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黄河的导游词

2024-04-23

关于河南黄河的导游词(精选6篇)

篇1:关于河南黄河的导游词

黄河是一条雄浑壮阔的自然之河,一条润泽万物生灵的生命之河,一条亘古不息奔腾宣泄的文化之河。 黄河,母亲河,中华民族、华夏族裔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摇篮和时代变迁的见证,是中华民族龙的图腾,国之魂,华夏子孙的精神家园! 走近黄河,感触黄河,拥抱黄河——郑州黄河游览区为您提供了理想场所!

地理位置

景区位于郑州西北30公里处。南依巍巍岳山,北临滔滔黄河。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文化景观,以及地上“悬河”的起点、黄土高原的终点、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等一系列独特的地理特征、使这里成为融观光游览、科学研究、弘扬华夏文化、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河型省级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家旅游专线——黄河之旅的龙头。

发展历史

景区前身为邙山提灌站,1970年郑州市政府为解决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的紧张状况而修建,工程历时2年,1972年建成通水。在此基础上,提灌站的管理者们将“以水养水,以水养旅游”作为指导方针,绿化荒山,开发景区,弘扬黄河文化,使景区初具规模。1981年3月21日,更名为“郑州市黄河游览区”。20_年,黄河游览区更名为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当年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20_年12月31日,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多次被省、市旅游局、省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授予“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佳旅游景区(点)”、“旅游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景区景点

在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的五龙峰、岳山寺、骆驼岭景区近40处景点内,分布着“炎黄二帝”、“哺育”、“大禹”、“战马嘶鸣”、“黄河儿女”等塑像,黄河碑林,《西游记》等古代名著大型砖雕,浮天阁、极目阁、开襟亭、畅怀亭、依山亭、牡丹亭、河清轩、引鹭轩等亭台楼阁,以及低空索道、环山滑道、黄河汽垫船等现代化游乐设施。每年吸引着上百万中外游客,被誉为万里黄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五龙峰是中心景区。山脚下,“引黄入郑”的八根巨大钢铁提水管道,如“八龙吸水”,从黄河直达山腰。半山平台上,矗立着高5米、重12.5吨的乳白色汉白玉“哺育”塑像,其造型是一位慈祥贤美的母亲怀抱着甜睡的婴儿,母容子态、栩栩如生,象征看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骨肉之情。

篇2:关于河南黄河的导游词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一个主题。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哺育”。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望着怀中的孩子,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周围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经过绿化,现已是浓阴覆盖。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先请看右面的山头,那里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只是为什么在如此优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诸位能回答得出吗?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

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里有游览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说中的大禹的像。耸立在黄河岸边峭壁上的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吨。左手握一像锄头似的工具,右手高举,目光炯炯凝视着河的远方。大禹的父亲鲧也曾治水,但最终失败。大禹治水时,总结教训,发明新方法,缍成功。并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之王。”制黄河者治国家”一语或许就由此而来。为治理这条暴虐的河,过去的民众用尽了智慧和体力,而人类的智慧又在治水中发展。因此黄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国文化的源泉。

为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黄河文明,现在山下正兴建一座将由三千块碑组成的黄河碑林。碑林集中了从唐朝至现代前来这里瞻仰黄河的诗人和文人们的作品,一旦完工,可与集中了历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 河南导游词

★ 河南著名景点导游词202

★ 河南新颖导游词精选

★ 河南白马寺导游词

★ 河南驻马店导游词

★ 河南郑州导游词

★ 河南龙亭导游词精选

★ 河南红旗渠景区导游词

★ 河南商丘古城导游词经典

篇3:关于河南黄河的导游词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甘肃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的西部。从60年代开始,我国已制定实施了五代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1](66规范、78规范、90规范、94规范、2004规范)。这些黄土规范,是土力学理论和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产物,是指导我国黄土地区工程建设的文件,是广大土木工程师多年工作成果的结晶。规范的研究对象是湿陷性黄土地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湿陷性指标。

根据多年来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设经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下称黄土规范)统计了各地湿陷性黄土的厚度和高、低阶地湿陷系数的平均值,提供了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略图,它使人们对全国范围内的湿陷性黄土性质和分布有一个概括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具体到某一工程地点,由于所处的地貌单元和工程环境的不同,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受多种因素影响[2,3],存在较大的差异。机械地使用黄土规范工程地质分区图将导致严重的后果。河南巩义地区便是一个例证,过去的工程经验主要依托于铁路建设等类项目。随着十几年来在本地区大型工程建设如大中型火力发电厂的勘察设计实践,对本地区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的研究正一步步加深,所获得的成果正在进一步丰富,突破了以往对本地区黄土湿陷性的认识。本文正是结合十余年来在本地区进行大型工程勘察设计的经验,依据在此区域内进行的大量、深入的湿陷性试验数据和地基处理经验,提出对本地区黄土湿陷性的重新认识。

