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装备工作计划

2024-05-05

小学装备工作计划(精选8篇)

篇1:小学装备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A、加强集体备课、电子备课建设。

B、加快我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C、积极开展校园广播电视节目播放。

D、开展学生多样信息技术活动。

E、积极开展学校办公自动化建设。

二、加强学校专用室建设。

按照省Ⅱ类标准改造和建设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劳技教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馆等各类专用教室。加强和完善科学探究实验室及教学仪器设备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劳技教室、音乐教室等功能室设施建设和改造,满足教学现代化的需要;重视和加强学校体育场所建设、器材设施的配备工作;大力推进图书室藏书的标准化、正版化、数字化建设。

三、加强教育技术管理和应用。

对从事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图书管理员、各功能教室管理员、校园网管理员等人员逐步实行职业化、专业培训与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技术装备人员素质,建设一支与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相适应的队伍。

三、项目计划:

1、按省“四配套”标准要求配足、配齐各专用教室设施设备和实验仪器。

2、改造学校部分教室的教学设备,添置有关设备。

3、添置教师办公用多媒体电脑若干台。

四、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构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站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实施党的教育方针以及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和义务教育改为均衡发展的精神,正确认识和对待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现代教育装备的投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技术含量高,仪器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需要经费投入大。因此,要确保装备经费投入稳定的前提下,随着经济发展逐年有所增加,并保证专款专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学校董事会成员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服务,加快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步伐。

(三)加强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工作。现代教育技术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去掌握应用。提高教师素质,是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关键。学校要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促进各学科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补充新知识,正确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技能,积极鼓励各学科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效益。

(四)加强专用教室管理,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使教育装备真正落到实处。

(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积极开展各类活动。

篇2:小学装备工作计划

以创建《XX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为契机,以落实《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十二五版(小学分册)》为抓手,继续稳步推进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改造,不断完善装备管理制度提升应用水平,努力促进学校教学资源库的提档,为提升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再作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1.完成艺术科学机器人等专用教室教育装备的改造,力争使现有专室的多媒体设备(含大屏幕进室)率达90%以上;为三至六年级教师办公室教师更新个人办公电脑;服务器房更新防火墙,三层交换机划分网段发挥有效作用。

2.配合上级做好学校相关文科实验室专项工程建设工作;继续做好体育设施的改造工作,借助社会力量完善体育馆和健身房的设施设备。

3.配合完成启动图书馆改建工程和图书馆装备的购置工作。

4.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抓好装备的应用与维护,继续推进“XX市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5.继续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新闻中心的改造和明德博客的系统升级工作,配合相关科室做好资源库的提档工作,不断提升校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三、主要工作

(一)落实好本年度装备购置计划,确保学校装备的升级提档。

在上半年市镇两级政府批准的“明德小学《创建XX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装备添置计划”的基础上,继续配合市教育技术装备室做好该计划的落实工作,与中标商密切联系,确保中标装备及时到位。认真做好新装备的验收工作,对新装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跟进,发现问题积极反馈,确保新装备维护到位,能正常使用。另外,要做好新装备使用的培训工作,确保全体教师能用会用现有教育装备。要力争通过本学期的努力,使50%以上普通教师的办公电脑得到更新,专用教室含有大屏幕的多媒体装备达到90%以上,机器人教室、档案室、图书馆和网络教室的部分电脑得到更新。

(二)加强艺体文科实验室管理,更好发挥育人功能。

本学期计划为2只音乐教室和1只美术教室更新全套多媒体教育设备和多功能黑板(含电子白板),同时为4只音乐教室(含舞蹈教室)安装了音响设备,力争使校内现有的艺术教室全部实现大屏幕进室,以进一步提升艺术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本学期计划更新一套过期室外篮球架,争取市体育局的支持下至少完成2片室外篮球场的场地塑胶化,更新一套体育健身路径;另外,在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方面,支持太仓阳光体育健身俱乐(限体育馆和健身房)根据对市民开放的需要适当添置健身器材,改善场地和服务条件,做到学校部分体育设施对内对外开放两不误,为师生和市民健身运动提供更好的条件。

艺体教研组要加强艺体装备管理和应用的研究,不断提高装备管理和应用的水平。艺体组全体成员要在组长的组织带领下,认真完成艺体帐册管理和艺体装备在“信息系统”上的建设。各专室管理教师应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做好专室文化建设、日志记录、装备管理和卫生保洁工作等,不断提升专室管理水平。

(三)推进图书馆工程建设,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

下半年要继续配合镇重点办完成学校图书馆的重建工程(土建计划在年底完成,装修工程计划在春季开学前完成),尤其是要尽早提出新馆装备添置申请,并争取政府支持落实资金,力争在新馆落成后的最短时间内完成装备招标采购工作,使新馆尽快为师生提供更完善更优质的服务。

