峰市松山区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方案》的要求,明确此项工作的目标与重点,认真进行信息采集,确保系统部署与启用顺利推进。

(二)明确时间节点。11月13日前完成信息采集工作,11月25日前完成信息补充和审核上报工作。

(三)扎实推进工作落实。落实信息采集责任制,实行“谁填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确保信息采集及时、全面、准确。

三、采集流程

采取教师上线填报信息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具体流程如下:

(一) 生成教师账号

学校系统管理员通过录入本校教师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等4项基本信息,为教师生成账号。

(二) 录入教师信息

教师使用账号登录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自助入口,填报个人相关信息。

(三) 审核上报教师信息

教师信息录入后,学校信息管理员填写每位教师基本待遇、年度考核、师德信息等内容后审核上报教师信息。

(四) 更新信息

对已生效且发生变化的信息进行更新。

四、具体工作:

1、教职工本人提前准备好所有证件原件,必须按照自己的所有证件原件录入信息,其他除出生日期以身份证为准外都按人事档案录入,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2、准备一张白底照片(近期免冠半身照),大小为:26(宽)X32mm(高),照片格式为jpg格式,照片小于60KB

3、10月24日,正式系统开放。

10月24日-11月13日:教师自助系统开放,教师必须登录自助系统填报完整准确的个人信息。

4、11月13日前完成信息采集工作,11月25日前完成学校补充信息和教科局两级审核上报工作。

5、教师个人填报信息流程和具体的填报方法请关注QQ工作群。

各位老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各项任务,统筹协调、督促监管,确保教师系统顺利上线。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个人信息录入涉及教师个人利益,各位老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亲自录入自己的个人信息,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各项任务,以确保我校及松山区教师系统顺利上线。

五三地区中学

篇3: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服务平台是指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原则, 为区域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创新、质量检测、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员培训、设备共享等服务的法人实体。服务平台在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加快服务平台建设, 是落实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要举措, 对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专业化分工协作, 推动共性关键技术的转移与应用, 逐步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 面向产业、服务企业, 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 坚持非营利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 坚持促进产业升级与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 坚持社会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与统筹规划、重点推动相结合。

服务平台一般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拥有独立的工作场所及与所提供服务相适应的条件和设施;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服务人员的比例不低于50%;具有较强的专业服务和组织社会资源能力;管理制度健全, 经营行为规范, 收费合理, 服务内容、流程、标准、收费和时间能做到“五公开”;服务收入占营业额的比例不低于50%。

服务平台要积极探索建设方式和发展模式, 通过与大学、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专业性服务机构、企业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集聚优质资源, 提升服务水平。专业机构间要加强合作, 建立协同服务机制。要通过开放实验室、专业化设备共享与租用等多种形式, 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篇4:中小学教师服务务平台

顺应学校和中青年教师发展特点,适时推出教师发展信息服务平台

中青年教师处于职业发展成长期,学术和教学发展需求很强,然而,学校因学科专业门类众多,传统集中培训很难兼顾;此外,中青年教师要承担教学、改革、科研、公共服务、班主任等工作,加上办学地点相对分散,集中培训时间相对不足。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发挥中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优势,广泛调研国内已建成的优秀资源共享系统,针对学校教师发展需求,与不同部门合作开发了校本教师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并应用于学校教师发展活动中。

以人为本、兼顾学校特色发展,优化信息服务平台设计

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在建设过程中遵循如下原则:

1.以人为本,关注需求

教师专业化发展应以人为本,因此在设计信息服务平台时,应关注教师在教学发展、科研发展、社会服务、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需求,既能有效收集、整理教师需求,又能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的不同需求设计培训方案,如新聘人员、新入职教师、新晋升副教授、新任系主任等。通过需求调研,为学校设计开发面向不同群体的专题培训活动提供基础,同时有助于调整完善平台内容设置、展示和使用,更加契合教师发展需求。

2.校本特色,顺应学校改革要求

每所高校在入校生生源、教师教学科研要求、职业发展预期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其他高校的校本特色,在设计信息服务平台时,应先明晰学校的这种校本特色,研究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学校在2013年新聘期强调了不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职责,还加入了对教师社会服务的要求。针对学校提出的改革要求,就需要建构与学校整体发展相匹配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服务平台。

3.多校区互动,充分发挥平台优势

学校分散办学的情况,很容易导致教师培训出勤率不高,时间、人力成本过高等问题,导致仅依靠集中培训难以全方位满足教师发展需求。信息化服务平台应能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化资源,供教师学习和使用。

以需求为导向,兼顾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合理建设信息服务平台

在上述原则指导下,学校将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划分为七大功能模块,各模块间功能相对独立,后台数据库管理实现交叉共享。

