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河南开封铁塔的导游词

2024-04-25

有关河南开封铁塔的导游词(精选6篇)

篇1:有关河南开封铁塔的导游词

七朝古都开封,早听说了开封的小吃很出名,别忘空出肚子海吃一顿啊!少林寺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到河南参观游览,我是来自阳光假期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赵,大家可以叫我小赵,旁边这位呢是我们的安全大使,也姓赵,大家可以亲切的称呼他为老赵,那接下来大家在河南的旅行就由我们大小二赵为大家全程服务了,希望用我们的诚心热心和细心让您吃的舒心、玩儿得开心、购的放心,一切顺心!好了,言归正传,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行程,我们的第一站是少林寺,我们在少林寺的游览时间为三个小时。11点钟我们集合出发前往九朝古都洛阳,在明珠大饭店用餐后,下午游览龙门石窟,之后返程。如果大家对我们的行程和服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向我提出,我会尽全力做到最好。朋友们,从车窗向外看,那一片片连绵不绝的山峦都属于嵩山体系。嵩山是五岳之中著名的中岳。我们经常说“泰山如坐,嵩山如卧”,大家看,它像不像想个睡美人呢?嵩山是一个“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因为这里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时代的地层汇聚在一起的现象,俗称“五世同堂”,在这里旅游,您很可能一不小心,一步就跨越了亿万年呢。同时,嵩山又是一个“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它是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在这里,您可以“抬脚踢到秦文化,伸手摸到汉砖瓦”,因为这里的文物古迹,可谓比比皆是: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佛寺之一的法王寺,有最古老的砖砌佛塔嵩岳寺塔,有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台遗址周公测景台,还有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塔群,位于我们即将参观的少林寺里的塔林。可以这样说,嵩山的每一个地方,几乎都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山必有其寺,少林寺的价值也毫不示弱。它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495年,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为安顿印度高僧沙门跋陀而建的。大家知道它为什么叫少林寺么?别急,小赵给您慢慢道来:中岳嵩山主要是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的,而少林寺呢就坐落在少室山的密林中,于是取名少林寺。俗话说“少林功夫甲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提起少林寺,大家更多的是联想到少林功夫吧?的确,从唐朝初年少林十三棍僧救李世民之后,少林功夫就名扬天下,哪怕今天,哪个国家想要想请少林武僧团去演出,都至少得提前一年预约,足可见少林功夫名气之大。那如果说少林功夫展示了少林寺的外在魅力,那么“禅宗”则让少林充满了神秘的内涵。中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李若蝉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在文学艺术的领略里,只会画画是小道,因为再高些是书法,比书法再高些的是文学,至此仍非大道,因为再高一层就是哲理性的音乐,更高一层的则是中华的古典哲理老、庄、禅、易。中国老庄同印度佛学相融合成了中国的禅。而今天我们要参观的少林寺啊,就是中国禅宗的发源地,被誉为“禅宗祖庭”。好,各位游客,我们快到少林寺了,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牌号是豫a12593。还有几点请大家注意,寺院是佛门清净之地,切记不要大声喧哗或随意走动,不要随便给佛像拍照或触摸佛像,向僧人行应该双手合十礼。好了,请大家带好各自的随身物品,关上车窗随我下车。好了,朋友们,进入山门殿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肚子弥勒佛,他可是佛祖释迦摩尼的法定继承人哦,您看他那笑眯眯的样子,就是告诉我们:你想学佛吗?那得有我这个条件才够资格入佛门。什么条件呢?旁边这副楹联就揭晓了答案: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是佛家向我们传授的一种人生智慧。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少林寺碑林。这些石碑反映了少林寺1500多年的历史和与世界各地的友好往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棵银杏树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岁了,银杏树是雌雄异株,两棵树在一起才能结果,而这棵可怜的银杏因为没有人牵红线,到现在还是单身,就如同这少林寺里的和尚,所以被叫做“罗汉树”。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天王殿,以供奉四大天王而得名,面前这两位是哼哈二将,那小赵要考考大家了,大家猜猜哪个是哼将哪个是哈将呢?对了,我们从他们的口型就能猜出各自正确的名字,我想现在少林弟子练功时总是哼哼哈哈的喊,想必就是受了他们的启发吧。这四大天王分别象征风调雨顺,这是佛教中国化和世俗化的结果,您想啊?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还有什么比风调雨顺更重要的呢?走出天王殿,我们就来到了整个道场的中心——大雄宝殿。“大雄”是对佛祖的尊称,意味大世英雄,“宝殿”又叫三宝殿,有俗话说

