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牡丹亭有感1000字

2024-04-27

读牡丹亭有感1000字(精选12篇)

篇1:读牡丹亭有感1000字

《牡丹亭》这本由汤显祖创作的小说,语言细腻,文辞华丽。文中女主人公杜丽娘一个有着聪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一日在丫头春香的怂恿下决定去游园,游园前还打扮了一番。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又怕被人看见。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带着无限的伤怀杜丽娘回到了自己的闺房,不一会就觉得乏了,伏于案几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正因为这一睡,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梦中他梦见了一英俊潇洒的少年郎,两人情意绵绵,私下定了终身。在那之后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真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丽娘死后葬于梅花树下,虽在冥界仍不忘寻觅梦中情郎,历经千般苦难,终得大团圆。

《牡丹亭》是一部催人热泪的爱情小说。凸显出了杜丽娘为爱情极力地挣脱封建枷锁的勇敢形象。杜丽娘是个封建官僚的女儿,她的父亲杜宝因膝下无儿,就对杜丽娘格外看重,竭力把她培养成标准的“淑女”,在家是个敬父母的温顺女儿,出嫁是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因此,杜丽娘从小受着严格的封建教育,她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自由思想,绝不允许有个人的意志和感情。她被严密地关在家庭里,同外界社会是完全隔绝的;她同时被严密地关在闺房里,同外界自然也是完全隔绝的。杜丽娘的内心深处却积压着长期的郁闷最终在读了《关雎》诗以后引发了出来。弗洛伊德说过:“梦是被压抑的愿望以一种隐藏的方式实现,是人们对于现实不满的一种宣泄,是最真实的自我的内心表现。女主角梦中大胆放肆的行为正说明了这一点,为了幸福纵是死亡也无所惧,反映了其不屈于世的大无畏的反抗精神。小说也正是巧妙的借女主角的行为表达了一种反抗封建压迫的思想,从而也宣扬了女性解放。表现了杜丽娘的坚持精神和执着态度。

篇2:读牡丹亭有感1000字

书香广院

一上午,口干舌燥、白沫四溅地和朋友们聊起了《牡丹亭》。其实,我只是想使他们和自己弄懂一个问题——为何要读这本书。所有的行为都带上了一层功利色彩,更多时不是享受阅读而是完成工作而已。如果只是盲目的、冲动的,反而倒胃。记不得是朋友还是老师说过一句话:艺术产品不会使人完美,但使人趋向完美。我,听的很入神。

很惭愧我对《牡丹亭》的原始意识停留在美艳的戏服、绚丽的妆容、清雅的曲词,从未思考过白先生指向的方向。我以为要理解《牡丹亭》首先要理解汤显祖,其次理解罗汝芳,再次理解李贽,最后理解十六世纪明代史(最好读《1648年世界史》、《万历十五年》),唯有这样才能理解48岁的汤氏营造的“满园春色”.作为明南戏如果不是在一个货色时代,失却了东南半壁富贵江山的支撑,遇见了一个道士皇帝,拥有完整的“言情”理论系统,估计这样的珍品还要等上许久吧。

白先勇先生说《牡丹亭》是一场灵魂的冒险,里面暗含一个神话解构,他认为多数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牡丹亭》的了解始终只在入乎其中的人物与情节中兜圈,乃无法同时产生另一种出乎其外的鸟瞰式的全盘视野,以作为内缘视角的支援,扩大读者对这个作品的感知意识。如果一旦读者愿意转移观视的角度,就会发现入口原来近在眼前。杜丽娘的至情能量创造了《牡丹亭》超越生死的爱情神话,她的爱情之旅,实是一种灵魂的冒险。只是,我想在冒险前加上一个修饰词——华丽。

