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4-05-17

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2篇)

篇1: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复习教案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种类:平板测力计;圆筒测力计,条形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的结构:挂勾,吊环,指针,刻度,弹簧;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用前(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看指针与刻度盘摩擦是否过大;使用时(1);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使拉力与测力计外壳平行;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二、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4:应用重垂线:检验墙是否直;检验台面是否水平;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3: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4:摩擦的分类:

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

2、动摩擦:

用心

爱心

专心

(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加大物体所受的压力,加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同时加大物体所受的压力和加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使物体表面分离(加润滑油、形成气垫)。,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

四、杠杆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3: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F1l1=F2l2.4:杠杆的种类: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五、其他简单机械 1: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滑轮组:

(1)、规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S=nh(n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2)、绕法:n为奇数时从动(滑轮)开始绕、n为偶数时从定(滑轮)开始绕。2: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力。3:斜面:(为了省力)斜面粗糙程度一定,坡度越小,越省力。应用: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等。

对应习题以作业形式完成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篇2: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三、摩擦力

教学内容:

三、摩擦力 教学目标:

1、识记内容:①什么叫摩擦力?②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③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

2、能力目标:①理解摩擦力的含义;②能通过实验归纳出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因素有哪些;③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和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力。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

教学用具:木板,小木车、钩码、簧测力计。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答抽查:

①你见过哪些有摩擦力的现象? ②重力的方向怎样?

③什么叫摩擦力?它与那些因素有关?

二、本课时目标实现过程

1、简要说明本课时目标

2、认识摩擦力 ①演示摩擦力——用黑板擦演示什么叫摩擦力,(并叫学生体验)②讲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互相接触、有压力、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等。

3、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①学生鼓励学生大胆作出猜想(并写在课本上)②教师演示,学生注意观察

(教师强调)注意弹簧测力计拉出的多少(是指是拉力的大小);比较甲乙的条件区别得出结论——摩擦力与压力有关,比较甲丙的条件区别得出结论——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教师要求学生牢记该结论。1分钟完成)

③教师分别改变上述条件再试验看与压力和粗糙程度有什么样的关系。(应该与课文P61结论相同)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根据生活实例要求选择:

①哪些物体既是橡胶做的,又有花纹?

②自行车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 ……

③增大摩擦的方法主要是增大压力和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④减小摩擦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A、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B、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C、利用润滑剂、压缩空气、电磁场将接触面彼此分开。(要求学生立即背诵)

4、小结本课时,强调三个知识要点。

三、本节课堂目标测试

完成《练习册》夯实基础;检查;小结

四、布置作业和预习

1、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该节内容

2、实践作业——(1)把蜡打在衣服拉链上再试看有什么不同?(2)把铅笔芯末灌进锁孔里试一试。

上一篇:地质录井方法与技术下一篇:有一种鼓励叫成功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