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的牡丹亭散文

2024-04-18

谁家的牡丹亭散文(精选5篇)

篇1:谁家的牡丹亭散文

谁家的牡丹亭散文

这一走本应该是三个月的,但没想到中途竟然回了北京,这也算是意外的惊喜吧。这一路走遍了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吃了不少土也见了不少人。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曾经说过,对于一个常年在外的人来说,其实旅行的意义完全在于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寻找熟悉的镜头。

在辽宁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的时候,我住在县城的一家旅店里,旅店不大,门脸紧挨着马路,后身便是满眼的苞米地,满坑满谷,足有上百亩。无论什么东西只要达到一定数量都是很吓人的,比如十一期间的中国铁路……在苞米地的深处旅店老板竟然隔出了一个院子,不大不小的几十平米,但却有着别样的江南气息。假山,溪流,庭院一个都不能少。老板是个地道的东北汉子,操着一口地道的东北大茬子土话,长得也是地道的东北五大三粗造型,性格也是地道的东北性格豪爽好客。听说我是从北京来的,他就有事没事地总找我喝酒聊天。一天晚上在旅店和他一起吃饭,多喝了几杯。喝酒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其实都有一个临界点,没到这个点时,怎么喝都喝不够,但真要过了这个点了,就是再怎么拦也拦不住了,用我哥们的话就是喝过”拐点“就该准备翻篇了,再睁眼没准就是第二天早晨了。而这个点一般来说又很难掌握,有可能就差那么一口,刚含到嘴里时,正好高|潮,把这口咽下去——歇菜了就。

东北人在家喝酒通常喝的都是自家酿的粮食酒,度数高而且特别容易上头。那天晚上当我面临”拐点“正在选择嘴里这口酒是咽,还是不咽的危急时刻,老板突然站起来拉着我奔着那处庭院走去——我顺口把嘴里的酒吐在了苞米地里。老板家的后花园是从来不上锁的,月亮门永远是半开着。走进庭院迎面就是花,也不分品种,只是一簇一簇多得出奇,可惜的是只有红黄两种颜色,多少让人遗憾,但至少与院外被砍光了,只剩下半拉桔梗的老玉米地比起来还是好看了不知多少。庭院显然是经过设计并且时常有人打扫的,然而更明显的`是,设计这个庭院的工程师肯定是个蹩脚的设计者。我到过苏杭一带,也见过那里的庭院,虽然有的庭院可能还没有老板家的大,但那种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感觉却是由内而外无处不在的。而这里与其说是园林庭院,倒不如说是农村暴发户附庸风雅的”后花亭“。

老板坐在池塘边的石墩上,拍着旁边的另一个石墩叫我坐下,我们脚下不是长满青苔的青石板,而是坑坑洼洼,铺满了老玉米棒子的水泥地。我一边走一边和老板打趣说:”您这院子谁设计的啊,够怯的啊!“

老板憨憨一笑,点上一支烟,也给了我一支,毫无征兆地对我说:”我老婆是苏州人,当初我俩一起在上海打工,我看她不错,她看我也挺好,我俩就处上了,后来我在上海呆不下去了,只能回东北,她就跟我一道回来了,可她家里人不乐意,她就跟家里人闹。“

说到这老板黑皴皴的脸上红了起来。”她后来跟家里闹翻了,就偷偷跟我跑出来了。这边穷,那时候家里也没钱,但咱年轻,跟人借了点钱开了这个旅店,刚开始那几年成天的忙死忙活,但一到夜里睡觉的时候吧,她就跟我念叨她家那边的小公园。我去过一次,有啥好的啊,曲了拐弯的。后来家里慢慢有点钱了,日子也闲了,她没事就坐在那发呆,我问她是不是想家了,是的话咱就关几天门,回去看看。她说不是,但我知道她一准是想家了,我就跟她说等再过两年日子再好点咱一块回去看看,她又说不用。再后来家里的情况慢慢好了,她生了孩子,天天就为家里这点子事忙里忙外,就更没时间了。

到了头两年,她老说她头疼,我们就到市里的大医院去做了个检查,结果大夫说她脑袋里长了个瘤子。从那之后啊,她就一天不如一天,眼瞅这快不行了,我一狠心拿出几万块钱,请了几个工人,就在店后面给她修了个小公园,我也不懂她家那是怎么修的,也就只能修出个大概,但我知道她没事就喜欢摆一弄个花花草草啥的,我就把院子里都给她种上花,你也别笑话咱,咱不知道什么花好,就知道红红绿绿的,准没错。“老板又是憨憨地一笑,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手里即将燃尽的烟继续说道:”修好的那天夜里,我把她从医院接出来,带到院子里。