另外,校图书馆应对照《XX市小学一级图书馆评定实施意见》和《XX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工作管理,不断提高图书馆为师生服务的水平和效能,为学校创建XX市小学一级图书打下良好基础。

(四)加强科学实验室管理,提升实验室应用水平。

一要更新学校小气象站陈旧装备;

二要对现有动植物标本进行一次清理,去劣存优;

三要根据省标要求着手规划学校“小科学园”建设,重点放在“科学探究室”和“种植园”建设上,在学校经费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实施尽早落实。

科学教研组要根据上级要求继续做好各项工作,提升各实验室、实验仪器室、实验准备室和标本室的管理水平,促进科学实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制订好《学期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用好《学期实验教学计划执行一览表》和《科学实验周课程表》;做好科学仪器准备室及标本室的管理工作,规范实验仪器的管理和应用;强化实验室常规管理,完善各种台帐资料,确保各类实验开出率100%;开展科学实验教学的教研活动,探索新课程改革下实验室建设新模式,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堂课效率。

要做好科学实验室在“信息系统”上的建设,及时组织相关实验教师上传资料,切实做好实验室工作经得过上级领导的检查考核。

(五)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提升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学校信息装备配、用、记、护、修落到实处;鼓励各学科教师尽可能使用信息装备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适时更新机器人活动室的部分电脑,不断推进机器人堂课教学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质量的提高;加强学校网站和博客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学校网页的安全有序;根据需要配合后勤安全条线不断完善学校技防工程,确保技防设备的有效性;继续维护好学校,提升行政工作信息化水平,配合有关科室做好学校资源库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强学校网络安全工作,充分发挥相应软硬件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确保学校网络的安全可靠。

(六)加强教育装备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装备室要与各处室密切合作,不断完善教育装备管理制度(包括装备管理与应用绩效考核机制),要加强设施设备的使用培训、管理、督查和考核,认真落实“专室专人管、件件精心用”管理目标,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这些现代化馆室及设施设备的良性促进功能,为营造良好氛围,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硬件保障。

装备室要将教育装备管理体系纳入学校资产管理体系,对教育装备的新增、调配、报废进行规范管理,及时办理入库与出库手续,并报总务处入资产网,同时装备室还要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确保上述资产的移动在“信息系统”上能及时体现。要利用好学校报修系统,与总务处分工合作,争取相关单位(人员)的配合,做好各类教育装备(或电教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在第一时间响应各部门或教职工提出的故障维修要求,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维修工作,尽量减少因装备问题给工作造成的影响。

装备室要与总务处密切配合,完善教育装备安全管理机制,加强教育装备的安全检查,确保各类教育装备使用的安全与可靠,防止装备使用安全事故发生。

篇3:小学装备工作计划

近年来, 南京市认真扎实做好装备培训工作, 借助项目管理理念, 全面推进装备队伍培训, 取得显著成效。

一、全员覆盖的培训对象

教育装备队伍涉及的人员比较多, 广义上说, 只要与教育装备“建、配、管、用、研、培”工作有关的人员都属于装备队伍人员, 包含学校教育教学人员与教学辅助人员。但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 鉴于装备管理机构的职能, 我们将装备队伍的主要人群定位在三大类别:一是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管理人员, 二是学校实验室图书馆使用教师, 三是市区装备机构人员和学校分管装备工作的校长、主任。

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管理人员是装备系统的基础队伍, 面广量大, 参差不齐、流动性强;是装备工作机构直接管理与服务的对象;是培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长抓不懈, 持之以恒。

学校实验室图书馆使用教师是装备工作成果显现的关键队伍, 专业性强, 处于教学前端, 承担着学科教学任务, 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等。但这支队伍, 相对而然, 实验动手实践能力比较薄弱, 特别是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也都是新手, 急待改进与提高。这是装备培训工作必须关注的群体, 否则会影响实验、技术应用教学的成效。

市区校装备管理人员来自不同的部门, 所学习的专业也各自不同。他们原来对装备工作职责、内容、要求也不清楚, 对装备标准、技术规范、政策法规、管理业务没有系统的学习与培训。不进行专业的培训, 不能适应当前装备工作的要求。

实验室图书馆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市区校装备干部的工作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任何一方工作成效也会影响着其他两方的职能发挥, 都直接影响整个装备效益的发挥。所以必须同步协调整体推进这三类装备人员的培训。

全员覆盖的培训, 主要是指针对这三大类培训群体, 统筹规划, 整体推进,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各项培训, 构建完整的培训工作体系。基于此, 我市每年设置实验室管理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理科 ( 物理、化学、生物、科学) 教师、新技术应用教师、装备干部的专题培训班。不同类别的培训班都有一定数量的人员参加培训或进修。

