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期中考试

2024-04-26

人大附中期中考试(共6篇)

篇1:人大附中期中考试

2013~2014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 政治科 测 试 题

注意事项:用黑色笔作答,把答案抄写在答题卷相应区域;只交答题卷,全卷用时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满分54分;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卷选择题区。1、2012年3月9-14日,江苏省泗阳县16个乡镇先后召开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完成人大、政府换届。在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实行差额选举的意义在于()

①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②有利于保证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③能减少选举中的虚假宣传、贿选等不正当现象的发生

④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互竞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社会救助体系覆盖城乡,孤儿保障制度普遍建立,高龄老人津(补)贴制度已在15个省

份建立„„2011年民政部门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工作,促进了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说明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的特点。

A.真实性B.广泛性C.法律保障D.物质保障3、2012年初新出台的《民政部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指出,要切实保障农

民工参与社区自治的权利。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

①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②是农民工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和标志

③能够提高农民工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④有利于农民工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押讯问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严禁刑讯逼供,不得侮辱、体罚、打骂服刑人员等。这表明()

①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②我国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③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法律保护④我国公民权利是不可剥夺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民间查账人”李德涛依法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促成了广州市财政局“晒账本”,将114

个部门的预算公开放到网上。这说明()

①纳税人有权知道国家对税收的使用情况②公民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增强

③政府要自觉履行政务公开职责④财政收入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6.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作的实施方案》,决定从2013

年1月起选择柳州市、钦州市开展大病保险试点,力争到2014年在全区全面开展大病考试范围:1、2、3课

保险工作。《方案》的出台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C.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D.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7.某地一太婆因敲诈帮助她的小孩被处罚,时隔不久一妇女被无证驾驶摩托车且态度恶劣的外国小伙撞到,但却因网络误传被冤枉„„网络传谣让我们感受到了网络的“可怕”。这启示我们应()

①依法行使政治自由②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

③充分尊重社情民意④科学参与民主管理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

8.市民王某因房屋拆迁久未安置,房价又节节攀升,一直只能租房住。为向有关部门反映,王某在公共场合设置路障,并用高音喇叭向路人播讲个人遭遇,以其引起政府重视。王某的做法()

A.是错误的,因为公民必须采取合法形式实行民主监督

B.是正确的,因为这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途径

C.是正确的,因为公民享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D.是错误的,因为公民无权要求政府帮助解决住房问题

9.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各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各地创造了大量鲜活的基层民主管理模式,并成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下列属于这种方式的是()

A.人大代表同税务部门负责人提出质询B.专家应邀参加高考改革方案讨论

C.市民在网上参加评议政府的活动D.村民依法选举村委会主任

10.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现阶段应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

平的制度环境。假如你要向有关决策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可选择的最佳方式及其理由是()

A.社会听证制度,因为听证于民能迅速及时解决社会矛盾

B.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因为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信息资源

C.信访举报制度,因为举报是公民行使建议权的重要途径

D.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因为知情权是公民参与决策的前提

11.某地多名农民工利用外出打工积累的经验在村民会议上为村民致富提出不少“金点子”,而在该市“两会”召开前,他们又建议人大代表向“两会”提交一份关于农民工医疗、养老等问题的提案。农民工的行为()

A.属于公民依法直接参与民主监督B.属于公民依法间接参与民主选举

C.属于公民依法间接参与民主管理D.体现了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12.某公民发现本县副县长有贪污受贿行为,于是通过书信的方式向当地检察院反映情况,于是检察机关立案侦察,最终牵出一连串的行贿受贿案。这说明()

A.行使监督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

B.信访举报制度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

C.民主监督是保证政府清正廉洁的主要方法

D.扩大公民政治权利是提升政治文明的良策

13.作为公民,我们既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又接受着政府的管理,同时也应该具备以下政治素质和公民意识()①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

②相信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

③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④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4.面对我国粮油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现象,2007年8月13日,国务院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采取必要措施稳定粮油副食品价格。国家发改委随后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严查乱涨价案件,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这体现政府切实履行了()

①公共服务职能②经济调节职能③市场监管职能④政治监督职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履行政府职能的是()

①中国体育代表团积极备战北京奥运会

②教育部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③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号召要求学习科学发展观

④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情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6、一些地方政府不顾本地实际,大搞所谓的“形象工程”,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这一做法主要违背了()

A.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B.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D.增强服务意识的工作要求

17.李克强说“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要给权力涂上反腐剂,戴上‘紧箍咒’”。这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旨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A.对人民负责求真务实B.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

C.对人民负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D.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18.2013年3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正式启动,内容之一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再保留铁道部。这项改革旨在()

A.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减少市场监管职能

B.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政府职权

C.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

D.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二、非选择题,满分46分;把答案抄写在答题卷相应区域上。

19.材料一:十七届六中全会后,中央政府主要领导近期分赴各地密集调研,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准确判断经济走势,关注民生,尊重民意,竭尽全力做好工作。明确指出,根据这次调查2012年将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现行经济政策。

材料二: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规范文化市场,维护文化安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责任”的知识,简述当前我国经济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的必要性。

(10分)

(2)联系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如何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12分)

20、网络问政已成为排解民忧、化解矛盾的“直通车”,也成为反腐、行风监督的“千里眼”。

材料一网络问政之探讨:建设法治政府,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特别是当前网络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日益加深,对基层政府如何更好地加强民主、科学、依法决策提出了新的考验。我市在制定规范性文件、重大项目建设等具体的重大行政决策中,一直积极探索通过网络征求群众意见,扩大网民参与政府决策等新途径、新方式。

材料二 网络问政之规范:《半月谈》在扉页上公布新华网网址,辟出《热点声音》专栏,欢迎广大网民对社会热点问题谈自己的看法。下面是选取的两个热点声音。

声音一:一个个“萝卜坑”其实是一个个蚁穴,让泥土变得蓬松,给政府公信力大堤带来了极大的危险。近来不少地方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招聘中“因人设岗”“量身定做”的丑闻相继曝光,被网友戏称为“萝卜招聘”。

声音二:民众有权利问(政府)这样的问题:“你是怎么花我们的钱的,这些钱都是为我们所花的吗?”

(1)请简述公民为什么要积极参与民主决策?(8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政府听从民意,就能保证科学民主决策”。(8分)

(3)网民网上留言质问、批评政府体现了公民哪种政治权利和自由?

