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 量筒读数

2024-04-18

初二物理 量筒读数(共4篇)

篇1:初二物理 量筒读数

初二物理 量筒读数

01量筒简介

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一种玻璃仪器。规格以所能量度的最大容量(mL)表示,常用的有10 mL、25mL、50 mL、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量筒越大,管径越粗,其精确度越小,由视线的偏差所造成的读数误差也越大。所以,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也能引起误差。如量取70ml液体,应选用 100mL量筒。

02量筒的使用方法

1. 怎样把液体注入量筒?

向量筒里注入液体时,应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使量筒瓶口紧挨着量筒口,使液体缓缓流入。

2. 量筒的刻度应向哪边?

量筒没有“0”的刻度,一般起始刻度为总容积的1/10。不少书上的实验图,量筒的刻度面都背着人,这很不方便。因为视线要透过两层玻璃和液体,若液体是浑浊的,就更看不清刻度,而且刻度数字也不顺眼。所以刻度面对着人才好。

3. 什么时候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

注入液体后,等1~2分钟,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度值。否则,读出的数值偏小。

4. 怎样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

手拿量筒使其自然垂直,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否则,读数会偏高或偏低。

03量筒使用注意

1. 量筒能否加热或量取过热的液体?

量筒面的刻度是指温度在20℃时的体积数。温度升高,量筒发生热膨胀,容积会增大。由此可知,量筒是不能加热的,也不能用于量取过热的液体,更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化学反应或配制溶液。

2. 从量筒中倒出液体后是否要用水冲洗量筒?

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仅仅是为了使测量准确,没有必要用水冲洗量筒,因为制造量筒时已经考虑到有残留液体这一点。相反,如果冲洗反而使所取体积偏大。如果要用同一量筒再量别的液体,就必须用水冲洗干净,为防止杂质的污染。

注:量筒一般只能用于精度要求不很严格时使用,通常应用于定性分析方面,一般不用于定量分析,因为量筒的误差较大。量筒一般不需估读,因为量筒是粗量器,但有时也需估读,如物理电学量器中的电流表,是否估读尚无定论.

3.关于量筒仰视与俯视的问题

在看量筒的容积时是看水面的中心点

俯视时视线斜向下 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水面上所以读到的数据偏高,实际量取溶液值偏低

仰视是视线斜向上 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水面下所以读到的数据偏低,实际量取溶液值偏高

学好初二物理的方法

每一个学期的规划

想要先人一步,快人半尺,勤奋是必不可少的,都说笨鸟先飞早入林,但是飞错了方向的话只会离树林越来越远,我们也要有计划的进行学习的安排。不光是对于物理,所有学科都一样,一个学期的概念是假期在家“+”在校上课,所以我们除了最后一个学期的总复习,之前的三个学期都可以定为:假期基础知识理解+校课期间应试提升。那么问题也相应出现了,其一,放假在家的时候让孩子自学,孩子能学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偷懒;其二,现在校课老师为了应对划片而来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只会以基础为主,不太会给孩子归纳总结题型、应试做题技巧,而这些东西让孩子自己去做也是不现实的事情,肯定需要别人的帮助。假期的基础知识学习不宜做一些过难的题,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孩子理解定义,相似概念辨析,书中示例实验的目的、意义、结论、操作方法,记住每一个字母表示的物理量、单位、公式,题目里常出现的例子情景让孩子提前熟悉。这是我们假期要做的。等到开学后,校课老师肯定还会讲一遍基础知识,孩子得到复习强化,这时候咱们就要针对题型给孩子进行分类,针对强化孩子对该题型的逻辑思路、题目设计的陷阱、容易出错的地方;书中所有的示例实验,我们要针对出题把其中要点反复讲,并且也要说清楚实验步骤的逻辑思路,为什么要这么一步一步的做;孩子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兼顾好每一门学科,就要做好整体规划。

