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车辆管理制度

2024-05-02

厂车辆管理制度(精选9篇)

篇1:厂车辆管理制度

浙江龙盛染料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车辆进厂管理制度

1目的为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装卸安全管理工作,根据《危险公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装卸管理。

3运输、装卸管理

运输、装卸管理工作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进厂应装阻火器。

4术语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5控制程序

5.1险化学品的装卸

5.1.1装卸前

5.1.1.1装卸应符合《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的有关规定。

5.1.1.2从事危险货物装卸的人员对所装危险货物要掌握其化学、物理性质及应急措施。

5.1.1.3装卸作业时,必须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1.1.4进入装卸作业区、不准随身携带火种,装卸易燃易爆危险货物时,不准穿带有铁钉的工作鞋和穿着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

5.1.1.5随身携带的遮盖、捆扎、防潮等工具必须齐全、有效。

5.1.1.6车厢必须平整牢固,车厢内不得有与所装货物性质相抵触的残留物。

5.2装卸过程中

5.2.1基本要求

(1)车辆进入危险货物装卸区,应按有关安全规定驶入作业区。

(2)车辆停靠货垛时,应听从作业区有关管理人员指挥,车辆与货垛间留有安距离,待装、待卸车辆与装卸货物车辆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不准堵塞安全通道。驾驶员不准离开车辆。

(3)装卸过程中,车辆的发动机必须熄灭并切断总电源。在有坡度的场地装卸货物时,必须采取防止车辆滑坡的有效措施。

(4)装卸过程中,驾驶员必须负责监卸,办理货物交接签证手续。装车完备,驾驶员必须对货物的堆码、捆扎等安全措施及影响车辆起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检查。

(5)装车前应详细核对货物名称、规格、数量是否与运输单相符。包装不符合规定的,应拒绝装车。

(6)装卸操作时,应根据货物包装的类型、体积、重量、数量的情况,并根据包装上图标要求,轻拿轻放,严防跌落、摔碰,禁止撞击、拖拉、翻滚、投郑。

2013-6-10发布2013-6-15实施

篇2:厂车辆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防止公司内部因行驶车辆发生交通灾害,同时确保相关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1.装卸原辅材料、产品的车辆;

2.进行施工作业各种车辆;

3.用于生产的叉车;

4.日常为工作、业务联络而进入厂内的一般车辆;

5.员工上下班需要而进入厂内的非机动车辆。

三.工厂内各种车辆速度限制

1.厂区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行驶最高车速不得高于10公里/小时,在进出厂房、仓

库、车间大门、停车场地、地磅、危险地段、倒车或拖带挂车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5公里/小时;

2.恶劣天气能见度在5米以下或能见度在10米以内应停止行驶。

四.通行禁止场所

1.除了用于生产的叉车以外,所有进入厂区的机动车辆不得进入B、C、D车间,D罐区、E 罐区等生产危险场所内;

2.根据道路标识,有“车辆禁止通行”标识的区域,禁止车辆驶入;

3.确实因特殊需要而驶入时,必须经公司安全部门许可,并在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驶入。

五.车辆停放要求

1.除因装卸原辅材料、产品需要,并得到了相关部门指定停放许可的车辆外,其余车

辆不得在厂内随意停车;

2.日常因工作、业务联络需要进入公司的车辆应停靠在办公楼广场前;

3.员工上下班使用交通工具(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等)应停放在公司专用停车棚

内。

六.车辆驾驶人员的要求

进入厂区内的机动车驾驶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 进入厂区内的车辆必须由驾驶员向警卫室办理进出入登记手续;

2.在厂区危险区域必须关闭收音机、无线电设备;

3. 在进入规定危险区域的车辆必须在排气口加设防止火星产生的排气金属网罩;

4. 不能在车辆内随便抽烟;

5. 原则上在离开车辆时,关闭发动机,取出钥匙,并带上手刹车,确保车辆不出现突然起动的不安全情况;

6. 如槽罐车之类的车辆,在卸货时要采取防止车辆移动的措施。

七.叉车车辆使用上的要求事项

1.基本事项

(1)原则上必须持有政府劳动保护主管部门颁发的驾驶证的人员才能驾驶;

(2)对在厂内没有经过一定培训、没有得到公司确认认可、没有一点驾驶经验的操作人

员不能驾驶;

(3)驾驶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损坏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向本部门领导汇报,并按指示

要求采取

相应措施;

(4)使用中残留在车上的脏物、异物由使用者清扫;

(5)由主管部门经常做好车辆日常点检、保险手续上的管理工作。

2.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1)叉车运行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安全事项

① 确认周边情况,留意非安全因素;

② 行驶速度控制在10公里/小时;

③ 行驶时叉刺底部与地面保持在30CM左右;

④ 尽可能把车辆停在指定场所,不停放在不安全、环境恶劣的场所;

⑤ 避免急速行驶、急速刹车和急速转弯;