1.教师发展信息发布

针对高校教师来源广泛、学校学科专业众多、教师构成复杂等特点,信息服务平台设计中,兼顾各类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依托信息发布模块建立中心门户网站,定期或不定期向教师发布各类与教师发展有关的新闻、活动和通知等,目前主要包括“通知”“教学导航”“科研导航”“职业导航”“新教师研习营”“新晋升副教授培训班”“新任系主任培训班”“新任科级干部培训班”等栏目;不同类型教师可在不同栏目找到所需信息。

2.新聘教师素质测评与需求调查

新聘教师素质测评模块主要针对应聘学校教师人员进行系列测试,已经过两年使用,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16PF--成人)”“人际信任量表(ITS)”“个性成熟度测试”“职业价值观测验”等专业量表,对应聘人员的人格/个性、心理健康、情绪、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专业测试,直接生成结果提供给相关单位辅助其招聘决策;组织“新教师入职情况调查”,调查其对将进入岗位的预期、设想、发展需求和困惑,帮助教师发展中心举办“新教师研习营”,量身定做培训支持方案。

3.在职教师发展需求调查

在职教师需求调查模块可实现教师问卷调查的自主设计与实施,通过匿名调查方式调查教师真实感受和发展需求,为教师培训方案设计提供依据。目前中心已通过平台实现多批次问卷调查,累计470余人参与网络调查,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改革、科研发展、社会服务、职业规划及个人情况等,可实现简单统计和数据输出,输出数据可使用SPSS等专业数据分析软件深入统计分析。依据这些需求调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012年以来,面向新教师、新晋升副教授、新任系主任、新任科级干部等不同群体,针对其多样化、个性化的职业发展需求,开设了系列专题培训活动,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

4.教师发展在线学习中心

为满足教师多学科的学术和教学发展需求,中心与教育部全国师资网络培训中心合作,引进建设了校级“教师发展在线学习中心”,包含“在线培训”“校本培训”“网络直播”三类课程。其中,“在线培训课程”主要是各专业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视频课程,目前已有近500门课程资源;“校本培训课程”主要是校内专家、职能处室领导的个性化培训课程;“网络直播课程”是专家学者实时课程讲演。不同受众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参加,截至目前,全校已有1,000多人次参加了学习。考虑到学校多校区、多学科特点,中心成立了学院特色分中心、工作坊、学术共同体等形式来充分发挥二级单位积极性,信息服务平台正好适应了这些特点,促进其跨校区、跨学科的学习。目前,已将在线学习纳入学校继续教育学时,新教师完成“新教师教学适应性培训”课程学习,方可取得教师资格证。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设的各类专题培训活动中,均明确了网络在线学习要求。

5.专家咨询预约

为帮助中青年教师解决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方面的问题,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依托本模块,聘请资深专家为教师提供咨询指导,平台允许专家根据情况要求,指导咨询者进行相关素质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和咨询结果综合分析咨询者的现实情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咨询,并且将咨询情况有效记录,以备后期检验咨询成果。教师和咨询专家可以网上交流,也可以通过预约系统实现预约,线下进行咨询,同样,咨询者也可以在系统中看到自己的咨询记录,得到及时反馈。

6.中青年教师导师管理

学校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副教授和教授有担任中青年教师导师的责任,通过平台能实现导师和中青年教师指导的全过程记录,记录指导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可以使学校对中青年教师指导方面进行有效过程监控,使相应政策得到有效施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导师和专家咨询实时记录的教师发展需求,将为促进教师发展工作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

7.发展活动效果评价与反馈

教师发展中心依托平台的活动效果评价与反馈功能,可以实时了解教师对组织的培训和教师发展活动的感受与评价,特别是了解教师认为不足或需要改善之处,每次培训之后,中心都会依托平台组织教师参加相应培训调查,主要涉及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培训组织等方面,通过调查反馈将得到教师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据此改善培训计划及提升服务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教师发展意识增强,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将在未来教师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充分兼顾学校和教师发展的特点及需求等方面,建设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服务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做好服务和支持。

本文系北京市委组织部2012年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集体项目(项目编号2012F-06)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篇5:中小学教师服务务平台

面向学生

学龄初期的儿童开始进入学校从事正规的有系统的学习, 学习逐步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这个阶段的学习相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变成一种狭义的学习, 与游戏、劳动是有区别的。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尊敬和依恋, 认为教师的话是无可怀疑的。进入学校后, 其学习兴趣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阅读兴趣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 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尤其是9~12岁这个阶段阅读量达到最大, 而且阅读面极广。

