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我一个班,我便心满意足了有感

2024-04-10

读给我一个班,我便心满意足了有感(精选2篇)

篇1:读给我一个班,我便心满意足了有感

薛瑞萍,我是在“现代与经典”活动中认识的,读给我一个班,我便心满意足了有感。一开始对这位很为朴素的老师并不以为然,后来听了她热情洋溢的报告后,一口气为孩子买了三本她所主编的《每日必诵》。也正是从薛老师的报告中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带领孩子好好读书是一件多么重要的工作。前段时间看到了薛老师所著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便认真拜读起来。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薛老师的一些班级教学的实例(许多与读书无关,是薛老师怎样对班级上的一些突发性事件的一些处理和写班级上的一些有特点的学生),这一部分我觉得做为家长可以多看看,因为小孩的一些特点是共同的,看看一个老师怎样对学生的一些行为的想法,作为家长在日常的教育孩子和行为中应该反思自已,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孩子日常的一些行为。

第二部分是薛老师对语文教学的一些看法,这一部分的一些内容,从一个家长的角度看,我觉得大部分值得一看。在对待语文的习题上,我觉得尤其值得一看。作为家长深知:一定量的复习与习题是孩子提高语文水平必需的,但是方式与方法上不是大量做题就能达到目的的,这一部分的内容中《挤干作业的水分》我觉得尤其值得做家长的好好想想(我自已也是一个小学3年级孩子的家长)。这一部分占二分之一内容的是薛老师对语文的认知与看法,从这里可以看到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对语文的热爱。

第三部分是薛老师的一些读后感,比如对《论语》、《孟子》等一些经典文章的看法,也推荐了一些薛老师认为优秀的书目,读后感《读给我一个班,我便心满意足了有感》。对这部分的内容,我有些是不认同的,但是这些不认同并不影响我对这位老师的尊敬。这部分的内容,千人千面千种看法,我的意思就是如此。

在书中薛老师着重强调出阅读的重要性。由于语文的学习在于阅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读好书。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水平也能随之提高。薛老师指出:作为语文老师就是指导、督促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把孩子从教材这一方小得可怜的“水池”引到广阔的大海里,让他们在那里见识知识天地的美丽开阔,滋生领略无限风光的强烈愿望,以达到举一反

三、自求博取的目的。教师最能做的和最该做的就是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品位。当薛老师认识到这一点时,她就不遗余力地鼓励学生看书,甚至可以把课外读物拿进课堂,当学生作业完成之后便可以看各自带的书,时间宽松的时候也会让他们在统一的时间里集中阅读。这样能增加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白纸黑字,这就是语文。”语文课就是老师和学生的课堂。老师引导学生对白纸黑字有感情,就是好的语文课。作为老师,一定要立足文本,让学生与文本反复见面,教会学生怎样去读书,怎样读懂书。不需要花里胡哨的形式,尽量让语文课变得简单、纯粹而透明。“读书,写作,对话,思考。这就是语文。”薛老师说:“我爱读,带学生读;我爱写,带学生写;我爱思考,带学生思考。老师在台上口若悬河,灿若莲花,学生下面对答如流,滔滔不绝。这就是语文。”简单朴实的一段话,道出了薛老师教语文的“秘诀”。可要真正做到这些,又谈何容易?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本书中讲述的都是有关作者和教育的故事,记录着作者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火点燃了学生,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语言单纯,感情真挚,很值得一看。

篇2:读给我一个班,我便心满意足了有感

一放暑假,便打开薛瑞萍老师著的教育著作《给我一个班,我就满足了》,虽不是一气读完,断断续续读了好几天,但读后还是颇有感触。

全书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教育,对成长的迷恋;第二章,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第三章,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作者以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案例,结合优美流畅的文笔,把对教育满怀感情,爱读书,乐于思考,执著追求事业的教师形象凸显出来。文章舒缓中有激情,婉约中平添劲骨,一位潇洒自在,洒脱实在的教师浮现眼前。

