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拒绝》评课稿

2024-04-22

《牡丹的拒绝》评课稿(精选9篇)

篇1:《牡丹的拒绝》评课稿

《牡丹的拒绝》评课稿

昨天在罗江中学参加罗江、什邡、绵竹三县联合教研活动。主体内容是同课异构,教学篇目是高一读本中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执教者是罗江中学小唐老师(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教学半年多)和什邡中学的周老师(教了高三后常在复习班,现在回到高一)。两人的教学各有特点。

本文要说的是小唐老师的课。教学进程与教学内容如下:

一、谈话引入,观看“洛阳牡丹”视频,读刘灏、皮日休、刘禹锡等写牡丹的诗。

让学生读出课本中写牡丹美的诗句(欧阳修、白居易的)。

二、研读课文一二段,思考:世人眼中,牡丹是怎样的美?

三、研读课文主体内容

1、找出作者眼中牡丹与众不同的美?

怎样开?怎样读?(定位,读)

2、投影古代传说《牡丹的故事》

3、游客对拒绝开放的牡丹的态度是怎样的?

勾画圈点

4、作者眼中的美是怎样的美?

定位,圈点

板书:

世人——秀韵多姿、雍容华贵——富贵

美:

作者——拒绝荣誉、拒绝委顿、拒绝皇威——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高贵——品位

四、齐读末段,并进行研究:

1、文章仅是赞美牡丹吗?

2、由物及人的写法叫什么?

3、在历史长河中,如牡丹一般拥有“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个性品质的人有很多,你还记得吗?

学生交流:陶渊明、朱自清、屈原、李白

教师补充:文天祥、于谦、鲁迅、徐悲鸿等

投影并让学生读孟子、屈原、陶渊明、李白、李清照的`名句

4、今天,在面对名利、诱惑时,有人选择不忘初心,有人选择趋之若鹜。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需要对什么说拒绝呢?

学生交流,教师点示:拒绝是为了坚守。

五、分享、朗诵教师的小诗《牡丹》

六、以“牡丹”为题,写出对牡丹说的话。

学生交流。

七、学生再次诵读末段。

评点:

从上面唐老师的教学过程与内容来看,其教学思路表现为:由“形”到“神”,由“花”及“人”,由“人”及“己”,引导学生完成对《牡丹的拒绝》的解读,采用的是“层层剥笋”的教学法。

第一层,先剥世人之“爱”

“爱”的是牡丹的秀韵多姿、雍容华贵,“爱”的是牡丹的“富贵”。

世人之“爱”的背后是富贵观,人们重视的是牡丹的外在美

第二层,再剥作者之“爱”

作者“爱”的是牡丹的拒绝荣誉、拒绝委顿、拒绝皇威,“爱”的是牡丹的“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爱的是牡丹的“高贵”,爱的是牡丹的品位。

作者看重的是牡丹的内在美、品位美。

对“牡丹”,同样是“层层剥笋”:

“拒绝”的外在原因是寒冷和阴雨;

“拒绝”的内在原因是苟且和媚俗,是萎顿和衰老。概括来说,就是“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个性与精神。

前者是表象,后者是根源。

“层层剥笋”的教学法,于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来说,是一种可行有效之法。

散文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感知并分享作者独特的内在体验。

《牡丹的拒绝》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对牡丹花开花落的描写,着力赞美牡丹的拒绝,赞扬牡丹不慕虚华、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精神。

牡丹的高贵,开,倾其所有;落,惊心动魄;不开,则安之若素。拒绝是为了坚守,坚守每一次的绽放都是生命最完美的呈现;拒绝是因为执著,执著于对独立矜持的自我个性的追求,执著于对自我生命质量的尊重。为此,皇权可以藐视,宁可被贬;荣誉可以淡漠,纵然遭来诅咒。那冷漠的背后是火一样的热情,拒绝的背后是如磐石般的执著。拒绝的背后是执著,拒绝便是高贵。

不采用“层层剥笋”的教学法,就不容易细察到文章的独有的内涵与思想。

在笔者看来,散文的教学,要重“表现”,其思路是由“实”到“虚”;散文教学要重“自我”,其重心是让学生感知并分享作者独有的内在体验;从语言细节出发,寻找散文家独有的表现方式,以求零距离地接触散文家的个性。

据此,笔者觉得小唐老师的教学方法选择是正确的,是可行有效的

篇2:《牡丹的拒绝》评课稿

说课人:汪洁瑶

一、说教材

《牡丹的拒绝》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中第三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品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对牡丹花开花落的描写,着力赞美牡丹的拒绝,赞扬牡丹不慕虚华、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精神。

作为接受性阅读课文,它在本单元乃至本册书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教给学生阅读欣赏文章的方法,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达到育人的目的。2.赏析文章三美——物象美、意蕴美、语言美。

3.了解本文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重点:品味语言,领会作者所强调的牡丹不应作为“富贵”被膜拜,而应作为“高贵”被颂扬的题旨。

难点:领悟文章的艺术特色,学习以物写人的手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以作品为出发点,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作品“主要写了什么?” ;二是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主要是从内容和主题两方面来展开的。对于内容的理解是赏析的基础,是对深入理解、把握主题的铺垫,据此,我设计了:“读——讲——想——议”四步教学法:

1、读——散文之美,首先在于塑造的意象之美,要准确把握意象的特征,惟有从作品出发,细致深入地品味语言的内涵与表现,在教学中可以安排多次多处的诵读,以泛读与精读、领读与齐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相关语言、语句、段落的诵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进而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赏析。

2、讲——文中的相关背景以及一些难句如教师不认真分析,不作适当讲授,学生很难理解。

3、想——随着教师的引导,学生一步步的在品味之中展开思考,从而由浅入深的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所在。

4、议——这是进一步的拓展,引导学生全面的理解文本,深入的展开思考,并由此及彼的拓展开去,使得阅读在广度以及深度上有所体现。

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对文本的诵读、品味。另外,还应调动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以往的阅读经验,情感经验,不断深入的展开学习过程。所以,教学的环节以及问题的设计,我遵循阅读的规律并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让学生有一个举一反三的知识能力平台,并在最后及时做好迁移和评价的工作。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品读分析

1、分析物象美:

当代著名作家王蒙曾特别推荐此文,说“写得真绝”,“题目尤其好”。好在哪里呢?点拨明确“拒绝”一词使牡丹拟人化,设下悬念,吸引读者。同时引导

学生从题目入手,仔细阅读文章,梳理出“拒绝”的多层次涵义,归纳出三个拒绝:寒冷和阴雨,苟且和媚俗,萎顿和衰老。

接下来就讨论牡丹为什么拒绝?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剖析,一是从物质层面,是在遵循花期、遵循自然规律,二是从精神层面出发,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不吝惜生命,是维护自由和尊严的个性宣扬。

2、感受意蕴美:

牡丹自古以来一直是文人画士笔下绝佳的题材,白居易就有:“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的诗句。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他们都是赞美牡丹的富贵艳丽。通过刚刚的学习,可以发现张抗抗在另辟蹊径,着重赞颂牡丹的内在美——高贵品位。可见作者在赞颂牡丹同时,以花喻人,托物言志,赞颂牡丹一样高贵品质的人。3.归纳语言美:

一是描写牡丹开花时状态的词语。(如“解冻的大江”、“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态意”、“宏伟”、“壮丽”、“浩荡”、“轰轰烈烈地迸发”等。)这些词语都带有一种动感,牡丹似乎不是在开花,而是在向人们尽情地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她美得雍容华贵,美得惊世骇俗,她美得无可争议。

二是描写花落时情景的词语:(整朵整朵,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如同大鸟的羽毛惊心动魄。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她虽美但不吝啬自己的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们最后依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和比喻,写出牡丹的不吝惜生命,不在乎生命的长短。这段话与其说是对牡丹品行的高度评价,不如说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唤:人,应该无私的奉献,不在乎生命的长短,要活得轰轰烈烈,尽其所能,去体现生命的价值。

由此可见,本文的语言之美体现为两方面:

(1)大量运用修辞手法,如比拟、排比、对比、反问、引用等

(2)虚实结合。以修辞、诗句、传说、想象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牡丹的美、牡丹的神秘、牡丹的个性和牡丹的高贵与品味。

五、说拓展延伸

牡丹为了自己的个性,为了一个原则,拒绝了一切赞颂,用它的生命谱写这一年一度的壮丽篇章。本文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紧紧抓住读者的心,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读完全文,不禁对牡丹和具有牡丹一样高贵品质的人肃然起敬!在历史长河中,有哪些历史人物像牡丹一样有骨气、不畏权贵,维护人格尊严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篇3:牡丹的拒绝

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

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纷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象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象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象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象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力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感悟]《牡丹的拒绝》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独辟蹊径,着力赞美牡丹的拒绝,赞扬牡丹不慕虚华、对生命执著追求的精神。文章开篇先声夺人,以优美之词渲染铺陈出牡丹的美,描绘人们为一睹牡丹芳容而千里迢迢奔赴洛阳的情形。并用古老的传说来增强牡丹的传奇色彩,为下文抒情议论作了铺垫。接着笔锋一转,巧妙地抓住牡丹因天气阴冷而拒绝开花这一特点赋花以人格精神的美,着力赞颂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个性。同时又以美丽的想象来渲染牡丹怒放时的辉煌与灿烂,花落时的绚丽与壮烈,不仅弥补了游人与牡丹花擦肩而过的遗憾,更重要的是强化了牡丹完美而又高贵的形象,强调牡丹不应作为“富贵”被膜拜,而应作为“高贵”被颂扬,使牡丹的美更具有灵性和品位。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对比手法渲染牡丹之美,赋予牡丹高贵的品性和典雅的灵性,让读者获得了美的享受。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宁县教育局教研室]

篇4:牡丹的拒绝 教案

知识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2、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体会和学习牡丹的个性美和品位美。

能力目标:培养和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由牡丹的品质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体会和学习牡丹的个性美和品位美,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日本的国花是樱花,墨西哥的国花是仙人掌,荷兰的国花是郁金香,同学们中国有没有国花?由此引入“国花之争”。梅花有“天下尤物”“花魁”的美誉。牡丹有“花中之王”“花王”的美称。(请两位同学分别陈述选择的理由)。