那天夜里也跟今天一样,有月亮有星星,她看着看着就哭了。不瞒你说,我俩在一起十多年了,打工的时候没少受人欺负,回老家开旅店,也没少吃苦,可我从来没见她掉过眼泪。但那天,她哭得特别厉害。我问她高兴不,她也不说话。就是一个劲点头,我说,高兴你还哭啥啊,是不是我修得不像啊,她说像,可是她也想不起原来老家那边的公园是啥样了,但就是觉得像。你说我就是个农民,没上过学,也没啥文化,不知道该咋安慰她,只能在一边看她哭。“

老板一边说一边不好意思地一搓一着手。”后来没过几天,她就咽气了,临死前她拉着我的手,对我说谢谢我。你说我一个大老粗,又穷又丑,这辈子没让她享过啥福,临了也没能让她回一次老家。“

老板说着转过来对着我声音有点哽咽地问道:”你是北京来的大学生,有文化,你给咱分析分析,她为什么要谢谢我呢。“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只能又点上一根烟,抬头看着头顶的夜空。那是一条怎样的银河啊,如此的熟悉却又遥不可及,仿佛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我们。这些目光中有的呆滞,有的炯炯有神,有的漫无目的,而有的则聚精会神。

我扭过头对老板说:”也许你老婆是感谢你让她在天上也有这样一处可以一直凝视的花园吧。"

老板若有所思地抬起头,独自嘟囔着什么,我想是在和他老婆说悄悄话吧。我站起身,不愿打扰他俩在鹊桥上的约会。一个人推开月亮门,向街市的方向走去。

篇2:谁家的牡丹亭散文

秋叶黄,秋水凉,秋露冷,天气晚来秋。光阴匆匆,季节更迭,还没来得及拥抱夏日的荷香,已是留得残荷听雨声。秋的脚步随着落叶悉悉索索地踏来了,自古逢秋多悲凉。望着秋季的门楣,相思随着秋风起。夜未央,相思浓,点点滴滴在心头。

唐代诗圣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道出了诗人无限的思念之情。当时759年正处于战乱时期,民不聊生。诗人离开家乡多年,音信全无,根本无从得知家人的生死。兄弟之情怎敢忘。却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只能隔着千里迢迢的路程,遥寄对兄弟的思念。当在秋日的白露节气的晚上,诗人独倚高楼凝望家乡路,不见来时人,唯有泪相思。霜繁露重,望月思乡,此时故乡的月色一定更亮吧。兄弟分散,天各一方。望着月儿明,令人伤心断肠。今夜秋思凝结成霜,白了相思头。

月夜不免起了相思情,圆月总是勾起相思情,我心寄明月,遥寄相思情。杜甫曾写下“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当时诗人被抓到沦陷的长安,失去自由,生死未卜,此时诗人想起了相濡以沫的妻子,想起了自己的小儿女。诗人没有直接写月夜思亲,而是反面切入,想着家人是如何地在思念着远方的他。雾浓寒重,妻子的头发已是云鬟湿,清冷的月光下玉臂寒。寒气袭人,妻子久久伫立,想着远方的丈夫,思念之深,情之深切。秋之夜,思更浓。相思无期,月华霜重。

宋朝柳三变的“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描摹出了诗人的离愁别恨相思情。登高望远,山阻水险,千里清秋,忍凝眸?词人望穿秋水却别来锦字终难偶。原本鸿雁传书,如今已是断雁无凭,怎不能惹起相思泪。路迢迢,水漫漫,这满怀的心思无人诉说。词人想起了当初的幽欢佳会,现在已是聚散终一别,再聚难期。秋水惹起平生心事,秋云飞,秋思聚,拂不去的相思情。清秋千里,一寸相思一寸灰。黯然销魂枉断肠,秋日惹人起相思。

