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心得体会

2024-04-11

孔融让梨心得体会(精选18篇)

篇1:孔融让梨心得体会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有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孔融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友爱和谦让。在他四岁那年,有一次全家人一起吃梨,母亲把洗好的梨好在一个盘子里,从中选了一个最大的梨,递给孔融,孔融没有接受,而是挑选了一个最小的梨,吃了起来。父亲非常好奇,问他为什么不吃大的而吃小的,孔融说:“因为我年纪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啊!”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我很受感动,孔融这么小就懂得尊敬兄长、友爱谦让的道理,他的品德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的。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救济药。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和谐,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今后我一定要以孔融为榜样,学会礼让,在学校多帮助同学们,在家里也不能什么都自己占有,有好的东西应让给爸爸妈妈共同分享。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谦让有礼的好孩子吧!

篇2:孔融让梨心得体会

孔融让梨读书心得1

今日,我读了一本《懂礼貌的故事》书,其中有一篇叫《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在东汉鲁国时期,有一个四岁的孩子叫孔融,有一天,叔叔送来一筐梨,爸爸让孔融给大家分梨吃,他把大的让给了爸爸、妈妈、哥哥们,自我留了一个最小的。大家都夸他有礼貌。

我读到那里被孔融的行为感动了,四岁的孔融都明白要做一个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可是我以前很自私,吃东西都是我先吃,玩也是先自我玩,从来都没有想别人。我读了这个故事觉得很羞愧,从今以后我要做一个懂礼貌又懂事的好孩子,吃东西必须先让长辈们吃,玩玩具也必须要懂得谦让他人,只要有人需要帮忙,必须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心中永远装有他人的好孩子,不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只要你尊重他人,他人也必须会尊重你。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这种美德吧!这样你的生活会变得丰富多彩,生命也会更加绚丽多姿。同时让我想起了一首歌《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人间……

孔融让梨读书心得2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许多古人身上就有很好的体现。在孔融孔文举身上就体现出来了。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父亲让孔融分梨,结果孔融自我拿了一个最小的梨。父亲问他:“为什么你自我拿最小的梨呢?”孔融说:“哥哥比我大,应当吃大的。弟弟最小,我应当让他。”

之后,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大家都说孔融四岁就明白让梨,是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家长们也经商用这个故事教育自我的孩子要懂得谦让。

我们平时做到谦让了吗?如果爸爸妈妈让我们分梨的话,我们会给自我留个最小的吗?估计大多数孩子不会吧?我们看了这个故事后,会怎样做呢?

我以往在公交车上看到这样一副情景,一个老奶奶慢慢的走上了车,爱心座位被几个年轻小伙子占了,看见老奶奶上车,有的拿出手机玩,有的装作睡觉,没有人给老奶奶让座。真是太自私了,太不懂谦让了。

想一想平时,我们有的人上公交车争先恐后去抢座位,有的人在学校发什么东西的时候,也是抢在前面,生怕自我拿不到,有的人看到排队很长,就会挤到前面去插队。这些行为都是不谦让的行为。所以,让我们学会做一个谦让的人吧。

有人认为帮忙别人是一种欢乐,我觉得谦让也会让人感觉欢乐!让我们一齐尽情享受欢乐吧!

孔融让梨读书心得3

在二年级的时候,我把《三字经》一字不漏地背下来了,可我不明白《三字经》的真正含义,这天,我又读了《三字经》,让我最难忘的一句话就是“融四岁,能让梨。”

故事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有一天,父亲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个兄弟中从最小的弟弟开始挑梨,弟弟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梨,可是孔融却拿了一个最小的梨说:“我年纪小,应当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好、吃吧。”父亲又问:“那弟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他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当给他大的。”这个故事,传遍了世界,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孔融很小就有这种谦让的精神,这种传统美德已经在世界上流传了千百年,孔融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其实,在我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做,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坐;吃饭时,我们能够让小的或年长的人先吃;在看电视时,我们能够先让小的人看……还有,在我们的汶川大地震中,有很多人受伤、缺水……我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使他们都感到了温暖……