学龄中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直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生理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迅速生长时期, 对教师的态度已经不像小学儿童那样偏于情感上的依恋, 开始有了较高的独立评价能力。在学习方面也比小学儿童有了一定的广阔性, 出现了更大的分化性和选择性, 在深刻性和自觉性方面也有了发展。此时的阅读量却呈下降趋势, 阅读目的开始明确, 对传记类读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学龄晚期的青少年大致步入了高中学习阶段, 在生理、心理上都已趋于成熟。家长和教师对其要求也更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少年相比更加广阔、深刻, 体现出更大的选择性和稳定性。这个阶段属于高级阅读期, 阅读理解与阅读技巧日臻完善, 这个时期的少年对挖掘社会内涵及探索人生意义的文学、哲学书籍产生兴趣, 并进行思索。

面对这样巨大的生理、心理发展差别, 还有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的对阅读需求的不同,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资源平台的开发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依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 对资源平台进行设计开发

依据中小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 将数字资源平台设计开发为三个不同的版本, 即小学、初中、高中, 并根据学习者在各个年龄阶段所具有的特点设计用户界面风格。不能认为提供资源、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就是完成了服务, 在建设以人为本、以服务为目的的数字图书馆中必须切实为用户考虑。在设计资源平台时, 要依据使用者的心理特征, 设计完全不同的用户界面, 提供不同的检索结果。由于图书在出版的时候就设定了读者范围, 如果是教材还说明了书籍使用的课程、难易程度, 而且, 书籍的内容说明又描述了出书的想法和目的、内容的章节结构和涵盖范围、这本书的特色和创新点、是否运用了特殊的教学策略或教学元素以及在学术上的特殊位置等, 因此, 依据这些信息, 就完全可以在建设数字资源库的初期完成书籍的分类, 设定出用户检索范围。

2.提供不同水平、不同风格的资源平台的操作使用指南

三个不同时期的用户各自之间都有着巨大的差别, 也与成人完全不同, 因此, 对资源平台的操作使用介绍也应有所差别。这种差别体现在操作使用方法介绍的具体形象化或抽象程度上, 体现在文字使用的书面化程度上。站点地图、操作指南等导航策略是在研究“信息迷航”现象后提出的有效的解决措施, 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中, 特别是面对小学阶段的用户, 可以采用动画设计、角色扮演的方法, 并减少使用逻辑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词语来表达。

3.提供学生概念上比较熟悉的图书资料分类和检索

目前最基本的图书分类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 提供的检索选项主要以“Dublin核心元数据集”为依据, 包括题名、创建者、主题、描述、出版者、日期、类型、格式、标识、来源、语种、关联、覆盖范围、权限。这些内容对于中小学生 (尤其是小学生) 来说特别深奥, 一般学生都难以理解。但他们对于自己学习的科目、年级和自己的年龄都比较熟悉, 所以, 在数字资源平台的建设中应提供按照这些标准的分类与检索。对于学习内容联系紧密的学习辅导书或者其他材料, 按照学科与年级进行分类;联系不紧密的少儿读物, 可以根据作者提供的读者范围确定读者的年龄范围。

4.提供图书推荐指导

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逐步得到发展的, 是在家长与教师的共同指导下逐步完善的, 但面对数量巨大的图书信息, 中小学生往往失去了选择和辨别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 数字资源平台也要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为学生推荐优秀的图书。指导推荐的文字用语要符合年龄特点, 让各个阶段的学生能读懂, 并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根据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对教师的依赖程度的不同, 来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如针对小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对教师的充分信任, 可将图书推荐的服务定名为“教师指导”;针对中学生已经逐渐失去了对教师在情感上的依赖, 可以将在中学板块的资源平台中提供的图书推荐服务定名为“专家推荐”。

面向教师

学生一进入学校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方式, 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成就动机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影响。低年级的儿童一般还不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 因而, 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是影响儿童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儿童的学习兴趣、成就动机等的培养就要依靠教师来完成。在教育的逐渐影响下, 虽然中年级以上的儿童对教师的态度逐渐带有选择性、批评性, 但是许多优秀的教师的实践证明, 教师对学生的亲切而机智的关怀对一些即使是被人看成有特殊不良倾向的学生, 也能培养出正确而良好的学习态度。因此, 从教师角度,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资源平台的开发需要做到两点。

1.建立教师书库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资源应该为教师提供有关学习和备课等的资源, 并让教师参与资源平台的建设,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使用。

2.赋予教师更多的使用权限

教师是数字图书馆最有权威的用户, 他们了解学生的需求, 指导整个学习的进程。通过教学设计, 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应用于教学之中, 为学生推荐图书, 指导学生阅读, 可以随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可以说, 教师也是数字资源平台前沿的“代言人”, 他们不仅代言, 更身体力行。因此, 要给教师赋予更多的权限, 如教师可以把自己给学生选定的图书推荐到资源平台上, 让学生在平台上能够看到教师所起到的作用。

面向家长

家长因为与使用数字图书资源平台的学生用户有直接联系而成为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潜在用户。儿童在阅读发展上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由很多因素造成, 其中, 父母参与和家庭背景是影响阅读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研究和试验活动表明, 父母参与儿童的早期识字、朗读和阅读活动, 对培养子女阅读兴趣, 形成阅读技能是十分有益的, 特别是对那些阅读困难的儿童更有显著的作用。因此, 完善面向服务对象的平台建设还要考虑到针对家长的服务。

