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学校读书笔记

2024-04-23

夏山学校读书笔记(精选6篇)

篇1:夏山学校读书笔记

我读「夏山学校」

一、书籍数据:

王克难(译)(1994)。A.S.Neil着。夏山学校(Summerhill)。台北

市:远流。

二、背景简介:

本书作者A.S.Neil(1883-1973),出生于苏格兰的人文主义教育家,1921年在英国创办夏山学校,注重人性与创造潜能的发展,使学生自我实现。教学方法重经验学习、主动探索、角色扮演与自我创造;课程强调师生共同设计、解决问题,以及开发多元化的教材,其教育理想是希望藉由一个更自由、更尊重人性、经验、人人平等及对生命充满热望之情,培育一个德、智、体、群、美五育皆健全发展的个人。1Neil终身致力于落实「让孩子自由发展,永远站在孩子这一边」的教育信念。出版过多本关于夏山的书,坚持对生命、爱与自由的尊重,谦称自己是「实践者,而非深刻的思想家」。

2三、内容评析:

第一篇:夏山学校

在阅读有关学校办学的文献时,往往有相当篇幅在讨论学校的日课表。夏山学校中完全没有这样的安排,甚至连地位序阶和公共管理,在这间学校里也是不存在的。Neil认为,这么做是让孩子不生活在恐惧之中3。然而,去除权威、避谈纪律之后,会形塑出一个怎么样的学校呢?Neil在第一篇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一位五岁的孩子,认为他没有邀请Neil参加他的生日会,Neil也欣然离开。第二个是学校议会选举没有结果,有学生以打破窗户表达他的不满,Neil没有阻止,那孩子也愿意赔偿。从这两个例子看来,这间标榜自由的学校,究竟是造就奔放不受拘束,并且没有恐惧的理想世界,还是沦为纪律紊乱的无政府之境,还得检视更多文件来一一验证。1

2卢美贵。夏山学校评析(台北市:师大书苑,1995),2。A.S.Neil原著,王克难译。夏山学校(台北市:远流,1994)。

3A.S.Neil原著,王克难译。夏山学校(台北市:远流,1994),20。

Neil对夏山儿童的辅导,颇有独到之处。他的理念是藉由「个别谈话」,解除孩子们(包括小偷、恋家、逃学等问题孩子)的心房来帮助他们。这样的做法,与今日学校辅导室的作用,或有些许雷同,然而,在学校气氛完全不一样的前提下,也很难说国民小学的辅导老师用的就是Neil那一套。书中描写的孩童,多半能与Neil对谈并在行为上有所进步。

夏山学校很大一个特色,是他们师生代表权等值的自治会4。这个自治会的存在,也为前一段提到的纪律问题提供说明。也就是说,夏山学校并不是无政府状态,而是由全体师生共同订定规则,指定赏罚。Neil对于他给予儿童的自由有极大的自信,也强调大会惩罚多为犯过者接受5。这些话的用意,是为了彰显自治会的功能(当然他也承认它并非总能发挥功能),他更认为剥夺这群学生自由是不可想象的事,Neil认为自由就是完全的自主。相对之下,或许Neil应该重新检视,夏山学校的孩子们,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权享有自由,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权在自治会中担任主席、提供意见。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群孩子,是不是都能珍惜他们手中的自治权,做出为自己负责的决定。

第二篇:儿童的教育

夏山学校强调自由,要学生能不受英国传统礼教拘束,养成自律的特性。然而,文中却有一点是我难以接受的。Neil认为道德是对人不必要的规束,他也对传统教育以道德约束儿童纪律和品性的方式非常反感。但是,不提道德是一回事,极力的去除道德,似乎就有问题了。其例之一,是客人参观夏山学校时,因为听到有人骂脏话而厌恶的离去。Neil为他失去学生(与学费)而不忍,向学童们提出抱怨。他认为,这是个「经济问题」而非道德问题。其例之二,是当Neil看到青年学子男女幽会,又以「经济问题」为由,劝他们不要生小孩。有关纪律(说脏话)和性教育的探讨,Neil都有在别处说明,但我认为,若一切言行都把经济的考虑置于道德之上,只是以自由教育为名,行反教育之实。如果Neil处处表露出这种思维,我真的不会相信夏4A.S.Neil原著,王克难译。夏山学校(台北市:远流,1994),50。A.S.Neil原著,王克难译。夏山学校(台北市:远流,1994),54。

山学校毕业的学生,能够因为体现自由的真义,而在人格发展上不致扭曲。

然而,Neil还是有些观点值得省思。他的许多立论基础,都带有Freud学派的影子,或许也是这个缘故,我们发现他更能精确的看出人们内心阴暗的一面,而应用到教育情境中。例如,他一针见血的指出,大人对于财物的重视,往往胜过对儿童的爱,大人会因为儿童弄坏东西大发雷霆,这正好表现出人性自私脆弱的一面;大人会因为儿童的不礼貌而生气,他们生气的原因往往不是担心儿童的不良言行,而是他们的自尊受到侵害。Neil能够和夏山的孩子们打成一片,虽然偶尔也会因为物品被破坏等原因而生气,但从文中可以看出,他是真正能和孩子们站在一块儿的人。

这章的内容里,仍有些值得存疑的部分。Neil认为,去除不当压抑,儿童们就能自动改过。这样的观点非常理想化,也太过简化教育的复杂程度。使人不敢置信的是,他文中的范例也是如此。自动把自己清洗干净、自动戒去说谎的习惯、自动除去偷窃的癖性。Neil的描述相当主观,也讲得太过一厢情境。他的出发点(去除不必要的拘束)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但若真如他所言,能这么快就改掉儿童的积习,岂不让其他的教育工作者汗颜?我想,原因之一是他的主观立场,让他难以看到全貌(例如,孩子只是一次不说谎,就被他大书特书)。第二个原因,就是他为了宣扬理念,而将夏山学校过度美化。我想,若是要做严谨的学术研究,想必仍得参考其他史料,而非仅凭Neil的著作就了解夏山真正的办学情境。

第三篇:性

对性的态度,Neil认为去除不必要的欺瞒是正确的,也赞成父母师长应该对孩子们开诚布公,自然而然的教导他们正确的性观念。我相信在做法上,Neil对儿童自由绝对的信仰,所能接受的尺度早已超过当时社会能够容忍的底线。先不论夏山的儿童,是否都因此拥有正确的性别观念,在如英国般保守且过度压抑的社会中,能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确能让人好好喘口气,重新思考何谓正确的性观念。