词人的相思总是那样多情,一曲雨霖铃,寒蝉凄切,让人心碎欲绝。秋日里,蝉鸣一声声,相思一寸寸,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惜别之人竟执手无语,前言万语道不尽相思情,离别此时,念烟波阔,清秋晚。“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难堪冷落清秋节”!以冷落的秋景表达恋人之间的难舍难分。秋分阵阵,蝉鸣凄切的傍晚,这样一个令人伤感的秋暮之景,更加衬托了离别的伤痛。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傍晚,惹起相思情,纵有千种风情,与谁诉说?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不论是清秋还是深秋,或是这中秋之夜,十五夜望月,都起相思情。一地霜雪,一轮明月,萧瑟的秋叶,月华的明亮,让人相思无尽期。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冷落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秋叶露水浓,秋夜对月怀远。诗人自然而然想起了远方的家,思念远方的亲人。

篇3:谁家的牡丹亭散文

2015年年度,天涯社区闲闲书话板块推出闲谈专题,其中一期以朱自清的《背影》为蓝本,展开关于朱自清散文、现代散文,以致百年白话散文史的话题争鸣。民间话语争锋,好处在姿态上自由,弊端在于话题容易跑偏,使得基于学理的认知共同体很难建立起来。因缘际会,以朱自清的散文为由头,我对百年散文做了即兴的也是粗疏的发言,内容如下:其一、白话文学以来,散文作者的数量是小说、诗歌、戏剧、影视之作者所难以比拟的,但其中绝大部分为自发式写作,自觉式写作非常稀少。其二、散文的文体建设和理论批评与其他文体相比最为滞后。学术功底深的人基本不搞散文研究,这导致了散文的审美判断,难以普及。也制约了散文发展,形成研究偏弱的局面。其中来自南方的两位学者孙绍振、陈剑晖较为突出,而受制于学院,他们的学术观点,难以普及到大众中间。其三、对白话散文文体演变、创作情况、理论发展等比较熟悉,且及时跟踪当下散文创作实际的评论作者,严重短缺。其四、散文评论多为非专业人士所写,导致了公信力的丧失。比较有力的证据就是很多散文评论皆以序跋的形式存在。

如果上述所言大体成立,那么因果链条继续延伸,将带出另外的问题,比如如何从海量的作者那里寻见、发掘真正有潜力的作者,比如如何在广场式的话语体系中生长出清晰的关于什么是好散文的判断标准,比如新时期散文如何实现经典化的问题,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问题目前来看,短期内难以厘清。总而言之,散文因其文体边界上的模糊性以及包容性,落实到写作实践中,形成了观念反差极大的不同写作圈子,彼此交集甚少,这也导致了近二十年来虽然可以定位为散文的繁荣时期,但是,也是散文价值判断异常混乱的时期。

散文为《牡丹》杂志的常设栏目,每期两到三篇,2015年度《牡丹》杂志共计刊发散文近三十篇左右,就作者的地域身份而言,一方面刊物整合了洛阳地方散文写作的有力资源,如谭丽娜、郭瑞民、赵克红、贾志红、王梦颖、黄婕六位散文作者;另一方面将重点放在辐射面上,遍及国内诸多省份不言,个别作者甚至延伸到海外,如旅居新西兰的大康。纵观所有作者的地域分布情况,《牡丹》去除了地方文学刊物以服务地方为主体的办刊思路,而是将视野扩大,投射到更为广阔的写作者区间中去。洛阳为王者之都,文化底蕴与向西之长安遥遥相对,两汉时期,乃当之无愧的文学中心。不过,现实中的洛阳文学创作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拿散文来说,整体创作水平并非居于高位,也缺乏在全国范围内能够产生影响的散文作家。此种格局,与中原散文整体偏弱不无关系。不过,洛阳地方的文学气氛异常热烈,2015年下半年,小说家阎连科曾有一次故里之行,无论演讲还是座谈,大量的普通作者蜂拥而至,掀起一场文学交流的高潮。若是缺乏丰厚的群众基础,此种景观则难以想象。洛阳地方散文作者除了上述几位外,还有几位勤勉的作者尚未纳入年度散文的版图,如“80后”的余子愚,“70后”的浅蓝和马军等。

