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议请假的报告

2024-04-12

关于会议请假的报告(精选9篇)

篇1:关于会议请假的报告

××××:

××××××××因××××××××,不能参会,由代为参加,特此请假、恳望批准!

××年××月××日

×××××

篇2:关于会议请假的报告

××××××××因××××××××,不能参会,由代为参加,特此请假、恳望批准!

××年××月××日

篇3:关于商品管理的会议摘抄

每一个部门都要做好商品规划,我们企业走的路线不是规模扩张,而是做精做细,朝着世界上最优秀的单店来做。从环境、商品、管理到人员的精神面貌、专业能力,就像商业的卢浮宫一样。但是现在我们的商品规划、品类还需要提升,将来把商品做成世界商品博览园,我们要做的不是在中国领先,而是在世界上是最好的。把我们的理念和文化都在商品上体现出来,让我们的爱去推动商业的发展,为人类生活品质的提升做出贡献。

2. 关于思想和胸怀——做一个有自信、有思想、有伟大情怀的人

真正的幸福超越利益和自私,真正的性是纯洁的,性不是生理,而是博爱。树立一个伟大的梦想,因为我们要做一个行业的标杆,让思想去鞭策我们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一个胸怀坦荡的人,一个优秀的人。相信自己,大方一点,宽容一点,舍得一点,用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让理念指引我们的思想,做一个光明磊落、敢爱敢恨的人,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拥有伟大情怀的人。

3. 关于尊重商品——尊重商品,不要利用商品,因为它们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要和它们成为朋友

每一件商品都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有感情的、有价值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尊重它、要爱它。把对顾客的爱、对自己的爱融入到商品中去,这样的商品才是有灵魂的商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顾客,服务于社会。

4. 关于精细化——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出一种境界

前进的路上永远有很多问题,如果你永远都是在推动你的工作,推动你的事业,推动你的人生,向更好、更精细化的方向去发展,把精细化的思想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那么就会越来越自信,生活就会越来越幸福,人生就会越来越轻松。那样我们做的商品才会是有故事的商品,有文化底蕴的商品,有生命、有价值的商品。

5. 关于对顾客的爱——要把爱延伸到商品上面,帮助顾客解决问题

我们做商品的时候是想着顾客的,介绍商品的时候也是想着顾客的,是想办法帮助顾客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找理由、找借口。比如说顾客要一件商品,而这件商品是你柜台上的最后一件了,那你肯定不会卖了,因为那是一种感情。如果顾客一定要这一件商品的话,你可以去外面帮顾客采购;如果是停产的商品,那么你就给顾客详细地解释这件商品是什么时候厂家停产的,现在又有哪一件产品替代了它,并且把新的功能讲解给顾客,相信顾客也一定会理解的;如果碰到顾客非要买这种停产的商品的话,那么你就去外边帮顾客买到,前提你一定给顾客解释,这样可能就要增加相应的费用。我们都能这样去做的话,相信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顾客的认同和理解,至少我们是帮顾客解决问题的,我们能不让它们失望。把爱延伸到商品上面,体现在顾客身上,让商品为顾客服务、为社会服务。

6. 关于缺货登记——不能让顾客失望

商品的品类要齐全,有些东西如果我没有怎么办?我会去外边为顾客采购,甚至去对手店里买,也不会让顾客失望。最远的一次好像是一件单品用飞机空运回来的。当然这样卖一件单品是赔钱的,但是我愿意,因为我不想让顾客失望。我们做商业的就应该有这个责任去满足顾客的愿望。

7. 关于精益求精、专业专注——要做就做一个业态的领袖

虽然我们有了现在的理念,但是我们的技术跟不上,导致了流程不清晰,系统不完善,标准不清晰,对商品文化的理解,对服务的理解都不到位,所以说我们现在的要求要非常高,因为我们要做就做一个业态的领袖。如果我是做电器的,那么我们就是整个电器行业的标杆(质量保证、品类齐全、功能领先、服务完善)。

8. 关于爱顾客——要站在顾客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我们要爱顾客,要想到顾客的需求,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要把这种爱融入到自己的做人做事中去,不要站在自己的利益上去考虑问题,不要违背了“利他之心”的理念。爱是什么?爱是最幸福的东西、最美丽的东西、最纯洁的东西、带着爱去做事的时候,才会把商品的价值诠释出来,才会把最美好的东西带给顾客,才能让商品为顾客提升生活品质。

9. 关于利他之心——只有真正高品质的商品,才是真正为顾客着想,才能对得起消费者,这就是利他之心

篇4:关于会议请假的报告

关键词:胡府村;村民会议;解决难题

党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根据村委会组织法,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如乡统筹的收缴方法、村提留的收缴及使用,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及补贴标准,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村办学校、村建道路等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村民的承包经营方案,宅基地的使用方案以及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可见,村中比较大的较为重要的事情都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用民主办法解决。

凤阳县胡府村修“村村通”“路肩”需要村民集资弥补资金的不足。经测算,整个工程需要向每户村民筹款20元。如果村“两委”挨门挨户去做工作需要半年多时间才能筹齐。这样一来不仅在时间上不允许,而且,等到把款子筹齐后即便在筹款期间村干部吃盒饭,所筹款项也就真得所剩无几了,于是召开村民会议让村民自己商量解决。结果,仅用两天时间就把款子筹了上来了。

凤阳县赵庄村所处位置地势高亢,经常遭受旱灾。为了解决农业用水问题,本村出身的企业家赵世来自愿出资为村里修建塘坝,但在适合修建塘坝的地方有20多坟茔需要迁移。由于村里采取强行迁坟的措施,官司打到了县里、市里甚至省里。赵庄村“两委”决定召开村民会议,用群众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经过村民几番充分的讨论,事情峰回路转,坟主们不仅都同意迁坟而且连迁坟补助费也分文不要。由于偿到了甜头,赵庄村以后又采用同样的办法解决了许多类似的难题。