对神话和民间文学的兴趣是对北师大钟敬文先生的敬意表示,知道它们都有记忆的残存功能,蕴涵着巨大的母题,知道它们都是某种意识的征兆,指引着结构的搭建逻辑。《神话》中指出“神话原是人通向内在生活,发现自我之钥,也是寻求自我与现实社会和谐的指南。”在所有的神话中神原型均在现实有对应的关系和人物。英雄作为人类探索和反抗的代表,都保留一条清晰地从人到英雄的轨迹,有时我们会像孩子般为他们填充上穿越黑森林、战胜暗魔法、打败巨人或女巫、获得奖品(不是貌美的公主就是大笔财富),抛开一切的符号,剩下的就是探索---斗争----付出---胜利----回报这样的公式。杜丽娘由生活在礼教精神的荒原、接受自然的情色启蒙(切不可认为是春香的启蒙,这一点不同于红娘和袭人),经历梦境而死亡与复活的全过程,已初步构成英雄历险的神话原型完整模式。它与成长危机的原型冒险具有相同的涵义,指喻青春期的心理转化与精神成长。杜丽娘在面临少女适婚年龄的人生重大门槛之际,春香闹学花园游春的打破禁忌,开启了被礼教封闭的心灵,自然之美与爱带来“情”的启蒙,唤醒她的灵魂,使她发现了自我所失去欠缺的自然生命。在姹紫嫣红与断井颓垣的对照并呈中,深深意识到生活在礼教荒原的生命危机,故而发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感叹,已被唤醒的灵魂是不会再甘于沉睡的,她接着在一场春梦中再度经历“性”的启蒙。杜丽娘的情欲启蒙,显然是礼教压抑下心理与生理的爆发,却激引她通往发现与追寻自我之路。有了这番游园惊梦的内在体验,从此杜丽娘再也不是原来的杜丽娘了。在神话中,死亡是冒险的英雄寻找灵魂之泉常常必须付出的代价,从反面看杜丽娘之死可视为对于礼教荒原的彻底抛弃。死亡是完全走向内在,在死亡中杜丽娘坚守了她的爱情,她的感觉,她的经验。所以写真的自画像留下了美丽生命的线索与信念。死亡在这种情境下乃变成通往内在自我肯定的考验,也是从危机与困境逃遁的出口,死亡必然为复活而奠定了基础。在相对的意义下,死亡又是冒险的入口。所以杜丽娘以深情通过地狱的审判,再度确认肯定梦中之爱,并且获得追寻真爱柳梦梅的自由。通过这一心理转化的杜丽娘,开始展现行动的能力。在找到柳梦梅之后,她变得主动而大胆。爱情追寻的结果,完成了性的结合,实现了爱的满足,杜丽娘终于寻找到她生活中欠缺失落的爱情,克服了生命的危机,但这还不是她历险之旅的终点。

在神话中,与心中所爱结为一体恒是一种神圣的仪式,意味着更进一步的心理与精神转化,也是杜丽娘为跨越门槛回生的必经之途。杜丽娘必须在爱情中重新复活诞生(柳梦梅开坟的象喻,这一点在蒲松龄的笔下常有出现),从黑暗走入光明,归返曾经使她窒息而死的世界。因为获得真爱就是获得生命,爱情的本质是向阳的生机,是福赐、和谐与光明。一如多数追寻神话中复活归返的英雄,杜丽娘在寻求到爱情的圣杯之后,也必须超越欲望与恐惧,解放个人之爱的偏执,扩大自我的人性人格,从狂野的热情中化生出慈悲,将爱的福赐带回世界,为枯涸的荒原注入活力与生机,为现实创造和谐与光明。这是爱的救赎,这是英雄冒险的真正目的。真爱的精神不是排斥与自闭,而是接纳与开放,必须能够包容所生活的世界,这就是杜丽娘必须死而复生的意义,非如此不能成就情至的最高生命境界。它的神话意涵是青春期的内在心理转化成功,跨越成人婚姻的门槛,与对新世界的精神意识的觉醒。我感慨在中国作家的笔下同样的以梦为背景的人文探索空间要比西方戏剧家们更为延展,视线更为遥远;我更感慨这样理想主义的冒险,在人性自觉自知自尊的舞台上彰显的如此华丽。

篇3:读《童年》有感1000字

情节之一:阿廖沙3岁时,父亲感染了霍乱去世了,刚刚生下的小弟弟也夭折了,悲痛的母亲带着阿廖沙投奔外祖父、母。由此而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和小舅(雅科夫)的斗争。他们害怕母亲来讨要年轻时因私自结婚,而被外祖父扣留下来的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了一团。阿廖沙初步认识到了外祖父的家中弥漫着相互的仇恨的气氛。

看到这儿,我觉得上天对阿廖沙太不公平了,他小小年纪,就要寄人篱下,还要让大舅和小舅误会那么深……由此想到自己:上天对我真是够好的了,给了我一个温馨的家,我却不好好珍惜,还每天和父母顶嘴,与阿廖沙比一比童年,真是汗颜啊!