⑥ 装载物重量不能超过叉车额定装载重量,不能用于叉车本来使用目的以外的场合。

(2)使用了爪子、夹具等搬运桶装物品时,需确认工具衔接是否可靠,同时在道路上行

驶时要用链子等采取防止脱落措施。

(3)搬运大件物品向前行驶中,前方出现死角,行驶状况不良时,应采取后退或叫其他

人员给予向导协助。

3.作业结束后的管理

篇3:厂车辆管理制度

1.1 装载机

在设计和技术要求上有特殊结构和专门功能, 以内燃机为动力, 装有橡胶轮胎或履带, 可以自行行驶及进行装载作业的专用机械。

1.2 铲运机

以内燃机或电动机为动力, 装有橡胶轮胎或履带, 能独立完成装、运、卸作业的一机多能的联合设备, 主要用于铲运土石方工程。

1.3 挖掘机

在设计和技术要求上有特殊结构和专门功能, 以内燃机为动力, 装有橡胶轮胎或履带, 可以自行行驶及进行挖掘作业的专用机械。

1.4 平地机

以内燃机为动力, 装有橡胶轮胎, 在机械的前面或前后桥之间装有可调节的铲刀, 通过前进运动进行平地、刮坡、挖沟或将物料翻松, 是一种自行行驶及作业的轮式专用机械。

1.5 稳定土拌和机

以内燃机为动力, 装有橡胶轮胎或履带, 具有可伴和稳定土功能的属具, 可自行行驶及作业的一种机械车辆。

1.6 自卸车

以内燃机为动力, 装有橡胶轮胎及可倾翻的货箱, 是一种为载运物料而设计的特殊车辆。

1.7 牵引车

以内燃机或蓄电池为动力, 装有橡胶轮胎, 车辆后端装有牵引连接装置, 用来在地面上牵引其它车辆的工业车辆。

1.8 起升车辆

以内燃机或蓄电池为动力, 装有橡胶轮胎, 车辆的前端或侧面装有可起升或搬运货物功能的专用属具, 可自行行驶及作业的机械车辆。

1.9 蓄电池车

以蓄电池为动力源, 装有橡胶轮胎, 车辆具有可供载运乘客或货物的车辆, 是一种主要为场 (厂) 内区域载运货物及旅游、观光、游乐场所游览用的专用车辆。

1.1 0 筑路专用车辆

以内燃机为动力, 装有橡胶轮胎或履带以及具有碾压、摊铺、刨平路面作用的特殊设备的专用机械车辆。

2 场 (厂) 内车辆的基本检验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 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 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不得继续使用。在检验前, 应提前做好配合准备工作, 安全附件应在完好状态。

3 场 (厂) 内车辆各部分的技术要求检验

3.1 发动机

发动机动力性能良好, 运转平稳, 没有异响, 能正常启动、熄火。发动机的安装应牢固可靠, 连接部分无松动、脱落、损坏。点火系、燃料系、润滑系、冷却系的机件应齐全, 性能良好, 安装牢固, 线路、管路无漏电、漏水、漏油现象。

3.2 传动系

离合器分离彻底, 结合平稳, 不打滑、无异响, 离合器的踏板自由行程应符合原厂车辆的技术要求。变速器变速杆的位置适当, 自锁、互锁可靠 (不跳挡、不乱挡) , 变速器、分动器不缺油、不漏油、无异响, 变速器的油温应符合车辆出厂要求。万向节、传动轴、中间支承、传动链条应运转平衡, 螺栓齐全, 紧固牢靠, 装配角度正确, 润滑良好, 行驶中不抖动, 无异响。主减速器、差速器、差速锁装置工作正常, 不松动, 无异响, 半轴螺栓齐全紧固, 驱动桥不漏油。轮胎式专用机械驱动桥应保证离地间隙大于230mm。液力传动车辆必须处于空挡位置时, 才能启动发动机。静压传动车辆只有处于制动状态时, 才能启动发动机。

3.3 行驶系

车架不得有变形、开裂或锈蚀现象, 螺栓、螺母、铆钉不得短缺、松动、锈蚀。钢板弹簧片整齐, 卡子齐全, 螺栓坚固, 与转向桥、驱动桥及车架的连接应紧固。减震器性能良好。前后桥不得有变形、裂纹。车轮横向和径向摆动量应符合GB 7258-2004的规定。轮胎气压和承受的负荷应不大于该轮胎的额定规定值。胎面中心花纹深度不得小于2m m, 轮胎胎面和胎壁不得有长度超过3c m、深度足以暴露出轮胎帘布层的破裂和割伤。转向轮不得装用翻新胎。轮辋应完整无损, 螺母齐全、紧固。

3.4 转向系

转向应轻便灵活, 行驶不得有轻飘、摆振、抖动、阻滞及跑偏现象。在平直的道路上能保持车辆直线行驶, 转向后能自动回正。转向机构不得缺油、漏油, 固定托架必须牢固, 转向垂臂、横直拉杆等转向零件不得拼凑焊接, 无裂纹、变形;球形节、转向主销与衬套配合松紧适度, 润滑良好。液压动力转向的轮式专用机械, 液压转向机构应具有稳定的动力特性和速度特性, 具有充分的灵敏性、调节性和响应性。