六位洛阳本土散文作者中,贾志红的文笔、才力、文体的和谐度无疑最为突出。《牡丹》第七期刊发了其《桉树林》《一张报纸》两个短章,其中《桉树林》为其在非洲支援建设的经历的一个片断。一只名叫胖胖的小狗,一名叫乌力的异国孩子,还有桉树林的前世今生,皆在作者若隐若现的思绪里凝聚成形。我曾读过这位作者的多篇文章,也了解她的一些经历,作为国土资源作协系统的成员,她的生命历程涂满了漂泊二字。北岛的《午夜之门》集中书写了二十世纪世界范围内漂泊的艺术大师,异乡人在路上之感受读来令人顿生苍凉之感;而贾志红与北岛及北岛笔下的漂泊四方的作家们在精神气质上有着根本的不同。她一路行走,一路深情地凝望,向微小之物灌注自我细腻而深沉的感情。《桉树林》就有两个突出的质素——平等精神和对生命的怜悯。《一张报纸》以幼时经历为切入点,写到了成长过程中三名角色不同的女性,班主任、祖母、与祖母形成紧张对峙关系的谭奶奶。幼年的她并非乖巧地游走于三位女性之间,而是以早慧的眼睛注视那些细微的伤口,注视锋利的时间雕刻出的伤感,并以自我多思多情的笔触抚慰它们的存在。这是一篇温婉动人的美文,与阅读市场上鱼目混珠之“美文”相比高下立判。回首来时路,几乎所有人的人生皆横亘着或粗粝或皲裂的伤口,对于它们,人们往往自动选择昆德拉所言的故意的遗忘,而非轻轻地抚平,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易说出的词汇,却非人人去主动深入的情感。其他五位洛阳作者中,黄婕、谭丽娜、赵克红三位作者的作品皆为游记,赵克红的《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流淌着诗性的气息,谭丽娜的《风情济州岛》着眼于异国之见闻,黄婕的《在日本邂逅洛阳》有诸多历史知识的融入。总的来说,在游记这种体式业已步入死胡同的基本态势之下,想从板结的土地中生长出风姿绰约的植物,将无比艰难。“90后”作者王梦颖的《南方》所写内容并非为地理上的南方,而是心理上向海上张爱玲致敬,行动上如影随形的过程细节。文章采取了感觉派的基本路径,似乎在渲染一种强烈的自我色彩,但细思其心理机制,真正的主体却又处于虚空的状态,这个文本暴露了诸多“90后”作者一个根本的缺陷,即自我行动、心理自我与自我真正的“完形”之间的分裂和疏离关系,愈想趋于自我的完形,愈是距离这个目标南辕北辙。也许多年之后的他们,会领悟到散文真正的风采不在个性,而在于智慧二字。郭瑞民历史题材的散文,为历史教科书内容的复制和转引,这种观点在前材料在后的处理方式,无疑极大地削弱了文本中的文学性要素。

随笔路数的文章,有三篇文章可归入其中。《成语闲言》的作者大康作为海外专栏作者,在审美诉求上将趣味性摆放在第一位,同时注意平易通俗的表达方式。他对受众的充分考虑与自我孤绝式的随笔写作范式恰恰构成对立关系。文章所属的三个小节——《君子之风》《河东狮吼》《一衣带水》,有趣、好玩,同时诉求常识的普及。其作品思维指向和处理方式与王小波近似,皆去除了家国诉求和载道式的沉重要素,回到家常可感的轨道上来。不过,大康更侧重历史常识的普及,而王小波则追求理性和逻辑的建立。凌鹰的《秦汉湘江》融汇了诸多考古的成果,以湖湘地域为端点,思维视角延伸到历史文化的精神图谱中去。秦汉之际的文明成果,如秦简、漆器、白瓷、典籍等,它们的辉煌于近些年方重见天日,作者以扎实的发掘成果为基石,透视这些辉煌之后所掩藏的古文明的秘密,行文上情感藏于思辨、逻辑之背后,可谓历史随笔居于正则的写作范式。因此,这篇散文凸显出充实、厚重的力量,应该是《牡丹》散文栏目不可多得的佳作。李梦芸的《随想录》除了感性因素稍显不足之外,在思维深度上有可圈可点之处。白话散文在性情、智慧、学识、道义担负等方面皆有黄钟大吕之声,而在认知人、认知自我的主题开掘上,少有人涉足。这篇《随想录》在思维纵深上实际上是对西方经典命题“认识你自己”的回应。无论是外婆的容颜还是卡拉扬、埃及艳后,抑或巴黎案件中个体的两重性,精神观照的端点皆在于人这个个体。苏格拉底曾言,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苟活。考察自审性的作品,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深入那些荒凉的区域,那些幽深的走廊。