事实证明,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民主讨论,村民可以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献计献策,各出奇招、妙招,不论意见被采纳与否他们都没有意见。就拿赵庄村迁坟一事来说,一开始有些坟主想到的是迁坟会动了“地气”坏了“风水”,而通过大家的讨论过,一些明理之人不厌其烦地进行开导,解开了他们心中的疑团。

村民会议的意义在于充分调动大多数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面对正义或正确的事情,广大人民群众从来不缺乏智慧和热情。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有一些村经过村民会议投票决定的事情仍然有极少数村民硬撑硬顶、拒不执行。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村民们自有解决的办法。

任何人都怕被孤立,都怕孤独感,怕在人前人后被指责。村民们正是抓住人性的这些特点,运用心理战,有意无意地去指责、孤立这些触犯众怒的极少数人。这些做法是否恰当姑且不论,但往往有效达到村民们善意目的。

有一个县级新农村示范村在建设新村庄时需要拆除旧村庄,在旧村庄中心地带有一个“钉子户”就是坚持不愿拆迁。于是,几乎全体村民人人登门前去“拜访”,夜以继日做“思想工作”,甚至将其在外地工作的家人请回来帮助做工作。最后,该户终于招架不住同意拆迁了事。还有一个行政村修道路需要拆迁邻村一户跨两村地界的房屋。该户不仅是“钉子户”而且是非本村村民的钉子户。由于涉及到的两个村,村“两委”和村民们所有的办法都用尽了,该户依然无动于衷!最后,長老主持召开宗族会议,请出族谱并告知该户户主如果不拆迁就将其从族谱中除名。因为但凡耍横村民大多具有族宗背景因而有恃无恐,一旦离开了宗族庇护他就再也横不起来了。

从上述凤阳县胡府等村利用村民会议解决难题的几则事例说明,只要通过村民会议充分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农村中的困难和棘手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被形容为作为“上面千条线,应该充分发发挥村民会议力量、利用广大农民群众的力量来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我们要相信,在人民群众中蕴藏巨大的力量,只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能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笔者建议,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制度可以加强:

村党支部必须坚持对全体党员、干部、村民的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向全体党员、干部、村民宣传党的政策,加强政治教育,认真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使全体村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党员干部的政治教育工作坚持每季度一次,以上党课宣讲形势、引导学习相结合,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觉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心。

村民的政治教育每年二至三次,以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小组及各群团组织为单位集中学习,接受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开展经常性地政治思想工作,经常与干部、群众交心谈心,引导村民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增加收入,以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目的,密切干群关系。

篇5:关于会议新闻采写技巧的思考

会中“功夫”会前“练”

会议都有会期, 会议报道的一大特点就是时间紧、节奏快。许多记者面临的困惑是:上会就是听会, 根本没有时间采访写作, 会期一旦结束, 稿件再好也失去刊播的由头。

在这种情况下, 记者必须提前动手, 早策划、早采访、早写作, 切实做到会中“功夫”会前“开练”。会议之前, 要认真研究会议的宗旨, 了解会议要研究解决哪些问题, 社会各界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有哪些代表性人物参加会议, 他们在会议期间安排了哪些活动, 哪些人将在会议上讲话、发表论文, 这些讲话和文稿是否包含着鲜为人知的重要信息……总之, 要善于在会前把会议“吃透”, 寻找并挖掘涉及会议的各种重要报道选题。就拿笔者曾经多次参加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来说, 会议本身就2个小时左右, 议程主要是宣读表彰决定、获奖代表发言和国家领导人讲话, 参加报道的记者如果想在两小时里完成采访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必须早动手。每年在表彰大会召开1个月前, 笔者就开始联系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同志, 采访了解当年的奖项评审和分布情况以及重要奖项获得者的情况, 并着手稿件写作。到表彰大会当天, 笔者手上已经握有有关奖励大会的十多篇稿件, 会议开始后就能以轻松的心态一边核发手中的存稿, 一边听会抓取“活鱼”。

海量信息中搜寻新闻“硬通货”

在货币市场上, 硬通货具有信用良好、币值稳定、被广泛接受等特点, 受到市场的追捧。同样, 记者也要努力在各种会议上努力寻找新闻“硬通货”, 采写出新闻性强、广为受众欢迎的报道。

实际上, 会议特别是重要会议往往是各种消息汇集的场合, 上会记者只要增强新闻敏感性、采访主动性, 总会发现有价值的硬新闻。比如, 多年前, 我国就在重要河湖流域建成近100个自动水质监测站, 作为环保决策和解决跨流域、跨行政区划污染纠纷的重要依据, 但因我国治污执行的是“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原则, 一些地方为推脱责任, 就在监测数据上做“文章”。在一次全国环保工作座谈会上, 时任环保总局局长的解振华严肃批评了环境监测数据造假问题。笔者抓住这一情况, 采写了《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痛斥环境监测中的“数字游戏”》, 受到环保总局的肯定, 也被媒体广泛采用。

抓独家硬消息已经成为会议报道的一个方向。比如, 在近年全国政协会议上, 新华社记者坚持抓新闻“硬通货”, 采写出一批独家硬消息, 成为一大报道亮点。仅2007年, 新华社记者就写出了《中国绕月工程总指挥说首颗探月卫星已研制完成》、《中国能够在15年内把宇航员送上月球》、《卫生部长高强:中国目前还无法“全民医保”》、《李毅中:高危行业赔偿要体现“以人的生命为本”》、《中国利用外资将从“饥不择食”迈向“挑肥拣瘦”》等多篇成色十足的新闻“硬通货”, 均被上百家报纸采用, 最高的采用突破200家, 披露的信息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紧“盯”会场上的“关键先生”