3.5 制动系

行车制动装置中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应符合车辆出厂时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车辆的行车制动应采用双回路或多回路, 当部分管路失效后, 剩余制动效能仍应能保持原规定值的30%以上。驻车制动器的控制装置的安装位置应适当, 其操纵装置应有足够的储备行程 (开关类操作装置除外) , 一般应在操纵装置全行程的三分之二以内产生规定的制动效能;驻车制动机构装有自动调节装置时允许在全行程的四分之三以内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棘轮式制动操纵装置应保证在达到规定驻车制动效能时, 操纵杆往复拉动的次数不允许超过三次。

3.6 灯光、仪表、电器部分

所有灯光开关安装牢固, 开启、关闭自如, 不得因车辆震动而自行开启或关闭。开关安装位置应便于驾驶员操纵, 所有前照灯的近光均不得炫目;左、右两边灯光装置的光色、规格须一致, 安装位置对称。车辆须设置有效的车速表和里程表。需根据产品设计要求设置机油压力、水温、燃油量、电压、电流等仪表或指示灯。装载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车辆, 驾驶室内应安装警报器和指示灯。车辆应设置喇叭, 且最大声级不得超过115d B (A) 。后视镜安装位置、角度适宜, 应能使驾驶员看清车身左右外侧、车后30m以内的环境情况。

4 蓄电池车的检验

对于蓄电池车, 蓄电池各极柱及连接线的接头应牢固可靠, 无锈蚀现象, 并涂油脂防锈。蓄电池车上蓄电池金属盖板与蓄电池带电部分之间须有大于30mm的空间。

摘要:场 (厂) 内机动车辆, 是指限于企业场内、厂区范围内 (含码头、施工场地、井场) 等生产作业区域和施工现场内行驶及作业的机动车辆。为加强企业内 (以下简称场 (厂) 内) 机动车辆的安全管理, 提高场 (厂) 内机动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 保障作业安全, 需要对场 (厂) 内机动车辆进行分类和检验, 提高安全系数, 确保运行效率和安全。

关键词:场 (厂) 内,机动,车辆,检验

参考文献

篇4:厂建设项目管理经验探讨

关键词:接地保护;漏电故障;工厂供电

中图分类号:TH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9-0156-03

安全问题是所有工厂生存的前提条件,在化工企业的安全领域,用电安全是施工管理企业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所以,做好相应的用电接地保护,加强供电过程的可靠性,减小用电事故,是至关重要的。用电接地安全可以为用电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厂企业的正常运行生产提供技术保障。所以笔者将电气安全的一些工作经验和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做简单介绍。

1 化工企业中用电接地所产生的故障进行分析

火灾在工厂生产过程中是比较容易发生的灾难,其中接地故障比由金属性短路引发的火灾更加危险,隐蔽性更强,是火灾发生的直接因素。由引发火灾的根据不同,可将用接地故障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由电流引起的故障

接地故障电流一般是由PEN和PE接线外引起的,其中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管的穿线管、金属的接线槽等也可能引发与上述故障类似的故障。当接地故障发生时,由于电阻值较大使得线路中的电流减小,电流保护器得不到相应足够的电流,所以无法开启使得无法切断故障电流。

一般,故障点不可能完全焊接在一起,这样就会产生很大的电弧电阻,这样电流就更小,更满足不了电流保护器的正常工作。发生接地故障时,0.5A的电流就能产生2000℃的电弧温度,所以,如此高的温度很容易引发旁边易燃物自然发生火灾。

1.2 由PE、PEN线的接线端子连接不实而引发的火灾

在PE、PEN的相接线和中性线处的接线端子如果接线不实,会造成相关的设备不能正常的运转或正常工作,所以就会被工作人员发现,从而能进行及时的处理,而如果是PE、PEN的接线端子接线不实,虽然电阻会变大,但是设备还能正常运转,所以很难被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接地故障一旦发生,较大的电阻使故障电流变小,所以电流保护器就不能正常工作,也就不能及时地切断电源,因此在连接端子处会温度很高,也可能产生电弧现象,这样就很容易使周围的易燃物自燃而引发火灾。这种形式的接地故障是最常见的,因为隐蔽性强,所以也是最难防范的一种。

1.3 电压故障引起的火灾

发生接地故障时,外露的电气装置有的部分是可导电的,这样就附带着故障电压,工作人员若未发现此问题,会导致带电的水暖管和金属器件相互发生打火,结果可能引发火灾。室温下,20V的电压就能构成持续的电弧,这样遇到周围的易燃物,就会发生火灾。

2 工厂接地保护管理安全预防

2.1 低压配电接地施工管理措施

对低电压配电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方面:(1)线路保护接地:对所有的设备带电的金属外壳和线路接地体的连接进行定时的检查,以确保接线完好,防止绝缘线的破损而造成的漏电、跑电。(2)工作时的接地:保证设备在维修故障时或者正常工作时,能有一部分接地,防止由于大意引起的触电。(3)连接零线:应该防止在电气设备中的外部带电部分带电,应该把该带电部分的金属外壳或者线路与直接接地部分的零线相连接。