这次,我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孔融让梨读书心得4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人物或事迹。他熏陶了多少代,多少人的品德修养,它感染了多少位伟人的心灵他点化了多少迷途知返的人。

在这个假期,在教师与家长的配合下,我读了许许多多的民俗精神的传统故事。其中最让我感触颇深的,还是《孔融让梨》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孔融四岁的时候,父亲买来了许多梨,当孔融挑梨时,他却把最小的留给了自我。父亲感到十分惊讶,孔融确认为大的应当留给哥哥,弟弟一齐吃才对。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意义深远。给我的感受,却十分深刻。我们也要学习孔融这样的精神,遇到事情要处处想着他人,为他人着想,而不是为了一点点眼前的利益,与他人发生争执,这样一来,你损失的不仅仅是表面的物质利益,可是精神品质上的“破产”,而孔融,因为具有这一良好的品质,如同挖到了金矿一般,从此便步步高升,得到了皇帝的重视。

再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我,是否与四岁的孔融一般呢?看,我魏了一本无缺损的书,正在和妹妹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呢!这本完好的书,在我们兄妹俩手中,夺过来,抢过去。突然,我趁妹妹不注意,用力一抽,书便落入我的手中。正当我洋洋得意之时,妹妹却趁机从我的怀中抢来过去。我生气了,紧紧的抓住书,用力不放。可是,只听见“咔嚓”一声,书被撕成了两半。我和妹妹都呆住了,傻愣愣的看着书的“尸体”,再看看孔融,四岁时就懂得让梨了,我都这么大了,还为了一本小小的书,与妹妹争夺,实在不应当。

“退一步海阔天空。”我期望大家像孔融一样,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到那时,争执便没有了,吵闹也消失了,人生都变得有爱了,世界变得多么和谐!

孔融让梨读书心得5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看过很多次,但每次都没读懂意思。今日,我最终把这个故事深一层的意思读懂了。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在他四岁时,就已经很有教养了。一天,邻居给孔融家送来了一盘梨,孔融的兄弟姐妹们一哄而上,争抢那些又大又好的梨子。但孔融却站在一旁,没有去抢。那里写出了孔融很懂事,会谦让兄弟姐妹,让他们先挑选,自我才拿剩下来的吃。

父亲见到乱哄哄的场面,十分生气,让站在一旁的孔融给大家分梨吃。孔融先把两个大的分给了父亲,母亲,然后把好的依次分给了哥哥,姐姐和弟弟,而把最小的一个留给自我。父亲问孔融为什么把最小的留给自我,孔融回答:“哥哥,姐姐比我大,应当吃大的,弟弟比我小,我也应当让着他,所以我就挑了个最小的。”父亲很满意,还夸奖孔融谦恭礼让呢。那里,又一次突出孔融很懂事。

孔融长大后,做了北海太守。他为人宽厚仁慈,广交朋友,善待有学问的人,成为受人尊敬的人。孔融让梨这件事上,不但使他的兄弟姐妹受到教育,还为世人做出了榜样。从孔融的成长,我也懂得了小时候不但要学习文化,还要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格,长大才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材。

这一遍看完后,我懂得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学会谦让,我们之间就不会产生矛盾,矛盾不存在,我们的社会就会和谐;社会和谐,我们的社会就是礼貌社会;社会礼貌了,经济就会腾飞,我们的生活也就会更加完美。

篇3:“孔融让梨”背后的素质教育目标

多数网友认为,这件事反映了中国教育的缺陷:这个流传千百年的德育教育故事不仅成了“国家标准”,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其中有个网友这样写道:“这是德育题,却出现在语文考试中,如果是一个有经验有爱心的老师就可能会采取更为委婉的技巧和办法,他会首先表扬这名孩子说出了心里话,同时,也要让他晓得,如果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梨子,变一份快乐为两份,岂不更好?