一些重要会议上, 领导干部和权威人士密集、名人专家密集, 只要用好用足参会权威人士资源, 不仅可以确保在会上得到源源不断的新闻选题, 还可以为今后的报道积累下广泛的新闻人脉。

夏季达沃斯年会是每年在中国举办的大型国际经济论坛, 可谓众星云集, 上会记者的一大任务就是尽力让灿烂“星”光映射到自己的新闻报道中。如, 2011年年会恰逢欧洲债务危机升级,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 都在担忧自身是否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 上会的新华社记者围绕这一话题, 盯住与会中外专家进行深入采访, 采写播发了《经济增速放缓背后的含义——夏季达沃斯论坛关注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之辩——来自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声音》、《夏季达沃斯论坛专家聚焦欧债危机》、《商界精英对全球经济充满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谈国际国内经济热点问题》等中英文稿件, 做足了政界、学界、商界与会权威人士的观点文章, 因新闻性和针对性强、见解观点深入权威, 许多稿件被国内七八十家媒体采用。

有时, 与会人士本身就是新闻人物, 抓住了这样的人物本身就是抓住了新闻。2010年“两会”前夕, 十一世班禅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这样一位新闻人物, 在“两会”期间明确表示不接受采访。参加政协会议报道的新华社记者, 利用旁听全国政协宗教界别小组讨论会的机会进入会场, 并利用休会间歇与十一世班禅进行了短暂交流, 这是班禅在此次“两会”上唯一与记者的直接对话;随后, 记者又广泛采访了与班禅大师一同与会的其他委员的感受, 包括班禅进入会场的时间、选择的座位、听会的姿态、会间表情等。新华社记者根据直接和间接的素材与细节, 写出了《十一世班禅以谦恭之姿亮相政坛藏传佛教界称颂荣耀》, 将十一世班禅委员的形象清晰生动地展现在受众面前, 被路透社转发, 海内外媒体和网站大篇幅配图采用。

瞄准小变化捕捉大新闻

一些会议年年举行, 报道想要出新出彩着实不易, 但是记者如果发现会议的议程、内容等方面出现新的变化, 就不妨深究下去, 因为抓住“变化”往往意味着抓住了新闻, 甚至抓住了大新闻。

会议中的小变化可能蕴藏着大主题。2005年3月,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选举国家军委主席、补选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3月8日, 大会表决通过的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的附件明确写明, 无论是投赞成票、反对票还是弃权票, 都需要填写选票, 这就改变了过去等额选举过程中投赞成票不需要动笔的做法。笔者和同事紧紧抓住选票填写方式的小变化, 第一时间采访了提出相关议案的全国人大代表、宪政专家和会务组织者, 采写出通讯《民主的细节——全国人大完善选举和表决方式透视》在新华社名专栏“新华视点”中播发。这篇稿件通过发现、挖掘、拓展、放大“人代会选举填写选票时, 如果投赞成票, 要不要代表动笔”的细节变化,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民民主权利得到更多尊重和实现的重大主题, 这篇稿件后来获得了全国人大好新闻一等奖, 并被看做是十年来全国人大报道的标志性优秀作品。

会议中的小变化可能带来大收获。2007年2月27日, 当年的国家科技奖揭晓, 首次有3名工人、农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与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的著名科学家, 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特等奖、一等奖相比, 三位普通工人、农民的名字被埋没在长长的获奖名单中, 根本没人注意。记者在细读获奖名单时发现了这一新变化, 在会场立即与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联系, 确认了这是我国普通工人农民首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 通过补充采访, 笔者写出了一篇独家短消息《国家科技奖首次向普通百姓倾斜3位工人农民榜上有名》, 播发通稿后被257家媒体采用, 这篇稿件后来还获得了中国新闻奖。可以说, 正是抓住了表彰会议获奖名单上的小变化, 才让笔者在这次会议报道中有了大收获。

结合社会舆情采写焦点新闻

每个会议都有自己的议程、议题, 但很可能新闻价值不高或采写难度太大。报道这样的会议, 记者可以先梳理会议议程、议题、与会人士等, 寻找其与社会舆情的结合点, 以会议报道的方式写社会热点、焦点, 大幅度提升会议新闻的关注度。

2007年5月底, 山西省暴露出多起“黑砖窑”事件:一些砖厂老板拐骗农民工到砖厂劳动, 并组织打手看管、强迫被拐骗农民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致使多名农民工在生产过程中被烧伤、死亡, 引起全国舆论哗然。一个月后的6月24日, 160多名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举行分组会议审议劳动合同法草案。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这部法律草案的发言很多, 笔者紧紧抓住他们针对山西“黑砖窑”事件的发言, 采写了现场特写《“这是不应发生的悲剧!”——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抨击山西“黑砖窑”事件》, 稿件通过再现会议现场, 及时传递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对社会重大事件的看法, 被上百家媒体采用, 《中国青年报》更是在头版头条加以刊登。

无独有偶, 一个多月后, 2007年7月间, 我国多家大型方便面企业集体串通涨价, 引起全社会的鞭挞, 8月24日下午,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举行分组会议, 审议反垄断法草案。这部法律草案经过多次审议、多番报道, 本身已经没有多少东西可写, 为此笔者决定采取以会场写社会热点的报道模式, 集中精力收集常委会委员有关方便面集体涨价问题的发言。笔者在几个分组会场不停走动, 听取了多位委员就方便面集体涨价的看法, 写出了现场特写《小小方便面涨价最高立法机关热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要严防行业协会成为垄断推手》, 这篇稿件撷取了多位常委会委员的发言精髓, 被214家媒体采用, 几天以后,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向社会通报了对这一垄断行为的查处情况。

发现专业会议的大众兴奋点

会议报道的一大难题是许多会议专业性很强、会议讨论的内容离百姓太远, 如何才能拉近专业性会议与大众的距离, 写出老百姓爱看的报道?办法就是寻找民众与会议的共鸣点, 选择极具贴近性的角度进行报道, 从而激发受众对专业性会议的兴趣。

