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自己的节奏奔跑美文

2024-04-22

按自己的节奏奔跑美文(共8篇)

篇1:按自己的节奏奔跑美文

《按自己的节奏奔跑》阅读答案

①朋友有高血压、脂肪肝,医生叮嘱他多锻炼。怎么锻炼呢?他不喜欢篮球、足球,对单杠、哑铃更是手生得很。他选择了跑步,觉得跑步的技术含量最低,也相对安全。

②大学的田径场,早晨8点以前与晚6点以后向公众开放。因此,这两个时间段人也最多,有慢走、快走的,有慢跑的、快跑的,还有倒着走路的。朋友在田径场经常遇到熟人。按理,结伴锻炼最好,一方面该做的运动可以做,另一方面因为可以说说话,时间也相对容易度过。然而,说也怪,朋友一般都是独自锻炼,有时是慢跑,有时是快走。我问他原因,他说:“我是有高血压病的人,锻炼需要有自己的节奏,太快了身体受不了,太慢又起不到作用,只有独自走才能把握节奏。”

③我佩服朋友的智慧,他能一反别人通行的做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锻炼方式。我相信,有了这样的智慧,他在其他方面也能如鱼得水。

④生活的考验无所不在,许多外在的因素常常会干扰我们的心志,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按自己的节奏奔跑。你喜欢写作,觉得文字发表之后能够影响别人。现在有人不喜欢写作的艰辛,只想通过炒作获得名声,他们“成功”的节奏明显会比你的快,你如何选择?

⑤你执掌一方土地,老百姓希望你干实事、做长远的事,但实事、长远的事有时候是隐形的,不像建大广场、大园区能被领导直接看到,你可能会因此丧失一些被提拔的机会,你怎么取舍?

⑥你是个商人,商人以赢利为天职,现在有人通过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或者变相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发了大财,你该不该按下躁动的心?

⑦在我看来,一个人在文坛也好,官场、商场也好,完全不思进取当然是不好的,但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快节奏”,以至让肉体跑在灵魂前面,这样的奔跑是一定会出事的。

⑧按自己的节奏奔跑,说起来是一句话,做起来却费神费力,我们得有足够的智慧。眼前利益是谁都可以看到的,眼前利益可以化为生活的享受也是谁都清楚的,只有聪明的人才知道如果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冲突,应该选择长远利益。曾国藩当年打败太平天国时,有多少人劝他做皇帝啊,但曾国藩始终“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只选择做一个总督,通过这个换取了曾氏后人一代代的平安与优秀。如果曾国藩想要快节奏,像吴三桂一样非要弄个皇帝的头衔,他能做到保家全身吗?

⑨生活中有一个很奇怪的逻辑:一个人按照别人的节奏奔跑,别人做什么你做什么,别人不做什么你不做什么,生存压力反而少些;而若选择特立独行,按照自己的节奏奔跑,那些批评、指责你的声音突然像苍蝇一样冒出来了。这个时候我们要有勇气坚持自己,你要相信自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是经得风吹雨打阳光暴晒的,你要继续自己计划实施的行程,将没有跑完的路程一段段跑完。如此做了,你的世界才会与众不同,生活也才会最终给你最美的微笑。

⑩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其实就是依自己的内心生活。

1、本文表达出作者怎样的观点?(2分)

2、文章前三段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第⑧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认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4、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⑨段的`认证思路。(3分)

参考答案:

1、按自己的节奏奔跑(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其实就是依自己的内心生活。)

2、所讲的故事是:一个重病的朋友按照自己的节奏锻炼自己的身体。作用:(1)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作事实论据,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3、举例认证、对比认证。举曾国藩的融会,并将他的结局与吴三桂进行对比,具体突出地认证了“按自己的智慧奔跑,得有足够的智慧”的观点。

4、首先列举一个奇怪的现象——按别人的节奏跑压力小,按自己的节奏跑被批评指责,接着交代如何做到按自己的节奏跑,最后展望按自己节奏跑的美好结果。

篇2:按自己的节奏奔跑美文

一个已经参加过好几次10公里女子比赛的朋友回答她说:“跑步之前,你要多做几分钟的准备活动,拉伸开身体就不容易岔气了。另外,最重要是要注意呼吸的节奏。我有一个朋友之前跑得很累,三公里都跑不下来,也会出现跑步岔气的情况,我后来教她跑步时怎么呼吸,做到二步一呼一吸或三步一呼一吸,按照这个节奏来,她很轻松地跑了五公里。所以,跑步的节奏是很重要的。”