另有一大部分网友在支持小朋友说真话的同时,也力挺老师:既然学完了孔融让梨这篇课文,就应该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如果学习了又不肯让梨,课文白学了。

网友的议论表达了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关注,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个别网友认为这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真正区别。

一、思想素质与价值观养成问题

思想就是对客观世界的应对和反映,而价值观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做人的准则与底线。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对与错要视具体的现实世界和所处的时代特征而定。这种认识的本身就是开放的思想与包容的价值观的体现,是新形势下文明的标志。

1. 思想应该生动活泼不拘一格

对人类最大的束缚就是思想禁锢。禁锢人的思想是不文明的表现,也是时代发展的桎梏。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都是从思想的开放而开始的。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是周的中央集权瓦解的时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时期。大家的思想是相当开放的,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孔融让梨”是儒家思想的表现,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社会秩序,这与墨家的“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思想不一致。儒家强调“爱”有差异,就是基于血缘由近而远;而墨家讲究的是“博爱”,“爱”不应该有远近之分。如孔融让梨,他就是儒家的秩序观念的反应。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长幼有序。他最小,所以选择一个小的“梨子”,这是孔融让梨的儒家思想本意,如果在墨家看来,孔融选大选小都是对的。因为人与人之间不分高低远近“生而平等”。在春秋战国时代,儒墨两家均为“显学”,就是说这两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都很流行。

在春秋战国时代还有一位思想家叫杨朱,他的思想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是典型的自私自利,且有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意思。因为,拔下一根汗毛而有利于天下的这等小事他都不愿意去做。显然,按照杨朱的思想,孔融让梨就是属于愚蠢行为。但这种思想在当时也是有市场的,否则便不会流传下来。那么杨朱的思想是否正确呢?事实上杨朱是告诫人们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不要去指望别人的意思。这个思想和当代的商品经济内涵是相同的,在“分工”的前提下只有“私有”才能导致“交换”行为的发生,这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和条件。

思想应该是自由和开放的。这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别人或社会强加的,是在开放的思想指导下慢慢养成的。是独立思考的产物。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包括正直善良、诚实信用、包容谦逊等。在我们灿烂的文明史中,正统的儒家思想就不乏这些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可以说俯拾皆是。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体现了儒家的“恕”的思想;关于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儒家思想也给出答案就是“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这些人生观与价值观是我们宝贵的先民遗产,我们应当传承和发扬。

二、新时代应当有怎样的素质教育

篇4:“孔融”不用“让梨”

玩累了,一齐的妈妈端出果盘,“大家吃苹果吧!”一看又红又大的圆苹果,马塔将军口水都下来了。来吧,来吧,我开吃了哈。

子函却一掌把马塔将军的手打了回去,原来,细心的子函已经发现了,苹果只有5个。“马塔将军,这儿只有5个苹果,现在是6个人,怎么分呢?”刘川丰考验起了馋猫马塔。

“这还不容易,我们来蒋一齐家,蒋一齐不吃,不就得了?我们一人一个,来,我可拿了!”说着,马塔手又伸了上来。

“不行,我也要吃!我才没孔融伟大呢!”蒋一齐说。

蒋一齐妈妈乐呵呵地看着他们:“这5个苹果,要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分到大小相等的两块苹果。你们说,怎么切呢?章非,你来试试?”

章非拿着水果刀,上比划一下,下想切一刀,可是就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看着大家着急的样子,子函拿过刀,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小朋友,你知道子函是怎么切的吗?如果是7个苹果分给12个人吃呢?