国际数学家大会是全球最高水平的数学学术会议, 无疑也是专业性最强的学术会议。2002年8月, 在北京举行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 数学家们讨论的问题, 如由策略变量控制的行为函数、最优问题的不可逼近性以及纠错码等, 无疑集中体现了专业性会议“高”“深”“偏”“专”“难”的典型特点, 为了报道好这个会议, 笔者和同事提前一个月研究选题, 仔细梳理我国读者对数学的兴奋点, 最终笔者承担了两项选题的采写工作。选题之一是奥数。中国家长纷纷让孩子学习奥数, 中国青少年参加国际数学奥赛频频捧回大奖,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笔者深入采访与会的数学家和教育家, 执笔写出通讯《数学“奥赛”:第一强国背后的隐忧……》, 全面分析回答了少年数学人才辈出的中国为什么屡现数学人才断层、优秀数学苗子中的绝大多数为何“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中国数学教育只开花不结果的影响等问题, 被各大报纸在重要版面采用。选题之二是哥德巴赫猜想。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使陈景润成为最知名的数学家, 也使“猜想”成为当代中国最出名的一道数学题, 经过深入的采访, 由笔者执笔完成了通讯《哥德巴赫猜想?还要“猜”多久》, 全面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价值、最新进展以及何时才会有结果等中国受众关心的问题, 被各大报纸普遍采用, 并被评为新华社年度优秀新闻作品。

除了科学会议外, 一些会议政治性很强, 也需要记者寻找角度, 拉近会议与受众的距离。2004年3月,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宪法修正案, 政治性很强的修宪报道如何能够激发受众阅读的兴趣?笔者和同事在研究之后, 决定单独写一篇稿件, 着力突出和放大民众对修宪这一议程的兴奋点。在深入采访人大代表、法律专家和普通民众基础上, 笔者和同事完成了《修宪离百姓有多远?》一稿, 从修宪有利于保护普通百姓私有财产、征收或者征用土地必须给予合理补偿、尊重人权就是尊重生命、民营经济将获平等国民待遇等角度, 集中展示了修宪与普通民众关系的利益联结点, 成功缩短了修宪这一抽象政治活动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受到媒体用户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高度评价, 并获得了中国新闻奖。

抓住会议共识, 也要抓住会议分歧

会议是议, 那就既会有共识也会有分歧, 而且共识形成的过程必然充满分歧, 但在会议报道中, 我们往往更关注共识, 而缺少对会议分歧的关注。实际上, 关注共识是抓新闻, 关注分歧也是抓新闻, 甚至可能是抓大新闻。

2002年初, 在一个环保总局召集的关于怒江水电梯级开发可行性论证会上, 与会专家形成观点截然不同的两派:水电、工程专家认为, 项目应当上, 因为项目不仅有经济效益, 而且不会造成生态环境和安全问题;而环保、地质等专家则认为, 项目将会给怒江流域带来巨大的生态环保和安全问题, 也会导致库区移民贫困问题。笔者听完了整个会议, 并进行了补充采访, 写出了一篇关于怒江水电开发存在巨大分歧的深度稿件, 但最终因某些原因没有播发出来。一个月后, 其他媒体进行了报道, 立即引起了国内甚至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让笔者对稿件未能发出感到极为遗憾。

实际上, 关于会议分歧的报道不仅新闻价值很高, 有时还会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2006年6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时, 对草案中“媒体违规擅自发布突发事件事态发展信息至少罚5万元”的规定提出质疑, 作为报道牵头人, 笔者对此规定不敢苟同, 第一时间安排上会记者对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不同看法进行客观报道。报道发出后, 社会各界尤其是媒体高度关注, 纷纷跟进并质疑这一规定, 让起草部门受到极大震动。一年后, 再次审议的草案删除了“媒体不得违规擅自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规定, 笔者和同事又对此及时进行报道, 稿件被195家报纸采用。

笔者组织的一条关于立法会议分歧的报道, 还为立法机关调低全国千万车主车船税负30亿元左右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10月,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提交的车船税法草案, 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赞同草案内容, 但也有许多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了不同意见, 要求作出修改;而根据计划, 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在几天后全文公布法律草案, 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笔者对这一情况高度重视, 经请示有关方面同意后, 立即安排记者围绕重大分歧, 采写了独家新闻分析《立法“激辩”的背后——透视社会各界围绕车船税法草案焦点问题的论争》。这篇稿件从“征税目的是调节财富还是加税”、“计税依据是按价值还是按排量”、“分档征收能否促进节能减排”三个方面, 全面介绍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在审议会议上的不同看法, 并于法律草案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次日播发。稿件被120多家报纸采用, 众多媒体纷纷配发评论, 门户网站以“新华社发文热议车船税”为题做成专题, 连续多日置于首页进行展示, 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也引起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财经委员会以及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领导的高度重视。随后,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方面经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 对税额幅度重新进行测算, 提出了更加符合公众期待的新方案, 为全国数千万车主减负30亿元左右。

“老油田“也要有新采法

相当多的会议年年开、年年报, 形成了固定的报道模式, 被许多人形象地称为“老油田”。实际上, 模式化的会议报道, 信息量会递减, 也会给受众带来阅读疲劳, 有追求的记者应当坚持创新, 大胆突破原来的会议报道模式, 使每年的报道都能呈现出新的变化, 带给受众新的信息、新的视角、新的冲击。笔者参与的“审计风暴”报道, 充分说明了大胆创新、突破“老套”的重要。

每年6月下旬, 全国人大常委会都要召开会议, 听取和审议上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多年来, 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上会媒体都是在领导机关划定的新闻报道范围内摘发几条稿件, 报道在社会上也有反响, 但并不大, 关注审计报告的人也不多。怎么才能突破编发摘要的旧有报道模式呢?