二、多样常态化的培训方法

装备队伍培训, 面广量大, 人员类别多样, 来源广泛, 知识结构差异性大, 层次复杂。在培训过程中, 我们着力方法多样, 长效持续, 分类分层教学。

1. 分层次培训

针对不同类别培训对象, 设置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培训课程、组织形式、考核办法。如实验室、图书馆管理人员面广量大, 工作时间长短不小, 水平参差不齐, 相应设置高级班、中级班以及基础班等。

2. 多样化培训

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培训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有专家讲授、实验操作、专题研讨、案例教学、观摩学习等。教学过程中注重学员的互动、参与。学员展示交流分享专题学习的心得、疑惑、建议, 也是学习常态。

3. 常态化培训

教育装备队伍人员变化相对比较频繁, 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 装备标准、技术规范、管理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 一个人学习不是一次就能掌握或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地学习, 所以我们将装备系统的培训纳入到教师继续教育要求, 每年要求教师接受一定课时的培训学习, 并纳入考核。

三、项目管理式的培训模式

传统的培训班往往是主管部门或组织方确定一个培训目标, 几个培训主题, 通知受训者, 开展相应培训。培训任务的实现过程往往是静态的, 为培训而培训。形式重于内容, 形式重于成效。对于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效果等方面没有科学的决策和有效的评估。

推动装备队伍培训管理模式创新, 借鉴项目管理模式不失为一种有效办法。每个培训任务, 我们将其作为一个项目组织实践。通过项目调研、制定目标, 编制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法、强化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 来提高培训工作质量,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理念上突出以人为本。以培训需求为中心, 明确培训对象的主体地位, 计划制定、内容安排和活动组织等都要围绕培训对象而展开。二是管理上强调目标导向。培训工作围绕提高培训质量展开,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目标, 确立培训项目具体目标任务, 并逐级分解到相应的岗位和成员。三是组织上注重跨部门合作。打破传统的纵向职能式组织结构, 根据项目需要引进人力资源, 强调团队协同和多部门合作。四是流程上重视绩效评估反馈。坚持以质量为导向, 通过实施综合评估与阶段评估、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 加强对项目绩效的评估。

四、系统梯度性的培训课程

1. 培训项目设置

每年常规设有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馆管理基础班, 培训对象为新入岗的人员;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馆高级研修班, 培训对象:区推荐实验室主任、图书馆馆长;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馆中级研修班, 培训对象: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馆在岗在职所有工作人员。装备干部研修班, 培训对象:市、区装备办、学校装备分管校长或主任;中小学理科教师实验操作培训班, 培训对象:中学物理、化学、生物, 小学科学教师 ( 每年选择其中的2 个学科轮流举办) ;新产品新技术应用教师培训班, 培训对象为新产品新技术装备学校应用教师。根据市区装备项目设置来安排, 近年设置的数字理科实验室、数字数学实验室、数学地理实验室、3D设计打印技术、机器人组配编程等。每项培训班一般学时6 ~ 8 天。

2. 培训组织管理

广泛调研, 融合资源, 精选内容, 做好培训前准备。培训前, 每个项目均必须组织调研, 采用座谈、访谈、问卷等方面, 听取培训对象的需求、建议或意见。针对项目培训需求, 制定每一项目的培训目标, 确定培训主题。围绕培训主题选择培训的讲师。针对不同的项目, 培训讲师的来源多渠道。有国内知名的装备专家、大学教授、图书馆学会专家、教研人员、一线精英教师、馆长、校长、政府采购专家、企业技术培训师等。围绕培训主题选择培训教材, 如没有合适的教材, 则组织讲师进行研讨编写, 形成培训讲义或教材。围绕培训目标、培训教材, 组织讲师集体备课, 进行试讲、评议, 不断完善。强化培训过程管理及考核, 确保培训效果。每一项目培训均设置班主任, 对参培学员进行规范管理, 规范管理包括考勤考绩, 后勤保障。记录培训过程相关信息, 做好培训过程性资料整理归档。每项培训均有学员对培训效果的无记名问卷反馈。每项培训均有考核, 或考试, 或完成作品, 或调研报告, 或对学员回校后实践工作的考核评价等。

3. 培训目标及课程

(1) 中小学实验室高级研修班

培训目标:熟练掌握装备管理知识、实验器材维护保养、数字实验技术及实验教学等相关要求。培养一批优秀的中学理化生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师能手, 进入南京市实验室管理培训专家库, 为开展全市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工作提供专业指导。

培训课程:实验室管理规范研修、实验论文撰写、实验技能竞赛规则与经验交流、实验教学研究方法、传统实验与数字实验方法比较教学、各种数字化传感器比较研究、数字化实验教学研究课观摩与研讨等。

(2) 中小学实验室中级研修班

培训目标: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更新服务理念, 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层次, 完善服务机制, 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教育教学、教研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培训课程:省教育装备督导评估细则解读与资料准备、科技校园评估细则解读与特色建设、示范实验室管理经验交流、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和仪器采购平台应用培训、典型教师演示实验教学与实验操作、典型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与实验操作等。