薛老师的第一篇就是‚不说爱‛,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不说爱。

从前不说,是因为它已泛滥,廉价甚于泡沫,肉麻直逼琼瑶。出于自尊,我羞于随习。以后我将更甚于言——至少不说‚爱学生‛,因为我原本情绪化的拒绝已经被西方哲学启蒙为理性的表达。

读了这段文字我感到惭愧,因为我也不止一次地说过‚我爱学生‛。我们对学生的关心,只是因为是我们的工作,这不是爱,因为我们不可能为了某位学生而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即使有这样的老师,那又有多少呢?反正我不是。薛老师在自序中写道,‚我是特意捕捉了清风、乐声和野芳,录在这里,专门用于鼓励自己,就算是不定期地给自己献一小朵小花吧——真诚美丽的文字,正是心灵开出的花朵。‛又一次阐述了她的人生信念——-真诚。读了全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也是她的真诚,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诚的老师。当学生的时候,老师是权威,跟老师的交往总是处于向上看的状态,学生是一定要小心翼翼的,多数情况还是听老师说的多,自己发表意见少。现在当了家长,为了孩子跟老师也没少打交道,但是一直觉得自己好多真实的想法不敢说,老师呢,说出来的也有一些让人觉得是官话套话。看了这本书,我想我们也许都错了,老师跟学生、老师跟家长,平等地真诚的交流其实并不难。

打小报告是让很多老师头疼的行为,偏偏学生当中就有这样的一批人,他们往往既不受老师喜欢,也会受到学生们的孤立,当然有时候老师却又不得不依赖于这样的孩子当耳目。薛老师是怎么对待呢,她说:‚老师没有不烦告状的。可是一旦杜绝告状,又何以了解班级、处理突发事件?所以在班主任这里,如何处

理告状、引导告状,是一门艺术;对学生来说,遇到问题,一要学着独立解决,二要知道在情急之下求助于老师——这也是一种能力。‛‚无论如何,学生不能成为管理的工具,保护他,教给他做人处世之道,这更是我们班主任的职责……‛看教书是一个方面,育人更是老师的职责。

真诚坦率的她,如实地道出教师的难处;谈起学校教育‚鞭长莫及‛的无可奈何;平凡的她,跟我们一样有平常人的想法,也曾对借读生,农贸市场的孩子怀有偏见,对于家庭教育差的孩子一样有些无能为力。《走出险境》的最后,‚‘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我看来,这话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一路的。如果是老师之外的人这样说,那他就是在恶意地欺负人,把教师往绝路上逼;如果是教师自己这样说,那他不是幼稚病就是自大狂,迟早要碰个头破血流。我曾属于后一类。那时,我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道出一线教师心理话的这段话,正是对教育学家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质疑。

我更欣赏薛老师的读书观。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薛老师是看了很多书的,她本身就是一个学者、一个文学功底相当深厚的人,她自己非凡喜欢看书,用她的话说:一天不看书,人的心里将会感觉空荡荡的,人也随之变得浮躁起来。正因为她看过许多书,所以她才能写出这么多的美丽句子,动听的语言,对学生的处理才能游刃有余。才有资格要求学生多阅读,多丰富知识。其实,在现在这样一个知识更新换代越发频繁的社会,不学习是不行的,时间长了就会跟不上社会的步伐。但学习的态度还决定着学习的效果,当我们自己主动去学,把学习看作自己的使命时,那么结果我们就可能收获更多的知识,而当我们被迫去学时,那么结果就可能收获更多的累赘,甚至毫无收获。而薛老师恰恰是把读书看作了一项乐趣,一项使命,所以她读的顺心,不累,收获的也多,而当我们读了一定数量的书籍时,那么其中的论文或者材料等还会那样的发愁吗?

上一篇: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考研复习历程下一篇: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