每人应分得5÷6=(个),=+。也就是说应该分到块和一个块。苹果的切法:3个苹果,每个对半切,得到6个半块,2个苹果3等份切,得到6个 块。

篇5:孔融让梨优秀阅读心得

这篇习作有观点,但是观点有些杂乱,作为一篇读后感,缺少一点章法。读后感作为一种文体考察,一般需要抓住一点,集中表达,由一点进行联想和推理,联系生活或知识点来写。当然如果是自己写的随想,写着玩玩,不用被考察的,就无所谓了。

习作观点本身值得推敲,至少从小作者的言语中,我看到了一对矛盾:到底是孔融主动谦让,还是身边的人逼着他谦让?这显然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这大约也是此文观点杂乱的原因。

同时提个醒儿:写读后感,建议不要选择这种文章。这类文章,通常是借已有典故进行再创造,多为借古讽今,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不知小作者看的这一篇是不是),这种批判形式需要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体会和认识基础上,才能够领会其深意,所以并不适宜小学生阅读。不过,如果是童话题材,借典故创造了新的童话故事,到另当别论了。

孔融让梨优秀阅读心得2

我读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后,觉得孔融不仅聪明能干,而且很懂得尊敬长辈,和哥哥姐姐团结友爱。爸爸要他分梨,他把最大的分给爸爸妈妈,而把最小的留给自己。

篇6:孔融让梨读书心得怎么写

读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讲的是孔融四岁的时候,邻居家送来一筐梨,他走过去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大人问他:“你为什么挑小的呢?”他回答说:“哥哥们年纪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就应该吃小的呀。”

我觉得孔融是一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从小就知道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我知道了要学会谦让,要让着比你大的和比你小的。

篇7:小学生孔融让梨读书心得

我前不久重温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故事里孔融的举动震撼了我小小的心灵。我觉得这种尊老爱幼的美德应该在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

回想以前,我总是和妹妹抢好吃的,我感到自己的行为多有不对。记得有一次妈妈从街上买来了两斤龙眼,千叮万嘱我们不要吃太多,会上火。说着,把一把龙眼放在桌上,其余的都藏起来。我们两姐妹望着桌上的龙眼,就走过去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直到只剩一颗龙眼时,我们才停下来,目不转睛的望着那颗美味的龙眼,就在这时,妹妹突然倒在地上,“姐姐我肚子痛,痛”。妹妹痛苦的喊着。吓得我急忙跑过去看看,当我跑到妹妹身旁时,妹妹突然灵活的站了起来,准备要把那颗龙眼吃掉,我知道自己被骗了,就赶紧站起来,快速的把那颗龙眼夺过来吃到肚子里,“啊啊啊,妈妈,妈妈……”。妹妹坐在地上放声大哭,在厨房的妈妈听到了,赶紧跑出来看看究竟。看见妹妹坐在地上哭,就开始教导我,要我向孔融学习,做到尊老爱幼,当时我说“好的”,可过不了多久,我又不记在心上了,经常跟妹妹抢吃的。现在回想起来,不免有些后悔。在生活中我真是太自私,自己都不如四岁的孔融啊,做事先为自己打算,不为他人着想,这是不对的。

以后,我要以孔融为榜样,在生活中做到尊老爱幼,比如说有吃的就先分给长辈,或者弟弟妹妹,上车时不要挤,先让老弱病残上……如果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做到多让一点,多为别人想一点,多美!让我们都来学学孔融把,把这种美德继续传承下去,让爱洒满中华。

篇8:孔融让梨心得体会

儿童电视连续剧《快乐星球》中, 有这样一幕场景, 学校组织作文比赛, 用抽签的方式决定选手, 抽到了小留学生汤姆, 东方老师给汤姆进行辅导, 先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然后问这位小男孩“假如是你, 你会拿哪一只梨?”汤姆毫不犹豫地回答:“那还用说, 当然是拿大的了!”老师“啊”了一声, 明显出乎其意外, 汤姆感到了老师的异样, 问:“有什么不对的吗?”老师教育到道:汤姆, 你想想, 孔融才四岁, 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别人, 可你……汤姆说:“老师, 假如你问我, 孔融当时拿的是哪一只梨, 我就回答, 孔融当时拿的是小的。现在你问的是我, 不是孔融, 我只能回答想要大的。”老师说“我的意思是, 我们是不是应该向孔融学习?”汤姆说“孔融想要哪一只梨, 是他的事, 我想要哪一只梨是我的事, 他不用向我学习, 我也不用向他学习, 我想要大的梨, 我就说出来, 要做个诚实的孩子。”这真是外国孩子不可教也!老师无奈的说:“好吧!我诚实的孩子, 祝你好运!”