情节之二: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的滚烫的顶针放在老裁缝的手边,不料被外祖父在无意间戴上,外祖父恼怒的把孙子抽打了一顿。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面也被外祖父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害怕外祖父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祖母一人护着阿廖沙。

读到这儿,我知道了阿廖沙的外祖父的脾气不好,每个人都害怕他。只有外祖母一人敢于护着阿廖沙,周围的人与外祖母的慈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我想到了当我遇到困难时,总有一个身影在帮助我,她就是我的好朋友杨柳,她就像故事中的外祖母,让我特别感动!当然,我比阿廖沙幸运得多,关心爱护我的人不止一个,还有我的家人和老师。

情节之三:阿廖沙被打得昏厥过去,并且生了一场大病。生病的这几天是阿廖沙一生中重要的日子,他仿佛长大了。最使阿廖沙难受的还不是他的挨打,而是感受到母亲的可悲处境。他记住了:母亲并不是强有力的,她也和大家一样怕外祖父。

看到这里,我觉得阿廖沙的童年真是悲惨,生病之后日子更不好过,外祖父并不会因此而住手。当然,阿廖沙也因此而长大了,明白了母亲可悲处境。与此相比,我更感受到了我得幸运与幸福,我没有一个像阿廖沙那样魔鬼似的外祖父,我有的是关爱我的外公与外婆,所以,不好好珍惜,真是愧对家人啊!

情节之四:“若不是有你,我早就离开这个地狱了。”阿廖沙的母亲说,这让阿廖沙感觉到妨碍母亲幸福的正是自己,这叫他难过。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们成了好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可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茨冈被两个舅舅强迫着扛沉重的十字架去坟地,在途中不幸绊倒,被压在十字架下面,因失血过多而死亡了。

篇4:读《简爱》有感1000字

《简爱》这本小说,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

简爱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 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感到自惭性秽,同时对她肃然起敬,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后来,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已有了妻子, 她的自尊自重再次出现, 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他。

最后,简·爱得知,罗切斯特为了拯救在活中的妻子不幸双目失明. 躯体严重残疾, 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而同时又妻亡财毁。简·爱全身心的爱再次投入了他的怀抱......

以前我们都曾学过这样一篇文章《小草与大树》,这篇文章讲述了夏洛蒂三姐妹从小出生于贫困家庭,虽然生活贫苦,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然而,命运对她们来说却是残酷的,先是遭到自己所崇敬的文学前辈的讽刺和挖苦,后来姐妹三人又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结果仅卖出了两本!在困难前面,她们并没有低头。姐妹三人经过慎重思考,从写诗改为写小说,争分夺秒,孜孜不倦,最终获得了成功。 从何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夏洛蒂·勃朗特屡次失败,可却还是坚持不懈,最后靠自己的双手为自己闯出了一片天空,也许成功总是跟着有准备的人,也许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和聪明智慧的人,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夏洛蒂就是这样才写好了《简爱》。

篇5:读《恶意》有感1000字

作者 高雷

东野圭吾是我一直喜欢的一位作家,近期利用闲暇时间看了他的一本名叫《恶意》的书,看完不禁毛骨悚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写作技巧,更多的是这深深的恶意。

在这篇篇幅并不长的作品中,不到三分之一处,《恶意》就一反推理小说一贯的约定俗成的条约,真凶已然落网。但随之而出的,就是对案犯动机的找寻。正如其他读者所熟知的那样,东野圭吾是一个很强调作品意外性的作家。许多推理小说的“意外性”无非是一名在阅读过程中意想不到的凶手,最后让人称奇“完全没想到会是这个人呢”,之后留在在脑中的最多是离奇的案件和激动人心的侦破过程。但是《恶意》的“意外性”却是在于凶手的作案动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有的那种恶意。在这本《恶意》中,他通过凶犯动机的探寻,揭露的是隐隐流串的人性的黑暗面,让我们有机会看清人性究竟为何。我们很早就有关于人性本善和本恶的探讨,这一个命题,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孟子的“人性本善”和荀子的“人性本恶”中就已有争辩。

