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读书心得

2024-04-22

《孔融让梨》读书心得(共18篇)

篇1:《孔融让梨》读书心得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有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孔融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友爱和谦让。在他四岁那年,有一次全家人一起吃梨,母亲把洗好的梨好在一个盘子里,从中选了一个最大的梨,递给孔融,孔融没有接受,而是挑选了一个最小的梨,吃了起来。父亲非常好奇,问他为什么不吃大的而吃小的,孔融说:“因为我年纪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啊!”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我很受感动,孔融这么小就懂得尊敬兄长、友爱谦让的道理,他的品德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的。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救济药。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和谐,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今后我一定要以孔融为榜样,学会礼让,在学校多帮助同学们,在家里也不能什么都自己占有,有好的东西应让给爸爸妈妈共同分享。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谦让有礼的好孩子吧!

篇2:《孔融让梨》读书心得

说到谦让有礼仪,就想到了中国的传统美德。谦让,是人文举止中最或不可缺的一部分,它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整体素养。说到这儿,我又想起了我身上所发生的一件事。

二年级凭七彩星,我和我的最要好的朋友丁叙源同时被选上劳动七彩星,但由于不能同时出现两个,所以必须在我和丁遥(丁叙源的曾用名)这两个人里面删掉一个。七彩星可是一个荣誉啊!我们俩哪舍得放弃,我们边上楼梯边说:“删掉你!”“应该删掉你!”就这样耍嘴皮子。其实在争斗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应该让着丁遥一点啊,我毕竟比他大,和一个比我小的人争,实在是不好吧。到达我们的二(3)班后,吴老师看看我们俩个,问:“你们两个人谁放弃奈?”我挺身而出,对吴老师说:“那……还是我放弃……。“吴老师笑着点点头,说:”也好,你比丁遥要大几个月呢,你做的很好。“在一旁的丁叙源也很疑惑的看我。不知我为何让出名额。事后,吴老师让下一次七彩星评比在上,但我却一直没等到,吴老师忘了……不过我还是要为我做出的事自豪!对么?

篇3:“孔融让梨”背后的素质教育目标

多数网友认为,这件事反映了中国教育的缺陷:这个流传千百年的德育教育故事不仅成了“国家标准”,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其中有个网友这样写道:“这是德育题,却出现在语文考试中,如果是一个有经验有爱心的老师就可能会采取更为委婉的技巧和办法,他会首先表扬这名孩子说出了心里话,同时,也要让他晓得,如果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梨子,变一份快乐为两份,岂不更好?

另有一大部分网友在支持小朋友说真话的同时,也力挺老师:既然学完了孔融让梨这篇课文,就应该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如果学习了又不肯让梨,课文白学了。

网友的议论表达了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关注,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个别网友认为这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真正区别。

一、思想素质与价值观养成问题

思想就是对客观世界的应对和反映,而价值观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做人的准则与底线。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对与错要视具体的现实世界和所处的时代特征而定。这种认识的本身就是开放的思想与包容的价值观的体现,是新形势下文明的标志。

1. 思想应该生动活泼不拘一格

对人类最大的束缚就是思想禁锢。禁锢人的思想是不文明的表现,也是时代发展的桎梏。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都是从思想的开放而开始的。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是周的中央集权瓦解的时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时期。大家的思想是相当开放的,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孔融让梨”是儒家思想的表现,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社会秩序,这与墨家的“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思想不一致。儒家强调“爱”有差异,就是基于血缘由近而远;而墨家讲究的是“博爱”,“爱”不应该有远近之分。如孔融让梨,他就是儒家的秩序观念的反应。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长幼有序。他最小,所以选择一个小的“梨子”,这是孔融让梨的儒家思想本意,如果在墨家看来,孔融选大选小都是对的。因为人与人之间不分高低远近“生而平等”。在春秋战国时代,儒墨两家均为“显学”,就是说这两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都很流行。

在春秋战国时代还有一位思想家叫杨朱,他的思想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是典型的自私自利,且有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意思。因为,拔下一根汗毛而有利于天下的这等小事他都不愿意去做。显然,按照杨朱的思想,孔融让梨就是属于愚蠢行为。但这种思想在当时也是有市场的,否则便不会流传下来。那么杨朱的思想是否正确呢?事实上杨朱是告诫人们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不要去指望别人的意思。这个思想和当代的商品经济内涵是相同的,在“分工”的前提下只有“私有”才能导致“交换”行为的发生,这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和条件。