长期习惯的培养

物理学科有自己的特色,举例来说,物理中从来不用设未知数x,因为每一个物理量都有对应的字母表示,如果你在写计算题的时候设了未知数,那么即使没错也会扣分,这样的学科习惯是需要从一开始接触物理的时候就培养,一点都含糊不得,我们继续来说计算题,计算题要重点锻炼孩子的书写过程,那些公式可以直接用,那些公式要写推导过程,一般来说书上直接出现的公式可以直接写,其他式子都要写推导过程,每一个物理量都要有角标,这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也是为了让自己回头看过程的时候知道自己写是什么。像此类种.种都是为了最后分数做出的努力。有很多孩子他们知识都会,平时做题也对,但就是考试拿不了高分,这个时候家长一定不要盲目相信马虎之类的说辞,问题往往出现在细节上,就是平时没有规范好的做题习惯,答题意识,应试方法上,比如物理最后一道大题往往很难,一些孩子直接放弃,一些孩子看一眼题,写出跟题目相关的很多公式,就可能拿到3、4分,这就相当于一道选择的分值了,每一道都如此分值自然拉开了。

本次整理就到这里啦,祝大家在考试中能金榜题名!

篇2:初二物理 量筒读数

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一种玻璃仪器。规格有10 ml、25 ml、50 ml、100 ml等。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

分次量取会引起误差。如量取85 ml液体,应选用100 ml量筒。

二、读出量取的液体体积数

正确的方法: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错误的方法:

俯视,视线斜向下 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水面上,所以读出的数值比实际值数值偏大。

仰视,视线斜向上 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水面下,所以读出的数值比实际值数值偏小。

三、关于“倒出液体”的体积估计

例1.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9 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是11 mL,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8 mL B.大于8 mL C.小于8 mL D.无法判断

解析 解“倒出液体”的体积估计,我们可以画出相关的图形,为了便于估计,可以假设仰视、俯视的读数误差值为1,此题我们先画出仰视值19 mL,再找出正确值是20 mL,然后再画出倒出后俯视值11 mL,再找出正确值是10 mL,两个正解值相减显然大于题中两次错误读数值之差8 mL。

例2. 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9 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是11 mL,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8 mL B.大于8 mL C.小于8 mL D.无法判断

解析 此题两次都是仰视,且两次仰视的角度是否一样也不知道,故无法判断,同理像这样的题目两次都是俯视也是无法判断。

有关量筒读数的练习题:

1.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9 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平视液面,读数是11 mL,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8 mL B.大于8 mL C.小于8 mL D.无法判断

2.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俯视液面,读数为19 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是11 mL,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8 mL B.大于8 mL C.小于8 mL D.无法判断

3.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俯视液面,读数为19 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平视液面,读数是11 mL,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8 mL B.大于8 mL C.小于8 mL D.无法判断

4.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平视液面,读数为19 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是11 mL,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8 mL B.大于8 mL C.小于8 mL D.无法判断

5.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平视液面,读数为19 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是11 mL,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8 mL B.大于8 mL C.小于8 mL D.无法判断

6.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俯视液面,读数为19 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 俯视液面,读数是11 mL,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8 mL B.大于8 mL C.小于8 mL D.无法判断

答案:1.B 2.C 3.C 4.C 5.B 6.D

篇3:高中物理实验仪器的读数

一、不估读类

由于其特定的结构特点, 游标卡尺、秒表、变阻箱、多用电表的欧姆挡四种实验仪器的读数不需要估读。

1. 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的读数部分由主尺 (最小分度为1mm) 和游标尺两部分组成。按照游标的精度不同可分为三种: (1) 10分度游标, 其精度为0.1mm; (2) 20分度游标, 其精度为0.05mm; (3) 50分度游标, 精度为0.02mm。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是:以游标零刻度线为准在主尺上读出整毫米数L1, 再看游标尺上第n条刻度线与主尺上某刻度线对齐, 则总的读数为:L1+n×精度, 因此不存在估读。

如图1中游标卡尺的读数为:29mm+8×0.1mm=29.8mm。

2.秒表

机械秒表的长针是秒针, 转一周是30s。因为机械秒表采用的是齿轮传动, 因此指针不是连续的转动, 而是在跳动, 它不可能停在两小格之间, 所以不能读出比0.1s更短的时间, 因此不估读。位于秒表上部中间的小圆圈里面的短针是分针, 分针走一周是15min, 每小格为0.5min。秒表的读数方法是:短针读数 (t1) +长针读数 (t2) 。如图2中秒表的读数为:1×30s+45×0.1s=34.5s。