新闻中的孩子看没看过《快乐星球》笔者没有去考证。他“不让梨”的原由是不是和电视剧中的汤姆一样, 也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我们的孩子并非不知道“谦让”是一种美德。因为新闻的配图中清楚地表明, 这一题的前一道题是选择题:“孔融 () 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孩子的答案是“谦恭敬让”。这也就是说, 我们的孩子读懂了短文, 也知道了“谦恭敬让”是一种美德, 并比电视剧中的外国小男孩汤姆“先进”得多, 知道要向孔融学习, 这对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 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诚实”的教育, 现在, 又接受了一个“谦让”的教育。这两个品德概念, 一个在先, 一个在后, “诚实”已在他们的脑中生根, “谦让”则是刚刚接触, 还没有内化成自己的信念。因此, 对刚读完短文的孩子来说, “谦让”还是只是故事中别人的品质, 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当在“诚实”和“谦让”之间让他们选择时, 他们选择了“诚实”。应该说, 我们的孩子的这种选择是对的。可是, 教育者的急功近利之心, 只想让孩子选择“标准答案”, 而不管孩子的内心真实。有多少的孩子 (更包括已经长大的孩子———成人) 在“标准答案”和“分数”的指引下, 非但没会形成真正的“谦让”美德, 反而连最基本的“诚实”也丢弃了。现实生活中, 人们都知道“孔融让梨”是一种美德, “挑大梨”则显自私, 会遭人斜睨。但是真正到了“有梨大家拿”的时候, 情况则会正好相反, 人们不但不会让, 反而会抢。看一看公共汽车上下的拥挤, 瞧一瞧随处可见的废纸、垃圾, 望一望公园里被恣意践踏的草畦……你就会明白, 我们的“标准答案”式的道德教育是多么地苍白无力。重知不重行, 知行不统一, 以丢弃“诚实”为代价的“谦让”实在是得不偿失……

道德教育是一个慢功, 人的品质无法速成。一种道德观念内化成孩子的品质要有一个过程, 一个漫长且有反复的过程。我们不要奢望通过一个故事就能让孩子的品质从地下提升到天空……衡量孩子的品质, 不能只听孩子嘴上说得多么漂亮、只观试卷上的答案多么正确, 最关键地是要察他们是否有一致的言行……

“诚实”和“谦让”都是一种美德, 都一样地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诚实”是一切美好品德的基石, 只有在诚实的基础上, 经过生活实践的反复磨砺, 包括“谦让”在内的所有美德, 才会慢慢地内化成孩子们的个人信念, 溶入他们的血液, 成为他们的人生信条, 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奉行不悖!

篇9:孔融让梨新编

话说孔融的爷爷要办六十大寿了,孔融的父母决定私下进行一次彩排。

“妈,怎么这回买的梨子大的像柚子,小的像乒乓球,这怎么待客啊?以往买梨都是选一般大小的……”孔融的大哥很是不解。

“分梨?分离。这也不吉利啊,为什么不买桃子呢?”孔融的二哥也觉得不对劲。

“吵什么吵,爹妈自有主张!”孔融的母亲呵斥道。

彩排中由孔融分梨,他把大的都分给了哥哥、弟弟,自己留了一个“乒乓球”。

“不行,我要吃小的。大的让给弟弟!”孔融两个哥哥知道父母喜欢谦让的孩子。

“别吵了,按孔融分的吃!”父亲命令道。

寿宴那天,按照彩排程序,孔融又让了一回梨。第二天,孔融让梨的照片遍布大小网站,孔融一夜成名。哥哥们很生气,因为他们成了孔融的陪衬。

“老幺太小,话都说不清楚。老大、老二又太大,让梨也显不出道德水准,我们选孔融去让梨,算是選对了!”私下里,孔融的父母很是高兴。为了平复孔融哥哥们的不满,给他们多发两个月零用钱。