(3) 中小学实验室基础培训班

培训目标:了解实验室工作的基本内容, 熟悉基本业务。会进行实验室常规管理, 开展实验教学或辅导工作。

培训课程:实验室建设、实验 ( 账册、设备、档案资料、实验教学) 管理、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通用实验技术、实验室安全与防范、学科典型实验、实验创新与自制教具、新仪器新技术 (传感器新技术) 介绍、示范实验室观摩与管理经验分享等。

(4) 中小学图书馆高级研修班

培训目标:熟练掌握本专业管理知识、实践能力, 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培养一批优秀的中小学图书馆工作能手, 进入图书馆管理培训专家库, 专业水平在同行界有较好的知名度, 为开展全市图书馆工作提供专业指导。

培训课程:当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动态、国内外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高校图书馆课程设计与读者服务、图书馆服务课程改革实践、学校图书馆“导读”策略、图书馆在智慧学校建设中的作用、图书馆专业学术研究中基础理论和工作业务研究的技能与方法、多样化的阅读与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云公共管理平台建设的理念与应用、图书馆资源在学校教科研的作用、图书馆文献资源二次加工、图书馆工作经验交流研讨等。

(5) 中小学图书馆中级研修班

培训目标:充分了解图书馆检查、督导、评估的要点。掌握图书馆电子档案、文字档案的收集、制作与管理。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掌握报刊管理的工作特性与流程。积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切实发挥图书文献的育人功能。

培训课程:《书香校园装备评估细则》解读、立足图书馆服务培养读者信息素养、图书馆管理软件使用中常见问题与疑难解答、期刊管理和利用、图书馆管理与使用经验交流与参观等。

(6) 中小学图书馆基础培训班

培训目标:了解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内容, 熟悉基本业务。会进行图书馆常规管理, 开展读者服务工作。

培训课程:图书馆概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管理、文献分类编目、读者服务工作、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模块功能介绍与实践操作、示范图书馆观摩等。

(7) 装备干部研修班

培训目标:落实中小学实验室工作规程, 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干部政策理论和业务水平, 促进学校装备品质和装备管理应用水平的提升。

培训课程:教育装备文件与装备标准、政府采购政策与规程、教育装备常规管理、装备产品技术标准解读、新产品新技术展示、学校优秀装备案例点评、教育装备示范学校观摩等。

理科教师实验操作技能、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培训目标与课程 ( 略) 。

五、结束语

篇4:小学装备工作计划

关键词 宝兴县;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培训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017-02

随着地震灾区教学、功能、辅助用房改(扩)建、重(迁)建、维修加固陆续竣工,按照相继颁布的装备标准与规范、规划(计划)和要求,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恢复重建逐步启动、展开。教育技术装备与以往相比,涉及的系统多、范围广,包含的种类、数量繁杂,体系庞大。

如何使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尽快被学校所接受、被广大教师所掌握,从而尽快应用于教育教学,以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充分发挥出装备作用、效益,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宝兴县地处偏远的较为困难地震灾区学校,原本装备落后,地震受灾后,重新配备的装备,多数学校及广大教师大多闻所未闻,既新鲜好奇,又不知从何入手。如何使学校教师尽快熟悉并掌握新装备?在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结合县(区)实际,组织、举办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培训活动,以培训为突破口,推动装备应用。

1 组织参加设备展览展示会和观摩交流学习活动

参加设备展览展示会,能使我们了解当前教育装备动态与发展趋势,增加见识,开阔视野。组织或参与考察观摩学习,可以促进对教育技术装备内容、模式、功能与作用形成形象、直观的认识。近年来,我们相继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开展了一些必要的设备展览展示会与考察观摩学习活动。

2011年以来,我们组织参加了在成都市举办的全国第62届、65届教育技术装备展示会,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暨国际教学新仪器新设备展览会、教育部在都江堰市外国语实验学校开展的以“教育梦·中国行”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巡展活动”等。

组织学校分管领导、信息技术教师,前往成都市部分学校、单位学习、考察了学校(单位)信息化建设;参加了雅安市教育局组织赴成都及周边地区学习考察教育信息化活动;组织20所中小学分管领导与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共计27人观摩考察了成都市龙泉驿区城域网建设与该区第一小学信息化建设。

2013年组织中小学教师到汉源观摩“雅安市2013年‘文轩杯’中小学数字化教室教学应用赛课活动”;2013年至2014年,组织三期近100人教育访学团分别赴泸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泸州市对口援建宝兴教育培训班”学习活动,200名教师参加泸州市专家团队来宝指导送教活动;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在汉源举办的雅安市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效课堂构建观摩学习活动等。

2 组织参加国家省市级专业专项培训

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专业专项培训。给参培教师适当“压”任务,培训返回组织再培训,鼓励带头、示范应用。选派专项培训教师时适当兼顾“面”,即学校与教师的“面”,尽量争取名额与机会,让更多的学校、教师能参与。

