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意义

2024-05-07

一二九运动意义(共8篇)

篇1:一二九运动意义

一二九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 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二九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全国武装起来保卫华北”。

“反对防共自治运动!”

“反对卖国的对外政策!”

“立即停止内战!”

“立即向日本宣战!”

“人民!武装你们自己!”

“用武力保护华北!”

“打倒卖国贼!”

“打倒卖国贼殷汝耕!”

“中华民族万岁!”

“为祖国自由而奋斗!”

“没收卖国贼的财产救济受灾人民!”

“反对军队南调!”

“反对苛捐杂税!”

“反对抓捕中国人民的日本强盗!”

诗歌朗诵《勇士——纪念“一二.九”运动》 当岁月吹开历史的日历

殷红血痕处

一个蜿蜒苍凉的影子

无尽的雄宏

魂魄游荡

却蕴含着朴实悲壮的歌

风声萧瑟

雨声凄寒

兵戈铁马般的呐喊

从你心中呼出

响彻整个大地

不是为了无名的怨怒

只是伴着理想:

为祖国的自由而奋斗

幽暗的凉夜

如一束温馨的柔光

熠亮等待的心灵

一场暗然的战争

年青的生命就这样悄然而逝

云为你变幻

风为你吹动

然而历史的精彩

因你的峥嵘岁月而丰富

走过年代的间隙

你在我的诗歌里

找到了心灵的依托

我在你的岁月里

懂得了勇士的灵魂

这一切只因为我们共同的目标

前进,前进——向前进!

事件的经过

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随后,学联决定以请愿的方式,发动一次抗日救国行动。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学校发表宣言,反对华北“防共自治”,宣布对日本的外交政策,动员全国对敌抵抗,切实开放人民言论、结社、集会自由。这时,传来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北平学联党团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抗日救国请愿。12月7日,北平学联召开各校代表会议,议定请愿游行的集合时间、行动路线和口号等。会后,各校学生自治会紧张地进行动员和准备工作。

12月9日,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在黄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产党员的组织和指挥下,参加抗日救国请愿游行的爱国学生涌上街头。走在队伍前列的是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市立女一中等校的学生。警察当局事先得知学生要请愿游行,清晨即下达戒严令,在一些街道要冲设了岗哨。他们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收复东北失地!”“打倒汉奸卖国贼!”“武装保卫华北!”等口号,表达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呼声。

提出6项要求:

一、反对华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员会及其类似组织;

二、反对一切中日间的秘密交涉,立即公布应付目前危机的外交政策;

三、保障人民言论、集会、出版自由;

四、停止内战,立刻准备对外的自卫战争;

五、不得任意逮捕人民;

六、立即释放被捕学生。

篇2:一二九运动意义

“一二九”,血染的“一二九”!

撩人心弦的歌声,在历史上空回落,和着歌声历史铭记着那摄人心魄的一幕: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学生为了反对日寇侵略,自发形成了游行示威的爱国运动,愤怒中的大学生,强烈的救国意愿,使越来越多的爱国青年加入了示威的行列,他们组成了一道牢不可破的“精神长城”,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声讨着国民政府的软弱及人民对日寇的愤怒。面队着这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日本侵略者恐慌了,或许,在他们看来,只有依靠武力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急红了眼的日寇疯狂地枪击、刺杀了这群年轻的生命,血液汇聚成河流,染红了北京城,染成了历史最壮美的一页。

悲乎哀哉!软弱的国民政府,你是否在血腥的一幕中反省、自惭?

历史铭记着曾经的壮烈,世人亦铭记着曾经的骄傲与豪壮,而今,站在历史的高峰上,回顾曾经一切的一切,在当代大学生心中的感慨与敬意油然而声。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站在现实的门槛。“一二九”的声势虽已渐远,但,它所腾生出来的灵魂与精神却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踏着先人的足迹,我们亦高举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逐步地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我们是大学生,亦是千千万万共青团员中的一员。在党的伟大、坚定的领导下,我们不会忘记时刻为统一祖国、捍卫国家主权而努力奋斗,统一的“人民战线”,我们与党永远共唱“同一首歌”,而由此而滋生的爱国、爱党情操是我们青春烈火的燃烧。

一二九,血染的“一二九”!

不堪回首的一幕,那是世人心中永远的痛。但,“一二九”运动所散发出的精神光芒是足以影响千秋国家的。血染的“一二九”,它所折射出的是中国人不屈不饶、爱国、爱家的勇猛与坚贞。

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已经逐步地走向新时代,国力逐渐增强,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国,你是了不起的!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引无数青年志士竟折腰,或许,以往贫穷的中国注定了要在走向独立、富强的征途上是一部“血泪史”,先人的牺牲、先人的精神,腾升的灵魂,我们不得不为之心生敬意与信仰。

中国,是了不起的,更了不起的是无数的英雄为了后人、为了祖国,舍弃了自身!“一二九”,永恒的“一二九”,国人不会忘记你曾经的遭遇,更不会丢弃你的光辉与伟岸。

一二九,血染的“一二九”!

一二九,永恒的“一二九”!