1.建立家长书库

在各个不同的开发平台中建立家长书库, 为家长提供他们比较关心的关于孩子教育、成长等话题的书籍, 并指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2.推荐亲子阅读书目

篇6:中小学教师服务务平台

摘要:传统的教师培训思维下,教师作为培训对象被视为知识的接受者,由此造成的“主体错位”是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等突出问题的重要原因,有必要构建自主选学机制,为教师提供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文章提出了自主选学机制下省级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的系统设计原则、系统总体架构和功能需求设计。

关键词:自主选学机制;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7-0078-03

一、研究背景

1.主体错位现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培训力度,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等突出问题。此外,教师培训还存在着教师参加培训的内生动力不足、工学矛盾条件下教师参训难等问题。

以上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维度的,但重要原因在于教师培训的“主体错位”。传统的教师培训思维下,教师作为培训对象是知识的接受者,是被动的培训客体。培训管理者及培训专家团队自上而下地完成了培训的规划与实施,在课程结构设计、培训时间安排、培训方式选取以及培训资源制作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培训客体缺少必要的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以上各种问题不可避免。因此,有必要将“主体”让位于教师,为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和需求提供自主选择的权力,形成自主选学机制。

2.自主选学机制

自主选学机制是指参训者根据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下,由参训学员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实现培训机构与参训学员共同发展的一种继续教育联结关系和运行方式。

《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提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探索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服务平台,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各地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登记教师参训学时学分,加强学员选派管理,建立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对培训经费使用等进行全程监控”。

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有必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建设实现自主选学机制的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以适应中小学教师培训及管理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目前,浙江等省市构建了具备自主选课功能的教师专业成长培训管理平台。除了自主选学机制,招投标机制仍然是分配培训资源的重要方式,为此该平台将同时支持教师培训项目的招标评审工作。

二、系统设计原则

该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应遵循如下原则:①界面友好性。操作简便,设计合理,符合用户使用习惯。②可联通性。适应上级有关教师培训的文件要求,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能够聚合各培训机构的课程信息。③可扩展性及易升级性。采用开放体系结构,充分考虑系统升级、兼容、处理能力、数据库、软件二次开发等方面的可扩展性,提供相应的应用开发接口。④安全性和保密性。具有完备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禁止越权操作,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实现高可靠性的数据自动异机备份。⑤高性能。支持注册用户数和同时在线用户数应达到规定的标准。

平台采用B/S架构,可支持Unix、Linux、Windows等操作系统,支持Oracle等大型数据库。开发技术可采用J2EE标准或.NET技术,在数据交换上提供XML支持。应用系统平台的开发及运行结构要采取基于后台数据库的三层架构,即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三、系统总体架构

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旨在基于数据库和网络技术,构建一个集招标评审、自主选课、学分记录、资源聚合、统计监测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网络化的教师培训管理、课程资源共享和培训信息公开等,转变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模式,提高教师培训管理水平。

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用户通过浏览器在线访问该平台,按照权限类别可将用户划分为省级用户、市级用户、县级用户、校级用户、培训机构用户、公众用户等6类,其中,公众用户仅限访问前台门户系统,而其他用户除此之外还可以访问后台管理系统。

采取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模式,构建分布式和多级式的“省一市一县一校”培训公共服务平台集群。①每级用户负责本级教师培训的管理工作,可以创建本级管理员、本级培训机构、本级数据操作员、本级主管领导、本级评审专家等用户角色,对本级数据进行查询、管理、统计和输出等。上一级用户可以查阅和统计其下辖所有子级用户的开放数据。②各市(县、校)级单位可以定制本地化管理子平台。从分级角度来看,平台集群由省级平台、各级本地化平台构成。其中,省级用户使用和管理的平台称为“省级平台”,省级平台仅用于管理实施省级培训项目(即国培和区培项目)。如果某级用户(市级用户、县级用户或校级用户)要利用本平台实施和管理本级教师培训项目,可申请开通拥有独立访问网址的本地化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例如“某市、某县或某校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四、功能需求设计

1.招标评审

(1)项目发布。省级、市级、县级和校级单位可以发布相应级别的培训项目。校级单位发布的培训项目属于“校本培训”,不需要经过招标评审,由学校确定后直接遴选和组织教师参加。发布省级、市级或县级培训项目时,进入招标程序,需指定评审用评分表(评分表的指标项可以动态添加和设置)。

(2)项目申报。经培训项目发布单位审核后,培训机构方可具备申报资格。培训机构申报时,需要填报投标信息及上传培训方案。

(3)项目评审。项目发布单位对投标培训机构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进入二审;维护和管理评审专家库,从评审专家库中委派若干名专家完成二审;按照得分排名,输出评审结果报表。经项目发布单位审定后确定评审结果,在平台上公布定标结果。

