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初二年级语文测评

2024-04-30

人大附中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初二年级语文测评(精选2篇)

篇1:人大附中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初二年级语文测评

人大附中2005-2006学第一学期期中初二年级语文测评

制卷人:林琳

审卷人: 陶云

成绩: 友情提示: 这份测评试卷包括四道大题,共22道小题,1篇作文。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希

望通过测评,你能看到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进步。第Ⅰ卷

积累•运用(27分)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共27分)

1、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2分)

A.诧异(chà)

蔫巴(niān)

蹊跷(qiāo)

风靡(mí)

B.挟着(xié)

逶迤(wēi)

嫣红(yān)

祈祷(qí)

C.点缀(zhuì)

毛毡(zān)

哽咽(gěng)

巨创(chuāng)

D.模样(mú)

霎时(shà)

山岚(fēng)

瑰丽(guī)

2、文言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是()(2分)A.怀民亦未寝(qǐn睡觉)

闻寡人之耳者(wén 听到)B.私我也(sī偏爱)

皆朝于齐(cháo朝廷)

C.时时而间进(jiān 偶尔)

念无与乐者(niàn想到)D.吏二缚一人诣王(yì 到)

孰视之(shú

同“熟”仔细)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我从《马赛曲》中感悟出了一条真理:在物质条件奇缺的情况下,那就用精神来

填补它!

B.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夜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C.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D.他的夫人蒋英回忆说:“那几年,我们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

时搭飞机动身回国”。

4、改正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由第一行至第二行依次写出)(2分)

可见一斑

风烛残年

故弄悬虚

心弛神往

酣然入梦

无言以对

恍隔格世

千锤百练

据理力争

鳞次桎比

5、根据原诗(文)默写(5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4)五岭逶迤腾细浪。(毛泽东《七律

长征》)(5)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下面所给的两个人物形象出自哪篇作品、作者是准?请任选一个用简洁的语言对这

一人物形象进行评说(不超过:35个字)。(4分)(1)小弗朗士

出处:

作者

(2)杨光

出处:

作者

(3)选

评说:

7、在“江山多娇”这个单元中,我们随着课文作者“游览”了风光如画的阿里山、美

丽的西双版纳、蓝蓝的威尼斯。请你从这三处旅游景点中任选一处,用一句话拟一条

广告语,向别人宣传介绍它的特色。希望你的广告语让人读后有向往之感。(3分)所选景点:

广告语:

8、你班举办“爱国情怀系我心”的主题班会,你经历了下面一些事情,你是怎么解决 的?(7分)(1)主持人写了一篇开场白,请你帮他修改。

①同学们,爱国主义情感是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一种情感。②古往今来,无数英

雄豪杰.仁人志士丹心为国,③甚至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④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无时无刻激励着我们,⑤也有利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⑥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心系祖国,⑦做一个立志报国的少年学子。

A.你删去开场白中不连贯的一句。

B.你指出了开场的中有语病的一句,并进行了改正。

(2)第五组负责“感受我国古代诗人的爱国情怀”的竞赛问答题,其中有一道题是这么

出的:

读下面的语句,根据你的理解把相关的诗句说出来。

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李白的云帆点缀了

沧浪之水:杜甫的白发撩拨着思家愁绪„„

A.你指出了题中的不当之处。

B.你为这道题提供了恰当的答案。

第Ⅱ卷

理解•感悟(33分)

二、阅读现代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共22分)

(一)阅读《生死攸关的烛光》一文,回答9—12题。(11分)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法国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瑙德夫人。她夫被德国人俘虏了,身边只 留下两个幼小的儿

女:12岁的雅克和10岁的杰奎琳。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

加了当时的秘密情 报工作。

每周星期四晚,一位法国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管内装着特工

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前

来取走.为了把情报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 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尽管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

搜查,但她始终感到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

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由于

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名德国军官,其中一名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他们坐

下后,一名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然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

这时,那名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长官面前。情况是危急 的,伯瑙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烧到铁管处后就会自动熄灭,同时也意味着她们一家

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看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

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

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

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

成为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小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

“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

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

用灯就不行吗?”一手把烛台夺回。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 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

