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

2024-04-10

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共8篇)

篇1: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

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

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劳动者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城镇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应当按照本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以下统称为被保险人。

第三条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覆盖广泛、水平适当、结构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则。

第四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和管理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市和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负责登记、征收、支付和稽核等基本养老保险的具体工作;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制定具体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

第五条 财政部门负责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监督和管理工作;审计机关负责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六条 北京市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负责对基本养老保险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北京市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由政府代表、企业代表、工会代表和离退休人员代表组成。

第七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为退休人员提供社会化服务。

第八条 鼓励企业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企业年金,提倡被保险人参加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第九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下列部分构成:

(一)企业和被保险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基本养老保险费利息和其他收益;

(三)财政补贴;

(四)滞纳金;

(五)其他可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

第十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一条 企业和被保险人应当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城镇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所在企业从其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企业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按照本规定确定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按月缴纳。

第十二条 城镇职工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基数,按照8%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全额计入个人账户。

缴费工资基数低于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以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工资基数;超过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基数,不作为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基数。

第十三条 企业以全部城镇职工缴费工资基数之和作为企业缴费工资基数,按照20%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

第十四条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以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按照20%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8%计入个人账户。

第十五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对企业和被保险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建立缴费记录,并负责保存,保证其完整、安全。

企业和被保险人有权查询缴费记录。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每年向本单位职工公布上一年度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情况。

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在每年4月30日前发布核对被保险人上一年度缴费记录的公告,并在公告中确定核对缴费基数和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时间。

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章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第十七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被保险人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以下简称为个人账户)。

第十八条 个人账户由被保险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利息构成。

个人账户储存额每年参考银行同期居民存款利率计算利息。

第十九条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能用于被保险人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被保险人死亡后,个人账户储存额或者余额中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其利息可以依法继承,其余部分并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第二十条 被保险人在本市统筹范围内或者跨统筹范围流动时,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的转移,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

篇2: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

京劳社养发〔2007〕31号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属各企业主管局总公司劳动处,各中央在京企业,各计划单列企业:

根据《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2006年第183号,以下简称183号令)和《关于贯彻实施<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有关问题的具体办法》(京劳社养发

[2007]21号,以下简称京劳社养发21号文件),现将有关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基本养老待遇计发等若干问题的处理办法通知如下:

一、人员范围

1998年1月1日以后,经国家或本市有关部门批准,由机关、事业单位成建制转为企业的工作人员;由机关、事业单位调入企业(或参保单位,下同)工作或到市、区县职介中心、人才中心及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办理社会保险的人才机构存档的人员;由军队转业、复员、退伍到企业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被保险人)。

二、关于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被保险人符合183号令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养老条件并办理退休时,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工作,2006年1月1日后退休的,按183号令第二十四条规定计发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构成;1998年7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按183号令第二十三条规定计发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基本养老金月标准按照京劳社养发21号文件规定的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和国家规定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计算,公式中的相关指标按以下办法计算:

(一)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公式中,“实际缴费工资指数”即Z实指数(下同)为被保险人参保缴费至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期间,相应的实际缴费工资基数,与相应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比值之和的平均值。被保险人曾在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并在统筹范围办理退休的,Z实指数为其各阶段的实际缴费工资基数,与相应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比值之和的平均值。

(二)过渡性养老金公式中,“视同缴费年限”即N同为被保险人1992年9月30日前符合国家及本市规定的连续工龄;“缴费工资指数”即Z同指数为1;“1998年6月30日前的实际缴费年限”即N实98为被保险人1992年10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期间符合国家及本市规定的连续工龄(含实际缴费年限)。

(三)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以个人账户储存额与个人账户补贴额之和,除以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补贴额计发办法为:1992年9月30日前参加工作的被保险人,分别以1992年10月1日至参保缴费前相应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不满整的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下同)为基数,乘以相应本市规定的个人账户规模比例,累计计算之后,再乘以本人的 Z实指数;1992年10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分别以参加工作至参保缴费前相应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乘以相应本市规定的个人账户规模比例,累计计算之后,再乘以本人的Z实指数。个人账户补贴额计算公式及其指标解释见附件1。

个人账户补贴额只用于被保险人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的计算,不计入个人账户实际储存额。