(4)学员选配。项目发布单位将已定标项目的培训名额逐级分派下发至学校,由学校遴选和组织教师进行报名。平台提供一定智能性或辅助功能,实现选配的均衡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比如避免重复派送教师)。培训机构确认学员名单,并向学员发放培训课程表及通知书。

2.自主选课

该模块用于培训机构申报建立课程项目,并供教师自主选学。培训管理单位依据教师选择培训机构的课时总量,与培训机构结算培训经费。

(1)自选课程申报。培训机构每学期在开放申报的时间段内申报自选课程,提供课程基本信息、开班信息、学分信息、预学片段等。经专家组审核,以及培训管理单位(教育厅或教育局)审批后,申报课程方可开放。

(2)自选课程报名。在自主选课开放的若干个时间段内,教师自主报名选课,培训机构对自主报名名单进行复核。报名人数达到开班条件的班期,由培训机构进行“确定开班”操作,并可以进一步设置每个培训班期的课程表,发放课程通知书。报名人数达不到开班条件的班期,由培训机构取消办班,或组织二次报名。

(3)选课情况统计。按时间、培训机构统计选课的人时数,并可自动计算选课结算费用。

3.学分记录

该模块用于登记学员学分及培训记录,提供查询统计功能。培训机构可以对培训学员录入成绩和评价;教师可以查询已完成或未完成的各级各类培训项目信息,查阅在各年度的学分统计数;各级单位可以查询本区域内所有教师的培训记录及学分统计信息。

4.资源聚合

该模块基于开放接口将生成性资源或本地特色资源的索引信息进行聚合,供全省教师共享使用。其中,生成性资源来源于各培训机构的学员作品或案例;本地特色资源来源于省级资源平台征集、引进、自主开发的资源。平台提供资源审核、评价的机制,以便遴选优质资源。

5.统计监测

该模块用于监测培训的基本信息、过程信息和质量信息,具备项目信息统计、学员信息统计、区域培训统计、机构培训统计、学分评价统计等功能。项目信息统计可以按学科、培训班期对基本信息、报名信息、选课信息、成绩评价信息等进行统计,可以对起止时间、所在地区等字段进行透视筛选。区域培训统计可以对某区域内幼儿园、中小学、中职、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的参训情况进行统计,例如参训人数(率)、完成人数(率)、满意率等。

6.门户管理及前台门户系统

门户后台管理具备常见的内容管理系统(CMS)的功能,可以设置栏目、发布、审核和管理发布文章,将信息在前台门户系统进行公开发布。前台门户系统主要用于公开发布新闻公告、政策文件、培训简报、招标通知、统计报表、优秀成果等,分为省级门户系统、培训项目门户系统以及各市(县、校)本地化门户系统。

7.系统基础管理

篇7:中小学教师服务务平台

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 中小企业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特点是:以中小批量生产为主, 生产结构单一, 生产效率低, 技术、资金短缺, 再加上企业规模小, 高级人才严重缺乏, 使得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产品得不到创新, 市场空间开始萎缩。网络技术的成熟, 制造的服务化, 管理和经营的智能化, 环境的友好化及制造信息的及时获取和制造过程的监控化催促着一种新的网络化制造模式的产生—云制造[1] (Cloud Manufacturing) 。

1 云制造概述和优势

1.1 云制造

云制造是在云计算思想下形成的一个网络化制造新模式, 是一种服务性质的。它利用网络和云制造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可随时获取的、按需使用的、安全可靠的、优质廉价的各类制造活动服务。云制造站在了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前沿, 使制造业进程在网络资源环境下实现飞跃, 为产品的开发提供高附加值、高回报低成本和安全可靠的全球化服务[2]。

1.2 云制造的优势

云制造是基于服务组合实现复杂业务流程在组织内或跨组织的服务, 可以敏捷的应对动态业务需求。云制造的核心理念即服务, 从一开始的产品设计、劳动生产方式、生产管理活动到产品的仿真、成型加工, 再到最后的检测环节都体现出服务的概念。在现有的先进制造技术当中, 云制造的优势也能具体体现出来。

2 中小模具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设计开发和成果

云制造服务平台是云制造系统运营、开发、管理和各种服务任务接入接出的软件平台[3]。它的设计开发思路:首先建立一套标准规范的云制造服务协议, 通过云制造虚拟化管理器进行虚拟资源配置, 再由虚拟配置定义出云企业, 然后设计云企业各类业务流程 (生产计划编制流程、生产操作流程、采购及销售业务流程等) , 靠云制造服务软件支撑平台对业务过程所需要的软件资源进行组织, 最后由云制造服务构建平台来运营云企业并进行管理和监控。

