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咏牡丹的诗句

2024-04-27

盘点咏牡丹的诗句(通用12篇)

篇1:盘点咏牡丹的诗句

盘点关于咏牡丹的诗句

1、春晚午景迟,气暄因妍姿。

2、绿烛间红花,绝艳交相照。

3、牡丹盛折春将暮,群芳羞炉。

4、花姥来时,带天香国艳,羞掩名姝。

5、寒过春光还漏泄,酴醾架上花如雪。

6、衮衮群芳已失真,超然奇秀始离伦。

7、芳丛不遣雪霜封,已是青腰独见容。

8、对立亭亭真妙绝,可将近侍乏雌丹。

9、不奈风吹兼日晒,国貌天香无物赛。

10、病眼看书痛不胜,洛花千朵焕双明。

11、半醉西施晕晓妆,天香一夜染衣裳。

12、龙须初开翠幔长,玉质全看素英缀。

13、聊将芳晋发微殷,岂是冰肌不耐寒。

14、今岁芳菲未尽忙,去年二月牡丹香。

15、今日花间天色明,向人艳冶百媚生。

16、结成幽洞自深沈,荫此芳醪更奇绝。

17、奇姿须待接花工,未必妖华限洛中。

18、绮罗不妒倾城色,蜂蝶难窥上相家。

19、擎玉花头取次妍,鞓红从此不论钱。

20、如霞如锦色何鲜,映日欹风特地妍。

21、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

22、山丹丽质冠年华,复有余容殿百花。

23、侍中宅畔千余朵,兴庆池边四五枝。

24、檀晕吐,玉华滋,不随桃李竟春菲。

25、天下花王都洛京,清明寒食走香軿。

26、天真无处窥神化,栏畔新妆却自羞。

27、晚得天真独有余,百花荣谢英相须。

28、无穷春思包含尽,但问熏风有也无。

29、无数天香国色,枝枝带、洛浦嵩山。

30、五花结队香如雾,一朵倾城醉未苏。

31、香色兼收三月尾,声名都压百花头。

32、叶叶鲜明还互照,亭亭丰韵不胜妖。

33、应是春皇偏与色,却教仙女愧乘风。

34、欲持藤榼沽春碧,自傍朱栏翦牡丹。

35、曾见玉香毬最好,樽前何独说姚黄?

36、紫玉盘盛紫玉绡,碎绡拥出九娇娆。

37、洛浦风光烂熳时,千金开宴醉为期。

38、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馀。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39、几时流落在人间,半间仙露,馨香艳冶,吟看醉赏,叹谁能留住。