nlc202309030218

新世纪以来,乡土散文写作的重心由人物刻画、意境(乡愁的寄予之地)营造转移到乡土草本植物、乡土器物的描摹之上。2015年度《牡丹》上刊发的散文亦可见出此间的转向。管弦的《吐气如兰》集中笔墨书写了几种中草药。叶灵的《小城,小城》以草籽的飘零隐喻人事的沧桑,情思凝重,节奏舒缓,相对比较突出。杨胜应的《鲜活在记忆中的树》(题目起的生硬,语法似有不通之处)写到了川渝之地果木和经济类植物,与童年记忆交织在一起,透过植物去打捞少年往事,有一种美丽的哀愁含蕴其间。柴薪的《草木笺》部分小节涉及植物,带入了行走中的思绪。总的来看,因为处理上是以人事为中心,而非以植物为中心,使得人间的功利压过了这些草本植物应有的光亮,其中根本原因,乃理解不透彻所导致。作为一种对比,冯杰笔下的北中原的植物,则晶莹透亮,为这一题材的高水准所在。另外更多的篇章,集中到乡间器物的描述之上,请允许我花费点笔墨集中讨论散文中的乡村器物题材。乡村器物指向物件本身的实用性,与乡村静物有着很大的不同。乡村静物,比如一方池塘,一棵老树,一群驮着夕阳余晖返家的鸭子,等等,就散文处理而言,很容易风景化、美学化,静观之美,固然容易烟雨迷离,但也容易走向自我拟想的陷阱。烟雨中的一番事物所呈现出的总是“我看”,而非事物本身的色泽,事物的本相一旦被遮蔽,那么附着于本相之后的深刻发现也就成了泡影。今天的散文书写,不再是杨朔式的驿路梨花,也不再是丝路花雨这样的风格。用心的写作者,试图深入绝对真实的细节之中,雕刻出时光飘落后自我和生存物理空间之间最真实的倒影。如此情境下,实用类器物成为人们别一番钟情的对象。何谓实用?它意味着这些器物本身会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抚摩,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我指的是农耕社会图景中,永恒地抚摩。因为有足够宽和足够长的时间刻度,它可以轻松地折射出使用者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取向。当然,这后面还有一个厚重的因素,即数百年来,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们的朴素的生活哲学。诸多乡村器物迅速流逝的情况下,有一些依然得以使用,从而亲近正在成长的少年们。而更多的器物,已经悄悄褪去光泽,立在废弃的处所。大转折的时代里,通过文字去重温它们,也许会提醒每一个人的来处,提醒人们,所有手边的事物与我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彝族作者阿库乌雾的《短章》,柴薪的《草木笺》,丙方的《在记忆深处停顿》,马浩的《瓦棱间的花草》,安安的《那些古意盎然的乡间词汇》,李长顺的《一脉书香》,皆可归入乡村器物的书写题材。或许是因为笔力的因素,或者因为情感投射的力度问题,上述文章在审美接受效果上出现了平面化的倾向。

亲情题材方面,暗香的《樱桃红了》,以物喻人,写到了母女之间的和解。撕掉的照片及其被重新粘连的细节植入,闪亮动人,盛开出亲情书写的隐秘芬芳,然而被母亲精心存留的乳牙这个细节,则过犹不及。亲情写作最易上手,却也处处存有陷阱。向讯《父亲的花园》一章,笔力深沉,致力于挖掘富于牺牲精神的传统父亲的形象。处理这种共性的东西其实非常有难度,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其实就是典型化的过程,当然需要良好的叙事能力。其中父子静坐相对,终于无言的细节,尤其动人。张元《父亲的桑科草原》以草原上的葬礼为叙述重点,带入祖母秉持善念的一生。或许出于表达上的急切,使得向内的纵深不够丰富。

安宁的《正在消失的乡村生活》需要单独拎出述说一番。这篇散文为《牡丹》散文栏目少有的个性写作的范式。其叙述能力卓然不群,冷静而有力,从而搭建起锐度叙事的话语风格,这里的锐度直接对应了话语叙述的锋利性。另一方面,这篇散文的切口也比较独特,尤其是《串门子》《走亲戚》两个小节,写到了热情背后的冷寂,温情背后的机心,算计背后的云烟苍茫。若非对世道人心有透彻的观察和思考,就很难抵达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了悟之境。总的来说,这是一篇通透的散文作品,信息量也足够大,如果再注入一丝作者的悲悯底色,则堪称大品之作。

散文是个人与世界相遇的方式,准确地传达周遭世界的投影,仅仅是第一步,如何理解斑驳的万象,并纳入内心的河流,使泥沙下沉,草叶被漂洗,而水滴依然剔透。再通俗点说,就是心胸足够扩展,包容并净化世间诸物,方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高的台阶所在。

