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买东西》的教学反思

2024-04-25

《第一次买东西》的教学反思(精选17篇)

篇1:《第一次买东西》的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我”第一次买东西从心里紧张到美滋滋的经过,让“我”明白了只要相信自己,一切都能成功。

本课条理清晰,段落简洁明了,心理描写细致入微。课文描写的故事很容易让学生在心底里与之产生共鸣。

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大胆的实践,让一个孩子超越了自我,拥有了难忘的第一次买东西的经历。这是多么好的一个说教材料啊!

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第一次去买东西,或做其他事情时的表现,来体会主人公的情感,从而都可以大声地对自己说:“我能行!”或许我们的这一节课会帮助可爱的孩子们拥有更多难忘的第一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和句子。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自信的力量。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1)识字指导

本课可引领学生随文识字。边读课文边结合课后生字中的拼音或查字典识字,教师能引导学生将生字所在的词语读一读,既识字,又积累词语,同时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如学“超市、招牌、紧张、态度、害怕、售货员”这些词语时,可让学生先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然后联系课文说说它们的意思,最后引出“超、紧、售”等生字,这样学生对生字的字义会理解深刻。

在记字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记字经验。

本课中具有形声字规律的字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招”字,它表示声音的部件是“召”,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使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有更清晰的认识。此外本课的形声字还有“怕、姐、态、奶、汁”,在记忆这些汉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找规律。

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识记汉字,如“和”字是汉字中出现频率很高的生字,表示并列关系,让学生用“和”字说句话,相机发展学生的语言。

此外,“害、度”等字可引导学生运用部件组合和想象法来。

本课生字,“招zh o、超ch o、售sh€騯、橙ch€閚g、汁zh ”是翘舌音,其中的“橙”不要读成“d€鑞g”。

“介”是从“价”中拆出来的字,课文中没有。

(2)写字指导

写字指导中要注意“态”字的“心字底”的写法,卧钩不要写成竖弯钩。“度、害”要重点指导。其中“度”字中间要和“草字头”区分,“害”字中间是“丰”,一竖要出头,“奶”的笔顺是“撇点、撇、横、横折折折钩、撇”。

2.朗读指导

本文适合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琢磨、体会“我”和售货员叔叔的语气。

“小朋友,你要买什么东西呢?”他微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我好像不怎么害怕了,结结巴巴地说:“一桶豆油……还有橙在朗读时要注意体会“温和”和“结结巴巴”两个词语的意义,从而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师要示范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听中感受,或者教师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感受。

3.活动提示

(1)“读一读”。这些词语是由本课的生字组成的,目的是巩固所学习的生字。“念念不忘”“千姿百态”“货真价实”“无价之宝”都是成语,在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读出味道,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并积累成语。本题中的其他词语,在读的时候可让学生找到课文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使学生在课文中感悟词语的意思,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

这道题还可以采用开火车读、小组检测、齐读等多种方式进行。

(2)“写一写”。这是一道拓展题,根据本课学习的“跳”字的特点,让学生仿照规律,进行拓展识字。教师可先指导学生读一读字根,然后根据以往的识字经验和生活经验来填写,同时可以开展识字比赛,看谁写得又多又好。

良——(浪、狼)

采——(彩、踩、菜)

白——(怕、伯、泊)

主——(柱、住)

(3)“评价,涂色”。这一练习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会发现自身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会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4.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在教学本课时,学生可能会对有些句子标点符号的用法产生质疑。如:

“一桶豆油……还有橙汁……”

“豆油要金鱼牌的……再要一瓶鲜奶。”

这两句话中省略号的用法学生可能不太清楚,它们在这里的作用是表示话语的断断续续和思考的空间。在这里教师可以把省略号的其他用法作简要的介绍,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结结巴巴”“想了半天”这样的语句理解课文,从而自主体味省略号的。

2.在朗读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前后的心理变化及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第一次买东西的过程,不但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同时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及本板块的立意,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模拟第一次买东西,可由几名同学合作,教师指导学生在表演时注重心理的变化,由此体会小作者的心情。

(2)课后可布置一次弹性作业,让有能力的同学仿照课文写一篇习作,将自己第一次买东西的经历写一写。

篇2:《第一次买东西》的教学反思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 的道路上,会经历很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戴上红领巾,内心无比的骄傲;第一次当上班干部,心中的兴奋无法用语言表达……今天,有个小男孩想把他第一次到超市买东西的经历告诉我们,你想听吗?那就把你的语文书打到86页,轻轻地端起来。听老师读。

二、新课:

1、自读课文,初步识字:

(1)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注意它们的读音和字形。

(2)同桌互做小老师,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板书:我)第一次独自去买东西当时的心情怎样?(板书:紧张)从哪看出?(课件)这里的紧是我们要认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的?

(2)这句话里还有一个我们要认的字,是谁?(板书:超)课文中还有一个字和它的很相像,你能找到吗?(板书:招)(比较这两个字,分析字形,组词)

(3)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字(板书:忘)

(形声字,组词)

(4)现在,老师把这些字宝宝放回课文,你还能认识它们吗?(指名读、齐读)(课件)

3、(1)就在小男孩很紧张的时候,是谁帮助了他?你知道售货是什么意思吗?(板书:售货)“售货员”呢?

