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复习计划

2024-04-25

教科版复习计划(精选6篇)

篇1:教科版复习计划

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全面复习本册书要求会认的433个生字,要求会写的273个生字,并能用常用字组词或者说话。

2、复习巩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结合《语文七色光》中出现的思维训练,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总结延伸阅读和习作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习作的能力。

二、复习时间:

3周

三、复习形式:

以单元复习为主,归类复习为辅,渗透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让学生硬性抄写和机械记忆,培养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比较轻松地度过复习阶段。

四、复习内容:

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练习。

2、以课文为本,对每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

3、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填出相应的内容。

4、抓住《语文七色光》的练习特点,以归类的形式激发学生复习语文的兴

趣,让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复习类型:

1、看拼音写词语或简单的句子。

2、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并能用其组词。

3、结合课后练习和日积月累的内容,变换形式进行填空练习。

4、古诗的吟诵和按原文填空练习。

5、重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练习。

6、看图写话。

7、查字典练习。

六、复习措施:

1、紧扣课后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2、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自主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要

复习内容要有阶段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4、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帮助学生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学生的阅

读能力。

5、以看图写话为核心,鼓励尝试大胆想像,旨在培养学生各异的思维方式。

七、复习资料的准备:

1、字词部分:

看拼音写词语、查字典、根据偏旁写字组词、加偏旁组词、形近字组词、填上适当的词、选字填空、写出近义词、按要求写词、补充成语等。

2、句段部分:

连词成句、补充句子、组词造句、加标点、照样子改写句子等。

3、写话:

整理句序、看图写话等。

4、综合练习。

篇2:教科版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习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个教学目标。

二、复习内容:

1、生物与环境

2、光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4、运动和力

三、复习重点,难点: 复习重点:光,运动和力 复习难点:运动和力

四、复习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掌握主要的一些科学概念,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五、复习安排:(一)单元安排:

1.生物和环境(2课时)2.光(2课时)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2课时)4.运动和力(2课时)5.综合训练(1课时)

(二)专题训练:

1.基础知识训练:侧重一些概念,实验及其结论。2.解决问题训练。

(三)针对性练习:

1、针对容易发生错误的题目进行练习。

篇3:教科版复习计划

一、小学科学教科书中应用类比的必要性

类比是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结起来, 通过比较推理完成对未知事物的学习。既是学生获得知识、认识事物的过程, 也是养成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进而逐步提升实践能力, 完善自我的过程。因此, 将类比应用到小学科学教科书中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实质意义。

1.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小学生普遍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对于抽象知识的学习须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持和帮助。类比用学生熟悉、日常接触较多的具体形象来同化科学教科书中出现的抽象事物, 化抽象为具体, 化未知为已知。

2.切合小学科学学科特点

小学科学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学科, 综合了自然科学领域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需要掌握和记忆的内容抽象且庞杂。这对初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借助类比, 教科书可以将内隐的知识外化, 使之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 促进知识的有机建构, 降低学科的难度。

3.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

《科学 (3~6年级)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是科学探究”, 强调要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 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教科书中编写一定的类比是实现上述要求的科学方法。学生从类比中得到启示, 充分发挥猜想能力、迁移能力、发散与集中思维能力等, 探索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二、小学科学教科书中类比的现状分析

通过研读教科版小学科学教科书 (3~6年级, 共8本) , 确认清晰的类比共有16处, 具体情况见表1。

为研究方便, 在这里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称为“类比物”, 欲学的知识称为“类比目标”。通过分析比较既有学者的研究, 本文从以下三个维度对小学科学教科书中的类比进行分析:

1.类比物的选取

通过全面的统计与分析, 教科书中出现的类比物大体为三种:生活经验 (6处, 37.5%) 、模拟实验 (6处, 37.5%) 、类比模型 (4处, 25%) 。其中生活经验指学生日常接触的现象、情境等。如缆车类比电荷, 说明“电荷的流动就像缆绳上的缆车, 导线上所有的电荷都同时流动” (《科学》四年级 (下) , 第4页) 。模拟实验是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模拟所学的知识或验证假设, 多出现在“地球的运动”单元。这可能因为该部分内容抽象, 不仅教师讲解起来较为空洞, 而且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角色游戏亲身参与其中, 在感受直观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类比模型是通过制作与类比目标结构或功能相似的模型, 借此对欲学习的知识进行演示或探究。例如在“声音”单元, 通过由气球皮、口杯、橡皮筋制作的“鼓膜模型”来观察鼓膜的振动, 探究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从以上统计中不难发现, 小学教科书中出现的类比物形象具体, 相似特征较为明显, 且贴近学生生活, 是学生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但是类比物选取的范围较窄, 多为实际经验或模型, 几乎没有涉及已学过的或其他的学科知识。其次, 从表1中明显可以看出, 类比在科学教科书中使用率偏低, 教材编写者缺乏对类比价值的重视与挖掘。