孔融出名之后,许多名牌幼儿园争相邀请他入园,有的还愿意给高额奖学金。

那天,孔融父母正在出席《梨爸梨妈》新书发布会,忽然幼儿园打来电话,说孔融出事了,他打伤了一个同学。

原来幼儿园分橘子,孔融照例要吃最小的,但其他小朋友也抢着要小的,结果打了起来……

“这件事千万不要传出去,我们以后还得靠孔融……”幼儿园园长和孔融的父母很快达成共识。受伤孩子家长得到一笔“封口费”,于是这件小事无人泄露。

此后,虽然也有张融、王融、刘融……让梨,最小的只有八个月大就知道让梨了,不过由于让得晚,皆未出名。

(摘自《今晚报》)

篇10:孔融让梨

经典原文: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活动目标:

1、熟悉“孔融让梨”的故事。

2、学习孔融谦让的美德,生活中懂得并做到互相谦让。

3、了解汉字“先”的字源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句卡宝宝、CD、DVD、电视、梨、切果器、水果筐、书生服装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游戏:听音乐传梨,把几个大小不一的梨放在桌子上,选出最大的一个梨给幼儿。

2、引导幼儿懂得互相谦让的道理,并体验相互谦让的快乐。

(1)播放教学DVD中的动画剧场或讲故事

3、结合挂图 组织幼儿讨论

4、请幼儿表演孔融让梨的故事(父亲、孔融、哥哥、弟弟)

5、播放DVD,请幼儿欣赏朗诵

6、了解原文大意,出示挂图和句卡宝宝

篇11:一年级孔融让梨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茗南小学一年级学生

,我演讲的故事是孔融让梨。

古时候,有个男孩,名叫孔融,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在孔融四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爸爸买来了许多梨,妈妈端来了一盆洗干净的梨。哥哥们让孔融先挑。孔融看了看,挑了一个最小的梨。爸爸看了觉得很奇怪,就问孔融:“这么多的梨,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而是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应该给爸爸妈妈、哥哥吃。”爸爸又问:“你还有一个小弟弟哩,最小的可以给小弟弟吃啊?”孔融说:“我比小弟弟大,我是哥哥嘛,大的应该留给小弟弟吃。”爸爸听了高兴得直点头:“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孔融四岁就知道让梨,大的留给爸爸妈妈、哥哥弟弟,最小的留给自己。从故事中我们认识到:我们从小就要向孔融学习,养成尊老爱幼,尊长的习惯。

篇12:《孔融让梨》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孔融兄弟七人,排行第六。在家孔融孝敬长辈,尊重兄长,讲究礼让。孔融四岁那年,一位客人带来一筐梨子,父母叫孔融给他们弟兄几个分梨。

孔融把又大又好的梨分给了几个哥哥,将最小的留给了自己。家人不解,孔融就说:“哥哥年龄比我大,应该吃大的,我是弟弟,应该吃小的。大家都夸他是个懂事的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要从小尊重长辈,团结同学,有爱他人,只有这样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人。

篇13:孔融让梨以后

政府知道后立即找到了孔融,让他上了最好的学校。孔融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每次考试都拿第一名。这天,校长亲自给孔融颁发了“三好学生”的奖状,可是校长却忘了写名字。孔融的铁哥们张明知道了,就说:“孔融,你就继续发扬你谦让的精神,把这个奖状让给我吧!反正你每次都能考一百分,而且上面没有写名字。我妈盼我拿这个奖状很久了!”孔融答应了。