二、了解作者

我们曾经学过他的文章《地下深林断想》,结合《导学与评价》,略。

三、解题

《牡丹的拒绝》题目中的描写对象是什么?(牡丹);她的行为是什么呢?(拒绝)《牡丹的拒绝》这个题目将牡丹拟人化。

四、在预习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 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预习要求:字、词、句、篇)。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都是围绕牡丹展开的,请同学们概括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

点拨提示:

三个方面:所闻 — 牡丹的美丽

所见 — 牡丹的拒绝 所悟 — 牡丹的品质

既然文章题目为牡丹的拒绝,第一部分写“牡丹的美”是否可以不要?(这个问题留到后面解决)文章第二部分涉及题目内容,我们来研读第二段。由“牡丹的拒绝”我们可以提一些问题如:牡丹拒绝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拒绝?带着这两个问题读第二部分。(朗读第二部分)明确:拒绝开放,拒绝虚华,拒绝游人的赞颂,拒绝皇威,拒绝属于自己的荣誉。他为什么会拒绝?

明确:因为花期未到,要遵循自己的原则,花期不到不能开花是自然规律。百花也没有等到花期,却慑于武皇的皇威提前开放,唯有牡丹拒绝开放,花期未到只是表层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什么?(等到后面探讨)

面对牡丹的拒绝游人们有怎样的反应?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明确:失望和疑虑。

失望说明人们在来之前有期望,有期望才有失望嘛,那么人们来洛阳看花前有怎样的心情?

明确:焦渴和期盼。为什么会有焦渴和期盼的心情呢?因为牡丹的美。(请同学朗读描写牡丹美的句子)

这里回答前面的问题,第一部分可不可以去掉?写牡丹的美是为后文 蓄势,使文章抑扬顿挫,有波澜,这就是我们讲的“文似看山不喜平”。开篇用了四个排比句概括牡丹的美,这是人们喜欢牡丹的原因。但人们为什么偏偏从四面八方赶到洛阳观看牡丹呢?

明确:是因为欧阳修说过“洛阳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奇”在何处?文章又用武则天怒贬牡丹至洛阳的传说,给牡丹身上笼上一层神秘色彩,所有这些都大大地澎胀了人们观看洛阳牡丹的欲望。

人们是乘兴而来,却未败兴而归。其是作者面对这“傲慢的牡丹”,泼墨如水,进行大肆想象,作者是怎么描绘牡丹的?

明确:花开时,倾其所有;花落时,惊心动魄;拒开时,安之若素。

这里有写到“拒绝”,前面我们说了“拒绝开放”的表层原因是唤起未到,深层的原因是说明,同学们有没有找到?

明确: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只有牡丹坚守住了自己的个性。(此处插入“焦骨牡丹”)正因如此,牡丹不仅有富贵,更是一种高贵,它坚守个性,显示了自己的高贵,与百花丛中它才格外的有品位。

“拒绝”体现了牡丹的什么美? 明确:个性之美,高贵之美,品位之美

可见,作者是赋予牡丹内涵的,也是她借助牡丹的拒绝,想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思考一下,在本文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联系现实生活,你认为作者写牡丹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点拨提示:

(1)由物及人,由牡丹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

(2)赞美那些在富贵和权势面前不屈服、不低头、挺直腰杆直立着的、大写的人。

(3)这些人像牡丹一样,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不受世俗的人、事、物的干扰,遵循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

(4)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越来越少了,而且往往不被理解,为社会所不容,结尾处作者留给人们深思的话题,学习后,我们也要有意识的去发现、理解和尊重这种被世人忽略和漠视的东西,因为它是一种难得的美,因为它是生命的真谛。

四,品味语言

1:找出描写牡丹开花时的状态的词语。

2:“窥视”意思为偷偷的看,带有贬义色彩,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3.写牡丹花名时,为什么不加标点?加上如何?

点拨: 第16自然段“解冻的大江”、“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恣意”、“宏伟”、“壮丽”、“浩荡”、“轰轰烈烈地迸发”等。这些词语都带有一种动感,牡丹似乎不是在开花,而是在向人们尽情地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她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她美得无可争议。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随随便便是不能看到牡丹的个性的,只有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发现她的与众不同,这也更体现了牡丹作为“花中之王”的高贵与神秘。

第17自然段中写出的牡丹花名就有十多个,不加标点一气呵成,表现出作者似乎在欣赏时目不暇及,似乎牡丹都在尽情展示自己的生命之美。五课外延伸

在历史长河中,有哪些历史人物像牡丹一样有骨气、不畏权贵,维护人格尊严的,并简单的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略

五、总结

篇5:牡丹的拒绝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脉络结构,了解牡丹,积累相关诗文。

2、了解本文托物言志、以花喻人的写法。

3、学习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可贵品格。

【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牡丹的个性和品位,由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可贵品格领悟做人的道理。【教学方法】鉴赏和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计划用一课时完成。作者四月往洛阳看牡丹,因这年天冷牡丹未开,这本是一件扫兴遗憾的事,作者却反题正做,突出牡丹的拒绝,赞美了牡丹的个性之美,品位之美、高贵之美。作者赞美牡丹,以花喻人,托物言志,希望人们做一个像牡丹一样有个性、有品位、有高洁精神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阅读教材,思考、讨论、理解、升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人格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上课前,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播放幻灯)