(2)售货员叔叔怎样帮助他的?

你能用温和的态度说这句话吗?

你能用温和的态度对别人说话吗?

(3)在售货员叔叔的帮助下,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学习“怕”

(4)小男孩都买了什么?(课件)这里面哪些字是我们要认的?(板书:桶、橙)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5)小男孩还买了别的东西吗?为什么用省略号?

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4、大家表现得不错,我们来轻松一下。

(1)老师这有个字迷,你想猜猜吗?(士兵欠了二小钱)[板书:款]拼读,帮它找个朋友吧?

(2)还想再猜吗?(一人靠边站,一人踩高跷)[板书:价]拼读,组词。

(3)在这个字里还藏了一个字。(板书:介)拼读,组词

(4)不管我多么紧张,多么结结巴巴,可还是完成妈妈交给我的任务,又得到了叔叔的表扬,叔叔是怎么夸奖我的?(指名读)这里有两个我们要认的字。(板书:帮助)说怎样记,说句子。

(5)我帮助妈妈做事,又受到了叔叔的表扬,心情怎样?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最后一段。

三、巩固识字

(1)指名:拼读黑板上的字。

(2)课件:认读词语。

四、写字

记住了这么多的字宝宝,你有信心把他们写漂亮吗?

写“怕” 1、观察虚宫格中的“怕”字

2、描字

3、在本上尝试写一个

4、师范写

5、生比照后,再写两个

五、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1、想一想你有没有难忘的第一次,你愿意讲讲吗?

(把你的难忘的第一次写下来。)

2、从大家精彩的发言中,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你们长大了,就像文中的小男孩,从最开始的“紧张”到“不怕”最后完成任务心里“美极了”从小男孩的变化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更加懂事,做事时多几分自信,时刻告诉自己这样一句话:我能行!

反思:

本课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第十一单元《相信自己》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我”第一次买东西从心里紧张到美滋滋的经过,让“我”明白了只要相信自己,一切都能成功。

本课条理清晰,段落简洁明了,心理描写细致入微。课文描写的故事很容易让学生在心底里与之产生共鸣。

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大胆的实践,让一个孩子超越了自我,拥有了难忘的第一次买东西的经历。这是多么好的一个说教材料啊!

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第一次去买东西,或做其他事情时的表现,来体会主人公的情感,从而都可以大声地对自己说:“我能行!”相信我的这一节课会帮助可爱的孩子们拥有更多难忘的第一次。

小学语文《第一次买东西》教学反思范例

开火车读课文要求每个学生读一句话,当读到“我好像不怎么害怕了,结结巴巴地说:‘一桶豆油……还有橙汁……’”时,有个学生说:“老师,他读错了。省略号表示句子结束了,他又接着往下读了。”

“再读一读,句子是结束了吗?”

“好像没有。”

“那这个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呢?是什么意思?”

“表示这个小朋友第一次去买东西非常紧张,说话结结巴巴不连贯,他边说边想还要买些什么东西。”

“试着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小朋友紧张的心情。”

学生读刚才的句子,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标点符号也能传情达意。在读文章时,我们要关注作者是怎样运用标点符号传情达意的。这些细节的探究也很有价值。”

篇3:《第一次买东西》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课题:New Zealand

二、课型:Warming up and Speaking (40 minutes)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新西兰, 具体涉及到新西兰的地理概况、风俗民情等。热身 (Warming up) 部分让学生依照地图讲出中国的邻国中国的海岛以及各海域与中国的位置关系。这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学读地图, 复习描述方位与方向的词汇和句型。

口语部分 (Speaking) 提供了介绍方位的常用词汇和词组, 要求学生以双人对话活动形式交流关于自己的祖父母、父母和自己的出生地的信息。

四、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了解世界并熟悉中国的地理位置。

3、掌握有关方位的词汇与表达。

陈老师上课的基本步骤是这样的:

step I、学生看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找出中国的位置, 中国的邻国和中国的海域, 大量运用方位名词及短语lie in/on/to, 然后归纳lie in, lie on以及lie to的区别。

Stop II、看地图练习。给学生若干组地点, 让他们说住位置, 如海南岛——中国, 日本——中国, 北京——广东。

Stop III、不看地图练习。分组竞争, 看哪一组在不看地图的情况下描述的地点多而且准确, 最后教师着重讲述台湾的地理位置, 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如:As a citizen of china, we persist one-China policy and fight against Taiwan independence.教师带领学生大声朗读这句话, 让学生记住这个句子。这样, 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增强了热爱国家的民族情感。

Stop IV、听Speaking中的对话, 然后回答问题。

Stop V、让学生仿照Speaking中的对话例子, 自己编一段对话。[分析:本堂课是多媒体课, 教师利用了大量的练习让学生领会方位名词并反复练习lie in/on/to的用法。虽然多媒体能容纳更多的内容, 但太多的练习会使学生疲惫不堪。课堂中适当使用情感教育非常好, 这个构想新颖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另一位老师对同一内容的教学设计与前面的老师有所不同, 她是这样设计的:

1、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强调This is a geography class in English, 并使用方位图让学生了解方位名词, 然后温习中国的简介。如:Full name, Location, Area, Language, Population, Capital, Important cities.再带学生看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这个过程为介绍New Zealand做了很好的铺垫。

2、在练习使用lie in/on/to时, 增加了一个短语lie off的用法, 并采用了直观的绘图法让学生一看就懂。如:

3、利用填图设问式让学生找中国的邻国和海洋, 这样时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看图上, 若找对了还很有成功感。这个师生互动环节很快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让学生轻松而愉快地接受知识。[分析:这堂课以geography一词引入新课, 让学生感觉到这堂课不难, 并利用图示轻而易举地把方位名词展示给学生, 这样学生能轻松自如地用方位名词和短语lie in/on/to/off造句.这个设计简单利索并引人入胜, 课堂井然有序但缺乏一点激情。如果教师在上Speaking时再增加一个小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好了。]

结束语:常言说,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从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教学中, 我体会到什么叫“取长补短”, 什么叫“终身学习”, 他们各有所长, 在同一节课中各有创意, 并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4:第一次买东西

来到超市门口一看,里面人好多啊!我顿时紧张起来,生怕有陌生人跟我说话,很想返回去,但空手回去多丢人!再说,这可是我第一次买东西,一定要成功,于是我大着胆子走进超市,快步走到卖蔬菜的地方。这里的蔬菜可真多啊!红红绿绿的,排了一大排。到底哪个是小白菜呢?我开始找小白菜的牌子,找啊找,没有找到,我又找了一圈,还是没有找到,这可怎么办?于是我开始推理:小白菜应该就是小的白菜吧!于是我拿起一袋小小的白菜来到收银台。6元钱,我交了钱,得意扬扬地往家跑。回到家,我把菜举到妈妈面前,等着她夸我。可是妈妈却皱起了眉头说:“你怎么买了娃娃菜回来?”“什么,这是娃娃菜,真是的……”“小白菜是绿绿的,你不了解清楚就跑了,这下吃不成了吧!”我惭愧地低下头。

通过这次买东西,我知道了:要想做好一件事情,一定要先了解清楚,急急忙忙地瞎干,是做不好事情的。

【指导老师:武艳】

点评

通过第一次买东西,小作者明白了一个大道理,很有意义。买菜前的兴奋,买菜中的犯难,买菜后的失落,真实地再现了第一次买东西的波折,真实生动。

篇5:《第一次买东西》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指令正确寻找多种食物。

2.能大胆地进行表演活动。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好吃的食物》(请参见幼儿用书)

2.挂图:《买东西》

3.制作一组牛奶、三明治、汽水、冰淇淋、馒头、烧饼、豆浆的头饰。菜篮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根据幼儿用书中的《好吃的食物》的图标,<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跟着“1、2、1、2”的节拍做做动作,做个热身操

2.带领幼儿边唱歌曲《好吃的食物》,边做动作

3.再请幼儿边做热身操,边唱歌

4.跟着音乐做“买东西”的游戏

——部分幼儿佩戴食物的头饰,站在不同的位置

——其余的幼儿和教师假装是买菜的人,提着菜篮去买菜

——买菜的人尝到什么歌词,就去点一下带那种食物头饰的幼儿,该幼儿就要跟着买菜的人走

——可以请幼儿轮流当食物及买菜的人,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展示挂图,与幼儿认识挂图上的食物,讨论他们分别在什么样的商店销售。

教学反思:

1、我自己备课理论太多,对幼儿学习方法掌握有点生硬呆板。

2、上课过程中,虽然孩子很热情积极参与,我有点掌控不住了,在引导他们认真听或多说几遍口语,幼儿只顾那吃的物品

3、我在整个过程中也不断观察幼儿的个体变动,但及时调整心态并坦然解决小问题还是有写慌张。

4、给孩子们鼓励时,语气眼神还欠缺理解和接纳的态度

5、我对幼儿的学习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都有所理解和学习,就是在实施活动时,没能及时调整。

6、老师当时评价有几点:说话声音有点儿大,不太轻柔;表情有些直板,不自然;鼓励方式太单一;给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少,自由空间也太小。

篇6:《第一次买东西》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用完整的话讲述自己所买的东西,并学会按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2、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3、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小超市场景。

【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要来做个游戏,叫做“买东西”这个游戏怎么玩呢?等会老师来做妈妈,带你们逛超市、买东西,等妈妈说装东西了,你们就问:袋子里面装几样?妈妈说装几样你们就几个人围成一个圈,要和我说的一样多。

幼儿学念儿歌:小乖乖逛超市,陪妈妈买东西。袋子里面装几样?袋子里面装X样。

幼儿第一次游戏:数字由小到大,不超过6(教师注意封闭数数能力的培养)。

教师小结:围成一个圈的数数必须自己记住是从那里开始的,数到最后不能把刚才数过的再数进去。

二、买东西。

我们的超市里有各式各样的东西,有蔬菜、水果、饮料、面包,下面妈妈要请你们去超市买东西啦!你可以去超市买你想买的,但是要听清楚妈妈说的买几样,如果是两样的话,那你就要买两个不一样的东西,明白了吗?