思想应该是自由和开放的。这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别人或社会强加的,是在开放的思想指导下慢慢养成的。是独立思考的产物。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包括正直善良、诚实信用、包容谦逊等。在我们灿烂的文明史中,正统的儒家思想就不乏这些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可以说俯拾皆是。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体现了儒家的“恕”的思想;关于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儒家思想也给出答案就是“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这些人生观与价值观是我们宝贵的先民遗产,我们应当传承和发扬。

二、新时代应当有怎样的素质教育

篇4:“孔融”不用“让梨”

玩累了,一齐的妈妈端出果盘,“大家吃苹果吧!”一看又红又大的圆苹果,马塔将军口水都下来了。来吧,来吧,我开吃了哈。

子函却一掌把马塔将军的手打了回去,原来,细心的子函已经发现了,苹果只有5个。“马塔将军,这儿只有5个苹果,现在是6个人,怎么分呢?”刘川丰考验起了馋猫马塔。

“这还不容易,我们来蒋一齐家,蒋一齐不吃,不就得了?我们一人一个,来,我可拿了!”说着,马塔手又伸了上来。

“不行,我也要吃!我才没孔融伟大呢!”蒋一齐说。

蒋一齐妈妈乐呵呵地看着他们:“这5个苹果,要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分到大小相等的两块苹果。你们说,怎么切呢?章非,你来试试?”

章非拿着水果刀,上比划一下,下想切一刀,可是就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看着大家着急的样子,子函拿过刀,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小朋友,你知道子函是怎么切的吗?如果是7个苹果分给12个人吃呢?

每人应分得5÷6=(个),=+。也就是说应该分到块和一个块。苹果的切法:3个苹果,每个对半切,得到6个半块,2个苹果3等份切,得到6个 块。

篇5:孔融让梨读书心得怎么写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自己,什么都想要最好的,很少想到别人,有的时候也不愿意分享,这是不对的。特别是我现在有了小妹妹,应该把好的留给她。妈妈说,我应该向孔融学习,尊敬师长,尊老爱幼,礼貌让人,学会分享和谦让,做一个有美德、懂礼貌的好孩子。

孔融让梨读书心得怎么写2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说的是四岁半的孔融在吃梨的时候,让着他的哥哥和弟弟,自己吃小梨。

孔融四岁半就会谦让,太了不起了!少吃一口梨,可美名扬天下,真是太划算了!

我们呢?拿个东西挑来挑去的,都挑好的。有的人就因为没有挑到好的,就和别人争,有时候还大打出手。还有的小朋友把好的拿走自己吃,剩下不好的让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吃。

我们这些“红领巾”应该让着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尤其是弟弟和妹妹,他(她)们太小了,哪怕我们不吃,也要让他(她)们吃。

篇6:小学生孔融让梨读书心得

我前不久重温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故事里孔融的举动震撼了我小小的心灵。我觉得这种尊老爱幼的美德应该在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

回想以前,我总是和妹妹抢好吃的,我感到自己的行为多有不对。记得有一次妈妈从街上买来了两斤龙眼,千叮万嘱我们不要吃太多,会上火。说着,把一把龙眼放在桌上,其余的都藏起来。我们两姐妹望着桌上的龙眼,就走过去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直到只剩一颗龙眼时,我们才停下来,目不转睛的望着那颗美味的龙眼,就在这时,妹妹突然倒在地上,“姐姐我肚子痛,痛”。妹妹痛苦的喊着。吓得我急忙跑过去看看,当我跑到妹妹身旁时,妹妹突然灵活的站了起来,准备要把那颗龙眼吃掉,我知道自己被骗了,就赶紧站起来,快速的把那颗龙眼夺过来吃到肚子里,“啊啊啊,妈妈,妈妈……”。妹妹坐在地上放声大哭,在厨房的妈妈听到了,赶紧跑出来看看究竟。看见妹妹坐在地上哭,就开始教导我,要我向孔融学习,做到尊老爱幼,当时我说“好的”,可过不了多久,我又不记在心上了,经常跟妹妹抢吃的。现在回想起来,不免有些后悔。在生活中我真是太自私,自己都不如四岁的孔融啊,做事先为自己打算,不为他人着想,这是不对的。