然而,阅读本篇,较令我讶异的,是Neil对待同性恋的态度。Neil

崇尚自由、思想基进,却仍然无法接受同性恋。当我读到「夏山学校的学生都很健康,所以都没有同性恋」时,却也对他所提倡的自由打些折扣。Neil尽量避谈道德,宗教界、卫道人士也常以道德为由歧视同性恋。那么,Neil究竟是以什么立场,认为同性恋「不健康」?这里更发人深省的问题是,Neil认为自由的环境下,能有健康的儿童,健康的儿童才不会变同性恋。那么,他所谓的自由,是不是只是一种获致所欲道德结果的「手段」?换言之,他和传统教育者信奉同样的道德价值,差别只在他认为应以自由的情境加以促成罢了。6

第四篇:宗教与道德

西方世界对于宗教的看重与狂热,是身处东方社会的我们难以想象的。欧洲人会为了宗教打仗,学校也常常在宗教问题上有所争执。那么,Neil的反(非)基督教观点,在保守的英国社会,想必也受到许多阻力。英国曾立法提倡宗教中立,但Neil摆明反对基督教的论点,在当时的情境脉络,想必是惊世骇俗的。尤其是他在文中提到,孩子们戏剧表演时,对于宗教表现出的剧谑态度。就这方面来看,我想仍有值得商讨的必要。让孩子们认清宗教的本质是好事,但字里行间表现出的轻蔑态度,是否会养成自大、唯我独尊的心态呢?然而,Neil对于宗教的批评,却又这么难以使人驳斥。只是他的字词未免太过强烈,这会使他与那些笃信宗教价值的人难以沟通。

至于道德的问题,其实前面已经谈到很多。也就是,他反对道德教条,其心理学立论强调早期环境的重要,而他的理想环境,是不要给予孩子太多约束。本篇末尾提到读物审查的部分倒是相当有趣。文中尽管没有讲明,仍可看出Neil期昐对孩子的读物,先做某种程度的筛选。只是,正如文中所说,色情与否反倒是其次,孩子的心是纯正的,太过禁止反而会激起他们想看的欲望。就这点而言,或许经历过禁书年代的人会有更深的体会。Neil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对会惊吓孩子的恐怖书籍或电影更为小心。我想如果Neil生在今天,他会仔细考虑要不要买哈利波特给孩子们看。A.S.Neil原著,王克难译。夏山学校(台北市:远流,1994),196-198。

第五章:孩子的问题

这篇内容中所指的「问题」,其实都是相当头痛的管教问题。然而,除了表明儿童自我中心的倾向之外,Neil的理论和前几章比较起来,并没有太多新意。这里值得延伸讨论的一点,是Neil的人性观。阅读前面章节时,或许会认为Neil是个性善论者。但在本章内容中,他有引述心理学的观点,说人性也许是非善非恶的。另外,他也不只一次表明,儿童都是自我中心的(换个角度讲也就是自私),既然如此,去除道德、彰显自由,是否是好的教育方式呢?儿童会不会在自由的情境下,让内心的阴暗面「自然的」显露出来?如果Neil的人性论并非性善观,那他人性观点能否与他去除道德与强制规范的理念结合呢?显然未能处理这些深一层的哲学问题。

这篇提到朗荷马的「小共和国」,Neil以前在那里工作过,他的教育理念也深受影响7。我想,Neil继承的,是善心、感化的一面。这是管教问题少年不能缺少的要素。但是,纪律、安静的生活,不也是使人内心沉淀,矫治犯罪的方式吗?小共和国中的少年犯们,过着自己自足的生活;Neil的夏山学校里,又有没有让儿童在劳动中,体现生命的价值呢?

第六篇:家长的问题

Neil所信奉的自由,算不算对孩子过度宠爱?从本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Neil所透露出的教育爱。无论是对性情多么乖张、行为多么偏差的孩子,他都能拉下身段和他们相处。要让大人解除心房做到这一点,没有对孩子完全的爱与付出,是绝对做不到的。但是,当他在这一篇里头批评家长或社会,常常宠坏孩子,并使孩子在未来的生活备受挫折时,是否有想过他经营学校的方式,是否也会流于纵容;他所彰扬的教育爱,是否会让孩子无法接受外在社会的拘束?

尽管如此,我想,这一章的内容,其实也有许多有关亲职教育的课题。或许对Neil而言,面对学生(无论个性多么顽劣),还比面对家长来得轻松。在这一章里头,他所提到的许多观念,诸如不要刺激孩子的嫉妒心,以及谈到婚姻质量对儿童品行的影响等等,其实都是7卢美贵。夏山学校评析(台北市:师大书苑,1995),39-43。

他办教育多年后的深入观察。然而,从他所描写的文字里(相信他已经尽量掩饰),也可以看出他与家长之间的角力。当家长们对夏山学校的预期与当初不同(通常是被太过度的自由给吓到),便会开始与学校方面争执。这一点在当今社会仍屡见不鲜,孩子夹在其中,非但没有自主,也常常成为最被牺牲的一方。Neil的理念鲜明,他与家长的歧见想必也不会小。然而,他是真正能站在儿童那一方思考的人,在这个前提之下,带给儿童的痛苦,相信也可以减轻许多。

四、结语

Neil在这本书里所阐述的,偏向教育实务本身,Neil的理念和办学方式,完全是出自于对儿童的热爱。本书虽没有深奥的理论陈述,却不因此减损它在教育史上的地位。Neil所提到的理念、型态和教育方式,虽然有许多无法直接应用于一般国民小学教学现场,但里面的想法和观念,还是给人许多启发与参考价值,更何况Neil以实例为主,偶尔加入理论分析比较,读来生动有趣,毫不乏味,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参考文献

卢美贵。夏山学校评析。台北市:师大书苑。1995。

篇2:夏山学校读书笔记

(一)爱意味着对孩子的肯定,这对任何学校都是极为重要的。加入你惩罚或者责骂孩子,你便不可能和孩子走在一起。自由的孩子是不易受到别人影响的,因为他们没有恐惧,而无所畏惧是孩子得到的最棒的礼物。

(二)成人的价值观和孩子的年幼无知一直有冲突,但这种种冲突对事不对人,老师对学生个人毫无恶感。而且夏山的冲突也是有活力的,这里永远有事发生,没有一天是无聊的。

(三)假如一个小孩可以自由做自己爱做的事,他通常不会有怨气,不会故意惹大人生气来取乐。孩子都有一些带进攻性的傻劲儿,以此来开创天下。自由并不是否定一切常识。我们对孩子采取一切可能的安全措施。假如防止一切危险,会使孩子变成懦夫。

(四)我相信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在于寻找乐趣。时代的进步只是机械的进步――无线电、电视和喷气机的进步。今日的世界,战争的威胁日益增加,因为人类的`社会良知还是极为原始的。

(五)有谁会觉得,当我们教小汤姆怎样玩他的玩具时,我们便剥夺了他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发现的快乐和征服困难的快乐?是我们让孩子相信他们不行,必须依赖大人。

(六)现在一般的学校与批量生产的工厂并没有分别,教师除了教学,以及相信教学本身是最重要的以外,又能做些什么呢?