是的,她说的对极了,掌握跑步节奏这是很多跑者的共识,我在豆瓣上认识的一个资深跑友的个性签名就是:“节奏,要注意节奏。”可见,跑步的节奏对于跑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我第一次意识到跑步节奏这回事是在初中的一次800米体育测验上。因涉及到考试成绩,在开始跑之前我感到有点紧张。当老师一声口哨吹响,很多女同学都飞奔出去,我一下子就落后了,跑到了队伍中后部,这时我更加紧张了。“哎呀,大家都跑得好快啊,我的成绩会不会垫底啊?我要不要跑快一点啊?”当我这么想时,我刻意提升了自己的速度,卖力跑起来,但是才过了十几秒钟,我的大腿、小腿、喉咙、心脏都很不舒服。这时,我又开始进行自我对话:“哎呀,跑太快了。不要看别人了,按照你自己的速度跑就行了,你一定能行的。”

这样的自我鼓励之后,我放缓了跑步的速度,一路非常匀速地跑下来,跑到600米的时候,我已经超过了一个又一个女同学,也许是她们之前跑得太快,后面反而没有体力了。最后这个跑步测验我跑了第二名,与第一名差了三秒钟。

原来,按照自己的节奏奔跑不仅是可以的,还能跑出更好的个人成绩!

跑步的节奏具体讲有三个方面:跑步呼吸的快慢,跑步频率的快慢,呼吸节奏与跑步频率配合的节奏。但在我看来,其实它可以有更广义的内容。

两个月前,我从上海杨浦区搬到普陀区,慢跑地点也从杨浦公园变为了苏州河。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每晚的苏州河都聚集着大量的慢跑者。他们中有大腹便便的中年大叔,也有身材堪比宁泽涛的小鲜肉;有上了年纪,跑姿特别又很能跑的爷爷,也有时不时停下来,跑跑走走的年轻女性;有染着黄色、紫色头发,好像来自附近理发店的杀马特少年;也有穿着刻板,看起来严肃疲惫的企业高管;有穿着专业跑鞋、运动服,戴着臂包、护膝,开着跑步软件的装备控,也有除了一双帆布鞋,什么都不讲究的慢跑者;有看起来和谐有爱的跑步情侣,也有独自奔跑的单身男女……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跑者们的共同特质:按照自己的节奏奔跑。他们每一个人似乎都不会去和其他跑者进行比较,无论是在跑步速度、跑步姿势亦或者跑步的装备上,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奔跑着。他们每一个人好像都专注在自己的跑步节奏里,仿佛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就算他们真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好像也不会太过于在意和较真,更多的是一种好奇。他们也不太在意来自他人的打量目光。所以,每次遇到他们,你感受不到任何紧张或者竞争的感觉,更多的是一种亲切和共鸣,“原来你也在跑步,坚持哦。” 那些擦身而过的瞬间,会心的微笑,短暂的凝视都让人觉得彼此的心近了一些,柔软了一些。

如果说从跑步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那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学习“按照自己的节奏奔跑”。长年坚持跑步的跑者,先会在跑步中学到这一经验和智慧,然后将其推广到自己生活的其他方面。于我而言,“按照自己的节奏奔跑”即意味着不在意别人的目光,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生活着,追逐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我大学毕业后在广告公司做策划,总有人说广告业辛苦,不适合女性,但是我自己很喜欢这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工作。后来我出了书,辞掉广告公司的工作,做起自由职业者,也有很多人会觉得你不上班,没有稳定工作怎么行,做自由职业不务正业啊,还没有社保。再后来我对心理学感兴趣,开始学习心理咨询,考资格证书,成为一名新手咨询师,也有人说心理咨询师无法养活自己……但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选择都感到满意,我的生活从未因这些选择而变得艰难和不如意,反而变得更加富足和自由了。

那些特立独行,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的人,常常会遭到外界的指责和评判,因为很多人不能接受别人与自己不一样。但是,当一个人选择按照别人的节奏生活时,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不被别人接受的事情你想做却都不敢做,你一心只求与他人一样时,也许看起来你是安全的,听不到那些评判的声音,但如果你的内心不快乐,你得到的不是你真正想要的,那你的人生又在为了谁而活,又有何意义呢?