请说明正确行使这种权利的要求。(8分)

2013~2014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 政治科 参考答案

1-5.CACBC6-10.ACADB11-15.DBCBD16-18.BDC19、(1履行职能,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体现的政府的性质和宗旨。4分)②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中央政府领导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态度。2分)③政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中央政府增强服务意识,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考验。2分)④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中央政府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群众意见,全力做好工作体现了这一点。2人)

(2)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职能。政府协调文化活动参加者的关系,规范文化市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3分)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促进文化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3分)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升了文化软实力。3分)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加强文化公共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3分)

20、(1)①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间,广泛集中民智;2分)

②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2分);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以决策的理解,有助于决策的实施;2分)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2分)

(2)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要保证为人民服务,必须坚持科学、民主决策;3分)

②民意是政府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是正确决策的基础。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前提;3分)③政府除了收集民意外,要做到科学民主决策,必须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形成科学决策的有效机制。所以题中观点的不全面的。2分)

(3)①体现了公民享有监督权。2分)②公民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行使监督权。2分)③行使监督权时,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2分)④公民应该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遵守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分)

答题规范:

1、分点分段作答,字体端正。

2、观点在前,结合材料解析在后,一般有3至4点答案;

3、《政治生活》需要记忆大量途经、方式;职能;意义;所以平时就要用

心记好,期末前是不可能记住那么多知识点的,日常要花时间记住重要的大题内容。

《政治生活》主观题答题模式

一、抓住行为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1.是什么:一般直接答出所问内容,以识记的内容为主。

一般问法有:公民的政治权利有哪些?政府的职能包括?体现了公民哪种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的外交政策有些内容?请简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等等

2.为什么:要求结合材料答出公民、政府、政党等不同主体做某件事的原因。一般从与该主体有关的作用、意义或职能方面作答。

一般问法有: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公民为什么要行使自己的监督权?政府为什么要接受公民的监督?

3.怎么做:要求结合材料答出公民、政府、政党等不同主体如何做好某件事?或如何落实某种精神?一般从与该主体有关的权利,义务;权力与职能、责任方面作答。

一般问法有:公民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分析我国政府如何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党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分清行为主体.在作答时要抓住主体,对号入座。政治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国家机构等。

三、评析题:分为三类为主①常考的一类,题干正误混合或片面的类型。一般作答模式:先肯定题目中的合理之处,并答出理由;再指出题干错误之处并答出理由或补充题干片面之处。最后下结论。注意强调的是,正确的也要解析理由。

②题干正确的③题干错误的四、答题技巧:1.审准题目的设问,明确答题角度。2.阅读材料过程中要标出涉及到的主体及关键词句。

3、简单列出自己所想到的知识点,选取3-4点最佳的作答。

最后:答题要规范,分点分段,字体整洁。

篇2:人大附中期中考试

(可以提前复习的部分)

期中考试试卷分值分布:基础阅读60分+作文40分+20分附加题

1、注音、写字、词语运用:第一单元——第三单元课后词语表词语(含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重点范围为年级统发的复习卷子。

2、文学常识:

涉及的作家作品茅盾、高尔基、郭沫若、韩愈、梁启超、周国平、刘禹锡、李白、范仲淹、马致远、竺可桢、沈括、蒲松龄

3、标点:常用标点及问题

4、修辞:常见修辞判断及作用分析

5、默写:

课内古诗文默写: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叔叔云》《渔家傲》《天净沙秋思》《马说》《陋室铭》

6、课内要求的名著阅读:

《水浒》:掌握作者、朝代、主要情节、人物绰号性格特征。

7、综合性学习:

筛选概括信息。

短语运用。

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8、文言文翻译和阅读理解:(任选一篇)

《马说》、《陋室铭》、《活板》、《核舟记》

词语解释范围:书下注释。

句子翻译范围:范围是书下注释的句子是重点,其他也要会翻译。

文意理解题:涉及整篇或者段的内容理解。

9、课外记叙文阅读:

课外咏物抒怀记叙文:是课文学习内容的迁移。

主要能力点:概括、词语理解、句子赏析、内容整体理解、开放性试题等。

10、课外说明文阅读:事理说明文

课本说明文迁移阅读,主要能力点:说明对象特征、说明语言、内容理解及运用。

11、课外议论文阅读: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提取分析等

12、作文: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附加题中可以提前准备的部分

认真阅读并理解:

语文读本:1—3单元

中华活页文选

1、基础:读本范围(1—3单元)书下注释+文中重点词语

2、默写:古诗理解默写

辛弃疾4首+2首

岳飞1首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渔家傲(塞下)》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谢池春(壮岁从戎)》

《语文读本》中名句选读前十五句(骐骥一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P218

——P2203、文言阅读小段:(课外)读本+中华活页文选为主

4、现代文散文阅读:梁实秋、林语堂、史铁生作品

语文复习方法:

1、1、扎扎实实落实基础,字词要筛选几遍,保证准确率。

2、2、课文要整体把握,然后精读思考,理解掌握分析文章的方法。

3、3、《五年三年》要认真对答案和思考、总结,从中归纳出答题思路。

4、4、注意观察生活,多积累素材,多思考意义,经常在头脑中构思写作。

5、5、加强课外阅读,注意积累文学文化常识,注意学习写作方法。

口诀:

课本抓住不放、五三训练别忘、复习勤于动笔、总结方法最棒!