三、关于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过渡期

本办法第一条规定范围内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退休的被保险人,执行京劳社养发21号文件关于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五年过渡期的规定。新、老计发办法比较时,按老办法计算基本养老金使用的本市职工平均工资封定在2005年的32808元/年(2734元/月)。

四、关于转制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关问题

(一)本办法执行后,经国家或本市有关部门批准,由机关、事业单位成建制转制为企业的,应自批准转制起30日内,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交有关部门批准转制的文件或证明、编制部门下达的撤消其机关、事业单位编制批件的复印件、原编制之内的在职人员名单、转制前已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名册(上述资料一式三份),经核准后,到单位所在地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并在属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手续。转制单位自批准转制时间的次月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二)单位转制前,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按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计发办法办理了退休的人员,其在单位转制时已经按国家及本市规定享受的退休待遇水平不再变更,属于统筹基金支付项目的,由统筹基金支付,超出统筹基金支付项目的部分,由转制单位按照原渠道继续支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列入统筹基金的支付项目见附件2。

为使转制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原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计发办法与统筹范围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平稳衔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实行五年过渡期。过渡期内符合183号令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养老条件并办理退休的被保险人,按原机关、事业单位办法计发的退休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项目的水平,下同)与按183号令规定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进行比较,机关、事业单位办法高于183号令办法的,其差额部分由统筹基金加发补贴,补贴比例逐年递减。转制第一年退休的,加发差额部分的90%;第二年退休的,加发差额部分的70%;第三年退休的,加发差额部分的50%;第四年退休的,加发差额部分的30%;第五年退休的,加发差额部分的10%;统筹基金支付项目以外的部分,由单位支付。被保险人按机关、事业单位计发退休费的基数,封定在单位转制的当月。自单位转制的第六年起,被保险人办理退休时按183号令的规定计发基本养老金,不再实行两种办法的比较。

转制单位已经按照《关于贯彻实施<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养老保险规定>中有关问题

处理办法的通知》(京劳社养发[2002]117号,以下简称京劳社养发117号文件)规定实行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五年过渡期,与京劳社养发21号文件规定的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五年过渡期发生重合时,如果被保险人封定的事业单位退休费水平高于京劳社养发117号文件规定办法和183号令规定办法计发的基本养老金水平时,按照待遇水平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根据规定比例加发补贴。

(三)转制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转制前、后退休的人员,其基本养老金按照统筹范围的统一标准进行调整。

五、关于其他问题的处理办法

(一)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暂行办法的通知》(京政办发[2002]60号,以下简称京政办发60号文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自本办法执行之日起,符合183号令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养老条件并办理退休时,执行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按照京政办发60号文件规定实行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五年过渡期,与京劳社养发21号文件规定的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五年过渡期重合的2006年和2007年,遇有被保险人封定的事业单位退休费水平高于按照《关于贯彻<北京市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社养发[2003]37号)规定办法和183号令办法计发的基本养老金水平时,按照待遇水平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根据规定比例加发补贴。

(三)本办法执行后,根据《关于印发<关于中央科研机构和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实施办法>的通知》(京劳社养发[2001]74号,以下简称74号文件)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没有补建个人账户的中央转制单位的被保险人,其经劳动保障部门核准确认的,自转制当年至转制前五年的本人应缴费工资基数,参与Z实指数的计算;按照本办法

第二条规定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京劳社养发74号文件关于没有补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中央转制单位的被保险人,计发过渡性养老金的缴费年限,计算到国家规定的转制参保时间的上月的规定不再执行。

(四)自2006年1月1日起,由机关、事业单位转到劳动行政部门委托办理社会保险事务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等机构存档的人员,按照183号令规定计算基本养老金时,本人的Z实指数 按本通知第二条第(一)款规定计算,不再执行京劳社养发117号文件关于存档人员距符合国家及北京市规定的养老年龄不足五年的,其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足五年的部分,需以相应本市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并按规定的比例补缴企业与个人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以此基数为依据计算T值的规定。

(五)曾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自1998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1日期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将档案转移到街道办理退休、没有计发过渡性养老金的人员,按照以下办法重新核发基本养老金:

1、2005年12月31日前办理退休的人员,按照原2号令办法计发的基础养老金、个人

账户养老金和综合性补贴不再变更。过渡性养老金按照京劳社养发117号文件规定的办法计算,其中T值按被保险人实际缴费年限计算,并从其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当月补发;

2、2006年1月1日后办理退休的人员,按照原2号令办法计发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综合性补贴不再变更。过渡性养老金按照京劳社养发117号文件规定的办法计算,其中T值按被保险人实际缴费年限计算,并从其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当月补发。同时,根据本通知第二条规定,按新办法计算基本养老金,并进行两种计发办法的比较。新办法高于老办法的,按照京劳社养发21号文件的规定从退休的当月补发其差额。

(六)被保险人按照《关于转发〈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的通知》(京劳社养发[2002]27号)以及《关于转业到企业工作的军官、文职干部养老保险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2002]后联字第3号)的规定,已经计算了一次性个人帐户补贴的工作年限,不再作为计算个人账户补贴额的年限。

五、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京劳社养发117号文件同时停止执行。

附件:

1、个人帐户补贴额计算公式及指标解释

2、转制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可纳入统筹基金支付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费项目

二〇〇七年二月十六日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主题词: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处理办法通知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2007年2月16日

附件1:

个人帐户补贴额计算公式及指标解释

Z补贴= {[(C1992 /12×3)+ C1993]×2%+[C1994+ C1995+ C1996+ C1997+(C1998/2)]×5%+[(C1998/2)+ C1999+ C2000+„„+C2005]×11%+[C2006+ C2007+„„+Cn]×8%}×Z实指数

C1992„„Cn分别为1992年至被保险人参保前,相应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调入机关、事业单位或入伍前在企业工作期间有过缴费的年限应作扣除,扣除后非整的按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累加计算)。

Z实指数为被保险人参保至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期间,相应的实际缴费工资基数,与相应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比值之和的平均值。计算Z实指数 时,N应缴按照《关于贯彻<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社养发[2007] 29 号)的有关规定计算。

附件2:

转制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可纳入统筹基金支付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费项目

(一)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计发的基本离退休费;

(二)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标准,发给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前已经离退休人员的物价补贴、生活补贴;

(三)根据市委、市政府批准建立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机制,在转制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时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发给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

(四)根据《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离退休人员有关离退休待遇问题的通知》(京国工改[1994]10号)的有关规定,发给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办理离退休手续人员的奖金,按50元标准纳入统筹基金支付。

篇3: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高, 对于民族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大学生的社会保障有其特殊性, 完善大学生医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医疗费用不断增长, 使得建立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公费医疗制度已不能满足正在逐步扩招的高校大学生的医疗需求, 其保障功能逐步弱化。

为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医保问题, 政府在2008年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 拉开了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改革的序幕。将大学生纳入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中是顺应时代发展的, 这样不但可以改革原来的公费医疗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 还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能更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而随后南京市在2009年也颁布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具体政策与实施办法。如今, 据这项新政策实施已过去三年多时间, 总体运行效果良好, 但仍然存在着制度上的问题。故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六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 实证研究, 以深入了解大学生新医保具体的运行状况、实施效果, 分析探讨其现行机制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并提出相关建议。

2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 在六所高校内开展, 这其中既包括了重点院校, 普通本科院校, 也包含了大专院校;既有公办高校, 也有民办院校。同时选取的调查对象覆盖了六所高校的各个年级, 较为真实客观的反应了南京市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 因此本次调查具备科学性和可信性。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资料和信息。共发放问卷240份, 回收有效问卷220份, 合格率约为91.7%。其中男生占52.73%, 女生为47.27%, 大一学生占20.45%, 大二的占25.91%, 大三占35%, 大四及以上为18.64%。调查对象的户籍情况为农村户籍的占48.64%, 城镇户籍的占比为51.36%。

调查分析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和访谈收集的信息为基础, 并运用excel软件, 进行思考与探索。

3 调查数据与结果分析

3.1 南京市高校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情况

2009年南京市大学生开始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坚持自愿参保原则, 坚持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保障范围包括住院、门诊大病、门诊、产前检查及生育医疗费用, 重点保障大病医疗需求。参保大学生在保障期内发生的符合支付范围内的医疗费用, 设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 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部分按比例支付。

