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猫行动作文

2024-04-12

捉猫行动作文(通用13篇)

篇1:捉猫行动作文

最近,我家门前的草堆里不知从哪儿搬来了一窝小猫。

那些小猫长得非常可爱。一个苹果般大的头上长着一双灵敏的小耳朵,只要有一丝响动,它们立刻会竖起起耳朵听个明白。它们的眼睛是灰蓝色的,只要你靠近了,它就会盯着你看个不停;身上的毛毛茸茸的,非常柔软,让人看到了就想去抱它亲上一会儿。

可是,它们非常机灵,只要我一走过去,它们就会迅速地钻进草堆里,一晃眼的工夫,就不见了它们的踪影。

有一次,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可是,一点用处都没有。那些小猫还是很快发现了我,而且立刻跳起来跑进了草从里。唉,我想亲近它们的计划成了泡影。我的计划又一次失败了。

过了一会儿,我看到它们没有从草堆里走出来,只得,离开了那个草堆走了。可是,那些小猫看见我走远了,就又跑了出来,走向那个草堆。我站住脚,看它们。等到它们跑进草堆,我用一根竹竿去和它们逗着玩。慢慢地,小猫不怕我了,乖乖地走出来和我玩了起来。慢慢地,它们不怕我了,等我靠近它们的时候也不再逃跑了。我亲着它们心里好喜欢。

回家的路上,我还在想: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够做好。

篇2:捉猫行动作文

在小时候的童年让我非常的回忆,在这里,我就跟你说一件事吧!

有一次,我爸爸把我送到爷爷奶奶家,我小时候的好奇心和顽皮程度不比第七课祖父的园子的主人公要差。在一天阳光明媚的早晨,太阳已经晒到了我们的屁股的时候,但是我还像沉睡的死猪一样睡在床上,我对着刺眼的太阳只能起了床,我看见了隔壁的两个小伙伴正在玩,我让爷爷帮我洗了洗脸,就和我那两个小伙伴玩了起来,我家有一只很可爱的的小猫,我和我的两个“保镖”一起实施了第一套计谋,抓小猫一。可是小猫太灵活了,从一楼逃到四楼,再从四楼逃到一楼。好像很轻松一样,我们三个人把吃奶的力气都给用上了,我在厕所埋伏,(二楼到三楼的必经之路),保镖一在三楼埋伏,保镖二在捉猫,到了我这一关了,我一坐下,真是防不胜防啊,小猫从我的头上跳了过去,好像在现实它的灵活,掉到了草帽堆中,三楼使用桌子来档,不过小猫在演杂技一样,跳到了钢架上,让后走过去,跳到了楼梯上,让我们目瞪口呆了。

计划二,就是偷袭计,我们一动不动的站在小猫的旁边,呼吸也不敢放出很大声,猫走过来了,我用扫把,结果给小猫逃了过去。保镖一用水桶,终于抓住了,不过奖励的是让我们整理干净捉猫现场,但是我们很开心啊!一名为我们捉到灵活可爱的小猫,觉得那很值。

篇3:心动自会行动——漫谈作文教学

一、我们要善于培养孩子在感情上追求细腻、鲜明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作文中关注那些细枝末节, 表达敢爱敢恨, 旗帜鲜明的个性。正因为感情细腻、鲜明, 才会有精彩喷薄而出。记得我的一个学生在习作中有一句话“父爱像一口深井”, 这句话的感情就很细腻, 也很鲜明。它揭示了父爱深厚却不流于表面的特点, 也可看出小作者自己对父亲深深的爱, 仅这一句就值得大加赞赏。其实不仅仅是在作文教学中,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老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训练学生去捕捉这样的细腻, 这样的鲜明。

首先, 要适时地触发学生本已郁积的情感。学生对现实中的很多事、人, 都会有一些想法、感受, 这时教师应巧妙地引导, 适时地触发。如即将毕业时, 我布置作文题《面对中考》, 学生立即有感而发, 有一句“这一周总在讲中考, 老师、家长乃至同学聊天, 话题都是中考, 每每这时, 焦虑就像面膜一样贴在脸上”, 这一句很精彩, 作者的细腻情感全然而出。这些精彩的得来全在于同学们平时观察时心有所动, 而我们老师就要善于抓住触发点。

其次, 要善于激发学生关注被忽视的事物。很多生活现象由于学生的单调生活而被视而不见了, 这就需要采取有效手段, 教会孩子去关注、去思考、去生发。记得一次以“春天”为话题作文, 一个学生看着窗外的春景发呆, 良久, 未能下笔。问其原因, 她说“写不出来”, 我笑道:你看了那么久, 看到了什么?她说:柳树。我说:还有呢?她说:没了, 就只有看到柳树被风狂吹。我进一步问:那你思考一下, 柳树被风狂吹, 你会想到什么?她似乎有所觉悟, 继续思考, 我不再打扰。后来我在她的作文中读到“柳芽在恣肆的春风中爆青了, 她的淡雅让春风嫉妒;残柳在肃杀的东风中消亡了, 她的萧条让冬风狂妄地嘲讽。或许一棵树的生长经历本应如此:在嫉妒中爆青, 在嘲讽中萧条。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不经意的点拨换来了精彩的妙语连珠。