来,我给你讲讲我的路易莎好吗?”杰奎琳仰起小脸,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不过,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头很痛,我想睡觉了,下次你再来给我讲好吗?”“当然可以,小姑娘。”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三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

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

9、联系课文内容,对标题中的“生死攸关”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lO、文章中的哪一句话,最能烘托母子三人的紧张心情,并渲染了恐怖气氛,推

动了情节发展?(2分)

l1、为了化解危机,杰奎琳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她是怎样的一个小姑娘(4分)

12、阅读下面的这则故事摘要,联系本文,你从中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3分)

在诺曼底登陆前夕,一位英国空降兵来到法国的一小山村,不幸遭到德国兵 的搜捕,为掩护他逃跑,一位农妇的丈夫当场被打死,但这位空降兵并没能逃出敌人 的搜捕包围圈,当他再次返回那位农妇家时,那位妇女毅然决然地再次把他藏了起来,而敌人没有再来搜查,英国空降兵得到了保全。这个故事叫《第二次潜逃》。

(二)阅读《游大理》一文,回答13—16题。(11分)

①晨起游大理。

②大理名胜风物素以洱海、苍山、三塔为最。

③洱海形似耳朵:面积约250平方公里。远看广阔无垠,水天相接.恰逢雨后初晴,风烟一空。人坐船中,但见鳞波浩淼,湖光潋滟,红日分辉,白云共影,好似凌波

仙子,踏浪而前。那妙处,只可悠然心会,难以言语传述。

④时近中午,弃船登岸,去看那苍山。苍山有峰十九座,逶迤相属,所见三五座

与洱海遥遥相对.它不很高,在婀娜多姿的洱海面前,显得奇崛挺秀,意态扬扬,有

如一个小丈夫,颇见一些阳刚之气.古人云:山色空蒙雨亦奇。在倏然而至的蒙蒙细

雨中,原本神清骨俊的小丈夫,一下子变得浑茫含蓄,温情脉脉。此时山与海已经完

全融为一体,分不清哪是山、哪是水了。

⑤三塔是大理真正的代表。塔为一大二小的白色建筑,大者居中,小者为翼,比

肩而立,坐落在背山面海的高坡上。大者为唐代所造,小者建于宋代。大者高耸巍峙,气宇轩昂,小者玲珑剔透,风姿绰约。大塔小塔,显示了唐人与宋人不同的时代风

尚与审美趣味。此处地势崇峻,四无阻挡,登临塔顶,极目远眺,一海通天,数峰拔

地,百里田畴,万户炊烟,大理美景尽收眼底。

⑥正当我徜徉在这山水之间,为其景色所陶醉的时候,忽然一阵清风迎面吹来,顿时感到异常的愉快。这风,不像塞外的寒风,;不像海南的热风,;甚至也不像家乡的杨柳风,犹如母亲般的抚摸,虽然

却带有

泥土的气息。这风,不大不小,不徐不疾,轻轻的,柔柔的,使你感到舒心适意,飘

飘欲仙,恨不得将自己化作一泓春水,和着这

的天籁之风,一起飞散到九

霄云天里去。

⑦大理向来有“风花雪月”的说法,此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这一说法的可信。风,我算是见识到了。遗憾的是,雪和月因为时节的缘故,无法领略。那么这花呢?想来

是因为有山茶、杜鹃、报春花等常开不败吧!昆明也是四季如春,何以大理独以花名?

正在揣摩之时,不经意问发现一个个长得如花似玉、貌若天仙的白族姑娘,我的心不

禁为之一动,这不就是“金花”吗?.