统计数据显示, 截止到2011年年底, 在宁高校参保大学生有65.3万人, 参保率在95%以上, 但各高校参保率有高有低, 有些学校参保率仍待进一步提高。

3.2 大学生的经济水平及医疗费用支出状况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 月生活支出在1000元及以上的最多, 占41.3%, 其次是800-999元之间的占31.4%, 而500—799元之间的占23.7%, 另外还有3.6%的学生生活费用在500元以下。虽然大学生的日常所需支出项目并不多, 但在南京这样一个高消费水平的城市, 大学生作为基本没有工资收入, 只能依靠家庭的经济支持的群体, 其月可支配费用支出水平并不高。同时还调查了大学生年医疗总花费, 如表1所示, 年医疗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比最高, 为46.4%, 另外, 有11.3%的大学生年医疗花费在500元以上。由此可见, 医疗费用支出在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支出中占有一定比例,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那些月生活费用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 他们本身家庭经济困难, 每月的经济来源也仅可维持基本生活, 如若患大病, 将会缺乏风险抵御能力, 雪上加霜。由此可见, 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对于其缓解疾病带来的压力是有一定帮助的。

3.3 大学生的医疗需求及服务满意度情况

(1) 大学生具有一定医疗服务需求。

本文以大学生的就医频率来反映大学生的医疗服务需求。据调查显示, 45%的大学生一年内几乎没有就医经历, 41.8%的大学生年就医频率在1~5次之间, 但也有少数大学生年就医频率达到10次及以上, 占比为1.4%。虽然大学生目前身体健康状况较好, 但仍然会患一些常见的, 花费较少的疾病, 这表明大学生是存在医疗服务需求的。

(2) 患病问诊欲望不强。

在对大学生平时患小病后通常会如何应对的调查中显示, 只有26.4%的学生将校医院作为首诊医院, 而选择等待疾病自愈的占到42.5%, 选择自己去药店买药的占24.7%, 选择去校外医院就诊的为6.4%。究其原因,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一方面是部分大学生觉得小病去校医院就诊麻烦, 另一方面是一部分大学生对校医的服务质量没有信心, 认为其不能对症下药, 治疗效果不佳。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医疗保险利用效率不高。

3.4 大学生对新医疗保障制度的态度

(1) 认知程度。

在关于大学生对新医保的认知程度调查中, 很了解的仅占3.12%, 不了解的却占了72.75%。另外, 在调研访谈中了解到虽然有大部分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知道或是听说过大学生新医保, 但对其却只是一知半解, 不知道新政策关于患病的参保学生医疗待遇的具体内容, 只知道每年需缴纳100元的保费, 由此可见, 大学生对新医保的认知程度低, 了解非常匮乏, 医保意识淡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校等相关组织对其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

(2) 认可度。

关于对大学生参加新医保实施情况的认可度的调查显示, 27.3%的大学生表示满意或很满意;而占比最高的是选择“一般”这一选项的, 有43.2%;另外有12.2%的大学生选择了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17.3%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因而, 总的来说, 现有的大学生医保模式基本上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认可和接受,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 南京高校大学生新医保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南京市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这一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医保个人缴费水平低, 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对患大病学生高昂的医疗费用的报销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患病学生家庭的经济问题。但在调研中发现新医保政策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阻碍了大学生新医保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4.1 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不足

高校在向大学生传达国家医保政策方面扮演着独特角色, 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调查中普遍发现高校作用缺失的问题。第一, 高校在宣传国家关于大学生新医保政策方面的力度不够。往往通过在校网站上公布和下发文件到各学院, 各班级的方式向大学生传达该项政策, 而没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持续有效的宣传, 这就造成了政策没有真正被大学生所熟知。第二, 由于医保政策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尤其是涉及到报销比例、报销程序等相关内容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讲解说明, 而我们在访谈高校相关负责人时发现他们自己对医保政策往往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4.2高校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不高, 不能有效满足大学生医疗需求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校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并不满意。同时, 调研组进行了“您认为校医院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的调查, 选择从高到低依次是医生业务水平低 (44.1%) 、药品种类太少 (40.9%) 、医院设备简陋 (40.5%) 、医务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 (34.1%) 、医生数量不足 (32.3%) , 当然也有学生提到科室开放时间不合理等。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校医院医生的技术水平、医院的医疗设备等感到质疑, 这也是大部分学生患病后不愿去校医就诊的原因。作者分析校医院运行效率偏低主要在于其受行政干预强, 竞争意识不足, 不注重自身条件设备的改善, 不重视对医务人员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4.3 医保关系衔接困难