(七)我只是痛心的指出,教室的墙壁是像牢狱一样的建筑,它们限制教师的视野,而使他们不能看清楚教育的真谛。教师只教育了孩子的头脑,却忽略了极其重要的情感领域。一个满腹经纶的精神病人和一个胸无点墨的精神病人是没有分别的。

(八)我个人对成功的定义是:能快乐地工作、积极地生活。

(九)一般来说,对十二岁以下的孩子,自由教育几乎是肯定有效的。但对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则需要充分的时间,才能将他们从填鸭式的教育中解放出来。

篇3: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对我们的启示

一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值得学习的几点

了解了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后, 笔者受益匪浅, 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结合学校和教育对象实际吸取其中能对教育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的教育思想, 改进教学方法和更新教育理念。现将个人的感受总结如下。

1教育者自身素养对其教育对象有着深远影响

夏山学校的老师们对教育事业怀有极强的责任心, 对待其教育对象有慈母般的爱心和耐心, 学校的创始人尼尔先生更是一位极具责任心、爱心、耐心和包容心的教育大家。身为校长,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他都身体力行地解决, 他还花大量时间和孩子们呆在一起, 了解他们, 关怀他们, 孩子们淘气时, 他仍然耐心地、和蔼地和他们沟通, 在他的眼里, 孩子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对的, 都是可包容的。他的博大胸襟感染着夏山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 正是有着一批批像尼尔先生这样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工作者, 夏山学校的发展才能得以延续至今。

2教育形式和内容跟随学生的发展而变化

夏山学校的教育形式和内容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教育形式伴随着学生的发展而改变, 教学内容则以服务学生、满足学生成长需求而设置, 但是无论教学形式和内容如何改变, 始终是围绕孩子们自由发展的。以尼尔先生的个别辅导课 (尼尔先生称之为“个别谈话”[2]为例:这门课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那些交往比较困难或不快乐的孩子们的疑虑, 通过一对一地与这类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不断释放这些孩子们的精神压力, 经过一段时间辅导后, 他们的心里障碍逐渐被扫除,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重新回到了自信快乐的生活轨道上。多年以后, 尼尔发现那些没来上个别辅导课的“问题孩子”的问题也被化解了, 孩子们总能以自己的方式寻找到快乐的源泉。他认为, 是夏山学校快乐自由的大环境释放了这些孩子的心里压力, 治愈了孩子的不快乐, 所以在上了几年个别辅导课后, 他停止了这门课程。

3管理模式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导

尼尔先生认为, 要是学生们没有管理自己日常生活的权利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可言,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理念充分体现在夏山学校的管理模式中。夏山学校的所有与学生相关的集体和生活事务, 包括学生违反规定的相关处罚等, 都是由孩子们成立的自治会组织在星期六的学校全体会议上投票决定的。事实证明,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不仅能激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的积极性和锻炼孩子们的管理才能, 还能更好激发孩子们主动遵守学校相关规定的自觉性, 因违反规定受到相应处罚的孩子们也能欣然接受并自觉改正错误。反观目前我们国内的大部分学校, 学生的自我管理只体现在学生会这样的组织中, 其作用也只是起到辅助学校管理和组织一些社会活动, 学生的参与程度十分有限, 即便如此, 我们也不难发现, 当过学生会干部的学生步入社会后的适应能力也会更强。因此, 如何提高学生们自觉遵守学校规定的主动性, 如何提升学生们的管理才能, 诸如此类的问题, 夏山学校的自我管理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4以尊重学生的天性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夏山学校的自由主义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就是要充分尊重孩子们向往自由的天性, 给孩子们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权力, 其思想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尼尔先生用“能否使人快乐的工作和积极地生活”作为教育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他认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寻找快乐[3]。我们马不停蹄地学习知识是为了什么呢, 腰缠万贯、衣食无忧你就能感觉到幸福吗。其实我们都很清楚幸福是一种满足, 是一种心态, 如果我们认为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就会感到幸福。夏山学校的孩子们是幸福的, 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 在这里他们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彼此关心, 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他们在确定自己人生方向以后会主动选择感兴趣的课程, 认真学习, 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 然后去追求他们想要的生活。

教育方式上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对孩子而言, 玩耍是他们最快乐也是最重要的事情[4]。夏山学校的教育方式处处体现了以玩促学的特色, 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 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夏山学校的游戏不同于那种在竞技场上有规则的游戏, 而是靠孩子们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来的, 可以说, 孩子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种以玩促学的教育方式保存了孩子们固有的天性, 不失为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方法。可是这个看似简单、合理的教育方式在中国现行的教育氛围中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出于对孩子前途的担心, 部分家长常常剥夺了孩子们玩耍的权利。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总把家长的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 在孩子很小的年龄就开始为他们报各类学习班, 占用本属于孩子们自由支配的时间。或许他们会认为孩子还小, 不懂得选择, 以为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就是爱他们的方式, 就能给他们更为光明的未来。而实际情况会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吗, 社会现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尼尔先生用他六十年的教学实践, 向世人展示了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我们爱孩子就该尊重孩子自身的想法, 过多地介入孩子的成长过程, 过多的“所谓引导”实际上就是低估了孩子们的能力, 结果往往会破坏孩子的天性, 反而会使孩子迷失了方向。

二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启示

夏山学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 至今仍享誉世界, 其教育思想和方法必有其独到之处。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 给笔者带来许多思考。