篇3:让每个孩子按自己的设计图成长

“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位在农村的朋友, 他给我剖开了一个苹果, 露出苹果的种子。他对我说:‘每颗苹果的种子里都有一个苹果自己的设计图, 我的任务就是培土、施肥、浇水, 使这个按照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我从来不用无机肥料, 完全让种子自己发芽、成长, 这样的苹果才又香又甜。如果施加了无机肥料, 生长出来的苹果, 就不是按照原来种子的设计图设计出来的苹果了’。听完以后, 我就想, 我们现在的教育不就是用成人的意志去要求孩子、同化孩子, 就像给苹果施加无机肥料, 催它生长一样吗?这种功利化的、扼杀了孩子天性的‘无机化教育’, 难道不应该改变吗?”

大田尧先生提醒我们, 不要让孩子丧失了创造力。书中提及了令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在日本的一所小学里, 老师出了“雪融化之后会变成什么?”这个题目来考大家, 一名学生回答是水, 老师告诉她答对了。另一人回答是春天, 老师判她答错了。

我想, 这样的事例已经不需要再进行过多的解读。我们一向提倡创造性思维, 为此还在不断研究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而心理学家的研究结论却是, 创造性思维根本不是培养出来的, 而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的教育所做的, 就是培植出适合孩子创造性发展的土壤, 而不是去扼杀孩子的创造性。记得《孩子都是哲学家》一书中有一个儿童, 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具备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却在教育的功利性中被扼杀和磨灭掉了。所以, 教育与其说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不如说应该保护孩子的创造性, 使其不被扼杀。

在书中, 大田尧先生追忆了昔日孩子们游戏玩耍的诸多领地, 从山间到田野、从海边到河畔、从胡同到大道, 而今这些地方却被成年人的各种事业夺走了。孩子们也被关在了各自独立的小家庭中, 他呼吁, 不要让孩子远离了大自然, 要为孩子们夺回游戏玩耍所需的自然的舞台。其实, 比失去玩耍舞台更可怕的是孩子们正在失去游戏的时间。现实中, 我们的家长宁愿让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填满孩子的业余时间, 也不愿意留下时间让孩子去大自然中玩耍。

卢梭有一句名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 要浪费时间。”他解释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什么叫虚度?快乐不算什么吗?整日跑跑跳跳不算什么吗?如果满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虚度, 那就让他们虚度好了。”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书中, 大田尧先生讲述了米伦的《小熊的故事》系列, 那是在日本深受孩子们欢迎的儿童连环画。故事的主人公小熊平时想事、做事总是慢腾腾的。别人能马上明白的事, 可到了小熊那儿他却总要不停地问为什么, 直到自己都搞清楚了才肯罢休。朴实憨厚的小熊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奥秘在于人们对他的这种学习态度的认同。大田尧先生批评了学校教育在速度上进行竞争的现象, 他不提倡在孩子们的潜力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的情况下, 急于向前赶。因此, 他主张“不要让孩子迷失在速度中”。

现任日本教育学会的会长、著名教育学家佐滕学先生曾说过:“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我国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张文质先生的一句标志性口号就是“教育是慢的艺术”。而今, 我们的课堂却在速度中迷失了方向。

篇4:按自己的节奏奔跑

大学的田径场,早晨8点以前与晚6点以后向公众开放。因此,这两个时间点人也最多,有慢走、快走的,有慢跑的、快跑的,还有倒着走路的。朋友在田径场经常遇到熟人。按理,结伴锻炼最好,一方面该做的运动可以做,另一方面因为可以说说话,时间也相对容易度过。然而,说也怪,朋友一般都是独自锻炼,有时是慢跑,有时是快走。我问他原因,他说:“我是有高血压病的人,锻炼需要有自己的节奏,太快了身体受不了,太慢又起不到作用,只有独自走才能把握节奏。”

我佩服朋友的智慧,他能一反别人通行的做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锻炼方式。我相信,有了这样的智慧,他在其他方面也能如鱼得水。

生活的考验无所不在,许多外在的因素常常会干扰我们的心志,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按自己的节奏奔跑。你喜欢写作,觉得文字发表之后能够影响别人。现在有人不喜欢写作的艰辛,只想通过炒作获得名声,他们“成功”的节奏明显会比你的快,你如何选择?