《恶意》中第一个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东野圭吾在这个作品中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我们有机会一窥人性的奥义。众所周知,人性是复杂的。而东野圭吾或许已经认识到最简单的东西才是最复杂的。在他的这个作品中,他将人性极端化和艺术化,通过对被害人和凶手个性的塑造,展露出了最真实的人性。凶手野野口修杀害了从小学时就陪伴自己到长大成人的好友日高邦彦,这位好友从儿时就一直在帮助他、保护他,这样一个“老好人”最终却遭到了野野口修的毒手。被害人是善良正直的,他的这种个性由来已久,在他的骨子里甚至没有一点的邪念和恶意存在。而凶犯是冷血狡诈的,这是我所见到过的最可怖的凶手了,因为他的言行已经告诉了我,他的内心中没有一点善意的存在。也正是通过这一正一反 的截然不同的人物塑造,我看到了人性的两个极端。或许借此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人性。

初读完后的第一感受,便是平淡无奇。因为小说很早就揭露了凶手是谁。但是当我合上书本,重新审视这本小说,面对这样的杀人动机,我有了毛骨悚然的感觉。因为这样的动机太过熟悉,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我们失败时出丑时尴尬时,总有一个很优秀的人站出来为自己解围,而这个人恰恰是自己的好友,这个人是那么的优秀和无懈可击,通过和你的条件相比更加显示出他有多优秀多懂事,父母老师都称赞他,其他伙伴也为你有这样的朋友而羡慕不已。但是,他从未问过你是否真的需要他的帮助,他从来没有给过你自己站起来、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向众人展示“其实我也可以”“我也是很坚强的呢”的机会。对这样的人你只能心存感激,而内心深处的这种由于妒忌和自卑而产生的恶意,如若经过一点点的积累,最后终会爆发,许多人都会无可奈何被卷入这人性暗夜的深渊。而野野口修的这枚种子,一经埋下便生根发芽,一发不可收拾。正是这样,这篇小说的故事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当我读完《恶意》后,再去回想身边的一些小事,陷入了沉思。也因此,它让我重新审视起自己和别人的待人处事之道。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吗?有,并且难以预测。甚至有些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野野口修。所以人性之本,我更加赞成人性本恶之说。认识到人性本恶,其实并不是人类的羞耻。真正应该反省的,是面对着真理,却不敢去正视它。今天,我们也只有真正地认识到人性本恶这一基础,才能做到抑恶扬善;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重视道德、法律教化的作用,才能重视人类文明引导的结果,培养健全而又向上的人格。

篇6:读《追问》有感1000字

最近读了丁捷先生的《追问》,书中通过一群落马官员的口述纪实,描摹他们从破纪到破法的过程,很真实、很立体的将这些官员的成长与贪腐史直面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不得不说,读完之后心里有一种郁结的感觉。

故事里的主人公,就能力来说,都不是平庸之辈,其中还有不少人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他们都一步步地走向了堕落;他们大多曾是颇为耀眼的成功人士,也几乎都因为反腐风暴而受到党纪处分,有的成为了阶下囚。这些人堕落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因为感情创伤,有的因为怀才不遇,有的因为沉浸爱好,有的因为追求浪漫,有的因为晋升失败,有的因为爱慕虚荣,有的沉浸权利。我从他们的故事中体会了一些。

不忘初心

故事的主人公们,他们的青年时代是艰苦而又多彩的,勤奋、刻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有的本可以成为一段年轻时候的美好回忆,却经不住美色的诱惑,丢掉了理想信念;有的看到了太多的社会阴暗面,对社会主义前途丢掉了信心;有的临近退休,认为没有必要再那么坚守,他们最终堕落了,他们忘记了最初的理想和信念。如果中年时期的他们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掌舵好自己的思想、抵制住诱惑,那他们的人生可谓是完美的。

身要正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觉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也不能自始至终保持新鲜,必须在党性修养和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提高,必须在工作实践和斗争磨砺中不断坚定。提高自身觉悟的过程,也就是与自身的欲望、自身的“恶”赛跑的过程,这样在面对外界的诱因时,才能找到自身的行为准则。