“无事不登三宝殿”指的便是大雄宝殿。与其他寺院不同的是在两边还有菩提达摩祖师和被称作少林棍术创始人的紧那罗王的站像,另外,在大殿的柱子下还有麒麟的雕像,这代表了禅宗佛教是完全汉化的中国式的佛教。之后的达摩亭是少林寺最有意义的建筑了。殿内供奉了铜质达摩坐像,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人们又称达摩亭为立雪亭,因为在这也上演过一场类似于程门立雪的故事:据说当年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首传禅宗,神光为了向他求法,在大雪纷飞的夜晚在门口站了一夜之久,白雪埋没了他的身体,达摩最后一次试探他说道:“要我传法给你,除非天降红雪。”于是神光抽出戒刀,毫不犹豫斩断了自己的左臂,鲜血染红了雪地,达摩这才把衣钵法器传给了他,赐名慧可,“衣钵真传” 和“断臂求法”的成语典故都是源自于此,后来,僧人们为了纪念他曾断臂求法就斜披袈裟、单掌施礼。说到这,小赵有问题想跟各位讨论一下:达摩为什么传法于神光?仅仅是因为感动吗?我想不是:禅宗是以静坐默念为修行方式,其关键在于用一颗平常心去思考,其目的在于顿悟。禅不是学来的,而是悟出来的,神光断臂就是悟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禅机所在。好了,各位游客朋友,少林寺常住院的讲解到此告一段落,您是否得到了一点佛祖的衣钵真传呢?小赵这样说可不是让大家向神光学习断臂求法呀!只是希望大家学到一点点佛家的处世态度而已。好了,现在给大家自由活动半小时,一会儿我们一块去塔林参观。黄帝故里可真是个好年啊,奥运举办了,神七升天了,我们也能赴台旅游了,海峡两岸的关系越来越好了。

篇2:有关河南开封铁塔的导游词

远看近观,铁塔好像是一座木塔,小巧剔透。本来设计师在设计建造铁塔时,采取仿木结构,它以很多外形大小各异的 “结构砖 ”相组合。这些构造砖,就像经过斧凿的木料一样,有榫、有眼,组装起来,周密合缝。塔身的檐、椽、瓦等,也俱为琉璃砖所成。砖型的规格化是我国佛塔建筑的一大提高,能够砌出各种仿木结构,这些特色使铁塔在我国佛教建筑史上占领主要位置。

粗壮的塔心柱是支撑塔壁,抵抗外力的中心局部。各种不同用处的外壁砖瓦构件通过登道与塔心柱严密连接,异常坚牢,浑然一体,具备很强的抗震才能。九百多年来,铁塔历经地震、狂风水灾,特殊是1938年5月,日军用大炮对铁塔进行轰炸,北面从第四层至第十三层的各级檐角、塔壁遭遇到不同水平的损坏,但依然矗立。对此,民间老人们说明说:铁塔作为一座佛塔,阅历如斯多的灾害而不倒塌,是受佛祖保佑的成果。佛教信任三世循环,所以当地信佛的白叟常告知游客,假如你缭绕铁塔左绕三圈,右绕三圈,佛祖将保佑你毕生安全。

铁塔外壁镶嵌的花纹砖有五十余种,花纹图案包含飞天、降龙、麒麟、坐佛、玉佛、菩萨、狮子、伎乐、花卉等,造型精美,精妙活泼,存在赫然的宋代艺术作风。

铁塔原建于夷山之上,后因由于黄河泥沙沉积,将夷山及塔基淤没。据《如梦录》载,基座辟有南北二门,向南一门匾曰:“天下第一塔”。基座下有一八棱方池;北面有小桥跨池而过,由小桥进北门入塔。由此可以想见,当年铁塔犹如一株破水而出的芙蓉,亭亭玉破,更使塔身外观出落得挺拔灵秀,瑞丽伸展。