有一次唐后武则天与上官婉儿在御花园赏雪吟诗,忽然有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园子里的腊梅开了。武后龙颜大悦。她就想:园中其他花卉也应该跟腊梅一样为她开放。于是武后提笔写下四句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第二天一早,百花慑于皇命,在一夜之间群花竞开,唯有牡丹含苞未放。武则天勃然大怒,一气之下将牡丹贬到了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武后知道后更加生气,便又下令烧死牡丹,牡丹枝干全被烧焦。第二年春天,被烧的牡丹不但没死,反而开得更盛。——这就是武则天怒贬牡丹的故事。

当然,这只是个神奇的传说。牡丹向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社会名流,皇宫贵族无不喜欢牡丹。他们不仅爱牡丹、赏牡丹,而且种牡丹、写牡丹,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雍容华贵的各色牡丹。(播放配乐幻灯图片,欣赏牡丹中的名品。)

二、欣赏、介绍牡丹(播放幻灯片)

1、欣赏牡丹中的名品。幻灯展示:

“牡丹四贵”——姚黄 豆绿 魏紫 赵粉 牡丹中的“名品”——墨撒金 白雪塔 铜雀春 烟绒紫 黑花魁 蓝芙蓉 迎日红 首案红 锦帐芙蓉 火炼金丹 乌金耀辉 凌花湛露 银红巧对 唇 红 青龙卧墨池 映日红 二乔 虞姬艳装

2、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赞誉牡丹的诗。幻灯展示: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唐·徐 凝)

“天下真花独牡丹。” “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

(宋· 欧阳修)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宋·周敦颐)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尽城中好物华。”(唐·徐 凝)

“天然国色美无双。”(清·陈 确)

3、介绍牡丹的得名由来以及我国人民常把牡丹看作是人类和平、幸福、繁华与富足的象征。

幻灯展示:

牡丹别称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又有洛阳花、富贵花、“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之美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子而根生苗,故谓‘牡’(意为无性繁殖)。以色丹者为佳,故谓‘丹’。”

我国人民常把牡丹看作是人类和平、幸福、繁华与富足的象征。

4、介绍牡丹的栽培历史、牡丹的药用及观赏价值以及洛阳牡丹。幻灯展示: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

牡丹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有相当重要的药用价值,牡丹根和皮均是名贵的中药材。

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绚丽多姿名扬天下,故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女作家张抗抗的散文《牡丹的拒绝》。让我们来看看她眼中的牡丹又有怎样的一番模样和风姿?

三、赏析课文:

1、通读全文,理清本文的脉络结构。

(1)齐读,指名朗读,听配乐朗诵(部分)。(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正音词:

下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翘(qiào)盼 濡(rú)染 卓(zhuó)尔不群 B 消遁(dùn)恣(zī)意 惊世骇(hé)俗 C 瞻(zhān)仰 贬谪(zhé)姹(chà)紫嫣红

释义: 膜拜 消遁 贬谪 窥视

跋山涉水 蔚然成风 姹紫嫣红 安之若素(3)本文构思巧妙、脉络清晰,请同学试着理清文章的脉络。点拨:(意思对即可)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洛阳看牡丹。第二部分:写牡丹的拒绝。

第三部分:意在揭示牡丹拒绝的原因。

2、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学生讨论、思考回答,教师引导点拨)

问题设计一:牡丹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静——秀韵多姿、雍容华贵、绚丽娇艳、惊世骇俗;

动——花开时:倾其所有、热情奔放;

花落时:惊心动魄、慷慨悲壮; 拒开时:安之若素

问题设计二:很多人都欣赏过牡丹,但为什么还“偏偏从四面八方,滔滔黄河般”赶到洛阳看牡丹呢?

点拨:欧阳修曾说 “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奇”在何处?武则天怒贬牡丹至洛阳的传说,给牡丹身上笼上一层神秘色彩,所有这些激起了人们观看洛阳牡丹的欲望。

问题设计三:人们是乘兴而来的。“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但牡丹却毅然拒绝了人们。从文中的哪一段可以看出来?牡丹究竟为什么拒绝绽放呢?

点拨:“时令原因,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 ;“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

问题设计四:第15段中说,牡丹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根据上下文,简要说明这“荣誉和赞颂”具体指什么? 第16段中“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句中的“性子”指什么?

点拨:人们为它开花时的火热激情、辉煌灿烂和宏大气势,为它的倾国倾城、国色天香而倾倒、疯狂。

不畏惧权贵(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不从众等)

问题设计五:作者认为牡丹不应作为“富贵”膜拜,而应作为“高贵”来颂扬,其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分点概括说明。

点拨:“富贵”指有钱有地位;“高贵”指达到高度的道德水平。

花开时,倾其所有,轰轰烈烈,辉煌灿烂;花落时惊心动魄,义无反顾,慷慨悲壮;拒开时,安之若素,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

问题设计六:通过上面的讨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牡丹的拒绝”体现的是牡丹怎样的品质?