近年来,先后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参加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网络培训,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参加了2011年与2012年的四川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管理应用、2012年的四川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骨干教师实践操作技能、四川省第四届“中小学校园电视节目制作”、教学仪器设备质量监督管理等活动,组织参加2013年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农村教育信息化电教机构人员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培训、四川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1所教学点即项目学校骨干教师“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网络远程培训,2014年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与测评管理员培训多方面的专业专项培训。

3 以培训为阶段重点,提升应用能力

每年召开装备工作会议,除安排、部署工作外,还安排一定时间、内容组织培训。参会人员一般为学校分管领导或“教育技术研究室”主任,培训内容主要为装备标准、规范与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计划)与要求等。参会人员共同学习、探讨、交流。

每新建新装备一个项目,都狠抓该项目专项培训,即建即培。项目专项培训作为项目建设、验收的必备、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培训事项列入招标文件必备条款,合同明确约定。培训面向管理技术人员与全体教师,管理技术人员进行重点培训,教师进行全员基础培训。建设项目涉及若干学校,则逐校进行。培训要求有系统完善的方案与具体明确详细的内容,要经试讲后进行,确保培训质量。两类人员培训各有所侧重。培训要求施训单位制表,受训教师签字,学校盖章,包含培训照片(视频),培训总结或简报等的培训资料作为项目建设、验收必备资料,制档留存。

例如,2014年,宝兴县灾后重建第一批数字化教室补充装备建设项目,均按合同逐校进行了管理技术人员的重点培训与全体教师的全员培训。项目涉及学校9所,164名全体教师和9名管理技术人员接受了培训。

2014年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7所教学点学校。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承建单位按要求分校对7校53名全体教师与7名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

4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学习培训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利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校本研修培训初期由学校各级选派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的教师回校组织培训;学校组织专业教师或聘请相关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或专项专题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宝兴县651名中小学专任教师,近年来参加县级以上相关培训1206人次,教师人均接受培训1.85次。其中,信息技术等管理技术人员达2~3次。目前,比较熟练使用相应装备的教师达到70%左右,现有教育技术装备在60%左右的课堂得到不同程度应用,有些装备学科教学应用达到90%以上。

篇5: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

XX学校教育仪器装备提高规划

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对照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配备的二类标准,坚持一次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发展思路,构建我校教育技术装备较为完备的工作体系,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水平,逐步实现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师师能、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

一、思想重视、领会精神。

思想上足够重视,领会上级精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理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重要意义,这是加快基础教育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从根本上解决我校教育技术装备设施,设备不足问题的难得机遇。是我校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硬件教学设施的难得机遇。

二、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明确分工,组建专门的领导小组。

我校成立以王保明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把各室的基础设施的目标责任迅速分解到相关成员,让每位责任人明确在实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中自己的职责。做到标准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在本校营造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建设的浓烈氛围。

三、以装备标准化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严格按照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标准,在配置教育技术装备时,要注重实用性、前瞻性、总体性,要坚持一次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发展思路,促使我校实验室、功能室建设达到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的基本要求,图书室建设达到河北省示范图书馆标准,从而加快我校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步伐。

四、具体目标

1、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育技术装备配置,在原来的基础上,逐年完善各室及装备,按照用于购置仪器和图书资料的资金的规定,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不断拓宽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渠道。坚持于教学仪器设备购置比例,确保生均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同步增长。要管理使用好信息技术教育费,做到专款专用,使功能室以及图书、仪器等设备配置达到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标准。

2、大力推进各类功能室和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调整好各类功能室和实验室,同时改善各室的安全、卫生、环境等方面的保障条件,到2011年,各类功能部室建设要达到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标准,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教学课题研究。

3、高度重视现代教学设备、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计算机、图书的配备工作。争取在2010至2011两年内,使我校现代教学设备、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计算机、图书等要达到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标准,为学校倡导的有效教育提供保障、提供大家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增进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使用的技能,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五、优化管理体制,提高装备的管理水平及使用效率。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统筹规划,理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管理体制,学校要按照配备标准逐步配齐各功能部室相关管理人员,落实装备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切实做到健全机制,配置合理,管理规范,服务教学。把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使用纳入绩效考核工作中。要坚持以“用”为中心,建、配、管、研齐头并进的原则,建立完善一套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制度,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对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和应用水平,把教师对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和应用培训纳入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整体规划之中,定期派出一定数量的实验教师参加市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认识新课程理念对实验方式、教学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3、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逐步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落实专人管理实验室,建立定期开放实验室制度,鼓励学生热爱实验,善于操作,并倡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大力进行实验探研活动,使实验教学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要特别加强低年级教具、学具的配备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篇6:中心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关于教育装备工作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装备改造,健全管理制度,提升应用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和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促进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科学教研组要抓住学校科学实验教室与科学探究室等相关专用教室重新配置的有利时机,切实做好相关工作,提升科学教室等专用教室的管理、应用水平,促进科学学科实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本学年的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制订《学期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各年级段开展学科实验的项目及课时安排、开展科学实验课的教研活动安排、开展学生科学实验课外活动的安排、科学实验装备仪器添置与销毁安排等)。