篇3:论河南开封盘鼓舞蹈的思想文化

开封位于我国中部, 河南省的东部, 人们习惯概括性地将它称之为“中原地区”。中原早在古代诗经文献中并无具体的概念, 只是含有“原野”, “原中”之意, 自秦代开始, 中原才有了地域性的指代, 而今广义的中原多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包括河南, 山东, 河北, 安徽, 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但现在意义上的中原一般是专指今河南省。盘鼓舞, 又称七盘舞, 舞蹈表演中使用的道具既有鼓也有盘 (有时可以有鼓无盘或以鼓代盘) , 舞蹈表演者踏盘, 鼓而舞, 以鼓为节, 表演高超的舞蹈技巧。七盘舞, 一般是七个盘二个鼓, 但这不是唯一的表演形式, 根据鼓和盘子的数量的多少, 有着不同的舞蹈名称。若有鼓无盘称为“鼓舞”, 还有六盘二鼓, 四盘二鼓, 五鼓和二盘无鼓等形式多样的舞蹈。

二、盘鼓舞表演意涵

盘鼓舞分为独舞和群舞。独舞轻盈柔美, 从容不迫, 群舞队形多样, 节奏变化多端, 二者无论是前者或是后者都带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就像《舞赋》中描写的“其始兴也, 若俯若仰, 若来若往, 雍容惆怅, 不可为象。其少进也, 若翔若行, 若竦若倾, 兀动赴度, 指顾应声。”汉代盘鼓舞的表演继承了楚舞“翘袖折腰”的风格和特点, 进行舞蹈的女子多细腰, 体态轻盈, 身体柔软, 在结合高超的技巧, 宛若时而轻步曼舞, 时而展翅翱翔的大燕, 舞动自如。其二, 汉代角抵百戏盛行, 对盘鼓舞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舞蹈表演中糅合了大量的杂技动作, 如倒立、翻滚、腾跳等难度较大的动作, 让舞蹈艺人的专业技巧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二者淋漓尽致的结合, 刚柔并济, 以柔为韵成为盘鼓舞重要的艺术特征。

开封盘鼓舞是当地流传非常广泛的民间舞蹈, 每逢节日或重大活动在街头、广场进行舞蹈, 是开封人民喜闻乐见并参与最广的舞蹈活动, 也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封盘鼓舞起初主要是以击鼓为主, 舞蹈的成分并不多见, 后来经过大量舞蹈工作者的研究, 实践, 加入了舞蹈才最终形成。另外, 盘鼓舞在以鼓为节的基础上, 还配有大镲, 人鼓, 马锣等打击乐器, 表演热烈, 豪放, 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了民间舞蹈调研, 现将常用舞蹈表现队形, 列出以供参考。

下图为开封盘古舞蹈常用舞蹈队形1

下图为开封盘古舞蹈常用舞蹈队形2

三、开封盘鼓舞精神思想

1. 祈求风调雨顺

古代,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在我们现代人看来俨然是一副生活幸福美满的状态, 可是事实确不如我们所想的那样, 严重的剥削和赋税, 使人民苦不堪言, 所收粮食一多半要上交官府, 如果要是在碰到干旱, 暴雨, 冰雹等自然灾害, 庄稼颗粒无收, 人民的生活就没有了保障。那时人们信奉天神, 认定天气的好坏是由天神所决定, 于是就用击鼓意表示敬仰天神, 祈求天神为他们消除这些灾害, 保佑他们在来年收成较好。例如:在民间, 农历二月初二, 这一天表示春季来临, 万物复苏, 预示着一年的农事即将开始。传说在这一天若龙肯抬头化云作雨, 必能滋润大地, 一年肯定会有好收成。所以每年百姓都会期盼着这天的到来, 纷纷走出家门, 在街上敲鼓, 鼓声震耳欲聋, 希望唤醒龙, 祈求普降雨水, 消除灾害, 五谷丰登。

2. 驱除野兽, 保卫家园

茅草屋舍, 陋室简居, 山林间经常会有动物, 野兽出没, 这是居住在在离市区偏远一点的百姓的真是生活写照, 他们有的就靠打猎为生, 维持生计, 有时动物野兽难免也会下山觅食, 或进行报复, 有的成群而来, 虎视眈眈, 对大家的生活构成了威胁。在人们多次试用各种方法都不管用时, 大家就发现, 同时敲击多面大鼓, 营造一种声势, 以鼓之声来吓跑它们是最管用的方法, 后来这种方法就流传了下来, 以鼓击退野兽, 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家园。