点拨:“拒绝”体现的正是:个性之美、品位之美、高贵之美。

四、总结:

《牡丹的拒绝》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品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对牡丹花开花落的描写,着力赞美牡丹的拒绝,赞扬牡丹不慕虚华、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精神。下面我们来回顾总结本节课所上的内容:

1、《牡丹的拒绝》“拒绝”什么?

学生回答:牡丹拒绝寒冷、拒绝开花(拒绝在花期未到之前开花。从深层次说:就是拒绝苟且、俯就、妥协、媚俗。)

2、为什么“拒绝”?

学生回答:理由:有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盛大的开花日期,春寒花期未到所以拒绝开花。

3、文中几次提到了“拒绝”?

学生回答:一处是牡丹“拒绝”武则天的命令,没有开花;一处是第九届洛阳牡丹花会上“拒绝”游人的期盼,没有开花。

4、“牡丹的拒绝”分别导致什么结果?

学生回答:发配洛阳;竭尽想象、探访窥视牡丹的个性、不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

5、“拒绝”体现了牡丹什么样的“性子”(品质或品位)?

学生回答: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有气节有灵魂有筋骨有神韵。

6、由物及人,赞美人的什么品格?

学生回答:维护人格尊严,不畏权贵;遵循自然规律和行事准则,不趋炎媚俗。

7、请同学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学生回答:作者用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通过对牡丹的高品位的热情颂扬,歌颂像牡丹那样有气节有灵魂有筋骨有神韵的人的精神,并且对这种高品位的精神进行呼唤。

8、牡丹这种“高品位的精神”,你首先联想到的是历史上的哪些人物? 学生回答:(示例)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屈原: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9、人们给不少花都赋予了象征意义(即花语)。如:牡丹象征着富贵。学生回答:

玫瑰象征着(爱情),梅花象征着(坚贞),菊花象征着(品德高尚),荷花象征着(高洁),兰花象征着(典雅)„„

10、最后让我们在蒋大为的《牡丹之歌》声中结束这一课,希望每一位同 学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做一个像牡丹一样有个性、高品位的人!

六、作业:

1、“美的沉思”一:将来你想做高贵的人还是富贵的人?

2、“美的沉思”二:读罢此文,你认为万事万物何为“美”?

明确:内在比外在更重要,内丑外美可不能要,内外皆丑千万别要,内外皆美肯定最好。

3、课后自主完成练习一至五题。

篇6:散文阅读:牡丹的拒绝

牡丹绚丽娇艳,雍容华贵。这是早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但仰慕者、好奇者,却偏偏要翻山涉水,从天南海北不约而同地涌进洛阳城。这风习由来已久,欧阳修曾赋诗慨叹:“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它与洛阳水土最亲合,传奇的身世与最美的容颜使洛阳牡丹名噪天下,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绝佳品种,独出此地。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去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节”,可花期逼近时,却连日阴云苦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看花人依然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座又冷又静的洛阳城,让你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吸一口气,掩藏好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成公园。你相信牡丹喜欢热闹,不像幽兰惯于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然而,满园一片绿色,虽枝繁叶茂却仅有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饱满的花苞,形如仙桃。细看,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放的意思。从云缝中漏下来的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它。它木然,无动于衷。

愕然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赏?于是,看花人遗憾地暗怨,于是洛阳人尴尬地辩解„„人们都不解:当年专横的女皇可以役使百花连夜速发,菊栀梅兰谁敢不从?惟独牡丹抗旨不遵,宁可发配洛阳。如今,莫非它改了禀性?

于是,你只得面对绿色的牡丹园竭尽想象,想象牡丹的在春晖中的激情与璀璨——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放浪形骸,宏伟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短短的几天里迸发;不开则已,一开则挥洒尽净,国色天香倾城倾国!

想象中,你吻了花魁,你嗅过花香。你看到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你置身于延续千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借若狂”的盛况之中„„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对来年的希望。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把牡丹作为富贵化身而膜拜的人,但愿你能目睹一次落花的情景。一阵清风,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便整朵整朵的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依然娇艳鲜嫩。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牡丹壮美的告别,留给世人净化心灵的体味。体味至深,你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牡丹值得膜拜,是富贵么?一字之差。

在阴冷的四月里,没有出现什么奇迹。游人自可为扫兴而腹诽,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遵循天情地意设定的花期,遵循自己坦荡行事的规律。我想,人们不会因牡丹拒绝寒冷而拒绝牡丹的美。牡丹之美,惊世骇俗。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C)(4分)A.“牡丹的拒绝”,即牡丹的权利,它有权拒绝自然界规定的花期,也有权拒绝好奇者的膜拜。文章题目透露了牡丹的个性信息。B.这篇散文不但将洛阳牡丹人格化,而且将其“诗化”。作者藉以颂扬一种令人敬慕的品格,讴歌真率无邪的情致。C.“花开花落二十日”,牡丹花期短暂,个性难现;而在漫长的“没有牡丹的日子里”牡丹才有个性。为此,作者提倡“拒绝”。D.“放浪形骸”,在文中属于成语翻新使用,没有贬义。它表现出牡丹在怒放时热情奔放的形象,符合所在段落的语境。