2.2 TN系统的工作模式

供电系统一般采用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值得供电方式,用保护线和接地形式的保护设备能很好地防止由于用电设备外漏引发的电路故障。TN系统可以分为以下的三类: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

TN-C系统也可以叫做保护接零,因为它利用的是保护线,将设备元件的外部裸露可导电部分和零线连接起来。

TN-S系统与TN-C系统的原理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前者将中性线和保护线连接起来,而此系统的中性线和保护线是相互独立的。

TN-C-S系统的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成两部分连接的,前面部分连接在一起而后面部分分开的。

2.3 TT系统的工作模式

该种形式的工作的对象是中性点,将施工设备的可导电的裸露部分跟电力系统中不接地的无关接点连接到一起,用保护线连接。

2.4 IT系统的工作模式

这种系统工作方式并不和地面直接连接,施工裸露的带电部分和地级接在一起,用保护线连接。

总结三种方式的工作模式可知,TN系统只适合保护接零的形式,而保护接地时,一旦绝缘保护层破损时,电气设备就会在工作时外部金属壳带110V的电压,这种环境下,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得不到保障。在TT系统里增加漏电保护装置,使得电流保护器的灵敏度提高,保证了故障低电流时也能工作,能及时切断故障电流,危险性也就降低了。

3 接地保护的条件

接地故障通常有较强的隐蔽性,一般都是由于金属设备和大地形成了短路,就因为隐蔽性强,所以危害性就更大,处理也就更困难。为了工厂施工能更加安全的运行,就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预防和解决这类故障的发生。等电位和局部电位连接是比较有效的措施,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发生电气火灾和用电安全事故提供了技术保障。等电位或局部等电位措施还能增加通讯的抗干扰能力。对于外部引入的金属管子,要在厂房内部入口处加一些电气的设备元件连接。对于煤气管道要在内部装上绝缘管,还要加一个过电压保护装置,更好地确保安全。

4 等电位联结

等电位联结方式经常在电气连接中用到,作用是能当到相等的电位。该种设备在工作时没有电流通过,只是电位在进行传递。而系统发生故障时就会有电流通过。此种连接方式在TN系统中运用较多,因为在这个系统中可以减小漏电对工作人员的接触电压。等电位联结应用是比较多的,因为它防止事故发生的范围较广。

5 漏电保护的检测和管理

工厂生产过程,要遵守《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整个生产过程安全标准,在整个经营过程中都要按照规定实施,这样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工厂施工场地难免由于需要进行扩建、改造,甚至新建,所以一定要对接地安全保护的预防全面和严谨。选择好合适的接地方式,为整个工作提供安全的供电,降低由于接地故障而引起的事故,实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6 工厂人力资源管理

在工厂生产中,各个部分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岗位和操作人员的分配和增减,控制管理的成本并且如何提高效率也是值得关注的。对新的设备和新的技术要有一批严谨、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工作人员。要明确职责和任务,明确管理的层次和任务,建立诚信和谐的工作团队。充分发挥监测和质量管理部门的作用,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7 结语

用电安全施工管理是保证工厂生产安全运行与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做好相关的接地保护工作,能够增强供电的可靠性,降低用电事故在工厂生产过程发生的可能性,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可靠的人身安全和正常的生产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在平常的生产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低压接地系统的安全性。要对接地安全的相关知识非常了解,并能运用于实践生产中。能在工厂生产中选择好合理的接线方式,就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降低安全事故在工厂中的发生,提高整个供电系统的安全性。最终能实现生产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韩志国,王基铭,陈智高.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绩效评价[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0,(3).

篇5:车辆货物进出厂管理规定

车辆、货物进出厂管理规定

一、外来车辆管理:

1、凡外来车辆进入厂内,要进行登记,核对入厂自带物品,填写来

访登记单,並告知被访部门所在地和指定停车地点。

2、外来车辆出厂时要检查车内有无本厂物品,自带物品是否与进厂

登记相符,收回来访单,检查被访部门是否签字。

3、非供应商车辆人员来访,通知行政部,得到指示后,按照指示办

理。

4、进出厂所有摩托车一律进行检查,有物品箱的一律打开检查(包

括本厂员工上下班的摩托车)。

5、车辆进入厂区时速不得超过10㏎/N,不得损坏厂内的物品,如有

损坏照价赔偿。

二、本厂车辆管理(汽车和摩托车):

1、本厂车辆早上出厂进行里程登记。

2、车上所载货物要有出厂手续。

3、车速管理同上第5条。

4、下班后,厂休日所有车辆不得外出。(送货和外加工车辆凭随货同

行条可放行)

5、如有特殊情况的,要得到行政部童经理同意,方可外出。

东方名仕

篇6:车辆进厂装卸油品安全管理制度

1、门卫根据车辆入厂规定,对进厂车辆的车况、带烟带火情况、防火帽情况、着装、手机等进行检查及告知,同时查验车辆车牌号,与计量车间提供车牌不符者不得进厂装卸油品。

2、进入厂区机动车辆必须带好防火帽并按规定路线行驶,如有违反给予500元/次罚款。

3、4、厂区限速行驶,最高时速不准超5公里,违者罚款500元。进厂车辆在过磅时,驾驶室内不准有人,如在过磅时车辆私自藏人或用其他方式影响称重的,一经发现按偷油处理给予最低20000元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视情况加大处罚金额)