(1) 医疗保险在转移接续中赔付困难。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不在校期间发生疾病需住院的, 需在住院10日内电话通知区经办机构、首诊医院备案, 并在开学后10日内到首诊医院定点医院比照南京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管理相关规定, 办理医疗费用报销手续。赔付手续复杂, 不能及时赔付, 导致新医保难以切实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保障作用。

(2) 各种医疗制度的衔接困难。

部分学生有已经在家乡购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是新农合的, 入校后又会被要求参加学校所在地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这就面临着各种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问题, 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5 完善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

针对我国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中出现的问题, 借鉴国外的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经验, 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力求真正在提高保障水平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家庭、个人的作用。

5.1 明确政府责任, 提高大学生医保待遇

为大学生提供充分的医疗保障是政府的重要工作, 鉴于目前对大学生医疗费用的报销主要针对住院和门诊大病, 而小病不保, 这与大学生的实际医保需求存在反差。故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扩大医保报销比例和范围, 提高医保基金的给付水平。

5.2 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加大大学生新医保的宣传力度,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持续有效的宣传, 同时, 可通过专题讲座或者报告会的形式对大学生医保政策的具体内容向大学生进行讲解, 使新医保真正深入每个大学生心中。

5.3 推进校医院改革,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校医院应充分发挥其作为大学生患病后首选医疗机构所应承担的医疗诊治职能, 同时开拓其教育、医疗保健和宣传等职能。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以改善校医院硬件服务设施。此外应经常开展对校医务工作者的培训, 提高其医术水平和职业道德。

5.4 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遵循的是自愿参保原则, 由于学生参保意识薄弱, 使得在自愿原则下参保率难以得到保证, 所以国家应强制将大学生纳入新医保体系中。另外, 为了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保险需求, 商业医疗保险可作为社会性质的医疗保险的补充, 保险公司可以设定针对大学生的、优惠的、符合其实际需求的的保险产品, 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1]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宁高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意见[Z].宁政办发[2009]145号.

[2]张悦.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实证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 2012.

[3]乔永云.河南省在校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 2012.

[4]罗海晴.关于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新思考——基于成都市四大高校的实证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11, (02) :62.

篇4:不断缩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依然在通过落后的投资体制获得低下的收益。

从世界范围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银行的只有中国独此一家。

10余年间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缩水”近6000亿元。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社科智讯专家郑秉文在2012年“养老保障国际学术论坛”上表示,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下,从2001年到2011年间的10余年间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缩水”近6000亿元。他认为,投资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郑秉文指出,目前中国养老基金主要有3大支柱:3580亿元的企业年金、8690亿元的全国社保基金和1.95万亿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截至2011年底)。其中,前两部分资金均已实现规范的专业化市场投资运作,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却依然在通过落后的投资体制获得低下的收益。

郑秉文介绍说,从世界范围看,养老保险基金要么是购买国债,要么是采用市场化投资运作,存银行的只有中国独此一家。在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下,中国养老保险基金获得的年均收益率不到2%,但过去11年间,中国年均通货膨胀率却高达2.47%。以此推算,养老保险基金的损失约6000亿元。

“除了通胀的摊薄,养老保险基金当下支付、未来使用的特点,使其在计算损失时,还必须考虑到工资的增长。在平均工资增长率达14.1%的情况下,收益率不到2%的养老保险基金意味着广大参保人没有分享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郑秉文说。

郑秉文表示,如按目前的缴费率、财政补贴力度、扩大覆盖面的速度等政策和制度参数来测算,到2020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累计余额将在9~11万亿左右,如果加上医保基金等其他4个险种的基金累计余额,“五险基金”将超过15~16万亿。换言之,8年之后,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或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其保值增值压力届时将仅次于外汇储备。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走出”银行进行投资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郑秉文介绍说,迫于老龄化不断加剧等因素,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推动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走上市场化投资的改革之路,“一些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基本养老基金已开始布局中国资本市场,这些基金带来的竞争效应,未来或给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带来巨大压力”。