好,开始!小乖乖逛超市,陪妈妈买东西。妈妈:装东西了!幼儿询问:袋子里面装几样?妈妈:袋子里面装2样。(哎呦哎呦搬回家)

妈妈:你是买回的什么东西?幼儿讲述:我帮妈妈买回来了……(随机提醒幼儿用规范的词语讲述)

三、放东西。

你们买回来这么多东西,堆在一起乱七八糟,你们来帮妈妈整理一下吧。

幼儿按“蔬菜、水果、饮料、面包”来分类。

四、讲评。

我们本领真大,会把好吃的食物来分类,知道这些好吃的食物可以分成“蔬菜、水果、饮料、面包、零食”不同的名称。谢谢你们今天帮妈妈的忙,下次再来帮妈妈买东西好吗?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篇7:第一次买东西

我出了家门,心里想会不会楼下有坏人呢?电梯在我进去之后着火了怎么办?于是我鼓足勇气走进了电梯,结果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我除了大厅门,在去商店的路上也没有发现一个坏人,这下我终于放心了。

进了商店东西好多呀!直让人眼花缭乱。

我转呀转么有找到白菜和葱,突然我发现怎么只有我一个人了,我有点着急、害怕了,于是我大声喊:“有没有白菜和葱?”

一位阿姨说:“有。”她的声音几乎快吧我吓坏了,我差点就坐在了地上。

阿姨称号菜递给我,我拿起菜扭头就跑,我听见阿姨说:“你忘付钱了。”我付完钱,自己给自己说了20遍,“下次记得要付钱,才能离开。”

篇8:《第一次买东西》的教学反思

(1) 出示6个简单的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分分类吗?你是怎样想的? (出示课件)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并板书:曲线图形、直线图形。 (2) 师: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 (出示课件) 学生举例说一说 (如果出现说“球是圆形”的时候, 教师出示实物请学生进行比较。如果没有学生说“球是圆形”时, 教师出示乒乓球, 并问:它是圆形吗?但在数学上圆和球是两个不完不同的概念, 我们要严格地加以区分) 。 (3) 师:有许多物品的面既有圆形的, 也有其他形状的, 如桌子的面, 既有圆桌, 也有方桌、长桌等, 但有些物品却必须做成圆形的。请举例。学生能很快想到轮胎。这时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车子, 并观察其轮胎。教师接着问: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说明之后教师指出:要真正明白它的道理, 我们就要进一步研究圆。

板书课题:圆。

二、画圆

(1) 师:现在我们要把轮胎的形状画到自己的纸上进行研究, 可以怎样画? (2) 学生尝试画圆。 (3) 学生展示自己画的圆, 并说说画法。 (4) 统计哪种画法简单。 (5) 师:根据课前预习和实际操作, 你认为用圆规画圆要注意哪些? (6) 学生观看教师画圆视频。 (7) 学生用圆规画2个圆。

三、探究

(1) 师提问:现在我们再来观察车轮, 车轮的车轴应该装在哪个位置?生指出车轮车轴的位置。 (2) 师:车轮车轴的位置相当于圆的什么?生回答。然后学生在刚画的2个圆上找圆心并用字母表示, 一学生到黑板上标出。 (3) 师:当车轮在平坦的地面上行驶时, 车轮与地面总有一个点接触, 而且依次接触。 (播放课件) 师:有多少个点? (生答) 如果把这些点依次与圆心连接起来, (课件) 这些线段有什么共同地方? (生答) (4) 师:在第一个圆上画出这样的线段, 如果你不想画, 请坐直, 说一说为什么? (板书:无数条) (5) 师:选几条量一量, 发现了什么? (板书:都相等) 师拿出大小不等的两个圆, 问:半径都相等吗?突出在同圆或等圆里。 (6) 自学例2到例3的内容。然后问:这些线段叫什么?字母表示? (板书:半径) (生在圆上字母表示) (7) 师: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学生观看课件演示车轮分别做成长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得动画演示。 (8) 总结:正因为有这个特点, 因此我们的车子在行驶的过程中, 与车轴 (圆心) 与地面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 车子就开得很平稳。 (即圆心到地面的距离相等, 因此做成圆形) (9) 师:很早以前的人们就对圆进行了研究, 发现了圆的规律, 如战国时期的一位大思想家墨子就对圆进行了研究, 在他的一本著作《墨子·经上》中对圆有这样的描述:“圆, 一中同长也。”谁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学生解释。 (10) 圆还有什么特征?继续。在第二个圆里画一条最长的线段。 (生画) (交流名称, 字母表示, 生标出来, 另一学生板书) (11) 猜一猜直径有什么特征? (板书直径特征) (拿出大小不等的两个圆示范, 突出在同圆或等圆里) (12) 在圆里量一条直径和半径, 比比长度, 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二者关系并板书) (拿出大小不等的圆, 突出同圆或等圆) (13) 小组合作:将圆片对折然后展开, 再对折再展开, 像这样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交流。组织交流。 (得出上面已学特征;圆心只有一个;轴对称有无数条)