2004年6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一次举行会议审议年度审计报告, 负责会议报道的笔者和同事开动脑筋、努力思索, 最后决定大胆创新报道形式, 把审计工作报告披露的各种案件、问题集纳起来, 相当于把上百个“小鞭炮”合成一个震天响的“炸弹”。经口头请示有关方面后, 笔者与同事立即采写出近3000字的通讯《一份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 这篇稿件播发后, 被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几乎所有媒体采用, 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审计风暴”。《南方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采用, 时任该报要闻部的负责人说:“没想到这样惊人的内容新华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报道出来, 看来我国的新闻透明度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新华社是这一变化的龙头。”《南方都市报》的编辑也认为, “一份报纸一年也难得抓几个这样的‘猛料’。新华社的确越来越敢于报道, 这种警示性极强的文章, 给人仿佛渗透心底的感觉。”这场“审计风暴”让不为人知的审计成为人人热议的话题, 该稿件荣获中国新闻奖。

一年后, 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开会审议年度审计报告。在上年实现重大创新基础上, 新一年的审计报道该如何创新呢?负责会议报道的笔者和同事商量决定, 这次要着力创新报道角度——在审计报告公布当天, 从被点名的审计对象嘴里挖点东西。随后, 笔者凭借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方面的良好关系, 提前了解到了审计报告的内容, 并调动全国各地的采访力量迅速采访被点名的部委和单位, 到当天晚上10点多, 笔者汇总采访素材而成的稿件《第一时间的追问——2005年审计“清单”采访实录》出炉, 这篇稿件次日被140多家媒体采用, 掀起了新的“审计追问风暴”。《人民日报》有关负责人认为, 这篇稿件策划、采写、时效都很到位, 中央电视台对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到审计对象表示钦佩和赞赏, 《人民法院报》刊发《就该问到底》的署名文章, 赞扬新华社记者对“审计清单”一问到底, 体现了记者的新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

对重要线索深挖到底

会议是人流、信息流的富集场所, 记者中的有心人除了获得会议本身的报道素材外, 还会全力搜寻重要的新闻线索, 遇到这样的情况, 记者应当对重要线索一挖到底, 力争写出有分量的新闻。

2004年起, 在制定物权法过程中, 有一群人多次宣称物权法草案违宪, 不断“上书”中央领导同志, 并利用媒体平台频频发声, 对物权法的审议造成巨大干扰。2005年12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上, 我们了解到这些人又向中央领导同志和全国人大常委会170多位委员“上书”, 宣称物权法草案违反了现行宪法, 背离了苏俄立法传统, 必须立即停止立法进程。从会议上获得的这一新闻线索引起笔者高度的重视, 对物权法草案的态度, 不仅关系物权法的立法进程, 更关系如何评价改革开放的大是大非问题, 委员会会议结束后, 笔者立即争取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方面支持, 采访到多位权威人士和权威部门, 并凭借对政治、法律的准确把握, 及时采写出通讯《中国物权立法充分体现宪法原则——写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物权法草案进行第七次审议之际》, 以及《中国物权法草案绝不保护非法财产》等消息, 对所谓“物权法违宪”的鼓噪给予有力回击, 这些稿件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各大报纸纷纷采用, 为物权法的顺利通过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受到了吴邦国委员长的表扬。

我国死亡赔偿制度中“同命不同价”的现象, 一直是媒体和舆论诟病的话题。2009年6月26日,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的例行专题讲座会上,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在介绍死亡赔偿标准时, 明确表示“倾向于原则适用统一标准, 适当考虑个人年龄、收入、文化程度等差异。”负责讲座会报道的笔者敏感意识到, 这短短的一句话, 实际上是最高国家立法工作机关对当时媒体热炒不已、社会极为关注的“同命不同价”现象的首次回应, 应当对这一线索深挖下去。会后, 记者联系了这位负责人, 对他进行了深入采访, 写出了近3000字的深度稿件《国家立法工作机关首次回应“同命不同价”现象》, 并在稿件中断定“同命不同价”的不公平现象将很快成为历史, 法律必将进一步彰显生命的尊严。这篇稿件被200多家媒体刊登, 并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看做当年最有影响力的人大报道之一。

会内会外相互联动

从事会议报道不能把目光仅聚焦在会场本身, 还要打开视野, 关注会外的各种信息, 调动会外的报道资源, 加强会内会外联动, 进而拓展会议报道领域。

篇6:关于会议请假的报告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查了李强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省人民政府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1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强调,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我省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承上启下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省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有关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以改革统领全局,坚持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五水共治”、“五措并举”,着力在提质增效上见成效,在改善民生上出实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开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号召,全省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浙江省委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加快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篇7:关于会议请假的报告

亚洲国际皮革科技会议, 作为亚洲皮革行业发展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每两年举办一次, 已先后在中国、日本和韩国成功举办了七次。

2006年第七届亚洲国际皮革科技会议上, 印度代表团申请下届会议在印度召开, 会议组委会接受申请并得到会议代表的一致同意。现印度已确定由印度皮革科学家协会 (ILTA) 承办第八届亚洲国际皮革科技会议, 会议时间为2010年11月, 届时将于与ILTA成立60周年庆典共同举办。

目前, 第八届亚洲国际皮革科技会议的相关安排已基本确定, 经中国皮革协会与印度主办方的沟通和交流, 现将本次大会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及地点