5、为了防止冒油、火灾及其它突发事件发生,在紧急情况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凡是车辆进入公司在装卸油品过程中,司机和押运员必须在作业现场值守配合油品车间操作员的工作;如果不在作业现场公司员工有权拒绝装卸油品作业。

6、车辆有影响安全行驶的故障、蓄电池接触不可靠、刹车鼓高热的不准进厂。

7、不准在厂内检修冲洗车辆,特殊情况必须维修的,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

8、车辆停靠装卸车台时,应听从作业区指定人员的指挥,车辆与栈台之间要有安全距离;待装、待卸车辆与装卸油品的车辆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严禁堵塞安全通道,驾驶员不准离开车辆。

9、装卸作业前,当事人(司机)须填写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许可证;装卸作业时,必须先将车体有效接地,卸车时易燃液体要静止2分钟后方可取样卸料;作业完毕,要经过规定的静止时间,才能进行拆除静电接地线等其他作业。

10、装卸液体物料时,运输车辆的储槽的出口与软管的连接处一定要捆绑牢靠。在装卸物料的过程中严禁车辆随便开动,如需开动爬坡卸料时,必须关闭车槽出口的出口阀,拆除软管。

11、打开装油孔盖时,不允许使用铁器敲击、锯搓孔盖,以免造成火灾或爆炸事故。

12、装卸油品完毕时,油管(鹤管)和静电接地线还没有拆除不准启动车辆。

13、操作人员要自始至终坚守充装现场,充装完毕后检查各有关阀门是否关严,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现场。

14、发现跑油时,有关装油点和邻近装油位置上的一切装油作业都应立即停止。所有卸油或下部装油时开着的阀门都应关闭。主要人员留在装油台上。溢泄出来的油品清除干净以前,不得操纵车辆的启动器。在装油负责人宣布该地区是安全之前,不得恢复装油。

15、如果在装卸油期间发生火灾,应立即停止一切作业,未受影响的车辆应立即开至安全地段。关闭油罐阀切断油源,并立即实施灭火作业。

16、所有装卸车辆在厂区应谨慎驾驶,如因驾驶人员驾驶不当导致破坏装卸车台静电接地设施的给予500元处罚。

17、在装卸油品时,发生跑冒油事件后,属于当事人(司机)责任的,对当事人(司机)予以罚款(罚款金额=跑油量×油品单价+跑油量×油品单价×2)所跑冒滴漏的油品由当事人(司机)负责清理回收。

18、装卸区安全设施及消防器材必须齐备,当班人员为该区域安全设施及消防器材的负责人,如检查发现安全设施及消防器材有挪用、损坏、失效等情况,追究当班人员责任,给予500元处罚。

19、对于在装卸车过程中,及时避免安全事故、设备损坏、发现偷油、或计量期间车上藏人等危害公司安全及利益的个人,给予奖励500以上的奖励与表彰。

篇7:厂车辆管理制度

(试行)

二○○五年四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二章 管理职能 …………………………………………………… 2 第三章 相关定义 …………………………………………………… 3 第四章 第五章 使用与管理………………………………………………… 4 附则 …………………………………………………………

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管理制度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特种设备的管理,规范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的使用与维护,防止和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办法(试行)》、股份公司《设备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设备管理办法(试行)》),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股份公司所属炼化、销售企业,其他企业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特种设备涉及范围只包括所属企业装备运行的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

第四条 各企业应明确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的主管部门,并依据国家、地方政府的相关法规和本制度,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各有关部门、单位职责,共同做好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本制度依据国务院373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颁布的13号令《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质检锅〔2004〕31号《特种设备目录》以及《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等法规、文件有关规定,并结合企业作业环境和配套设备的特点制定。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企业主管部门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有关政策、法规、条例,并制定本企业的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管理制度。

(二)负责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的维修、改造、更新、检验、报废等计划的审定、技术审查和组织验收工作。

(三)参与新购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的设计审查和技术协议的签订,以及对制造、安装单位资质的审查。

(四)负责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台账的建立、使用注册登记和使用许可取证等工作。

(五)负责组织或参与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设备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六)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作业人员上岗培训工作,负责对使用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的单位操作人员资格的监督检查。

(七)负责对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维修单位资质和维修人员上岗资格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 企业使用单位职责:

(一)负责本单位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的日常管理工作,执行国家、集团公司、股份公司有关政策、法规、条例,以及本企业制定的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管理制度。

(二)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的技术档案。

(三)负责本单位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维修、保养、更新、改造、检验、报废计划的申报,以及项目的实施、检查和验收工作。

(四)负责本单位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的制定并监督执行。

(五)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操作人员的上岗培训工作。

(六)负责对操作本单位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的外单位人员上岗资格的审查和使用监督。