⑧要说我最欣赏的,还是大理人对于白色的崇拜。大理世代居住着白族,白族尚

白,以白为主。不用说塔称为白塔;海和山也与白色有关,晴天清白透明,细雨霏霏

之时,则像披上了一层白纱;大理的风花雪月,哪一种不是和白联系在一起呢?至于白

族人民,尤其是始娘们,其穿戴打扮,更是与白色融为一体了。

⑨白色不仅是一种颜色,显得明亮、纯洁、令人赏心悦目;更是一种色调,蕴涵

着神圣的境界,你只要浸润其间,久而久之,就可以被它熏陶成器。

⑩夕阳西下,我看着三塔的倩影,感受着大理的魅力,带着不能长留的无奈,一步一

顾地下山而去。

13、这篇游记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作者欢乐的大理之旅的?清找出体现这种顺序 的标志性词语。(2分)

14、在第⑥段中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入词语序号)(2分)

A.轻柔温暖

C.妩媚温馨

B.凛冽刺骨

D.温湿炽闷

15、大理“独以花名”的原因是什么?(2分)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最欣赏大理人对白色的崇拜?(2分)

17、从下面两个语段中任选一段,进行赏析。(3分)A.有峰十九座,逶迤相属,所见三五座与洱海遥遥相对。它不很高,在婀娜多姿的洱

海面前,显得奇崛挺秀,意态扬扬,有如一个小丈夫,颇见一些阳刚之气。

B.塔为一大二小的白色建筑,大者居中,小者为翼,比肩而立,坐落在背山面海的高

坡上。大者为唐代所造,小者建于宋代。大者高耸巍峙,气宇轩昂,小者玲珑剔透,风姿绰约。大塔小塔,显示了唐人与宋人不同的时代风尚与审美趣味。

三、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18—22题。(共11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日:“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 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

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

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原文语句。(2分)

20、文中楚王在宴席上所说的极富侮辱性的话是哪一句?(2分)

2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晏子,齐之习辞者也”与“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都是文言判断句。

B.“吾妻之美我者”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两句中“之”字的用法相同。

c.文中把楚王的自作聪明和晏子的机制善辩做了鲜明的对比,人物对话简短而妙趣

横生。

D.文章结尾处“王笑曰”体现了楚王自我解嘲,只得认输的心态。

22、晏婴和邹忌都是擅辞令者,结合本文相关内容和下面的语段,说说他们在应对

君主时,使用的说话技巧各是怎样的?(3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

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第Ⅲ卷表达•交流(40分)

四、按要求完成作文。(共40分)题目:我的花季相簿

每一个青春少年都有自己的“花季相簿”,里面珍藏着许许多多“相片”,它们

记载着你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

“花季相簿”呈现着你的纯真、欢乐、追求、努力、成功„„也映现着你的烦恼、困惑、失误、挫折„„更记录着你的思考、感悟与成长。无论再过多久,它都永远

是你人生的财富,是你的“惟一”。

请以“我的花季相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l、写自己的真实经历,内容具体,抒真情实感。

2、文中不得出现所在的班级和自己的真实姓名。

3、不少于600字。

篇2:人大附中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初二年级语文测评

第Ⅰ卷(10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形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笙萧胆怯(quâ)长歌当哭(dāng)...

B.菲薄(fěi)谍血婆娑(suō)戛然而止(gá)...

C.惩创(chuāng)苍海忸怩(nǐ)叱咤风云(chà)...

D.慰藉(jiâ)噩梦绯闻(fēi)载歌载舞(zài)...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艺术实践表明,真实的东西,往往是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的,从而更能引起人们的感受

②凝视一幅美画久了,自己仿佛也融入画中,③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暴力的电影后,就盲目地模仿其中某些人物其中某些人物的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观众没有足够的能力。

④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A.新奇徘徊鉴别却B.新奇徜徉鉴赏却

C.新鲜徘徊鉴赏竟D.新鲜徜徉鉴别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60年来,部队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武器装备也今非昔比,但对百姓秋毫无犯的传统,却一代一代....

传承着。

B.大自然的创造力令人惊叹,风蚀的力量将坚硬的岩石“雕刻”成各种奇妙的形状,真可谓巧夺天工。....

C.整改不光是挂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只有真正改变工作作风,老百姓对整改才不会口是心非。....

D.这部著作既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是他处心积虑反复修改的辛勤结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使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变得日益狭窄,这是一个焦点问题。

B.由于人口增多,导致了滥伐林木、盲目猎杀、过量捕捞等情况的发生,造成多种生物物种濒危的严重后果。

C.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人员将首次大范围测量南极地表冰雪、岩石和土壤的光谱,以绘制全球首张南极陆地“景观图”。

D.欧盟10个新成员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已有成员国平均水平的近47%左右,新老成员贫富悬殊。

5.下列对四部史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战国-------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国别体

B.《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新格律诗------现代

C.《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左传》------纪传体

D.《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呐喊》-------散文

二、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20分)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6.下面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D.不如因善遇之因人之力而敝之 ..