语文需要家长配合的:

1、请家长把字词表中的“易写错的字”和“常用词语”两栏考一遍,重点梳理错过的字词,以便强化。

2、语文成绩不良的,或者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的家长,请您

A拿语文书考一下前三个单元的解词、文学常识。

B考一下《五三》中各课的基础部分。以免孩子大面积丢分。

C每天有计划引导孩子复习:

篇3:人大附中期中考试

一、说方向定位, 强化目标意识

很多教师在命题时缺乏前瞻性, 往往将自己认为的“好题”堆砌在一张试卷上, 有的甚至把竞赛题放在其中, 造成偏、难、怪的现象, 这都是对考试方向与目标缺乏正确的认识与定位。

教师命制的试卷大多数是期中、期末、单元试卷, 通常是阶段性水平考试, 与高中会考 (终结性水平考试) 和高考 (常模参照性考试) 有着本质的区别, 阶段性水平考试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次检查、比较、回顾与反思的机会, 以便发现自己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调整和指导后面的学习与教学。

如某次期中考试一位数学老师对“高二数学试卷”命题目标的描述:

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选修1-1第1章为命题重要依据, 紧扣《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江苏省高中数学教学要求》, 参考江苏省《考试说明》, 不回避重难点, 要回避繁难及补充拓宽的课本外内容;加大思维量, 减少计算量;重通性、通法的考查;着力体现检测功能、导向功能;难度在0.75;知识点覆盖100%。

二、说试卷内容, 强化整体意识

说内容的过程就是命题老师对教材知识、教学要求、学生状况的认识与思考梳理的过程, 首先要列出双向细目表, 本次考试范围为高中数学必修5, 再加高中数学选修1-1 (2-1) 中的四种命题与充要条件, 具体内容见后表。

三、说命题依据, 强化推理意识

命题的依据通常是教材、教辅、学科课程标准、省教学要求和学生现实整体状况, 参考高考学科试卷的格式与内容, 因为学生毕竟要参加高考, 接受人生一次重要的检验。

按照《江苏省高中数学考试说明》, 高中数学必修5共有三章7个知识点, 再加1-1 (2-1) 的四种命题与充要条件2个知识点, 共9个知识点[1], 其中4个C级要求、两个是B级要求、3个A级要求:通过《双向细目表》可以清楚看出本次测试的内容详细情况及能级分布, 便于确定解答题及填空题的编选, 确保C级重点考查, 及时把握编题方向, 动态控制试卷的质量。

填空题编制。填空题编制重在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的考查, 以课本的原题或原题变式为主;填空题的1—5题定为送分题, 6—12为中档题, 13—14为把关题, 编题时, 考虑到不同层次中各个知识点的均衡分布, 以及相同知识点的不同思想方法的兼顾。

解答题编制。解答题重点考查C级内容, 兼顾B级内容, 前3题为送分题, 后3题为把关题。我们在命题时呈现了较多学生易于上手, 但不容易完全解对的题目, 易于上手”便于提高学生信心, “不易完全解答”有利于突出诊断功能。

试卷的组配。 (1) 根据编好的试题, 按题型及试题难易程度认真进行排序, 做到易在前难在后才有利于学生顺利答题, 但有的需要兼顾是否容易入手来考虑, 例如18题实际难于19题, 但19题学生对“题境”不熟, 看不到或走错路不易上手, 18题虽然难, 但学生都知道怎么下手, 所以让其在前。 (2) 兼顾到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考法, 如解三角形中考了3、6、9、12、13、15五个小题和一个大题, 3、9、15都是考正弦定理, 但3题考的是已知两边及一对角求另一对角, 9题是考已知两角夹边解三角形, 15题虽然是已知两边一对角但是它是以外接圆半径的形式给出, 6、12都是考余弦定理, 但6考查的是已知三边求角问题, 而12考的是已知一角求边的问题;再如1、10、11、18都是考一元二次不等式, 但1是考分式, 10是考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 11题是恒成立问题, 18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避免了重复。

四、说题目来源, 强化公平意识

命题时, 部分教师会参考一些报纸、教辅、杂志、成卷 (部分知名学校试卷、自己用过的试卷、报纸杂志的检测卷等) , 有的甚至大块地选用, 对此, 在组织命题时要明确提出要求, 会卷时要讲清题目 (特别是分值大的题目) 来源, 确保考试的公正公平与信度和效度。

通常原题选用可以限于教材、学生通用的教辅, 从其他资料选择的题目首先同一份资料不能选用两个及其以上的题目, 其次要对题目实行背景、数据、图像、设问的适当改编, 提倡自编原创题, 但不能多且要慎重, 因为这类题容易出现不严密、甚至是逻辑上的错误[2]。

原创题是试卷的亮点, 一张试卷要想题题出彩是不可能的, 并且题题出彩的试卷一定不是好试卷。

本张试卷的1~11、13、14题为课本题目的原题与改编题, 15~18、20题为部分大市模拟卷和高考卷的改编题, 原创题为填空题的12题, 解答题的19题。

例如填空题第7题:如图, 在边长为2的等边△ABC中, 连结各边中点得△A1B1C1, 再连结各边中点得△A2B2C2……如此继续下去, 则△ABC、△A1B1C1、△A2B2C2、……、△AnBnCn的面积和.

答案:

本题是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38页第7题改编题, 原题是求证面积成等比数列, 改成求这些三角形的面积和, 考查的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属中档题, 这里的一个陷阱是并非n项而是n+1项, 这也是我没有叫Sn求的原因, 兼顾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及细心程度, 评讲时可以变化讲解, 如求周长和等。

填空题第11题: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

(m+1) x2- (m-1) x+m-1≤0, 对一切x∈R恒成立, 则m的取值范围是

本题是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94页第11题第 (2) 小题改编题, 是将x的系数m改为 (m-1) 而已, 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中恒成立问题, 考查了函数与方程思想, 属中档题, 讲解时可以考虑各种情形。

五、说试卷预期, 强化责任意识

为了试卷的内容、形式、结构、梯度、难度等的科学与合理, 我们要求命题教师不光要选题、编题, 还要认真地、全面地、实际地做题, 切实感受整张试卷的综合效应, 深刻而精确地对试卷进行相关参数的预期, 以题的“卷感”, 体味学生的“困惑与艰辛”。

估计难度。预计难度在0.7~0.8之间。一是从计算量上进行估计, 命题老师认真试答了试题, 并对试卷进行多达八次修改, 从而控制了难度, 另外就是从思维量上估计, 80%的学生用90分钟 (75%的时间) 可以拿到135分 (85%的分) 。考虑到全县1.5万学生使用该卷, 再加上学生心理因素, 因此估计整体难度在0.75左右。

六、说重点题目, 强化过程意识

例如解答题第18:已知函数f (x) =x|x-a|+3x-4, a∈R.

(1) 当a=0时, 解不等式f (x) ≤0;

(2) 当x≥a时, 解不等式f (x) +4>0.