上了初中、高中,孔融还是照样考100分。后来,孔融就到了英国留学。一天,孔融正坐在苹果树下看书,谁知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正好掉下来,砸在了孔融的头上。等孔融醒来,他正在医务室躺着呢!孔融摸着头上被砸出的包,自言自语道:“为什么苹果掉下来不往天上飞,而是往下掉呢?”经过思考研究,孔融写了一篇有关“地心引力”的论文。他还没来得及发表,牛顿就过来了,哀求他说:“大家都知道你具有谦让的美德,看在我们是兄弟的份上,你就把这篇论文让给我吧!我已经很久没有发表论文了。”孔融只好把论文让给了牛顿。

步入社会,孔融经常把各种升迁机会让给同事,把好的工作让给朋友,甚至把自己的房子让给别人住……终于,孔融受不了,住进了医院。爸爸妈妈买了山东大鸭梨给孔融吃,他依然拿起了那个最小的梨。爸爸对孔融说:“你病了,吃大梨吧!”孔融手里捏着那个小梨,默默地说:“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吃梨。”

孔融呀,可不是什么都能让的,有时拒绝需要更大的勇气!

点评

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我们,凡事都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小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发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孔融让梨后遇到的种种被迫谦让的情景,最后解释了当初孔融让梨的真相——不喜欢吃梨。小作者借此告诉我们:有时拒绝需要更大的勇气。

篇14:读《孔融让梨》有感

大家一定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吧:有一个名叫孔融的孩子,他有四个哥哥,一个弟弟,在分梨时,孔融拿了最小的那个,把大的留给了哥哥弟弟们。我读完了这个故事,不禁想起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事。

记得有一次,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就在雷声轰鸣,雨下的最猛烈的时候,放学的铃声敲响了,同学们走出教室排好路队,不一会儿,整个校园里便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伞花。我班的几个同学没带雨伞,他们有的在走廊里焦急的来回踱步,有的已冲出走廊,雨水打在脸上顺着脸颊向下流„„尤其是我的同桌王贝贝,书包都淋湿了,我见了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今天我向她借小尺她都不借给我,我要不要和她共伞呢?又转念一想,毕竟是同学嘛,应该互帮互助。我不加思索,连忙冲过去,将伞举过他的头顶,他转头一看,十分惊讶,刷的一下脸红了,对我说:“谢谢你!”我什么话也没说,和他手拉着手,穿过倾盆大雨,将她送到公交车站,直到她乘上了回家的汽车,我这才走向我要回家的车站。这时候,雨渐渐地停了,太阳公公微微的露出了笑脸,我收起手中的雨伞,抖了抖上面的水珠,坐上了回家的班车。

篇15:孔融让梨作文

记得那年我5岁时,我和姐姐去奶奶家玩,我一来到奶奶家,奶奶看见我,马上把我抱起来,又是亲又是抱的,让我都喘不过气来了!

“我的心肝宝儿啊!你肯定累坏了,来来来,奶奶有梨,吃吃!吃梨子!”奶奶一脸开心的样子。我一听到“梨子”这两个字,禁不住口水的诱惑,马上兴奋起来:“奶奶奶奶!梨子!梨子在哪呀?我要吃我要吃嘛!”“好好好!奶奶这就给你拿过来!”说完,奶奶就就走向厨房,把梨子拿了出来放到了桌子上。随后,我就屁颠屁颠的走向桌子。

哇!又大又圆又吸引人的大梨子啊!我口水直流三千尺,真想快点吃到这几个又香又甜的大梨子。我手刚一碰到梨子,姐姐立马阻止了我,对我说道:“妹妹,放下!你不能先吃梨啊!长辈先吃才重要啊!”“为什么?”我听了,百思不得其解。心想:吃个梨哪儿有那么多的讲究啊!真是不明白!姐姐似乎看出了我心思,严厉地对我说:“你应该听说过《孔融让梨》这一个故事吧?这个故事讲得是:一个叫孔融的小男孩儿把大大的梨子让给比自己大的长辈,比他小的弟弟也获得了一个大梨子,而他自己呢?却拿了一个最小的,最后得到了大家的称赞。所以说呢,你要想孔融学习!”我听了,明白了姐姐的话,拿起一个最大的梨子,对奶奶说道:“奶奶奶奶!诺,这个梨最大!把它吃下去吧!”“哟!小乖乖什么时候变得那么懂事了啊?讲给奶奶听!”奶奶很高兴。”我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姐姐告诉我的,要让梨给比自己大的长辈,这样才尊老爱幼!”“小乖乖真懂事!今晚奶奶做好吃的给你!”“嗯!奶奶最好了!”