1 问题的提出

1.1 根据《黄土规范》对本地区湿陷性的初步认知

河南巩义市位于郑州和洛阳之间,距离郑州约60km。2001年11月为在河南巩义建设2×135MW电厂,开展了可行性研究。为评价场地土的湿陷性,根据《黄土规范GB50025-2004》附录A中国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略图,巩义位于的洛阳和郑州之间,属于河南地区(V区),其湿陷性黄土的厚度一般为4~8m,一般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本区黄土的结构较密实,压缩性较低,这是结合工程场地所在位置和邻近地区黄土的区域湿陷特征,根据《黄土规范》对本地区黄土湿陷性的初步认知。

1.2 湿陷性试验揭示的特殊性

在对本区域黄土湿陷性初步认知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掌握场地土岩土工程特征,在拟建的场地内布置4个深度20m探井,取原状方块土65件;湿陷试验结果显示,探井土样湿陷系数一般大于0.015,连续分布有湿陷土层,黄土湿陷性试验及评价结果见表1。

表1评价结果说明,场地内分布厚度较大的湿陷土层,上下连续,湿陷系数上大下小,自重湿陷量为9.8~17.1cm,属自重湿陷性场地,总湿陷量为41.3~74.2cm,湿陷等级为Ⅱ~Ⅲ,湿陷土层的下限深度,按照《黄土规范》评定,在相应的试验压力下,3号探井为14.5m,11号探井为16.0m,6号和8号探井在20m深度内。

探井土样的湿陷性试验结论,无论在湿陷类型,还是在湿陷土层的厚度方面与规范提供的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中的结论有很大的差别,在工程领域引起较大的争论,有的坚持规范提供的基本湿陷规律,怀疑湿陷性试验的结论,后经多家大型勘察单位共同试验和专家论证,确认了上述试验过程和数据的真实性,认定了工程所在场地的特殊的湿陷规律。

2 工程实践的进一步验证

从2002年3月起,开始2×135MW电厂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在前述可研阶段勘探的范围内加密开挖探井15个,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湿陷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场地自重湿陷和非自重湿陷并存,湿陷等级轻微—中等,场地湿陷类型复杂,湿陷厚度大,在非自重湿陷场地为12.5~16.35m,在自重湿陷场地15.8~21.1m。黄土的是现行计算与评价结果见表2。

2003年3月~2007年1月,在紧邻2×135MW工程北部场地进行本工程二期2×300MW、三期1×300MW电厂的各阶段勘探工作。经现场勘探和室内试验,场地内分布厚度较大的湿陷土层,上下连续,湿陷系数上大下小,按照《黄土规范》计算和评价表明,场地自重湿陷量为1.1~48.5cm,21个探井中仅有4个探井处为非自重湿陷黄土场地,其它各处均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总湿陷量为43.2~89.4cm,湿陷等级一般为Ⅱ(中等)~Ⅲ(严重)。湿陷土层的下限深度:非自重湿陷场地6.5~10.2m;自重湿陷场地8.8~22.0m。湿陷性计算及评价结果汇总见表3。

近两年来,为在本场地附近扩建2×1000MW机组,又进行了大量试验和专题研究,均表明本区域黄土独特的湿陷规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湿陷性计算结果是为了评价本区域黄土的基本湿陷特征,湿陷系数的试验压力按基底压力不大于300kPa考虑。火电厂建(构)筑物基底压力一般较大,工程设计时应采用实际压力下的湿陷性评价结果进行设计[4]。

3 湿陷性亚区特征独特的原因探讨

3.1 已有黄土区建筑经验的局限性

黄土的湿陷性资料是建立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勘察设计经验的积累,过去的建筑区主要分布在城市附近,所以规范提供的统计规律在城镇区有很好的符合性。而高阶地黄土区一般处于交通不便、不具备供水等居住条件的地区,而鲜有工业及民用建筑项目。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土地政策的限制,这些地区开始布局大型建筑项目,这些地区的建筑经验才开始积累。

3.2 工程所处位置及地貌单元的特殊性

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根据黄土规范所提供的河南地区的黄土湿陷规律在郑州和洛阳地区均有很好的符合性。本文所述工程场地位于河南省巩义站街,处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黄河Ⅱ级阶地上。原始地形较为开阔,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两级黄土状阶梯,地貌为黄土塬。厂址的西边,距场地百余米处,是走向为东北—西南、深达数十米的冲沟,沟的两边为窑洞。场地的东边,距厂址中心区300m左右处,为一南北方向深达数十米的冲沟。地下水埋藏较深,一般大于40m。场地地面标高在173.00~177.00m之间。区域地理要素特征上,位于东部的郑州黄土分布区地面标高一般在100~120m,位于西部的洛阳地面标高一般在130~140m。而本文所述场地由于位于高阶地上,其地势明显高于其西面和东面的洛阳地区和郑州地区,加上附近黄土冲沟的深切割裂,决定了场地黄土的特殊性,导致本区黄土的湿陷性不同于规范提供的地质分区,只能在此基础上作为亚区来进一步划分。

3.3 黄土物理指标的特殊性

不同的黄土其物理性质指标有一定的规律性[5]。本文所述河南黄河高阶地黄土主要由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湿陷性黄土状粉质粘土、粉土构成。地层主要特征见表4,从中可以看出,其土性主要特征如颜色、含有物、结构性等有别于黄土规范分区中河南地区(V区)的黄土特征。

河南黄河高阶地黄土主要物理力学特性指标如表5。

根据《黄土规范》中国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略图,河南地区(V区)湿陷性黄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表6[1,6]。