解: (1) a=0时, 不等式f (x) ≤0为x|x|+3x-4≤0

1°x≥0时, x2+3x-4≤0, 解得-4≤x1, ∴0≤x≤1…………3分

2°x<0时, -x2+3x-4≤0, 恒成立, ∴x<0, …………6分

综上可得: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x|x≤1}………8分

(2) 当x≥a时, 不等式为x (x-a) +3x>0,

即x[x- (a-3) ]>0

(1) a-3=0, 即a=3时,

解得x≥a…………10分

(2) a-3>0, 即a>3时, , 即或x<0x≥a

解得x≥a…………12分

(3) a-3<0, 即a<3时,

1°当a≤0时, x>0

2°当0

综上所得:当a≥0时, 不等式的解集为{x|x≥a}

当a≤0时, 不等式的解集为{x|x>0}…………16分

对函数与不等式问题的考查是江苏高考试卷的一大特色, 分类讨论思想又是高考反复考查的重点。因此,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思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分类讨论思想, (1) 题考查的是分段讨论, 即对第一未知数讨论, 结果必须并; (2) 题考查的是分类讨论, 是对第二参数讨论, 所以结果不能并, 属难题。本题的难点是学生容易忘记把讨论的结果与大前提求交, 即二级讨论, 这与2011高考试题第19题的思想方法类似, 本题容易上手, 学生都知道怎么做, 但很难得全分。通过对本题的思考与求解, 可以强化学生的解题规范, 如果写成不等式组形式解题就不会出现漏掉求交集问题, 而且可以简化解题过程, 降低解题的繁难程度, 让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得到有效的训练。本题源自2010年某大市模拟试题的改编。

解答题第19题:如图, 已知半径为6的扇形AOB的圆心角为150°, 过半径OA上一点D, 作直线CD垂直于半径BO, 且与BO的延长线交于E, 与弧AB交于C, 当D在半径OA上移动时

(1) 求△OEC的面积S△OEC的最大值;

(2) 求△ODC周长L△ODC的最大值.

解: (1) 在△OEC中, ∵OE⊥EC, OC=6,

∴OE2+EC2=36, …………2分

又∵OE2+EC2≥2OE·EC, (当且仅当OE=EC时取“=”)

∴当时, S△OEC取得最大值9

(2) 在△ODC中, ∠ODC=∠OEC+∠EOD=120°

∴OC2=OD2+DC2-2OD·DCcos∠ODC, …………10分

即OD2+DC2+DC2+OD·DC=36

即 (OD+DC) 2-OD·DC=36

又∵, 当且仅当OD=DC时取“=”…………12分

∴, 即 (OD+DC) 2≤48,

∴当时, OD+DC取得最大值…………14分

∴当时, △ODC的周长取得最大值…………16分

本题可以算是原创题, 实际是由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115页复习题14题和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24页复习题第7题的合成题, 属中档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在变化的过程中找到不变的条件解题, 可以用正弦定理解, 也可以用余弦定理解, 也可以用和积不等式解, 还可以用函数解;可以设线段为变量, 也可以设角为变量;可以设一个参数, 也可以设两个参数;着力体现“入口宽”的特点。但本题的题境对学生来讲比较生疏, 所以放在第19题, 评讲时可以用多种方法讲解, 开拓学生的思路。

解答题第20题[3]:在数列{an}中, , 在数列{bn}中,

(1) 证明:成等比数列, 并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2) 求数列{bn}通项公式bn;

(3) 是否存在实数λ, 使得对一切n∈N*恒成立, 若存在, 求出λ的取值范围,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1) 证明:∵3anan+1=4an-an+1, ∴,

又∵是以14为首项, 1/4为公比的等比数列1/4…………4分

综合 (1) (2) 得…………16分

本题是改编题, 原题是《中学数学月刊》2008.11期第35页, 前黄高级中学宋书华老师的文章《基本不等式在数列证明中的妙用》中的例1, 原题是“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 求证:

, 我是从出发, 先构造出{an}的递推公式, 然后再由构造出{bn}的递推公式, 从而得到 (1) 、 (2) 两小题, 第三题仍然是原题, 最后考虑到路子太窄, 再加上考求和的太多, 所以改成现在的问题, 之所以能改成现在的问题主要是考虑到{an}、{bn}都是有界数列, 通过系数调整一定可以实现范围大小的控制;第 (3) 题还补充了前面没有分离参数方法的不足, 并且引入了函数的单调性和不等式;属难题, 讲解时可以考虑补充原题的证明部分, 了解这种证明的思想方法, 以及改编问题的策略。本题针对少数优秀生和参加“奥数”培训的学生, 但对大多数学生, 第 (1) 题甚至第 (2) 小题完全可以拿下, 这就看学生的品质与智慧了。

七、说考后感受, 强化反思意识

考试后, 命题老师要认真地做好试卷分析, 通过对考试对象 (相关学生和参与同场考试的部分教师) 的访谈、与阅卷教师的讨论、对考试数据的分析, 结合命题前的预期, 总结命题的得与失。

通过说卷的形式锻炼和提高年轻教师驾驭教材与课堂的能力与水平, 对提高教学能力与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还可以“说高考试卷”、说学生试卷、“说题”等, 引导年轻教师认真研究与思考, 挖掘“卷”、“题”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江苏省考试院.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说明.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1.

[2]魏良亚.感受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亲和力.教学与管理, 2009 (2) .

篇4: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有20道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把握

A. 矛盾主次方面之间的关系

B. 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C. 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D.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汉刘向《说苑·杂言》:“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回答2-3题。

2.上述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 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B.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C.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3.上述论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只有尊重规律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③必须注意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④要充分利用事物之间的有利联系,自觉克服和尽量避免不利联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胡锦涛指出:“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A.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B.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 与时俱进的发展观D.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5.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B.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00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答6—7题。

6.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得以大大加强。这主要说明了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积极的反作用

B. 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深刻反映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有三个伟大创举: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三大创举说明

A. 新农村建设必须完全依靠农民

B.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8.“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一观点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D. 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道德内容,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符合

A. 对立统一的观点B. 辩证的否定观

C.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原理

D.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0.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奋力自救,广大公益组织与民间力量纷纷伸出援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力争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说明①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③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1.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一段话说明了

A. 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B. 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 只要否定,就能发展D. 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12.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的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

A.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13.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

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 只要有量变,就必然发生质变

C.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D.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14.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者发挥了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宇宙观和建筑观,两种建筑在外形上相呼应,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这表明

A. 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灵感来源于主观

B. 建筑艺术对建筑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C. 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新的联系