2.类比的表述方式

类比的表述是使类比知识视觉化、类比内容书面化的过程。小学科学教科书中类比的表述多为配有文字解释的类比图像, 纯文字表述仅有1处。“按照Paivio的双重编码理论分析, 图像类比充分利用人的非语言信息处理系统, 以表象形式促使学习者进行类比推理, 增加了理解科学概念的可能性。”[3]尤其是对于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的小学生而言, 相对于纯文字表述, 类比图像传达的信息更为直观具体, 对学生头脑中视觉观念形成的速度和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但是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 15幅类比图像中, 通过类比物与类比目标匹配呈现来表明类比关系的图像仅有2幅 (13%) 。例如, 在“营养要均衡”一课, 通过类比图像的内容是不同食物放置在宝塔不同层次, 以此来类比各类食物在均衡营养中的地位和所占比重。而其他13幅类比图像则只呈现类比物或类比目标。

3.是否说明类比限制性

“类比是从一个对象的特殊知识过渡到另一对象的特殊知识。可见, 它缺乏逻辑上的严格性和充足的理由, 带有假定和猜测的色彩。因此, 它所推出的结论就带有或然性。”[4]并且, 类比的有效性是有条件的, 它只能用来说明目标物的部分概念, 一旦超出作用半径, 不仅不能解释类比目标, 反而会误导学生。因此, “作者必须要解释给读者, 说明每一个类比都有其限制性, 使读者能体会类比的限制性”[5]。然而, 纵观教材中的16个类比, 几乎没有对类比的限制性给予提示或说明,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类比的使用效益。例如前文所示的用缆车类比电荷, 电荷在流动时只能由电压高的地方流向电压低的地方, 而现实生活中的缆车既可以由高处走向低处, 也可以从低处走向高处。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电荷也可以在高低电压间双向流动”结论。

三、小学科学教科书类比编写建议

类比有助于学生学会求真———为了学到知识而类比, 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学会求用———以类比为工具, 获得探求真理的力量。正因为如此, 类比才能拥有强大生命力, 并得到小学科学教科书编写者的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 类比的编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过对教科版小学教科书中类比的分析, 在此提出几点编写建议, 希望能对教材编写有所裨益:

1.扩展类比物范围和类比数目

现行教科书中的类比物多为生活经验或模型, 选择的范围较窄。建议扩展类比物的范围, 从已学过的知识或其他学科中选择合适的类比物, 促进学生将知识联想、分类, 整合新旧知识, 构建系统化的体系网络, 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利用类比物学习未知事物的整个过程。

另外, 据统计, “澳大利亚10册化学教科书出现93个类比, 平均每册9.3个”[3]。“美国1册高中化学教材中出现80个类比”[6]。而在我国, 作为化学基础学科的小学科学, 所使用的8本教科书中类比数量为仅16个, 平均每册2个, 远远低于国外教科书中出现的类比数目。因此, 笔者建议在小学科学教科书中适当增加类比的数量, 尤其是抽象概念部分, 如电、磁、能量等。例如六年级上册“能量的转换”单元, 可用生活中需要经常接触的货币类比能量[7], 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货币”“能量”类比示意图

2.将类比物与目标物匹配呈现

“对于图像类比的呈现问题, 最好能够同时、并列呈现类比物和标的物的图像。”[8]匹配呈现的方式能帮助学生形成类比物与类比目标间清晰、准确的映射关系, 通过对比发现两者的共性与差异, 充分认识类比目标, 进而将类比的效果使用在理解、解决问题上。例如, 在对热胀冷缩现象进行说明时, 教科书采取的类比策略是请一部分同学扮作空气微粒, 另一部分同学手拉手绕着“微粒”围成一圈。当扮作微粒的同学安静站在中间时, 拉手同学需要围成的圈小。而当“微粒”手舞足蹈或剧烈运动时, 拉手同学需要围成圈大。以此来使学生了解热胀冷缩是由于微粒的运动产生的。但是在类比图像中, 仅出现了学生做模拟实验的图, 而没有对真实微粒运动的展示。如配上物体热胀冷缩时微粒运动的演示图, 学生可以借此形成类比物与类比目标, 即拉手游戏与热胀冷缩间清晰、具体的映射关系, 从而对热胀冷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3.增添对类比不相关属性的说明

“类比本身最大的限制是会导致迷思概念。”[5]迷思概念是由于过度类比, 学生将类比物与类比目标的不相关属性也迁转到类比目标上, 产生对类比目标的误解。也就是说, 迷思概念的产生是由于不相关属性的干扰。在国外学者提出的类比教学模式中, 均明确强调总结类比物与类比目标的无关特征。因此对类比的限制性进行说明关键是要指出不相关特征。为此, 根据具体情况, 建议从以下三条途径做改进:第一, 在表明相似属性后, 编写相关提示语, 如“你能说出他们不一样的地方吗?”引导学生思考类比源与类比目标的无关特征;第二, 设置类比学习的模块, 对学生在鉴别不相关特征时做出要求和指导;第三, 呈现完整的类比过程, 为学生独立的类比学习提供范例。

参考文献

[1]徐学福.论类比教学模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2) .

[2]Glen S.A, Section E..Review of Studie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structional Analogies in Science Education[J].Science Education, 1995 (79) .