郑秉文认为,投资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要想通过投资体制改革达到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的愿望,还应该提高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打破地方割据,以便使投资体制改革内生化。

郑秉文建议,成立全国独立法人机构,负责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模式。“在目前的制度结构下,提高统筹层次是非常必要的,即使不提高统筹层次,投资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他说。

(摘自《经济参考报》 作者: 金辉)

篇5: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

自今年起,北京市学生儿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方式改变了,不再采用先进缴费,而是采用“委托银行缴费”的方式对学生儿童基本医疗保险进行缴费扣款。更多保险资讯可以关注保险同城网。

根据北京市人力社会保障部门透露,学生儿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方式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学生儿童家长在通过托幼机构或者学校上报的有效手机号码之后,可以在北京市社会保障网的网上服务平台注册并采集银行扣款账号等相关信息。而对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学生儿童来说,应在每年集中的参保期限内按照《关于调整北京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的通知》规定的标准存入足够金额。同时,家长也可以使用银行借记卡缴纳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这次“委托银行缴费”的缴费方式已经开始逐渐被大大多数北京市散居的幼儿家长所接受。虽然儿童基本医疗保险新的缴费方式已经开始被大家逐渐接受,但大部分在托幼机构上幼儿园的儿童以及在校学生,还是会通过学校或托幼机构采用现金的方式进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所以,这一缴费方式还应进一步普及大家适应。

篇6: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权益,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促进首都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重点保障城镇居民的大病医疗需求,适当保障门诊需求,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

(二)个人参保缴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

(三)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确定筹资标准和支付待遇;

(四)坚持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统筹安排,促进各类医疗保障制度相互衔接、共同发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具有本市非农业户籍的下列人员:

(一)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且男年满60周岁和女年满50周岁的城镇居民(以下简称“城镇老年人”);

(二)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就读的在册学生,以及非在校少年儿童(包括托幼机构的儿童、散居婴幼儿和其他年龄在16周岁以下非在校少年儿童);在本市各类全日制普通高

(一)城镇老年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300元;

(二)学生儿童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100元;

(三)城镇无业居民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600元。其中残疾人员、七至十级残疾军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300元。

第七条 区县政府按照每人每年46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其中:残疾人员补助从区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安排。

第八条 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非在职学生,按照高校隶属关系,政府补助部分由同级财政承担。

第九条 享受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生活困难补助待遇的参保人员,以及参照《北京市城市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暂行办法》享受医疗待遇的退养人员和退离居委会老积极分子,个人缴费由户籍所在区县财政给予全额补助。

重度残疾人员个人缴费由户籍所在区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给予全额补助。

七至十级残疾军人、城镇优抚对象、见义勇为人员等区县福利机构内由政府供养的服务对象,个人缴费由户籍所在区县财政给予全额补助。

市级福利机构内由政府供养的服务对象,个人缴费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补助。

第十条 区县财政对个人缴费补助资金应在区县医疗救助资金中列支。

第十一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补助标准、保障待遇,根据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的变化情况相

标准一次性缴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自次年的1月1日起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八条 当年取得本市非农业户籍的人员,自取得本市非农业户籍之日起90日内持本人户口簿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社保所办理参保缴费手续。自参保缴费的次月起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享受待遇时间至当年的12月31日。

第五章 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九条 参保人员发生符合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和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的医疗费用,由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包括:

(一)门(急)诊医疗费用;

(二)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

(三)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肾透析,肾移植、肝移植(包括肝肾联合移植)后服抗排异药,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门诊医疗费用(以下简称“特殊病种”);

第二十条 参保人员缴费一年以上且继续连续缴费的可享受门(急)诊医疗费用报销待遇。当年符合参保条件的视为连续缴费。

第二十一条 参保人员患有特殊病种在门诊就医,享受本办法确定的住院医疗费报销待遇。

第二十二条 城镇居民门(急)诊起付标准为650元,起付标准以上部分由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50%,在一个医