3. 电阻箱

电阻箱是按照各个数量级上指针的对应数值读数的, 指针必须指向某一个确定的数值, 不能在两个数值之间, 因此电阻箱测量结果的各位读数都是从电阻箱上指针所指位置直接读出的, 因此不估读。电阻箱的调节很有讲究, 无论从小阻值调到大阻值还是从大阻值调到小阻值都要先让电阻变大再变小,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短路。比如要从当前1400欧的阻值变为900欧, 先不要急着把1000挡的旋钮转到0位, 因为这样电阻一下子从1400欧变为400欧, 电流突然增加也许会超过限度, 所以应先把100挡的旋钮调至9, 使电阻先变为1900欧, 再变为900欧, 这样会更安全。使用电阻箱时要特别注意通过电阻的电流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值。电阻箱读数方法是:各旋钮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 它们之和就是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如图3所示, 电阻箱的读数为:2×1000Ω+0×100Ω+0×10Ω+4×1Ω=2004Ω。

4. 多用电表的欧姆挡

由于欧姆表本来就不是精密的测量仪器, 它只能粗略地测量电阻, 再加上它的刻度不均匀, 要求估读很难做到, 而且没什么意义, 因此欧姆表一般不估读, 实验时指针靠近哪条刻线, 就读哪条刻线的数值。如图4所示, 如果是用10Ω挡测量电阻, 欧姆表的读数为:6×10Ω=60Ω。

二、要估读类

此类仪器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的电流、天平等。

由于刻度尺、天平的读数在初中就已讲得很多, 这里就不再重复介绍了。下面分别对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作详细的讲解。

1. 螺旋测微器

螺旋测微器 (又叫千分尺) 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工具, 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毫米, 这是因为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5毫米, 可动刻度正好转一周, 而一周分成50等分, 每一等分表示0.01毫米, 所以能精确到0.01毫米, 但要估计到毫米的千分位。在使用时, 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物体时, 应停止使用旋钮, 改用微调旋钮。这样就不至于在测微螺杆和被测物体间产生过大的压力, 既可以使测量结果精确, 又可以保护螺旋测微器。螺旋测微器读数方法是:先读固定部分露出的刻度, 这部分与一般刻度尺差不多, 但多了个半毫米的刻度, 再读可动的螺旋部分的刻度, 要估计一位, 并乘上精度0.01mm, 二者相加即可。如图5所示,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5mm+40.0×0.01mm=0.900mm。

2. 电流表、电压表

由于磁电式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相类似, 故把它们放在一起介绍。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方法是:最小分度是1的 (包括0.1、0.01等) , 采用1/10估读, 即估读到最小分度的1/10, 如安培表0~3A挡、电压表0~3V挡等。最小分度是2的 (包括0.2、0.02等) , 采用1/2估读, 即估读到最小分度的1/2, 如安培表0~0.6A挡。最小分度是5的 (包括0.5、0.05等) , 采用1/5估读, 即估读到最小分度的1/5, 如安培表0~15V挡。

图6是电压表的刻度盘。若当时使用的是该表的0~3V量程, 那么电压表读数为多少?若当时使用的是该表的0~15V量程, 那么电压表读数又为多少?

选用0~3V量程时, 电压表的读数为:1.15V (由于最后一位是估读的, 有偶然误差, 读成1.14V~1.16V之间都算正确) 。选用0~15V量程时, 电压表的读数为:5.7V (5.6V~5.8V之间都算正确) 。

篇4:对物理实验测量仪器读数的思考

关键词:读数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原始数据;读数规则

指针式仪表的读数规则在中学一直比较混乱,有观点认为读数时要考虑仪器的误差(精度),也有观点认为读数时要考虑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1].实际上,测量仪器的示数是原始数据,而不是测量结果,测量结果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而得到的,数据处理中需要考虑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

一、读数不确定度与测量不确定度

实验中对“估读”类测量仪器读数时,同一次测量因读数者的不同读出的数据往往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测量者的视力分辨能力不同而引起的.如果测量者根据测量仪器的指针粗细和最小分度宽度,分辨出指针宽度占最小分度宽度的,那么该测量者的读数不确定度为()(单位).例如,利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若甲能分辨最小刻度的,那么甲读数产生的读数不确定度为()(mm).如果甲的读数为6.32cm,那么被测物体的长度在6.31cm与6.33cm之间.读数不确定度与测量者的视力分辨能力和不良读数习惯有关,若侧坐斜视读数会增大读数不确定度.