40、浓紫深黄一画图,中间更有玉盘盂。先栽悲翠装成盖,更点胭脂染透酥。

41、国艳天然,造物偏锺赋。独占风光三月暮。声名都压花无数。

42、停杯醉折,多情多恨,绝艳真香。只恐去为云雨,梦魂时恼襄王。

篇2:盘点咏牡丹的诗句

和僧咏牡丹

作者:吴融朝代:唐体裁:七绝 万缘销尽本无心,何事看花恨却深。

篇3:咏牡丹的经典诗词

晓雾须收霁。牡丹花,如人半醉,抬头不起。雪炼作冰冰作水。十朵未开三四。又加以,风禁雨制。是东吴春色盛,尽移根,换叶分黄紫。所贵者,称姚魏。

其间一种尤姝丽。似佳人,素罗裙在,碧罗衫底。中有一花边两蕊。恰似妆成小字。看不足,如可比。白玉杯将青玉绿,据晴香、暖艳还如此。微笑道,有些是。

篇4:咏牡丹的经典诗词

燕子来时春未老。红烛团枝,弗尽东君巧。烟雨弄晴芳意恼,雨余特地残妆好。

斜倚青楼临远道。不管傍人,密共东君笑。都见娇多情不少,丹青傅得倾城貌。

篇5:咏牡丹的经典诗词

去岁牡丹时。几偏西湖把酒卮。一种姚黄偏韵雅,相宜。薄薄梳妆淡淡眉。

回首绿杨堤。依旧黄鹂紫燕飞。人在天涯春在眼,凄迷。不比巫山尚有期。

篇6:咏牡丹的经典诗词

昼长人倦。正凋红涨绿,懒莺忙燕。细雨濛晴,放珠簾高卷,神仙笑宴,半醒醉,采鸾飞 。碧玉栏杆,青油幢幕,沈香庭院。

洛阳图画旧见。向天香深处,犹认娇面。雾縠霞绡,闻绮罹裁剪。情高意远。怕容易,风吹散。一笑何妨,银台换蜡,铜壶催箭 。

篇7:金元明清咏牡丹诗词

金元明清咏牡丹诗词

【金】元好问

牡丹

金空轻黏蝶翅匀,丹沙浓抹鹤翎新。尽饶姚魏知名早,未放徐黄下笔亲。映日定应珠有泪,凌波长恐袜生尘。如何借得司花手,遍与人间作好春。

【金】殷克己

江城子 牡丹 百花飞尽彩云空,牡丹丛,始潜红。培养轻年,造化夺工。

脉脉向人娇不语,晨露重,洗芳容。疑身在列仙宫,翠帷重,瑞光融。烁烁红灯,间错绿蟠龙。

醉里天香吹欲尽,应有恨,夜来风。

【元】钱选

画牡丹自题

头白相看春又残,折枝聊助一时欢。东君命驾车何迷,犹有馀情在牡丹。

【元】贡奎

赋牡丹

曲槛春如锦,晴开晓日妍。树摇风影乱,枝滴露光圆。玉佩停湘女,金盘拱汉仙。翠填宫鬓巧,黄染御袍鲜。力费青工造,名随绮话传。细翎层拥鹤,弱翅独迎蝉。倚竹成双立,留华任众光。久看心已倦,欲折意还怜。洛谱今存几,吴园路忆千。可应频戴酒,相与醉华年。

【明】冯琢庵

牡丹

数朵红云静不飞,含香含态醉春晖。东皇雨露知多少,昨夜风前已赐绯。

【明】李昌祺

山中见牡丹

不谦恶雨并乖风,且共山花作伴红。纵在五候池馆里,可能春去不成空。

【明】杨瓒

八六子 牡丹次白云韵 怨残红,夜来无赖,雨催春去匆匆。

但暗水新流芳恨,蝶凄蜂惨,千林嫩绿迷空。那知国色还逢?柔弱华清卷倦,轻盈洛浦临风。细认得疑妆,点脂匀粉,露蝉耸翠,蕊金团玉成丛。几许愁随笑解,一声歌转春融。眼朦胧,凭栏半醒醉中。

【清】钱陆灿

牡丹花下集同表萚庵唐祖命方尔岁张瑶星余谈心诸君子长句

前岁花时渡江去,去岁吴门三月暮。三度花开一度看,今年恰在金陵住。金陵旧是帝王都,岁岁花开如画图。此花又殿春风后,朱衣玉谢相传呼。一筵

费中人户,一花千人万人眼。金磐采篮共贻赠,招邀名士分析柬。永和兰亭金谷国,月落檀板催金尊。百尺乌丝长到地,清辞艳句争飞翻。得所秾花易消歇,子窥啼血栖宫阙。无复天彭百驮花,王孙五胜埋香国。花残人散可怜春,十处园林九处尘。欲往城南访耆旧,酒徒零落空芳辰。太史园中花百种,红歌绿棒花头垂。花神有意洗妆迟,要勒词头固君宠。诸公同日看花来,邓生酒瓮还重开。廿年无此好事者,无诗不醉那能回。酒醉诗成花欲语,明岁花开待予汝。春雨春风作主人,鸾飘凤泊同羁旅。

【清】陈庭敬

向云译一自曹州以牡丹见遗赋答(《曹州府志》卷十九艺文志)