[3]范增民, 毕华林, 刘一兵.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类比特征的分析及编写建议[J].化学教育, 2011 (12) .

[4]王早霞.类比在科学认知过程中的作用[J].理论探索, 2004 (3) .

[5]蔡铁权, 姜旭英, 胡玫.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6]姜海娟, 李广洲.中学化学教材中的类比策略——基于一套美国化学教材的分析[J].化学教育, 2011 (11) .

[7]González-Espada WJ, Trantham K.How is Energy Like Money?Using Analogies in Physics Teaching[J].School science review, 2005 (86) .

篇4:教科版复习计划

[关键词]教科书思想品德修订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067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可见,思想品德课对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极其重要。但是,不容否认,一些思想品德教科书存在落后于社会形势等弊端,亟须修订完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以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为例,试就其中的不足与修订意见略陈个人管见。

一、未能更好地体现生活和新课标的要求

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科书是“一标多本”, 这对打破单一教科书的垄断,更好地适应各地的教学实情来说,无疑是有帮助的。就河北省来说,就存在教科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但是多年来教科书版本未能及时修订、更新,不能体现当前社会和教学的变革。

1.观点、材料滞后于时代

笔者现在教授的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属于教科版,2007年6月第一版,距离今天已将近九个年头,鲜有修订。这九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变革日新月异,新事物、新情况不断涌现、层出不穷,这些都未能及时体现在教科书中,观点、材料滞后比比皆是。

如,第四课《走向小康》引述的材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所引“全民小康”的资料来源于2003年的《南方日报》,当时还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目标已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五课《财富之源》引用了2003、2004、2005年甚至更老的资料,时效性不强。第十课《聚焦两会》引用的是2003年“两会”期间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讲话,未能做到与时俱进。须知,鲜明的时代性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特色。这些过时的资料既不能反映当下的时政热点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业已脱离中学生日常的生活,对一线教师的授课实在不利。教师不得不去寻找补充最新的一些资料,来弥补教科书的缺陷,如依法治国、崇尚宪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个全面、一带一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2. 未能更好地落实思想品德新课标的要求

现行的这本教科书依据的是思想品德旧的课程标准编制,众所周知,2011年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早已出版施行。而教科书未能与时俱进地根据新课标进行修订就是最大的弊端。

如新课标规定:“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府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这一规定在这本教科书,甚至整套初中教科书里都难觅踪影,这对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十分不利,尤其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资料,若没有教师的适时补充,对学生参加考试以及今后走向社会都极其不利。

又如新课标指出:“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这样重要的规定在教科书中更是难觅踪迹,尤其是在信息化自媒体时代,我们急需对学生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进行引导。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各地评价教学的政策性、纲领性文件,是各省市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命题的重要依据,教科书不能很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实令人遗憾。

二、改进的对策与建议

鉴于上述弊端,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修订这本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把近年来一些党的大政方针及时予以补充,更新有关论述,剔除陈旧过时的材料和数据,以便与时俱进,增加时效性,方便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授课。

当然,这样做还会带来一个问题,既然思想品德课程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注定修订后的教科书都具有滞后性。因为教科书至少要使用一学期,而这一学期社会生活的变化太大了,理论上讲,教科书修订出版之时就是其落伍之时。这样带来的频繁修订也将不胜其烦。

笔者认为,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探讨这样的修订方式:对一些不太受时政影响的基础理论,可重新修订成册成套,确保稳定使用几年不用修订;对一些时政知识可以单独修订成册,每学期或者每学年都有新的修订本,这样有利于解决在独自成套的教科书中无法频繁修订的问题,对应考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使学生学到最新的时政知识,不至于让学生所学和所感知的社会生活脱节。

以上所言,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感悟和思索。我们有理由相信,克服自身弊端修订后的教科书必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篇5:教科版复习计划

(2013——2014下)

一、复习内容。

教科版小学五年科学下册1——4单元。本次复习具体分为“沉与浮”、“热”、“时间”、“地球的运动”四大板块。

二、目标要求。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

科学概念和科学实验。“沉与浮”单元和“地球的运动”单元。

四、复习方法

主要通过试卷来体现复习过程,便于学生整体有序把握科学知识。

五、复习措施。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后进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

2、认真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精读精炼,加强小组自主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3、加强复习间的过程评价,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六、复习时间安排。

第一课时沉与浮单元

第二课时热单元

第三课时地球的运动单元

篇6:小学教科版语文第二册的复习计划

复习过程:

一、巩固字词:

1、听写生字:空员袋杯失半平穿洗诊病没引奇仔

2、认读词语:舒服网吧黑板容易雷声痛苦吸引紧张那时计划奇怪依靠世界眼镜以后显示极小海军战士敌人

二、朗读课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听诊器的由来》《奇妙的眼睛》

1、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2、听诊器有什么作用?雷奈克为什么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3、奇妙的眼睛是指什么?有什么用途?

4、按课文内容填空:书上62页,66页

三、语文七色光五

练:日+月=木+木=月+月=

日积月累:名言警句

上一篇:结合实际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下一篇:党建座谈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