15.近年来,“草根网民”、“奥运经济”、“换客”、“房奴”等新词汇不断出现。新词汇浓缩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折射出百姓的生活。这体现了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6. “能群者存,不能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这句话在人生观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②利用集体去谋取个人利益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我们要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大限度地为民造福、为民谋利,永远不脱离群众。回答第17-18题。

17.材料中提出“我们要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这是因为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我国的领导力量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8.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①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②是我们党各项工作的重心 ③是我们党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④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9.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人抱着不劳而获的思想,“靠老”、“刮老”,对父母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这样的年轻人

①没有认识到劳动着的人、奉献的人是幸福的②正确处理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③缺乏自强拼搏的精神④只强调索取,而不愿意付出与奉献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②③④D. ①③④

20.“今朝踏浪书海豪情盛,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这是一位老师送给高三学子的一副对联。该对联的哲学寓意是

A. 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B.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 对真理的求索无止境,人们可以突破客观条件和规律的限制

D. 只有参加实践,才能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

21.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而京、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的短缺,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解决京、津及华北地区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势在必行。国务院指出,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全面安排,有先有后,分步实施,要正确处理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道理的?

22.社会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推陈出新速度越来越快,在全社会倡导创新意识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扑面而来的新信息、新事物。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回答:

(1)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

(2)有人说:“新事物就是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否定旧事物而产生的。”请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23.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李丽被评为“2008感动中国人物”。

请运用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回答:

(1)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李丽是如何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一、选择题

1.C 2.A 3.C 4.C 5.B 6.C 7.D 8.B 9.B 10.D11.A 12.D 13.C 14.C 15.B 16.C 17.B 18.A 19.D20.B

二、非选择题

21.①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全面安排,处理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体现了这一观点。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可有效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北方经济和社会发展。③要重视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做好准备。南水北调工程要有先有后,分步实施体现了这一观点。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同时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任答三点即可。)

22.(1)是看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或答: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2)①题中认为“新事物是否定旧事物中产生的”,这一说法是正确的。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②这种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但由此认为“新事物是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上产生”则是错误的。以创新意识指导实践,可以推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创新意识不是新事物产生的基础。

篇5:人大附中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I卷(共70分)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徽章是一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见证物,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状态、文化潮流和人们的思维方式。广州亚运会徽章全集内容涵盖了广州亚运会发行的6大主题18个系列的1112款徽章,寓意着广州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开幕。徽章全集内容丰富,涉及题材广泛,为本届亚运会留下一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据此回答1—2题。

1.图1是广州亚运会徽。其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把跑道、五羊、“海上丝路,广州是起点”等代表着广州2200多年深厚的历史文明积淀的元素结合起来,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反映了

A.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C.用一种标识概括多样性的文化,会制约文化的发展 D.辩证否定在“扬弃”中实现了事物的联系与发展

2.图2是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标志设计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

③精神产品要通过物质载体来体现

④正确把握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文”的本义是“纹理”,引申为有条理、有秩序、有美感的意义;“化”字是倒立的两个人,象征着人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由此可知,“文化”意味着

A.要不断地改造客观世界使之发生变化

B.使自然人变成社会人

C.使整个世界因此而改变

D.人类改造世界活动的总和

4.某地注重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在保护文化遗产,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5.清理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A.文化对个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C.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6.中国和美国饮茶习惯迥然不同,中国人喜好喝热茶,而美国人则偏爱冰茶;中国重视茶叶质量,高档茶叶有市场,而美国则偏爱快速和方便的茶。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B.两国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迥然不同 C.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 D.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7.写春联、对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为提升春晚的文化品位,烘托大年夜的喜庆气氛。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通过电视向全国的观众征集春联对句,引起全国观众的广泛关注。“春晚迎春春不晚”、“《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这些春联古意新思,借鉴了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这表明:

①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

②注入时尚元素的文化作品更具生命力

③大众传媒为人们传承和享用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我们在电视上赞叹日本的“织巧节”和韩国的“孟兰盆节”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文化传 统,却忽视了礼仪之邦的中国才是它们的起源之地;在艳羡西方载歌载舞数日不眠的狂欢节时,却不知“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鱼龙舞”的元宵节恰恰是我国的狂欢节。这说明

A.民族节日传播的重要性

B.中国节日比外国节日更优秀更科学 C.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继承的重要性

B.民族文化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D.要提供多种类型和风格的文化产品 D.外国节日比中国节日更科学更优秀

9.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认为,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引起的。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世界文化的趋同才能化解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

B.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同文明的冲突

C.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才能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处

D.具有包容性的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不存在文明的冲突

2008年6月6日,主打中国元素的美国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在北美公映,首周票房就达6000 77美元。截至6月29日,影片在我国放映十天的票房就已经高达9688万元人民币,成为最赚钱的进口动画片。据此回答10—11题。

10.《功夫熊猫》成功的关键是故事包含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这启示我们

A.要加强中国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

B.要充分开发中国的传统文化 C.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要固守我国的传统文化

11.《功夫熊猫》最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就是它的创新精神,它把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两大元素——武术和熊猫结合在一起。重视文化创新的原因是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2010年10月18日多国嘉宾出席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活动,一同纪念和保护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对这一文化遗产认识正确的是

①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没有意义

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惨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今年6月,该画将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这一文化盛事引起两岸同胞的热切期待,这表明

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

②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胡锦涛在耶鲁大学演讲时指出:“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从文化角度看,这句话主要在强调

A.要做中华文化交流的使者,推动文化的繁荣 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C.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培育本民族文化 D.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15.旅行归来,很多人会在自己的博客上介绍异国的风土人情、展示他乡的精彩图片。由此可见

A.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推动了文化发展

D.文化交流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1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人类要发展,一方面要面向未来,另一方面要回到人类的源头;向我们的先辈汲取智慧。”这就说明

A.不断创新的过程

17.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要充分体现海南民族文化特色与风格,能够表现出它对于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特魅力:如果抛弃了民族文化,那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文化的作用将是缺乏无味的。这说明

A.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B.发展民族文化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C.发展民族文化要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D.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18.2011年2月15日,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举行,我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榜上有名,钱老的颁奖词以“爱国”为关键语。当今时代需要弘扬这种精神,因为它是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发展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都江堰水利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塞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反映了

①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③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B.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 D.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过程 C.学习外域文化的过程