7.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B.籍吏民,封府库:籍,名字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沛公军霸上:军,名次用作动词,驻扎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D.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拔剑撞而破之:破,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8.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拔剑切而啖之D.劳苦而功高如此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张良出,要项伯 .

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③籍吏民,封府库 .

④不如因善遇之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3分)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分)

11.对刘邦这一人物,历来褒贬不一,请结合《鸿门宴》节选部分的内容,对刘邦加以评价。(3分)

三、12.默写填空。(每小题0.5分,共8分)

①鹰击长空。

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③又前为歌曰:“。”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

目。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综已不顾。

④《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所作,它与、合称为“春秋三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劝秦伯说:“,君知其难也。”并最后总结道:“,唯君图之。”

⑤西汉史学家所著的《》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四、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8分)

菩萨蛮·黄鹤楼

1927 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① 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

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② 九派:派,水的支流。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

③ 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

13.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第一、二句之意,渺无边际的长江,横贯在大地上,漫长的铁路线贯穿南北。

B.上片第三、四句之意,烟雨无边无际,龟山和蛇山,夹扼着滚滚东去的长江。

C.下片第一、二句之意,黄鹤飞到了遥远的天上,此地只剩下供人游览观赏的黄鹤楼。

D.下片第三、四之意,端起酒杯洒向滔滔江水,心潮像长江巨浪,一浪高过一浪。

14.本词上片语言运用颇具特色,请从炼字、句式、押韵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3分)

15.本词下片中“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根据诗歌内容,具体分析。(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4分)

月光下的喇叭手

林清玄

冬夜寒凉的街心,挖遇见一位喇叭手。

那时月亮很明,冷冷的月芒斜落在他的身躯上,他的影子诡异地往街边拉长出去。街很空旷,我自街口走去,他从望不见底的街头走来,我们原也会像路人一般擦身而过,可是不知

他的脚步零乱颠踬,像是有点醉了,一步一步逼近,在清冷的月光中我看清,他手中提的原来是不把伸缩喇叭。

喇叭斑驳锈黄色的音管因为有许多伤痕凹凹扭扭,缘着喇叭上去是握着喇叭的手血管纠结,缘着手

上去我便明白地看见了塞满整条街的老人的脸。他两鬓的白在路灯下反射成点点星光,穿着一袭宝蓝色滚白边的制服,大盖帽也缩皱地没贴在他的头上,帽徽是一只振翅欲飞的老鹰棗他真像一个打完仗的兵士,曳着一把流过许多血的军刀。

在凌晨的小街,我们便那样相逢。

老人吐着冲天的酒气告诉我,他今天下午送完葬分到两百元,忍不住跑到小摊去灌了几瓶老酒,他说:‚几天没喝酒,骨头都软了。‛他翻来翻去从裤口袋中找到一张百元大钞,‚再去喝两杯,老弟!‛借着几分酒意,我和老人谈起他飘零的过去。

老人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小县城里,家里有一片望不到边的大豆田,他年幼的时代便在大豆田中放风筝,捉田鼠,看春风吹来时,田边奔放出嫩油油的黄色小野花,天永远蓝得不偿失透明,风雪来时,他们围在温暖的小火炉边取暖,听着戴毡帽的老祖父一遍又一遍说着永无休止的故事。他的童年里有故事、有风声、有雪色、有贴在门楣上等待新年的红纸,有数不完的在三合屋围成的庭院中追逐不尽的笑语……‚二十四岁那年,俺在田里工作回家,一部军用卡车停在路边,两个中年汗子把我抓到车上,连锄头都来不及放下,俺害怕地哭着,车子往不知名的路上开走……‛