春风料峭几枝斜,浓艳依然带露华。牧佐旧为芸阁吏,曹南今有洛阳花。写生银管曾修史,入席天香抵坐衙。节舍竹离还称否,凭君相赠引烟霞。

【清】江应铨

雾中花

名花笼雾认难真,道是还非梦里身。彷佛汉家宫殿冷,隔帷遥见李夫人。

【清】吴定璋

毛氏园观牡丹

十亩芳菲宅,名花最后看。乍疑春欲翠,可爱露难乾。倚日自矜宠,廻风不可寒。药阑频徒倚,冷望西阳残。

【清】周淑履

绿牡丹和韵

平台冉冉黛初匀,不逐邻园斗丽春。金谷荒凉成往事,风前犹想坠楼人。

【清】元威

菴送牡丹

角酒量文帖乞花,竹西春老客思家。夜来金谷谁争长,塞破寒厅斗宝车。二

烘霞错绣上银屏,偃露欹内要使令。七尺光中真醉侧,愿花长寿祝花灵。三

推邢亚尹静无辞,随倒煎酸不作诗。一捻妖红三束锦,何须越绸绸西施。四

无论魏紫与姚黄,曲录床头共饮香。两日画帘闲不卷,老夫可是护花忙。

【清】王贻上

余有寄怀曾钱塘吴宝厓绝句 紫陌纷纷看牡丹,车如流水从金鞍。那知冰雪西溪路,犹有梅花耐冬寒。

【清】元威

牡丹

催放鼠姑花信风,锦茵银烛照

红。何当淡月兹恩卉,传遍新词到六宫。二

品题国色总寻常,姚魏争夸压群芳。不是宣和翻旧谱,何人解赏女真黄。

【清】陈培脉

牡丹 深院东风入,开帘香气清。名花愁采摘,独立殿残春。格贵谁求价,庭空欲避人。玉台今寂寞,对尔觉伤神。

【清】杨诚

周益公牡丹有白青绿者 白玉杯将青玉绿,碧罗领衬素罗裳。冰霜洗出东风面,翡翠轻棱叠雪装。

【清】查浦老人

燕京花之巧,巧夺造化。牡丹碧桃玉兰迎春之类,于三日皆可计日而得 出窖花枝作态寒,密房烘火暖春看。年年天上春先到,十月中旬进牡丹。【清】印白兰

牡丹

篇8: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牡丹

[宋代]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译文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岁月,回望故乡洛阳,仍是漫漫长路归途无望。

作为身在异乡的龙钟老人,看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开了,就想起了洛阳的牡丹,只能孤独地站在春风中默默观看。

注释

一自:自从。

胡尘:指金兵。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赏析:

借咏牡丹以抒发国家兴亡之感,思念故园之情,是这首绝句的特色。在构思和手法上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极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风景”来烘托感昔伤今和漂泊他乡的凄苦之情,陈与义用看异乡的牡丹来抒发万千感慨,都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倍增其哀的强烈艺术效果。

前半回忆往事,既有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慨。“国破家亡欲何之”这和杜甫因安史之乱而漂泊江湖,走投无路的境况也很相似。对于历史背景的交代陈与义更为明确。

后两句化用张商英“小臣有泪皆成血,忍向东风看牡丹”,但陈与义写得更为含蓄,更为深沉。杜、陈二人体验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一样,所表现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连,所以写得一样深刻。而艺术技巧还是杜甫技高一筹,写得更含蓄。

篇9: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共)

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1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翻译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

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独自一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

注释

一自:自从。

胡尘:指金兵。

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

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赏析

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著名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

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浙江桐乡。他虽身离官场,但心系魏阙,对国事非常关心。陈与义是洛阳人,洛阳以牡丹闻名天下,因此他见到眼前牡丹盛开,勾起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写下了这首传布人口的佳作。