篇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通过对2015年有关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题型的回顾,不难预测今后的命题方向仍然是围绕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一要求进行扩展。本文主要就“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一考点进行题型回顾、考点精讲、命题预测和能力测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应考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题型回顾

例1 (2015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Ⅱ,第8题)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图1示意M国的位置。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

A.8:00~9:00 B.11:00~12:00

C.14:00~15:00 D.17:00~18:00

【解题思路】本题以局部区域经纬网图为信息载体,考查关联时间计算。由图文信息可知, M国(摩洛哥)大部分国土在东一区,采用东一区时间;总部在中国,采用东八区时间。M国(摩洛哥)比北京时间晚(少了)7小时,选项中的四个时段分别加7小时即可换算成北京时间,由此确定当东一区在8:00~9:00时,东八区在15:00~16:00,符合双方都在工作时间内的要求。故选A项。

【参考答案】A

例2 (2015年江苏地理卷,3~4题)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图2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

A.2月18日12时 B.2月18日20时

C.2月19日4时 D.2月19日12时

(2)春节假期期间( )

A.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B.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C.长城站日落时间推迟

D.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解题思路】本题以局部区域经纬网图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区时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第(1)题,由图可知,长城站位于60°W附近,属于西四区。西四区区时比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2015年2月19日零点晚12个小时,由此确定该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2月18日12时。故选A项。第(2)题,春节假期期间属于2月份,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南京太阳从东南方升起,A项错误;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减小,B项错误;长城站因南半球白昼变短而日落时间提前,C项错误;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减小,D项正确。

【参考答案】(1)A (2)D

例3 (2015年浙江文综卷, 第11题)图3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 )

A.47°B.43°

C.23.5°D.21.5°

【解题思路】本题以示意图为信息载体,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由图可知,该地一年内最小太阳高度(乙位置太阳高度)大于0°,依据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确定该地最大太阳高度(甲位置太阳高度)小于90°,所以该地位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先求出该地纬度,再求出乙位置太阳高度:[90°- (该地纬度-23.5°)]+ [90°- (该地纬度+ 23.5°)]=90°,该地纬度=45°,乙位置太阳高度=90°-(45°+23.5°)=21.5°。故选D项。

【参考答案】D

二、解题准备

(一)时间计算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地方时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经度差:同减异加, 即同在东经度或西经度的大数减小数;分别在不同经度的相加。东加西减:在已知地方东边的,取“+”;在已知地方西边的,取“-”。

(2)区时计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区时 ±1小时×时区差。时区差:同减异加,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的大数减小数;分别在不同时区的相加,1小时/时区。东加西减:在已知时区东面的,取“+”;在已知时区西面的,取“-”。 计算时,一般把东十二区当作最东,西十二区当作最西。

(3)两个特殊区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我国所用的统一时间;世界标准时(世界时)=零时区(中时区)区时=0°经线的地方时= 全世界所用的统一时间。

(4)两条日期分界线———0点经线和180° 经线。

10点经线和180°经线的区别。0点经线是自然日界线,是灵活可变的时间线。180°经线是人为日界线,是固定不变的空间线,它经过太平洋。

2今天范围的确定。理论上,今天和昨天的范围指的是今天和昨天的经度范围。因为0点经线以东为今天,以西为昨天;180°经线以西为今天,以东为昨天。所以,地球上今天的经度范围为0点经线向东到180°经线。

3今天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今天范围的大小取决于0点经线的经度,当0°经线为0点时,今天和昨天的范围各占一半;当两条日期分界线重合时(即180°经线为0点),全球同为一天。今天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今天经度跨度/360°=180°经线地方时/24小时。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公式及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季节变化):6月22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12月22日,反之。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别属于南、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根据某地某日(如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3)确定房屋的朝向(正午太阳方位)。

合理设置房屋的朝向可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门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门窗朝北。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5)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 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图4),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

(6)判断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 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呈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α+h=90°(α为倾角,h为正午太阳高度)。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方法、日出和日落方位问题

1.昼夜长短的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图6所示。

(1)昼=夜:赤道上全年,春、秋分时全球。

(2)昼> 夜:夏半年,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以北半球为例)

(3)极昼:6月22日在北极圈及其以北,12月22日在南极圈及其以南。

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长(弧)+夜长(弧)=24小时。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经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图7所示)。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1同纬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2同纬冬、夏:夏至日昼长+冬至日昼长= 24小时。

3对称纬度:此昼长=彼夜长。

4太阳直射同一纬度的两个不同日期,昼夜长短相同。

3.日出、日落方位。

(1)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3)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4)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三、命题预测

1.以局部区域经纬网图或文字为信息载体,考查地方时计算、区时计算、关联时间计算和到达某地的到达时间计算。

2.以示意图、局部区域经纬网图、坐标统计图或文字为信息载体,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日影长度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和电池板安装角度、房屋的朝向、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3.以时事热点或时间信息为思维线索,综合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日出日落方向等问题。

4.利用时间信息和正午太阳高度信息,考查地理空间定位能力。

5.以晨昏线图为信息载体,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和地理方位问题。

6.以坐标统计图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利用经纬网计算实际距离的能力。

四、能力测试

(改编)图8中D地此时是2014年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读图,回答1~2题。

1.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占全球的比例( )

A.等于1/2B.大于1/2

C.小于1/2D.全球同在一天

2.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 )