交友要慎重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从这些落马官员身上看到,在一些权钱交易、利益同盟中,少不了不法分子的腐蚀。他们的失控也很简单,就在请客送礼的传统中,逢年过节,朋友坐一起喝喝酒,聊聊天,联络一下感情,然后从一点儿小恩小惠开始,渐渐的将你拉入堕落的深渊,到后来就成了明目张胆的好处费,甚至收钱成了习惯。所以,身为一名人民公仆,就意味着需要比常人更加的自我约束。

为官发财当两道

一个人如果选择从政就不要在从政中发财,选择发财就应去合法经商。可是,从书中可见不少人仍想方设法倚仗公权,做着“发财梦”,花样百出,钱权交易、权色交易,收受巨额贿赂,给国家和集体利益带来损害,危害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个人、家庭都随之受到了伤害。总书记说过,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所有党员干部都应该要牢记。

人生,并不是一场比谁获得利益多的短跑冲刺,它更像一场注重过程的马拉松。选择了做党和人民的干部,更需要在这场比赛中追问自己的理想信念,校对好自己的行进方向,胜过欲望,跑得过诱惑,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当正确的看待个人的荣辱得失,努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态度,认真学习,时刻将党的宗旨放在心头,才能保证自己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对家庭、对儿女负责的人。

篇7:读《输赢》有感1000字

——指南针商学院二年级孙明君

只要竞争就会有输赢。我曾以为不想赢的人都是傻子,后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的经历、沉淀、改变、突破,我发现自己才是傻子。以前总是在追求赢的结果,而现在我更喜欢享受过程。一个人的成功不是TA多有钱多有权,而是TA成就了多少人、帮助了多少人。书中的主人公周锐就是这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服他,愿意跟着他同甘共苦?就是因为他敢于担当、又不利益独享,并无私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看这本书。不知道怎么了,书中的情节总会在我的脑海中浮现,甚至有些章节我都能背下来。第一次看的时候是根据书名在理解,这一次换个角度去看,就有了不同的感悟。商场如战场,这让我再一次深刻地意识到如果此时的我不接受痛苦的蜕变,那么以后到商场上我就会被残酷地干掉!

书中周锐、方威、骆伽等人,他们是天生的销售高手,他们就像美国科幻片里的人物是无所不能的,任何的信息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在我眼中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都拥有不到最后一刻不会放弃的精神!现在新一代青年不是没有梦想不是没有能力,缺的就是那一份坚持!绝大多数人在99%的时候就放弃了,却只有一小部分的人能够坚持到最后!书里主人公周锐一直被上级针对,从一支成熟的团队调去带领一支毫无战斗力的团队,以一支毫无战斗力的团队去挑战神话般的骆伽,按预期是根本不可能与之匹敌的。但是胜利女神总是会眷顾锲而不舍的战神!后来周锐不但没有被赶走,反而坐到了更高的位置。

这一切不仅是因为他优秀的个人能力,更多的是因为他决战到底的坚毅精神。接手一支消极的团队,他却并没有被影响,而是快速地找到每个人内心的突破点,展开极具技巧的沟通,到最后这一支原本烂透顶的团队被他带成一支无往不利、无坚不摧的队伍。在拿下超级订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做着自己最擅长的板块,发挥着各自的巨大作用!这就告诉我们: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只要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团队里产生互补效应,那么这支团队就是“完美”的。

书中像神话一般的“摧龙六式”,被作者极力推崇,我在现实中好像也找到了跟摧龙六式一样的销售精髓,那就是合纵的课件。《商务谈判》系列课件完美地展现了各种销售技巧。周锐每次见客户前都要先了解搜集对方的各种信息,我们课件里也讲了前期收集信息并仔细分析的重要性。摧龙第二式——建立信任关系,合纵《有效沟通之融入》中提到:信任是一切沟通的基础,没有信任一切都是白谈!这足以见得我们合纵的课件是很系统化的,通过在合纵这个平台学习、训练,成长、摸索,我发现合纵的课件不仅能用在商业领域上,更能用在各种不同的领域,这足以说明应用式课件的广泛性、普遍性及实用性!

这一次换一个视角去看这本书,给我在带团队上有很大帮助。以前总是喜欢把对自己的要求给到团队,总感觉要想团队好起来,就必须标准化,每个人都一样,其实不是这样,如果把每个人都打造成一样的,所有东西就很局限,没有创新,没有新的想法出现,团队成长就有很大的瓶颈限制!