对应的原理应用成果是:中小模具企业形成统一的制造服务协议, 融合中小模具企业制造能力资源, 提升模具制造水平和效率, 不仅能使整个制造服务平台得到商业化运行, 而且取得期望的个人和社会效益, 同时还能利用这个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门户、电子商务和网络化制造等服务。

3 模具行业云制造平台关键技术

3.1 服务架构设计模式

SOA是一种典型的架构设计模式, 它通过松耦合的连接方式访问相互连接的服务模块, 快速的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要, 使IT系统以相同的方式提供服务[4]。将SOA技术成功应用到云制造协同设计平台后, 实现了异构平台间的交流与访问, 各企业之间形成了按需的、安全可靠的、高质的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协同设计, 如图1所示的模具协同设计系统。

3.2 资源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指云制造平台对接入到的各类制造资源进行封装, 形成虚拟化的资源后进行管理和控制, 实现资源的统一调度、按需分配和使用[5]。主要内容有云制造服务平台对不同类制造资源要有接入标准和方法;资源虚拟化程度要合适;在统一的管理逻辑和接口下能将资源抽象成适当的颗粒和层次。

3.3 制造周期服务技术

将产品制造周期各生产环节、企业经营管理等资源封装成服务提供给客户。服务内容包括:研讨环节、设计环节、仿真环节、加工环节、检测环节和经营管理环节的服务。使用的服务技术有服务聚集技术, 服务整合技术。云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借助网络组织的优化调度、资源配置优化、制造服务和管理服务实现业务过程和资源的动态组合。

3.4 动态仿真切削技术

合成动态仿真文件, 建立模具加工过程切削效果动态仿真, 使其更具真实感。模具专家通过动态联盟网络平台查看模具型面等关键部位的数控切削效果。

4 结束语

本文对云制造的发展做了简单阐述, 提出了云制造的概念, 对比出了云制造的独特地位和优势。另外, 还整理出云制造服务平台的开发思路和研发成果。该平台以其方便快捷和强大的功能体验获得了一致好评, 提高了模具企业协同创新能力, 整合了制造服务资源, 降低了模具产品开发周期, 提高了我国中小模具企业市场竞争力。

摘要:中小企业单纯的制造向服务化制造转变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实现这种转型, 在面向制造及管理的模式和思想下开发了中小模具企业的云制造服务平台。基于网络技术环境下, 探讨了云制造体系下的云制造服务平台的开发, 并进行了验证性应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云制造,云制造服务平台,云技术

参考文献

[1]李伯虎.云制造--制造领域中的云计算[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11 (10) :24-26.

[2]Shaw Michael J.Electronic Commerce:Integration of Web Technologies with Business Models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 2000 (01) .

[3]周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05.

[4]柴永生, 孙树栋, 周玉兰等.基于SOA的制造执行系统信息集成研究.管理技术, 2005 (08) :94-98.

篇8:服务平台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通过服务产品的创新与撮合交易,满足企业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发展充实。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我国中小企业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作为国家对外贸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更是勇立潮头,在解决就业、活跃市场、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市场主要在国外、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自主品牌、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企业,遭受的打击更为严重。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优企汇的出现,可以为他们提供服务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小企业摆脱发展困境。记者采访了中国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国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优企汇”创始团队负责人陈崇钰。

面临挑战

: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我国中小企业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您认为目前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陈崇钰:从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统计的情况来看,情况不太乐观,一直是在景气线以下。包括原材料上升、汇率波动、劳动力激增,这些问题确实是中小企业现在面临现状的一部分,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融资。对中小企业来说,整体资金环境还不够宽松,这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对中小企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就是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劳动力成本增长特别快。所以,在劳动力供应目前有限的情况之下,基本上新增的劳动力和退休的劳动力持平了,从经济学上说是刘易斯拐点的时间点到了,这个对中小企业的打击是非常严峻的。过去非常简单的模式就是增人拉动,现在这个模式失效了,同时企业的技术水平、服务水平、资本结构等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所以他们没有对抗劳动力成本增加的能力,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现在企业面临的情况是非常严峻的。

从外贸出口形势来看,虽然现在的出口额有所增加,但是增长率却在下降,这和劳动力成本增长,以及技术水平不高是密切相关的。过去我们外贸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低,但是现在劳动力成本增加了,大量的加工业转移到海外,或者是转移到偏远地区,带来的挑战就无法在技术含量和质量提升的角度上得到弥补,也就是说我们的产品无论是品牌还是质量没有竞争力的情况下,就对外贸企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再有就是目前国际竞争加剧,一方面国外的消费处于低迷状态,另一方面,从我们周边的国家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之前投资中国的一部分外资撤出,然后到中国周边一些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去设厂,这反过来又对我们现有的中小企业形成了竞争。从过去30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真真正正,扎扎实实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就好像当时的日本,这种产业投资的梯次转移是不可避免的。我觉得转型升级从来不是企业的内生动力,只有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转型升级才成为一个客观条件,因为你不转,就生存不下去了。

除了外部压力,企业内部也面临结构变化。一方面招不到工,一方面人员流失率还特别高,我们想培养产业工人的过程就很难完成。归结起来,我认为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资金、技术和人才。

保驾护航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发布后,出台了哪些相应措施促进企业积极发展?您认为,帮助中小企业走上健康发展道路还需要哪些相应的政策和服务保障措施?

