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着拐杖走人生美文

2024-04-23

拄着拐杖走人生美文(精选3篇)

篇1:拄着拐杖走人生美文

冬天的早晨,天亮得有些晚,6点的时候窗外还是漆黑一片。国涛早早爬起床,简单地洗漱了一下,就拄着拐杖出门了。他在株洲一家宾馆的保安队实习,负责视频监看。几个月前,他还是株洲工业学校的一名学生。因为腿有些残疾,不管他有多么优秀,很多单位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给他,国涛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微笑:会弹吉他的阳光男孩◎

撑着双拐,拖着两条病腿,国涛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其实,与其说国涛是在走,还不如说他是在一步步挪。但是,哪怕这样吃力,国涛也总是面带微笑。在国涛白皙干净的脸上,找不到一丝不快,他眼睛里跳动着阳光。

5岁那年,国涛被父母抛弃在株洲火车站,好心人将他送到了株洲儿童福利院。福利院的阿姨给他取名“国涛”。

还没来得及学会走路,因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国涛就丧失了正常行走的能力,但是不管经历多少痛苦,国涛脸上,都很难见到愁容。“笑能够使我快乐,快乐了,烦恼就会没有。”国涛这样说。

国涛弹得一手好吉他。吉他是福利院的一位好朋友送给他的。“每每无聊的时候,或者碰到不开心的事情,我就会弹弹吉他,这样会开心很多。”在宾馆实习期间,国涛有幸参加了宾馆组织的文艺汇演,而且还获得了三等奖。国涛告诉记者,过段时间,他还要回学校参加元旦文艺晚会。

◎坚强:摔倒无数次后学会走路◎

“现在上下公交车,虽然有些吃力,但是我一点都不觉得困难了,司机叔叔也很好,每次都能等我。”国涛一手撑拐杖,一手抓车门,“跳”着上了车。

“我今后的路还很长,总要学会成长的,不能总麻烦、依靠别人,我需要学会自己走路。”国涛说。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开始艰难地慢慢学走路。刚开始每走两步他都会摔跤,手掌上、胳肢窝被拐杖磨掉一层又一层皮。

2008年的一天,因为天雨路滑,在下楼梯的时候,国涛脚下一滑,手指被卡在了拐杖的不锈钢钢管里。同学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弄出来,最后老师拨打了119,消防队员用钢锯先把拐杖锯断后,再用磨砂轮将钢圈切开才取出来。但是,这并没有吓倒国涛,就在这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来中,他终于学会了走路。

国涛说:“在人生的道路中,我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不会退缩。虽然我付出的比别人多,但我不后悔,今后我要自食其力。”

现在,国涛不仅能够在平地上通过拐杖慢慢行走,而且上下楼梯、上下公交车也没有问题了。“就是有一点不好,鞋子穿不了一个月,就会磨破了,裤脚管也是一样。”国涛俏皮地说。

◎感恩:总想着回报大家◎

“有了国家,才有了我的国姓。我很幸福,在福利院我有一个温暖的家。在生活中,有这么多人无私地帮助我。”国涛说。从小到大,他都得到了大家的关心和帮助。

“从小到大,福利院的阿姨和叔叔,其他的哥哥、姐姐都很关心我。在学校,老师、同学也很关心我。有一次下雨,十几个同学用伞硬是为我撑起一条‘伞路’。”说到这里,国涛眼睛里有些湿润。他说,在工业学校,曾经有一个姓谢的同学,每天主动陪着自己坐车,帮他背书包、打饭、撑伞,送他上课、回宿舍。

“现在,在这家三星级的宾馆实习,领导和同事也给了我很多照顾,首先是接纳了我,他们说还会留我在这里工作。还有这里的哥哥姐姐们也很关心我,每天打饭洗碗,他们都不要我自己动手,都是他们给我送过来的。”

“虽然我现在没有能力报答大家,但我会用坚韧不拔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回报他们。”国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给福利院的弟弟妹妹们买零食,国涛会拖着病腿、撑着拐杖去捡矿泉水瓶卖。“每次能卖20~30元钱。看到弟弟妹妹们吃得开心,我也很开心。”不仅如此,有一次,国涛得知学校一位同学患了白血病,他把自己全部的50元积蓄都拿了出来,捐给了这位同学。而这些钱,都是他从生活费里一点一点省出来的。

