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提力中学德育工作制度

2024-04-13

色提力中学德育工作制度(通用6篇)

篇1:色提力中学德育工作制度

色提力中学退休教师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维护退休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老年法》,深入开展整治三非活动专项行动,加强退休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本园退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努力为退休教工服务,使她们的晚年生活更健康、更快乐,基于老年人的人格尊严权、物质帮助权、成果共享权、参与发展权、受继续教育权的五项基本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具体内容

1.建立退管会,由党政主要领导分管,并设一兼职干部负责日常退管工作,推选一名退休教工参加退管领导小组。

2.退管工作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每学期召开专题会议至少2次(国际国内形势报告、学校工作发展进程),并作好会议记录。教育局安排集中学习时,叫退休教师也参加学习,要求做好笔记。县上会议精神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及时向他们传达,使离退休教师能及了解形势,学习政策,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3.有代表参加教代会。全年学校活动不少于6次,为退休教工学校提供活动场所。

4.及时落实国家规定的各项生活待遇,学校实际经济情况适当享受节日慰问费。

5.对特困退休教工给予及时帮助,有敬老制度。

(1)老教工退休要欢送。

(2)为年满70、80周岁的老人祝寿。

(3)为80岁以上的孤老发放敬老金。

(4)为每位退休教工订一份,《报刊》。

(5)古尔邦节、元旦节以多种方式进行慰问。

6.做好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的工作。

7.六个必访形成制度。(瘫痪绝症、天灾人祸、生病住院 [一周以上]、生活困难、权益侵犯、丧事。)

8.定期组织参观游览(春、秋两次),有疗休养制度。(以退休年限为序轮流参加)

9.支持老年人参加老年人的学习,按规定报销部分费用。

10. 定期安排退休教工健康体检。

篇2:色提力中学德育工作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住宿学生的管理,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特制定本责任书。1:管理人员要树立“对每一名学生负责,对每一个家庭负责”的观念,全心全意服务于广大学生,保证学生的安全。

2:要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使学生有在校如家的感觉,安心学习、生活。

3:维持住宿纪律。认真管理管理机制,做好管理督查工作。按时进行点名。夜间做好巡视工作。

4:全方位关心学生生活,发现学生患病要及时通知班主任,病情严重的要及时报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协助相关人员做好宿舍内的防病工作。

5:负责宿舍的安全工作,及时发现、排除安全陷患,做好防水、防盗、防暴工作。

宿舍管理人员要切实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保证学生的住宿期间的安全,注意疾病的预防,如学生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将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

学校校长签名:责任教师签

篇3:色提力中学德育工作制度

关键词:义务教育,中学,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体育教师

经国务院协商并最后通过《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 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 在全国范围内的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政策。此政策一这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高度重视与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苏州市义务教育学校目前已逐步实行了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教学活动过程的复杂性, 在实行了这一政策过程中, 也难免出现了一些问题, 而研究分析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贯彻情况及出现的问题, 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实施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达到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目。为此,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 对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70名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这项政策实施的现状, 从而对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更好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1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分配的内涵及构成

绩效中的“绩”, 在汉语中有“业绩”的意思, “效”有“功效, 效果, 效率, 效益”的意思。《牛津现代高级英汉词典》对英文“Performance”的解释是“执行、履行、表现、成绩”。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工资和奖励性工资两个部分, 基础性工资占70℅, 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和岗位职责等要素决定, 奖励性工资占30℅, 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

2 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收入现状

近年来, 随着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财政收入增长逐年上台阶,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 投入水平多年来一直名列全省首位。苏州市随着国家发布“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陆续在各个义务教育中学贯彻实施绩效分配, 这一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苏州义务教育的高水平发展。苏州市的经济逐年增长, 2009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40.20亿元, 中国大陆排名第五, 按户籍人口计算GDP已经成为全国人均产出最高的城市。学校体育教育事业也发展相当快, 但从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实行后, 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并没有提高很多, 低于其它学科的教师, 并远低于公务员薪金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 绩效工资对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的影响