3. 团结人心, 一致对外

鼓用于军事可能是受鼓能击退野兽的启发, 用声势之浩大, 削弱对方的气焰。另外, 鼓还可以鼓舞人心, 激励人们团结奋进, 一致对外, 无论从精神层面, 还是从动作行为, 都足以证明鼓在军事方面, 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出征前敲鼓是给战士加油鼓劲, 激昂斗志;在战前敲鼓是向对方示威, 增强自己军队的势气;战后敲鼓, 则是表示胜利而归, 为勇士们庆祝, 在不同时间, 击鼓便有了不同的含义。在军队, 不是说谁都可以敲鼓, 而是有训练出来的士兵专门掌管, 所以鼓队也是部队的一部分, 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四、结语

现在, 每逢元旦, 春节, 国庆, 庙会等重要活动, 都有盘鼓舞表演, 让开封市民和外地游客亲身体验盘鼓文化给大家带来的乐趣, 鼓励更多热爱它的人参与其中。中国的八大古都, 河南就有四个, 开封就是其中之一。开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七朝古都之一。硝烟弥漫, 战火纷飞无疑是当时这座城市的写照, 政治角逐和政体演变带给了它丰厚的文化底蕴, 给后人留下了无限遐想。今后, 发扬和壮大盘鼓队伍, 还是舞蹈工作者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们不仅要让它在中国站稳脚跟, 还要走出国门, 使它走的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彭松.中国舞蹈通史 (秦汉卷) [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0.12

[2]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1

[3]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5

篇4:开封铁塔下的思绪

铁塔位于开封市东北角的铁塔公园内。一进公园大门,铁塔那雄伟壮丽的气势便把我震慑住了。它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距今已960年,是一座铁色琉璃砖塔,俗称铁塔。铁塔原系北宋开宝寺内存放佛舍利的宝塔,塔身为等边八角,十三层,高55.88米,通体遍砌铁色琉璃釉面砖,砖面图案有佛像、飞天、乐伎、降龙、麒麟、花卉等50多种。塔身挺拔、装饰华丽,犹如一根擎天柱,拔地刺空。我站在塔下仰望塔顶,只见塔顶青天,风姿峻然,悬铃在空中叮当作响,白云轻轻擦顶而过,宛若太空幻境。我沿着铁塔周边曲折的小路缓缓漫步,慢慢欣赏铁塔美景,思绪却随着铁塔上空的款款行云来到了千年以前的宋代,绵延不绝直至今天。

最先进入我脑海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想到开封或宋代就会想起“清明上河图”, 我想一般人都会这样。这幅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京开封城的繁华景象。它作于北宋后期,是一幅墨笔淡着色的绢本长卷,长527.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为开封郊区农村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后段为开封城门内外的街道。画中城门楼、桥梁、店铺、码头、船坊酒楼、茶肆、当铺等建筑鳞次栉比,街上、桥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汴绣、官瓷、年画制作、民间游艺、杂耍、盘鼓表演、神课算命、彩博、斗鸡等景象,显示出京都的风情繁华热闹。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段那座规模庞大、形如飞虹的木结构拱桥——虹桥。桥下,是一艘满载货物的大船过虹桥的紧张场面。由于河面狭窄水深湍急,船工们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有的撑篙,有的掌舵,有的放桅杆,有的投掷缆绳,有的呼喊指挥,个个神态严肃。桥上却是另一番景象:骑马和坐桥的官宦迎面而来,推车的、赶骡的、挑担的行色匆匆,个个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张择端通过画作,像照片一样把这一切留在了历史的档案中!

历史的真实正是如此。全盛时期的开封(史称东京),城周阔30余公里,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组成,人口达150余万,可谓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有位外国专栏作家曾说:“一千年前,开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这话不假。一千年前,开封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宋朝国都,也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都会。

开封的繁华当然不可能建筑在沙滩上,它是宋朝强大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然而长期以来,宋朝的历史地位却被轻视。自元以后,无论是汉人,还是其他民族,都对这个朝代抱持一种固有的轻蔑。人们比较乐于回忆强汉时代、盛唐时代,甚至鼓吹大明时代、大清时代。一些学者认为,宋朝政策因循保守,社会相对封闭,其灭亡在于宋朝的理学和文人政治以及它的腐败和末代皇帝的无能。有的历史学家断言:中国封建社会汉、唐、明、清是盛世,而宋朝则是积贫积弱,没有多大作为。但是我却认为,宋朝的成就并不比汉、唐低,它不仅是汉、唐社会的继续发展,其发展程度还要高于汉、唐。这是有统计资料可以明证的。