1教育者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该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什么角色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对象未来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 是一个我们要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夏山学校的教育者与其说是孩子们的老师倒不如说是孩子们的引路人, 这与我们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只注重传授知识, 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想法有着本质不同。时代呼唤着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人才的不断涌现, 教育者也应当跟随时代发展需求重新寻找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笔者认为, 对于不同年龄层的学生, 理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幼儿时期, 不妨借鉴夏山学校的教育模式, 加强游戏在教学任务中所占比重, 重点塑造孩子们的良好人格, 为今后的生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该时期教育者的角色应侧重于为孩子们提供适合其自然成长的环境, 引导孩子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中学阶段是吸取科学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 该阶段教育者更应侧重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增强个人文化修养, 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这一时期教育者的主要任务, 目的是为高校教育发现各类拔尖人才, 为高职教育发现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提供人才储备, 教育者在中学阶段应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和专长, 为学生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大学阶段, 学生对于今后的发展目标已有了基本方向,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机会。

2夏山学校的教育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国情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夏山学校招收的人数也只从三四十名增加到八十多名, 显然无法大面积推广。而中国是人口大国, 国内的九年义务教育、大学教育仍是目前可操作、不可替代的教育模式。

由于尼尔先生从小所生长的环境过于压抑, 他在建校之初就倡导完全自由开放的教育方式, 在一般人看来不好启齿的诸如孩子们的“性压抑”之类的话题[5], 在他看来却和谈学习、谈玩耍一样可随性畅谈, 这与他个人成长经历、成长环境有关, 在中国目前的大环境下显然是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教育不是万能的, 即便是尼尔先生的自由教育也不能解决所有孩子的成长问题。他坦言也有孩子因不适应学校过于自由的环境而中途离开学校。

因此, 教育工作者在学习先进教学思想、模式时, 在积极学习借鉴的同时应当发展地、辩证地看问题, 形成一套适合国情、校情的教育模式。

三夏山学校的教学思想对我们教学工作的借鉴意义

夏山学校的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 并不可能全套照搬到任何公立学校上来, 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夏山的教育理念及其背后所影射的哲学思想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熟知, 并被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当下, 各大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 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工作者思想的更新。对于一线教育工作者而言, 我们应当结合自身实际, 吸取先进教学理念, 完善我们的教学体系, 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实践。

1树立与学生关系平等的教育理念

教师授课期间, 如果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 只会阻塞与学生互动交流的途径, 无法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也无法及时获取第一手课堂反馈信息, 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比如, 对于某门课程, 学生若是表现出厌学, 作为任课老师需要加以引导, 而不能简单地批评指责, 即便学生真的没有兴趣, 也应该予以理解, 并且适当地降低考核标准。其实学习的目的是使人快乐, 如果真的没兴趣, 强压也无用, 要求其满足基本要求即可, 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感兴趣的课程上去。

3结合所授课程的性质进行教学改革

在教学中贯穿“做中学”, 寓教于乐, 探索性地创造教学新模式。侧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校的成长, 使学习本身变得快乐。

4结合培养对象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如对于职业教育, 可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上, 培养教育学生走向社会后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岗位能手的基本素养。

总之, 把好的教育思想渗透到实际工作中, 虽然不会一夜见成效, 但只要努力, 一定会见成效, 这样我们的教育之树一定会更加枝繁叶茂、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2][5]A·S·尼尔.夏山学校[M].周德, 译.北京:京华出版社, 2002:1-5, 25, 144-164.

[3]卢春平, 韦伟.让学校适应孩子——夏山学校的教育哲学[J].科教导刊, 2012年12月 (中) :11, 16.

篇4: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对我们的启示

一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值得学习的几点

了解了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后,笔者受益匪浅,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结合学校和教育对象实际吸取其中能对教育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的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和更新教育理念。现将个人的感受总结如下。

1教育者自身素养对其教育对象有着深远影响

夏山学校的老师们对教育事业怀有极强的责任心,对待其教育对象有慈母般的爱心和耐心,学校的创始人尼尔先生更是一位极具责任心、爱心、耐心和包容心的教育大家。身为校长,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他都身体力行地解决,他还花大量时间和孩子们呆在一起,了解他们,关怀他们,孩子们淘气时,他仍然耐心地、和蔼地和他们沟通,在他的眼里,孩子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对的,都是可包容的。他的博大胸襟感染着夏山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正是有着一批批像尼尔先生这样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工作者,夏山学校的发展才能得以延续至今。

2教育形式和内容跟随学生的发展而变化

夏山学校的教育形式和内容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教育形式伴随着学生的发展而改变,教学内容则以服务学生、满足学生成长需求而设置,但是无论教学形式和内容如何改变,始终是围绕孩子们自由发展的。以尼尔先生的个别辅导课(尼尔先生称之为“个别谈话”[2]为例:这门课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那些交往比较困难或不快乐的孩子们的疑虑,通过一对一地与这类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不断释放这些孩子们的精神压力,经过一段时间辅导后,他们的心里障碍逐渐被扫除,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重新回到了自信快乐的生活轨道上。多年以后,尼尔发现那些没来上个别辅导课的“问题孩子”的问题也被化解了,孩子们总能以自己的方式寻找到快乐的源泉。他认为,是夏山学校快乐自由的大环境释放了这些孩子的心里压力,治愈了孩子的不快乐,所以在上了几年个别辅导课后,他停止了这门课程。

3管理模式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导

尼尔先生认为,要是学生们没有管理自己日常生活的权利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可言,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理念充分体现在夏山学校的管理模式中。夏山学校的所有与学生相关的集体和生活事务,包括学生违反规定的相关处罚等,都是由孩子们成立的自治会组织在星期六的学校全体会议上投票决定的。事实证明,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不仅能激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的积极性和锻炼孩子们的管理才能,还能更好激发孩子们主动遵守学校相关规定的自觉性,因违反规定受到相应处罚的孩子们也能欣然接受并自觉改正错误。反观目前我们国内的大部分学校,学生的自我管理只体现在学生会这样的组织中,其作用也只是起到辅助学校管理和组织一些社会活动,学生的参与程度十分有限,即便如此,我们也不难发现,当过学生会干部的学生步入社会后的适应能力也会更强。因此,如何提高学生们自觉遵守学校规定的主动性,如何提升学生们的管理才能,诸如此类的问题,夏山学校的自我管理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4以尊重学生的天性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夏山学校的自由主义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就是要充分尊重孩子们向往自由的天性,给孩子们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权力,其思想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尼尔先生用“能否使人快乐的工作和积极地生活”作为教育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他认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寻找快乐[3]。我们马不停蹄地学习知识是为了什么呢,腰缠万贯、衣食无忧你就能感觉到幸福吗。其实我们都很清楚幸福是一种满足,是一种心态,如果我们认为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就会感到幸福。夏山学校的孩子们是幸福的,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在这里他们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彼此关心,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他们在确定自己人生方向以后会主动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认真学习,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然后去追求他们想要的生活。