美国学者艾利森认为:在达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 (政策) 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 而其余的90%则取决于有效地实施。我国义务教育绩效制度于2009年实行的, 起步较晚, 发展得不太完善。对中学体育教师来说意义也十分重要, 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 对体育教师们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对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70名体育教师的柚样调查, 对实行这一政策的情况如图1所示, 在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有66%认为实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持比较满意的态度, 20%的体育教师认为满意, 而仅有14%的体育教师对现行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不满意。可见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处于基本满意状态。

3.1 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对体育教师工资收入的影响

n=70

自苏州市各个中学实施教师绩效工资政策以来, 教师工资有所增加。根据调查结果分析, 如表1显示:60%的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认为他们的工资有少量的增加, 23%认为有大幅增加, 14%认为没有增加, 说明这一制度的实行对体育教师工资有所影响, 并且可以看出他们的工资也普遍的有所增长, 但增幅不大, 这也表明绩效工资制度是维护广大体育教师的待遇利益。

3.2 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对体育教师工作的影响

n=70

绩效工资制度能形成积极上进、争创佳绩、岗位建功的氛围, 使得教师们形成一个竞争的团体, 不断的创新, 不断的钻研, 促使学校的内环境处于一个不断更新的状态, 以利于老师们的状态也发挥到最佳。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对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的影响方面见表2, 大多数中学体育教师认为一般。其中有57.1%的中学体育教师认为推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般;有65.7%的中学体育教师认为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一般;有62.9%的中学体育教师认为学校形成积极上进、争创佳绩、岗位建功的氛围一般。由此看来, 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对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能产生的激励性不大。

4 影响绩效工资在苏州市中学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n=70

考核指标对考核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是取得什么样的考核结果的落脚点, 指标的全面性和量化程度反映考核结果的真实程度, 同时绩效考核指标设置要具有可操作性。根据调查, 有80%的体育教师认为现在实行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只有20%的体育教师认为现在实行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实行情况还可以。从表3调查显示, 有60%的体育教师认为绩效工资分配制度需要改进, 并根据图2显示, 目前存在着这些问题:

4.1 工作量的不合理

大强度的工作量是影响苏州体育教师实行绩效工资的主要原因。体育教师超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工作时间长。很多体育教师从早操到下午课外活动结束, 每天的工作时间均超过9个小时, 明显超过其他教师, 但带早操和指导课外活动时间都不计算为工作量;课余运动队训练工作量打对折或不计算工作量。 (2) 上课时数多。各级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教学班级大量增加, 而体育教师的编制不相应增加, 使得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 (3) 教学强度大。由于班级众多, 人数基数大, 体育教师无论是备课, 还是教学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4) 工作头绪多。体育教师除了担任着体育课课、“两操”管理、课余训练以外, 还负责组织学校群众体育活动, 有的还担任学生管理工作, 繁重的工作量使体育教师疲惫不堪。工作量大而绩效工资待遇低是其中最大的问题, 也是广大中学体育教师认为最不合理的一个方面, 而合理安排工作量及充分落实绩效工资待遇是解决这一问题之关键。

4.2 工资结构不合理

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的工资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固定工资, 由财政拨款;二是绩效工资, 由学校自筹。2006年的统计显示, 比2002年初中教师增长了63.2%。但这一工资制度却逐渐走入了死胡同。义务教育中学绩效工资总量的70%作为基础性部分, 一般按月发放, 而绩效工资是收入中“活的部分”, 它作为发挥激励导向作用的重要手段, 占30%, 由学校按照规范的程序和办法自主分配, 一般按学期或学年发放。但教师的工资水平仍然低于国家公务员、医生和律师等, 而体育教师的待遇与其他课程教师比较相对较低, 他们之间待遇的悬殊较大。

4.3 工作类别处于弱势

从工作类别论, 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仍属低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由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职业声望等几方面组成。近几年, 虽然教师整体地位有所提高, 但体育教学仍没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 体育教师的经济地位处于弱势, 缺少校外创收的机会, 总体经济收入水平不高。体育教师在社会政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较低, 学校内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基本与体育教师无缘。在“官本位”等传统思想影响下, 体育教师职业声望较低。学校领导对体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轻视体育教师的工作, 与体育教师交流沟通少。学校对教师的任用、评价、培养、晋升使得而教师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而体育教师常处于弱势。