对比表5和表6可以看出,河南黄河高阶地地区湿陷性黄土主要为层(1)~层(4),其含水量为9.6%~11.1%,明显低于河南地区黄土的16%~21%,湿重度为14.8~15.5,也较河南地区的指标低,说明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黄土的物理状态有较大的差别,从而导致其湿陷性的差异。

4 结语

(1)某些黄土分布区由于历史上工程建设项目少、工程规模不大等局限性,黄土的湿陷性资料不充分,缺乏必要的工程验证。在这些地区进行大型工程建设,不能拘泥于现有的经验,应按照工程实际需要,从黄土力学的原理出发,依托恰当的技术方法,从中发现黄土工程性质的内在规律,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争论。

(2)通过十余年来对河南巩义地区黄河高阶地黄土湿陷性的不断深化认识,表明本地区黄土存在自重湿陷性,湿陷厚度变化较大,部分地段达17~22m。说明本区域黄土湿陷性不同于黄土工程地质分区的一般规律,具有典型的亚区特征。

(3)从本地区的工程实践过程可以看出,黄土湿陷性评价应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具体分析,尤其对缺乏工程经验的地区,必须通过完整的勘察试验过程,才能为地基设计提供准确的湿陷性评价结论。

摘要:《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提供了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略图,它使人们对全国范围内的湿陷性黄土性质和分布有一个概括的认识和了解。但对具体工程,黄土湿陷性因所处环境和典型地貌特征的差别,表现出独特的亚区特征。河南巩义黄河高阶地黄土便是其中一例,其湿陷性特征显著区别于地质分区(V区)的一般规律。通过十余年来在这一地区多个大型工程实践,对本区黄土湿陷特征的认识从最初的怀疑、争论,到最终澄清了争论与误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确定了其典型的亚区特征。

关键词:高阶地,黄土,湿陷性评价,亚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程(GB50025-200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谢定义.试论我国黄土力学研究中的若干新趋向[J].岩土工程学报,2001,23(1):3~13

[3]刘祖典.影响黄土湿陷系数因素的分析[J].工程勘察,1994(5):6~10

[4]刘厚健.大型火电厂对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研究与处理[C].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2002:858~861

[5]王永炎,林在贯等.中国黄土的结构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05~172

篇4:关于河南黄河的导游词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黄河流域的发展关系到整个中国的长远发展。河南沿黄地区处于黄河流域中下游,人类长期在该区域从事生产活动,环境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很深,是黄河流域中地质结构复杂、人口密集、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选择河南沿黄地区作为研究区的主要依据是该区域地质类型齐全,兼具人口聚居密度大和生态环境敏感两种关键区域要素,能够反映中国黄河流域和中国北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情况。本文对河南沿黄地区生态文明的考察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产业生态结构、资源能源利用方式、社会生活样式、生态环境及其保护和开发。基本上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生态环境三个能够体现区域生态文明特性的代表性领域。

一、河南沿黄地区生态文明基本情况

“河南黄河沿岸地区位于河南省北部,东西长711km。灵宝至三门峡水库大坝以上的黄河南岸为黄土台地地貌;三门峡大坝以下至小浪底大坝以上河道穿行于中条山和崤山之间,是黄河的最后一段峡谷,地貌为低山地貌类型;小浪底以下至郑州桃花峪,河道逐渐展宽,是由山地进入平原的过渡地段;桃花峪以下,进入下游冲积平原。下游河道是在长期排洪、输沙的过程中淤积塑造形成的,河床普遍高出两岸地面。目前下游河床已高出大堤背河地面3m~5m。沿岸平原地区受黄河频繁泛滥的影响,形成以黄河为分水岭的特殊地形。河南黄河下游地势平坦,总面积29 000km2,占河南省总面积的17.4%;其中流域面积9 700km2,占河南总面积的5.8%。河南黄河下游河道长230km,黄河大堤相距4~20km。区内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旱涝频繁。年平均气温在12.0~14.8℃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550mm~650mm,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68%,降水量年际变幅为400mm~900mm。” [1]

从产业生态结构看,河南黄河沿岸地区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与区域生态环境客观要求存在差距,但也正处于不断改善过程中。该区域黄河沿岸的上游和中游是以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区。长期以来煤炭的掠夺式开采模式和重工业的高能耗、高污染发展模式给河南沿黄地区中上游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压力: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也影响到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品质。中下游和下游是以农业区为主兼有少量轻工业,农业用地随着人口快速增加而急剧扩张,对黄河湿地自然景观的侵蚀较为严重,降低了该地区的生物和生态多样性。河南沿黄地区工农业发展对黄河水资源的“抢夺”也加剧了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近些年来,该地区地方政府通过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限制污染行业,改善了传统产业结构对环境的压力;在产业布局上通过划分不同的产业生态功能区以适应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遏制环境恶化的步伐。