赏析二

诗题是咏物,诗的内容实际上是藉物抒怀,所以不用咏物诗格,一开始就以回叙当年寄情。

诗写道,金兵入汴,已经十年,自己流离失所,漂泊无依。“路漫漫”三字,表现了诗人很复杂的心理,既是说国运不昌,中原沦陷,无由再游故地,再赏洛阳牡丹,也是痛惜家国,不能回乡;又有感叹前途渺茫的意思。由国事、家事、自身事,逼出下句,说自己老态龙钟,独自在桐乡青墩溪边,默默地对着牡丹。末句有有余不尽之意,非常含蓄。独立花前,不忍离去,显然不单独是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所怀内容,就是上文感叹“路漫漫”的无限心事。这样收煞,诗便充彻着凄凉悲伤,于平淡处涵有浓郁的情感。诗到末二字方才点题“牡丹”,使前面所流露的感情,有了合理的解释,是点睛之处;到这句,读者才领会到,诗中的怀旧,都由独立看牡丹而生发,末句的次序应是第一句。

短短四句诗,使人仿佛见到诗人独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怆然伤怀,悲苦欲泪,给人以强烈的感受。读这首诗,很容易使人想到唐岑参的《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陈与义这首诗很明显受到岑参诗前两句的影响,但岑诗是怀乡,陈诗却凝聚着国恨家仇,感情更加沉痛深刻。诗末句以花前独立蒙浑而出,包涵无限,这样写法,又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唐元稹《智度师》诗:“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诗写一位在战场上立功的老将,晚年出家为僧,站在天津桥上,没人知道他往日的英雄业绩,只好目送夕阳西下。末句勾勒出智度师无限心事。陈与义的诗手法与元稹相同,一是写己,一是写人,都表现得很蕴藉深至。

鉴赏

借咏牡丹以抒发国家兴亡之感,思念故园之情,是这首绝句的特色。在构思和手法上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极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风景”来烘托感昔伤今和漂泊他乡的凄苦之情,陈与义用看异乡的牡丹来抒发万千感慨,都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倍增其哀的强烈艺术效果。

前半回忆往事,既有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慨。“国破家亡欲何之”这和杜甫因安史之乱而漂泊江湖,走投无路的境况也很相似。对于历史背景的交代陈与义更为明确。

后两句化用张商英“小臣有泪皆成血,忍向东风看牡丹”,但陈与义写得更为含蓄,更为深沉。杜、陈二人体验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一样,所表现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连,所以写得一样深刻。而艺术技巧还是杜甫技高一筹,写得更含蓄。

情感手法

诗人的家乡洛阳是有名的牡丹之乡。从金兵入侵中原,诗人避乱南奔,有十年之久,忽然在异乡见到了故乡的名花。诗人感慨万千,国家局势的动态和个人身世的飘零使诗人以牡丹为题,抒发了自己真挚强烈的伤时忧国之情。诗作苍凉悲感,言短意深,对故乡的怀念,对金兵的.仇恨,成为强烈的弦外之音。全诗自然流畅,“用诗深隐处,读者抚卷茫然、不暇究索”(楼钥《简斋诗笺叙》)。葛胜仲所谓陈与义晚年“赋咏尤工”(《陈去非诗集序》),确非虚语。除《牡丹》诗外,陈与义还有另外一首咏物名诗《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两首诗所咏之花虽异,而情怀、笔法皆同,都是写“名花苦幽独”的伤感,表现一种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和失意之情。

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2

咏牡丹 宋朝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咏牡丹》译文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岁月,回望故乡洛阳,仍是漫漫长路归途无望。

作为身在异乡的龙钟老人,看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开了,就想起了洛阳的牡丹,只能孤独地站在春风中默默观看。

《咏牡丹》注释

一自:自从。

胡尘:指金兵。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咏牡丹》赏析

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著名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