陈崇钰: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突显,60%的GDP,50%的收税,85%的新发明,新增劳动力就业的8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微企业加起来超过6000万家,国家理应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比如说中小企业的扶持资金从最开始的几亿到现在的150亿专项资金,包括国家主导的培训工程,每年大概有几十万人次接受培训,包括商务部还有中小企业出口的专项扶持资金。也就是说包括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等各个部委都有支持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除了专项资金之外,最近关于扶持和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创新母基金的出台我觉得是一个特别好的举措,这就改变了过去直接补贴给企业的做法,而是把钱投给PE和VC作为引导基金,比如说每支基金我给它配置10%的资金,盈利之后这部分钱又可以配置到更多的基金里面去,作为母基金,作为引导资金拉动PE和VC的投资,这些举措都表明了政府服务中小企业的手段在提升。

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做得还不够,政府应该更多地通过中介力量服务中小企业。现在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明确要采购中介机构的服务,我认为这将大大提升中介服务业水平,现在整个社会还没有意识到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实际上应该是服务业先转型升级,然后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去,应该是服务在先,应该是能够帮助中小企业从事外贸、并购、生产基地建设的那些服务机构先走出去。政府应该扶持一批中介服务机构,比如说懂国际事务的法律从业人员、财税从业人员,包括并购商、熟悉海外当地市场的一些投融资机构,应该先帮助他们走出去,然后再有目标、有批量的让中小企业走出去,培养出一些长期服务于国际贸易的中小服务机构,也能让企业的经验得到传承,我认为这是一个必由之路。

:中小企业是弱势群体,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苦恼更多,更需要帮助与扶持,中国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能为他们提供哪些服务?

陈崇钰:我们从过去自己自身主导服务变成服务于大量的服务机构,整合了500多家服务机构的1000余款服务产品的优企汇,就是为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当中的各种难,融资难、市场开发难、管理提升难、技术升级难、人才获得难等,其本质是整合和利用社会服务资源的问题,解决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操作不规范和服务没保证的问题。“优企汇”的产品基于三大类,第一类是投融资金融服务,第二类是信息化服务,第三类是专业服务,平台把法律、财税、知识产权、技术升级等等服务都打造在专业服务类中,细分为15个系列,背后对应的就是平台多年来整合的为数庞大的服务机构。我们致力于将优企汇打造成企业服务产品的第一门户。

优企汇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汇集全球范围内的各类服务资源,打造的服务平台和通常所说的电商交易平台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平台上所展现的产品全部都是服务产品而不是实物产品,平台完全基于O2O的模式,引导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产生颠覆与创新。

同时,中国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还将继续推出“优企汇”下的一系列子平台,打造细分资源高效整合服务,并将业务流嵌入互联网,在这种持续不断的创新潮流下,广大中小企业会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大大提高整合资源的效率、降低获取服务的成本,企业主们得到充分解放,回归管理和经营本身,专注于把企业做大做强。

篇9:中小学教师服务务平台

建设面向区域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公共服务平台, 能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节约社会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优化配置, 提升企业间业务协作能力, 促进专业化分工, 发挥企业的聚集效应, 增强产业和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能有效推动宁波“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内容

1.产品设计服务

资源企业可在此平台上发布设计服务信息, 为企业提供性价比较高的设计软件, 激发中小企业使用先进设计软件的积极性, 降低软件使用成本, 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建立产品设计案例库, 为同类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避免重复设计, 缩短产品设计周期。

2.产品追溯服务

产品数据应包括4个方面的信息:WHAT、WHEN、WHERE、WHY, 即产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进行了什么处理。产品的数据追溯分为正向追踪和逆向追溯两种。正向追踪, 是跟踪生产厂商所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流向, 包括经历了哪些环节、覆盖的地理范围、产品的数量, 以及在各个节点的库存量等等;逆向追溯, 是追溯产品的制造过程, 用户可根据产品代码在平台中查到该件产品的销售记录 (包括时间和地点) 。逆向追溯的重要用途, 是在发生安全事件时的应急处理, 为解决产品售后服务提供便利手段。