从资源能源利用方式看,河南黄河沿岸地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正在逐步提高,但是消耗资源能源的绝对量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剧增,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现象依然存在。河南黄河沿岸地区能源结构是以煤炭能源为主,水电能源为辅。煤炭的开采和利用满足了该地区人民生活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但是煤炭开采存在能源浪费现象,回采率不足50%,远低于中国国家《煤炭工业技术规范》提出的“矿井采区回采率最低不应小于75%”的要求。在能源使用过程中,利用效率正在以每年10%~20%的增速提高,但是单位产值能耗依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河南黄河沿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用水均来自黄河河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并由于以下三方面问题的存在而激化:一是该地区降雨量较少、蒸发大,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需求量剧增。二是中上游工业区用水能力增加而污水处理能力没有相应提高,两者之间的差距拉大。三是中下游引黄灌溉数量剧增且以漫灌为主,水资源问题突出。

社会生活样式是指在既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社会大部分人群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以及社会普遍认同的伦理和价值观念,它能够反映生态文明在特定社会中真实具体的发展程度。对这一点将从三个方面来考察: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念。河南黄河沿岸地区是河南省经济的中心区域,也是中国重要的“中原城市圈”经济体所在地和重要的粮食产区。该地区经济有雄厚的现代化工业支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经济可持续性较强,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不断提高。在社会价值观念上,该区域社会群体普遍对未来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的预期较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信心较足,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是该地区经济具有强劲发展潜力的重要支撑,但是当前河南黄河沿岸区域社会群体正处于追求物质享受的消费阶段,存在许多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如一些人缺乏科学消费观念,存在过分讲求豪华的“高档消费”、随意铺张浪费的“攀比消费”、片面追求方便的“一次性消费”等消费陋习。这些都反映了强调物质欲望、追求奢侈等工业文明的价值观念的泛滥,从长远看,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河南黄河沿岸区域处于黄河中游和下游的过渡地带,同时处于中国东部平原与河南西部山地丘陵、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的特点,特别是河南黄河沿岸湿地是中国河流湿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是候鸟基本的迁徙路线、繁殖地、觅食地区,是具有重要的生态安全保护意义的地区。该地区还拥有我国特大型的水利枢纽——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先后设立了三门峡、洛阳孟津、洛阳吉利三大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开风流源口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拨付专项资金勇于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成立了河南黄河河务局专门负责河南黄河堤坝安全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等工作。从总体上看,近些年来河南黄河沿岸生态环境始终处于不断改善当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社会发展和生态改善处于良性互动循环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张,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显现,保护和开发的动态平衡是河南黄河沿岸区域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总之,河南沿黄地区的生态文明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这一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中的重工业和能源工业比重过大,对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农业低层次大规模经营形成对自然生态破坏。但是,通过对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改造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正在增强,人与自然的的良性互动循环正在形成。

二、河南黄河沿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河南黄河沿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是采取了以政府引导社会发展的方式(见下图)。政府规划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南针”,是科学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对社会未来发展做出的合理设计。河南沿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以政府机构为主要引导力量,以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主要手段,推动区域生态文明的发展。以下将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产业结构调整指标、生态空间布局、环境保护指标、四个方面分析政府规划在河南黄河沿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分析对象是河南黄河沿岸地区的三门峡市、洛阳市、郑州市、开封市,以四个城市的政府“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为依据进行分析。四个城市包括了黄河在河南省境内的大部分地区,具有典型的河南黄河沿岸区域特点,能够代表这一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情况。

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河南黄河沿岸地区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之一。政府决策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更加强调人、社会、自然三者关系的协调与良性互动。同时,生态文明正在从决策的战略层面深入到具体的执行层面,通过加强生态立法、生态执法建立生态文明能够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政治生态。在具体措施上,河南黄河沿岸地区生态文明主要是从经济主体生态化、经济载体布局合理化、生态环境保护全方位化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经济主体向生态化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首先,以循环经济为目标,培育和发展生态工业。(1)以节能、降耗、减排为基本目标,取缔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夕阳产业,并针对煤电、化工、冶金等能源工业和重工业进行改造,引进和发展高效、节约、循环的高新技术现代企业。(2)推广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等新的实用技术,鼓励发展循环企业。

其次,在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调整和升级农业结构,建设新型持续发展农业模式。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培育特色农业;鼓励农业资源的再循环、再利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加强生态建设,着力建设和保护好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生态体系。

2.科学规划建设生态型经济载体——城镇体系

通过指标量化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合理规划和建设城镇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分工。以此带动人口和产业集聚,改善人居环境,降低资源、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压力。通过对城市分区规划发展,根据各分区的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经济基础等条件,对城镇发展定位、空间结构、生态功能区划、基础设施作统一规划和部署,以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冲突。

3.生态环境保护全方位化

首先,加强政府管理,维护生态安全。通过提高污染物排放限制标准,实行工业污染的全过程防治,从源头遏制污染。其次,加大公共投入,改善生态环境。规划和建设城镇绿化、沿黄生态防护林和农田林网工程;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荒山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生态涵养能力。第三,加强自然保护区内湿地生态的保护与修复,维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业,把环境改善、生态保护、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观念的传播。