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咏牡丹》赏析二

诗题是咏物,诗的内容实际上是藉物抒怀,所以不用咏物诗格,一开始就以回叙当年寄情。

诗写道,金兵入汴,已经十年,自己流离失所,漂泊无依。“路漫漫”三字,表现了诗人很复杂的心理,既是说国运不昌,中原沦陷,无由再游故地,再赏洛阳牡丹,也是痛惜家国,不能回乡;又有感叹前途渺茫的意思。由国事、家事、自身事,逼出下句,说自己老态龙钟,独自在桐乡青墩溪边,默默地对着牡丹。

末句有有余不尽之意,非常含蓄。独立花前,不忍离去,显然不单独是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所怀内容,就是上文感叹“路漫漫”的无限心事。这样收煞,诗便充彻着凄凉悲伤,于平淡处涵有浓郁的情感。诗到末二字方才点题“牡丹”,使前面所流露的感情,有了合理的解释,是点睛之处;到这句,读者才领会到,诗中的怀旧,都由独立看牡丹而生发,末句的次序应是第一句。

短短四句诗,使人仿佛见到诗人独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怆然伤怀,悲苦欲泪,给人以强烈的感受。读这首诗,很容易使人想到唐岑参的《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陈与义这首诗很明显受到岑参诗前两句的影响,但岑诗是怀乡,陈诗却凝聚着国恨家仇,感情更加沉痛深刻。

诗末句以花前独立蒙浑而出,包涵无限,这样写法,又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唐元稹《智度师》诗:“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诗写一位在战场上立功的老将,晚年出家为僧,站在天津桥上,没人知道他往日的英雄业绩,只好目送夕阳西下。末句勾勒出智度师无限心事。陈与义的诗手法与元稹相同,一是写己,一是写人,都表现得很蕴藉深至。

在这首诗里,诗人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自己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诗人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咏牡丹》鉴赏

借咏牡丹以抒发国家兴亡与感,思念故园与情,是这首绝句的特色。在构思和手法上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极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风景”江烘托感昔伤今和漂泊他乡的凄苦与情,陈与义用看异乡的牡丹江抒发万千感慨,都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倍增其哀的强烈艺术效果。

前半回忆往事,既有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慨。“国破家亡欲何与”这和杜甫因安史与乱而漂泊江湖,走投无路的境况也很相似。对于历史背景的交代陈与义更为明确。

后两句化用张商英“小臣有泪皆成血,忍向东风看牡丹”,但陈与义写得更为含蓄,更为深沉。杜、陈二人体验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一样,所表现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连,所以写得一样深刻。而艺术技巧还是杜甫技高一筹,写得更含蓄。

《咏牡丹》情感手法

诗人的家乡洛阳是有名的牡丹之乡。从金然入侵中原,诗人避乱南奔,有十年之久,忽然在异乡见到了故乡的名花。诗人感慨万千,国家局势的动态和个人身世的飘零使诗人以牡丹为题,抒发了自己真挚强烈的伤时陈国之情。诗作苍凉悲感,言短意深,对故乡的怀念,对金然的仇恨,成为强烈的弦外之音。全诗自然流畅,“用诗深隐处,读者抚卷茫然、不暇究索”(楼钥《简斋诗笺叙》)。葛胜仲所谓陈与义晚年“赋咏尤工”(《陈去非诗集序》),确非虚语。除《牡丹》诗外,陈与义还有另外一首咏物名诗《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两首诗所咏之花虽异,而情怀、笔法皆同,都是写“名花苦幽独”的伤感,表现一种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和失意之情。

《咏牡丹》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者写于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浙江桐乡。陈与义是洛阳人,洛阳以牡丹闻名天下,因此他见到眼前牡丹盛开,勾起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写下了这首佳作。

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译文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独自一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

注释

①一自:自从。

②胡尘:指金兵。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③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④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⑤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⑥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赏析

作者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

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咏牡丹

[宋代]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译文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岁月,回望故乡洛阳,仍是漫漫长路归途无望。

作为身在异乡的龙钟老人,看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开了,就想起了洛阳的牡丹,只能孤独地站在春风中默默观看。

注释

一自:自从。

胡尘:指金兵。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赏析:

借咏牡丹以抒发国家兴亡之感,思念故园之情,是这首绝句的特色。在构思和手法上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极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风景”来烘托感昔伤今和漂泊他乡的凄苦之情,陈与义用看异乡的牡丹来抒发万千感慨,都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倍增其哀的强烈艺术效果。

前半回忆往事,既有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慨。“国破家亡欲何之”这和杜甫因安史之乱而漂泊江湖,走投无路的境况也很相似。对于历史背景的交代陈与义更为明确。

后两句化用张商英“小臣有泪皆成血,忍向东风看牡丹”,但陈与义写得更为含蓄,更为深沉。杜、陈二人体验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一样,所表现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连,所以写得一样深刻。而艺术技巧还是杜甫技高一筹,写得更含蓄。

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5

咏牡丹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翻译/译文

枣花虽然很小,但能结果实。桑叶虽然柔软,却能养蚕吐丝。可笑牡丹花大得像斗,却什么也不能作,不过白白长一条枝子。

注释

⑴咏牡丹:亦指王随,王曙作。牡丹: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⑵桑叶: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

⑶斗大:大如斗。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不能如介子定远辈,投笔立功,勒铭燕然,以博取斗大悬肘之印。”

赏析/鉴赏

王溥的这首诗之所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直觉印象,是他一反人们对牡丹一向喜爱赞美的心态。题目用“咏”,先顺从人众的普遍心理定势,先诱导读者,诗人可没说牡丹的坏话,是要歌咏它。读者乍一看,心理必然想着,歌咏牡丹者多矣,王溥难以说出什么新的东西。这样想着,就好奇地往下读,结果却读出了对牡丹的说三道四。虽然有些生气,但细品,诗人的审美情思落在了两个点上——外表美和实用美。诗人担心人们不服气,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他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这回晾晾牡丹的底吧:花朵真大呀!大得无法形容,好像人们喜欢用“斗”来形容大,那就说她“如斗大”吧。还有,她的美艳,她的光彩,耀人眼目,让人心荡神怡,诗人是知道的,但他有意无视这些,因为,这些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仅此一点,牡丹不值一提。值得一提的是,她一旦开完美艳的花,就花去枝空,空空如也,没有什么好赞美的。诗人用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至于读者读不读,读懂读不懂,认同不认同就不是诗人的事了。

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6

原文:

咏牡丹

宋代: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译文: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枣花虽然很小,但能结果实。桑叶虽然柔软,却能养蚕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可笑牡丹花形大如斗,却什么也不能作,花谢后只剩空空枝条。

注释: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sāng)叶虽柔解吐丝。

牡丹: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桑叶: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

堪(kān)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斗大:大如斗。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

赏析:

这首《咏牡丹》是宋代大臣王溥的作品。这首诗一反人们对牡丹一向喜爱赞美的心态。诗人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而牡丹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

篇10:咏彩虹的诗句

(一)

蒲帆十幅。飞破秋江绿。

天际彩虹千丈,阑干外、泻寒玉。

一雨收残溽。云山开画轴。

试问故人何处,青楼在画桥北。

——宋 华岳《霜天晓角》

(二)

广袤无垠界触天,风云怒起卷尘烟。

草原褪色迷茫展,阵雨倾盆雾气缠。

宇宙洞开光亮绽,浊流溜走彩桥悬。

虹霓美丽难留住,耀眼荣华过目还!

(三)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四)

银河直泻腾烟雾,虹拱斜阳架两峰。

我待跨兹逾瀑涧,流云起处隐桥踪。

谁执彩练凌风舞,系罢云头锁岭尖。

七色霓虹镶帝所,万丝玉露洒人寰。

长空半壁残霞景,大地一幅喜雨帘。

好事雷公敲劲鼓,农夫畅饮盼丰年!