4.4 工作能力提高慢

在图2中, 虽然只有29%的认为工作能力提高慢, 但是也表明是存在问题的。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素养表现为: (1)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以及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理论实践知识。 (2) 先进的教育理念。 (3) 较强的创新和科研能力。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和教师能力提高要求给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造成了明显的压力, 尤其体育教师。在科研方面, 体育教师较其他课程教师在科研能力上明显欠佳, 其原因, 工作量大而缺少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及撰写论文。绩效工资属于一种鼓励机制, 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 才能全面完成与达到绩效工资的目标及其要求。

4.5 学校阳光式的绩效工资机制不完善

“阳光式”的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有三项原则。首先就是公开原则。其次是公平原则。最后是透明的原则。经对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的调查, 很多学校对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做得并不好, 70%的体育教师认为, 学校并没有贯彻三公原则。绩效工资制度的建设模式仍不明确, 考核等配套制度还不规范, 考核过程中监督机制不健全。绩效考核是实施绩效工资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考核体系。落实绩效工资制度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绩效工资考核体系。一个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在具体设计的时候要根据每个地区和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绩效工资的考核指标, 而在具体考核过程中缺乏民主监督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使得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的目的难以达到。

5 结论

1.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大部分认为实行绩效工资分配制后收入稍有增加, 并持比较满意的态度, 并对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形成积极上进、争创佳绩、岗位建功的氛围等方面都有正面影响。

2.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对苏州市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的发展是机遇也很挑战。绩效工资制度实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体育教师的工作地位偏低、工作量计算方法不合理和没有充分落实绩效工资待遇、绩效工资制度贯彻三公原则乏力, 是影响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主因。

6 建议

1.要从制度上确保义务教育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地位, 承认其各种工作, 并合理计算其工作量并全面落实绩效工资制度, 以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全面贯彻与加强宣传实行“按劳分配, 优绩优酬”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 使机制更加透明, 维护广大中学体育教师的利益。确立绩效工资制的阳光模式, 让绩效工资制改革的政策及法律的不断推进中, 建立一整套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律体系。

3.不断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教育素质、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 不断优化教师结构, 以努力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大磊.美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及其对我国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明.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9 (4) :41.

[2]陈时见, 郝栋峰.美国公立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 2009 (12) :3-4.

[3]李晓莉.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实施现状、问题与建议[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3) .

[4]师玉生, 安桂花.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的学校管理学思考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 (10) :28.

[5]王永华.教师绩效考核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09 (3) :3.

[6]荆强.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源探析.今日科苑, 2008, (7) ;137-137.

[8]付亚和, 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4) .

篇4:美国中学体育竞赛制度研究

1 美国中学体育竞赛制度的结构

1 . 1 美国中学生体育竞赛的分层竞赛制度

在美国各州, 每年一次的中学生校际体育竞赛普遍形成了惯例。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确保更多的学生参与比赛, 体育竞赛的竞赛制度往往采用联盟赛、地区赛、跨区比赛和州锦标赛的分层的竞赛制度。联盟赛就是几所邻近学校组成的竞赛联盟, 相互之间开展校际体育竞赛, 有邀请赛、对抗赛、资格赛、冠军赛、达标赛等多种竞赛形式, 是最基础的竞赛层次;地区赛是区体育协会组织的区内竞赛, 需要在联盟赛中表现非常突出的学校才可以参加;跨区比赛则是2~3个地区的优胜学校之间的竞赛;州锦标赛是11个地区都选派优胜学校去参加的全州最高层次的比赛[1]。