以后,我要以孔融为榜样,在生活中做到尊老爱幼,比如说有吃的就先分给长辈,或者弟弟妹妹,上车时不要挤,先让老弱病残上……如果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做到多让一点,多为别人想一点,多美!让我们都来学学孔融把,把这种美德继续传承下去,让爱洒满中华。

篇7:《孔融让梨》读书笔记

《三字经》里说:“融四岁 能让梨”无疑,这是件小事,但在我4岁时,我让过梨吗?来,我让过梨吗?没有。因为小时候总觉得没事么。4岁的孔融就是我的榜样,教我们“孝”和“德”,或许因为这个,《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才流传至今吧。

当今社会,在小时候,恐怕已经没有人知道父母的艰辛,都只有在为人父,为人母后,才明白当年做父母的痛处。父爱和母爱是世上付出得最多,但回报得却是最少的。有时,哪怕是一句话,一封信,一个礼物,都会让父母异常感动,甚至眼泪夺眶而出。

好好的孝顺父母吧,哪怕是一句问候的话,一张满分的试卷,一张节日的贺卡,或是像孔融那样让梨……

篇8:《孔融让梨》读书心得

儿童电视连续剧《快乐星球》中, 有这样一幕场景, 学校组织作文比赛, 用抽签的方式决定选手, 抽到了小留学生汤姆, 东方老师给汤姆进行辅导, 先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然后问这位小男孩“假如是你, 你会拿哪一只梨?”汤姆毫不犹豫地回答:“那还用说, 当然是拿大的了!”老师“啊”了一声, 明显出乎其意外, 汤姆感到了老师的异样, 问:“有什么不对的吗?”老师教育到道:汤姆, 你想想, 孔融才四岁, 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别人, 可你……汤姆说:“老师, 假如你问我, 孔融当时拿的是哪一只梨, 我就回答, 孔融当时拿的是小的。现在你问的是我, 不是孔融, 我只能回答想要大的。”老师说“我的意思是, 我们是不是应该向孔融学习?”汤姆说“孔融想要哪一只梨, 是他的事, 我想要哪一只梨是我的事, 他不用向我学习, 我也不用向他学习, 我想要大的梨, 我就说出来, 要做个诚实的孩子。”这真是外国孩子不可教也!老师无奈的说:“好吧!我诚实的孩子, 祝你好运!”

新闻中的孩子看没看过《快乐星球》笔者没有去考证。他“不让梨”的原由是不是和电视剧中的汤姆一样, 也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我们的孩子并非不知道“谦让”是一种美德。因为新闻的配图中清楚地表明, 这一题的前一道题是选择题:“孔融 () 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孩子的答案是“谦恭敬让”。这也就是说, 我们的孩子读懂了短文, 也知道了“谦恭敬让”是一种美德, 并比电视剧中的外国小男孩汤姆“先进”得多, 知道要向孔融学习, 这对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 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诚实”的教育, 现在, 又接受了一个“谦让”的教育。这两个品德概念, 一个在先, 一个在后, “诚实”已在他们的脑中生根, “谦让”则是刚刚接触, 还没有内化成自己的信念。因此, 对刚读完短文的孩子来说, “谦让”还是只是故事中别人的品质, 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当在“诚实”和“谦让”之间让他们选择时, 他们选择了“诚实”。应该说, 我们的孩子的这种选择是对的。可是, 教育者的急功近利之心, 只想让孩子选择“标准答案”, 而不管孩子的内心真实。有多少的孩子 (更包括已经长大的孩子———成人) 在“标准答案”和“分数”的指引下, 非但没会形成真正的“谦让”美德, 反而连最基本的“诚实”也丢弃了。现实生活中, 人们都知道“孔融让梨”是一种美德, “挑大梨”则显自私, 会遭人斜睨。但是真正到了“有梨大家拿”的时候, 情况则会正好相反, 人们不但不会让, 反而会抢。看一看公共汽车上下的拥挤, 瞧一瞧随处可见的废纸、垃圾, 望一望公园里被恣意践踏的草畦……你就会明白, 我们的“标准答案”式的道德教育是多么地苍白无力。重知不重行, 知行不统一, 以丢弃“诚实”为代价的“谦让”实在是得不偿失……

道德教育是一个慢功, 人的品质无法速成。一种道德观念内化成孩子的品质要有一个过程, 一个漫长且有反复的过程。我们不要奢望通过一个故事就能让孩子的品质从地下提升到天空……衡量孩子的品质, 不能只听孩子嘴上说得多么漂亮、只观试卷上的答案多么正确, 最关键地是要察他们是否有一致的言行……

“诚实”和“谦让”都是一种美德, 都一样地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诚实”是一切美好品德的基石, 只有在诚实的基础上, 经过生活实践的反复磨砺, 包括“谦让”在内的所有美德, 才会慢慢地内化成孩子们的个人信念, 溶入他们的血液, 成为他们的人生信条, 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奉行不悖!