(七)参与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事故的调查。

第三章 相关定义

第八条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第九条 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第十条 厂(场)内机动车是指不属公安部门和农机部门管理、注册挂牌的;只限于在企业厂(场)区内行驶的车辆(如:叉车、电瓶车、平板车、前置翻斗车、升降车、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履带吊、载货车、野外作业车以及汽车吊、轮胎吊行走机构等)。

第十一条 大修是指需要通过拆卸或者更换主要受力结构部件才能完成的修理业务,亦包括对机构(传动系统)或者控制系统进行整体修理的业务,但大修后特种设备的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不应变更,符合原设计要求。

第十二条 改造是指改变原特种设备受力结构、机构(传动系统)或控制系统,致使特种设备的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发生变更(提高原设计性能)为目的的作业。

第四章 使用与管理

第十三条 在用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实行安全技术性能定期检验制度。电梯和厂(场)内机动车辆定期检验周期为1年,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周期为2年。使用单位按时申报检验计划,由主管部门审核后编制检验计划,会同省、市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实施检验,经检验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带故障运行。第十四条 在用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必须在明显部位贴有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超过有效期的禁止使用。

第十五条 新增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天内,必须经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测,取得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并办理注册登记后,方可投入正式使用。

第十六条 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的安装、维修保养和改造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单位持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从业许可证),从事其认可项目的业务,并且对施工质量和安全技术性能负责。

第十七条 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作业人员(指进行安装、维修、保养、操作等作业的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方可从事相应工作。特种作业人员证书应当按规定审验,一般每两年复审一次。离开特种作业操作岗位达六个月以上的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资格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八条 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安装、大修和改造前,施工单位必须持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告知特种设备质量技术监督机构。

第十九条 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安装、大修、改造后,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自检并出具自检报告,由产权单位签字认可后,施工单位方可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申请检验,取得检验合格证书后交付产权单位。

第二十条 安装、大修、改造的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必须在20天内将施工技术资料、检验合格证书移交产权单位。

第二十一条 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变更产权时,原产权单位应将随机的技术文件、检验报告、安全使用许可证等全部档案资料一同转交给新产权单位,并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第二十二条 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因发生设备事故经大修处理再次使用前,须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并通过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检验。

第二十三条 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且无改造、维修价值,应及时申请予以报废,按集团公司、股份公司有关规定办理报废手续,并到原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办理注销手续。

第二十四条 在防爆区域使用的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应符合防爆安全技术要求,并有明显防爆标志。

第二十五条 经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测不合格的设备,在没有彻底消除设备缺陷前,禁止使用。

第二十六条 长期停用或到期未检的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使用单位应以书面报告及时向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报停登记手续,并落实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重新使用前,使用单位必须申请安全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七条 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应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二)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三)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四)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维修及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五)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各企业应根据本制度结合实际,制定本企业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管理规定。

第二十九条 本制度由股份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部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篇8:厂车辆管理制度

场 (厂) 内专用机动车辆 (以下简称为场内机动车辆) 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对其的定义为:除道路交通、农用车辆以外仅在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场内机动车辆只是在特定区域内进行装卸运输作业, 且运行速度不快, 很容易使人们产生麻痹思想, 所以近年来, 由于场内机动车辆引发的伤亡事故屡见不鲜, 现列举一些典型案例以供分析探讨。

1 事故经过及原因分析

案例1:2014年, 某市某公司内, 员工朱某驾驶一台内燃式平衡重式叉车 (型号为FD30) 在堆场内由西往东快速行驶。当时叉车未装载货物, 货叉架位于门架的顶端。当叉车行驶至堆场交叉口转弯时, 朱某在未减速情况下猛打方向盘, 致使叉车失去平衡发生了倾覆。朱某被甩出车外, 被倒下的叉车护顶架砸中头部, 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1) 叉车驾驶员朱某安全意识淡薄, 无证且违规操作叉车。操作行为违反了《工业车辆安全要求和验证第1部分:自行式工业车辆 (除无人驾驶车辆、伸缩臂式叉车和载运车) 》 (GB 10827.1-2014) 中“运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 应将门架或货叉后倾, 并应使载荷处在较低的 (运行) 位置。[1]”的规定, 在无载的情况下, 未将货叉下降到合适的运行高度。同时, 违反了“禁止突然起步、停车及高速转弯。”的规定, 在转弯未减速的情况下猛打方向。由于离心力过大, 叉车失去平衡, 导致倾翻倒地。 (2) 该公司的特种设备管理不到位,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和隐患治理不彻底。

案例2:2014年, 某市某公司内, 员工朱某在厂区道路上驾驶一台内燃平衡重式叉车 (型号为CPC30HB-G6) 运载货物的过程中, 该公司的另一员工张某从叉车的侧前方经过, 由于货物阻挡了朱某的视线, 车速过快, 朱某驾驶的叉车前叉部位撞到张某, 导致张某摔倒在地上, 叉车的右前轮辗压张某的头部, 经抢救无效死亡。见图1。