论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唐代平均每亩约1.5石(比汉代高50%),宋代约2石,比唐代高约30%。经济作物,无论茶、棉、甘蔗、栽桑养蚕,均较唐代有所发展,棉花和小麦种植的推广尤为显著。制盐、制茶、造船、造纸、制糖、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都比唐代进步。宋朝治金、采矿、陶瓷工业已经十分发达,金、银、铜、铁、煤等矿藏得到大量开采,全国各地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和加工工厂。南宋时的军器所工匠竟达七八千人,厂里的工人按期领工资。

宋代的科学技术无疑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震惊世界的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在天文学方面,《统天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这个数字与西方1582年所颁布的公历数据完全相同,比现代天文学所测数值只差26秒。“水运仪象台”制作精良科学,是世界最早的一台天文钟。黄裳的《天文图》,以北极为中心,刻有1440颗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石刻天文图。在数学方面,南宋后期是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高峰。贾宪的“增乘开方法”比意大利的鲁菲尼和英国的霍纳提出的同一算法早800年。秦九韶的《数学九章》 是数学名著。他提出的大衍求一术整数论中一次同余式的解法,比欧洲的尤拉和高斯的有关研究要早500年。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宋代也是成就卓著。《太平圣惠方》100卷,收录中药处方16834个。《圣济录》200卷,是医学上的一部百科全书。《政和本草》共介绍各种药材1558种,其中新增加628种新药,可以说是一部完备的药物学著作。南宋时期的宋慈收录并总结了前人的法医知识,创作出《洗冤集录》一书,其中涉及验伤、验尸、血型鉴定、死伤鉴别、检骨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同时对毒药和医治服毒的方法也进行了总结,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医学著作。宋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之大、之高,其他朝代是比不上的。

农业、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城市和文化的发展。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由政府出面推广交子,设立交子务。“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随之,又有“会子”、“关子”等推广,对后世的币制影响很大。北宋时开封已经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业者,八九千家小商小贩。在城市周围和乡村的交通要道逐渐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集市,这些集市总称叫坊场,它们遍布全国各地,形成星罗棋布的交换网络。出现了为交易生产的农业和手工业,这是真正的商品经济。首都开封的瓦子既是娱乐中心,又是商业中心,娱乐活动和商业活动同时进行,因此又叫瓦市。由于工商业高度繁荣,宋朝获得的庞大财政收入不是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靠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思想文化方面,宋代完成了儒学复兴,传统经学进入了“宋学”的新阶段,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也促进了儒、道、佛三家相互交汇的深入发展。宋代还完成了古文运动。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人占了六家。宋词自唐末兴起,经五代至宋达到全盛。这些都是中唐以来学术文化发展变化的结果。宋代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等等,另外有专业性很强的武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宋仁宗以后,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至宋徽宗时期,全国由官府负担食宿的州县学生人数达到十五六万人,这种情况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除了官办学校而外,私人讲学授徒亦蔚然成风,出现了闻名全国的石鼓、岳麓、白鹿洞、应天四大书院。教育的普及既是宋代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宋代文化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这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朝代,它的成就、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足以让今天的中国人备感自豪。正像已故著名学者邓广铭教授所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宋朝的历史地位应当充分肯定,不容轻视。

在当时的条件下,宋朝能够得到这样大的发展是很不易的。首先,它继承的政治遗产不利,当权者容易失去自我。秦、隋速灭,其重要因素是开国皇帝在完成统一的巨大胜利面前不能自持忘乎所以。汉承秦祚、唐承隋祚,吸取了前朝失败的教训。其次,北宋立国是建立在五代十国四分五裂的基础之上,同秦以前的春秋战国和隋以前的五胡乱华的局面类似,实现国家统一需要进行长期战争。汉唐两朝均建立在另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之上,立国后可以专心为政。三是宋朝立国时的周边环境远不如汉、唐,面临着强敌的侵犯。汉的主要敌人是匈奴,唐的主要敌人是突厥。匈奴、突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他们仅仅是一个势力较大的部落,部落管理仍处于比较原始的水平。他们对汉唐侵犯目的是强夺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往往是袭扰性的。宋的主要敌人则是辽、金等国。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辽和党项族在西北建立的西夏两国。当宋立国之时,辽已经正式立国50年,并从以游牧为主变成一个农业文明的国家,国力强盛,军队战斗力较强,他们有强烈的争夺生产资料也就是扩张土地的愿望。从公元979年至1004年,宋、辽两国发生了历时25年的极其惨烈的战争。西夏建立于北宋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凭借相当富庶的宁夏平原建立了“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抵大漠”,“方二万余里”的西北大国。从第二年正月起,李元昊率领大夏铁骑连续对宋朝发起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等数次大规模的战争,使宋军损失惨重。