责任编辑 王小朋

篇4:阳光下的热闹落谁家散文

今天看到季羡林文集中的《还乡十记》中的《临清县招待所》,里面写的是作者自己家乡面貌焕然一新的喜悦之情,今非昔比,祖国的春风吹暖了祖国各个角落,作者的家乡只是一个缩影。我摘抄文章最后一段“但是,在现在这个时候,在残夏的骄阳中,看到了这样一些东西以后,我真觉得,我的家乡非常可爱的。我虽然不能同街上的每一个人都谈谈话,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但是,我知道,他们是快乐的,他们是满意的,他们是非常快乐和满意的。我的眼睛一花,仿佛看到他们的笑容都幻化成了一朵朵的花,开放在我的眼前。笑容是没有颜色的,但既然幻化成了花朵,那似乎就有了颜色,而颜色一定是红的。再加上刚才在临清一中看到的那一些祖国的花朵,于是我的眼前就出现了那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灿烂夺目,熠熠生辉,残留在饿哦的脑海里的那种灰色,灰色,灰色弥漫的灰色,一扫耳光,只留下红彤彤的一片,宛如黎明时分东方的明霞。”从作者的感情变化,色彩转换的视角,反映出祖国各项事业的如春天的小草勃勃生机,人民生活满意,笑靥如花。

可是,我的家乡呢?我不断反问自己。还记得过年的时候,有一个要好的小学同学问我:“今年村里,到底有没有节目?好像挺久都没有节目了?。”我听了这话,陷入了沉思。

对啊,很久都没有全村人的室外活动了,自从我初三那年,弄得风风火火以外,真的冷清了下来。原因何在,我一次又一次地猜想过,或许是人手不够吧,或许是都想与家人多聊几天句,毕竟难得回家一次,或许是举办节目的时间间隔不够吧……我的脑袋里长出了是问号的小草,在瘙痒着我的神经线,挠着我的血管,很不舒服,可又无人给我答案。

后来又听到一些传言,因为那年举办节目,好像是打球赛,发生了一些争执,双方都不肯退让,于是打了起来;又有人说是村长嫌麻烦,不肯搞;又有人说,怕搞起来了,没观众。因为大多数都喜欢呆在家里室内聊天,看视频,为抢红包可是拿出了杀手锏,争分夺秒,反正离不开网络。办起来,没村民看,没村民参与,冷冷清清的,境况尴尬。说出去,面子上也没光。这件事,就这样推推挡挡,无人愿带头,节目的是就不了了之了。

有一天,我们相约学校,互相聊聊。

“哎,真想打球,热闹一下。大过年的,没点氛围怎么行呢?”我的一位小学要好同学说,边摇头,边叹气,双眼下垂。

“是啊,就算我不是节目里的表演者,好歹也是个观众。”

我放眼看了看四方,阳光灿烂,看上去似乎暖暖的。村道上的行人稀少,不知跑哪去了。只是偶尔有一两条狗出来溜达溜达。学校油漆了一番,再也不想是以前锈迹斑斑,沾满灰尘的墙壁了,白色和蓝色交替粉刷着,很是耀眼,但我总觉得是少了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既然,村里没节目,不热闹,那我们自己找热闹吧。结队把每个小学同学的家门都串一遍,多爽啊,是吧?”

“嗯,好,好!”

一语惊情梦中人,这么美的景,确实是少了点热闹,阳光下的热闹到底落在谁家了呢?眼前的色彩似乎暗淡了下来,随着我的记忆穿越时空。

“今年听说学校操场上有牛歌戏,你去看吗?”一个村民笑着问另一个村民,如春风拂面。

“难得看真人版的牛歌戏。我不正准备杀鸡,早点贴春联,吃饭嘛!吃完饭好去占个好座位,美美地看上一场。”

“真有你的!算我服你了,那我也回去准备准备,这方面,可不能输你!”

“呵呵呵呵!”