还有, 教师要创设自由的写作氛围, 将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放在首位。记得一次布置周记, 习惯了命题周记的我突发奇想, 让同学们自由发挥, 完成周记。没想到话音刚落, 学生居然欢呼起来, 后来交上来的周记也是文笔极佳, 熠熠生辉。

二、我们要善于培养孩子思想上勇于深刻独到

“千古文章意为高”, 我们在钦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时, 在激动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壮时, 在感动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时, 我们也不要忘记要求学生滤净自己的思绪, 使自己文章的境界提升。深刻的思考就要求学生透过事物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 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 使自己在一般的认识上再进一步。

深刻独到的思想首先来自于平时的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许多有名的作家都有随身带个本子的习惯, 记下突发的思维灵感。

我常要求学生从细枝末节思考起, 再提炼自己感受中深切的亮点, 久而久之, 使学生养成思考、感悟生活的习惯, 文章的立意也就逐渐地鲜亮起来。

深刻独到的思想还来自于平时对思想锤炼的重视。锤炼思想, 就不能沉溺于庸俗的大众文化里, 就要敢于直视深刻沉重的文字, 敢于承担痛苦思考的孤独。我比较喜欢让学生看《读者》《散文》之类的杂志。通过一些经典文章的阅读, 可以了解到许多独到的观点, 看到一些内涵丰厚的文章, 使自己的思想也变得深刻起来。

我的学生有一篇文章《毕业后, 我不愿记起你们》, 文中写到:

如果有人问起我的初中生活, 我一定不告诉他我这三年的生活有多好, 多快乐, 因为我把它放在心底, 放在最宝贵的地方, 因为它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只属于我。

如果有人问起我的初中同学, 我一定不告诉他我这三年交了很多朋友, 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因为我把你们放在心底, 放在最宝贵的地方, 因为我舍不得与别人分享。

如果有人问起我的初中老师, 我一定不告诉他我这三年遇到了多么善解人意的老师, 因为我把他们放在心底, 放在最宝贵的地方, 不想再说出, 我是自私的。

所以我不愿记起你们, 因为我不要与人分享。

似乎自私的情感却饱含作者对中学生活的热爱, 你能说他不深刻、不独到?

三、我们要善于培养孩子在阅历上乐于体验

铁凝说过:我能够像农民对土地深深地弯下腰去那样, 对生活深深地弯下腰去, 以更广的胸襟营养心灵, 体贴生活。是的, 与自然、与社会亲密接触, 观察、触动、生发, 会有很多极具价值的东西。再想历史上的大文豪诸如司马迁、李白、苏轼等人, 足经大江南北, 阅历的丰富带来了内心的激流涌动, 化作优美的诗篇永垂青史。

学生限于年龄, 加上整日生活于“两点一线”间, 生活枯燥乏味, 阅历的丰富自然需要老师多多动脑筋。

1. 带领学生走进社会, 驻足社会, 思考社会

曾经有著名的特级教师利用假期时间,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走出校园, 在全国各地行走游学, 用这种方式, 引领学生走出“日常生活的栅栏”, 走进新鲜的生活体验, 拾回精神上的遗失, 从而为学生写作注入充盈丰沛的生命活力。虽然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在课堂上开展, 但这确实是个很好的努力方向, 而我们平时上课抽出一些时间进行课外的作文实践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对学生确实是大有裨益的。

2. 阅历的“交换空间”

每星期, 我总要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通过课前演讲以及课堂辩论的形式介绍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尤其是在放假之后, 我总会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见闻。可不要小看这样的介绍, 有心者会很好地使阅历“空间交换”, 丰富自我。事实上, 在你这里平淡的东西却会引发别人的思考而丰富了别人的阅历。如有一个学生介绍时, 说“周日在家写作业, 没写完就出去玩了, 结果外面又像下雨似的, 玩也没玩好, 很郁闷”。真是说者无心, 听者有意, 这么一段干巴巴的介绍被另外一个同学“废物利用”了:

不知为何, 手中的笔滞留在纸上, 写不出字, 连画一道都不可以, 因为这张纸不属于它的领域。属于它的文字却又不能像金箍棒一样收缩自如。于是呆呆地向窗外看去。

窗外, 那忽散忽聚的云朵是在密谋着一场雨, 还是拨开一片净空给太阳?这云归属谁?就像羞涩了的笔尖不知如何印出字迹, 无可奈何时, 也只好阴晴不定。

这一段的精彩正是来自于其他同学的“无私给予”啊!

生活中还有很多经历值得我们去体验, 课堂上的情景创设, 家庭里的生活感悟, 都是如此。阅历是什么?在经历中融入主观的想法。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经历一些事情,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就可以要求孩子们对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 日积月累。这些看法自会由浅到深, 慢慢地, 阅历会丰富很多。

篇4:捉猫记作文

“喵~喵”,我听见了猫叫声,可没有看见猫,又看起了书。“喵”,没错!确实有只猫!我随着猫叫声来到一个屋子前,也学着猫叫“喵~喵!”那只猫用声音回答了我。它突然从墙雨棚之间的缝隙爬了出来,那猫全身洁白,有一双蓝色的眼睛,煞是可爱!