④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多难兴邦”。中华民族愈挫愈奋,这种伟大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饱经忧患而愈益坚强、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l.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商业化是现代传媒发展的客观趋势。在美国,以时代华纳、美国在线、CNN等为代表的传媒集团垄断了大众文化的生产和销售,俨然就是媒体帝国。在我国,媒体走向商业化也是大势所趋。对传媒商业化的发展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不利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应该禁止

B.是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必然产物

C.过度的商业化会牺牲文化生产和消费的社会效益

D.有利于活跃文化市场、丰富文化产品、繁荣文化生活

2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三者的内在联系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

A.①

24.科学泰斗、信义兄弟、康巴铁汉、雷锋传人……聚焦2010“感动中国”人物,每人身上都有一种让人震撼的精神力量。开展“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我们

①把握文化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面向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③满足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④发展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5.“十一五”以来,我国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继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以后,今年2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全面启动所有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免费开放工作。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单位,这有利于

①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6.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文化市场也出现了一些“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抵制“三俗”之风

①国家应限制通俗文化,发展经典文化 ②公民应加强道德修养,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 ③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④文化工作者坚持弘扬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贯穿“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主线,彰显“教育优先,育人为本”的理念。这是因为教育

①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8.国外一领导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中国,变化会发生在下一代。你们能够做的不是要去改变中国的现状,而是去改变未来领导人的思想。”这警示我们

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应该停止 ②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我们下一代的头脑 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这些都是

①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

30.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纽约时代广场与美国有线新闻网滚动播放。宣传片中包括了杨利伟、姚明等各领域优秀代表以及普通百姓,旨在向全世界展示立体的中国。据悉,该片还将在国际主流媒体相继播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全世界的播出有利于

①增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②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③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④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②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蕴集 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

②实现某些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 ④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徐悲鸿是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艺术大师。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徐悲鸿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对文化创新途径的正确理解是

①批判传统,独领风骚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2.《老子》说“自胜者强”;《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由上可知,________________是支持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

A.团结统一

B.自强不息

C.勤劳勇敢

D.爱好和平

33.一位美国前总统说:“我们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美国一位专家评论说:“中国的软实力中文化的吸引力还相对较弱。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它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文化品牌。”这两句话警示我们

①在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②在当今国际竞争中,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已超过经济硬实力

③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关系到能否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④经济全球化使各国联系更紧密,也使文化安全问题更重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回答34—35题

34.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以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阴阳为道,中庸为德,龙凤为图,汉字为记,凸显了中华民族的鲜明特征。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

②中华文化有独具特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③中华文化在世界多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5.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

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第II卷(共70分)

二、简答题

要求在横线上或表格中作答,紧扣题意,简明扼要(每空一分,共16分)

36.《孙子兵法》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策也”,在今天的国家竞争中,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文化的差异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8.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说明文化是________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颜色,说明文化是________的。

39.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文化创新比作是一渠清水,那么它的源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文化创新,需要________________,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41.佛教、道教是两种不同的宗教文化,而在我国的南岳衡山,南岳大庙两侧各有八座道观、佛寺,开门相见,香火相通,道士、僧人轮流值殿。佛道共存一山、共尊共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4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良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三、问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44.地域特征对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山西就是“黄土文化”的代表之一。山西远离海洋,临近黄河,因此,山西人具有憨厚朴实、注重传统的性格特点。

广东则是“海洋文化”的代表地区。“海洋文化”是开放的文化,所以广东人容易包容和接受外来文化和新鲜事物。山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受“海洋文化”和“黄土文化”的双重影响,所以山东人具有南方人和北方人双重的性格特点,一方面精明能干,另一方面豪爽冲动。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山西人、广东人、山东人为什么具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6分)

45.宣南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一个缩影。宣南文化包括大栅栏商业文化、琉璃厂的历史文化,天桥的民俗文化,还有会馆文化,戏曲文化。北京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在北京800多年建都史中沉淀下来的宣南文化的发展引起人们的关注。

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宣南文化的发展出谋划策。

(8分)

四、论述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0分)

46.2010年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至10月在中国上海举行,是至今世界博览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盛会。

材料一: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1)请你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材料二: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l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12分)

材料三: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从1985年英国伦敦的第一届世博会开始,人类找到了一种大规模文明交流的新形式。世博会成为多国文化融汇和最新科技展示的平台,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集中展示和提升的重要途径。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的巨大成就,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世博会的影响,大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发帖:如何以世博会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跟帖:经济发展了,文化软实力就自然提升了。

(3)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跟贴中的观点,并针对发帖中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10分)

材料四:世博会是展示全球多元文化的大舞台。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300多个充满创意的展馆,举办国家馆日、国际组织荣誉日活动,上演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带来的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上海世博会是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合作的好机遇。

(4)如果你是一位世博会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面对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你会怎么做?(6分)【试题答案】

1.B

7.C 2.D 8.C 14.B 20.A 26.D 32.B

3.B 9.C 15.A 21.C 27.D 33.C

4.D 10.B 16.D 22.A 28.D 34.A

5.C 11.C 17.A 23.C 29.A 35.B

6.C 12.B 18.C 24.B 30.C

13.B

19.A

25.D

31.C

36.文化软实力

37.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 38.民族

世界

39.取其精华

40.社会实践 去其糟粕; 博采众长

41.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42.爱国主义

改革创新

43.思想道德建设

科学文化

4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山西人、广东人、山东人所处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个性心理特征及长期生活的文化环境不同,所以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45.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发展宣南文化,要注意保护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反作用,传统文化若能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宣南文化的传统,也要不断随社会生活的时代特色而不断发展。

(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北京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给宣南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因而要不断创新,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实现宣南文化新的发展。

46.(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2)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②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③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④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3)①跟贴认识到了经济发展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决定作用,但没有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还需要其他条件。

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还要:充分发挥世博会的产业引领功能,更好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功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利用世博会的文化融汇契机,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文化的创新;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明推动功能,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培育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的民族精神。