A.2015年1月6日16时

B.2015年1月5日8时

C.2015年1月5日16时

D.2015年1月6日8时

(改编)图9为a、b两地同一日期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X、Y分别为两地最大太阳高度,且Y的取值范围为0°~46°。据此回答3~ 5题。

3.若X=70°,则Y必定为( )

A.0° B.20°

C.40°D.0°或40°

4.若X=60°,则a地可能位于( )

A.马来群岛B.长江三角洲

C.青藏高原D.华北平原

5.若X=67°,且b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 则此时( )

A.长江入海区正值咸潮多发季节

B.武汉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C.巴西高原一片枯黄

D.北京香山红叶正值最佳观赏季节

(改编)6.图10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测,乙地的经 度位置是_____,纬度位置是_____。

(2)据图推测,该日北半 球的节气 是_____,该日全球 正午太阳 高度分布 规律是_____。

(3)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

A.1万千米B.2万千米

C.3万千米D.4万千米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考查日期范围。图示时刻,180°经线为12时,0°经线为0时,0时经线与国际日界线相对,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故选A项。

2.C考查到达某地的到达时间。C地位于120°W经线上,C地时间的计算步骤如下: 轮船到达B地时,用时6天,又因向东跨越了日界线,日期应减一天,故到达B地时的时间为2014年12月26日12时;C地在B地以东, 相差4个时区,故此时C地时间为2014年12月26日16时,期间轮船由B航行到C用时10天,故到达C地时的时间为2015年1月5日16时。故选C项。

3.C由图可知,同一日,b地昼长为24小时,即出现极昼现象;a地昼长为12小时,即昼夜平分,由此推知a地位于赤道。若X=70°, 即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0°,计算可得此日太阳直射点纬度值为20°,则刚好出现极昼的纬度为70°。根据b的太阳高度变化分析,b地日出时太阳高度为0°,应是70°纬线,则b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70°-20°)=40°。因为b地是极昼现象,所以b地正午太阳高度不会是0°。故选C项。

4.C由X=60°推知a不在赤道上(赤道上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又由a地昼长为12小时可推知该日为二分日。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a地纬度值为30°;由图可知,a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4时,通过计算可知当地经度为90°E;选项中只有青藏高原符合条件。

5.C同理,若X=67°,根据a地昼长12小时,b地有极昼现象,分析此日不是二分日,a地位于赤道,太阳直射在23°纬线。结合前面分析,b地刚出现极昼现象的纬线为67°纬线, 由于b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则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3°N,即此时为北半球夏季。长江流域正是雨季,咸潮少,A项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还未到达北回归线,武汉昼长没有达到最大值, B项错误;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现在是干季,草原一片枯黄,C项正确;北京香山红叶的最佳观赏季节是秋季,D项错误。 故选C项。

6.(1)60°W赤道

(2)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B

【解题思路】本题以坐标统计图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利用经纬网计算实际距离的能力。

第(1)题,由图文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北半球,依据甲地日出和日落时间求出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该日处于北半球的夏季。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24点,由此计算出乙地经度为60°W。 由于不在春、秋分日,而乙地昼长为12小时,所以乙地位于赤道上。

第(2)题,依据乙地正午太阳高度求出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3°26′N,由此确定该日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篇4: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地理意义有昼夜交替的现象,产生了地方时,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

一、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利用一个地区的弧度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是昼长=昼弧所跨经度*4分钟,也可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的地方时来计算,因为地方时正午12时总是会把1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等份,方法是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24夜长/2,夜长=2*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经度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相对,纬度值相等的两条纬线,其昼夜相对值相等。如北纬40°的地区昼长是15时,那么南纬40°的地区夜长为15时,需要注意的是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24时和0时,赤道地区永远昼夜等长为12时。

二、有关地方时时间的计算

由于地球在自转,经度不同,对应的地方时不同,可以得到两个技巧,当太阳直射某条经线时,它的地方时就是12点,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关系,1小时自转15°,就可以得到经度不同,对应的时区也不同。如果两者经度相差15°,时间就相隔1小时,因此在时间计算方面可以得出重要的数据:15°→1小时,1°→4分钟,(经度15°对应1小时,1°对应4分钟)。

地球可以分为24个时区定位: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左右相隔7.5°,把它定时为0时区,向东东经7.5°,向西西经7.5°,两者相隔15个经度,经度差为15°,把它定为0时区,按照类似方法,每间隔15°,便可得1个时区,往东得东一区,往西得西一区,以此得东十二区,西十二区,东十二区位于180°经线以西,西十二区位于180°经度以东,东西二十区都只跨7.5°,所以东十二区经度差为15°,所以东西十二区合并在一起称为12时区,所以地球上24个时区包括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一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一区,12时区,0时区。

三、时区的确定

各个时区的中央经线都是15°的整数倍,例如东三区的经线就是15°的3倍,即东经45°,西六区的经线就是15°的6倍,即西经90°,时区就是以中央经线为界限,向东加一个7.5,向西减一个7.5,这个范围就是该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

时区和区时的关系:时区不同,区时不同。区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顺地球自转的方向,小时数是递增的,递增多少根据15°1小时,1°4分钟进行计算。反之,做减法。如果顺递自转方向过了180°,小时数仍然是递加的,日期需要减一天,东十二时区和西十二时区因为在一个时区,那么区时和时刻是相同的,但日期不同。