3.生产监测服务

利用此平台, 用户可将关键生产过程的监控集成到平台中。平台将采用Google Maps的API和三维技术, 实现对地图信息的添加服务, 利用KML语言描述生产地点的地理信息, 并读取当前地图位置上的视频监控信息。而其他用户也可查询当前时刻, 某个产品在何处生产的情况。

4.产品检测服务

提供产品检测服务信息, 实现部分产品的远程检测服务。

5.物流配送服务

通过物联网技术, 实现产供销的无缝衔接, 保证配送及时准确高效。通过可视化技术, 使企业能够对供应链物流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实时监控, 掌握产品的物流状态, 并对该状态进行实时响应。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人界面, 基于已有配送商的零信誉评价记录, 推荐合适的配送商, 并将配送信息推送到相关企业的移动终端上。

6.故障问答服务

采用知识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建立基于Web的知识系统构造工具, 允许企业自行构造产品故障诊断知识系统, 为产品服务提供知识保证。

7.专利标准服务

提供产品的专利和标准服务信息, 跟踪和发布行业技术动态。提供最全、最新的技术信息, 减少企业信息搜索的时间和成本。

8.咨询培训服务

行业培训机构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产品培训信息, 同时, 也借助于云平台, 为用户提供在线培训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的架构

针对中小制造业企业集群的共性特点和需求, 本项目提出了中小企业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架构。目的是解决适合于不同制造行业 (汽车零部件、家电、模具等) 的共性服务问题, 实现服务的核心功能。公共服务平台的架构包含七个层次 (见下图) :

1.资源层

这部分是云制造的提供者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其中, 产品的加工资源、物料资源、物流资源以及计算资源, 可以通过感知层的设备进行采集, 并将信息传送到资源感知数据库中。文献资源、设计资源、培训资源和检测资源, 则可输入到文献数据库、设计资源数据库、检测资源数据库中。

2.感知层

感知层主要包括:采集设备, 如设施条码、RFID等;传感设备, 如GPS、图像、视频等;联网设备, 如PC机、移动终端等, 用以实现各类云制造资源的自主感知和动态识别。

3.接入层

接入层主要包括, 制造设备的虚拟化接入、各类设计所需软件的虚拟化接入、传感检测设备的虚拟化接入、文献资源的虚拟化接入、PC机移动终端设备的虚拟化接入、专家知识的虚拟化接入。还包含文献资源数据库、设计资源数据库、检测资源数据库、资源感知数据库。其中, 文献资源数据库包含, 行业的科技文献、专利等分类数据;设计资源数据库包含, 涉及产品设计的可共享资源, 如CAD/CAE软件工具等;检测资源数据库包含, 行业检测的相关信息、检测项目和过程等信息;资源感知数据库主要包含, 制造资源中的一些动态信息, 如生产过程信息, 配送信息等。

4.支撑层

支撑层主要提供实现协同平台高效运行和管理所必备的支撑工具, 包括资源数据的安全管理、平台服务过程管理、传感信息融合管理、服务资源智能匹配、普适人机交互工具、服务资源图形界面、业务流程管理引擎、行业知识系统工具等。

5.服务层

该层是制造云平台的核心, 主要包括面向公共的产品协同设计服务、质量检测服务、物流服务、产品的后市场及追溯服务、产品生产过程监测服务、故障问答服务、咨询培训服务、专利标准服务。还包括面向行业的服务, 如模具行业服务、家电行业服务、汽配行业服务。

6.应用层

在应用层, 用户可以采用普适人机交互界面接入, 察看或者发布各类服务信息。

7.用户层

平台的使用者可以通过不同的终端, 如PC机、手执终端等与平台进行交互, 能有效支持多主体制造任务的协同。用户既可以是资源的使用方, 也可以是各类资源的提供方。

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

1.协作机制

依托于公共服务平台, 用户可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科研院所提供技术保障的机制, 从而达到多方共赢的协作目标。

2.实施机制

考虑到平台的自我发展和可实现性, 平台的开发将采用分步实施模式, 以保证平台的逐步建设与推广。可选择重点企业作为首批适用单位, 以点带面, 并最终实现平台的自我发展和经营。

3.分级机制

根据平台服务内容和平台服务提供商的评价结果进行供应商分级, 不同级别的供应商享受平台提供的不同的利益分配和其他优惠, 承担不同的平台责任。本平台最终也将采用企业会员制, 并依据会员的级别确定服务的内容。

摘要:为了实现区域优势集聚, 可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确定平台的内容、架构和服务模式, 并在宁波地区开展平台的应用示范和推广。

关键词:中小企业,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李伟, 王哲, 陈洁云.中小企业协同制造服务平台商业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 2015 (9) :101-103.

[2]李伯虎, 张霖, 王时龙, 陶飞, 曹军威, 姜晓丹, 宋晓, 柴旭东.云制造——面向服务的网络化制造新模式[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 0 (1) :1-7, 1 6.

上一篇:琵琶行说课稿下一篇: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