四、练习

(1) 指出下面哪些是直径、半径。 (P94练一练) 选择一两题说说为什么不是? (2) 填表。

(3) 结合数对画两个圆, 用数对分别表示圆心, 说明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分别数数半径各是几格, 说明大小与什么有关? (4) 欣赏生活中的圆。

五、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后反思: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 “小学数学是儿童自己的数学, 是学生在生活与活动中产生的数学”。五年级学生对于圆已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 因此, 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为生长点预设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力图体现:精心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探究, 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深化对圆的认识;注重学法渗透, 形成从生活现象进行数学抽象的意识和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篇9:第一次买东西

那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六,我正在玩我的心爱的迷你赛车,忽然妈妈叫我“儿子,请给我帮个忙。”

我一边答应一边跑过去问妈妈“妈妈,干什么呀”

“帮我去便利店买一袋碱好吗?”妈妈说。

“好的”,我爽快的答应了妈妈,兴冲冲地向楼下跑去。

可是到了楼下却突然想:什么是碱?便利店有碱吗?我拿的钱够吗?我想着想着就走到便利店,没办法只好犹豫不决的走进了便利店。

我忐忑不安地问“阿姨,请问碱有吗?”“有呀”

“那一袋几块钱呢?”

“一袋6元钱。”

这下我松了口气,因为我只带了10元钱,一直害怕不够呢!然后我把钱交给了阿姨,拿着阿姨找回来的4元钱和一袋碱兴高采烈地向家跑去。

篇10:第一次买东西

一进超市的大门,只见来来往往的人把超市挤满了。刚进来的人们忙着寄包裹,满载而归的人们提着货物忙着出门。我随着人流来到了购物区,货架上整齐地码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眼前的东西让我看得眼花缭乱,我用我的“火眼金睛”找到了醋,然后我拿着醋去收银台。没想到,那么多的收银台,前面排着长长的队伍。我不由自主地说:“这间超市不但环境好,而且货物全,服务态度又不错,怪不得会吸引这么多的顾客!”

轮到我缴费了,售货员阿姨说:“一共8元,请付钱。”我给了阿姨10元,正准备走呢,阿姨大声喊道:“小朋友,还没有找你钱呢。”我赶紧跑回去,对她说:“您要找我1元吧。”售货员又说:“小朋友,一瓶醋8元,你给我10元,我找你1元,对吗?”我恍然大悟,说:“我算错了,您应该找我2元,才对!”阿姨笑了笑,说:“你真是个聪明的小朋友!”

篇11:一次勇敢的尝试第一次买东西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我们来到温州乐园秋游,看见摩天轮、过山车、海盗船等游戏项目。我天生胆小如鼠,这些项目我百分之百不想玩的啊!

我自己独自一个人闲逛在小路上,陈乐婷冲过来,说:“朱朱,去腕海盗船吧!”我想:我的妈呀!我不能不去玩啊!玩一下会出人命的。我说:“嗯,额,我不想去。”“噢,原来你这么胆小啊!”“我可不胆小,走!”为了让我不胆小,我只能这么说了。“OK!”我跟在后面,想:哎,惨了,本来不敢玩,又说敢玩,我以后不逞强了。我脚抖得不行了,慢吞吞的走了过去,我们坐上位子,系好安全带,开始了。现在只是摇一点起来,之后我想:切,还以为是什么东西呢!后来我才知道,这玩意越来越高,被吓的灵魂都飞了。

篇12:《第一次买东西》的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班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城镇, 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认识, 都有随家长或单独购物的经历, 但是学生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还不是真正的理解, 还有的学生无法正确购物。

设计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又离不开数学。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贴近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同时, 在有限的课堂空间里, 通过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自主探究, 发挥个性, 力求“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导入时我创设了笑笑买文具的情景, 让学生知道买文具需要钱, 同时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让学生意识到要学会买文具必须先认识人民币。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 探索新知。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城镇, 对人民币并不陌生, 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过它, 有的还会正确使用。因此, 我就先让学生对本节课要认识的小面额人民币进行分类整理, 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认一认, 说一说每张人民币的钱数, 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用什么方法认识了人民币;小组活动后, 请学生汇报, 说说认识每张人民币的各种方法。还通过师生、生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元、角、分的相互关系。这样的教学,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对新知学习的方法, 淡化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分析和灌输, 不仅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 还让学生共同分享数学学习的快乐, 较好地挖掘了学生的信息资源, 初步感知“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的联系, 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实践应用,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由于学习“人民币”这个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 我重视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 进行在教师引导下的购物活动:“一张1元钱买学习用品”, 让学生体验同样的钱也可以买不同的东西;再拓展到“不是用一张1元钱买学习用品”的活动, 让学生体会买同一种物品[币值相同]有多种付钱的方法。这样的教学, 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 强调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发现数学, 再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各种各样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主动地思考、交流、合作探索与问题解决, 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的活动场所, 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然后通过看、想、说、换等手段, 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在此过程中, 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 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也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学反思:

这节课, 我觉得上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下面几点:

1. 创造性使用教材。

本节课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的。通过笑笑买文具的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从观察商品的种类价格迁移到人民币的使用, 要合理使用人民币, 必须认识人民币, 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经验, 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出发, 合理地处理教材。

2. 注重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开展各种学生熟悉、兴趣的数学活动, 注重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为学生开创充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空间, 解决一些对他们来说较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如对“1元=10角”这个关系, 不少学生不是都能很好地理解。对于这个问题, 设计“1元钱兑换10张1角”的师生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1元=10角”这个进率, 解决了教材的难点, 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 遵循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好奇、好动的特点,

篇13:第一次买东西作文

说罢,妈妈就关上了门。我拿着钱上了超市。开始,我不大相信我自己能买酱油。心想:那就别买了。可我又一想:不买的话,会挨妈妈痛打的。

最终,我还是选择买酱油。当付钱的时候,我还以为收银员会笑话我呢!没想到收银员笑眯眯的对我说:“小朋友你真厉害!你上几年级了?”“二年级”我回答。“真厉害!小小年纪就能来买酱油。”收银员称赞道。我说再见,就拎起东西走了。

篇14:第一次买东西作文

有一天下午,妈妈在家里给我做蛋糕,发现牛奶没了,就大声喊:“吴欣怡,家里没牛奶了,去买盒回来,记住一定要蒙牛的高钙牛奶哦!”话刚说完,我立刻说:“好的!”说完我拿着五元钱走了。

来到商店,我走到牛奶区,一眼就看见了蒙牛牌的高钙牛奶。我拿着一盒牛奶冲向收银台。阿姨扫了牛奶的条码说:“小朋友,一共六元。”我看了看手里拿的钱想:我只拿了五元,而牛奶要六元,要不然我给收银台的阿姨说我回家再拿一元,可是阿姨会不会相信我?我还是试试吧!我小声的对收银台阿姨说:“阿姨我带的钱不够,还差一元,能让我回家再拿一元给你吗?”阿姨爽快地说:“没事,你把牛奶拿走,待会儿把钱送下来就行。”我向阿姨说了声:“谢谢。”拿着牛奶急忙跑回家,把牛奶放在桌子上,拿着一元钱又回来了超市。把钱递给阿姨。阿姨还夸我是个守信的好孩子。

这次我不仅学会了买牛奶,还得到了别人的信任。

篇15:第一次买东西日记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妈妈对我说:“你已经7岁了,应该学会自立,今天你就自己去买早餐吧!于是我拿着钱高高兴兴地出门了。

我来到市场,先买面包、油条,然后买了两袋豆浆,卖豆浆的阿姨对我说:小朋友,你真能干!豆浆有点烫,小心拿好了!我听了阿姨的夸奖,心里美滋滋的。

买好了早餐,我小心翼翼地提回家。妈妈高兴地对我说:“我的小宝贝长大了哟!学会独立了!”我激动地一蹦三尺高。吃着自己买的早餐,觉得格外地好吃!

篇16:《第一次买东西》的教学反思

2013年12月底, 我参与了由华师大慕课中心主办、杭州学军中学承办的C20慕课联盟 (高中) “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开设了《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课的研究观摩课, 尝试以“学为主体”的教学。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研讨会期间开设的公开课谈谈对“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一、关于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 就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 在课堂外实现在线教学并且将“作业”带入课堂,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思想就是翻转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概念最早引自美国,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视频) 而展开。2007年春开始, 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则进行了颠覆传统课堂的尝试。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 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 把课堂的时间节省下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的辅导。

二、教学流程的“翻转”及教学方法的改变

(一) 课前准备的充分化

翻转课堂的实质就是学生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所以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在课前做了诸多准备, 落实学生在课前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 并对所学内容作了初步的思考。

1.微视频的制作

翻转课堂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微视频的应用, 使新技术在课堂上发挥正能量, 真正体现新技术的优势和对学习助力的不可替代性。本课微视频的时间是十五分钟, 其设计思路和特点如下。

(1) 设计思路:微视频讲述了古代中国的两个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 它们实行的原因、内容、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影响。在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影响下, 资本主义萌芽最终只能是缓慢发展, 三个知识点间实际是因果关系, 以此逻辑关系勾勒微视频的线索, 使课本中的主干知识予以精练的呈现, 为后边课堂展开有效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2) 设计特点:在讲述过程中, 有意识地对课本三个知识点逻辑关系进行讲解, 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在播放微视频后提出几个颇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重农抑商和海禁之间有何联系?什么是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要发展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对比明清时期东西方不同的经济政策的选择及由此导致命运的天壤之别, 你有怎样的收获和启示?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 以待他们课前思考, 为之后课堂上讨论的展开、交流的深入奠定基础。