篇6:人大附中期中考试

语 文

命题人:湖南师大附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分

得分:____________

第Ⅰ卷(阅读题,共68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臵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节选自《中国建筑的特征》)1.下列有关对文中“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建筑的“文法”指在一个民族里,为匠师所遵守、沿用,被人民所承认、喜爱的建筑惯例法式。B.中国建筑的“文法”要求建筑构件的加工装饰、单独建筑物组成庭院等要遵循一定的处理方法。C.建筑的“文法”是从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中形成的普遍规则,是智慧的结晶。D.中国建筑的“文法”如同文章语法,有一定的拘束性,因“文法”的限制,中国建筑难有创造性。2.下列对第二段画线处“建筑的‘文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建筑的“文章”中有鸿篇巨制,如宏大壮观的宫殿、气势恢宏的庙宇等大型建筑。B.中国建筑的“文章”中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一副对子等小建筑。C.匠师们用梁、柱等建筑“词汇”,遵循一定的建筑“文法”,写成了建筑的“文章”。D.文章有不同的体裁,建筑也可因不同的需要,用不同的“词汇”,创造不同的类型。3.根据上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有自己的建筑风格和手法,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五种典范”,一个民族和地方总是创造出自己沿用的建筑法式。

B.门、窗、瓦、槛、阶、栏杆、斗拱、正房、厢房等,是构成一座建筑必不可少的“词汇”,爱晚亭就运用了这些“词汇”。

C.罗马的凯旋门和北京的牌楼,巴黎的纪念柱和天安门前的华表,虽然建筑手法不同,但都有同一性质,作点缀装饰之用。

D.故宫的修建遵循了中国建筑的惯例,如怎样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怎样结束瓦顶,怎样将个别建筑组成庭院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快 手 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我待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③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呢,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 ”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人圈后边去了。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了。

④他那时不过四十多岁吧,正当壮年,精神饱满,肉重肌沉,皓齿红唇,乌黑的眉毛像用毛笔画上去的。他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

⑤我上中学以后就不常见到快手刘了。只是路过那路口时,偶尔碰见他。他依旧那样兴冲冲地变“小碗扣球”。

⑥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了。往昔美好的故事,亲切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了的回忆。谁能使过去的一切复活?那去世的外婆,不知去向的挚友,妈妈乌黑的鬈发,久已遗失的那些美丽的书,那跑丢了的绿眼睛的小白猫„„还有快手刘。

⑦高中二年级暑期,我回家度假。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心中怦然一动,竟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和变戏法,但人已经大变样子。十年不见,他的模样接近了老汉。饱满的曲线没了,脸盘仿佛小了一圈,眸子更没有当初左顾右盼、流光四射的精神。这双手尤其使我动心——他分明换了一双手!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着两只碗口已经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笨拙地翻来翻去,那四个小球儿,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他的手不灵了!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呢!”“指头中间夹着呢!”

⑧我也清楚地看到,在快手刘扣过茶碗的时候,把地上的球儿取在手中。这动作缓慢迟钝,失误就十分明显。孩子们吵着闹着叫快手刘张开手,快手刘的手却攥得紧紧的,朝孩子们尴尬地掬出笑容。这一笑,满脸皱纹都挤在一起,好像一个皱纸团。他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边什么也没有„„”这些稚气又认真的孩子们偏偏不依不饶,非叫快手刘张开手不可。他哪能张手,手一张开,一切都完了。我真不愿意看见快手刘这一副狼狈的、惶惑的、无措的窘态,多么希望他像当年那次——由于我自做聪明,揭他老底,迫使他亮出一个捉摸不透的绝招,小球突然不翼而飞,呼之即来。如果他再使一下那个绝招,叫这些不知轻重的孩子们领略一下名副其实的快手刘而瞠目结舌多好!但他老了,不再会有那花好月圆的岁月年华了。

⑨我走进孩子们中间,手一指快手刘身旁的木箱说:“你们都说错了,球儿在这箱子上呢!”孩子们给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眼角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的快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塞到碗下边。“球在哪儿呢? ”孩子们问我。快手刘笑呵呵翻开地上的茶碗说:“瞧,就在这儿呢!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三自然段通过细腻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童年的“我”与快手刘的一次较量,表现了“我”的幼稚、率真,也说明了快手刘的狡猾,理趣盎然。

B.文章以“快手刘”为题,是因为快手刘不但拥有一双异常敏捷的手,而且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变戏法的民间艺人,深得老百姓喜爱。

C.小说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快手刘在人生不同阶段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及生活境况,充分展示了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与岁月的无情、强大。

D.小说结尾处,“我”目睹快手刘无助无奈的神情后,帮助他完成戏法,摆脱窘态,是为了让孩子们相信他的戏法,不再为难他,买他的糖吃。

5.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是怎样表现快手刘“快手”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绝云气,负青天

绝:直上穿过 .B.穷发之北

发:毛,指草木 .C.而征一国者

而:通“能”,能够 .D.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致:使„„到来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辩也不加劝此小大之且举世誉之而..A.

B. 审容膝之易安门虽设而常关 ..世,未数数然也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彼其于以..C.

D.

星火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州司临门,急于..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外篇和杂篇。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晦朔”是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日和农历每月的第一天。C.“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中的“扶摇”“羊角”都是指旋风,“九”是虚数,不是实指。D.“御六气之辩”之中的“六气”是指自然界的六种现象,包括阴、阳、风、雨、晦、明。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荣子嗤笑那才智、品行、道德、能力俱佳的人,这是不对的。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有懈怠。C.列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D.“逍遥游”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2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眼”才能活。

12.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B.“心似蛛丝”,取常见事物设喻却奇崛异常,以“蛛丝”之小反衬“碧落”之大。C.“尚可持”与“诚甘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转败为胜。D.尾联以反问的句式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在下棋上浪费时间的不满。E.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13.颔联和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滕王阁序》中形象地表现了江南水乡夕阳晚景中渔舟归航、歌声四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点明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变化走到生命尽头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3)《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作者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中李密陈述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请求晋武帝怜恤他的诚心并准许他的要求。

第Ⅱ卷(表达题,共82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2分)15.下列词语中的字形、加点字的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尴尬(gān)

迤逦(lǐ)

央浼(miǎn)

安然无恙(yng)....B.险衅(xìn)轻飏(yng)辖制(xi)咬文嚼字(jio)....C.憩息(qì)蕴籍(jiè)舷窗(xun)茕茕孑立(qióng)....D.参差(cēn)上乘(chéng)精髓(suǐ)载歌载舞(zǎi)....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庆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查处力度,长此以往,占....用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B.获得本届奥运会女排最有价值球员称号的朱婷,面对铺天盖地的鲜花和掌声,安之若素,展示出了....难得的冷静。