1 . 2 美国中学生体育竞赛的分级竞赛制度

美国中学参与校际体育竞赛的学校比较多, 由于各学校办学的规模不同, 差异较大, 所以各学校参与体育竞赛的实力相差也比较大。为了使广大学生能够参与到比体育竞赛来, 各州体协对许多体育竞赛的项目实行分级竞赛制度。例如:纽约州根据参赛学校的规模和数量, 将橄榄球、垒球、篮球、棒球、足球、排球、越野跑等竞赛项目划分为5个级别, 有2A、A 、B 、C、D等;冰球、摔跤、田径等竞赛项目划分为1、2级两个级别;从2A级到D级或从1~2级, 都表示级别由高到低。规模大的学校参加级别高的竞赛, 规模小的学校参加级别低的竞赛。在大部分的分级项目中, 州锦标赛都会决出不同级别的冠军, 例如:橄榄球、女篮、男篮等8个项目, 各有5个级别一共产生40个州冠军;而田径锦标赛则先按1级、2级分开进行, 然后再按分级比赛的成绩将2个级别的冠军合并进行决赛, 男、女各有19个小项目, 连同团体总分, 最终总共产生38个单项第1名和2个团体总冠军[2]。

竞赛分级给不同水平的参赛学校提供了竞争的平台, 提高了参赛者的积极性, 竞赛分组能够有效限制竞赛中的不正当竞争现象, 如, 高龄运动员参加低年龄组比赛, 高、低运动等级运动员同场竞技等, 保障参赛者的健康和安全不受到威胁。竞赛分级与分组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体育竞赛公平性。

1 . 3 美国中学生体育竞赛的赛季竞赛制度

在美国, 为保证中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文化课程学习, 采用集中学习文化课和集中体育比赛的方法, 赛季竞赛制度成为了各州中学生体育竞赛常用的竞赛方法。如, 纽约州在每个项目的赛季开始后, 各学校按照竞赛的顺序参赛, 整个过程持续3~4个月, 在赛季结束后, 学校将不会组织任何该项目的竞赛和训练活动[2]。例如:在宾州每个竞赛项目都有固定的赛季时间, 对第一个训练日、第一个常规比赛日、最后一个常规赛比赛日、常规赛活动截止日以及锦标赛的日期、常规赛的最多竞赛场次、季前训练及教学比赛的最多次数都有明确的规定, 所有学校必须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日程开展活动。

美国中学体育竞赛实行赛季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第一, 学生在1年之内只能参加2~4个月较为密集的训练, 这样既突出了学校体育竞赛业余性的发展宗旨, 还确保中学生能够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文化课程的学习上, 使运动员可以避免因长期的密集训练所带来的伤病。第二, 每个学校不同项目的运动队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训练, 使学校的体育设施资源长期处于使用状态, 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而又不至于供不应求。第三, 各个项目竞赛在开学期间进行, 以学生和家长为主体的观众数量非常多, 再加上学校的啦啦队到现场助威, 另外再有新闻媒体报道和传播, 场面十分热烈和壮观, 学校充满了浓厚的以夺标育人为导向的体育文化氛围, 中学体育竞赛已经成为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 美国中学体育竞赛制度的特征

2 . 1 管理体系的健全性

美国中学体育竞赛管理体系比较健全, 从学校、学区、州到全美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管理体系。美国中学体育竞赛管理的机构主要由“全美洲立高中协会联盟、洲体育协会、学区体育协会、区域联盟体育协会以及学校体育部”构成。“全美洲立高中协会联盟”是美国中学竞技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洲体育协会”是由各学校代表组成董事会负责该洲的相关竞赛事务。“学区体育协会”主要负责该区内的体育竞赛工作, 且配合和服从洲体育协会的组织和安排。“区域联盟体育协会”是学区下设的就近学校组成的竞赛组织, 负责该区内的体育竞赛事务。“学校体育部”是由校长或教务主任直接负责管理和协调各个项目运动队的训练和教学工作[3]。

2 . 2 竞赛类型的多样性

按照美国中学体育竞赛管理机构主体的不同, 可以分为校内体育竞赛和校外体育竞赛两种类型。校内体育竞赛主要包括学校内部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体育比赛, 由学校体育部负责组织与管理。校外体育竞赛主要是指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体育比赛, 是在美国奥委会的统一组织与管理下, 由其下设的各单项运动联合会具体组织实施。两类赛事的开展为美国中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参与体育竞赛的类型和平台, 促进了美国中学生体育竞赛的发展与交流。赛事平台的多样化, 也满足了不同运动能力与运动水平的学生参与比赛的需要, 同时提高了美国中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积极性。