篇9:孔融让梨新编

话说孔融的爷爷要办六十大寿了,孔融的父母决定私下进行一次彩排。

“妈,怎么这回买的梨子大的像柚子,小的像乒乓球,这怎么待客啊?以往买梨都是选一般大小的……”孔融的大哥很是不解。

“分梨?分离。这也不吉利啊,为什么不买桃子呢?”孔融的二哥也觉得不对劲。

“吵什么吵,爹妈自有主张!”孔融的母亲呵斥道。

彩排中由孔融分梨,他把大的都分给了哥哥、弟弟,自己留了一个“乒乓球”。

“不行,我要吃小的。大的让给弟弟!”孔融两个哥哥知道父母喜欢谦让的孩子。

“别吵了,按孔融分的吃!”父亲命令道。

寿宴那天,按照彩排程序,孔融又让了一回梨。第二天,孔融让梨的照片遍布大小网站,孔融一夜成名。哥哥们很生气,因为他们成了孔融的陪衬。

“老幺太小,话都说不清楚。老大、老二又太大,让梨也显不出道德水准,我们选孔融去让梨,算是選对了!”私下里,孔融的父母很是高兴。为了平复孔融哥哥们的不满,给他们多发两个月零用钱。

孔融出名之后,许多名牌幼儿园争相邀请他入园,有的还愿意给高额奖学金。

那天,孔融父母正在出席《梨爸梨妈》新书发布会,忽然幼儿园打来电话,说孔融出事了,他打伤了一个同学。

原来幼儿园分橘子,孔融照例要吃最小的,但其他小朋友也抢着要小的,结果打了起来……

“这件事千万不要传出去,我们以后还得靠孔融……”幼儿园园长和孔融的父母很快达成共识。受伤孩子家长得到一笔“封口费”,于是这件小事无人泄露。

此后,虽然也有张融、王融、刘融……让梨,最小的只有八个月大就知道让梨了,不过由于让得晚,皆未出名。

(摘自《今晚报》)

篇10:《孔融让梨》读书笔记

《孔融让梨》主要讲了童年时的孔融很聪明、懂谦让。有人送了一筐梨给他家,哥哥弟弟纷纷挑大的吃,可孔融只捡了个最小的。爸爸很纳闷,便问他:“融儿,为什么不拿大的吃?”孔融说:“哥哥们比我大,自然取大的吃;弟弟们要长身体,所以也拿大的吃。”

读完故事,我不禁想起自己平时的一些行为。记的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看见饭桌上那香喷喷的鸡翅,我的口水犹如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我马上伸手抓起鸡翅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还把它拖到我前面。并向大家宣布:“这道菜只许我一人享受!”

篇11:《孔融让梨》读书笔记

我喜欢孔融,他把最大的梨让给了自己的父母亲,却把最小的梨吃了。我觉得孔融尊敬长辈又很懂事,值得我们赞扬和夸奖,这本书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书中的几分之一,我看过的最好的书还有很多很多呢!

我知道了这本书中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到理,就是:要尊敬长辈、懂礼貌。我喜欢这本书,它是让我懂得道理的大宝库。

编辑推荐:

篇12:孔融让梨读书笔记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孔融在六岁那年,他妈妈买回来一些大大的甜滋滋、水灵灵的梨,洗的干干净净后让孔融分给他的哥哥和姐妹们,而孔融却留下一个最小的梨给自己,妈妈十分不明,“孔融,你为什么留下一个最小的梨给自己呢?”孔融笑了笑说:“夫子说过,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所以大的就留给他们吃吧!”妈妈听了之后,连忙点了点头,说:“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妈妈真为你感到骄傲。”

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关心别人,令我万分敬佩。现在有不少孩子被父母当做心肝宝贝,十分的宠爱,所以孩子根本不知道关心父母,关心他人,什么只想到自己,以自己为中心。其实我也犯过这样的错。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冰箱里有一大瓶果汁,我一打开,“咕噜,咕噜”地把果汁全喝完了。爸爸妈妈下班回来,打开冰箱看见果汁没有了就问我,我说:“全喝完了!”爸爸妈妈没说什么,但是我感到十分愧疚!