篇16:孔融让梨作文

梨黄黄的,皮薄肉厚,咬上一口,一汪蜜水,美味极了。

孔融拿起一个最大的梨,妈妈见了,以为孔融想要吃最大的梨,不过孔融却将最大的梨给了自己的爸爸,对爸爸说:“你最大,吃的梨也得是最大的.!”爸爸听了,咧开嘴开心地笑了。

接着,孔融把第二大的梨给了最小的弟弟,对弟弟说:“你最小,吃了大的梨才能长得和我一样高!”

弟弟听了连声说:“谢谢哥哥!谢谢哥哥!”

最后孔融把最小的梨留给了自己。

兄长对孔融非常佩服,孔融的行动和言语让兄长对他刮目相看,他们都觉得自己应该学习他的礼让之心。

妈妈爸爸见了,喜笑颜开,心想:这孩子以后一定有出息。

篇17:美国版“孔融让梨”

为了看看学生们理解得如何,老师挨个儿问,如果换成了她们,会不会让梨?这天共有五个女孩来上课,都是八九岁的年纪。第一个女孩A是独生女,老师知道她常和邻居家小孩一起玩,就问她,如果邻居家的小朋友来了,妈妈拿出一盘梨,她会不会把大梨让给邻居的小孩吃?女孩A摇头说:“我不会,我要吃大的。”

老师很吃惊地问:“为什么呢?”A回答:“他家的两个小孩每次吃东西都要剩下,如果把大梨给他们吃肯定要浪费,浪费东西不是好习惯。”老师觉得,这个孩子虽然不让梨,但她的说法也蛮有道理。

第二个女孩B家里有个年龄比她大很多的哥哥,父母老来得女,对B极其宠爱。老师和蔼地问:“你在家里吃梨,会不会把大的让给哥哥吃?”女孩B连连摇头说:“因为我妈妈和哥哥总是把大梨给我吃,我让给哥哥他也不会吃,我吃了他们才高兴,为了让他们高兴,我要吃大梨。”老师看着她不知说什么才好,但这孩子的出发点好像也站得住脚。

接着问到第三个女孩C,C有个大她2岁的哥哥,两个人时常打打闹闹。老师问C::“你是否会把大梨让给哥哥?”她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哥哥很坏,对我一点都不好,我才不要把大梨让给他!”老师听了长叹一口气。

第四个问到凯丽,因为知道凯丽生在中国家庭,老师满怀希望地问:“凯丽,如果你和弟弟一起吃梨,会不会把大梨让给弟弟吃?”凯丽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让,我比弟弟大,我当然要吃大的。大的吃大的,小的吃小的,这才公平。”

在重重打击之下,老师不抱任何希望地问最后一个孩子:“你是否会把大梨让给哥哥?”这个女孩也有个大她2岁的哥哥,她聽到问题后,轻轻地点了点头。老师眼睛骤然一亮,这堂课没白上,终于有孩子领会了课文的意义,领会了中华文化。老师继续问道:“那你为什么要把大梨让给哥哥呢?”那女孩回答:“我不爱吃梨,我哥哥爱吃,管它大的小的,他都拿去吃好了,我不在乎。”

篇18:孔融让梨作文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一天,邻居送来一筐梨。孩子们一拥而上,都挑大个儿的梨吃。孔融却不慌不忙的拿了个最小的梨。父亲见了,问他为什么,他说:“哥哥们比我大,我是弟弟,应该把大的留给哥哥们吃。”

上一篇:游孙中山故居体会下一篇:春日踏青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