2 . 3 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美国中学体育竞赛为了确保比赛的广泛参与性和比赛的公平性, 大部分项目实行分级赛制度。即对同一个年级的学生会根据其运动水平的差异来划分比赛项目的难度级别, 方法是让难度级别不同的学生各自进行比赛,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分级竞赛制度的实行, 为不同层次与运动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参加比赛的机会, 使美国中学体育竞赛呈现出参与主体广泛、人数众多、规模巨大等特点。据统计, 2008—2009年全美参与体育竞赛的中学生占到总人数的一半左右, 2013年高达700多万人, 占60%多。此外, 值得高兴的是参与的女生人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70年代男生参与竞赛人数约为女生的10倍, 而在2011—2012年男女比例则缩小为4倍[3]。

3 美国中学体育竞赛制度对我国体育竞赛发展的启示

3 . 1 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学体育竞赛管理体系

社会化的管理模式是美国中学体育竞赛取得成功的关键。借鉴美国中学体育竞赛管理模式, 中国中学体育竞赛首先要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形成从政府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的基本思路。目前中国中学体育竞赛主要采用政府一家包办的管理格局, 这种局面严重束缚了我国中学体育竞赛的发展。因此, 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国中学体育竞赛的管理要逐步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管理的局面。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逐渐形成职能的转变, 形成政府部门宏观指导, 社会、市场具体操作的管理体制, 实现以政府宏观管理与社会自治相结合的我国中学体育竞赛制度体系。

3 . 2 建构惠及大众的中学体育竞赛开展模式

美国中学体育竞赛采用的层级制度与分级制度, 促进中学生能够广泛的参与体育竞赛,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需要, 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 满足了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就目前而言, 我国中学体育竞赛主要是高水平运动能力学生的竞技场, 很少有分级别学生参与的比赛。基于此现状, 该文建议我国中学体育竞赛应逐步建立分层、分级的竞赛制度, 来保证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活动的面, 使更多的中学生能够参与体育竞赛活动, 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我国中学体育竞赛层级与分层制度的建立, 要结合地方特色与项目特征。我国地大物博, 每个地方的环境、气候、风俗, 以及运动场地情况均不相同, 各地区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在地区、学校、年级、班级开展各类体育竞赛, 将体育竞赛融入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之中, 使得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够从体育竞赛中体会到快乐和意义, 因此, 而形成主动参与体育竞赛的动机和意识。

参考文献

[1]潘前.美国中学校际体育竞赛体制初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6) :45-49.

[2]潘前.美国纽约州中学竞技体育发展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10 (1) :153-156.

篇5:色提力中学德育工作制度

一、一个理念

在学校制度建设的过程中, 有无核心的理念关系到制度建设能否有序、有效、有针对性, 有系统性地展开。基于此, 一个理念便成为巴蜀中学制度建设的核心理念, 即学校的管理理念——责任立己, 制度立校的管理理念, 其明确了责任心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制度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巴蜀中学谨遵“尊重与爱心是师德的灵魂”的教育真谛, 要求所有教职员工, 用最强的责任感来挖掘自身的教育智慧, 驱动教育行为, 成就教育事业。

1、“责任立己”, 是从教育者的角度确立教育事业的理念,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之所以能够成就一番教育事业, 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发自内心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一种信仰, 是一种形而上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人生, 它是在“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前提下形成的, 是在对教师形而下层面问题的有效解决基础上形成的, 它配合着教师物质上的殷实, 精神上的愉快, 工作中的踏实, 生活中的美满, 是在“幸福巴蜀”事业理想的基础上对全体教师提出更高的教育激励, 更广的教育视野。

2、“制度立校”, 是从学校管理者角度确立的学校管理规范, 它不仅涉及分门别类的学校制度, 更是从普泛意义上保障学校各个领域的规范运作, 不仅仅是一系列的规范、考评制度, 更多的是一系列激励制度。制度, 不仅仅是诸多条条框框的规范, 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管理文化, 所谓“文化管人管灵魂”, 巴蜀中学“制度立校”的管理理念, 并不仅仅停留在制度条例的层面上, 而上升为一种浓厚的、具有巴蜀特色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学校思想、文化建设的核心范畴。加强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 实质上是为学校的长足发展树立一种体制性的价值观, 建立健全长效的制度机制, 规范学校管理。