篇8:读《偶遇》有感1000字

小强

从前年开始,自己每看完一本书都会写读后感。两年来,书没看多少,文笔还是那样烂,但是就是喜欢瞎写写。

对于这本书,我也是偶然得知陈鲁豫她出书了。是在我以前西西弗同事的朋友圈,知道她1月14日要在天津某家西西弗签售。我觉得鲁豫在主持界、文化界,都是有足足的气场及影响力。

我之前给很多书友都说过:看书,一定不能跟风。不要看到什么电影、电视剧版小说就要掏钱买书,也不要为了某个明星而傻傻的追求。我看到陈鲁豫出书,是有一点惊讶。但是,那种感觉不像是之前说的“是个人都可以出书”。因为我认为陈鲁豫在当今主持界的分量足够重。

或许我看这本书的出发点,就是因为作者是陈鲁豫。主持界中的白岩松、杨澜、敬一丹、陈鲁豫等,就是这个行业的标杆。他们的思维逻辑、思考方式、敏锐的视角、稳健的台风,都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

《偶遇》这本书,是鲁豫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整合起来的。有七个大类,我现在看了六个大类,还剩最后一章节没看,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本书不错。

每个小篇章都是,读者来信和鲁豫回信的方式写的。每封来信,都真实。每封回信,都经过鲁小胖的认真思索。。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产生了好多好多联想。感觉这本书,就像《解忧杂货店》内地版的电影一样,用书信方式贯穿全文。我有朋友也考了心理咨询师,但是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像咨询师。常常给朋友建议,给领导提想法,这些都是“心理”的作用。还有就是“会过去的”,这四个字。不管是对于任何人,都是一种激励!“会过去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自我不断的警醒。因为每个人都不能保证现在的状况,可以一直持续。

虽然书中涉及到很多政界、商界、娱乐界的某些名人的事迹,但是我更多的关注都在鲁豫的回答中。她的回答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她认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爱就是爱,不够爱就是不爱。爱憎分明、身边事例的体现,让我就觉得,陈鲁豫也是普通人。

或许我们都看到了鲁豫的成功、鲁豫有约的成功。但是又有多少人,看到过凌晨4点的香港?又有多少人明白放弃比坚持更困难?又有多少人真真正正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陈鲁豫知道,她不仅仅知道,她还付诸了行动。我前年,见过白岩松,他来重庆签售《白说》。我从白岩松身上看到了他努力的沧桑,也从《偶遇》的书中体会到了陈鲁豫行动的果敢。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失败。你们还记得“一万小时定律”吗?任何事业,只要努力坚持一万小时,就会有一个质的改变。但是这坚持的一万小时,首先要保证,你努力的方向是对的。

小强

篇9:读《管子》有感1000字

《管子》者,非管仲所做,战国时齐国稷下学宫众贤托管仲之名而述王霸之学也。

在我已读的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中,《管子》是非常不同的。大多的经典都是阐述“一家之言”,而《管子》则尤其贵于其通融性。在此著作中,儒道法墨阴阳等等不同学派的观点都有所体现,表现了作为第一经济强国的齐国在学术上的极高成就。也正是由于作为成书背景与基础的齐国的繁荣与强大,《管子》中体现了很多超前的观念,与当时其他的经典有极大的不同。当然这也使得《管子》在独尊儒术之后被长期束之高阁,直到近代才越来越为重视。

总体而言,《管子》此书是为治国而服务的,而且书中对经济极为重视,与我现在所读的《商子》大大不同。

首先,《管子》论述了治民。书中强调了治民的关键在于满足民众的需求——精神的与物质的。提出了维护国家存在的纲领——四维:礼,义,廉,耻。其最为重要的观点,便是认为经济的发展是文化道德进步的基础——这确实是振聋发聩——“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其中最为出色的陈述。我之前曾经在文章中叙述过,我认为中国现在很多的问题:实用主义过分抬头的问题,腐败的问题,国民素质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发展的问题,是狂飙猛进的经济发展与道德文化发展不适应的问题。西方谚语说五代方能造就一个贵族,国民素质未必需要达到贵族的水准,但是显然这不是三十年就能尽善尽美的。