2.做好科学仪器准备室的管理工作,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3.切实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强化实验室常规管理各种资料,各类实验开出率确保100%。

4.开展科学实验教学的教研活动,探索新课程改革下实验室建设新模式,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堂课效率。

5.做好科学实验室的环境布置工作,建全相关的规章制度。

6.参与全市中小学实验室等专用教室信息化管理工作。

7.做好迎接上级督查的相关准备工作。

(二)加强图书室建设,促进图书室服务效能的提高。

学校领导要对照上级要求,进一步完善图书室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图书室为师生服务的水平和效能。本学期校图书室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制订《学期图书室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图书室为师生服务的项目及相关安排、学生管理员队伍的建设、各项制度的完善、学期内新书的添置数量及旧书的销毁安排等)。

2.做好图书室的藏书、阅览(电子阅览)、教学资料的整理工作。

3.做好向三至六年级学生全开架借阅图书工作。

4.指导学生图书管理员做好学生报刊的分发工作。

5.做好图书室的环境布置工作和制度上墙。

6.做好迎接上级督查的相关准备工作。

(三)加强电脑房的建设,促进学校信息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要对照《督导评价标准》继续加强学校信息装备的管理工作,要依据《学校信息教育技术工作计划》切实做好相关工作。本学期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校园网络的安全保障工作,对相关薄弱环节进行补充性改造,并对信息装备的添置与报损及时提出计划。

2.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对学校现有的信息装备管理实行逐级管理,确保学校信息技术装备有人管、有人修。

3.依据相关要求合理调配各类信息装备,及时做好校内信息装备的统计工作,对全校的信息装备做好心中有数。

4.切实做好学校服务器机房及学校广播站管理工作。

5.做好学校网站系统、校园管理系统的升级维护工作。

6.与教研组相互配合,开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信息学科的教学质量。

(四)加强其它专用室管理,促进其它专用室装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音乐、体育、美术等教研组在本学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各相关专用教室的环境布置和制度上墙。

2.对照《督导评价标准》及时提出本组各专用教室的教育装备添置数量。

3.加强现有装备的管理工作,确保装备的使用效能。

4.制订好教学计划,认真进行研讨,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5.做好迎接上级督查的相关准备工作。

三、其它要求:

1.学校成立学校信息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校的教育装备建设与管理工作,成员组成名单如下:

组长:梁华新

副组长:伍亚泉

组员:李永高周远陈小花刘翠媚邓丽玲。

领导小组成员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迎接上级对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专项督导,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水平。

2.科学教研组、图书室、信息技术及音体美教研组各负责同志要对照《督导评价标准》,组织专用室使用教师经常进行查漏补缺,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主管、分管领导反映,争取早日解决。

3.各班主任、各学科学教师及相关教职工应根据学校要求,科学使用教室或办公室里的学校教育信息装备,充分发挥装备的积极作用,延长装备使用寿

命,按要求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篇7:小学装备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工作计划,积极配合县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的主要工作,有效、有序、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围绕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等重点工作,以强化管理为基础,以优化服务为保障,以深入学习研究为动力,大力推进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努力提升效益,积极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学校。

二、工作目标

1、发动广大教师大力开展资源库建设,为我校教育教学服务。

2、丰富校园网的内涵,提升校园网的作用。

3、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于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

4、积极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三、工作措施

1、设备使用有新成效。继续做好“四配套”、“校校通”工程的管理工作,做到会用、多用,重点在用足、用好上做文章。计算机教学要按规定开足课程。图书流通量学期生均不少于10本。加强实验教学,实验开出率达100%。实验室、准备室不得挪着它用。

2、资源建设有新内容。继续发挥省配优质资源作用,组织老师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中观看,学习名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继续充实学校资源库,为学校课堂教学优化工程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与支撑。

3、学科整合有新突破。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讨和会课活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现到面普及,由学科骨干教师到所有教师推广,由示范课、研究课、公开课到常态课应用。进一步做好电教研究课题的过程研究与指导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践性。继续开展教育技术论文、图书、实验管理论文、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活动。

4、保证学校经费投入。学校在公用经费中要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实验仪器、药品、图书及计算机的添置与维护,按照教育现代化创建标准,添置所需仪器设备。