二、三本书籍

“制度立校”的理念, 需要物化的规章制度, 用以体现法治思想, 杜绝“人治”现象。这既是学校管理者对于自我角色的准确定位, 又是集全校教职员工之智慧制度的符合巴蜀校情的制度规范。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需要“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不能将制度描绘成为一种务虚的典章, 而应该成为实在的深入人心的规章制度。在广大教职工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 能够有科学的、合理的、民主的、明确的制度可依, 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充分体现公平、规范、有序原则。在此基础上, 巴蜀中学举行了学生、教师、职工、行政人员及干部等各方面关于制度建设的座谈会、讨论会20余次, 充分听取教职员工的意见, 反复审定、修改, 将学校各个方面的制度规范, 物化成三本重要的书籍, 即《尺正明道——巴蜀中学规章制度汇编》、《重庆巴蜀中学高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细则》、《重庆巴蜀中学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细则》。这三本书籍的编订充分依据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 绝对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 结合巴蜀中学的自身实际, 充分细化、内化、特色化其中的相关条例。在征求广大教职员工意见的基础上, 仔细审定, 报校长会讨论并最终编订, 全校师生人手一册。

1、《尺正明道——巴蜀中学规章制度汇编》, 主要针对教职工编印, 内容涉及“党政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师资队伍”等各个板块。在不同的版块下, 又设计到许多具体而实在的条例。如《巴蜀中学党委制度》、《巴蜀中学年级目标责任制》、《巴蜀中学安全检查制度》、《巴蜀中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巴蜀中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巴蜀中学校本课程评价试行方案》、《巴蜀中学教研室工作条例》、《巴蜀中学教育科研管理条例》、《巴蜀中学学术年会成果评奖方案》、《巴蜀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巴蜀中学名师激励机制及名师职责试行方案》、《巴蜀中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内容详细, 涉及广泛, 成为学校运行、教师工作、后勤保障的重要依据。

2、《巴蜀中学高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细则》、《巴蜀中学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细则》两书, 则是在《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下, 进一步细化巴蜀中学的学生管理工作。结合学校“善为根, 雅为骨, 志为魂”的育人理念和“挖掘潜能, 张扬个性”的人才培养理念, 在不同层面, 引领学生成长, 规范学生行为, 激励学生志气, 是巴蜀学子赖以约束自身行为规范, 立志做具有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的“龙的传人”, 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 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素质的现化文明人, 崇尚科学、勇于开拓、富于创新、善于协作的智慧的人, 能参与和主导国际潮流的开放的人, 脚踏实地, 勤奋实干的求真务实的人。

总之, “三本书籍”将巴蜀中学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外化为有章可循的典籍, 完成了制度建设从理论构想到现实实践的跨越。

三、四条原则

一所现代城市中学的学校制度建设, 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巴蜀中学的学校制度建设遵循科学、民主、人本的大原则, 结合自身的建设需要, 结合巴蜀中学的实际, 形成了四大原则, 即科学性、人文性、激励性、系统性。这四大原则从根本上保障了巴蜀中学的制度建设。

1、科学性。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科学性, 不仅应当是一种正确的理念, 正确的价值导向, 更应该是一种健全的规范尺度。其保障了现代学校在制度的引领下沿着规范、特色的道路发展。巴蜀中学的学校制度, 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符合本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理性原则, 充分体现科学性原则, 融入了巴蜀历史传统, 并及时关注理论前沿, 在传承中发展。

2、人文性。

学校制度建设的人文性原则, 其实是在深层次体现制度建设的“人情味”, 让制度建设脱离冷冰冰的毫无人情味可言的“镣铐”“锁链”, 从而让制度变成一种鞭策性、激励性、保障性的文化, 能够确保每一个制度下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关爱、关心、关注, 更加自觉自愿, 动力充沛地参与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巴蜀中学制度建设的人文性原则, 体现巴蜀中学“三本”理念, 因而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努力追求自己的教育事业, 感受“幸福巴蜀”在各个方面对于教育事业的塑造。如鲁能编制教师八万元的安家费按期发放, 住房公积金足额保证等, 保证全体教职员工的福利待遇, 营造了“幸福巴蜀”的大氛围。