但是,北宋却在这么严重的战争环境下稳住了政局并使经济得到恢复和较快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宋太祖及后任皇帝的清醒和制定并推行了符合实际的制度和政策。

许多人都知道“杯酒释兵权”这个历史事件,但对此事却观点不一。我认为,采取某种方式解除兵变之忧,这是专制社会的必然。相比其他朝代的帝王,宋太祖做得较为合理和人道。宋太祖收回地方将领的兵权以后,针对前朝历代的流弊,进行体制上、制度上的大变革。一是改革军制。取消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职务,朝廷设枢密院掌管调动军队,但无统兵权。三帅统兵权和枢密院调兵权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直接对皇帝负责。军队实行更戍法,定期换防,将帅常调,以防止官兵“亲党胶固”。二是改革行政。宰相下设数名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以分其军、政、财三权,使宰相无法独揽大权。对独霸一方的节度使,采取“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办法,逐步从地方调回都城任闲职,其原领州郡由朝廷控制,委派文官任知州、知府,直接对朝廷负责。三是改革财政。规定地方财政每年赋税收入,除支度给用外,凡属钱币之类,“悉辇送京师”。经过改革,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强化,稳定了政治,结束了分裂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宋真宗至宋哲宗统治时期,北宋进一步改革经济制度,实施两税法、代役制和租佃制等,又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无论寒门士子,还是农桑人家,学而优者,均可以出入庙堂。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长官,由文人出任国防部长(枢密院),使文官地位居于武官之上。军队是军无常帅,帅无常军。地方官员的主要责任是牧民,守土之责由中央任命专职的军事长官去处理,二者皆由中央调遣,互不统属。这就彻底革除了唐以来军阀割据的政治传统,也彻底消除了五代朝代频繁更替的政治基础。据史载,太祖立国之后,曾在太庙里刻下祖训,其中一条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明的政策,确保了文官政治。可喜的是,这条政策得到切实的执行,达三百年之久。由于宋代皇帝都较好地执行了太祖的祖训,大臣和言官都敢于发表意见。皇权受到一定的束缚,大臣参与决策与执行政策的权力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要大。庙堂之上,君臣争论不已;江湖之中,书生指点江山。这种开明的政治气氛,使得知识分子政治上有理想、文化上有创新、道德上有追求、生活上有保障。这种比较开明的体制为他朝所罕有,也为宋朝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宋朝实际上正处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夜。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曾经有过发展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那么,中国历史上真的曾经有过发展资本主义的时机吗?如果没有蒙古族入侵,宋朝能够向西方那样逐步发展到资本主义吗?如果是20年前,我会持肯定态度,——我给学生讲课时也说过:“如果没有外敌入侵,清朝也会鹅行鸭步地走向资本主义。”现在的看法却变了。

出现商品经济的萌芽,处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夜是一回事,有没有可能发展到资本主义又是一回事。1840年的鸦片战争,可以看作中国社会转型的开端,但是这个转型谈何容易。清末,有了西方迅速发展的榜样和三十多年洋务运动的基础,试图走向资本主义的戊戌变法仍然失败了,更何况始终面临异族入侵的宋代呢。

繁荣的宋朝无法走向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因是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及其思想观念。

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标准之一便是下层行政官员由上级委派并对上级负责。要保证中央的权力,中央政府就必须不断有大批新的官员派往各地,还必须有一支可以随时调遣的军队。因而必有官僚阶层的形成、官僚选拔培训制度的演变(从举孝廉到八股取士)和常备军队的建立。这个制度的重要特征是权力过分集中,掌握权柄的人权力过大,上级官员可以决定下级官员的命运,甚至可以决定一切。百姓办事都得官老爷开恩,得到他们的许可。中央集权的另一重要特征是权力得不到强有力的监督。专制社会也有监督制度,但这个监督主要是上对下的监督,监督的作用有限,限于查处贪污受贿。被查出的是少数,这个少数往往也是得罪了人,或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这种监督对于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排除异己等吏治腐败是无能为力的。第三个重要特征是只能上不能下;不犯某种错误,无能的人总可居于高位。这就容易造成武大郎开店,钟鼎俱废,瓦釜齐鸣的局面。这种权力结构,在王朝的初期和中期,由于上下一心励精图治,可以使社会形成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局面,但其不可避免的腐败,必然导致王朝江河日下,其结果不是被百姓推翻就是被外敌打败。