他辗转地到了海岛,天仍是蓝的,稻子从绿油油的茎中吐出他故乡嫩黄野花的金黄,他穿上戎装,荷枪东奔西走,找不到落脚的地方,‚俺是想着故乡的啦!‛渐渐地,连故乡都不敢想了,有时梦里活蹦乱跳地跳出故乡,他正在房间里要掀开新娘的盖头,锣声响鼓声闹,‚俺以为这一回一定是真的,睁开眼睛还是假的,常常流一身冷汗。‛

老人酗酒的习惯便是在想念他的妻到不能自拔的时候弄成的。三十年的戎马真是倥偬,故乡在枪眼中成为一个名不词,那个名词简单,简单到没有任何一本书能说完,老人的书才掀开一页,一转身,书不见了,到处都是烽烟,泪眼苍茫。

退伍的时候,老人想要找一个工作,他识不得字,只好到处大零工,有一个朋友告诉他,‚去吹喇叭吧,很轻松,每天都有人死。‛他于是每天拿只喇叭在乐队装着个样子,装着,装着,竟也会吹起一些离别伤愁的曲子。在连续不断的骊歌里,老人颤音的乡愁反而被消磨得尽了。每天陪不同的人走进墓地,究竟是什么样一种滋味呢?

向老人借过伸缩喇叭,我也学他高高他头仰起,喇叭说出一首年轻人正在流行的曲子:

------

古老的中国 没有乡愁

乡愁是给没有家的人

少年的中国也没有乡愁

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

老人非常喜欢那首曲子,然后他便在我们步行回他万华住处的路上用心地学着曲子,他的音对了,可是不是吹得太急,就是吹得太缓。我一句句对他解释了那首歌,那歌,竟好像是为我和老人写的,他听得出神,使我分不清他的足迹和我的乡愁。老人专注地不断地吹这首曲子,一次比一次温柔,充满感情,他的腮鼓动着,像一只老鸟在巢中无助地鼓动翅翼,声调却正像一首骊歌,等他停的时候,眼里赫然都是泪水,他说:‚用力太猛了,太猛了。‛然后靠在我的肩上呜呜地哭起来。我耳边却在老人的哭声中听到大豆田上呼呼的风声。

故乡真的远了,故乡真的远了吗?

16.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篇散文运用插叙的手法,表现吹喇叭的老人飘零无依、饱经沧桑的生活境遇。

B.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在点题,对表现喇叭手凄凉冷寂的心境有烘托作用。

C.喇叭手在为别人送葬的骊歌中忘记了自己的乡愁,为自己的心找到了归宿。

D.作者林清玄将眼前与记忆中的景物、现实场景和历史事件,在文中诗意地融为一体。

17.如果把题目“月光下的喇叭手”换成“一个退伍老兵”效果如何?(4分)

18.“他的音对了,可是不是吹得太急,就是吹得太缓。”你能理解老人此时的复杂感情吗?

请结合上下文加以说明。(4分)

19.在一次讲座中,林清玄说,《月光下的喇叭手》不过是借老兵的思乡写自己的乡愁,“时光中不停的流逝,但是故乡在台湾人的心中并没有失去记忆的面容。”你怎样理解文章中的“乡愁”?(4分)

五、作文(40分)

徐志摩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每个人的信中都有一座康桥,或是一个人,或是一件事,或是一个地方,影响着你,改变着你。是什么令你改变了曾经的生活轨迹?

请以“那改变了我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800字左右。

第Ⅱ卷(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写成1~~5题(18分)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

注:子路:姓仲,名由;曾皙:姓曾,名点;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这四人都是孔子的弟子。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1.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B.以吾一日长乎尔长:成长 .

C.以俟君子俟:等待 .

D.鼓瑟希鼓:弹奏 .

2.“亦各言其志也”的“其”应讲作(2分)

A.他B.你C.自己D.其中

3.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2分)

例句:方六七十

A.有朋自远方来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2分)

A.B.以吾一日长乎尔

C.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5.“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吾与点也”是什么意思?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联系原文和社会谈一谈。(不少于200字)(10分)

二、综合运用(2分)

6.请根据下列《论语》中的经典名句,给下面的联句,填写上联或是下联,使之成为一副完整的对联。任选其一。(2分)

①;孔学真经,仁义理智信。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②,知彼 先当省己。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岂可功亏于一篑。

上一篇:hch激情成就梦想下一篇: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