篇13:孔融让梨以后

政府知道后立即找到了孔融,让他上了最好的学校。孔融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每次考试都拿第一名。这天,校长亲自给孔融颁发了“三好学生”的奖状,可是校长却忘了写名字。孔融的铁哥们张明知道了,就说:“孔融,你就继续发扬你谦让的精神,把这个奖状让给我吧!反正你每次都能考一百分,而且上面没有写名字。我妈盼我拿这个奖状很久了!”孔融答应了。

上了初中、高中,孔融还是照样考100分。后来,孔融就到了英国留学。一天,孔融正坐在苹果树下看书,谁知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正好掉下来,砸在了孔融的头上。等孔融醒来,他正在医务室躺着呢!孔融摸着头上被砸出的包,自言自语道:“为什么苹果掉下来不往天上飞,而是往下掉呢?”经过思考研究,孔融写了一篇有关“地心引力”的论文。他还没来得及发表,牛顿就过来了,哀求他说:“大家都知道你具有谦让的美德,看在我们是兄弟的份上,你就把这篇论文让给我吧!我已经很久没有发表论文了。”孔融只好把论文让给了牛顿。

步入社会,孔融经常把各种升迁机会让给同事,把好的工作让给朋友,甚至把自己的房子让给别人住……终于,孔融受不了,住进了医院。爸爸妈妈买了山东大鸭梨给孔融吃,他依然拿起了那个最小的梨。爸爸对孔融说:“你病了,吃大梨吧!”孔融手里捏着那个小梨,默默地说:“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吃梨。”

孔融呀,可不是什么都能让的,有时拒绝需要更大的勇气!

点评

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我们,凡事都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小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发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孔融让梨后遇到的种种被迫谦让的情景,最后解释了当初孔融让梨的真相——不喜欢吃梨。小作者借此告诉我们:有时拒绝需要更大的勇气。

篇14:孔融让梨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了《孔融让梨》,孔融四岁时,妈妈让他给大家分梨。孔融把大梨让给了别人,把小梨留给了自己。妈妈问他为什么不拿大的,他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

说起《孔融让梨》的故事我想起了一个词——谦让。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们的生活比过去富裕了很多,但又有多少小朋友想到谦让和关心别人呢?我们的父母给我们买了一些好吃的零食,可我们只顾自己吃,压根儿没想到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懂事的,尊老爱幼的好孩子。

篇15:孔融让梨读书笔记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讲述了孔融四岁时,与兄弟们一起吃梨,大家让孔融先挑,他挑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一旁的大人非常疑惑,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梨。他说:“在家中,跟哥哥们比,我年纪比较小,理应吃最小的梨;跟弟弟们比,我的年纪比弟弟大,应该把大梨留给弟弟。”大人们听了赞赏不已。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成为教育少年儿童谦虚礼让、尊老爱幼的典范。

这个故事不禁使我想起很久以前的一件事:我对电脑游戏十分着迷,一碰到电脑就爱不释手,无法自拔,完全沉浸在电脑游戏中。有一次暑假,我表妹来我家玩,正好家里没人,只剩我和她。在我玩得高兴的时候,她凑近我身边,用恳求的眼神望着我,问道:“姐姐,我可以玩一会吗?”“好,等会啊”我心想,这是我的电脑,凭什么给她玩,哼!于是,我装着没听到,继续玩着我的电脑。过了几分钟,表妹又问,“姐姐,到我玩了吗?”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地看着我,眼神里充满渴望,恳求我让她玩会!可是,我依然对她置之不理。一次,两次,三次……我有点不耐烦了,于是用力地把她推到,只见扑通一声,妹妹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我看到她那委屈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于是,我又吼道:“又不是你的电脑,玩什么玩?玩坏了,怎么办!”表妹听了,默默地抽泣起来,也不再问我玩游戏了,后来,她便很少来我家,不管怎么叫她,她也不喜欢和我一起玩……

如今,读到《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再回想起这件事,我的脸不由得涨红起来,心里很不是滋味。想起那时候的自己,是多么的自私、霸道不会分享,只会为自己着想,从没想过别人,我连这么小的孔融都不如,尊老爱幼应该是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做什么事都要为别人着想,不要只想着自己的利益!