日界线:理论上是180°经线,是人为定义的,与通常所说的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不完全等同的,因为180°经线把俄罗斯的远东部分(亚欧大陆的北部靠东)经过了。实际生活中,经过北部地区经过北令海峡,走水域。另一个是地方时0点经线,是日界线的自然界线。由零点顺递的自转方向到180°,顺递的自转方向过180°减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求算:H=90°-δ(δ是指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隔的纬度数)例如太阳直射北纬20°,那么北纬40°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方法是H=90°-20°,H=70°,即北纬40°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70°,那么南纬30°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方法是H=90°-50°,H=40°,即南纬30°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40°通过以上案例不难得出可以求出在任意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通过公式不难得出,距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距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当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对于南半球的任何地点而言,中午太阳高度角是最小的,当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对于北半球的任何地点而言,在一年之中,中午太阳高度角是最小的。

太阳公转是地球绕太阳的旋转运动,地轴北端始终向北极星附近,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旋转,旋转的轨迹是近似正圆的圆轨道,公转的地理意义是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维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四、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黄赤交角,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赤道平面)和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的交角(23°2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因此太阳直射点以回归年为周期往返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回归运动的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篇5:一二九运动意义

12月18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大学的校长,联名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同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全国工人紧急呼吁援助学生救国运动,各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支持学生斗争。

20日,共青团中央发表宣言,号召青年学生深入到工农群众中扩大抗日救国运动。各地社团组织纷纷发表通电和宣言,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运动。

宋庆龄、鲁迅、马相伯、沈钧儒、王造时、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李公朴、史良等爱国知名人士纷纷表示支持。

宋庆龄从上海寄给北平学联100多元钱,作为开展抗日救国工作的费用。鲁迅于12月18日至19日夜,撰文热情赞扬爱国学生的英勇斗争精神,并寄以“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殷切希望。

12月26日,陕甘苏区各界民众举行集会,声援北平和各地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在北平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学生群起响应。一时间,在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到处响彻抗日救亡的号角。

两次游行示威之后,在党的领导下,北平学联成立了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工厂农村,发动各地工农士兵群众开展反日反蒋斗争,也使爱国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和教育。

1936年,南下扩大宣传团在北平召开团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民族解放先锋队(后改名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是党领导成立的先进青年组织。它的诞生和发展,大大推动了“一二·九”运动的深入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由北平爱国学生首倡,迅速席卷全国的“一二·九”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一二九运动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他们在东北地区推行殖民地化统治的同时,利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把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1935年五六月间,日本侵略者密谋策划,在天津和河北等地制造事端,并以武力相威胁,先后迫使南京国民政府接受达成了“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把包括平津在内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奉送给日本。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积极策动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策划成立由其直接控制的傀儡政权,全面在华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激起北平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

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伸向华北大地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向劳动大众发出抵御侵略、保卫华北的号召。1935年,中共河北省委多次发出通知、宣言,要求华北地区各级党组织,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并对北平市领导机构进行改组,从政治上和组织上加强了对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11月,在彭涛、周小舟、谷景生、姚依林等人的领导下,北平大中学校学生成立了“北平市学生联合会”,女一中学生郭明秋为主席,姚依林为秘书长。中共北平市工作委员会在学联建立了党团,彭涛为书记。

篇6:一二九运动意义

一二·九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充分体现,爱国主义是一二·九青年运动的精神指导,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一二·九运动扬起了新世纪爱国主义的风帆,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所以作为新世纪的当代青年,一二·九运动的历史经验对于帮助我们如何确立理想,选择人生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是要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一二·九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自强不息、兼容并包、追求真理、勇于实践都是我们民族追求的精神。正是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无数青年为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高声呐喊,为实现共产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英勇奋斗;正是本着对祖国领土的眷恋和对悠久文化的热爱,中华儿女为捍卫国家的主权完整而英勇不屈,才有今天的灿烂文明和繁荣。胡锦涛同志曾提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当代青年要发扬这种民族精神,就要继承和发扬一二·九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用党的指导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新青年。一二·九运动所展现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已经成为我们当代青年乃至我们民族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榜样。

二是要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传播马克思主义,自觉承担起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足迹踏入了悠久文明的东方古国,北平学生在党的领导下奋力反抗,时光飞逝,距离当年的那次不屈的斗争已经过去了82年,现在的中国已经踏上了民主和平的未来之路,而一二·九青年的精神却没有消失。他们执着、热情、充满勇气,他们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和平独立,不怕牺牲,最重要的是他们受到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指引,知道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和帮助下,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一代青年有属于自己的责任,近代中国面临着民族独立、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重任。当年那些热血青年为了祖国统一,抛头颅洒热血;而当代青年肩负的使命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是实现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康庄大道。作为当代青年,既要有爱国热情,也要有理想信念,相信真理,热爱党并坚持党的领导,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当代中国青年应当思考如何发扬和传承革命先辈的进步思想,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的理想信念牢牢的和祖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在自己的青春时代书写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壮丽诗篇。