第八届亚洲国际皮革科技会议定于2010年11月在印度加尔各答市召开。具体日期另行通知。

二、会议主题

皮革行业2020年的机遇与挑战

三、中方组团单位

中国皮革协会技术专业委员会将组织我国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代表统一参会。

四、会议论文征集

(一) 论文方向

市场:原材料资源/经典材料/复合材料/消费偏向/环境政策

产品:产品设计/产品生命周期循环/产品安全/产品未来的组件和附件/优化生产/能源消耗控制

生产技术:生化技术应用/清洁化生产/高效设备/零排放/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方法/优化技术/工艺技术评估/皮革化工材料未来应用与发展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研究和培训/教育改革/2020年人才储备

(二) 提交时间

请各有关单位积极准备论文, 务必于2010年5月20日前将论文摘要 (250英文字符以内) 发送至印度皮革科学家协会并抄送中国皮革协会技术专业委员会, 同时应注明是否要在会上作口头演讲。论文全文截稿日期为2010年7月20日, 详情请登陆:www.iltaonleather.com

论文及摘要发送邮箱:

印度皮革科学家协会 aic2010@clri.res.in

中国皮革协会 qjp@chinaleather.org

五、参会报名日期及注册费用说明

(一) 报名日期

参会代表需将参会回执 (见附件) 填妥, 于5月20日前报中国皮革协会, 由我协会技术专业委员会为参会代表统一注册。

(二) 注册费

根据印度主办方的要求, 注册费为:

IULTCS代表成员200美元 其他参会代表 250美元

(注:我协会为IULTCS会员, 代表团成员注册费标准为200美元)

3、其他未尽事宜我协会将另文通知。

联系人:齐俊平、陈占光

电话:010-85113971/85113975

传真:010-65270948

篇8:太阳请假的时候

□翻译顾均正

如果太阳请假了,地球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亮光,月亮不再升起,只有繁星闪烁着寒光。地球上也一天比一天冷,海洋冻结成冰,瀑布不再一泻千里,人们也将生活在寒冷的黑暗世界里……这将是一幅多么可怕的画面呀!慈爱、善良的太阳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请假呢?那就让我们回到从前,去听听乌拉·波拉讲述的精彩故事吧!

(丹丹)

“从前有个时候,”一天晚上,乌拉·波拉说,“人们忽然觉得悲观起来,他们不满意自己,不满意上帝,也不满意世界。‘喔,’他们说,‘生活真是个沉重的负担。工作太多,娱乐太少。我们得把这个颠倒过来,总而言之,我们要好好地休息一下了!’

“于是他们把所有的事情都搁置起来,一齐罢工!所有的机器都停止运转了,烟囱里不再冒烟。刚造好一半的屋子,围着高高的鹰架,高耸在天空。裁缝从此不拿缝针;皮匠不再擦蜡线,不再钉鞋底;店员紧闭店门;矿工停止下矿;渔夫不去张网。最高兴的要算那些牛羊,它们快活地到处乱跑,高声大叫,因为不再有人来管它们了。

“乡村里的农民,无论是张三、李四、阿猫、阿狗,都聚集在小茶馆里,说,‘好,既然城里人一齐罢工,我们又为什么一定要去种田呢?我们也要罢工!’于是犁头、铁锄、镰刀、水车等农具就没有人去过问了。‘随你们便,’城里人说,‘我们的仓库里有满仓的米谷,我们的地窖里有满窖的马铃薯。我们还暂时不需要你们的农产品!’

“太阳惊奇地从天空中望下来,注视着地面上所有的奇事。

“‘啊,’月亮说,‘世界上的人都着了魔。我在地球四周环行了无数万年,我曾看见过不少疯狂的事情,可从不曾看见过像现在这样的荒唐事。我看人类是要发生不幸了,因为把一切人团结起来的只有工作,现在他们连手指都不动一动,他们的前途就只有灭亡。哦,我认为工作是光荣的,我将要继续照亮黑夜,领着“星的羊群”在天空放牧!’

“可是现在农民早已停止耕种,张三、李四、阿猫、阿狗都整天坐在茶馆酒店里打牌喝酒,这就使太阳非常灰心。‘既然这样,我又何必再照耀大地呢,’一天他感伤地说,‘你们既然不下种子来叫我培育成熟,既然用不到我来照着你们做工,我的照耀就失去了意义。让你们在黑暗里面逍遥吧,我是不愿意照耀一批懒虫的。你们得想想明白,赶快做工,否则我也要请假了!’

“‘别管我们,太阳先生,’人们抱怨地说,‘你要怎样做,随你的便,我们早已决定不再做工了!’

“那一天晚上,太阳在西下的时候脸色通红,显然是发怒了,明天早晨他就不再回来。他已经请假了!

“‘太阳真的躲开了,’人们说,有好些人都哭丧着脸。‘这么一来。天要冷起来了,’他们说,‘而且白天也将同黑夜一样黑暗了。’‘不过夜里是可以有光的,’还有些人说,‘因为夜里有月亮出来照耀我们!’

“到了夜里,天空还是乌黑一片。月亮似乎也请假了。人们都跑去问最著名最博学的天文学家,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月亮不在天空照耀。

“‘喔,这个么,’天文学家说,‘她是没有办法来照耀了;太阳不发光,就连月亮自己也躲在黑暗里,因为她先得被太阳照亮了,才能把这光反射到地面上来。’

“‘好吧,’人们懊丧地说,‘那么她就不必照耀了。我们还可以用电灯来照亮街道,用电炉来温暖房屋。’

“他们用煤来烧锅炉,开动巨大的蒸汽机,发出电流,使它通过千百盏电灯把全镇上每家每户都照亮了。他们把煤放在大囤中加热,把产生的煤气用导管通往每家每户,把它点着,这样,他们就可以用电炉取暖,用煤气灶做饭。他们嘲笑太阳。

“但是过了相当一段时间,所有的存煤都用尽了,由于矿工不愿意替别人服务,锅炉里的水就无法煮沸,蒸汽机就不能开动。同时煤气也没有了,光也没有了,温暖也没有了。人们又开始感到不安。

“但是有些人说:‘不要灰心,我们不怕没有太阳,要是真的没有煤来开动蒸汽机,我们还有水力。世界上有不少的瀑布,从高的地方流下来,我们可以在那里装些水磨和轮机,让水流冲在轮上,使轮子回转,开动发电机。这样我们又可以利用电力来采光取暖了!’