以生动的语言将枯燥的课本内容进行有趣的呈现, 调动学生继续微视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一定意义上说, 学生能否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有恰当的、合理的解释和客观、全面的评析, 关键在于学生通过学习对相关历史知识内在联系的梳理, 对历史发展逻辑的分析, 对历史意义的理解, 因此, 如何帮助学生获得对核心知识扎实而深刻的理解、掌握核心概念, 是一线教师非常重视的实践性研究课题, 对此, 微视频起到了很好的探索作用。

2.预习学案的编写

学生要有学案的引领。主要目的是配合微视频的使用, 使学生对于课本中的主干知识有较深刻的了解。本课的学案中主要有以下方面内容:

学习目标: (1)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2) 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3) 提高对外开放意识、树立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学习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 培养历史分析能力。

学习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 要求基于这一点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实施的原因, 此外, 不可忽视超越经济的政治文化的因素;理解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之间的深层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 从而认识到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自主预习:阅读课本找出内容: (1) 重农抑商。阅读“重农抑商", 找出政策的首倡、含义、目的、影响。 (2) 2.海禁政策。阅读“海禁”, 找出海禁政策的含义、原因、表现及影响。 (3)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阅读这一子目, 找出它的产生、缓慢发展的原因。

知识体系构建。

课后反思。

针对性训练 (略) 。

3.学生问题的收集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所提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学生所提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进行有效筛选, 挑出有足够思维含量并且和课本主题相贴切的问题。例如在本节课的课前问题收集中, 学生一共提出22个问题, 这些问题一方面在课堂上逐一解决时间上根本不允许, 另一方面有些问题根本就是无效问题, 偏离教学的主线, 属于学生的突发奇想。如有学生提出古代商人屡受压迫为何不奋起反抗?郑和下西洋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均与本课主题脱节, 均属于无效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下一番工夫, 对这些问题进行取舍、整合, 以使问题的探讨更有效。我在课前将这些问题予以整理, 留下六个问题待课堂上展开讨论: (1) 中国重农抑商政策和传统文化有什么联系? (2) 重农抑商政策在一以贯之的过程中有没有改变或调整? (3) 为什么古代要限制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农、工、商的关系是怎样的? (4) 为什么明清两朝统治者无法考虑到闭关锁国的弊端? (5) 如果不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是否会像欧美一样走入工业时代? (6) 相比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步性如何体现?

这六个问题涵盖了课本中的三个主要知识点, 其中涉及重农抑商政策的问题有三个海禁政策的有两个,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有一个。同时, 这些问题也比较有深度, 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也便于之后课堂讨论的展开。

(二) 课堂教学的互动化

1.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

从翻转课堂的流程看, 首先学生课前观看视频进行预习, 然后课堂上进行探究,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小组合作。从教师角度看, 教师就是布置好任务, 然后由学生进行研究探讨、合作探究, 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只是任务的安排者, 学生才是任务的研究者、执行者。为此, 在课堂上将全班学生分为九个小组, 每组六个人, 由组员推举组长, 负责问题讨论的记录和整理, 每个问题由一至两个小组负责讨论, 形成书面观点, 同学间亦可以相互辩驳, 思想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学生是翻转课堂中的主体、主角。在小组讨论和发言中, 学生思考的深入度和活跃度都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如在讨论“重农抑商和传统文化的联系”这个问题时, 学生就曾提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重义轻利观, 并引用《论语》中的话语“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说明传统文化中的抑商观念;中国传统中一直存在“安土重迁”意识, 这种意识对重农政策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的这些观点都颇为新颖, 让人眼前一亮。又如对“相比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步性如何体现?”这个问题的讨论, 发言的学生提到“小农经济是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状态的产物, 只是个体的存在, 而不注重相互交流;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生产力水平向前发展的产物, 它可以推动科技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形成 (如股票、证券) 、抗灾能力的增强、世界一体化的发展等”。对于这样一个非常抽象的问题, 能有如此的认识, 已经属于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 自身真正体会到, 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的能力, 给他们时间、给他们讨论的空间, 一定会有更大的惊喜。

2.教师当好新角色———导师

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更多地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我们是在引导他们的学习, 而不是发布指令的教师。我们的目标是让他们成为最好的学习者, 并真正理解我们课程的内容。当我们在学生身边和他们一起掌握概念时, 他们会以最好的行动进行回应。在学生讨论发言的过程中, 我更多的是以倾听者的身份出现, 在他们讨论出现困惑或分歧时予以适度的点拨。如对于小农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两者的比较, 因为这个问题比较抽象, 学生在讨论和发言之后, 针对这两个概念, 教师从对人的解放这一角度入手看两者的区别:“小农经济是将人限制在土地上, 它限制人的流动和自由, 具有封闭性和落后性;而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 劳动力成为一种商品, 生产社会化, 人的自由度增加, 而正是在这种生产关系下,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自由、平等、民主、个人主义这些概念才会出现。从对人的解放这一角度来看, 从小农经济到资本主义是个巨大的进步。”经过教师的一番解说和提升, 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如对于“如果不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是否会像欧美一样走入工业时代”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很不到位, 如学生仅仅将闭关锁国归结于君主个人素质, 这既是一种肤浅的认识, 又偏离问题本身。这时, 教师就要从宏观的政治、经济、文化视角出发, 论证进入工业时代需要具备的条件, 使学生获得更深入的认知。由此可见, 翻转课堂绝不是以视频取代老师, 学生也不是在孤立地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所探讨问题的引领和提升是非常关键的。