事故原因分析: (1) 叉车司机朱某在货物阻挡视线时, 仍继续带载行驶, 违反了《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 (GB10827-1999) 中14.2.3.1项“驾驶员必须沿通道的右侧驾驶车辆, 驾驶员必须能清楚地看到运行的道路, 并注意其他车辆、行人及安全间距。在运行 (即运输) 状态时, 如果载荷有碍视线, 那么当车辆运行时, 载荷必须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后方。[2] (2) 该公司安全管理不到位, 未有效落实叉车操作规程, 未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及上岗前培训;分管安全生产的设备部部长杨某未有效落实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未落实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制度;对厂区道路安全管理不到位, 厂区事故路段人流车辆密集, 无实施人车分流, 安全防护措施不足。

2 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场内机动车辆具有速度低, 机动性能强的特点。从历年的场内机动车辆事故来看, 主要特征是倾覆、坠落、撞击和剪切等, 引起事故的原因多为使用单位安全意识薄弱, 管理不当, 司机违章作业或操作不当等。

为了消除安全隐患,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1) 加强使用单位的日常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设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并配备专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经质监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 严格执行各类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杜绝违章操作;加强车辆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 保证车辆的本质安全;在场内机动车辆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申请进行检验, 并对检验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消除安全隐患。

(2) 加强对场内机动车辆的检查和检验。新增以及经大修或者改造的厂内机动车辆, 投入使用前, 应当进行验收检验;在用厂内机动车辆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3]检验机构应根据检验规程对车辆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工作装置等9个重点检验项目进行检验, 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使用单位整改到位。

(3) 加强对使用单位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相关主管部门和有关镇街要加大日常巡查力度,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 落实相应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 督促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活动, 对老旧或检验不合格设备进行清理、封存、报废,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以防类似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3 预防措施效果分析

因近年全省场内机动车辆事故频发, 绍兴检验机构与绍兴地区一些安全管理较差或规模较大的公司结成帮扶对子, 对其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帮其健全规章制度, 完善场车设备的安全技术资料, 专人上门进行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培训, 定点定时定人对场内机动车辆进行检验。绍兴某公司自帮扶结对后, 加强了对作业现场的检查, 实行了分道行车, 在必要处增设了安全警示标志, 对于发现的违规操作及时进行阻止。通过一系列的措施, 该公司场内机动车辆伤人事故从以往每年平均发生3起到现今的0起。2015年, 绍兴地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检验机构、使用单位多方努力加强了监督、检验和管理, 未有伤亡事故发生, 效果明显, 措施可行有效。

4 总结

本文对两起典型的场内机动车辆伤亡事故进行了分析探讨, 针对事故的特征和共性问题提出了预警防范措施, 从实施措施的效果来看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消除了安全隐患, 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GB10827.1—2014, 工业车辆安全要求和验证第1部分:自行式工业车辆 (除无人驾驶车辆、伸缩臂式叉车和载运车) [S].

[2]GB10827—1999, 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S].

篇9:厂车辆管理制度

关键词:互动管理  必要性  途径  成效

1 互动管理概述

互动管理是一种双向管理,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员互动。即组织与员工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塑造,目的是激发组织内部每个成员的活力,进而使整个组织保持整体创新能力,促进整个企业和谐发展。

互动管理的范畴包括企业与地方之间的互动、与兄弟单位之间的互动和企业内部的互动。本文所论述的是指企业内部的互动。即通过对话交流,构筑平等心灵契约;通过文化引领,营造环境,激励支撑,在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之间实施三级互动,提高队伍执行力,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2 采油七厂推行互动管理的必要性

2.1 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传统的管理过分注重对“物”的管理,忽视“人本”管理,而现代企业要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使员工对企业由最初的强制承诺变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使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

2.2 油田劳动组织方式的要求

为进一步适应“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新形势,减少管理单元,控制用工总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

2.3 采油七厂队伍现状的客观要求

由于建厂时间短,员工新,文化程度高,但经验不足,缺乏实践,为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才智,创新管理方式,不断适应油田的快速发展。

3 采油七厂推行互动管理的有效途径

3.1 对话交流,构筑平等心灵契约——前提

平等的沟通交流,是企业推行互动管理的前提。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不同层次的需要可以相互转换。在众多的需要中,员工最需要的是能与决策层和管理层进行心灵对话,满足内心深层次要求,构建心灵契约,展现其才能。

为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掌握问题实质,采油七厂的决策者始终以公仆身份经常与员工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妥善处理员工来信来访,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归宿感,还拉近了管理者和员工的距离,防止信息失真,提高了管理时效。

3.2 文化引导,营造互动管理的环境——基础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激发员工的自觉行为。采油七厂坚持以“文化促管理”的思路,变传统说教为文化渗透,积极为员工成才寻求途径,增强了企业向心力。

①目标激励,形成共同信念

企业理念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只有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可和实践,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采油七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用共同信念凝聚、激励员工。在发展初期,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储量不落实,及时调整思路,实施战略大转移,冲出困境,奠定生存基础;建厂后,又以“做黄金搭档,创四好班子,带一流队伍,建百万吨油田”为宗旨;随着发展进程加快,又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引导员工憧憬美好未来,坚定信心与决心,激发热情和干劲,保证油田又好又快发展。