三是要发扬英勇斗争、坚定不屈的精神,将融入时代发展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建设出力。弘扬一二·九精神,是我们培养当代青年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二·九运动体现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顽强抗争的斗争精神。作为一个合格中国人,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作为当代的中国青年,更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正是一二·九青年的这种坚持到底、不屈不挠、拼搏斗争的精神,我们才得以取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当时的青年学生,他们接受了当时最先进的教育,了解了世界各地最前沿的思想,他们用自己的知识结合国家的情况,带领人民,寻求中国的发展之路,为当代青年树立了榜样。我们当代青年作为中华民族的希望和社会发展的未来,传承一二·九运动的光荣传统,发扬一二·九民族精神,不断努力,奋勇拼搏,把这种精神融入到当今的祖国发展中去,坚定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强化其民族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代青年要发挥这种拼搏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奋斗。青年学生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提升国家的软实力。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学好知识,锻炼好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贡献力量。

一二·九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做了重要的准备,而且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青年学生作为未来的主力军,必须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肩负起民族的责任。一二·九运动虽已作为历史载入史册,但是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却应该在每个青年心中传承和发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理论和本领,要牢记屈辱历史,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起的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崇高理想,发愤图强,创新时代精神,传播正能量,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艰苦奋斗,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返回目录

一二九运动的经过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这就是“一二九”运动。这天,在黄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产党员的组织和指挥下,北平参加抗日救国请愿游行的爱国学生涌上街头。警察当局清晨即下达戒严令,在一些街道要冲设了岗哨。上午10时许,城内一两千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拦,汇集到新华门前,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北失地!”“打倒汉奸卖国贼!”“武装保卫华北!”等口号,表达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呼声。各校临时推举12人为代表,向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递交请愿书,提出6项要求,何应钦却避而不见。请愿不成,群情激愤。各校代表当即决定改为示威游行。大批警察手执大刀、木棍、水龙,对付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爱国学生不畏强暴,队伍仍在继续前进。这时,警察打开水龙,冰冷的水柱喷射在学生们身上,接着又挥舞皮鞭、枪柄、木棍殴打。学生们与军警展开英勇的搏斗,有百余人受伤。游行队伍被打散。12月10日,北平各大中学校发表联合宣言,宣布自即日起举行总罢课。一二九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杭州、西安、开封、济南、太原、长沙、桂林、重庆等城市的爱国学生举行请愿集会、示威游行,或发表宣言、通电,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一二九运动广泛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

北京植物园樱桃沟内的一二九运动纪念亭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发起的爱国抗日救亡运动并推动了全民抗战。这场运动给国民党政府的国策带来压力。

<<<返回目录

★ 一二九运动征文

★ 一二九运动演讲稿

★ 当代青年事迹

★ 纪念一二九运动演讲稿

★ 开展纪念一二九运动演讲稿

★ 一二九运动跑步运动员加油稿

★ 纪念一二九运动活动总结

★ 一二九运动85周年感悟体会

★ 学生纪念一二九运动话题征文

篇7:体育运动的意义

体育运动的意义

体育具有强身健体、娱乐,另外还有教育、政治、经济等功能。也可以说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体育就具有不同的功能,但是自从体育产生以来,强身健体及其娱乐自始至终是体育的主要功能。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及其培养人的各种心理品质为目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要高于对物质方面的需要。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不只限于强身健体的方面,希望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例如,人们观看体育比赛,优美的体育动作,扣人心悬的竞赛等都

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还有在比赛现场,随着比赛的进行,人们可以大声的叫喊,可以尽情的发泄自己的情感,使人们在精神上有一种轻松感。一次成功的射门,一个漂亮的投篮,随着快节奏的音乐跳健美操等,不只是健身,更重要的是给人们的一种快感、成就感和心情的舒畅感。这些都是体育带给人们精神方面的价值。生活水平越高,人们越是注重体育精神层面的价值。另外,体育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一些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体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篇8:不同运动技能的共性技术及其意义

一、不同运动技能存在共性技术

体育运动项目繁多, 运动技能数不胜数, 在众多运动项目中的运动技能各具特色, 并服从各自项目的特定要求, 在结构外形和用力特点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但是也有这样一些运动技能, 它们的某些技术环节在动作结构、用力肌群、用力性质、发力顺序乃至动力学特征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的类似性, 这就是不同运动技能的共性技术。

不同运动技能的共性技术一般出现在对动作效果具有关键影响的那些技术环节上, 比如, 投掷项目的最后用力、跳跃项目的起跳、跑步的蹬伸等。这些动作环节在用力肌群、发力顺序及其动力学特征等方面大体类似, 构成了共性技术的基础和意义所在。由于活动任务、环境、器械等因素的影响, 大体类似的共性技术在某些方面会存在差异甚至较大差异, 并非完全或绝对相同, 但这并不影响它们拥有基本的共性技术特征和对肌肉用力的特定要求。