我伸出双手示意:你想离开这儿吗?你跳下来,我接你!可是它一动不动,似乎很不情愿!这可如何是好?我发现附近有一根棍子。小猫咪,请不要怪我,好吗?我看它落到那个平台上,只有用棍子把那只猫……我轻轻拿起棍子,将棍子慢慢靠近那只小猫,它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根棍子,认为我要攻击它,往后退了一步。那棍子跟它只相距一分米,是时候了。我闭上眼睛,轻轻将棍子一挥,它从两米高的平台上掉了下来。

我将它抱起,抚摸它的小脑袋。咦?怎么感觉另一只手感觉热乎乎的,还湿湿的,难道?!我立即一看,什么!它竟然在它回来的小主人的手上撒尿!?我洗了洗我手上的每一个角落,将它抱回了家。

为了不让我妈妈知道我是捉的一只猫,就给她打电话说是猫自己跑到到家里来的,妈妈让我立即扔了它,不得不听,不然会回来给我做免费“按摩”。我只好服从命令。

后来,我在网上查了查,原来猫自己会带来灾难,我骗了妈妈猫是自己跑到家里来的,所以妈妈会叫我这样做,弄得鱼死网破。

篇5:捉猫记作文

当我第一次见到它们时,它们的两双眼睛直直地盯着我,弓着背,还发出警告的叫声,似乎在说:"侵略者,快走开,我们不欢迎你!"但是,当我轻轻地摸它们,并给它们喂猫粮之后,它们就听我的了,还用脑袋蹭蹭我的手,在我摸它们时,还发出"咕噜咕噜"的叫声,直着尾巴,说明它们喜欢我。

第二次,我来到妈妈的公司,发现小猫们都不见了。爸爸说,小猫到仓库里去了。于是,我就去仓库里开始了寻猫之旅。我走进仓库,偌大的仓库里,没有一点声音,猫在暗我在明,这让我如何是好?这时,不知道是哪只调皮鬼叫了一声,露出了马脚,让我有迹可循,我分辨着猫叫声的地点,慢慢地向它靠近。终于,在一堆大箱子里,我发现了蚊子。光线很暗,只看见蚊子的奶牛斑,它较瘦的身体和两只在黑暗中闪着青光的眼睛。我轻轻地靠近它,可还是发出了声音,它发现了我,先盯着我一会儿,似乎在挑衅我,然后以"光速"离开了藏身处,我追着它跑过了一排又一排的箱子,它灵活地窜来窜去,上窜下跳,一会儿跳到好几个箱子上面,一会儿又钻到箱子堆里,虽然我跑得精疲力尽,上箱子、钻空隙,但是还是没有追到。这时,它跑进了一个旮旯,不见了。我原本以为我要放弃蚊子去找苍蝇的,可是忽然,旁边传来了爪子在纸箱里摩擦、尾巴碰到纸箱子的声音,好啊,你这个调皮鬼,跑到死路来了吧,看我来个“箱中捉猫”!于是,我就从箱子里抱出了蚊子。

除了蚊子,还有一只机灵鬼苍蝇去哪里了呢?正当我一排一排货架地寻找时,它却从一旁的货架中跑了出来,正伸着头看我这个铲猫砂的地球人。我立马飞奔过去,经过一阵激烈的角逐后,它也和蚊子一样,跑进了一个箱子里。哈哈,终于让我找到你们俩了!

篇6:捉猫的作文

邻居是个富商,女主人酷爱她家的小白猫。这只猫浑身雪白,摸起来就像一个高级的地毯,不大不小的眼睛圆溜溜的,像两颗珍珠,清脆的声音让人听了浑身舒畅,难怪女主人对它爱不释手呢!

小白猫的生活条件非常优越,吃的是山珍海味,睡的席梦思,真可谓享尽了人间清福!

优越的生活条件,主人的溺爱,使它丧失了逋鼠的本领,觉得高枕无忧了。

主人开了家美食店,店里的商品各种各样,味道鲜美可口,这下给小胡同里的老鼠们提供了丰富的事食物资源,这几只被人们称为”人人喊打”的老鼠竟成了这儿常来的.”客人”。特别是其中的一只大老鼠天天在这儿为所欲为,连大人见了也怕它三分呢。

有一天,大老鼠乘女主人不在家,偷偷溜进女主人家中,碰巧遇见了正在进餐的小白猫,大老鼠没有看清楚小白猫,倒先看见了那块又大又肥的鲜肉,看得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突然一个猛扑,鲜肉就到了大老鼠的手上,它来了个囫囵吞枣,一下子把鲜肉吃到了肚子里。可是小白猫哪里肯答应,要拼个你死我活,但小白猫就像一个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哪里是它的对手,只好败下阵来。经过一番争斗,可怜的小白猫竟被活活的咬死了。