“但是人们跑到瀑布附近,却看见那里没有一滴水在流动,这倒并不是由于水结了冰,实实在在是由于那里没有水。于是他们跑去问最著名最博学的气象学家:‘请你告诉我们,那些瀑布为什么都干涸了。’

“‘喔,’聪明的气象学家说,‘理由很简单!瀑布从很高的山顶头流下来,是由于太阳把山顶的冰雪融化了,变成水的缘故。现在太阳既然停止照耀,冰雪就不再融化,山脚边就不可能有瀑布了。在山顶积起来的雨水,本来也可以成为瀑布流到山谷里去,可是现在太阳既然不把河海里的水蒸发起来,升到天空里去变成雨云,也不可能有雨和瀑布了!太阳用温热来造成雨露霜雪的变化,可是现在他请了假,就什么都没有了。’

“‘真该死,’人们说,‘为什么我们要任凭太阳的摆布呢?你想,现在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利用风。风可以替我们转动风车,我们有了这风力就可以运转轮子,开动发电机了。不要灰心!我们要建造巨大的风车。’

“‘啊哟!’木匠和铁匠却愤愤地说,‘大家又要过忙忙碌碌的生活了!’

“但是旁人宽慰他们说,这工作只是暂时的,只要等到风车装置好,大家又可以过安闲愉快的生活了。

“于是他们日夜赶造巨大的风帆和机器,把手足都冻僵了,因为那时候地面上的气候是一天比一天寒冷。后来工作终于完成了,只等有风刮起来,就可以把巨大的风车旋转,于是轮子和发电机就可跟着转动,他们又可以有电力、电光和电热了。可是事实上,那时候一点儿风都没有,不但最小的树叶静止不动,连微细的尘埃也飞不起来。

“于是人们又到气象学家那里去问:‘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会再有风!’

“气象学家深深地叹了口气,扶了扶他的眼镜,然后说:‘没有了太阳,也就没有了风,因为造成风暴的就是太阳。太阳温暖了各地的空气,但是有的地方受阳光多,有的地方受阳光少,所以有的地方比较暖,有的地方比较冷。温暖地方的空气向上升,于是寒冷地方的空气就沿地面流过去补足温暖地方的上升空气。这就形成了风。如果沿地面流动的空气走得太快,就会形成风暴,如果它们走得慢一点儿,只能形成一种摇曳树枝的轻风。现在太阳既然不再温暖空气,空气就不再流动,你们就白白地建造了这座大风车。’

“于是人们从早到晚板起了脸孔,动不动就生气打架,可是这并没有用,他们还是不能够叫风车转动一分一毫。‘你们必须再到矿里去挖出些煤来,’人们说,但是矿工们哪里肯听,因为大家休息,他们怎么肯单独做工。‘我们不愿意冻死!’大家叫了起来,于是各处都吵吵闹闹,甚至有人打得头破血流。他们为了要喝热的汤,住暖和的房间,就把所有森林里的树木一齐砍下来当柴烧。但是有人因为在寒冷的露天工作,竟被冻死了。

“气候一天比一天冷,大家都像住在北极一样。海水冻结,足有一百多米厚。所以轮船不能到远方去装运粮食和其他日用品,渔夫不能撒网。森林中的动物都被冻死了,空中的鸟类冻僵了落在地上,血都被凝成了冰块。地面冻结,硬得像钢铁一样,就是真要用犁来耕种,也不可能了。可怕的黑暗笼罩着整个世界,只有冰冷的天空里的远远的繁星,还射出惨淡的微光,照到这不幸的没有太阳的地球上来。

“人民的处境是愈来愈坏了。‘我们要复工。’他们不得不喊了出来,‘我们要享受光明和温暖,我们要享受风和云,我们要享受青翠的森林和迎风起浪的谷田,我们要享受小鸟的歌声和花草的芳香,我们要太阳回到天空,是的,太阳,太阳,他使我们快乐,舒适,万事称心!’

“‘我们要复工;让太阳再来照耀,’大家齐声呼喊,声音震动了整个地球。

“太阳听见了这喊声,他向地球一望,看见人们已经醒悟了过来,他就张开笑口,从地平线上升起来,闪出耀眼的光芒,又把世界容纳在他温暖的怀抱里去了。

“无论男女老幼都跑出屋子来站在阳光中,温暖他们发抖的四肢。一种新的生命力很快地显现在他们灰白色的脸上。太阳凭着他的光线,又表演了无数的奇迹,都是人们一向所不曾注意到的。他解救了冰封的泉水,让它们向前潺潺流去;他让海水再生波浪,水手和渔夫照常工作。太阳又把空气温暖,引起气流的纷扰,于是风也吹了,风车上的风帆也转动了。融化的冰雪从山巅流下来,于是瀑布也苏醒了。风车和水车的主人又衔着烟斗,高高兴兴地磨着他们的麦粉。张三、李四、阿猫、阿狗又在新解冻的田地里用犁来翻着泥土。树木长出新芽;残存的小鸟从潜藏的洞穴里飞出来,快活地唱着歌;在天空的云端背后依旧飘浮着那环游地球的老旅行家月亮,脸上露着笑容。

篇9:关于改进新闻会议报道的几点看法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诗人杨万里面对西湖, 以个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发现了西湖不同寻常的美: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新闻业界, 长期以来改进会议报道的呼声从未间断, 但却收效甚微, 是会议里无吸引人、感染人的新闻吗?不, 是缺少发现。有时候, 新闻就惊天动地或悄无声息地发生了, 而我们记者还在百无聊赖的等待会议程序的完成。其实, 对媒体来说, 会议是最大的信息“供应商”, 会议是集中信息、经验、智慧、决策、部署的重要场所。

二、会议报道陈旧老套的原因

一是机械应对。程式化报道害死人, 长期与会议迎面相撞, 大多数记者形成了会议报道的思维模式。“时间+会议名称+领导排序+领导讲话=会议新闻”, 这就是会议报道的公式。甚至有电视记者总结出了会议的拍摄方式:“一扫台前会标, 二扫台上领导, 三扫台下听众, 四扫讲话领导。”所以, 我们的新闻报道被观众戏称为:“开会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如此机械应对, 如此机械、肤浅的报道, 怎能吸引受众?时间长了, 怎不令人生厌?