分析判断两种以上的运动技能是否存在共性技术, 除了凭借动作形态和外部结构之外, 更应抓住动作的用力性质 (爆发、适度、静止等) 、顺序等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比如, 技巧中的前软翻和前手翻, 虽然动作结构和方向十分类似, 但两个动作在用力的性质和方法上却完全没有相同之处, 学会前软翻并不利于前手翻的学习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再比如, 同样是背弓姿势, 但投掷最后用力时的背弓姿势、背越式跳高过杆时形成的背弓姿势以及体操中完成桥型时的背弓姿势却性质迥异。从肌肉用力的特征上分析, 第一种是爆发用力前的准备, 第二种是相向运动前的过渡, 第三种是静止用力的姿态, 因此, 三种背弓之间基本上不存在共性技术和正向迁移的意义。但是在排球扣球和羽毛球扣杀动作中, 虽然任务和器械的不同带来动作细节的差异, 但二者在上肢爆发性发力, 由近端向远端依次传递和加速的动作却十分类似, 属于同一种动作技术即鞭打技术, 于是, 排球扣球和羽毛球扣杀之间就存在共性技术, 或者说, 二者之间存在正迁移的可能。

分析并归纳不同运动技能的共性技术特征, 有助于深刻认识不同运动技能的内在联系, 广泛了解众多运动技能的类似性特征, 可以为合理选择安排教学内容, 有效利用技能学习的迁移规律, 科学设计学习方法和诱导练习, 加快动作学习进程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不同运动项目的典型共性技术例析

本文主要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比重较大的田径、球类、体操项目运动技能为例, 撷取部分具有典型意义的共性技术分析如下。

(一) 田径运动中的共性技术

1. 蹬摆技术

蹬摆技术包含两种情况:一是跑步或起跳动作中一腿蹬地与另一腿摆动相结合的技术;二是腿部蹬地与手臂摆动相结合的技术。一腿或手臂配合腿部的蹬地动作做协调、迅速而有力的反向摆动构成该类动作的共性技术特征。

有研究表明, 通过摆腿或摆臂形成的力与蹬地力共同发挥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与蹬地方向相反的摆腿或摆臂动作可大大增强腿的蹬伸力量, 从而获得更强大的地面支撑反作用力。因此, 无论是跑步或起跳, 摆动腿与蹬地腿, 手臂摆动与腿部蹬地动作的协调配合都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蹬摆技术”广泛存在于走、跑的蹬伸、各种跳跃项目的起跳以及滑步推铅球的滑步环节中。不同运动技能在屈腿程度、蹬地角度和摆臂方向、幅度以及屈腿摆动还是直腿摆动等方面表现出技术差异。

2. 背弓与上肢鞭打技术

背弓与鞭打技术的特征是:由于超越器械和下肢率先发力形成背弓姿势, 然后躯干前群肌肉迅猛收缩带动上肢肩、肘、腕等环节构成的环节链由近端到远端依次加速与制动, 使各环节动作速度表现为由近及远的依次增加。上肢各关节放松而协调地依次加速与制动, 使末端环节速度达到最大值, 是鞭打技术的关键。而形成背弓后腰腹发力与上肢发力的紧密衔接和协调配合, 是加长环节链和影响技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背弓与鞭打技术存在于掷沙包 (或其他轻物件) 、掷垒球、掷标枪等投掷项目中。这些投掷项目的最后用力技术在用力肌群、发力性质和动力学特征上高度类似。不同运动技能的差异性表现在由于活动任务不同, 比如, 投掷器械的不同而导致动作末期的手腕、手指动作不同。需要指出的是, 推铅球虽然也有背弓出现, 但它是一种背弓与上肢推伸技术的结合, 与鞭打式的挥甩发力完全不同, 不属于鞭打技术的范畴。

(二) 球类运动中的共性技术

1. 推伸技术

推伸技术是指上肢由屈曲开始、在腰腿发力的配合下, 由近及远地依次伸展而又近乎同时完成的上肢快速伸臂动作。伸臂动作时手臂大肌群的用力十分类似, 手臂推伸与腰腿发力的协调配合是技术的重点。这是一种看似十分简单的基础性动作, 存在于多种球类项目中, 比如, 篮球双手胸前传球、单手胸前传球、排球上手传球、乒乓球推挡球等。

由于项目要求、活动任务和器械不同, 不同的动作在伸臂方向和运动末期的手腕手指动作上表现出较大差异, 在全身协调用力的细节上也有所不同。但强调腰腿发力与伸臂动作的协调配合却是它们的共性特征。

2. 背弓与上肢鞭打技术

球类运动中同样存在着与田径运动类似的背弓与鞭打技术。与投掷项目借助背弓与鞭打技术获得较大加速度, 力求将物体掷得更远所不同的是, 球类运动中的背弓与鞭打技术多是借助获得的速度, 将球体掷向特定目标、区域或用手 (或手持器械) 击打球体。比如, 排球的扣球与正面上手发球、手球的射门、羽毛球的扣杀、网球的发球等。个别情况下, 背弓姿势后没有鞭打技术出现, 而是借助躯干力量用头部完成动作, 比如, 足球和毽球中的头顶球。足球的掷界外球动作方法则与投掷中的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动作十分接近, 二者之间具有强大的正迁移作用。

虽然以上所举动作由于器械或动作目的等因素不同, 在动作细节上会存在差异, 但运动链各环节由近端到远端依次加速与制动, 使各环节动作速度表现为由近及远的依次增加这一技术关键却是它们共性的技术特征。

3. 下肢鞭打技术

踢球动作技术存在类似投掷项目的鞭打技术, 这是由髋关节和膝关节构成的环节链依次发力和制动, 大、小腿各环节依次加速, 使触球的远端部位速度达到最大值的一种下肢鞭打技术。