国涛说,眼看着就要毕业了,他想努力考上大学,学更多的知识,等将来学到本领了,再开一家电器维修店,这样就有能力回报福利院,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篇2:拄着拐杖走人生美文

这是我当教师时亲身经历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人的最大不幸莫过于缺胳膊少腿,因为那样,做什么事情都会受到限制,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我要说是我见到的一个断腿的小女孩,才八九岁的年龄,她每天拄着拐杖,从遥远的山村来到学校,开始了她的人生的独特表演。

她是那么的执着,她是那么的坚强。我听见她拄着拐杖跳舞的“噔噔噔”的声音,我对她产生了同情心。

“小朋友,你读几年级,叫什么名字,在哪个班?”我看见她走路非常吃力的样子,我就扶着她走上了四楼,我要背着她走,她却说,她自己可以上楼不让我背。

“我叫张丽,读一年级。”她望着我,两只小眼睛透露出了悲伤、痛苦和无赖。

“你的成绩好吗,你每天都这样坚持着吗?”

“是呀,我的成绩不是很好,因为我是残疾人不方便。”

“你到我的办公室来吧,我给你讲故事,我给你补课。”我的眼睛湿润起来,我多么想给她一些力量,我始终不知道能为她做些什么,她肯不肯别人帮助她?

她说:“我的腿是在我三岁的时候,被一辆车轧断了的。几个孩子在公路边上玩,一辆车刹车失灵,一下子冲过来,轧在了孩子堆里,我是最严重的一个,其他几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经过大夫的抢救,我的`大腿保住了,可是小腿必须截肢,不然就要受到感染危急大腿,就这样,我的小腿就没有了,我很痛苦。”

我想,我只有在我一天有限的时间里,抽出一点时间给她补习功课,给她讲故事,让她坚强起来,让她好好地活着。

后来,她每天都到我的办公室里来,拄着拐杖,一条腿站立着,另一条腿的裤管在那里飘荡,她仿佛在驾驭自己独轮式的人生航船,是踏着早晨独轮式的太阳走来的,仿佛升到了天空上。

我给她讲了残疾名人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与病魔顽强抗争,战胜了病魔,她每天在轮椅上学习知识,充实和完善自己,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和知名人物。她听得如痴如醉,她感到了我对她的关心爱抚和体贴。她渐渐懂得了人活着就是奋斗的重大意义。从此之后,她每天都能坚持完成作业,还能参加部分体育锻炼和一些课外活动,她用拐杖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

“六、一”那天,她拄着自己的拐杖在舞台上真正的舞动起来了。全校师生都为她的出色表演而骄傲,她赢得了全校师生雷鸣般的掌声。

她哭了。她是感动才流下眼泪的。她从遥远的山村来到学校,她得到了师生们的关怀,大家都愿意帮助她,不抛弃不放弃,她感到了人间的温暖。她在人生道路上慢慢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学校那面五星红旗在她心中高高飘扬。

我在我这篇短文里记录了这样的文字:人活着不能只靠手和脚,还要靠健康的思想,和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要有压倒一切困难的决心,否则,一个人就会颓废,就会在跌倒的路上 永远站不起来,这样的人活着就没有一点人生价值和意义。

篇3:姚溪山:拄着拐杖谱写戏剧人生

8岁时因病左腿致残,风雨无阻拄着拐杖上学

1942年9月27日,姚溪山出生在福建省龙海县九龙江畔的溪乾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小时候长得虎头虎脑,十分天真可爱。村里人都说:“这孩子长大一定有出息。”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50年,8岁的姚溪山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厄运突然降临到他身上。因罹患骨结核病,他在床上一躺就是3年。当时,姚溪山家境贫寒,父母无钱送他上医院诊治,只好用土方土法治疗。土方土法不灵了,母亲就去求神拜佛,可是还是不灵。眼看病情日趋严重,幸亏驻村土改工作队请来了医生,使姚溪山保住了生命。从此,姚溪山落下左腿残疾,走路离不开拐杖。