三、当前河南黄河沿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1.自然环境因素。 目前,河南黄河沿岸地区环境方面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自然资源的供给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进一步增强。河南黄河沿岸地区的“自然资源品种较多,也比较丰富,但人均资源拥有量少,不能构成强大的发展支持能力,并且自然资源的供给也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矛盾,一些资源严重不足” [2]。(2)“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滞后,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较大威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设施的处理已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目前河南黄河沿岸大多数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力已远远滞后于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增幅,且处理方式落后,只能掩埋和焚烧;在污染水处理上,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不配套,不能全部实现排污分流,且处理能力低,回收率低。此外,河南黄河沿岸地区还有较大的水土流失面积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一些比较脆弱的生态类型区域潜伏着较大隐患。(3)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十分突出。到本世纪30年代时,才能实现人口零增长,但届时又将面临一个老龄化社会问题。

2.社会环境因素。(1)环保意识较弱。由于经济发展相对不足,人们更关注自身的衣食住行问题,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关注较少,生态意识不强。表现在经济结构上即是偏重的资源消耗性的产业结构,生态产业发展薄弱。目前直接依靠原始资源的农业和重工业的增加值比重仍占到一半以上。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利用效率和效益低下。(2)生态建设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城市生态建设涉及城建、规划、土地、市政公用、市容、工商、环保等政府部门,是一个需要多方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的系统工程。由于生态建设涉及问题较多,牵涉的面广,实际运作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协作度不高的问题。(3)媒体宣传力度不够。媒体对于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媒体在宣传的同时可以起到很强的监督作用。

四、启示

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3]这表明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必然方向,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将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提供了一条更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通向人类理想社会境界的路径。本文对河南黄河沿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整个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状况,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启示:

1.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生态文明的大前提。

文明的最深层核心是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只有转变了观念,才会想出办法去解决那些影响和制约生态发展的突出问题。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在不同层面应有不同要求,作为公民要树立生态环保意识;作为政府决策者,则要推动环境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生态文明观念要普及到每个社会团体、每个家庭,在全社会形成“环境是最稀缺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的意识,使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危机感。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

生态文明面对的课题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模式与地球生态系统承载能力正在发生严重冲突,若听之任之,则必然导致人类文明的灭亡和地球生态不可逆转的破坏。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赖以生存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具有的无止境索取和破坏性消耗的特点。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基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通过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同时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是要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过程,上游生产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料,倡导“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使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3.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核心

政府作为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社会发展方向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政府各级决策人员,应当首先确立生态文明的理念,自觉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陈旧思维。把局部区域生态治理,转变到协调一致的跨区域整体生态合作。同时要建立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实绩考核体系。政府可以运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约束和引导经济主体行为。鼓励和支持节能环保技术开发应用,提高产业技术准入标准。最终引导各类生产者、消费者采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能源、新产品。针对政府的决策,要建立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通过全面、科学的考评,促使各级政府部门在工作中做到既致富当代,又造福后代,既注重当前发展,更注重永续发展。

4.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国际社会的互相支持和协作。

农业文明在人类历史上持续了几千年的时间,工业文明已经走过了几百年的时间。生态文明建设则刚刚在人类的思考和探索中起步。每一次文明形态的更替都经历了从生产方式到政治制度、从生活习惯到意识形态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会历时百年甚至几百年,生态文明的建设也不例外。同时,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变更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这种变化并且去主动探索和引导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变更,需要人类社会从全球化、全人类的角度审慎思考、科学决策。目前,我们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当今社会的一系列问题并不是在地理和时间上孤立地存在,而是人类社会长久以来的积累和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能置身事外。因此,作为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途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国际社会的互相支持和相互协作,它应当成为各国各地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目标和纲领。

参考文献:

[1] 梁国付.丁圣彦.河南黄河沿岸地区景观格局演变[J].地理学报,2005,(4).

[2] 习谏.河南省和谐社会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5).

[3] 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李静(1981-),女,河南开封人,讲师,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当代社会问题研究。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篇5:河南郑州黄河导游词

河南郑州黄河导游词五篇(一)

各位,今天请大家参观的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这一个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距市内约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临黄河。1970年,为了解决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在这里修建了提灌站,工程历时两年,后经八年的努力,终于在这里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十七平方公里的游乐场包。今天主要请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宽阔的河床,以及这周围的景色。

据说,日本也有”人类起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悠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誉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很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谚语,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着气势磅礴的黄河,回想对比一下我们两国间过去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汲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友谊的力量。这样,我就安排了这一个参观计划。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000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么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因此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就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

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一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因此,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也就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薄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原因,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00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队伍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武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而且,经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一个主题。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哺育”。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望着怀中的孩子,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周围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经过绿化,现已是浓阴覆盖。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先请看右面的山头,那里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只是为什么在如此优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诸位能回答得出吗?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

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里有游览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说中的大禹的像。耸立在黄河岸边峭壁上的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吨。左手握一像锄头似的工具,右手高举,目光炯炯凝视着河的远方。大禹的父亲鲧也曾治水,但最终失败。大禹治水时,总结教训,发明新方法,缍成功。并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之王。”制黄河者治国家”一语或许就由此而来。为治理这条暴虐的河,过去的民众用尽了智慧和体力,而人类的智慧又在治水中发展。因此黄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国文化的源泉。

为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黄河文明,现在山下正兴建一座将由三千块碑组成的黄河碑林。碑林集中了从唐朝至现代前来这里瞻仰黄河的诗人和文人们的作品,一旦完工,可与集中了历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围的山上还有一些亭台楼阁,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这样写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正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登上高处,远眺黄河,更能领略其气势。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领诸位一直登上那个最高的亭子。

那么,在登山之前,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古象的答案吧。诸位猜到了吗?