到了傍晚,学校操场站满了村民,有老人,有小孩,也有抱着孩子的中年人。节目虽没开始,可人早就在那里等候了,好像河边抛下钓竿正等着鱼上钩渔人那般焦急。成年人们,便开始在那里侃大山,小孩子确实按耐不住,就东走走,西跑跑。还时不时在拥挤的人群中探出小头,做个鬼脸,然后又身回去。要我说,春天的小草冒芽,也没这般有趣呢。因为它们探出头的时候,不会做鬼脸,而且也不能把头再缩回去。而小孩的动作又是那么灵活和熟练,让人忍俊不禁。

月亮毫不害羞地跑了除了,双眼直勾勾地看着地上的人们,估计也是不想放过今晚晚会的每一个精彩的细节。

夜终于来了,原先躁动的人群突然安静了一会,继而是热烈的掌声。

我透过不大的缝隙,看到挺帅的一个小伙作为主持人。戴着一顶圆圆的黑帽子,一套黑得发亮的西装,操着一口流利的家乡话,宣布着节目单。我倾耳听着,发现牛歌戏是最后一个节目,前面的都是年轻人的节目,什么情话,热舞啦。前面的节目,除了稀稀落落的年轻人的欢呼声之外,什么都没有。我看着老人,好像一脸的茫然,因为这么没内涵的东西,或许他们觉得看了会引起视觉上的.疲惫,所以都垂下来头。

终于到了《牛歌戏》了,大多数的人们,都交头接耳,啧啧称好。在后面的,还踮起了脚,双手还时不时鼓掌,喝彩声时不时发出。有的把眼睛睁得圆圆的,害怕错过了什么;有的把手顶着腿,方便托腮,要是在白天,估计也能看出流着口水;有的把颈伸得很长很长,似乎要赛过长颈鹿的架势。挤得我一点空隙也没有,台上的表演,我是无福消受了,只能静静地瞥着周围的人,如同侦察员,侦察着这里的一切,只是他们不知道。

晚会结束时,那些人迟迟不愿离场,彼此讨论着情节,兴致浓厚。

昏黄的灯光静静地照着,除了操场,周围都沉睡在梦里。拉家常的声音,也渐渐平息了。

初二那天,一大早,我就去球场上面,那场面好不热闹。

穿着运动服的男男女女的队员,都在球场上做热身运动,有的在投球,看架势,真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乒乓球,篮球,象棋和跑步的也在准备前期工作,正如早升的太阳,能量无穷大,看着也能让人振奋。后来我只去看了跑步组的,我很注意地观察,青少年参加人数最多。身子虽瘦削,但是很硬朗,眼睛里透着不屈和坚持。他们的脚步没大人的大,尽管很吃力,尽管相差很远,尽管汗流浃背,但是他们没有妥协。他们知道脚下有太多的束缚需要自己解放,有太多的不如意需要自己克服,有太多的平凡需要自己去超越,所以他们不放弃,一步步地向前跑着。步人后尘不可怕,可怕的是连步伐也不敢迈出。这是一颗正在成长的无畏的小树,心里阳光如此充盈,据此猜测,此后会长成一颗参天大树。骨气,足以养身养志!

“我们结队去省城玩玩吧,包车去。!”伙伴们的谈话声又把我拉回现实。

我点了点头,答应了。

说走就走,在走的时候,看到学校周围聚集了很多穿运动服的人,旁边放着许多他们开来的车子。我知道,定要发生着点什么,或者说肯定有热闹看!可是车已经开出,人走了,心还是在学校附近旋转,探寻。

去省城玩了大半天,终于可以回去了。郁郁不安的我,顿时精神抖擞了起来。

回到学校时,已经散场了。不免难过,但还是走着回家,边思索着。

好不容易熬到吃晚饭时,我开口问了哥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事!因为牵挂的心把我折磨得不成样子,连我也不认识的自己。

哥,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房人把各村的年青人召集起来,进行联谊赛,即使村委不搞,我们自己也要搞起来。友情重要,不能因此疏远了。那次发生的争吵,纯属是误会。不打不相识,不是冤家不对头,对头一来做好友。这时,我爸也插话了,今天我也去看了,很多人,球场的周围都站满了人,我们村的小伙子球技也好,三分球进了挺多的。但是就是个子太矮了,不够人家抢。不过也挺好的,今年我们召集了起来,估计明天村委会举办全民阳光锻炼的过年庆典,不然都不好意思混了。今年,因为这场球场,这个年也有点意思了!