在村干部的关怀下,11岁的姚溪山拄着拐杖又继续上学。为了争取好的学习成绩,他每天总是提早到校自习。有一次,他冒着狂风暴雨去上学,途中不慎摔伤了,虽然身上磕得鲜血直流,但是他仍坚持到校上课。

尽管姚溪山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年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生,但每当下课或课外活动时,他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追逐嬉戏、打球、跳橡皮筋,自己心里就像挂着一块铅似的,沉重极了。有一回,他又坐在课桌前发愣:“我长大怎么办呢?”老师看出了他的心思,就给他讲述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如何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这个动人的励志故事,给姚溪山很大启迪,使他懂得“残”不等于“废”,只要有一颗奋发向上的心,什么艰难困苦都不在话下。

从此,姚溪山更加刻苦读书。无论严寒酷暑,还是路滑难行,他总是拄着一根拐杖,风雨无阻坚持上学。放学回家,他就捧起课外书,经常看到三更半夜。他还经常利用星期日,从溪乾村坐小船到县城,去新华书店和图书馆看书读报。

书籍如同智慧的琼浆,浇灌了姚溪山的心田,开阔了他的视野,给他以无穷的精神力量,也使他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比同龄人更突出的文学才华。高小毕业时,姚溪山已在报纸上发表了10多篇作品,成为乡里小有名气的“小诗人”。1958年,乡里组织群众大写民歌,姚溪山一口气写了30多首,有的还被当地报纸选登。

初中毕业后回村当统计员兼文书,10年后靠丰硕的文艺创作成果成为专职编剧

1961年,姚溪山初中毕业,当时生产大队正缺文书和统计员。他自告奋勇,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一人干两份工作。工作之余,他坚持读书、写作。当时,大队办了个俱乐部,成立业余“歌仔阵”演唱芗剧,请外地师傅排演旧歌本《唐伯虎点秋香》。姚溪山心想:“为何不唱新戏?应该用社会主义新思想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于是,他萌发了写戏的念头。

后来,姚溪山绞尽脑汁写了一出小戏《丰收之后》,可是由于他不懂芗剧的韵律,结果唱歌、拉弦、打鼓闹了个“三不和”。

初战告败,姚溪山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不耻下问,虚心拜芗剧一代宗师邵江海老人为师,弄明白芗剧的唱词要用闽南话的方言写,还要讲究押韵合辙。于是,他潜心跟邵老师学习芗剧的语言艺术,掌握方言八声的韵律特色和方言俚语的运用技巧,并学会了唱芗剧曲牌。不久,姚溪山成功改写了《丰收之后》,在村里演出一炮打响,到县城演出还得了奖。姚溪山兴奋极了,写戏的热情更高了。他根据村里一位劳模的先进事迹,又创作了一个快板,荣获“福建省业余创作优秀奖”。上个世纪60年代,姚溪山还创作一部芗剧大戏《龙江风雨》,演出后深受观众好评。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姚溪山,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讴歌家乡的新人新事。他在家乡生产大队工作10个春秋,先后为村芗剧团创作了一部大戏和200多个快板、小演唱、小芗剧。其中有10多项作品在省、市、县获奖。1965年,姚溪山创作的独幕话剧《闯关》,被选送参加福建省农村业余话剧创作会演,受到观众的赞赏。

1971年,姚溪山被正式调入龙海县(现龙海市)文宣队(县芗剧团前身)当专职编剧。一上任,领导就交给姚溪山创作芗剧大戏《东海渔歌》的任务。为了写好剧本,姚溪山拄着拐杖,深入当时闻名全国的石码渔业大队体验生活进行创作。有一次,渔船到惠安崇武渔场作业。姚溪山辗转到了惠安崇武。当时,渔船正在港内避风,姚溪山不愿呆在旅社休息,坚持乘小舢板上船。登船时,因拐杖被网绳绊住,他差一点掉进海里,幸好被身旁的两位渔民拉住。当天晚上,姚溪山在船上开了座谈会,倾听渔民讲述在海上捕鱼的故事。

姚溪山拖着残腿,跟渔民在海上同甘共苦,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后来,大型芗剧《东海渔歌》演出大获成功。渔民们拉着姚溪山的手,啧啧称赞道:“看了《东海渔歌》这出戏,我们也看到了你热爱生活、热爱渔民的一颗真心!”