看来答案各异,实际上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现在的河南省属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这一个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简称。山上的古象塑像显示了这一个典故。

除了以上介绍的内容以外,还有公元前205年西汉时期,刘邦、项羽争霸的古战场、用砖雕来表现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故事的民间艺术馆等等,由于时间关系,请恕不一一讲解了。

讲解肤浅,内容零乱,很抱歉!只是今后每当诸位看到了日本的江户桥时,请不要忘记我们的黄河,还有郑州和中国。

河南郑州黄河导游词五篇(二)

各位游客朋友:

古人云:“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死”。今天,我们就要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去参观。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黄河游览区的基本情况。

郑州黄河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约30公里处,北临黄河,南依岳山、广武山。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这里过云曾就是一片荒山秃岭和贫脊川原,经常就是风沙起时天上、地面、水里浑然一体的黄色景象,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一年之中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全年可游的郑州黄河游览区了。

好了,黄河游览区到了。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源头就是一股清泉,但就是由于流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上最浑浊的河,每年经黄河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3-5厘米,所以,下游的河床高出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地面要高出7米。

在历史上,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也曾使黄河泛滥成灾,3000多年以来,黄河中下游决口泛滥达1600多次,它吞噬过无数的生命财产,因而成了害河,历代民众迫切希望根治黄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黄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工作,40多年来,黄河再也没有泛滥过,而且,治理后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它又成了一条造福于人民的河流。

总之,黄河对人类社会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就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个主题。我舞来看这尊“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吨,用白色水泥塑成。母亲身着唐装,头挽魏髻,象征黄河,怀中健壮的婴儿象征中华民族,整个塑像形象地表达了黄河与中华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亲情。黄河流动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血液,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这就是一种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周围的山岭,这一带的山称为邙山,就是从洛阳绵延至些的,过去这里曾就是荒山秃岭,经过绿化,现已绿树成荫。山上的制高点那些亭台楼阁就是一些与黄河风光相匹配的建筑特,若登监最高处极目阁远眺,更能体会“登北邙居高瞰远气象万千广阔无垠伟伟乎神州大地,观黄河抚今追昔波涛澎湃奔流不息悠悠然华夏摇蓝”的意境。诸位请看右边的山头,那里有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大象雕塑唤起人们对河南远古历史的幽思。早在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就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中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河南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河南古属豫州,豫即多象之意,因此“豫”这个字仍然用作河南的简称。山上的大象塑像反映了这个历史典故。

接下来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里就是旅游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 宇中的大禹塑像。大禹就是4000多前前的治水英雄,传说大禹的父亲鲧曾因治水失败而遭到惩处,大禹继承父志,终获成功,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午百看来激励着后人不懈奋斗。我们来看,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吨,大禹头戴斗笠,右手持耒,左手指向前方,仿佛在号召人民治理洪水。他发明的疏水导流的科学治水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民谚有“治水者治天下”,正就是对治水重要性认识的真实写照。

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在这里突出地表现为现代黄河碑林,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砖雕和黄河澄泥砚民间艺术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黄河碑林就是正在筹建的一处当代石刻艺术宝库,目前已刻碑1500多块。作品有真、草、隶、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圆、尖、麻、光。黄河碑林以歌颂灿烂的黄河文化,社会主义的光辉业绩,祖国的大河风光为主要内容。建成后将分书法艺术馆,名人书法馆、民族书法馆国际书法馆和五大部分,其中汇集了中国书法巨擘手泽东、舒同、启功、张大千、林散之、陈书亮等人的书法精品,石碑以古朴、多样、生动、浑厚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艺术形象必然成为新时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就是体现黄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设计高度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日破土动工。她的兴建对全球炎黄子孙将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激发海内外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激情。目前,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前的广场上,已安置了钏鼓九鼎的主鼎“炎黄鼎”。鼎高6.6米,重20吨,内部铸有“炎黄始祖,万代景仰”八个篆文,鼎座四壁铸有“炎黄鼎”三个金文和国xx、邓小平、陈去同志的题词,体现了亿万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敬仰。“炎黄鼎”文化内涵十分丰厚,工艺、铸造均属上乘,就是当代最具的青铜大鼎,就是炎黄子孙瞻仰子中华人文始祖的主要礼器。

大家知道,黄河自古难行船。但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克服了道道难关,在20世纪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使千百年东游黄河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郑州黄河气垫船就是高科技的结晶,它就是由般下的大型鼓风机向船身下充气,使船下产生一个强大的气流把船身向上抬升20-50厘米。船体借助船后两个巨型螺旋桨产生的推动力向前行进,几分钟内便可以飞抵黄河彼岸。大家可以乘坐黄河气垫船到母亲怀抱进行40分钟左右的黄河漫游,在40分钟的时间里自东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到达公元前发2XX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天下时的古战场遗址--汉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滩上将停船十几分钟,大家可以出船拍照留念。