北宋中期,军队数量猛增,官僚机构庞大,土地兼并加剧,国家财政连年亏空,已经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北宋后期进入腐朽黑暗的阶段。由于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众多的农民倾家荡产无以为生,纷纷起事反抗暴政,其间方腊、宋江先后领导的起义就是代表。南宋的中后期也走向了腐败与堕落,奸臣贾似道由市井一混混迅速爬到了右丞相兼枢密使的高位,充分体现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没落。贾似道在迫害忠良任用小人的同时,采取加重赋税、兼并土地等错误措施,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经济衰退,民怨沸腾。南宋后期各种民间暴动、中小规模的起义有二百多起,遍布全国形成了燎原之势。虽然未有全国性的大起义,但起义对于社会经济已经造成极大的破坏,商品经济的发展势头戛然而止。

专制集权可以抑制危及君主统治的因素,维护君主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利益,因而必然形成保守封闭的意识形态,压制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专制制度下,主流意识是官本位和唯命是从的奴性。知识分子把进入统治阶层并不断往上爬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他们把精力和才智全部用于科举考试,做了官之后,其中很多人热衷的是统治之术、钻营之道,自然,对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一类的新事物怀有本能的恐惧与抵制,“遇新即反”。这种传统根深蒂固,渗透在每个人的血液中,成为走向资本主义的最强大的阻力。在宋朝那样的社会条件下,根本不可能产生类似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运动。而要真正迈开走向资本主义的步伐,没有一个彻底否定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篇5:河南开封铁塔导游词精选

在河南宋代砖塔中,铁塔也是杰出的代表。这不在于其建材昂贵与外观豪华,而在于它那挺拔有力、气宇轩昂的艺术风格,是中国最高的琉璃塔。但是它的绝对高度在全国诸塔中,并不算十分突出,它比时代相近的河北料敌塔(84米),和应县木塔、都要低些。但铁塔给人的印象却是那样高大,像是立在古都开封的擎天巨柱。

从造型到色调都有铁打铜铸的深厚气质。河南宋塔,在建筑上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外轮廓线上下较直,这和宋代以前的河南唐塔(如法王寺塔等)与宋代同时的河南金塔(如白马寺齐云塔)外部多呈柔和的抛物曲线之做法都不相同。不过,有不少宋代砖塔(如鄢陵等地的宋塔)上部各层收分过急,出现很突然的尖锥状,艺术效果不佳。而开封铁塔就没有这种感觉,上下收分比例协调自然,很象是人们的视觉差呈现出的比例。经实地勘察发现,铁塔各层斗拱是一样的规格,各层面阔的大小,主要在于檐部与平座斗拱数目的调整变化。除柱头斗拱之外,各面的补间斗拱,有一个平缓渐变的程序。自下而上,檐部斗拱与平座斗拱的补间数目是:一层(六与六)、二层(六与五)、三层(五与五)四层(五与五)、五层(五与五)、六层(五与五)、七层(四与四)、八层(四与四)九层(三与三)、十层(三与三)十一层(三与四)十二层(三与零)十三层(二与零)。从塔的总高度与其下层底平面直径相比,约五比一。

篇6:开封铁塔导游词

大家好!在开封众多的文物古迹当中,铁塔是开封的标记性建造之一,成了游客必到之地,就像人们所说的:“来开封不登铁塔,即是没来过开封”。

铁塔位于开封城内东北隅铁塔景致区内,奇丽挺立,雄居中原,以它高深绝妙的修建艺术跟宏伟奇丽的苗条身姿而驰誉中外,被人们誉为 “天下第一塔”。

铁塔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就是公元1049年,因当年建在开宝寺内,称开宝寺塔。又因其表面全以褐色琉璃砖镶嵌,远看近似铁色,加之自身牢固异样,如同铁铸,故从元代起民间称之为“铁塔”。据史料记录,铁塔前身是一座木塔,系我国北宋时代有名建筑学家喻浩为供佛祖释迦牟尼佛舍利而建造的。据说,他经由八年的构想设计和建造,终于在公元989年把这座佛塔建成。木塔共八角十三层,高120米,上安千佛万菩萨,塔下作地宫,供奉佛祖的舍利子,造工精致,木塔在京城诸塔中最高,“其土木之雄伟,金碧之炳耀,自佛法入中国,未之有也。” 因而该塔被称为“天下之冠”。初建成的塔向西北倾斜,有人问喻浩原因,他说京师无山,又多西冬风,离此地不远又有大河流过,用不到百年的时光,塔受风力作用和河水浸岸的影响,就天然会直过来了,并预言此塔可存在七百年不会倒塌。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木塔在宋仁宗庆历四年,就是公元1044年夏天,便被雷火所焚,仅存在五十多年。到了皇佑元年,宋仁宗下诏在距此塔不远的夷山上,仿照木塔的款式建造了咱们今天所看到这座铁色琉璃砖塔。