(六)

风拂湖畔起波澜,雨洒江南落碧潭。

彩蝶尚有纷飞意,虹翼垂云到玉栏。

宁心闭目听秋雨,静览天边薄日悬。

致吾一片心如月,远净何须近天岚。

(七)

广袤无垠界触天,风云怒起卷尘烟。

草原褪色迷茫展,阵雨倾盆雾气缠。

宇宙洞开光亮绽,浊流溜走彩桥悬。

虹霓美丽难留住,耀眼荣华过目还!

(八)

白云泻霾太阳涂,彩练缤纷呈半弧。

穹庐随心展妙卷,江山着意志诗书。

赤橙黄绿青蓝紫,洒向人寰似火荼。

篇11:咏隐居的诗句

(一)

一瓣心香不染尘,身居草舍树为邻。

诗吟天上云追月,曲赋亭前蝶闹春。

小径幽深生紫气,空山灵妙隐仙人。

淡烟流水悠悠去,疑似蓬莱好梦真。

(二)

一缕东风破晓晨,百花斗艳各争春。

松涛幽壑云为友,竹浪平林鸟做邻。

流水描红邀远客,高山染绿醉来人。

襟怀坦荡心安乐,望月数星避俗尘。

(三)

青山寂寂隐江湖,碧水幽幽意未枯。

扶杖牵牛佝老叟,穿针引线靓村姑。

顽童树下黄獒戏,农妇田间野草锄。

变幻风云门外事,桃源洞里乐樵苏。

(四)

沅水岸边方竹苑,桃花溪里石流泉。

一声鱼跃青山寂,三色鸥飞绿水渊。

五柳羞红垂碧叶,陶公惊艳落瑶烟。

油松郁郁松迎客,古洞悠悠洞似仙。

(五)

餐霞饮露匿山中,沐雨腾云四面风。

暮送夕阳归海角,朝迎旭日跃坡东。

层林叠嶂着人醉,画意诗情盈满胸。

日伴青山心难老,鸟鸣鹤舞度阴晴。

(六)

隐居灵境弃浮华,晨种桃花晚种茶。

渴饮崖前泉瀑水,饥餐山后玉芦芽。

邀来闲鹤听笙曲,摘得流云做衣纱。

笑问仙人谁可比?无拘无束赏红霞。

(七)

纸伞轻摇锁木门,相携步与过青盆。

亭中煮酒填诗未,苇岸烹茶嗅茝魂。

淡饭粗茶犹可口,珍馐海味也无痕。

繁华不慕鸳鸯羡,百载江湖见日昏。

(八)

披蓑戴笠烟雨洲,散裤麻鞋作钓叟。

老夫余生谁同乐?盟友水边几鹭鸥。

手操鱼竿钩锦鲤,身后空山惊鸟啾。

情寄山水无世俗,诗书渔樵胜珍馐。

(九)

一派苍茫接碧霄,峰悬斗室绝喧嚣。

凡情莫问眸中客,俗子谁明世外樵?

笼鸟啼空难自在,桃花带梦总飘摇。

久迷相物今除惑,寂地禅生觉路朝。

(十)

久入江湖人亦老,抽身退隐作仙家。

门前种豆为生计,树下孵蚕扫落花。

换得粗衣来集市,买回薄纸贴窗纱。

篇12:咏元宵的诗句

(一)

烟花礼炮上元灯,十里长街映月红。

情侣灯前猜谜语,游人月下意情浓。

秧歌队里人欢笑,锣鼓声中庆太平。

看罢今宵城里景,来春此日再相逢。

(二)

焰火纷飞开画屏,人间竞放满天星。

团圆醇酎千家醉,浪漫玫瑰一束馨。

瑞雪桥边蟾影碧,春风马上柳梢青。

多情欲伴嫦娥舞,莫笑今宵也忘形。

(三)

玉漏催人又一年,银轮不似那时圆。

清辉依旧随流水,只影而今鼓断弦。

自古伤心休望月,从来望月更惊眠。

空听哗语嘈春夜,枯坐阶庭待晓天。

(四)