C.在今天,文化正成为一种产业,这就意味着它要进入市场,与其他产业进行公平竞争,没有吐故纳...新的情怀,就很难在残酷的市场上立足。.D.韩国的诸多市场分析师认为,受三星手机召回事件影响,苹果公司将有机会改变苹果8目前不瘟不...火的销售状况。.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杰利亚金博士表示,不仅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的重要组织,还是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重要组织。

B.九久读书人公司编辑彭伦坦言,当年引进莫迪亚诺的作品,并非因为作者名气大,而是因为翻译得好。

C.从《长恨歌》的结构和意脉看,作者白居易无不是围绕讽喻、批判“汉皇重色思倾国”为中心展开的。

D.中法双方承诺将在专业人员交流和业务培训、传统村落和古城镇保护推出一系列实质性的合作项目。18.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是就利害立论,为什么极端相反的两种游说,都能打动人?原来,苏秦的利害,是就大而远的而言,张仪是就小而近的而言。常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害,即使关羽、周瑜、吕蒙和陆逊这样有才智的将领,尚且不免被眼前小的利害所迷惑,何况是六国昏庸的国君?所以张仪的话,一说就见效。

①普通人只知道有利害不知有道德,所以孔子、孟子终身没有被君王重用 ②孔子、孟子谈道德,战国的策士却谈利和害

③张仪瓦解六国的联盟,也是从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又是言听计从 ④策士一席游说便能立刻取得封侯拜相的荣耀

⑤苏秦游说六国结成联盟,是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言听计从 A.②①④⑤③

B.②①⑤④③ C.①②④⑤③

D.①②⑤④③

19.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吃一堑,就是经受一次挫折;长一智,就是增长一份见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就不会有智慧和聪明。挫折是最好的老师,成功都是从失败中获得的,没有挫折和失败就没有成功,生活就是这样充满哲理,它告诉我们成功的奥秘。

①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不一定没有智慧和聪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衡量教育水平的标准是什么呢?首先是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幸福,就是让师生双方都能享受课堂、享受教育带来的智慧挑战,享受学校生活带来的不断成长。其次是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国家和地区需要的人才是多元的,在各行各业中既需要精英,也需要一般劳动者。再次是看教育是否符合本地的文化传统。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中国的教育原封不动地拿到英国,或把英国的教育简单照搬到中国,都会遭遇水土不服。

四、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这是香港电台知名主持人梁继璋曾给儿子写过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流传于各大网站。

读完这句话,你有怎样的人生感悟?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与解析

1.D(“建筑的‘文法’”并不等同于“文章的语法”;建筑的“文法”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可以创造极不相同的建筑。)2.B(“一副对子”不属于建筑的“文章”。)3.B(应为“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必不可少的‘词汇’”,爱晚亭只运用了其中一部分“词汇”。)4.C(A项,第三自然段的描写意在表现快手刘戏法的神奇莫测,充满了“童趣”,而非“理趣”;另,“说明快手刘的狡猾”表述不准确,用“精明”更妥当。B项,“他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变戏法的民间艺人,深得老百姓的喜爱”一句分析不正确;快手刘是一个变戏法卖糖的小生意人,且只是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并没有得到老百姓的喜爱。D项,“买他的糖吃”一句理解表面化,“我”出手相助是源于“我”对快手刘的同情。)5.①“我”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小说借“我”的情感变化揭示了小说主题。②“我”是故事的见证人,通过“我”的眼睛来展现快手刘的变化及其形象特点。③作者采用第一人称来写,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使所写人物、事件更真实自然。(每点2分)6.①正面描写。作者着力展现快手刘变戏法的场景,描写细腻生动,特别是对快手刘一系列敏捷动作的描写和细节刻画,表现了“快手”的神奇。(3分)②侧面描写。作者通过描写观众和“我”对快手刘技艺的惊叹与敬佩来突出其手快这一特点。人们“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我”眼里的神奇感,以及“快手刘”的绰号都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特点。(3分)7.C(而:通“能”,才能。)8.B(而:均作连词,表转折,却。A项均作结构助词,上句,的;下句,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均作介词,上句,表对待,对于;下句,表比较,比。D项,上句,连词,表目的,来;下句,介词,表时间,在。)9.B(晦,是农历每月最后一日。)10.D(A项,在庄子看来,宋荣子的笑也有可笑之处,故无所谓对错。B项,宋荣子不奋勉不是表明他成功后有懈怠。C项,列子并没有“树立至德”。)11.(1)而彭祖现在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和他比,不是很可悲吗?(久、特闻、众人,各1分,句意2分)(2)我跳起来向上飞,不过几仞高就落了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飞舞,就已经到了飞翔的最高限度了。(腾跃、上、至,各1分,句意2分)12.CD(C项,“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转败为胜”错,“尚可持”即尚且可以与之对峙,并没有转败为胜。D项,“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在下棋上浪费时间的不满”错,作者用反问的句式写下棋者十分专注,连时间都忘了,并没有不满之意。)13.弈棋者的形象: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定。(2分)作者把弈棋者的心思比作“蛛丝”,足见弈棋者心思缜密;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2分)化用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表明弈棋一方处于不利局势,在这种情形下仍然在努力,突出弈棋者意志坚定。(2分)14.(1)渔歌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2)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3)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4)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5)愿陛下矜悯愚诚 听臣微志

15.B(A项,浼měi ;C项,舷xin,籍—藉;D项,载zi。)16.C[吐故纳新: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此句讲文化要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必须要吸收新的、好的东西,用在这里恰当。A项,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B项,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D项,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17.B(A项,语序不当,应将“不仅”放在“亚太经合组织”之后。C项,句式杂糅,“围绕„„这一中心”和“以„„为中心”两种句式取其一。D项,成分残缺,应在“古城镇保护”之后加“方面”。)18.A(议论性语段,一般是先抓住论题或论点,如该语段的论点:战国策士用利害游说君王。再看是怎样阐释的,“同样是就利害立论,为什么极端相反的两种游说,都能打动人?”在此基础上,就能顺利排列,进而顺利概括材料内容。)19.示例:②成功不一定都是从失败中获得的 ③没有挫折和失败不一定就没有成功(每答对一句得2分)20.示例:①师生能否拥有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②教育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上一篇:守恒是一种思想教学反思下一篇:“尝试教学法”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