篇16:孔融让梨读书笔记

文中说孔融有哥哥和弟弟,在他很小的时候,家里买了梨,由孔融负责分梨给大家,他把大的梨都分给了哥哥和弟弟,自己留了一个最小的。他父亲看到后问他为什么,他说自己比哥哥小,所以拿了小的,父亲又问他,那弟弟不是比你小吗,为啥分到大的梨,孔融回答说,弟弟小,自己是哥哥,应该把大的梨让给弟弟吃。

后来,孔融的这件事情一直被后人称赞。

当我看完这个故事后,我很惭愧,当时的孔融应该比我现在要小,他已经懂得谦让,而我呢?什么好吃的我都一个人吃,也想不到要给爸爸妈妈留一点或和兄弟姐妹分享。现在,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懂得了应该学会谦让,学会分享,不能自己独吞好吃的;在学校里也不能斤斤计较的,同学碰了我一下,我也要碰他一下。

篇17:美国版“孔融让梨”

为了看看学生们理解得如何,老师挨个儿问,如果换成了她们,会不会让梨?这天共有五个女孩来上课,都是八九岁的年纪。第一个女孩A是独生女,老师知道她常和邻居家小孩一起玩,就问她,如果邻居家的小朋友来了,妈妈拿出一盘梨,她会不会把大梨让给邻居的小孩吃?女孩A摇头说:“我不会,我要吃大的。”

老师很吃惊地问:“为什么呢?”A回答:“他家的两个小孩每次吃东西都要剩下,如果把大梨给他们吃肯定要浪费,浪费东西不是好习惯。”老师觉得,这个孩子虽然不让梨,但她的说法也蛮有道理。

第二个女孩B家里有个年龄比她大很多的哥哥,父母老来得女,对B极其宠爱。老师和蔼地问:“你在家里吃梨,会不会把大的让给哥哥吃?”女孩B连连摇头说:“因为我妈妈和哥哥总是把大梨给我吃,我让给哥哥他也不会吃,我吃了他们才高兴,为了让他们高兴,我要吃大梨。”老师看着她不知说什么才好,但这孩子的出发点好像也站得住脚。

接着问到第三个女孩C,C有个大她2岁的哥哥,两个人时常打打闹闹。老师问C::“你是否会把大梨让给哥哥?”她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哥哥很坏,对我一点都不好,我才不要把大梨让给他!”老师听了长叹一口气。

第四个问到凯丽,因为知道凯丽生在中国家庭,老师满怀希望地问:“凯丽,如果你和弟弟一起吃梨,会不会把大梨让给弟弟吃?”凯丽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让,我比弟弟大,我当然要吃大的。大的吃大的,小的吃小的,这才公平。”

在重重打击之下,老师不抱任何希望地问最后一个孩子:“你是否会把大梨让给哥哥?”这个女孩也有个大她2岁的哥哥,她聽到问题后,轻轻地点了点头。老师眼睛骤然一亮,这堂课没白上,终于有孩子领会了课文的意义,领会了中华文化。老师继续问道:“那你为什么要把大梨让给哥哥呢?”那女孩回答:“我不爱吃梨,我哥哥爱吃,管它大的小的,他都拿去吃好了,我不在乎。”

篇18:孔融让梨读书笔记

记得有一次,姑姑带我和妹妹出去玩,回到家,我们已经口干舌燥了。妈妈拿出一瓶饮料,让我们解渴。我抢过饮料,咕噜咕噜地喝起来。妹妹看见了,大声嚷道:“我也要喝,我也要喝。”我赶快仰起脖子将饮料喝个精光,并且得意地说:“这是我家的,就不给你喝,”结果弄得妹妹大哭一场,我也受到了妈妈严厉的批评。

事后,妈妈给我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四岁时,妈妈端出一盘甜津津的大黄梨,让孔融分给家人吃。他把大的分给兄弟,自己却留下一颗最小的。我当时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给别人大的,留给自己小的啊?”妈妈告诉我:“因为他懂得尊老爱幼、谦让他人。妈妈相信你也能成为这样的好孩子!”

上一篇:匆匆100字作文下一篇:给前任男朋友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