E.作者取材于真实的经历,但文章冲破“写真”的疆域,说传闻、引佳句,驰骋想象,清丽的文字中兼容了崇敬与鄙视。(A项,“它有权拒绝自然界规定的花期,”与原文意思相悖;“有权拒绝好奇者的膜拜”在原文没有依据。C项,花开二十日不能算花期短暂,对“没有牡丹的日子”的特指意义理解有误;最主要的是前后两句没有因果关系。共4分。选对一项2分,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18.为什么说“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根据文意分条陈述理由。(4分)1)洛阳牡丹不仅美丽品种绝佳,而且有传奇的身世。2)盛花期,洛阳犹如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每条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9.解释下列语句划线的文字的含义。(4分)

(1)牡丹壮美的告别,留给世人净化心灵的体味。

牡丹跨越萎顿和衰老,将最美好的生命形象留在世上,可谓壮美。意思对即可。(2)牡丹值得膜拜,是富贵么?一字之差。

牡丹品格高贵,值得膜拜。

必须出现“高贵”一词。

20.“牡丹之美,惊世骇俗”作者这样评价牡丹,自有寓意。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揭示其寓意。

并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这种美给你的启示。(不少于200字)(10分)

答案要点:作者写牡丹之美,是赞颂人的高贵品格。维护人格的尊严,不畏权贵;遵循自然规律和行事准则,不趋媚世俗;为将美好留驻人间,不吝惜生命„„这便是惊世骇俗之美。(共4分,可分点赋分。意思对即可。)

延伸:观点表述2分,举例1分,分析1分,语言表达2分。

答案示例:

牡丹之美,美在不畏权势,不因人们的膜拜而改变自己高洁坦荡的禀性、美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开则已一开倾城倾国、宁可零落成泥亦不愿枯萎败落。这样的美又怎能不算惊世骇俗!牡丹之美,亦为中国文人自古相承的铮铮傲骨。竹林七贤不为名利所动、隐居山林自享畅饮吟诗、下棋弄琴之乐;文天祥不为金兵所诱、慨然高唱正气歌赴死,报国成仁。比较之下,文革时期为保自己利益而溜须拍马的一批走狗文人登时相形见绌。不畏权势的文人为文坛贡献了一批流传千古的名篇,而趋炎附势的小人只留下一些供人讽喻的笑柄。因此,文坛亦须牡丹之美,文人不应为外物所左右,而应顺从内心,坦荡高洁,如此,文坛才能鼎盛。

篇7:牡丹的拒绝

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 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地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像的空间。想像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像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像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像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像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像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想像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品读感悟

篇8:《牡丹的拒绝》读书笔记

洛阳的牡丹,它不畏权势,面对帝王的命令,视若枉闻,宁可发配洛阳,也不屈尊事贵,面对权势,它挺起了生命的脊梁,昂首向前,融合在孤傲的天际间……

挺起生命的脊梁,人便守住了内心的本性。

生性放任的李青莲,金銮殿上让高力士脱靴。面对权势,他挺起了脊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游遍大江南北;追寻正义的尾山宏,面对日本右翼的威吓,依然挺起了脊梁,在追寻正义的泥泞中跋涉。在他的身上,便有了正义的力量。

面对权势,不退缩,挺起脊梁,用生命跨过!

面对生死,牡丹不悔。即使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也了无遗憾,它走了,走得是那样的惊心动魄!虽有“花谢花飞花满天”的气魄,却无“红消香断有谁怜”的遗憾。面对生死,它挺起生命的脊梁,用炫丽的花瓣谱就了一首无悔的赞歌!

挺起生命的脊梁,生也好,死也罢,用浩然的正气去接受,灵魂便会得到升华,生命的价值也便由此提升。

面对元军的劝降,吟诵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大义凛然的向我们走来了,面对生死,他用生命换来的耿耿忠心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在生死面前,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把荡气回肠的豪气献给了祖国,他挺起了脊梁,飘然遁去!

奥斯特洛夫斯基用生命著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也挺起了脊梁,在生命的泥淖中昂首向前!

牡丹,已不只是人们所朝拜的花之富贵,它是一种孤傲,是一种对生死的阔达。

篇9:牡丹的拒绝公开课教案设计

——《牡丹的拒绝》教学设计

青县职业高级中学 孙增红

【文本初探】

牡丹,素来以它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然而,牡丹花语的背后却有它别样的故事、风骨和精神。古有“焦骨牡丹”的传说,今有张抗抗的散文《牡丹的拒绝》,赞其骄傲,述其壮烈,誉其高贵坚定,品其卓尔不群。授课者通过“牡丹拒绝了什么”、“牡丹为什么拒绝”这两把钥匙,有依据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追述精髓、品味语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本文的脉络和结构、了解本文托物言志、以花喻人的写法;

2.理解比喻、拟人、引用、反问等修辞方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

3.学习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可贵品格,理解本文的深刻内涵; 过程与方法

1、揣摩文章语句,通过朗读比较法,品味本文语言的艺术性;