篇7:中等作文评改有效性的行动探索

一、不要吝啬你的鼓励

鼓励使人进步, 打击使人落后。崔永元说, 是语文老师的鼓励让他语文学得特别好。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作品里有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 肯定他的想法, 这样能巩固他的学习所得, 加强他的信心, 鼓励他的兴趣。”[1]这就需要我们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这种鼓励可以是中等作文卷面上阿拉伯数字的提高, 也可以多写几个“优”, 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也能提高一个人的积极性。对平时练笔, 可以把分数打高些 (当然考试时评分要依据评分标准) 。不要因为语言平淡些, 细节不具体些, 老师就盯住缺点不放。教育专家黄全愈先生说:“教育不是往货车上装货, 而是往油箱里加油。”一个善意的“优”或高分能给学生动力, 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成就感。老师可以在中等作文的旁批或总批中写上几句鼓励性的评语。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2]中等作文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是特别绞尽脑汁的, 对行文构思、遣词造句、材料选择、立意主题也都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中肯的评价和鼓励, 因此老师要熟悉他们的写作心理、写作过程、写作水平, 不能贪多求全。“你这个词用得很精当”也许可以引起学生对遣词造句的注意, “看得出来, 你今天作文很用心”可以让学生端正作文态度, “我深深地被你写的游戏吸引住了”可以激发学生对材料的精心筛选, “今天作文不错, 能学以致用, 把所学的内容用到作文中, 太棒了”架起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桥梁。老师可以撷取中等作文中的好句、好段或作文中任何一个优点在讲评课上当众读读讲讲。成果展示能让人产生成功感, 当老师把优秀范文打印出来当范文时, 不防把中等生作文中的好句、好段也一起打印出来共享, 或是在校刊、班刊中专门开设精彩语段集萃等, 这些都可以成为他们自主发展的动力源泉。当老师在表扬优秀佳作时, 别忘了呵护中等作文作者的那一颗脆弱的心, 给中等作文留下一片飞翔的天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 当你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作文时, 这些学生也会为你写好作文多投入一份热情, 老师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二、给予中等作文当面批改, 延伸讲评的拓展性和延续性

中等作文的作者写一篇文章, 很不容易, 但当出现问题时, 又不知道问题症结在哪里, 只是简单的评语, 他们会晕头转向找不着北, 而教师不可能在讲评课上对每一篇文章都详说细讲, 这时候需要一个耐心的指路人———老师拓展评讲的空间, 延长评讲的时间。我的做法是利用课余时间或早读课进行面批、个别修改, 这既保护了这些学生的自尊, 又能有针对性地对其作文进行修改, 有的放矢, 被修改者就能充分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 明确修改方向, 效果显著。

当面批改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面批的人数不宜过多, 也不要老集中在几个同学上。曾经有个老师非常关心某同学, 每次作文都给予面批, 老师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 但学生却经不起老师每次的“吹毛求疵”, 最后在面批时哭了起来, 还说以后能不能不要改他的作文了。其次, 尽量尊重学生的劳动结晶, 学生作文中能给予保留的尽量保留。由于阅历见识的不同, 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与老师对生活的认识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不能过多地把老师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 “强扭的瓜不甜”, 对他们作文中哪怕是一些“废料”, 也要教会他们如何加工成为有用的“黄金”。如一个学生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我身边的树》, 小作者由“黄山的苍松、泰山的侧柏、江南的细柳”开头, 中间写了两个片断, 第一个片断是写种子的顽强, 这其中有几句排比句写得较好, 能突出中心———顽强, 接着联想到人类, 不管是婴儿还是男子汉都应有这种精神;第二个片断是写黄山松, 没有具体写其怎么顽强, 但是有一段抒情议论的排比句写得铿锵有力。文章最后议论“人生如树, 树若人生, 人树相伴, 与树相依。”这篇文章基本符合托物言志的写法, 但未扣住“身边”的树来写, 我在给学生修改时就让学生用原来的开头引出“我身边的树”, 如榕树、槐树等, 接着将写种子的坚强的语言用到写“身边的树”上, 然后教会学生拓展“身边树”的顽强的表现, 摘用原文中写黄山松的排比抒情句自然过渡到写人, 再将前文中对人的联想部分和结句放在文章结尾, 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就写成了。这样在修改作文时, 有引 (引学生原作中有用的部分) , 有添 (面批时师生共同探讨增加的内容) , 有改 (讨论后重新写作) , 中等作文作者将自己创作的结晶保留下来, 不仅不会觉得改作文很难, 还让他们意识到原来作文是这么写的, 也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再次, 要想面批能得到预设的生成, 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二度创作”。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 引发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3]“二度创作”就是让这些作者根据师生共同探讨的结果, 趁热打铁, 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写作, 进行升格。我的作文训练主张是写一百篇没有质量的作文还不如修改三五篇像样的作文, 不一定要写得多, 关键是要学会写, 学会改 (修改本身也是一种能力) , 因为在修改中学生的作文能力会实现螺旋式上升。我经常性的做法是一个单元的作文训练要写二到三遍, 针对第一次中等作文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讲, 学生进行修改—第二次写同样题目, 大问题少了, 小问题还存在, 继续针对第二次中等作文的毛病进行再修改—第三次写同题作文, 这样在不断地克服缺点的过程中完成一篇中等作文的升格蜕变。

三、让中等作文作者做评改的主人

自我反思、自我整理和自我构建是知识内化与能力提高的必由途径, 需要通过学生个体的自我审视与反思才能实现。而平常评讲作文, 要么“选两头”, 先读几篇“劣作”, 指出其存在的大问题, 再选几篇教师认为的“佳作”展示完成该次作文的评讲;要么采用“田忌赛马式”的评讲, 让中等作文作者修改次等作文, 让优秀作文作者修改中等作文, 这样人数最多而又最需要学习的中等作文作者往往难以在修改讲评中得到提升。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 作文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4]而且, 作文本身的“渐进性、实践性、自悟性、差异性和独创性”又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这些中等作文的作者积极参与到作文讲评中。