教育方式上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对孩子而言,玩耍是他们最快乐也是最重要的事情[4]。夏山学校的教育方式处处体现了以玩促学的特色,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夏山学校的游戏不同于那种在竞技场上有规则的游戏,而是靠孩子们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可以说,孩子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种以玩促学的教育方式保存了孩子们固有的天性,不失为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方法。可是这个看似简单、合理的教育方式在中国现行的教育氛围中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出于对孩子前途的担心,部分家长常常剥夺了孩子们玩耍的权利。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把家长的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在孩子很小的年龄就开始为他们报各类学习班,占用本属于孩子们自由支配的时间。或许他们会认为孩子还小,不懂得选择,以为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就是爱他们的方式,就能给他们更为光明的未来。而实际情况会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吗,社会现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尼尔先生用他六十年的教学实践,向世人展示了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我们爱孩子就该尊重孩子自身的想法,过多地介入孩子的成长过程,过多的“所谓引导”实际上就是低估了孩子们的能力,结果往往会破坏孩子的天性,反而会使孩子迷失了方向。

二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启示

夏山学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至今仍享誉世界,其教育思想和方法必有其独到之处。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给笔者带来许多思考。

1教育者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该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什么角色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对象未来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是一个我们要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夏山学校的教育者与其说是孩子们的老师倒不如说是孩子们的引路人,这与我们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想法有着本质不同。时代呼唤着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人才的不断涌现,教育者也应当跟随时代发展需求重新寻找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笔者认为,对于不同年龄层的学生,理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幼儿时期,不妨借鉴夏山学校的教育模式,加强游戏在教学任务中所占比重,重点塑造孩子们的良好人格,为今后的生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该时期教育者的角色应侧重于为孩子们提供适合其自然成长的环境,引导孩子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中学阶段是吸取科学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该阶段教育者更应侧重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个人文化修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一时期教育者的主要任务,目的是为高校教育发现各类拔尖人才,为高职教育发现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提供人才储备,教育者在中学阶段应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和专长,为学生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大学阶段,学生对于今后的发展目标已有了基本方向,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机会。

2夏山学校的教育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国情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夏山学校招收的人数也只从三四十名增加到八十多名,显然无法大面积推广。而中国是人口大国,国内的九年义务教育、大学教育仍是目前可操作、不可替代的教育模式。

由于尼尔先生从小所生长的环境过于压抑,他在建校之初就倡导完全自由开放的教育方式,在一般人看来不好启齿的诸如孩子们的“性压抑”之类的话题[5],在他看来却和谈学习、谈玩耍一样可随性畅谈,这与他个人成长经历、成长环境有关,在中国目前的大环境下显然是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教育不是万能的,即便是尼尔先生的自由教育也不能解决所有孩子的成长问题。他坦言也有孩子因不适应学校过于自由的环境而中途离开学校。

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学习先进教学思想、模式时,在积极学习借鉴的同时应当发展地、辩证地看问题,形成一套适合国情、校情的教育模式。

三夏山学校的教学思想对我们教学工作的借鉴意义

夏山学校的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并不可能全套照搬到任何公立学校上来,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夏山的教育理念及其背后所影射的哲学思想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熟知,并被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当下,各大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工作者思想的更新。对于一线教育工作者而言,我们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吸取先进教学理念,完善我们的教学体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实践。

1树立与学生关系平等的教育理念

教师授课期间,如果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只会阻塞与学生互动交流的途径,无法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也无法及时获取第一手课堂反馈信息,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比如,对于某门课程,学生若是表现出厌学,作为任课老师需要加以引导,而不能简单地批评指责,即便学生真的没有兴趣,也应该予以理解,并且适当地降低考核标准。其实学习的目的是使人快乐,如果真的没兴趣,强压也无用,要求其满足基本要求即可,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感兴趣的课程上去。

3结合所授课程的性质进行教学改革

在教学中贯穿“做中学”,寓教于乐,探索性地创造教学新模式。侧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校的成长,使学习本身变得快乐。

4结合培养对象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如对于职业教育,可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上,培养教育学生走向社会后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岗位能手的基本素养。

总之,把好的教育思想渗透到实际工作中,虽然不会一夜见成效,但只要努力,一定会见成效,这样我们的教育之树一定会更加枝繁叶茂、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2][5]A·S·尼尔.夏山学校[M].周德,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1-5,25,144-164.

[3]卢春平,韦伟.让学校适应孩子——夏山学校的教育哲学[J].科教导刊,2012年12月(中):11,16.

篇5:关于夏山学校读书笔记

没必要让孩子工作:

我从未见过一个懒惰的小孩,懒惰往往是因为没有兴趣,或者健康不良。

3到8岁的孩子不会想到要报酬,因为他们把自己当做大人,他们的工作实际上是在幻想中的游戏而已。

游戏至上:

8到14岁的男孩子生活在幻想里,他们把幻想带到实际生活中。

不让小孩玩个够,对于他们的伤害是很难估量的。

孩子是天生的演员:

演戏是教育中必要的一部分。

演戏是培养自信心的方法之一。

儿童戏剧应该和孩子的程度相符。

让他们演自己编的戏剧。

舞蹈和音乐:

舞蹈是潜意识中对性的兴趣的最好发泄。

事实上一个人喜欢贝多芬还是爵士乐,对他的一生幸福并不重要,

让他们自由选择对他们的音乐鉴赏力很有帮助。

在夏山,游戏和功课一样都是自愿的。

第二章:养育孩子

许多父母不能了解自由与放纵的区别。在一个严格的家庭中,孩子没有任何权利;在一个放纵的家庭,孩子拥有所有的权利;而在合理的家庭中,孩子与父母拥有平等的权利。学校也一样。

要让孩子按照他的本性发展,成人必须多少做一些牺牲。健康的家长适当妥协,不健康的家长不是管的太严,就是宠坏孩子,给他们所有的社会权利。

孩子只是孩子,不是小大人。

治疗问题儿童的良药:认可、信任他和了解他。

不要把你的孩子当成把戏炫耀。称赞和责骂同样小心。

不应该鼓励孩子脱离现实,营造空中楼阁,另一方面孩子失败了,也绝对不要落井下石。

我唯一针对家庭、学校和人生的格言是:少管他人闲事。

恐惧和伤害:

在恐惧的气氛下,只有仇恨滋长。

恐惧永远是自我的,利己的,一个英雄可以控制恐惧。

一定要有别的东西代替幻想。无论大人或者孩子,如果做到心理健康,一定要在某个方面有过人之处。在课堂上超过旁人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考第一名,第二种是不考倒数第一名,后者更容易胜任。外向的孩子通常用这个方法获得满足,内向的孩子则更容易退回幻想世界寻找他的过人之处。现实世界无法获得。自我满足是人人都需要的。

破坏行为与价值观:

大人对贵重东西有占有欲,小孩没有。

九岁或者十岁的孩子的破坏性并不是恶意和反社会的。

活的真诚和对生活真诚都很重要,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夏山学校最大的发现就是孩子们生来就是真诚的。

生命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生命里的罪恶是限制或摧毁幸福。幸福带来善良,不幸则导致种族屠杀、民族仇恨和好战。

假如一个人对某事看不惯,表示他对那些事感兴趣;保守的人其实就是那些想做不敢做的人。

自由的意义:在不妨碍别人自由的情形之下,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因此你能完全自律。

一般学校的低能儿多半是活在幻想中的孩子。

在没有找到替代品之前,是不能把他的梦(幻想)打碎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孩子谈他的幻想,十之八九他就会渐渐地失去兴趣。

士兵的工作就是破坏,创造等于生命,摧毁等于死亡。喜欢破坏的儿童要关注他心里面的恨。

假如你的孩子在说谎,那么他不是怕你就是模仿你。

孩子不能负担他不能胜任的责任,也不能做他还不知如何判断的决定。有点常识的家长,不应该期望过高。

精神疾病是父母严厉教育的结果,我们不能用恨、处罚和压制来制造善良的人性,唯一的方法便是爱。

假如一个家庭有爱和赞许的话,孩子的仇恨和破坏行为根本就不会发生。

奖励和处罚:

奖品对孩子的破坏性影响是隐蔽性的。奖励是多余的,而且是消极的。为了奖品去做一件事就等于说这件事情根本就不值得做。创造的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回报。

奖励和惩罚都会影响孩子兴趣的发展。孩子真正的兴趣是他整个个性内在的生命力,它应该完全是自发的。奖励和惩罚都在强迫孩子对某些事情发生兴趣。

大小便问题:

一个老师的工作很简单: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然后满足那个兴趣。压制和不理会只会将那些兴趣压到潜意识里。

饮食的问题:

母亲一定要按照孩子的需要喂奶。

如果让孩子自由的话他会发展自己的时间表。

儿童后期或者少年期吮指头,是是按照时间表喂奶的最明显结果。

健康与睡眠:

幸福使女孩子美丽,男孩子英俊。

小孩子常常拒绝睡觉,是担心有什么事情没他们的份。

夏山每个孩子身体健康的原因是:第一,自由;第二,食物好;第三,空气新鲜。

整洁与服装:

当孩子做泥饼时,妈妈害怕邻居会笑他弄脏衣服。在这种情形下,家长一定要把个人要求放在社会的要求之上,那就是说,一定要让孩子享受玩泥饼的乐趣。

青少年让他自己选择服装,自己梳辫子。

我们绝对不要告诉孩子怎么玩某种玩具,除了他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孩子天性爱吵闹,父母必须接受这个事实,同事去适应他们。假如要小孩最健康,就必须允许他们玩相当多的吵闹游戏。

礼貌与礼节:

有礼貌的人是从别人的角度去感受,礼貌不允许伤害别人,有礼貌也是真的有修养。礼貌学不来,它是一种潜意识行为。礼节确实可以学习的,它属于意识层面的,是礼貌的皮毛于表面装潢。

没礼貌永远是因为不正常心理引起的。

关于礼貌,孩子会互相在纠正。

普通人所谓的礼节是不值一学的,那写充其量只是残存的习惯而已。

孩子十岁之前不应教他们任何虚伪的礼节。

礼貌是不应该教的,应该是自发的,礼貌是真诚的表现。

如果我们真正尊重一个人,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不自然的礼貌是虚伪的第一层面。很少有小孩懂礼貌,如果有也是虚伪的。在夏山,学生的礼貌——真正的礼貌——是渐进的。

下山是个无阶级学校,家长的财富和地位是不受重视的,受重视的是个人的性格。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合群性——怎样做集体中的好分子。夏山的好礼貌是自治产生的。

文明的进步表现在推翻世界上的许多虚伪和欺骗。我们应该给孩子自由,让他们超越今日的虚伪文明。

第四章:宗教与道德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意见都是罪过。孩子不是大人,他们根本就不能了解大人的想法。

很少有 家长和老师知道向孩子训话是白费力气。孩子对因和果的关系是无知的。

说脏话并不可怕:

窃窃私语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变成喜欢将肮脏无聊故事的人;公开咒骂的孩子则变成一个干净的人。

要注意社会禁忌而是当教导他的孩子,但这种教导不能含有惩罚性的责难。

第五章:孩子的问题

弗洛伊德说:“潜意识远比意识更重要而且更有力量。

我们的学校里没有禁忌,没有说教和处罚。我们让每一个孩子以他的内心冲动而活。

怎样获得幸福?我的答案是消除权威。让孩子做他自己,不要教导他,不要教训他,不要勉强他上进,也不要逼他做任何事。这也许不是最好的答案,但是如果你不采用我的答案,你应该自己找到更好的答案。

第六章:家长的问题

恨生恨,爱生爱:

爱的反面是不关心,恨是爱受挫之后的表现,恨永远含有恐惧的成分。

被压抑的情感是不会消失的,他们只是处于休眠状态。

当一个孩子寻求不到爱的时候,他就会用恨以代替爱。儿童的不良行为源于爱的缺失。

产生恨的另一原因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占有。

通常我们恨别人的地方就是恨自己的地方。

被宠坏的孩子:

一个好的家长或者老师必须努力做到客观,他一定要把成见置于与孩子的关系之外。

对孩子不该有求必应。

宠孩子的家长:1、有再重头或一次的愿望。2、母亲不允许孩子长大。

一个孩子不应该被放纵到侵犯他人权利的地步。

权利与权威:

正常的女人怕狮子,病态的女人怕老鼠。

愿望受到阻止,幻想就会产生。

女人喜欢控制人的权利,男人喜欢控制东西的权力。

只有受到抑制的权力会带来罪恶。仇恨和反叛只不过是被抑制的爱和被抑制的权利而已。

妒忌是因占有欲而来的。

看过关于夏山学校读书笔记的人还看了:

1.暗香的读书笔记

2.呐喊读书随笔

3.小英雄王二小读书笔记

4.有关读书笔记800字文章

5.红与黑读书笔记

篇6:我读「夏山学校」

一、書籍資料:

王克難(譯)(1994)。A.S.Neil著。夏山學校(Summerhill)。臺北

市:遠流。

二、背景簡介:

本書作者A.S.Neil(1883-1973),出生於蘇格蘭的人文主義教育家,1921年在英國創辦夏山學校,注重人性與創造潛能的發展,使學生自我實現。教學方法重經驗學習、主動探索、角色扮演與自我創造;課程強調師生共同設計、解決問題,以及開發多元化的教材,其教育理想是希望藉由一個更自由、更尊重人性、經驗、人人平等及對生命充滿熱望之情,培育一個德、智、體、群、美五育皆健全發展的個人。1Neil終身致力於落實「讓孩子自由發展,永遠站在孩子這一邊」的教育信念。出版過多本關於夏山的書,堅持對生命、愛與自由的尊重,謙稱自己是「實踐者,而非深刻的思想家」。2

三、內容評析:

第一篇:夏山學校

在閱讀有關學校辦學的文獻時,往往有相當篇幅在討論學校的日課表。夏山學校中完全沒有這樣的安排,甚至連地位序階和公共管理,在這間學校裡也是不存在的。Neil認為,這麼做是讓孩子不生活在恐懼之中3。然而,去除權威、避談紀律之後,會形塑出一個怎麼樣的學校呢?Neil在第一篇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個是一位五歲的孩子,認為他沒有邀請Neil參加他的生日會,Neil也欣然離開。第二個是學校議會選舉沒有結果,有學生以打破窗戶表達他的不滿,Neil沒有阻止,那孩子也願意賠償。從這兩個例子看來,這間標榜自由的學校,究竟是造就奔放不受拘束,並且沒有恐懼的理想世界,還是淪為紀律紊亂的無政府之境,還得檢視更多文件來一一驗證。1

2盧美貴。夏山學校評析(台北市:師大書苑,1995),2。A.S.Neil原著,王克難譯。夏山學校(台北市:遠流,1994)。

3A.S.Neil原著,王克難譯。夏山學校(台北市:遠流,1994),20。

Neil對夏山兒童的輔導,頗有獨到之處。他的理念是藉由「個別談話」,解除孩子們(包括小偷、戀家、逃學等問題孩子)的心房來幫助他們。這樣的做法,與今日學校輔導室的作用,或有些許雷同,然而,在學校氣氛完全不一樣的前提下,也很難說國民小學的輔導老師用的就是Neil那一套。書中描寫的孩童,多半能與Neil對談並在行為上有所進步。

夏山學校很大一個特色,是他們師生代表權等值的自治會4。這個自治會的存在,也為前一段提到的紀律問題提供說明。也就是說,夏山學校並不是無政府狀態,而是由全體師生共同訂定規則,指定賞罰。Neil對於他給予兒童的自由有極大的自信,也強調大會懲罰多為犯過者接受5。這些話的用意,是為了彰顯自治會的功能(當然他也承認它並非總能發揮功能),他更認為剝奪這群學生自由是不可想像的事,Neil認為自由就是完全的自主。相對之下,或許Neil應該重新檢視,夏山學校的孩子們,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權享有自由,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權在自治會中擔任主席、提供意見。更重要的一點是,這群孩子,是不是都能珍惜他們手中的自治權,做出為自己負責的決定。

第二篇:兒童的教育

夏山學校強調自由,要學生能不受英國傳統禮教拘束,養成自律的特性。然而,文中卻有一點是我難以接受的。Neil認為道德是對人不必要的規束,他也對傳統教育以道德約束兒童紀律和品性的方式非常反感。但是,不提道德是一回事,極力的去除道德,似乎就有問題了。其例之一,是客人參觀夏山學校時,因為聽到有人罵髒話而厭惡的離去。Neil為他失去學生(與學費)而不忍,向學童們提出抱怨。他認為,這是個「經濟問題」而非道德問題。其例之二,是當Neil看到青年學子男女幽會,又以「經濟問題」為由,勸他們不要生小孩。有關紀律(說髒話)和性教育的探討,Neil都有在別處說明,但我認為,若一切言行都把經濟的考量置於道德之上,只是以自由教育為名,行反教育之實。如果Neil處處表露出這種思維,我真的不會相4A.S.Neil原著,王克難譯。夏山學校(台北市:遠流,1994),50。A.S.Neil原著,王克難譯。夏山學校(台北市:遠流,1994),54。

信夏山學校畢業的學生,能夠因為體現自由的真義,而在人格發展上不致扭曲。

然而,Neil還是有些觀點值得省思。他的許多立論基礎,都帶有Freud學派的影子,或許也是這個緣故,我們發現他更能精確的看出人們內心陰暗的一面,而應用到教育情境中。例如,他一針見血的指出,大人對於財物的重視,往往勝過對兒童的愛,大人會因為兒童弄壞東西大發雷霆,這正好表現出人性自私脆弱的一面;大人會因為兒童的不禮貌而生氣,他們生氣的原因往往不是擔心兒童的不良言行,而是他們的自尊受到侵害。Neil能夠和夏山的孩子們打成一片,雖然偶爾也會因為物品被破壞等原因而生氣,但從文中可以看出,他是真正能和孩子們站在一塊兒的人。

這章的內容裡,仍有些值得存疑的部分。Neil認為,去除不當壓抑,兒童們就能自動改過。這樣的觀點非常理想化,也太過簡化教育的複雜程度。使人不敢置信的是,他文中的範例也是如此。自動把自己清洗乾淨、自動戒去說謊的習慣、自動除去偷竊的癖性。Neil的描述相當主觀,也講得太過一廂情境。他的出發點(去除不必要的拘束)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但若真如他所言,能這麼快就改掉兒童的積習,豈不讓其他的教育工作者汗顏?我想,原因之一是他的主觀立場,讓他難以看到全貌(例如,孩子只是一次不說謊,就被他大書特書)。第二個原因,就是他為了宣揚理念,而將夏山學校過度美化。我想,若是要做嚴謹的學術研究,想必仍得參考其他史料,而非僅憑Neil的著作就瞭解夏山真正的辦學情境。