5、创建工作有新飞跃。本学创建目标是区域教育现代化,要围绕目标,迅速启动创建工作,尽快成立机构,弄清家底,争取资金,搞好材料,上下沟通,确保创建目标任务的完成。

6、队伍素质有新提高。建立一支会管理、懂技术、素质好的队伍是搞好电教装备工作的组织保障。因此,我校成立组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检查电教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要加强学习,认真学政治,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自觉执行教育法规,学业务,提高工作能力,自觉服务教学工作,要落实责任,将各项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分解,做到事事有人做,做事有责任。要督查考核,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检查评比,奖惩兑现。

牛埠镇新建小学

篇8:小学装备工作计划

随着各地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信息化设备在学校的大量装备和日益普及,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层次融合的应用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回顾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所走过的历程, 结合教育领域随着信息技术已发展到“云”计算和新一代“物联网”技术的大背景, 充分发挥区域政策优势, 遵循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 科学规划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 借力新技术、新媒体, 不断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 努力创优区域“教育云”高端应用基础, 突破信息应用中的“孤岛”现象, 实现区域内教育信息化的高品质应用, 是我们对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的基本价值考量和追求。在此, 选取我们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几个粗浅认识与思考片段, 以资探讨。

一、把握政策支撑, 科学规划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 规范有序地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各类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新突破

2007年以前, 由于受当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 龙泉驿区教育信息化装备一直处于低层次发展阶段, 据当年的装备数据统计显示:全系统生机比不足25:1, 师机比不足10:1, 多媒体班套比不足11:1, 区域内不仅没有教学所必需的教育骨干城域网, 就连建有比较标准校园网的学校也寥若晨星, 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极差。

正因为如此, 我们更不敢懈怠, 于2007年借龙泉驿区区委、区政府出台“富民兴教”十大政策的东风, 通过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规划的顶层设计, 科学规划并制定了我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各阶段工作目标, 按“先开主渠后放支流”的网络建设规划思想, 明确了以教育城域网络建设为突破口, 以学校有线、无线校园网络“双覆盖”建设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通过努力, 至2012年, 我区先后完成了龙泉教育城域网、龙泉驿区所有独立建制中小学校标准的有线和无线校园网络建设工程, 实现了教育城域网基础平台下的区域双网“满覆盖”。通过厚积薄发, 结束了我区长期无校园网络的落后局面, 使一直制约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难以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瓶颈得以打破, 形成了以城域网为“主动脉”骨干, 以区域“满覆盖”的双校园网为“毛细血管”末梢的完善的网络拓扑结构体系, 突破了信息“孤岛”现象, 为下一步实现“教育云”和“物联网”技术应用条件下的“泛在学习”空间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网络链路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完善的网络系统仅是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前提, 大量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装备则是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关键所在, 更是教育信息化向高品质方向发展的基石。从2008年起, 我们紧紧抓住国家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和相关转移支付项目, 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满覆盖”工程、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工程以及区域高中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工程等一系列项目支撑和区域政策的优势, 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条件建设工作力度。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了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环境和条件, 使我区教育信息化装备建设工作发生了质的蜕变。据2012年最新教育信息化装备统计数据显示:区域内生机比达9:1, 师机比基本达1:1, 多媒体班套比基本达3:1, 较2007年分别翻了几番, 整个区域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不仅完成了历史欠账, 且在装备发展态势上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既夯实和创优了区域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 更使我区有了向“教育云”和“物联网”条件下高端应用的硬件基础。

二、创新工作机制, 积极、规范、稳妥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重大建设工程项目, 提升了城乡教育信息化装备高位均衡发展水平, 创优了区域借力新技术、新媒体的高端应用基础

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往往由于涉及面广, 免不了会有一系列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为积极、规范、稳妥地推进这些重大建设工程项目, 在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流程基础上, 我们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四个定位”和“一个方法”相结合的建设管理原则和机制:“四个定位”即工程建设应用的功能定位、工程监督的工作定位、系统集成技术与工艺的标准定位和系统测试的方法定位;“一个方法”即以论证、试验或现场会等方法对工程前期的规划设计、工程中期系统集成过程的管理和工程后期使用、培训以及维护的指导等关键环节进行切实把控。在这个工作机制下, 用“三个统一” (统一装备建设、统一技术标准和统一集成工艺) 来实现城乡教育信息化装备高位均衡发展的总要求, 以项目负责制为基础, 依靠区域技术骨干所组成“中心组”来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使近年来区域教育信息化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均积极、规范、稳妥地推进, 创优了下一步借力以“教育云”和“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媒体落地区域后的高端应用基础。