第一种做法:把学生的作文写完后全部交上来, 老师粗略一读, 属于中等作文的全部挑出来, 讲评课上, 不评“次作”也不读佳作, 专门评讲中等作文。每四人一组, 选择一组中作文能力较强的为组长, 一组改一篇, 要求尽量挖掘文章的优点, 然后每个小组把所改作文中的优缺点进行交流。在交流碰撞中所有学生都得到新的认识, 次作作者进行了一次“攀高”, 优作作者看到了一面“镜子”, 而中等作文作者置身于这样的“包围圈”中, 真正成了作文评改的中心人物, 作文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第二种做法:全班只选择一篇中等作文, 集中全班同学的“火力”锤炼这块有瑕疵的“钢”。让全班同学围绕这一篇作文按平常修改作文的步骤进行评改, 针对文章进行“增、删、改、添”, 这样一篇中等作文在不同同学的“修枝剪叶”或是“添枝加叶”中得以升格, 然后再让全班同学根据同学讲评情况同时修改这一篇文章, 实现了由“评”向“改”的最重要的目标转变, 调动了中等作文作者的积极性。

第三种作法:在课余时间或第二课堂活动时间, 专门召集中等作文的作者进行“圆桌会议”, 这里没有优等生的压力, 也无学困生的不屑, “同是天涯沦落人”, 他们特别放得开, 特别敢说, 针对彼此作文中的优缺点畅所欲言, 取长补短, 真真正正地做了一回作文评讲的主人。当然老师也必须在场, 对他们的意见加以补充。这种作法让他们深有感触, 曾有学生引用了一句格言来评价这种做法, “只是告诉我, 我会忘记;如果演示给我看, 我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 我就会理解”。这种评讲效果特别好。

对于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的论述:“一个少年, 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 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 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5]这里说的是学生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自我教育。做人如此, 中等作文评改也是如此, 应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能动、主动学习的探索者”。

这里, 我粗浅地谈了自己对中等作文评讲的困惑和自己的做法, 其实这些做法同样适合各类作文的讲评。我想, 只要我们老师给学生一粒希望的种子, 施以耐心的雨水, 坚持浇灌, 他们定会开出写作的灿烂花朵。

摘要:中等作文多因基本合题却不出彩, 语言流畅却不生动, 思路清晰却难有真情实感等因素而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 评改费时费力却达不到预设目标。针对语文教学中这块“鸡肋”, 老师应多给予这些中等作文作者热情的鼓励、耐心的引导、悉心的帮助, 延伸讲评的拓展性和延续性, 让他们尽量参与到作文讲评活动中, 引导他们做作文评改的主人, 成为作文的积极探索者和实践者, 从而实现作文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中等作文,评改,有效性,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尊政.两位专家教我改作文[M].中国作家年鉴, 1984.

[2]地理教育中创新素质的培养[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5-12-14日.http://www.studa.net/xueke/051214/20051214392-2.html.

[3]市教育学院张坤华老师《课堂教学的认知模式》授课笔记[Z].

[4]马孝东.让学生改出作文的靓丽来[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1, (07) .

篇8:老鼠捉猫作文

有一天,我去姑姑家玩,小猫一看到我们就喵喵地叫了起来,好像在说:“欢迎你们。”突然,小猫立刻跑到一边,东瞧瞧,西望望,好像在搜索着什么,我被它的举动吸引了过来,只见它翘起尾巴,竖起耳朵,样子十分凶狠,目不转睛地对着一个洞口发呆。这时,一只小老鼠悄悄地把头伸出来,发现小猫在洞口守着,急忙又缩了回去。这一切都被小猫看在眼里。小猫想,我得想个办法捉住它,于是小猫就躲在一边假装睡觉。一会,小老鼠又伸出脑袋,环顾四周一看,高兴地说:“太好了,太好了,它终于睡着了,我可以大胆地吃一次美餐了。”小老鼠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这时的小猫像离弦的箭一样猛扑过去,一下子咬住老鼠的脖子。小老鼠就拼命地挣扎,好像在说:“猫大哥,求求你放了我吧。”小猫想到手的美餐怎么会放手呢?一会儿,小老鼠就不动了,猫用锋利的前爪搭在老鼠身上,把它撕成碎片,津津有味地吃着,最后还舔了舔嘴巴,脸上露出胜利的笑容。

这只可怜的小老鼠,就像在太阳底下的一块冰消失了。

篇9:捉猫的叙事作文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已经长大。我虽然是个大孩子了,但我却还有一颗童心,十分喜爱小动物。我养的狗狗死了,小黑失踪了,我特别伤心,没有宠物的日子很是寂寞。这些天,林雨航爷爷家的花花莫名其妙的领回来了三只小猫,我真是兴奋极了。

这三只小猫,两只是黑白相间的,一只身上是棕、白、黄三色混合的。这三只小猫勾起了我的回忆,我想去抱抱它们,可它们很怕我,总躲着我。我灵机一动,说:“乖乖猫猫,你让我抱抱,我不会伤害你的,你看我也不像坏人吧。”小猫听不懂,跑掉了。哎,我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我心想既然软的不行你就别怪我用硬的.了,我一定要摸到你!