第三篇:性

對性的態度,Neil認為去除不必要的欺瞞是正確的,也贊成父母師長應該對孩子們開誠佈公,自然而然的教導他們正確的性觀念。我相信在做法上,Neil對兒童自由絕對的信仰,所能接受的尺度早已超過當時社會能夠容忍的底線。先不論夏山的兒童,是否都因此擁有正確的性別觀念,在如英國般保守且過度壓抑的社會中,能有這樣的想法和做法,確能讓人好好喘口氣,重新思考何謂正確的性觀念。

然而,閱讀本篇,較令我訝異的,是Neil對待同性戀的態度。Neil

崇尚自由、思想基進,卻仍然無法接受同性戀。當我讀到「夏山學校的學生都很健康,所以都沒有同性戀」時,卻也對他所提倡的自由打些折扣。Neil儘量避談道德,宗教界、衛道人士也常以道德為由歧視同性戀。那麼,Neil究竟是以什麼立場,認為同性戀「不健康」?這裡更發人深省的問題是,Neil認為自由的環境下,能有健康的兒童,健康的兒童才不會變同性戀。那麼,他所謂的自由,是不是只是一種獲致所欲道德結果的「手段」?換言之,他和傳統教育者信奉同樣的道德價值,差別只在他認為應以自由的情境加以促成罷了。6

第四篇:宗教與道德

西方世界對於宗教的看重與狂熱,是身處東方社會的我們難以想像的。歐洲人會為了宗教打仗,學校也常常在宗教問題上有所爭執。那麼,Neil的反(非)基督教觀點,在保守的英國社會,想必也受到許多阻力。英國曾立法提倡宗教中立,但Neil擺明反對基督教的論點,在當時的情境脈絡,想必是驚世駭俗的。尤其是他在文中提到,孩子們戲劇表演時,對於宗教表現出的劇謔態度。就這方面來看,我想仍有值得商討的必要。讓孩子們認清宗教的本質是好事,但字裡行間表現出的輕蔑態度,是否會養成自大、唯我獨尊的心態呢?然而,Neil對於宗教的批評,卻又這麼難以使人駁斥。只是他的字詞未免太過強烈,這會使他與那些篤信宗教價值的人難以溝通。

至於道德的問題,其實前面已經談到很多。也就是,他反對道德教條,其心理學立論強調早期環境的重要,而他的理想環境,是不要給予孩子太多約束。本篇末尾提到讀物審查的部分倒是相當有趣。文中儘管沒有講明,仍可看出Neil期昐對孩子的讀物,先做某種程度的篩選。只是,正如文中所說,色情與否反倒是其次,孩子的心是純正的,太過禁止反而會激起他們想看的慾望。就這點而言,或許經歷過禁書年代的人會有更深的體會。Neil認為更重要的,是要對會驚嚇孩子的恐怖書籍或電影更為小心。我想如果Neil生在今天,他會仔細考慮要不要買哈利波特給孩子們看。A.S.Neil原著,王克難譯。夏山學校(台北市:遠流,1994),196-198。

第五章:孩子的問題

這篇內容中所指的「問題」,其實都是相當頭痛的管教問題。然而,除了表明兒童自我中心的傾向之外,Neil的理論和前幾章比較起來,並沒有太多新意。這裡值得延伸討論的一點,是Neil的人性觀。閱讀前面章節時,或許會認為Neil是個性善論者。但在本章內容中,他有引述心理學的觀點,說人性也許是非善非惡的。另外,他也不只一次表明,兒童都是自我中心的(換個角度講也就是自私),既然如此,去除道德、彰顯自由,是否是好的教育方式呢?兒童會不會在自由的情境下,讓內心的陰暗面「自然的」顯露出來?如果Neil的人性論並非性善觀,那他人性觀點能否與他去除道德與強制規範的理念結合呢?顯然未能處理這些深一層的哲學問題。

這篇提到朗荷馬的「小共和國」,Neil以前在那裡工作過,他的教育理念也深受影響7。我想,Neil繼承的,是善心、感化的一面。這是管教問題少年不能缺少的要素。但是,紀律、安靜的生活,不也是使人內心沉澱,矯治犯罪的方式嗎?小共和國中的少年犯們,過著自己自足的生活;Neil的夏山學校裡,又有沒有讓兒童在勞動中,體現生命的價值呢?

第六篇:家長的問題

Neil所信奉的自由,算不算對孩子過度寵愛?從本書的字裡行間,可以看到Neil所透露出的教育愛。無論是對性情多麼乖張、行為多麼偏差的孩子,他都能拉下身段和他們相處。要讓大人解除心房做到這一點,沒有對孩子完全的愛與付出,是絕對做不到的。但是,當他在這一篇裡頭批評家長或社會,常常寵壞孩子,並使孩子在未來的生活備受挫折時,是否有想過他經營學校的方式,是否也會流於縱容;他所彰揚的教育愛,是否會讓孩子無法接受外在社會的拘束?

儘管如此,我想,這一章的內容,其實也有許多有關親職教育的課題。或許對Neil而言,面對學生(無論個性多麼頑劣),還比面對家長來得輕鬆。在這一章裡頭,他所提到的許多觀念,諸如不要刺激孩子的嫉妒心,以及談到婚姻品質對兒童品行的影響等等,其實都是7盧美貴。夏山學校評析(台北市:師大書苑,1995),39-43。

他辦教育多年後的深入觀察。然而,從他所描寫的文字裡(相信他已經儘量掩飾),也可以看出他與家長之間的角力。當家長們對夏山學校的預期與當初不同(通常是被太過度的自由給嚇到),便會開始與學校方面爭執。這一點在當今社會仍屢見不鮮,孩子夾在其中,非但沒有自主,也常常成為最被犧牲的一方。Neil的理念鮮明,他與家長的歧見想必也不會小。然而,他是真正能站在兒童那一方思考的人,在這個前提之下,帶給兒童的痛苦,相信也可以減輕許多。

四、結語

Neil在這本書裡所闡述的,偏向教育實務本身,Neil的理念和辦學方式,完全是出自於對兒童的熱愛。本書雖沒有深奧的理論陳述,卻不因此減損它在教育史上的地位。Neil所提到的理念、型態和教育方式,雖然有許多無法直接應用於一般國民小學教學現場,但裡面的想法和觀念,還是給人許多啟發與參考價值,更何況Neil以實例為主,偶爾加入理論分析比較,讀來生動有趣,毫不乏味,是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參考文獻

上一篇:乡镇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深入基层服务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