足球的正脚背、脚背内侧和脚背外侧等多种踢球方法都存在下肢鞭打技术, 藤球、毽球等有踢球技术的项目中也存在下肢鞭打技术。由髋关节发力, 大腿带动小腿依次加速是下肢鞭打技术的关键。动作差异表现在踢球时脚触球的部位等细节方面。

(三) 体操运动中的共性技术

1. 滚翻技术

人体在团身状态下完成各种翻滚动作的技术。团身状态的本体感觉和圆滑地依次翻滚是共性技术的关键, 不同的动作在滚翻的方向、幅度和滚翻前状态等方面存在差异。该技术存在于前滚翻、后滚翻、前滚翻分腿起、鱼跃前滚翻、跳箱盖上的前滚翻、从高处跳下接前滚翻或后滚翻、直腿后滚翻等动作。

2. 倒立技术

身体处于异常位置时保持平衡姿态的动作技术。异常位置下的空间知觉以及通过肌肉张力的重新调配使重心落在支撑面内是倒立技术的共性特征, 不同动作的差异表现在支撑部位和完成方法的不同。该技术存在于靠墙手倒立、双杠肩倒立、技巧肩肘倒立、头手倒立、手倒立等动作。

3. 摆腿技术

身体重心落至垂直面后的加速摆腿动作技术。摆腿时机和用力方法的类似构成该类动作的共性技术特征, 身体处于支撑还是悬垂状态则形成动作的差异。该技术存在于双杠支撑摆动、挂臂撑前摆上、单杠悬垂摆动、前摆下、后摆下等动作。

4. 推手技术

支撑跳跃时通过双手积极撑推使身体再次腾起的动作技术。直臂撑推、积极顶肩、掌根着力是推手动作的共性技术特征, 器械和腾越方法的不同形成具体技术的差异。该技术存在于山羊、纵箱、横箱的分腿腾跃及屈腿腾跃、屈体腾跃等动作。

此外, 还有屈伸技术、转体技术、制动技术等, 因其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较少出现, 不再赘述。

三、共性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一) 共性技术随运动经验增长不断完善, 教师应着力于学生共性技术的不断改进

共性技术随运动经验的丰富和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完善。由于运动经验和年龄的不同, 不同学生会表现出技术水平上的差异。比如, 在缺乏运动经验者和儿童身上, 鞭打技术的环节链比较短, 主要有上肢甚至只有肘和手的局部参与。随着运动经验的丰富和年龄的增长以及经过专门练习, 参与动作的环节逐渐增多, 腿部和躯干也参与鞭打技术, 动作技术的环节链增长, 动作效果愈加突出。

再比如, 蹬摆技术在刚会跑步和跳跃的儿童身上, 几乎看不到手臂摆动和蹬地动作有意识配合, 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协调、不合理的摆臂动作。到了小学中高年级, 随着运动经验的丰富与积累, 手臂摆动和腿部蹬地动作开始相互配合并日益协调起来。经过有意识地练习, 蹬摆结合技术的熟练性和完善程度会得到明显提高, 蹬摆技术在跑跳中的动力学作用开始显现。

因此, 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技术学习要求应有所区别。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动作精细程度较低, 协调性发展刚刚起步, 在学练运动技能的共性技术时, 应以提高基本活动能力, 掌握基本正确的动作方法为主, 不应苛求动作技术的细枝末节。这里所提到的“基本正确的动作方法”, 是指动作只要在技术结构、用力性质、发力顺序等方面符合基本技术要求而不是相悖即可。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则应在提高共性技术的协调性上下功夫, 促进动作技术的日趋合理, 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中学以后, 对共性技术的要求应逐步提高, 注重强化共性技术的熟练性与合理性, 在动作速度、幅度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并充分利用共性技术的正迁移作用, 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运动技能。

体育教师在中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应高度关注共性技术的学炼, 通过各种基础性、游戏性的练习, 比如, 简化的蹬摆练习、专门的摆臂练习、强调全身协调发力的徒手鞭打练习或上肢推伸练习、各种发展跑、跳、投能力的游戏活动等, 帮助学生从小掌握正确、基础的共性技术, 着力于共性技术地不断改进与完善, 不断提高共性技术的熟练性与协调性, 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的体育学习奠定坚实的运动技术基础。一般而言, 随着年龄增长, 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基本动作方法的练习应逐渐减少, 强调技术要求、动作效果以及动作幅度、速度等要素的专门练习应逐渐增多。

(二) 协调性是体现技术效果的重要能力, 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协调能力的发展

蹬摆、背弓与鞭打、推伸等共性技术交叉存在于田径、球类等众多运动项目之中, 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而蹬摆、背弓与鞭打、推伸等共性技术的重要特征是, 要求练习者高度协调地完成身体各部位间的相互配合, 对身体协调性提出很高要求。协调性是身体各部分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配合, 合理有效完成动作的能力, 也是完美体现动作技术和技术效果的最重要的运动能力。但目前对协调能力的评判基本上无法予以精确地测量和定量评价, 主要是建立在主观经验基础上的评判, 这往往导致人们对协调能力在运动能力中的重要性的忽视。