我精心地设计了三套方案。终于,机会来了!猫儿大摇大摆地走过来,没发现我和林宇航。我说:“上!”林宇航与我冲进小棚后我们就变了。“你先上!”我害怕地说,“你上,不是你要抱吗?”“咱俩一块上!”“好。”说完,我们慢慢地向前走去。小猫探了一点头,那目光像是在告诉我:“在向前一步我就不客气了!”我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脚下像踩了风一样跑了出去。A计划失败。

我又使用了B计划——引诱。我拿了一个碗装了一些肉放在空地上,然后我藏在木头后面拿着武器。只见小猫神气十足地走了过来,它看了一下碗就走了,哎,也不去闻一下。B计划失败。

我不甘失败又实施了C计划,守——株——待——兔。我这次守在木头堆旁,等猫儿过来。过了不久,猫儿悠闲自在地走过来,我毫不犹豫地拿着大网冲了上去,挥舞着大网向猫冲去。它先是吓了一跳,然后竟然绕过大网向我伸起它的爪子,扑了上来。我轻轻一躲,尖叫着与林宇航逃回屋里。C计划失败。

篇10:捉猫小学生作文

我正在和陶爱普一块写作业,突然“喵”,一声猫叫,把我们从作业的海里拉了出来。于是,我和陶爱普组成了“捉猫”小组。陶爱普是队长,我是队员。我小心翼翼的拿起棍子走在队长后。“嘭”,陶爱普一脚把门踹开。哈哈,五六只猫在后院跑来跑去。

它们见我们来了,吓得像丢了魂似的,有的跑进了厨房;有的跑进了潮湿的`仓库;还有的跑进了又脏又臭的垃圾堆。于是,我说:“我们要把它一一揪出来,怎么样?”“好呀!”他高兴地说。我们首先进了仓库,看见两只小猫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我准备揪起一只猫的耳朵往上提,它左躲右闪,我怎么抓也抓不到。我一看他正提着在捉小猫,也没捉到。于是,我说:“我们走吧。”

篇11:捉猫行动作文

本文以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例, 阐述了以行动导向为原则, 重构课程体系, 设置和职业活动相近的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 在学习情境基础上研究和实施符合实际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使学生毕业后更快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

一、以行动导向为原则重构课程体系

明确数控技术专业最新的职业活动领域, 结合高职学生实际, 以行动导向为原则重构课程体系, 设置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 将课程体系中的系统理论知识“打散”贯穿到学习情境中, 强调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中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用到什么知识学什么知识, 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将过去《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床电气控制与PLC》等课程整合为学习领域《电工与电气控制》, 删去应用较少的理论内容, 结合职业活动需要设置若干学习情境, 如“典型电动机控制线路的组装与调试”是学生未来常见的职业活动领域, 以“电动机控制线路”为载体从简单到复杂设计工作任务, 摒弃了先介绍低压电器构造原理, 控制原理图的分析, 在做实验的传统教学步骤, 学生在完成每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通过对电动机各种控制线路的组装与调试, 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常用低压电器及电动机的构造与原理, 了解继电接触控制的原理, 掌握电动机典型控制线路的控制原理与组装、调试与故障检测的基本技能;根据企业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 将过去《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制图》和《auto CAD》课程整合为基础学习领域《机械制图与识图》, 设置了“典型零件的识图与绘图”为工作任务的若干学习情境, 每个学习情境中设计若干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中贯穿了相关的制图、识图和公差配合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编程与操作》等课程整合为学习领域《数控加工》, 设计以《典型零件数控加工》为工作任务的若干学习情境, 每个任务都涉及一系列识图, 材料, 数控加工工艺, 数控编程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整合, 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 完成任务过程中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用到什么知识, 学习什么知识, 学习内容结合职业活动, 学生知道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 学习情境具体而系统, 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的专业知识在头脑中会形成清晰地知识技能系统。

二、以完整的行动导向模型为基础设计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为指导原则的完整行动模型:获取信息-计划-决策-执行-监控-评估, 它是课程规划、方法选择及实施的基础, 授课特点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来提高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设计课程, 自己工作, 承担控制和检查的任务, 学生的工作任务来源于实践, 是具体的行动, 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与周围人互动, 锻炼语言、沟通和社交能力, 通过分组合作, 讨论交流, 完成任务, 并进行成果展示, 讲解, 评估, 学生行动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中以培养行动能力为目标, 以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型为基础, 以“相关知识预习-任务引入-任务分析-相关知识教学-任务实施-展示评价-归纳深化-知识拓展”为基本教学模式。在学习任务驱动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组织引导陪伴, 学生受到教师的不断关注和及时引导, 学生之间交流合作, 教学氛围融洽, 学生完成任务后展示成果, 互相评价, 修正错误, 不断获得成就感, 学习兴趣浓厚, 知识技能掌握扎实, 学习过程轻松愉快, 乐此不疲, 充分培养了专业能力, 社交能力, 语言能力等职业行动能力。

1. 相关知识预习:

每次课前都要求学生预习本次课程任务的相关知识, 为上课时完成任务进行准备, 在“相关知识”环节教学中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加强教学效率, 减少理论教学时间, 给学生充足任务时间完成任务和交流讨论。

2. 任务引入:

根据职业活动确定教学目标, 向学生明确提出工作任务,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有动力有目的学习知识技能, 完成任务过程中, 用到什么学什么, 有的放矢, 学生知道学的知识用在哪里, 能完成具体任务, 获得成就感, 学习兴趣很高, 教学效果好。

3. 任务分析:

指导学生分析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4. 相关知识教学:

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 任务实施:

小组通过观察, 探究, 讨论, 咨询, 查阅资料, 研究绘图的科学步骤和方法, 得出初步方案, 进而完成工作任务, 实施过程中教师陪伴指导。

6. 展示评价:

小组派代表展示并讲解任务完成情况, 完成的方法, 遇到的问题等等, 小组自评, 互评, 锻炼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分析能力, 重视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训练, 提高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 最后老师点评。

7. 归纳深化:

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总结归纳任务实施中的知识技能及注意事项, 教师深化提升, 加强学生专业能力。

三、以行动导向为原则设计教学方法

在学习情境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 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设计和运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 教师选方法要根据工作过程特点, 遵循行动导向教学要求:主动参与, 独立学习环境。将已有经验和新知识结合, 根据学生小组学习快慢和基础, 灵活设计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 客户订单学习法, 小组拼图法、工作站法、实地调查法, 角色扮演法等。在各种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恰当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技巧和工具,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1.调查法2.头脑风暴法3.思维导图法4.壁报5.每周计划6.学习日记7.主持法。不断创新教学法, 如自创新教学法:答辩法, 即学生完成每一个步骤后, 要求小组进行成果展示, 派代表讲解, 教师像论文答辩一样, 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解答, 答辩过程中, 对专业知识理解增强, 学生收获很大。如在学习情境《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教学中运用小组拼图法, 为加强学生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专业知识的掌握, 要求学生分三组, 每组分别学习图幅图框、标题栏、图线的国家标准, 然后每组抽一人重新组合成组, 组员之间进行交流, 进行互相学习, 进而掌握三种国家标准要求, 学生有兴趣, 教学效果好。如将学生每次完成的各项绘图任务进行小组交叉互评打分, 并进行壁报展示, 促进学生上进心和成就感, 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极大提高, 教学效果很好。

只有职业行动能力强的毕业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活动, 所以培养职业行动能力是职业教育核心目标, 行动导向教学是十分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根据职业活动设置工作任务, 在完成任务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提高职业能力, 通过数控技术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有成就感, 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教学效果很好, 今后会继续在实践中实施并完善教学内容、模式和教学方法, 为培养出优秀职业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曦萌.“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的沿革及内涵[J].职业技术教育.2006 (22) .

篇12:第一次捉猫作文500字

写完作业我闲来无事,便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看见可爱的小花猫,正悠闲地晒着太阳,心里便萌生了捉猫的念头。

我蹑手蹑脚,地走猫的身边,啾准时机,双手迅速向前伸去,可小猫却一跃而起,两只前爪抓住一楼的防盗窗,后半身一缩,便稳稳地扒在防盗窗上,我抓起石头敲着防盗窗,金属的空心防盗窗便震动,受到这震动,小猫又从防盗窗上跳下,我追了上去,眼看捉到它了,狡猾的.小猫转身跳一旁的灌木丛里,茂密的灌木丛成了小猫的避难所,我抄起一根柳条用力抽打着灌木丛,一,尘土飞扬,小猫受不了灰尘,终于被我赶了。刚,又四爪并用,窜一棵不算太高的柳树上。我绞尽脑汁也不知如何将小猫从树上弄。我双手抱树,两只脚用力蹬着树干,一点点往上爬,可爬树技术毕竟不样,没爬就从树上滑了,还好没摔倒。小猫爬上了一根较软的树枝,我灵机一动,用力一跳,使劲一拉下垂的柳枝,树枝被拉了,小猫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吓坏了,从树上滑了,掉在,我冲上去抱住小猫。

我抱着小猫玩了,它一副惊恐的样子,于心不忍便放了小猫。小猫去了,可着美好的回忆却永远留了。

篇13:捉猫行动作文

2015年11月25日—27日来自教科文组织成员国、非政府组织、联合国相关机构及亚洲发展银行的代表们在泰国曼谷召开了教育2030亚太合作会议。本次大会分小组召开了19个分会场,主要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内涵,会议重点关注新的教育议程(《教育2030议程》)以及关键的政策措施、战略,并提出基础教育优先行动的建议行动框架,以支持执行该议程和实现全球教育目标。

一、“教育2030框架行动”中基础教育两大目标及指示性策略

“教育2030框架行动”计划的内容要素、行动策略主要来自于《仁川宣言》。该计划旨在为各国落实《教育2030议程》提供指导方针。行动计划包括四项原则:提供免费和高质量的义务教育;重申教育是一项公共责任;有必要为成年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将两性平等置于优先位置。我们可以清晰明确地看到四项原则中将基础教育置于优先发展地位。

尽管2000年以来全球基础教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着有相当一部分学龄儿童、初中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女孩占多数)失学现象。更不用说,他们是否能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生存技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14全民教育监测报告中提到,全球有将近2.7亿学龄儿童,但只有1.5亿及以上的人接受了至少四年的学校教育,可他们仍然不会读、写、计算,达不到最低的学习标准。