3、激励性。

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建设一种具有活力的制度用以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 将会对学校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巴蜀中学将制度人性化, 演化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动力。激励性原则, 就是体现在调动全校教职员工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 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大地激发出来。制度最根本的目的是集中全校所有的力量, 共同思考, 深入研究, 寻找全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之路。巴蜀中学的学校制度的激励性原则在教师节表彰大会、学术年会表彰等上充分体现, 丰厚的物质奖励, 高层次的精神激励, 激发了教师上进的动力;学生各种评选优秀的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全面发展。

4、系统性。

一所学校制度建设能否全面、科学、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在于有无系统的制度。只有从理论上形成系统的制度建设规范, 并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实践活动, 就一定能够有成效。巴蜀中学制度建设的系统性表现在覆盖面广, 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的领域, 能够在各领域之间保持合理、密切的配合、协作。所以, 巴蜀中学制度建设是从点到面, 依次铺开, 不断调研, 反复讨论, 分步部署, 不断补充, 系统运行的。它不仅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制度保障, 也为学生的序列化学习、中学生涯规划等方面提供了积极的激励与引领。

四、五项措施

一所学校制度建设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更需具体落实。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进而将反馈经验纳入到理论修订的体系之中,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的理论和构想。所有的制度建设实践必须由一项项的措施来保障制度运作的科学、公正、合理、全面。其五大举措为:

1、制度理念:

经典借鉴研究制。一所学校在制度理念方面是否能够科学、先进, 必须在理论选择上照顾到两个层面:第一, 经典案例的借鉴;第二, 自身实际的反思。巴蜀中学在制度理念的创新上紧紧抓住这两个方面, 既不断向外看, 开阔视野, 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学习、借鉴优秀的、经典的学校制度建设经验, 并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研究、学习, 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巴蜀中学的制度理念,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在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之中。这正是“现代”这一词汇的价值内涵, 它意味着不断开拓进取, 大胆创新, 敢为人先。

2、制度反馈:

学校定期评议制。制度运行的状况如何?需要适时地反馈。所以,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大规划中, 少不了制度反馈的相关程序。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 需要有一定的人和部门来监督, 来调研, 来发现问题, 来调查意见, 进而将这些真实的信息反馈到制度建设的相关部门。在收集相关问题的基础上, 召集代表协商评议, 并做一定的科学、合理的修订。巴蜀中学的制度建设, 在程序上有专门的制度反馈环节, 在学校教职员工中成立代表大会, 负责收集对制度运行的意见和建议, 并及时上传下达, 形成制度反馈机制。在一年一度的制度修订前评议各规章制度的短长, 并形成书面的报告, 报校长会审核, 进而修订制度。制度的反馈、评议是学校制度得以定期修订的前提和保障。

3、制度修订:

学校年会修订制。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不能是固步自封的、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来及时修订和完善。巴蜀中学的制度修订措施, 主要是学校年会修订制。每一年, 学校都会针对制度建设的相关成果及问题召开专门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 认真听取不同层面、不同身份的教职员工对于过去一年制度建设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修订方案, 报校长会研究、审议, 并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修订方案, 全校通报。

4、制度实施:

年级目标责任制。年级目标责任制是学校的重要制度文化。以年级为基本管理单位, 三年为基本管理周期;以年级党支部、年级领导小组为领导核心的年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年级作为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 学校制度建设实施的核心部门, 也是学校各项制度落实的第一要道。制度的实施, 以年级为单位, 目标明确, 责任到位, 保障了学校制度的有效实施。

5、制度协调:

职能部门统筹制。学校制度建设门类广泛, 涉及学校党政管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后勤工作等诸多领域, 制度建设能否将所有领域协调起来, 是关系到学校制度能否在各个环节有效链接, 协调的重要手段。巴蜀中学制度建设中, 各个职能部门如学校党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教科处、课改处、总务处等各个职能部门的相互配合, 统筹规划, 协调解决, 保障了制度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主编:《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年.

[2]周俊主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年.