三、课后反思与教学感悟

作为翻转课堂的首次尝试,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通过课后反思发现还是有诸多不足之处, 在此进行归纳整理。

(一) 预习学案的设计可以更厚重些

预习学案的设计从课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 问题的设计较为浅显, 应有的深度感不够。如在对重农抑商、海禁和资本主义萌芽三个知识点的梳理时, 以填空的形式对课本内容进行整理就显得思维含量不足, 学生很容易在课本中就找到答案, 没有真正把导学的意图体现出来, 而最后留下的问题也较简单:

学习思考1:应当怎样认识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思考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清朝采取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危害?

这两个问题不足以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 只是对课本内容的重现而已。

(二) 课堂师生的互动可以更积极些

伴随着问题的提出与思考、讨论的进行, 课堂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场所, 对话便成为通向理解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因为, 对话既表现为师生与历史文本之间的对话, 又表现为师生间诚挚的交流与对话, 而“在对话中, 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1]整节课应该说有了些翻转课的痕迹, 但是可以做得更到位些。如在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和权力时, 还是受到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思维的影响, 在某些点上教师有越俎代庖之嫌。如在学生针对农、工、商关系问题的发言中, 有学生提到他认为“商业是无用的, 因为它本身并没有生产, 只是进行交换, 赚取中间利润而已, 于国于民作用不大, 国家发展有农业和手工业就足够了”时, 打断学生的话语, 没有对他的观点进行辩驳, 而是将他的观点概括为过于绝对化, 没有进行应有的讨论。学生在这里其实是对商业存在的必然性认识不清, 没有认识到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出现是种历史的必然, 通过讨论达到解疑、释惑这一环节的缺失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从此例可以看出, 教师控制课堂、掌控话语权的传统教学思维依然存在。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更放开些, 让学生充分表达的观点, 师生充分互动, 在辩驳、讨论声中将智慧和启迪内化心间, 这才是翻转课堂应该实现的教学目标。

(三) 问题整合可以更到位些

从课堂操作层面看, 本节课所选取的六个问题, 依然不够精练, 有些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全班讨论的意义不大。如第二个问题“重农抑商政策在一以贯之的过程中有没有改变或调整?”和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古代要限制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农、工、商的关系是怎样的?”或者课本中有较明显的答案或者略作思考即可解决。问题太多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课堂收尾环节的缺失:

资本主义在古代中国巨大的农耕大树下, 受到自然经济、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的重压, 没有养分, 没有阳光, 最多只能长成萌芽, 永远是萌芽, 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收尾的缺失, 总是在完整性和对课本内容的总结方面有些缺憾, 也导致在对第五、六两个非常有价值问题讨论的时间明显不足。如果将这两个问题去掉, 集中精力讨论四个问题, 那么在时间安排和效果方面必将大为改善。

(四) 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会更高些

目前, 国外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的学科多为理科类课程。理科知识点明确, 很多教学内容只需清楚地讲授一个概念、一道公式、一个实验, 其学科特点便于翻转课堂的实施。而在文科类课程中, 如历史等人文类课程, 在授课过程中, 会涉及多学科的内容, 而且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沟通,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仅就本课而言, 学生在问题中就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小农经济等政治经济学术语和传统文化层面的知识, 学生学习的无边界决定了教师必须调动所有的知识储备随时“关照”学生的突发奇想, 这需要教师提高专业素养, 更新教育观念, 建立与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课堂新关系。因此, 在这次翻转课堂中, 我切身感受到课堂教学是否成功、有效, 教师的专业引领才是源头活水。如果历史教师拥有大气磅礴的宏观视野和挖掘历史细节的专业功底, 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引领必然是驾轻就熟、水到渠成。“阅读与思考是一个教师需要终身完成的作业”[2]。

翻转课堂虽然是舶来品, 但是只要是我们认准的经验, 就要坚定不移地借鉴。不论怎样的改革, 都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用自己的脑思考, 自己的嘴说。翻转课堂, 不是彻底推翻, 而是重在翻转, 转为新形势下的课堂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相信学生、利用学生, 最终才能发展学生、成就学生。从这个意义上看, 本节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摘要:翻转课堂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 在课堂外实现在线教学并且将“作业”带入课堂,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基于“学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阐述了一次翻转课堂的教学探索。

关键词:“学为主体”,翻转课堂,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 1991.11.

篇17:第一次买东西作文

要买的东西如下:1。一元五角的肉。2。四包酸奶。3。一双棉袜。

来到了超市,哇,真是人山人海!我拼命挤过人群,先来到了食品区,我左看看,右瞧瞧,有什么好吃的呢?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我看见了空心薯笛、洋葱圈、小鱼饼干,可把我高兴坏了。我想; 我做主,全买!我又看了看货架,美味的零食依然躺在那里,算了吃多了会上火的,不买了。该结账了,

上一篇:地产项目营销推广策划下一篇:河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