元宵欢庆越千年,是夜冰轮分外圆。

人似江潮满街涌,花如火树漫天燃。

轻风有意听苍柳,痴侣无猜弄玉弦。

双节机缘相巧遇,中西齐唱共婵娟。

(五)

吕律时新轻朔望,素心总与世情违。

亲朋瑞节经年别,鸿雁胡天两度飞。

沦落他乡成野客,凄迷故里望清辉。

今宵老幼思千里,梦里春寒雨雪霏。

(六)

临行我把汤圆煮,慈父灯前噙泪花。

明日儿将别故里,余时娘总望天涯。

纵然身处奢华地,依旧心连贫苦家。

常念七旬羸二老,怎堪负重务桑麻?

(七)

灯火千门行欲迷,春来积雪尽成溪。

花开空见穿霜蝶,月朗忽惊垂彩霓。

云辇飞琼存旧岁,画楼列嶂换新题。

长街继踵喧良夜,顾盼时时呼老妻。

(八)

灯火阑珊人几行,玫瑰徒觉手余香。

相视一笑更无语,却道多情夜未霜。

携手烟花辞旧岁,举头明月照新妆。

不知小女何处去,嚷做邻家红太狼。

(九)

新梅吐蕊月初圆,炫舞浮光不夜天。

烛影摇红随碧水,觞歌流韵伴清弦。

谜灯寄寓经千载,鞭炮迎春又一年。

火树银花皆寂后,半壶老酒尽余欢。

(十)

颠狂素态总关情,岂有人心暗不生?

天帝旨临须纵火,女神计至尽欢声。

汉皇平吕军民乐,黔首烧荒虫蚁惊。

呼得元宵传内宇,亲思眷意入宫城。

(十一)

暖气几时通,冰河尚未融。

梦中山泛绿,杯底酒摇红。

映雪灯迎日,催春客舞龙。

东风应有意,吹发一丛丛。

(十二)

火树银花不夜城,龙腾狮舞月邀明,

天官赐福民间乐,太一施灵宇宙宁,

诸吕怎知何处去,刘家未忘故朝嬴,

神威史载皆往事,万象森罗许峥嵘。

(十三)

满目霓虹荡紫烟,一轮明月挂中天,

华妆袨服观灯语,宝马香车驻路边,

杂耍秧歌演奔放,金龙狮子舞蹁跹,

虽怜白发皆侵雪,欣遇清平庆瑞年。

(十四)

春来半月风微湿,一夜上元对晚潮。

灯火怀人空自暖,烟花迷雾徒矜高。

信知审美成悲剧,莫怪耽书作谶谣。

雨脚勿将细蕊折,惜春长怕花妖娆。

(十五)

人声鼎沸闹元宵,万里江山入舜尧。

盖地龙灯追大纛,盈天狮鼓逐高跷。

黄童蹀躞欢颜洒,白叟踟蹰笑语飘。

一曲阳春千曲和,桃花源里杏花夭。

(十六)

闹市观灯遍绮罗,小斋闲坐意如何?

水仙一室清芬气,“酒鬼”三杯潋滟波。

今夕倾城放花炮,几时寰宇息干戈!

书生且把幽帘梦,包入汤圆手自搓。

(十七)

新年过后又元宵,独坐城楼堪寂寥。

幸有歪诗陪作伴,愁无故友往相邀。

春风一夜芳先动,星月满窗寒未消。

赊得甜圆来寄送,奈何朋水万山遥。

(十八)

上元佳节度春宵,结彩张灯皓月娇;

闹市繁街车似水,华堂食府客如潮;

鲜肴美味添惆怅,笑语欢声倍寂寥;

举箸停杯思爱子,苍茫万里海天遥。

(十九)

状元府第近千年,白衣焚香拜圣贤。

紫木雕床归客醉,红绡绣帐爱奴璇。

几番晨雨随笳笛,无数斜阳寄管弦。

上一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语录下一篇:乙二醇工艺流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