服务机构作为本人的定点医疗机构,城镇老年人和无业居民门诊就医实行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度。

第二十八条 参保人员须持本人的社会保障卡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发的《北京市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大病医疗保险手册》、《北京市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手册》、《北京市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手册》就医。

第二十九条 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审核结算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办法执行。按规定应由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结算。

第三十条 城镇老年人在外埠居住一年以上、学生儿童在外省市居住或就读且没有参加当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应在本人户籍所在地社会保障事务所申请办理异地就医登记手续。

第七章 相关制度衔接

第三十一条 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享受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待遇的城镇居民,在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后,符合城市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条件的,还可向民政部门继续申请城市特困人员医疗救助。

七至十级残疾军人、城镇优抚对象以及按照城市特困人员医疗救助办法享受医疗待遇的退养人员、退离居委会老积极分子,在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后,还可经原渠道继续按规定享受医疗待遇。

第三十二条 具有本市农业户籍且在各类学校就读的在册学生、托幼机构儿童,可自愿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第九章 附 则

篇7: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

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规范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包括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下同)用药管理,根据《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15号)以及《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对药品目录调整的有关要求,现制定本市2017年版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以及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本市实际,进一步优化药品目录结构,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切实保障广大参保人员基本医疗用药需求和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二、基本原则

篇8: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

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现状

自1984年我国开始实行退休费 (养老保险) 社会统筹以来, 养老保险统筹覆盖面逐渐扩大, 统筹办法日益完善, 统筹层次也在逐步提高。2005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加快提高统筹层次, 在完善市级统筹的基础上, 实现省级统筹, 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标准, 对基本养老保险在制度, 缴费、待遇、基金使用、基金预算、业务规程上都作了统一规定。到2009年底, 全国所有的省级行政区都制定了各自的省级统筹办法。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全国虽已实现省级统筹, 但总体上只是在全省 (直辖市、自治区) 范围内实现了基本制度、缴费基数和比例、计发办法的统一, 而在基金收支财务管理体制、经办机构管理体制两大方面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 所采取的体制和办法各不相同。在基金收支财务管理体制上有的采取统收统支模式, 有的采取预算管理、两级调剂模式, 有的采取差额结算模式, 在同一模式中又有某些差异。如福建省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既采取统收统支模式, 又采取预算管理模式, 同时对征收不足的部分采取由地方财政负担的基金管理模式。在经办机构管理体制上有的实行省、市、县垂直管理模式, 有的实行属地管理模式, 有的省市间实行属地管理、市县垂直管理模式, 如福建省总体来说实行属地管理模式, 但莆田实行市、县间市县垂直管理模式。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 在本省内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 对本省内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余缺进行调剂, 解决省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与不足并存的局面, 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大进步。然而, 省级统筹意味着把全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区域划分成至少31块以上。由于各统筹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替代水平、基金的结余状况和收缴到位程度等不同, 以及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现状, 加之各统筹区域的利己主义行为, 会出现直接影响着劳动力自由流动, 阻碍着全国劳动力统一市场的形成。同时, 因基金不能统收统支而导致部分地区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和部分地区养老保险财政补助增加同时并存的状况, 损害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

虽然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可以解决本省内管理的统一和人员流动问题,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区域合作的加强, 劳动力跨省区的流动会越来越多, 省级统筹已经不能解决基本养老保险省区之间的协调与整个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且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仍然是统筹单位内各自为政, 基金分割, 社会共济和抗风险功能削弱, 统筹单位间形成无法联接、协调的格局。我们的目标是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二、实现全国统筹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保障公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核心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就与问题同在。改革所取得的这些成果并没有彻底解决我国当前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