在爸说话的时候,我偷偷地看了看他的脸,笑得如同湖面吹过春风那般微泛涟漪。听着他的笑声,我觉得是挺然是那位大神趁他不注意时在他的脸上偷偷地涂抹了一层蜂蜜,甜得芬芳四溢,闻着舒心。

今年这一场球场,似乎我看到很多希望。他们说的“领导不组织,那是他们的事情。我们喜欢,我们就要去做。”是啊,既然喜欢,就要去做。不正像追梦吗?既然有梦,就要去追。不要让自己人生过于寂静,生活总有点热闹才好!经历风风雨雨,才会有阳光普照。

今年,阳光下的热闹已经成小气候了。接下来的日子里,这股大热闹还会远吗?网络那股霸气还会那么容易那么嚣张地绑住人的心吗?冷漠,还敢侵袭吗?

据说,明年的阳光下的大热闹风暴来袭,会遍及每家每户。传言是否可信,让我们拭目以待!

★ 流星落散文

★ 暖阳散文

★ 落玉语,把酒情作文

★ 忆初-散文

★ 情已逝散文

★ 荞麦情散文

★ 黄河情散文

★ 老宅情散文

★ 红叶情散文

篇5:不知秋思落谁家抒情散文

明月松间照,洁光普地尘。一轮皎洁的明月空中挂,正是中秋时节,怎能不勾人心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人的诗句不觉在嘴边呢喃,月穿越千年,每次月圆令无数诗人游客入怀,写下千古诗篇,传颂万年。

月圆又中秋,游子无言的徘徊于寂寞的小巷,举头望着清冷的明月,沉重的.迈着失落的步伐闲行。中秋时节,不知有多少人月下团圆喜庆,不知有多少人家中切饼,然而更不知有多少人背井离乡,月下孤鸣。慈母在家中缝缝补补,忙忙碌碌,多么希望游子归来,月下闲聊谈心,然事与愿违,游子在外奔波游走,思母心切,却无力回乡探母,实有太多无奈在心中沉淀。

寂静林间撒娇月,冷清幽径寻蜜园。独自徜徉于幽深小径,携着一缕月光,伴着繁星点点,在阡陌交通中寻觅,在冷清深夜中闲散。不觉行至小丘,丘上立站,仰望天空,举杯惆怅,与月对饮,草木为伴。忽脚下一滑,摇晃下丘,一阵微风拂过,树枝摇曳,斗转星移,眼前万般敞亮,定睛细看,恍然发现刚立小丘乃一座孤坟,不禁浑身鸡皮疙瘩骤起,打了一个哆嗦,魂差点离了身躯,飘于世间。不知是哪位先人入土此地,在如此月圆之夜,与偶相遇。不知明月树木为伴,你是否孤单?在中秋佳节,你是否想念你的后人?是否需要人陪伴?此时此刻,偶胆战心寒,本想与你闲言碎语一番,然由于不胜心惊只好与你别离,偶们都是月夜孤人,还请见谅。

散步田野间,邀明月共舞,与禾麦为伴。心思佳人,然不知其在何方?襄王有心,却未知佳人是否有意?在如此月圆之夜,不知有多少恋人花间月下,不知有多少夫妻携手漫步,又不知有多少离别恋人在望月相思难言。有情人本该月下共舞,衣炔翩翩,然只因有世事百态,分割两边。唯有望月生思,对月诉怨,视月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佳人闺中卧,以泪洗面,被窝中无言。游子月中独舞,泪水盈框,饮酒减思,酒后情思绵绵,携泪入眠。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愿天下有情人共度百般苦,执手相看泪眼,良辰乐度,白头到老。

然又不知有多少有情人望穿秋水,心灰意冷,无奈下选择一刀两断,起初如此美满,散后则唯有凄凉。一对恋人若想要在一起,理由千万万,而无奈分离理由只有一种,那就是不够爱。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历经千年的轮回,才换来今生的相遇,所以要倍感珍惜。若你还认为会有下一个有缘人,不是没有,或许几年会相遇,又或许千百年才能相逢。既然已觅得知音,为何选择让其离去呢?如若执意如此,恐怕后悔时会发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感慨,到时望尘莫及,悔之不已。因此,相逢是一种缘,正是由于经历了别离的苦痛,才会更加珍惜别后的重逢。

静躺田间,仰望星空,不知谁会陪偶一起赏繁星?月挂当空,中秋佳节,不知秋思落谁家。

凭栏远眺,似乎一种愁思落入心头,真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未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之感。远处的山峰起起伏伏,若隐若现,似有几分朦胧,几分萧然。立亭远望,明月空中挂,繁星周边悬,在此佳节,月光普照,孰不知多少人凭月生思,眉头紧锁,愁容满面。在月下落泪,在林间无言。

上一篇:无印良品发展最全的总结下一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