梳理历年我区重大项目建设工程, 主要有以下几个片段值得一提: (1) 在教育城域网建设过程中, 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 以“资源”换“资本”的工作机制, 按适用、够用、适当超前、分阶段实施的建设原则, 以租赁方式完成了项目建设。这不仅大大减轻了当时的资金压力, 同时使工程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2) 在2011年进行的无线校园网建设工程中, 我们尤其重视了技术方案的设计和试验, 多次邀请区域学校技术骨干进行反复论证, 并将技术论证试验部署在了一些学校, 最终形成了科学的区域无线校园网技术组网建设方案, 确保了建设工程质量和后期的应用效果。 (3) 在2012年全区中小学有线校园网建设工程中, 由于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编制了《龙泉驿区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工作手册》, 理清了工程建设管理的方式和思路, 并在实际工作中由工程监理人员严格执行, 既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压力, 更从制度上规范了商家的建设行为, 使校园网建设工程的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三、以活动项目为载体, 以教育技术科研课题为先导, 通过示范引领, 不断提升区域内教育信息化高端应用品质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实和终极目的都是各种教育信息化手段在师生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和深度应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教育信息化划分为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发展阶段, 其中后三个阶段都在着力描述应用的层次问题。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全面进入融合、创新阶段, 而我国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因此教育信息化重中之重的工作在应用, 而应用的关键在于理清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我区在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中的粗浅实践来看, 我们的思路是:以用促建, 边建边用, 以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研究为催化剂, 在活动项目中探索学科与教育信息化手段融合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充分发挥区域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推广并转化具有实践操作性质的各种应用成果, 借力新技术、新媒体, 努力提升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信息化高端应用品质。

正如内容一定需要相应的形式去表达一样, 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实体必须落实到有师生共同参与的各种项目活动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和效益。因此, 在我们着力提升师生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层次的工作中, 借力了所有可能的教育信息化项目活动和可供辐射示范的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归纳起来有三类: (1) 常规工作中的各级项目活动, 如学生电脑制作大赛、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选活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全员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等。 (2) 具有实验性质的专题项目活动, 如戴尔“青少年互联创未来”项目和区县教育信息化互动联盟等。 (3) 具有整体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的创建项目活动, 如省、市、区三级的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和数字校园、书香校园等创建项目。截至2012年, 我区已创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共6所。

同时, 我们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实践过程中也深刻地感受到, 应用层次的深入和突破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科研课题的引领和指导。因为这类课题不仅与学科结合紧密, 还因其有认识、操作和资源三类研究成果的特质而具备相当的可实践性、可操作性、可应用性和可推广性。如果研究过程能紧紧把握师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科为载体, 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 并围绕与学科融合这一根本目的而群策群力来实施, 则其应用价值的取得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对一个学校的主研人员而言, 课题本身的研究过程可能会是迷惘的、艰辛的, 甚至是痛苦的, 但只有通过这种凤凰涅槃式的痛苦蜕变, 才能使学校整体教育信息化应用氛围营造起来、意识提升起来、水平和能力锻炼起来。

基于此, 我区很早就开展了各级别的以学校为主体独立承担的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研究工作。通过不断的引导和示范效益的辐射, “十二五”我区教育信息化科研课题已立项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主研课题1个、参研1个, 省级主研3个, 市级主研2个, 实现了学校和主要学科类别的全覆盖。

四、引入新技术、新媒体, 抓管理促应用, 加强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修为, 为教育信息化的高品质应用提供强有力的物力和人力资源保障

按“创教育强区, 建读书之城”的总要求, 我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由龙泉驿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 遵循“加强教育信息化,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以“三建” (建机制、建装备、建队伍) 为手段, 以“三个应用满覆盖” (校校应用满覆盖、班班应用满覆盖、学科应用满覆盖) 为工作目标, 坚持工程建设管理的“四个定位”和“一个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和机制, 解放思想, 借力新技术、新媒体, 以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修为提升为核心增长极, 为教育信息化的高品质应用提供强有力的物力和人力资源保障, 不断加强制度与应用、管理建设, 保障区域信息化装备正常、高效、常态运行, 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装备效益。

总结过去, 提炼经验, 我们紧紧围绕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两大主题, 以“创教育强区, 建读书之城”为区域总目标, 遵循“加强教育信息化,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律, 全面贯彻执行区域“四精”“四抓”的管理理念, 以“整体创一流, 单项争第一”工作思路为指导, 创新工作机制, 夯实基础、历练内功, 助推了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展望未来, 冷静思考, 按“加强教育信息化,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要求和遵循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律, 我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尚处于初步应用阶段。过去的道路虽然略有亮色, 但今后的任务却是更加招人。2013年, 首先, 我们将持续加大投入, 进一步创优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基础:2013年区域生机比将达8:1, 师机比将达1:1, 交互式多媒体班套比将达1:1。其次, 引入“云”计算技术, 不断扮靓区域信息化高品质应用的教育“云”彩。在充分利用公有“教育云”资源的基础上, 适时落地区域自建私有“教育云”, 以满足泛在学习理念下的多网“学习空间”建设。第三, 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 在信息、网络和传感技术条件下着力打造“智慧型”学科功能室和能满足区域教学所需的“全仿真”学科数字实验室, 使学科功能室 (或实验室) 的应用和管理逐步具备“智慧”特征。

五、结束语

上一篇:品质个人简历下一篇:高考基本能力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