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呈现“有与无”、“多与少”和“稳与变”的“乱象”格局, 即某些人群有养老保险, 有些人则无;有些人所享有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相对较高 (如个别“有条件的企业”实行了企业年金) , 而有些人则相对较低;有些人的养老保险是缴费确定型 (如城镇职工) , 而有些人则实行的是收益确定型 (如公务员) 。这一现象, 不仅有失社会保障的公平理念, 而且导致在现实的操作中, 不同养老保险管理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记账、转移接续的困难与混乱。另外, 城镇职工公共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统账结合”, 也必然导致养老保险“欠账”与“乱账”:社会统筹基金除需支付基础养老金外, 还要支付“老人”的全部养老金和“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 社会统筹基金缺口巨大, 个人账户仅成为一种记账手段。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在我国分税制改革的过程中完成的。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特征和东中西经济差距的客观存在, 不同地区在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依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选择了不同的制度模式和养老保险待遇标准, 即便是在同一省市内的不同县区, 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和待遇标准也可能存在高低之别。这种待遇高低不同使地方社会保障管理选择更小的养老保险管理系统。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碎片化”政策思路的形成, 是源于长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单位人”的社会管理模式, 依据社会养老保险费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 采用了适用内涵属性较多外延范围较小的特性, 去覆盖内涵属性较少外延范围较大的施保对象所致。因此, 要走出我国养老保险的“乱象”, 克服“碎片化”的政策误区, 就应跳出所有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险费都必须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思维定势, 遵循大多数劳动年龄内养老保险参保对象, 无稳定收入和供职单位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的普遍性, 在国家层面建立适应劳动年龄内全体养老保险参保对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时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差异和职业差别, 建立地方附加养老保制度险和雇员制人员的职业年金制度, 以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而对于基本养老保险, 其服务人群应该是面向全体劳动者, 因此只有实行全国统筹, 才能实现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正义。

三、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全国统筹的几点思考

《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实现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 从宏观角度看, 国家现在推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只是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和体系建设的一个部分, 所以全国统筹的改革思路也应该以“公平、正义、共享”为基本价值理念, 以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基本目标, 以“统筹兼顾、循序渐进”为基本策略, 构建缴费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方案研究必须从我国养老保险的现实出发对其进行前瞻性的思考。

现在的关键问题, 一是全国统筹后原属于地方管理的统筹基金如何处理?理论上可以有三种思路:全部上缴中央, 部分上缴中央, 全部留归地方。二是全国统筹后统筹基金需求量有多大?如何发放, 按什么标准发放?这里也有几种方式, 1.基于全国社会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出全国的基础养老金标准。2.基于各地居民的消费水平来计算出全国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三是全国统筹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来源是什么?依据目前我国养老金筹资渠道, 全国统筹后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主要来源由三部分构成:用工单位缴费, 中央财政补贴,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是实现我国养老保险公平的唯一途经, 但是, 由于我国养老保险长期存在的制度“乱象”和“乱账”, 通过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还需要创设必要的支持条件:

(1) 创设制度条件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创造基本的制度保证。制度条件的关键是制度责任者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的建立与健全以及制度受益者的利益均衡。

(2) 创设管理条件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创造基本的管理和运行保证。实现全国统筹则必然要求建立垂直管理体制, 成立全国社会保险监督机构, 奠定全国统筹的组织基础实行社会保险垂直管理。

(3) 适当降低企业社会保障负担和个人缴费费率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企业缴费率的确定应以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企业的平均收入为基础, 以使更多的企业有能力参加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中。

(4) 尽快延迟退休年龄以减轻养老保险压力, 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创造基本的社会政策支持。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同时也是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养老金保险基金面临着空前的支付压力。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直接导致个人工作时间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 日益严重地损害着代际之间的公平, 也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构成挑战。推迟退休年龄是大多数国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养老金支付带来的压力所采取的措施。推迟退休年龄可以同时收到基金增收减支的效果。

(5) 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供给网络及水平的提高, 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创造基本的技术支持。目前劳动力和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 地区间迁入迁出的规模日益扩大, 劳动者跨地区求职, 跨地区进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和接续, 跨地区享受各种社会保险待遇等, 都变得愈发迫切。这就需要将信息系统的覆盖范围扩大到社会保障各项业务;通过系统整合, 实现各项劳动保障业务之间、劳动保障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业务之间的协同办理, 为建立社会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⑴王晓军《.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地区差异分析》.社会保障制度:2006 (4期) .

⑵林治芬《.中央与地方养老保险责任划分模式设计》.财贸经济2006 (6期) .

⑶胡继晔《.<社会保险法>与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法制日报.

上一篇:快乐的元宵节的五年级话题作文下一篇:陈月明在首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开幕大会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