2、拓展及延伸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及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个性美的认识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理解本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1、多媒体展示法;

2、阅读法

3、小组讨论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辅助

(教学用具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它可辅助教学,使所讲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和深刻化)【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朗读全文,疏通文字,初步理清文章思路;

2、张抗抗的相关资料;张抗抗,1949年出生于杭州。1969年去北大荒上山下乡。1972年开始业余学习写作并发表作品。1977年就读于黑龙江省艺术学校,1979年调入黑龙江作协从事专业创作。至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散文300余万字,出版专集十余种,并多次获全国及各省级刊物散文奖,短、中、长篇小说奖。1988年被英国剑桥大学收入《世界名 人录》,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抗抗绝不无缘无故地去写一景一物,除非她从中悟到了什么,使之能够“上升到超越于现实之上的艺术境界和智慧境界”。登泰山,从人对山的征服,体味人对自身的超越;从泰山形成过程中的三降三起,体会自然运动中的一种辩证法则:“如果它想要获得一个新的高度,它务必在造山运动中将自己再沉沦一次”。不知有多少人登过泰山,不知有多少人写过泰山,但很少有人把泰山的奇丽壮观与它的沉沦联系起来,并且看作是今日辉煌的一个动因。张抗抗的命题不是“一览众山小”,而是“仰无愧于天”。这是对人世乃至大千世界沉浮生灭的一种深层感悟,一种乐观积极的有进取意识的把握。

《牡丹的拒绝》可谓张抗抗近年的代表作,在整个散文的百花园中也是一枝上品。它的选材提炼、立意布局、行文语言都无可挑剔。……这里特别显出一个作家不寻常的艺术的洞察、思考、感觉和表现的能力。

积累字词:

仰慕 赞誉 雍容华贵 绚丽 惊世骇俗 跋山涉水 蔚然成风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瞻仰 黯淡萧瑟 恣意 濡染 窥视 膜拜 消遁 安之若素 贬谪 繁衍

【教学设计过程】

一、掀开面纱、初赏牡丹

(一)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牡丹之歌》,创设情境)

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美丽的礼物,每一种花都有它不同的寓意,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花,又有别样的欣赏,那张抗抗对牡丹是怎样的欣赏呢,那就让《牡丹的拒绝》来告诉我们吧!导入课题。牡丹的拒绝(板书)

(二)紧扣文本,预习验收 请大家梳理文章的结构

构思巧妙、脉络清晰,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第一部分: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洛阳看牡丹。(未到洛阳想牡丹)第二部分:写牡丹的拒绝。(到了洛阳赏牡丹)

第三部分:意在揭示牡丹拒绝的原因。(不见牡丹花开赞牡丹)

大家觉得牡丹美吗?那么我们手中的文章有提到这些牡丹的品种吗?

(请一名学生朗读)

“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象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品读语言)

牡丹的开放很美,文中怎么评价概括牡丹的美?

(全体学生齐声朗读)

“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鲜艳,美得惊世骇俗。”

运用排比,增强语势,集中概括牡丹的美。“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的美只是雍容华贵吗?牡丹的美只是国色天香吗?那它会不会有多样的美呢?

二、解题入手、再赏牡丹;

解读标题:拟人。只有人才会拒绝,花却能拒绝,有人的灵性。

我们再仔细来看一下题目,其中包含了我们解开这篇文章的两把钥匙。

①第一把钥匙:牡丹拒绝了什么? ②第二把钥匙:牡丹为什么拒绝?

三、解读文本、逐个击破;

(一)第一把钥匙:牡丹拒绝了什么?

我们先拿起第一把钥匙,走进《牡丹的拒绝》,看看牡丹到底拒绝了什么?

请以小组的形式自由讨论,并公布结果。

“文中提到牡丹有几次拒绝”,“牡丹都拒绝了什么”?

小组公布讨论结果,并加以阐述。

分步拓展:(放映幻灯片)① 拒绝皇威;(插入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

牡丹的故事

传说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在一夜之间绽开齐放,唯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得更盛。

当百花都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时,只有牡丹拒绝开放,拒绝皇威,这次拒绝令牡丹被贬洛阳。

就此之后,牡丹是不是一蹶不振呢?

没有。反而,给牡丹带来了什么意外惊喜呢?

“这次拒绝让牡丹找到了适合生长的土壤,使它流芳千载,造就了一座五彩缤纷的洛阳牡丹城。”

传说,都给洛阳牡丹蒙上了层神秘的色彩,也正应照了文中的一句话,是什么?

“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齐声背诵).所有这些都大大膨胀了人们观看洛阳牡丹的欲望,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洛阳观看牡丹,但是等待人们的是什么?

②拒绝荣誉和赞颂;

当慕名而来的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来参拜和瞻仰牡丹时,牡丹拒绝开放。

文中如何描述当时牡丹的姿态呢? 此时的牡丹美吗?美在哪?