通过创作《东海渔歌》的历练,姚溪山坚定了要当好文艺工作者,就要努力深入生活的信念。此后多年,他不顾身体残疾,拄着拐杖先后到石美、罗坑、黎明等村蹲点,跟农民促膝谈心,和农民交朋友,从火热的生活中汲取戏剧创作的营养。

40多年笔耕不辍创作100多部芗剧作品,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省残疾人先进个人

1990年12月,厦门音像出版社和厦门电视台联合组织电视摄制组,拍摄由龙海芗剧团创作演出的《信义亭》、《王侯泪》等3部古装电视戏曲片。当时,姚溪山是剧团党支部书记,又是3部戏的编剧。因此,他每天都要与电视导演商讨拍摄事宜,具体协调演员、乐队、灯光、布景等方面的工作。他既要管理拍摄现场,又要安排后勤生活,忙得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经过半个月的紧张工作,摄制组顺利拍完了两部戏。当第三部戏开拍时,姚溪山突然发作心脏病。姚溪山的妻子闻讯赶到拍摄现场,哭着对他说:“你千万要保重身体,剩下半条命的人,再把半条命丢了,我和孩子怎么办呀?”20多年前,爱人冲破世俗偏见和家庭的阻挠,与姚溪山结婚。多年来,姚溪山全身心投入到芗剧创作中,是妻子含辛茹苦支撑着这个家。“我真的不能让这个家垮了,不能让爱人下半辈子没有依靠呀!”想到这里,姚溪山无言以对,以被蒙头让眼泪往肚子里流。可是翌日一早,姚溪山病情稍微稳定,又赶到拍摄现场坐镇指挥。后来,这3部芗剧电视片在厦门电视台播出,好评如潮……

1993年,姚溪山创作的古装芗剧《疯女恋》,被福建省文化厅选为第十九届戏剧会演的入围剧目。同年8月,他奉调到福州修改剧本。当时,正值盛夏,福州气温在39℃左右。为了给剧团节约开支,姚溪山住在没有空调的招待所房间。招待所的一位工作人员对他说:“你是剧团的头头,又是剧作家,怎么能住这房间呢?”对方提出要给姚溪山调换有空调的单人房间,被姚溪山婉言谢绝了。就这样,姚溪山挥汗苦干12天,终于把剧本改好了。后来,这一剧目获得了省戏剧会演二等奖。

1995年,姚溪山创作的现代芗剧《侨乡轶事》,获得了福建省现代戏剧征文一等奖。

1996年7月,《侨乡轶事》晋京演出,大获成功。后来,此剧剧本还获得华东“田汉戏剧奖”创作一等奖。

多年来,忘我笔耕,努力为人民奉献精神食粮的姚溪山,获得许多荣誉。1988年至1989年,他连续两年被评为“龙海县劳动模范”;1990年,他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残疾人先进个人;1995年,他当选漳州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被评为漳州市优秀共产党员;1996年,他被选拔为漳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2年,他被评为国家一级编剧;2008年8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发行《姚溪山剧作选》。

2013年5月24日,姚溪山应邀出席在台湾成功大学举办的台闽民间戏剧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这次研讨会上演讲。

40多年来,姚溪山已创作了100多部芗剧作品。现在,姚溪山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还担任龙海市残联副主席和漳州市剧协常务理事。他仍在笔耕不辍,致力于他深爱的芗剧事业……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拄着拐杖走人生美文】相关文章:

梦成为我栖息的拐杖-情感美文04-21

拐杖05-08

拐杖的散文04-29

拐杖广告语04-08

智能盲人导航拐杖02-27

拐杖读后感04-08

拐杖的叙事作文04-22

精神的拐杖散文05-18

拐杖优秀作文1200字04-19

以拐杖为题的中考满分作文05-01

上一篇:跟司马懿学管理下一篇:活动后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