因此,“教育2030行动框架”在基础教育方面着重关注的是人的早期教育以及学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东亚太平洋区域办事处的吉姆·阿克斯(Jim Ackers)说道:“‘教育2030’是令人兴奋的,因为‘教育2030’关注的‘不仅有学习还有学习目的———学习变革’。受教育权必须继续作为一项人权,它也是实现其他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推动力。”[2]“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发布让全球教育的使命扩大至为世界上所有公民提供公平接受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机会。框架清晰明确地勾勒出关于全球教育中基础教育目标的未来蓝图是为了确保所有学龄儿童接受优质的早期教育,从而为初等教育做好准备;并保证所有青少年完成免费、公平及优质的小学和中学教育,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对于此,各国政府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及计划、可持续发展计划和资源可利用性,将全球基础教育目标转化为可实现的国家目标。如表1所示: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2016年的行动策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仁川会议上强调,普及优质的各级教育是实现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教育2030议程”以及行动框架目标的关键因素,可持续发展教育将成为今后全球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发展方向,同时也将呈现新的趋势。

当然,各成员国达到普遍共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4)十分关注终身学习,政府部门应积极参与,并与各个部门加强协调,以不断满足全球公民和各级各类参与者、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虽然整体协调机制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尚未定稿,亚太教育会议(APMED2030)参与者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4)反映了这种动态的愿望和多样化的地区性,因此同意在2016年的行动策略中,要求各成员国立即实施。

第一,建立或加强可持续目标国家协调机制。扩大会员,加强交流协商,确定一个适当的可持续目标协调焦点。协调机制的确立是为了重申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找出目前各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不足,这些问题更多的是共性问题,如环境问题、教育公平化问题、恐怖袭击等问题,只有各国建立健全的协商机制,才能合力继续面对不断出现的各类挑战。

第二,各国应互相磋商,规划现有政策以有助于可持续目标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立足于全球和谐发展提出,最重要的一个立足点在于加强各国的交流、合作,使全球发展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和谐发展问题,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质进展。

第三,分析各国及地区现有的政策计划,明确与“教育2030议程”及“教育2030行动框架”之间的差距,组织协商分析“教育2030议程”的目标和行动框架,并制定计划来实现和监测可持续目标。因此,“教育2030议程”的目标体系是具体和可衡量的,子目标详细阐明了全球未来十四年教育发展的方向,鼓励各国继续优先发展教育。“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行动目标、策略适用于所有国家,在尊重不同国家的政策前提下考虑了不同国家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水平。

第四,加强政府间合作,促进有利于可持续目标的协同合作和共同学习策略。各国应加强执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计划手段、重振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共同协商并利用先进的发展策略,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及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确保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等。

为实现全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各国需以教育2030议程及行动框架为基本的操作性指标,并将其转化为可实现的国家目标。通过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等方式,让所有合作伙伴广泛参与,促进国家对所实现目标的责任感并形成共识,在国家主导意识下推动教育2030议程及行动框架的实现。

三、我国基础教育行动目标预测

根据“教育2030行动框架”、“教育2030议程”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要义及旨向,并结合当前国际趋势与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未来14年里我国基础教育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1. 持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表示,“教育2030行动框架”确立了大胆的基准目标:各国将6%的国内生产总值分配作为教育资金。这个基准无疑为各国发展教育提供了强劲动力,也是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计划的完美诠释。为了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教育作为促进人类实现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最终途径,增加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要切实把发展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投资作为基础性的投资,而非消费性的投资。[3]

2. 进一步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

参加“教育2030亚太会议”的韩国教育发展研究院的研究员金珍熙(Jinhee Kim)博士表示:“本次大会的目的是关注区域间合作如何帮助到更多的人。我们真正应该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这一全球倡议赋予弱势群体权利。”教育2030议程关注的‘不仅有学习还有学习目的———学习变革’。受教育权必须继续作为一项人权,它也是实现其他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真正关注弱势群体,让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也能平等地行使他们的教育权利,通过公平的教育改变其不利的处境,获得自身的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建立健全弱势群体的特殊保障和救助制度。

3. 真正实现基础教育优先发展

重视基础教育是世界各国早已达成的共识。基础教育的基础体现在为提高国民素质打下良好基础、为每个人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按照仁川会议要求,到2030年各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将实现进一步增长,由9年义务教育增加到普及12年免费义务教育,实现全球基础教育办学标准化。我国要实现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更应该将基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为初等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做好准备,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

4. 关注学生终身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仁川宣言》鼓励各个国家提供包容性、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以及全民终身学习机会,以应对全球和国家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面对挑战,每个人只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

5. 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2030行动框架”提到,各国要切实缩小社会、经济发达与不发达之间、城乡之间、校际间的办学条件差距,优化教育生态环境,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每个学龄儿童都能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这也将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关乎未来的希望工程。

6. 加强品格教育,培养世界公民

仁川会议提出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培养“世界公民”,即有为实现和平、正义的生存环境做贡献的高尚品格,包容、健康的人文精神、强健体魄的现代公民。到2030年,我们衡量人的标准应当是他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因此我们未来教育的努力方向要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进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自由、和谐发展。[4]

参考文献

[1]EDUCATION.Towards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quality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pdf[EB/OL].[2016-06-12].http://www.unescobkk.org/news/article/apmed2030-puts-asia-pacific-on-road-to-education-2030.

[2]UNESCO.Transforming our world:the 2030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pdf[EB/OL].[2016-06-12].http://www.unescobkk.org/education/education-2030/apmed2030-outcome-document/.

[3]肖磊,靳玉乐.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检视:异域学者的观点[J].课程·教材·教法,2013(11).

上一篇:关于会议请假的报告下一篇:乌当区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班子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