其次,管子中蕴含的治国的形而上的哲学体系,则是更多的借鉴了儒道两家的思想: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其言“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最为重要的,便是“有道”。同时在具体的治理上,《管子》强调要应用刑法,明于奖惩。

既然是王霸之学,自然重视“形势”。书中所载“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强调名分与利用大势,故而欲成大事,内里有实,形之有物,成之以势。

出乎我意料,我国的“家国天下”的观念亦是在此书中开始体现。“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我们民族有着尊崇服从集体的文化性格,不像西方民众强调个体而警惕政府;天下国家更多被联系看待,滋养了沉浸在民族血脉里的牺牲与奉献,这也是东亚文化的一大特点。

除以上之外,《管子》在经济上有着超前的视角。其中论述关于商业流通与物价的观察,阐述了物价贵贱带来的盈利的机会。最为重要的,《管子》在侈靡这一章节中,提出了“提倡奢侈,提倡消费,将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经济的发展”。这一观点在两千多年中无人重视,直到近代才明白这居然是陈述“消费促进就业增加与经济增长”的观点。此节中作者反对过度的储蓄,提倡权贵富豪将多余的钱财消费出去,确实是让人惊叹。

在修身上,书中基本是使用了道家的“至虚极,守静笃”的学说,强调寡欲,去我执,去分别。

篇10:读活法有感1000字

简单原则:越是看起来复杂的事情,越是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得到解决。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并不复杂,但由于我们的思维方式有着偏差、理解能力上的差异或缺少沟通,使得明明简单的问题被人为的复杂化了,牢记稻盛和夫先生的简单处事原则,你会发现其实世界都很简单。

认真原则: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以一颗认真的心对待每个人,以认真的态度面对你所做的每件事。认真地做出人生的每一次选择,认真地抓住人生中的每一次机遇,怀着一颗真心,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诚实守信原则:诚信不仅是稻盛和夫先生一贯坚持的原理原则,也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对一个人多么的重要。世界在变化,社会在进步,但诚信却被视为人性中价值的宝贵品性保留下来,并世代传颂。诚信是一块试金石,验证着人品的高下,诚信也是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以诚信为本,信守为原则,用诚恳之心做事做人,才能收到好的结果。

谦虚谨慎原则:有句话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老师就常常说给我们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上帝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我们学会多听、少说,既要谦虚的听取,还要善于反省自我。“谦受益,满招损”,时刻纠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的学习,方能进步。

坚持不懈原则:把平凡化为非凡的是“持续”、把失败转为成功的是“坚持”。坚持未必成功,但遇到困难就放弃,是绝对不能成功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都知道,但做到需要我们的恒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你肯付出就会有所得,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你将收获丰硕的果实。

利他原则:“利他之心”佛教里是指“善待他人”的“慈悲之心”;宗教里是指“爱”。佛说:“心里有鬼,看见别人都是鬼;心里有佛,看见别人都是佛”。简单的道理,告诉人们,怀揣不同的心,将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爱有大小,小到孝敬父母是爱,友爱家人是爱,帮助朋友是爱,大道热爱国家是爱,奉献社会也是爱。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爱人即爱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用一颗博爱之心,拥抱世界,感到幸福的首先是自己。

《活法》让我重新认识,做人做事成功的几个决定因素:

目标因素:几乎每个人都有理想,都有奋斗的目标。设定目标并不难,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念头很关键。而用心渴望目标才有可能达成,有了这样持久的愿望,即使遇到艰难险阻,既使遇到很多在别人看来的不可能,都因为心中的愿望而克服、而变成可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信念”。

心态因素:我们常听到“心态决定命运”,也常听某人说我的心态可好了,特别想得开,其实,你的心态的好坏,不是你怎么说的,是你怎么做的,是别人从你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解读到的。心态不好的人,怨天尤人,郁郁寡欢,不仅自己不快乐,使得一起工作的人也受到影响,这样一种心态,不可能把事情做好。心态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心态几乎是人生方向的决定性因素,调整心态,会使一个人做事的结果迥异。虽然心态因人而异,但它并不是固有的,关键是我们要认识到心态是可以改变的,并且不利于自己成长的心态必须要有意识的改变。好的心态会引领自己走向成功。