铁塔是因其卓绝的修筑艺术驰名遐迩的。铁塔现高55.88米,平面作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底层每面阔4米多,向上逐层递减,层层开设明窗,一层向北,二层向南,三层向西,四层向东,以此类推,其余皆为盲窗。设计明窗,除有采光、透风、了望之用,还能减缓强风对塔身的冲击力。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又在塔心柱正对明窗之处,镶嵌了琉璃佛砖,维护塔心柱免受风力侵蚀。

远看近观,铁塔好像是一座木塔,小巧剔透。本来设计师在设计建造铁塔时,采取仿木结构,它以很多外形大小各异的 “结构砖 ”相组合。这些构造砖,就像经过斧凿的木料一样,有榫、有眼,组装起来,周密合缝。塔身的檐、椽、瓦等,也俱为琉璃砖所成。砖型的规格化是我国佛塔建筑的一大提高,能够砌出各种仿木结构,这些特色使铁塔在我国佛教建筑史上占领主要位置。

粗壮的塔心柱是支撑塔壁,抵抗外力的中心局部。各种不同用处的外壁砖瓦构件通过登道与塔心柱严密连接,异常坚牢,浑然一体,具备很强的抗震才能。九百多年来,铁塔历经地震、狂风水灾,特殊是1938年5月,日军用大炮对铁塔进行轰炸,北面从第四层至第十三层的各级檐角、塔壁遭遇到不同水平的损坏,但依然矗立。对此,民间老人们说明说:铁塔作为一座佛塔,阅历如斯多的灾害而不倒塌,是受佛祖保佑的成果。佛教信任三世循环,所以当地信佛的白叟常告知游客,假如你缭绕铁塔左绕三圈,右绕三圈,佛祖将保佑你毕生安全。

铁塔外壁镶嵌的花纹砖有五十余种,花纹图案包含飞天、降龙、麒麟、坐佛、玉佛、菩萨、狮子、伎乐、花卉等,造型精美,精妙活泼,存在赫然的宋代艺术作风。

铁塔原建于夷山之上,后因由于黄河泥沙沉积,将夷山及塔基淤没。据《如梦录》载,基座辟有南北二门,向南一门匾曰:“天下第一塔”。基座下有一八棱方池;北面有小桥跨池而过,由小桥进北门入塔。由此可以想见,当年铁塔犹如一株破水而出的芙蓉,亭亭玉破,更使塔身外观出落得挺拔灵秀,瑞丽伸展。

铁塔内遏砖砌登道,绕塔心柱回旋而上,历一百六十八层台阶可至塔顶。登到第五层,可以看到城内风景;登到第七层,可以看到城外旷野;登到第九层,可以看到浩瀚奔跑的黄河,领略到黄河号称“天河”的含意;登到第十二层,则祥云环绕,云雾扑面,似入太空幻景。此即著名的古开封汴京八景之一的“铁塔行云” 。诗曰:“浮图千尺十三层,高插云霄客倦登。润彩氤氲疑锦绣,行人迢递见觚棱。半空铁马风摇铎,万朵莲花夜放灯。我昔凭高穿七级,此身烟际欲飞腾。” 每当风采云穿时,环挂在塔身檐下的每层八个共一百零四个铁铃悠然而动,叮当作响,更让人赏心悦目、留连来回。

仔细的游客在观赏这座卓绝的建筑艺术时,总能惊疑地发明面前的铁塔是座斜塔,已向东南方向倾斜。看来,喻浩先生当年的担忧并非过剩!

在铁塔西百米处,是一座重檐伟阁、漆栋画梁的大殿,名叫“接引殿”。周围由二十四根大柱支持,青石栏杆。望柱上雕刻有状态各异的九十六只小狮子。

上一篇:沱江河的作文下一篇:试用期员工年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