②典型引领,激发敬业精神

典型宣传就是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通过典型的发现、选树、培养和宣传,增强员工荣誉感。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油田卫士”代超、油田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周阿妮、“十大建设标兵”等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英雄模范人物。尤其是“油田卫士”代超同志的“忠于油田,勇往直前”精神,更是感染熏陶了员工,因此就大力宣传,建设员工教育基地,重奖技术状元,激发了员工的忠诚度。

③亲情管理,提升内聚力

针对油田地处较偏远,文化生活单调的情况,先后投资近千万元为基层井站改建、改造员工宿舍,修建鸳鸯楼和员工活动中心,为基层井区配备厨师,想方设法解决临时工的用工形式,为他们买保险,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在这些活动中,厂领导和企业管理人员都积极参加,不仅增加了了解,还增强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团队精神。

3.3 激励支撑,创新体制——保障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他们的能力可发挥到80%~90%。由此可见,激励是挖掘潜力的重要途径。采油七厂从物质、发展和精神三个层面着手挖掘员工潜力,努力培养一支适应“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队伍。

在物质激励上,建立“235业绩互动考核”法,让机关考核基层,基层考核机关(领导考核占20%、基层代表考核占30%、考核组成员考核占50%),从营运指标、控制指标、作风形象指标三方面集中考核,实行一月一考,形成了“人人都是考核者,人人都要被考核”的互评互考机制,有效提高了工作责任心。

在发展激励上,按照“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用人原则,优选干部提拔使用,注重从基层考虑主要优秀干部或骨干,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好的实现价值。

在精神激励上,对业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员工在培训、旅游疗养、入党聘干、先进评选等方面倾斜,增强其荣誉感,激发员工内动力。

3.4 三级互动,增强员工自主管理能力——具体举措

①决策层和管理层之间的互动

中间管理是高层联系基层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充分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才能使决策层的方案取得实效。为此,采油七厂从向上汇报、集体议事、科级干部书面汇报和督察督办等着手,实现决策层和管理层之间的互动。

一是向上级定期汇报。决策层根据各项工作状况,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向上级机关和各部门汇报,及时反映在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求得理解、支持和帮助,提高政策执行力。

二是实行集体议事制度。定期组织召开由决策层和管理层参加的各类例会,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集思广益制订方案、规划,使管理人员有参与权、知情权,提高政策、决策的科学性。

三是实行科级干部季度书面汇报制度。管理层定期向决策层书面汇报工作,决策层给予明确答复,这样就形成一种逐级汇报、各负其责的互动机制。

四是实行督察督办制度。为保障决策的有效实施,成立督察工作小组进行督察,利用网上进行公开通报,对于重大决策项目,采取多部门审批、办公室督办等制度来形成互相监督。

②管理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互动

操作层是基层生产人员,是具体落实人,实现操作层与管理层的良性互动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采油七厂通过实行民主管理、民主测评、工作大检查、实景互动培训等方式,实现了管理互动和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一是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管理可以调动操作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针对操作层的民主管理方式主要采取了厂(区、站)务公开、座谈、收集信息反馈卡、设立意见箱、监督电话等,随时掌握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为油田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

二是实行干部民主测评。为保障员工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力,进一步推动民主建设步伐,加大对干部的测评考核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实行机关、基层互动量化考核,有效促进了队伍建设。

三是实行基础工作大检查。坚持基层管理人员测评、现场讲评、考评和检查与帮促相结合、检查与业绩奖金考核发放相结合、检查与干部聘用相结合、作业区推荐与厂部抽查相结合的“三评四结合”原则,定期组织基础工作大检查,现场讲评,帮促指导,通过自上而下检查,自下而上测评,达到基层和两级机关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是实行实景互动培训。按照“按需施教、突出技能、讲求实效、提高素质”的培训原则,深入开展“实景互动培训”,达到技师和培训人员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实景互动培训法”即在现场,技师就岗位操作规程、工艺流程,危险源点辩识和防护应急自救等为培训内容,对操作人员进行现场讲解、演示,培训人员同样再对技师演示一遍,反复多次。实景互动培训,改变了过去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的状况。

③员工之间的互动

一是进行安全温馨提示。通过设立亲情专栏,悬挂安全警示标语,扩大温馨提示范围,使大家在上岗前能够互相提醒,互相监督,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切实体现“安全为了自己”、“自己安全是对父母最大孝敬”的安全理念。

二是开展各类学习交流。通过举行论文发布、“我来讲一课”等方式,促使岗位员工在相互交流中增进学习,调动了员工参与生产,参与管理,齐心协力促发展的积极性。

4 取得的成效

①更新了员工思想观念,增强了基层自主管理、独立作战的意识和能力,有效提高了管理水平。

②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劳动效率,促进了发展进程。

③提高了员工安全管理的主动性,降低了安全风险。

④转变了工作作风,为创建以“学习型、服务型、高效型、廉洁型”为内容的“四型”机关提供了强力保证。

参考文献:

[1]李红雨.互动管理:学习型组织的实现方式[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4(02).

[2]石钟韶.“互动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延伸[J].时代财会,2002(03).

上一篇:的个人正规借款合同下一篇:专转本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