学习因素:青少年时期我们学习,是为了获取知识;中年时期我们学习,是为了给自己充电;老年时期我们学习,是为了感悟人生。学习的层面很多,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和工作之中。“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我们赶上了中国乃至世界飞速发展时期,世界变化很快,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世界前进的步伐,所以,有意识的学习,才能让自己获取更多需要的知识。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要意识到学习应该是我们一生要做的事。

悟性因素:没有人天生就有悟性,也没有人不去感知就能使自己的悟性越来越好。但我们都知道,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需要悟性好的人。悟性好的人,对同样的工作安排理解的就清楚一些,处理方式上更简便一些,结果完成的更出色一些。稻盛和夫先生这样一位成功者,也是多年在一点一滴中反复琢磨、认真思考,才使得他不仅悟出了人的安身立命的哲学,也感悟到了天、地、人三者合一的宇宙法则。

篇11:读《牡丹亭》有感

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汤显祖却道:“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很简单,就是走出深闺大院,恍然间,看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拾起那份遗落的本真。”直言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附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最深的怀想。

杜丽娘,那位生于官宦之家的深闺女眷,被《诗经》中《关雎》一章所描述的爱情故事所打动。梁梦中,见一书生柳梦梅持柳求爱,从此共度良辰,幽会牡丹亭畔。然而天妒佳眷,杜丽娘因夜有所思,情无所寄,一病不起,抱憾终身。死后,其母亲将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后移至梅花庵观,丫鬟春香将丽娘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当柳梦梅赴京赶考,留宿庵观中,拾得那幅画卷,忆起梦中佳人。他不顾开棺处死的危险,掘开杜丽娘的坟墓,让她起死回生。几经波折,两人最终兴得皇帝赐予姻缘,从此相伴相随,相知相爱。倘若缘定三生,即便穿越生死,教人惜得一缱绻。

《牡丹亭》与《长恨歌》不同,它没有皇家宫苑,没有金盆玉器,只有那芍药花开,杏花雨落,青桥石板,满园春色,还有那段梦回千转,相思不相负的爱情。或许如果丽娘不走出那深闺大院,没有看见“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风光,这段爱情会不会锁进封尘中,不会出现呢?不,它会出现。因为它的背后有两颗脱去世俗的心。这便是《牡丹亭》留给我最美好的梦幻。在那个宋明理学压制,封建胁迫的年代里,杜丽娘解放个性,追求幸福,是福还是祸?我说,是福。封建思想让她从唯唯诺诺变得执着勇敢,敢于为爱情放弃生命,勇于在朝堂之上据理反驳,慷慨陈词。只有为自由,为信念奋斗的人才会变得至情至理。我想这至情至理就是本真,《诗经》中“关关雎鸠”便是丽娘寻找本真的开始。诚然,每个人心中有缺失不了本真,缺失不了真正的自我。丽娘不应该甘于礼教,所以她突破自我,寻找幸福;林逋不应该求生于污浊的官场,所以它隐于湖畔,梅妻鹤子;严子陵不应该安于富贵所以他逐梦山水,无忧无虑。请相信,人有时会很渺小,渺小到瞳孔在清澈也会被人看成冰穹,光明站在身边,却无法被庇护,但人有时会因渺小而强大,只要他相信自我,突破自我,其实人的本真很强大。

篇12:读《牡丹亭》有感

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的爱情故事可谓天下之绝唱。对于一个从未见过面,只因梦里相交的男子,杜丽娘陷入了爱网无法自拔,她日思夜想,茶饭不进,最终因思念过度,致身心憔悴去世,可见杜丽娘是个痴情种了。作者云:如杜丽娘者,乃可谓有情人耳。

柳梦梅因偶遇佳人画像,便神魂颠倒,愿拜倒在丽娘的石榴裙下。当然故事总是满足读者的期待,杜丽娘如愿,她死后三年终遇柳生,死而复生。也如柳生所愿吗,与心仪的佳人结合。这又是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

古代才子佳人的故事数之甚多,但能为爱情赴死复生的绝无仅有。不仅在古代甚至于当今,爱情的地位也没有达到过如此的高度,它大于生命,又支配着生命,似乎没有了爱情,人就无法活下去,一旦拥有它,人又可以重生。

上一篇:(标准版)电子商务代运营合作协议下一篇:侯卫东官场笔记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