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称为测量不确定度,实际上是对误差的估算.测量不确定表达了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它可以通过定量计算得出的结果来衡量[2].测量结果中不确定度的值是由读数、仪器误差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不确定度的总和.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主要有:测量的定义不完整、被测量的测量方法不理想、取样的代表性不够、测量过程中环境的影响、读数存在人为偏差、测量仪器的局限性、在相同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等.即测量结果中不确定的值是由读数、仪器误差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不确定度的总和.

二、读数与不确定度的关系

读数结果受测量者的读数不确定度制约,而不受测量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所制约.读数获取的是原始数据,而计算测量不确定度是获取原始数据之后处理数据时的工作.原始数据是没有经过加工(数据修约)的数据,读数时不受仪器的误差或测量不确定度所制约.常用测量仪器可分为“直读”类和“估读”类.前者的读数是不需要估读的,此类仪器包括游标卡尺、分光计、机械秒表和电阻箱等;后者的读数包括可靠部分和估读部分,其估读规则应该统一,即按照仪表指针的粗细、仪器最小分度的实际宽度以及测量者的分辨能力所决定[3],此类仪器包括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指针式仪表等.

三、对中学物理实验中测量仪器读数的思考

(一)依据误差或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读数不合理

首先,中学阶段不要求计算误差,也不要求了解或计算测量不确定度.人教版《物理必修1教师用书》指出“能结合具体实验情况,指出什么是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理解在相同条件下要提高实验的准确度,要考虑如何减小相对误差”[4].《2012年浙江省物理学科指导意见》指出“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物理部分)》指出“了解误差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由于在中学阶段既不作仪器误差估算,又不讲仪器级别,而且多数仪器并没有标出精度级别,要求学生计算误差或了解测量不确定度显然是不合理的.其次,读数是获取原始数据,仪器的读数要估读到最小分度的几分之几,应该由指针的粗细和最小分度的实际宽度以及测量者的视力分辨能力所决定,而不受仪器的误差(精度)或测量不确定度所制约.

(二)测量仪器的估读规则

对“估读”类测量仪器的读数时,首先要观察仪器的量程和刻度盘(表盘)的总格数,明确最小分度值;其次,要观察刻度盘上最小分度的宽度和指针的粗细,估计指针的宽度占最小分度宽度的比例,能分辨到指针宽度占最小分度宽度的几分之几,就可估读到最小分度的几分之几.如果指针很细,能分辨到指针宽度占最小分度宽度的十分之一,就可估读到最小分度的十分之一;如果指针较粗或者分辨能力较弱,仅能分辨到指针宽度占最小分度宽度的二分之一,就可估读到最小分度的二分之一.中学阶段常用的估读测量仪器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和指针式电表,正常情况下学生的分辨能力差异不大,估读规则应该统一且标准明确,可以要求学生估读到测量仪器最小分度的十分之几即可,即读数时读到最小分度的十分位.对于双量程(3A,0.6A)电流表,测量时选用量程3A(最小分度0.1A)与0.6A(最小分度0.02A)时,因指针的粗细和最小分度的宽度相同,故读数时均应读到最小分度的十分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初二物理 量筒读数】相关文章:

初二物理 光04-10

初二物理压强05-09

初二物理公式05-12

初二物理期中试卷04-21

初二物理课件04-21

初二下册物理总结04-24

初二物理论文范文05-14

初二物理光现象范文06-07

初二物理教学总结06-23

初二物理工作总结06-23

上一篇:浙政发 [2009] 21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下一篇:自筹经费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书—专业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