[3]罗生全、敬仕勇编著:《现代学校制度新论》,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

篇6:加强中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探索

然而中学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与运行现状不容乐观, 教师校本教研扶持力量不足, 教科室作用发挥不力, 教研经费投入不足, 教研活动内容、形式单一, 低水平的教研活动带来的结果是教师的发展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 因此, 我们要积极探索, 寻求对策, 使校本教研制度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改革。

一、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的基本原则

1. 可操作性原则。

校本教研制度的订立必须符合本校实际, 使教师作为制度执行者能清晰地认识它的理念和意义, 进而认可、接纳它。校本教研制度是需要教师在领会校本教研理念的基础上践行的, 如不能付诸行动, 就不是可操作的“制度”。

2. 以教师为本原则。

制度不在于约束教师, 而在于为教师的教研提供指导与服务。学校要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指明方向, 搭建平台。校本教研制度的制定要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参与, 避免过于量化、细化而导致僵化, 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 是学校文化的重建, 它创造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共享经验的氛围, 是有利于每位教师发展的机制, 在这种机制和氛围下, 教师间关系和谐, 互惠、双赢, 共同提高。

3. 公平性原则。

校本教研制度要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不能有特权。如只有少数教师有外出学习机会, 只有骨干教师才能做课题研究等类似这些现象就不符合公平性原则。当然, 公平不排斥竞争, 良性的竞争是发展的动力, 如激励教师参与教科研的奖励制度等, 这些竞争必须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

4. 开放性原则。

全体教师都是校本教研的主体, 而不应仅局限于部分骨干, 还应与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 外界因素包括学生家长、校外的专业研究人员等, 他们的作用不容忽视, 将他们整合在校本教研制度之下将有利于这项制度有效地开展。

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的主要内容

1. 完善校本教研组织领导机构。

建立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是校本教研制度能否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 校长是学校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负责人, 但校本教研并不是事无巨细都由校长过问。校长应充分调动其他领导成员, 分学科、分课题, 参加活动, 分工明确, 各尽其职, 帮助教师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校长要确立“科研兴校”的理念, 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须的经费投入, 要整合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的力量, 建立校本教研立体组织体系, 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格局。

2. 完善校本教研常规管理制度。

确立教科室的教研管理职能, 加强教科室对课题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 组建对学校发展和教学改革有重大意义的课题组, 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教研活动, 为课题研究提供服务和指导, 总结和推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先进经验, 树立先进典型。

3. 完善教研组、备课组管理制度。

明确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职责, 制订详细的工作要求。还可以交叉设置校本课程等适应新课程的综合教研组, 改变学科本位的倾向,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活动, 形成学习共同体, 加强集体研究, 分享经验与成功, 让教师在集体活动中快速成长起来, 建立一种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合作的教研组文化, 建立真诚的沟通, 形成团结、向上的教师文化。

4. 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 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 为进一步凸显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 学校要建立具体、明晰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 包括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备课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学生辅导制度等。

5. 建立课题规划及管理制度。

校本教研制度要求学校建立起鼓励和帮助教师进行课题规划与管理制度, 要制订包括课题规划、立项、开题、过程管理、结题、档案管理等内容的管理制度, 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6. 深化学校教研的交流制度和师徒结对制度。

为了使同伴互助得到落实, 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 如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骨干教师帮带青年教师, 明确规定师徒的义务, 建立师徒档案, 使新教师尽快成长。老教师在与新教师的交流中学习新思路。强调教研组的学术研究职能, 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阵的状态, 组织学术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校际观摩课、沙龙、教师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气氛。

7. 强化教研服务制度。

校本教研制度的落实与完善必须建立在学校提供良好服务的基础上, 包括校本培训、专业支持、信息、经费等多方面的服务保障。保证课题研究经费、外出学习经费和奖励经费, 建立教研网络平台, 设置教研活动专门场所等。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和专业研究组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聘请专业研究人员做学校的教研指导, 开展专题研讨、学术报告、名师讲课等活动, 发挥专家的专业引领作用, 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和学校教研的层次, 使学校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8. 改进教科研的评价与奖惩制度。

上一篇:在全区企事业办事公开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汶上县基层慈善组织建设工作情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