今天的讲解就要结束了。黄河将我们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励我们踏上新的征程,愿我们将来再次相会,谢谢大家。

河南郑州黄河导游词五篇(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河南省会郑州市参观游览。我叫刘齐,是郑州天下旅行社的导游,这位是我们的司机邹师傅。大家在郑州旅游期间,将由我和邹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愿您在郑州度过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郑州是河南省会,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她北临滔滔黄河,西依巍巍嵩山,东、西接广天边际的黄淮平原,素有“雄峰中枢,空域险要”之称。

郑州古属豫州。公元前1027年周五王灭殷后,将其北管叔鲜封于此地,成为管国。秦灭六国后这里设县属三川郡。东汉时为管城。隋文帝开皇三年称郑州,这是郑州称号的开始。清代,郑州升为直隶州。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人大罢工革命运动后,被称为“二七”名城。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后,设置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郑州成为省会城市。全市辖区5区和郊区1区(上街区)、5市、1县,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80万,其中市区城市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190万。

郑州交通便利,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广、陇海铁路在此交汇,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最现代的货运编组站;107和310国道在此交汇:由郑州通往全省各地的高速公路网正在形成、现在游客走高速可直达北京。1997年新建成通航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中国第21个国际机场和十大机场之一。郑州商贸发达,素有商城之称,早在1992年,这里就爆发了轰动全国的“商战”,今天的商战更是好戏连台。郑州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农副产品繁多,工农业发达,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

郑州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素有绿城美誉。特别是近年来,郑州加大拉城市建设的力度,城市品位不断提高。郑州新建拉滨河公园,紫荆广场等大型绿地和广场。郑州旅游资源丰富,有嵩山风景名胜区,那里有以少林工夫名扬天下的少林寺;有郑州黄河游览区,是领略母亲河神韵的好去处;有新郑轩辕帝故里,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好地方,还有大河村遗址,郑韩故城,巩义宋陵,打虎亭汉墓、石窟寺、杜甫故里等名胜古迹。郑州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各种星级饭店、各菜系餐厅、各种娱乐设施等等一应具全,夜生活也丰富多彩。

您旅游期间,将会得到周全高档的服务、感受到中原人民的热情、淳朴,更会了解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欢迎大家到郑州旅游观光。

河南郑州黄河导游词五篇(四)

各位,今天请大家参观的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这个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距市内约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临黄河。1970年,为懂得决都市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在这个地点修建了提灌站,工程历时两年,后经八年的努力,终于在这个地点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十七平方公里的游乐场包。今天主要请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宽敞的河床,以及这四周的风景。

据说,日本也有”人类来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长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紧密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誉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特别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谚语,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着气概磅礴的黄河,回想对照一下我们两国间过去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吸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友情的力量。这样,我就安排了这个参观计划。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一定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000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样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然而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批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一定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假如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个堤防能够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所以,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一定是洪水泛滥的缘由,也一定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软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缘由,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00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党部队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兵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而且,通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运用于都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个主题。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培养”。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看着怀中的小孩,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四周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通过绿化,现已是浓阴笼罩。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先请看右面的山头,那儿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跑,妙趣横生。只是为啥在如此精美的地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诸位能答复得出吗?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

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儿有游览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奇中的大禹的像。矗立在黄河岸边峭壁上的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吨。左手握一像锄头似的工具,右手高举,目光炯炯凝视着河的远方。大禹的父亲鲧也曾治水,但最后来失败。大禹治水时,总结教训,创造新方法,缍成功。并打下政治权利的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之王。”制黄河者治国家”一语或许就由此而来。为治理这条暴虐的河,过去的大众用尽了智慧和体力,而人类的智慧又在治水中发展。因此黄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国文化的源泉。

为了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黄河文明,现如今山下正兴建一座将由三千块碑组成的黄河碑林。碑林集中了从唐朝至现代前来这个地点瞻仰黄河的诗人和文人们的作品,一旦完工,可与集中了历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四周的山上还有一些亭台楼阁,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这样写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正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登上高处,远眺黄河,更能懂得其气概。假如可能,今天我想领诸位一直登上那个最高的阁楼。

那样,在登山之前,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古象的答案吧。诸位猜到了吗?

看来答案各异,实际上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现如今的河南省属豫州,豫即象特别多之意。因此,”豫”这个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简称。山上的古象塑像显示了这个典故。

河南郑州黄河导游词五篇(五)

各位朋友:

古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不死心。”今天,我们就要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去参观。我先把黄河游览区的基本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黄河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30公里处,北临黄河,南依岳山。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约十七平方公里。从七十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工作,景区初具规模。

好了,黄河游览区到了。

黄河,我们现代人亲切称之为“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从黄河的这座中型提灌站看出,黄河两岸的人民至今仍在吸吮着母亲河的乳汁。我们来看这尊 “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吨,用汉白玉做成。母亲身着唐装,头挽发髻,象征黄河,怀中健壮的婴儿象征中华民族,整个塑像形象的表达了黄河与中华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亲情。黄河流动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血液,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无以伦比的凝聚力,这是一种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周围的山岭。这一带的山称为邙山,是从洛阳绵延至此。过去这里曾是荒山秃岭,经过绿化,现已绿树成荫,山上制高点那些亭台楼阁正是一些与黄河风光匹配的建筑物,若登临最高处极目阁远眺,更能体会“登北邙居高瞰远气象万千广阔无垠伟伟乎神州大地,观黄河抚今追昔波涛澎湃奔流不息悠悠华夏摇篮”的意境。