为什么牡丹不开呢?明明四月到了。

众多看花人为一睹牡丹芳容而千里迢迢地赶赴洛阳,人们本想为它的倾国倾城、国色天香而倾倒、疯狂,这是属于牡丹的“荣誉”和“赞颂”。③然而牡丹丝毫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绽放的时节,留给看花人的只能是惊愕、失望和疑虑。既然现实中看不到的,只能寄托于什么啊?

想象。

文中的“你”,又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花开、花落)

牡丹花开,是怎样的情景呢?文中有没有相关描写的句子,并找出关键的词语。

(学生朗读,第17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恣意宏伟、壮丽浩荡、倾其所有,品读语言)

“牡丹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 牡丹花落,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文中有没有相关描写的句子,并找出关键的词语。

(学生朗读,第19段,整朵坠落、鲜艳夺目、壮烈悲歌、不吝惜生命,品读语言)

“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

牡丹,它愿意接受委顿而衰老的死去吗?文中哪一句话告诉我们?(“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

在它的一生不曾经历萎顿和衰老的阶段,这也迎来了它的第三次拒绝,拒绝委顿和衰老的死亡。

四、揭示主题、升华思想;

(二)第二把钥匙:牡丹为什么拒绝?

从牡丹的三次拒绝,我们不由得思考:牡丹为什么拒绝?

(学生回答:它要遵循自己的生长规律,坚守自己的原则,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

牡丹以博大的胸怀将全部的美洒向大地,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这是一种美,一种个性美、内在美。用文章最后一段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

(高贵)

牡丹的凋谢和绽放,是轰轰烈烈的,那是一种美,一种外表美,也用文章最后一段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

(富贵)

牡丹正是用富贵的外表表现它高贵的品质。富贵与高贵虽只是一字之差。怎么理解这句话?

(学生自由发言)

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个性,除了花具备,还有谁也具备呢?(人)由物及人

殊不知,花儿也是有灵性和品位的高低,和人一样,有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花,也有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人,有不屈服、不低头、不慕虚荣、不趋炎附势高贵品质的人。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借助一种事物的描绘,抒发某种情感和哲理。我们以前有学过类似的文章吗?(《海燕》、《爱莲说》)

五、解读花语、赏识牡丹

每一个国家都有既定的国花。当日本的樱花烂漫出历时半年的美丽,当泰国的睡莲静卧出水神的安详,当俄罗斯的向日葵诉说着对阳光的膜拜。作为“世界园林之母”的中国还没有确定法律意义上的、民众认可的国花,有人推崇牡丹,有人举荐梅花,甚至有人建议双国花。面对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的到来,现在又掀起了一股评选国花的热潮。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国花的大国。今天,我们学习了《牡丹的拒绝》,了解了牡丹的个性,那就请我们同学为牡丹评选国花投上一票吧,为它写一份“推荐词”。

牡丹的拒绝,是为了坚守,坚守每一次绽放;牡丹的拒绝,是为了完美,皇权可以蔑视,赞誉可以淡漠。拒绝是一种权利,却体现了人格的高下。【板书设计】

外表美 个性美

花开:纵情怒放、排山倒海 倾其所有

富 „„ 牡 高

花落:整朵坠落、鲜艳夺目 不吝惜生命

贵 „„ 丹 贵

不开:安之若素 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

由物及人、托物言志

板书二

牡丹的拒绝·张抗抗

未到洛阳想牡丹

————————衬托、引用、传说、排比

到了洛阳赏牡丹

————————拟人、拟物

不见牡丹花开赞牡丹 ————————想像、衬托、引 板书三

富贵(外表美)

< 特征>

<个性品格> 花开:轰轰烈烈,辉煌灿烂 倾其所有,执着(把美丽洒向人间)牡丹

花落:整朵坠落 不吝惜生命,悲壮又绚丽

不开: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 自主、倔强、固守自己的生活

方式、(卓尔不群,不一味迎合世人)保持操守、坚持原则

(品位即美之魂)

高贵(精神美)

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感悟

当人们流连在繁华似锦的牡丹王国时,沉浸在花色的繁富、气香的馥郁中,哪有心思想深想远?惟独这次花期推迟而满目萧瑟凋零,能够漫步在冷而静的牡丹王国里,清净心灵空间,联想到更本质的东西。赏花如此,对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总是急匆匆奔向目的地,对过程中的花絮和意外熟视无睹。为什么不能用欣赏的心态体味身边的喜怒哀乐?每次打破常规都孕育新的机遇,在期望落空、伤心失意的另一端,会有惊喜欢悦填满你的希望之帆。作者在故事中给我们的哲理启示,昭示了一种欣赏失落,享受意外的审美理念,使我们有一颗从容、机智和达观地应对生活的心态。

散文在艺术风格上也别具一格。题目本身便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文中采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对比手法渲染牡丹之美,赋予牡丹高贵的品性和典雅的灵性。坚守个性,遵循花期,自由美丽的绽放,壮烈悲歌着死亡。虽然作者没能目睹牡丹花开,却在自己想象空间里构想了一个盛大的宴会:灿如霞锦的花色,恣意浓郁的花香,宏伟壮丽的气势“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的盛况,清新明亮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六、作业:

上一篇:马坝初级中学节能工作总结下一篇:听任小艾老师讲座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