有研究表明, 10~14岁是发展一般协调能力的有利时期, 而6~9岁则是最有利时期。因此, 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初中以下学生, 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协调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采用多种练习方法, 比如, 各种发展灵活性的徒手操和舞蹈练习、反向完成动作的练习、各种跳起后的转体练习、利用突发信号做改变动作或姿态的练习、十字象限跳、躲闪游戏以及各种改进共性技术地基础练习等等, 促使学生协调能力的不断提高, 这对学生未来的运动能力和动作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三) 具有共性技术的动作可正向迁移, 教师应充分利用前期动作的正迁移作用

共性技术是不同运动技能表现出的类似性特征, 因此, 具有共性技术的运动技能是可以相互诱导和正向迁移的, 运动技能的学习应当充分考虑运动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即共性技术这一重要因素。

教师若将向学生教授新动作作为临界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的动作可称为“前期”动作, 即将向学生传授的动作可称为“后期”动作。为了提高运动技能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应当根据“后期”动作在结构、节奏、用力顺序、方法等方面所具有的特征, 寻找与其相似的动作, 学生所熟悉和掌握了的前期动作作为入门练习, 利用前期动作的痕迹, 引导学生体验新的动作方法, 使学生更容易建立后期动作所需要的主体运动感知。这样, 我们就在学习运动技能的方法及顺序上形成了一条逻辑主线, 一种选择确定教学内容的技术性依据——用前期动作引导后期动作。就学习内容的相互关系而言, 这是一种理想的逻辑关系, 即新的学习内容建立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之上。

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深刻理解和把握所要传授的运动技能的基本特征, 同时还要对多种运动技能和练习方法具有广泛地了解, 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储备现状和运动经验有所了解, 而且能够从多种运动技能中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找到其共性技术, 这样才有可能根据学生实际, 合理运用前期动作对后期动作的积极影响, 提高体育教学内容的逻辑性, 帮助学生“多快好省”地学习掌握后期运动技能。比如, 在高中学生学习三级跳远时, 他们遇到的可能是全新的“后期”动作系列, 但其中助跑、单脚跳、跨步跳和单跳双落的运动却是早在小学阶段可能就已经掌握的“前期”动作, 让学生在特定要求或限制物的约束下练习单脚跳、跨步跳等动作, 对于帮助学生体验和掌握新的后期运动技能, 无疑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于是, 如何将这些前期动作结合起来构成新的后期动作系列, 才是三级跳远学习中的重要问题。

(四) 运动技能的习得有各自特点, 教师应根据技能学习特点拓宽教学思路

如果教师在学习后期动作时找到了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新动作而且已经被学生掌握了的前期动作, 并把前期动作作为先行出现的练习内容。那么, 这就意味着在有些情况下, 学生是从“已会”或“已知”状态开始学习新的运动技能的。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教师应当如何面对这种学生“已会”状态下的体育学习?

传统体育教学中, 教师在教授新动作时几乎无一例外地采取“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在提倡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当今, “自主探究”几乎又成了所有体育教案中最常见到的字眼。其实, 运动技能的习得是一种不同于其他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身体认知, 它有其自身的规律及特点, 而且不同运动技能的习得方式也不尽相同, 用纯粹的接受式或探究式学习方式都不一定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从运动技能存在共性技术, 共性技术可以相互迁移, 学生积累有一定的运动经验, 可以在“已会”状态下进行新的动作学习这些客观事实出发, 教师就拥有了更加宽广的教学思路。比如, 在学生原有技能储备和生活经验基础上运用体验式学习;基于前期动作的痕迹效应设计后期动作的学习过程;依据程序教学思想的实施分步教学法;根据教材特点灵活采用先练后教或边练边教的方式等。

我国原来的体育教学大纲和现行各种版本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中, 对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都做出了具体规定或建议, 仔细分析不同学段的动作内容, 可以发现这些内容与人的动作发展规律大体吻合, 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以跳跃内容为例, 从小学至高中阶段, 先后出现了单脚跳、双脚跳、各种发展单脚和双脚跳跃能力的练习、助跑几步一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远、蹲踞式跳远、跨越式跳高、挺身式跳远、三级跳远等。尽管动作种类繁多, 但“蹬摆技术”则构成了这些跳跃内容起跳环节的共性技术。学生在低年级掌握的前期动作可成为后期动作的学习基础, 尤其是那些以内隐学习形式掌握的跑、跳、投之类的运动技能, 动作记忆深刻而牢固, 甚至在多少年之后, 学生仍可以从动作记忆中挖掘出前期动作的主体运动感知。于是, 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的前期动作经验, 帮助学生在“已会”状态下更有效地学习新的运动技能, 使其温故知新,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应该成为体育教师高度关注的问题和拓宽教学思路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张钜林等.体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M], 1984.01

[2]刘卉.上肢鞭打动作技术原理的生物力学研究[J].体育科学.2004.11.

[3]吴金陵.摆臂在立定跳远蹬伸起跳阶段的生物力学分析[J].科技信息.2009.03.

[4]过家兴.运动训练学[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86.06

[5]林在祎.蒋达权.体操动作技术结构分类初探[J].河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81.01

[6]柯一飞.试论中学田径、器械体操教材的内在联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5.02

上一篇:中考总复习定语从句下一篇:迎新年感言的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