接下来从这里向西,可以乘坐黄河索道至另一景点大禹山,大家看山上有一尊巨大的大禹塑像。大禹是4000多年前的治水英雄,大禹的父亲曾因治水失败遭到惩处,大禹继承父志,终获成功,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千百年来激励着后人不懈奋斗。我们来看,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吨,大禹头带斗笠,左手指向前方,仿佛在号召人民治里洪水。他发明着疏水导流的科学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民谚有“治水者治天下”,正是对治水重要性认识的真实写照。

博大精神的黄河文化,再这里突出的表现为现代黄河碑林,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砖雕和黄河泥研民间艺术等,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吧。

黄河碑林是正在筹建的一处当代时刻艺术宝库,目前以刻碑1500多快。作品有真、草、隶、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圆、尖、麻、光。黄河碑林以歌颂灿烂的黄河文化,社会主义的光辉业绩,祖国的大河风光为主要内容。建成后将分书法艺术馆、名人书法馆、民族书法国际书法馆和美术馆五大部分,其中汇集了当代中国书法巨擘毛泽东、舒同、启功、张大千、林散之、陈书亮等名人的书法精品,石碑以古朴、多样、生动、深厚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艺术形象必然成为新时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是体现黄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设计高度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土动工。她的兴建,对全球炎黄子孙将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激发海内外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激情。目前,炎黄二帝巨像前的广场上,已安置了钟鼓九鼎“炎黄鼎”。鼎高6.6米,重20吨,内部铸有 “炎黄始祖,万代景仰”八个篆文,鼎座四壁铸有“炎黄鼎”三个金文和国家的领导人邓小平的题词,体现了亿万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怀念与敬仰。“炎黄鼎”文化内涵十分深厚,工艺、铸造均属上乘,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大鼎,是炎黄子孙瞻仰中华人文始祖的主要礼器。

大家知道,黄河自古难行船。但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克服了道道难关,在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是我国第一艘用于旅游的气垫船。气垫船是高科技的结晶。顾名思义,它是由船下的大型鼓风机向船身下充气,使船下产生一个巨大的气垫,把船身向上抬高20~50公分。船体借助船后两个巨型螺旋浆产生的推动力,使船向前行进。

一望无际的黄河滩地坎坷不平,汽车在这里无法行驶,一般船只在这里搁浅,唯有气垫船畅通无阴,运行自如。

黄河的一大特征是险情丛生。在黄河平静的河面下隐藏着无数的浅滩、暗滩,宽阔的河面无船出现,正是“黄河自古难行舟”的写照。但郑州号气垫船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河面上乘风破浪,自由飞翔。

大家可以乘坐黄河气垫船到母亲的怀抱进行40分钟左右的黄河漫游,在40分钟的时间里自东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到达公元前 203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天下时的古战场遗址—汉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滩上将停船十几分钟,大家可以出船舱拍照留念。

篇6:河南黄河导游词经典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而且与黄土地,黄帝,黄皮肤以及传说中的“几”字形中国龙构成了中华民族形象的表征,因此,人们把这条流经神州大地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从左河水“雪原雷动下天龙,一路狂涛几纵横。裂壁吞沙惊大地,兴云致雨啸苍穹。”的诗句中,可以领略到黄河犹如中华民族那种气势磅礴,几经曲折纵横,经久不息、勇往直前的伟大气魄与生命力。《汉书·沟洫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伟大的母亲河。“览百川之弘壮,莫尚美黄河。发昆仑之峻极,出积山之嵯峨”(晋成公《绶大河赋》)。在她的哺育滋润下,炎黄子孙得以繁衍生息,华夏文化得以起源发展。黄河,一直被当作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而闻名于世。据此,在黄河风景名胜区中心景区的五龙峰山腰建起了一座象征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汉白玉“哺育”塑像。在骆驼岭上,还建有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巨塑。他既是中华五千年科学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英雄主义精神的体现。黄河在这里阔泻出山,平注中原,其中下游的地理分界线也就在附近的桃花峪,山下河面可达七八里宽,居山巅而瞰大河,上游河床狭窄深邃,如丝如线;下游河床阔沙浩渺,浊浪深沉。其雄浑的气势,壮观的激流,让人不仅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黄河风景名胜区内,名胜迭出,引人入胜,俨然是黄河灿烂文化历史的缩影。唐代著名八景之一的昭成寺所在地桃花峪;距今数千年的秦王仰韶文化遗址;明清时代就已闻名遐迩的黄河古渡、鸿沟暮云、隋堤烟柳、岳山耸翠等等都分部在风景区内或其周围。在汉霸二王城景区,有举世闻名的广武古战场,汉霸二王城和楚汉中分天下的“鸿沟”。屹立于点军台上的“战马嘶鸣”铸铁塑像无疑启示着人们重温历史篇章,吸取历史的营养。

上一篇:虞美人听雨下一篇:李保国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