二是“怕”字当头。记者或许有想法, 但背离会议程序, 生怕剑走偏锋, 稍有闪失得罪领导、得罪会议主办方。尤其市县媒体, 宁愿“唯上”不“唯下”, 不犯错误比做任何事都重要, 所以大多会议报道不偏不倚, 循规蹈矩按照领导旨意、会议主办方要求报道。

三是“拿来主义”。记者偷懒怕动手动脑, 就着会议材料摘摘抄抄, 或者划划剪剪。故尔形成“会议报道数人头, 领导会见握握手, 主题报道唱赞歌”的报道模式。套用网友的一句话, 州市台十几分钟的电视《新闻联播》可以如此总结:“上级领导来走走看看, 州市领导开会调研忙, 各行各业繁荣兴旺。”

三、关于写出会议新闻精品的几点建议

(一) 增强掌控和驾驭会议现场的能力。

新闻事件是稍纵即逝的, 现场掌控和把握不好, 有价值的新闻就可能成为漏网之鱼。尤其电视是声画艺术, 就要充分发挥电视的视听综合功能, 所以记者要靠敏锐的观察力现场发现并抓拍到有冲击力、震撼力的画面, 采访到真实感人的同期声, 凸显电视新闻的鲜活, 给观众视听美感。2001年11月11日, 在中东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会议上, 上海电视台记者靠敏锐的观察和现场超强掌控驾驭的能力, 捕捉到一条鲜活的“大鱼”:后来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从后排到前排, 15米走了15年》。会议当晚, 上海台记者敏锐地发现:原先都是坐会场最后一排的中国代表, 坐到了会场的最前排。这个不经意的变化, 却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人拨开云雾见明月, 苦等15年, 终于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其间经历的甘苦, 通过采访两位关键代表中国对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和副部长龙永图, 加之现格特征, 才能赢得观众的喜欢或反感, 产生共鸣。因此, 动画要想成功, 决不能忽略角色动作那微小细腻的缓冲动作。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威廉姆斯.动画师生存手册[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场抓拍到一系列令人难忘的细节, 很好地表达了新闻主题。“在采访和调查研究中要想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必须有意识地观察、集中精力观察、随时随地观察, 只有这样, 才能防止‘视而不见’的现象发生, 才能真正做到‘见人之所未见’。”[1]同是获奖会议新闻, 1988年度全国优秀电视新闻特等奖作品《振兴开封座谈会开成了催眠会》, 充分体现了记者的现场驾驶和应变的能力。

(二) 会里找线索, 会外挖“黄金”。

可以说, 当前和今后会议仍然是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 总结表彰、新闻发布、产品推介、经验交流等等都离不开会议, 对于有新闻敏感的记者来说, 会议成为最大的“信息供应商”, 会里埋藏着巨大的富矿, 有待你去发掘。有时候在会场上挖不到好新闻, 依然可以沙里淘金, 从会议材料、公众关注的话题、会议插话、即兴发言等方面寻找线索, 会后对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着力追踪, 仍可挖到“黄金”。第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簰洲湾溃口“淹”出7000多人》一文, 就是《长江日报》记者从湖北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找到线索, 会后挖掘到的会议精品。1999年2月,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簰洲湾溃口暴露统计人口‘注水’”的情况后, 立即三下簰洲湾深入采访, 随后又到省计生委、公安厅、统计局核实簰洲湾“注水”人口准确数字, 上京采访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 用典型的虚报数字的事实, 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数字腐败的根源。[2]

(三) 要有铁肩担道义的风骨。

会议新闻精品的产生, 除了具备敏锐的新闻发现力和掌控驾驭现场的能力外, 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有敢于做报道的胆识和勇气, 也是不可缺少的, 尤其在舆论监督的报道上面。就拿《天安门事件安全是革命行动》这篇消息来说, 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 新华社敢于发表, 也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的, 这不仅是出于记者的新闻敏感, 更是出于记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要让人民知道重要事情的勇气与胆识。在这方面, 区域性媒体的记者, 因种种顾虑而“漏”报甚至不报新闻的情况较为突出。重要的新闻信息虽可确定, 但有关部门未明确表态, 为保险起见, 缓报。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 导致大量新闻被打入冷宫, 严重浪费了新闻资源。类似广东佛山人民广播电台能抓到1997年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亏损企业入住高级度假村开扭亏会议》的会议新闻精品更显难能可贵。佛山电台记者听说连续多年亏损的广州冶金集团, 在号称“五星级酒家”的顺德市碧园高级度假村召开扭亏会议, 立即前往采访。记者通过采访调查, “将会议的铺张豪华与企业的巨额亏损, 扭亏的帽子与享受的实质进行鲜明的对比, 客观冷静地报道事实, 在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中抓到了十分典型的事例, 给人以较强的冲击力与震撼力。”[3]

参考文献

[1]南振中.影响新闻发现力诸要素的分析 (下) 《新闻战线》2004.8.P13.

[2]董广安.纪元主编《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 (消息卷)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1日第1版.P351.

上一篇:预告登记申请书下一篇:捉猫行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