你执掌一方土地,老百姓希望你干实事、做长远的事,但实事、长远的事有时候是隐形的,不像建大广场、大园区能被领导直接看到,你可能会因此丧失一些被提拔的机会,你怎么取舍?

你是个商人,商人以赢利为天职,现在有人通过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或者变相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发了大财,你该不该按下躁动的心?

在我看来,一个人在文坛也好,官场、商场也好,完全不思进取当然是不好的,但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快节奏”,以至让肉体跑在灵魂前面,这样的奔跑是一定会出事的。

按自己的节奏奔跑,说起来是一句话,做起来却费神费力。首先我们得有足够的智慧。眼前利益是谁都可以看到的,眼前利益可以化为生活的享受也是谁都清楚的,只有聪明的人才知道如果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冲突,应该选择长远利益。曾国藩当年打败太平天国时,有多少人劝他做皇帝啊,但曾国藩始终“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只选择做一個总督,通过这个换取了曾氏后人一代代的平安与优秀。如果曾国藩想要快节奏,像吴三桂一样非要弄个皇帝的头衔,他能做到保家全身吗?

生活中有一个很奇怪的逻辑:一个人按照别人的节奏奔跑,别人做什么你做什么,别人不做什么你不做什么,生存压力反而少些;而若选择特立独行,按照自己的节奏奔跑,那些批评、指责你的声音突然像苍蝇一样冒出来了。这个时候我们要有勇气坚持自己,你要相信自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是经得风吹雨打阳光暴晒的,你要继续自己计划实施的行程,将没有跑完的路程一段段跑完。如此做了,你的世界才会与众不同,生活也才会最终给你最美的微笑。

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其实就是依自己的内心生活。

篇5:奔跑中找回自己美文欣赏

当了一年的兵,开始连我都不记得自己曾经是什么样了。

从前,好像是内心没肺的乐天派,整天嘻里马拉哈的,不曾有烦恼,也不用去担心什么和惧怕什么。“昨天已过,明天还未到,今天快心最重要”就一直保持这种心态过完少年时光……

喜欢音乐,戴上耳机,让灵魂随音符跳动,无论时机;喜欢文学,掏出美文,让思绪随意境飘游,无论场合;喜欢运动,走出囚笼,让呼吸随心跳疯狂,无论阻力……

随时随地畅心所想,放荡不羁!

那时,热血沸腾,一冲动就报名参军了。一切都偏离了想象中的美好,也许一开始就不该给自己冠上“只为考军校而来”的帽子,那么,生活应该会比今天更加美好……

原本应该是除了工作外,适时的看看书(小说、美文、杂志)、运动(打球、跑步)、写写东西(小说、文章、随笔……)。而不是现在的每天不停工作,学习专业,加班,拍照这新闻,排练各种文艺节目,写一些乱七八糟的……所剩无几的时间,突然想到还要不要去复习一下?内心除了纠结就是矛盾和和休止的抗议。了尽管内心深处一万个不愿意的`抗议着,还是会摆出几本试题,艰难试入……内心的理想防线一次次遭受到冲击,一次次的动摇,一次次的崩溃……

虽然我也很喜欢军人这个职业,只是走军官这条路实在太艰难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担任军官的,能当的谁人不与呢?更何况是一个差点连专科都挂不住的人呢!可每当有人问起时,心里总会紧紧触动了下,却又难以启齿自己早已堕落无所追求了……

本来还编了几个连我都没能劝服的荒唐的借口来说服关心我的人,但细想了下,我又不是为谁而考的,何必多此一举呢!随心所欲吧!

假设每个人活着的长度都一样,那我不一定会选择让路更宽些,但我一定会选择让路更平坦点!

篇6:按自己的节奏来

到了家里,我才想起今天是爸爸考驾照的日子。只见他得意扬扬地用夸张的动作将崭新的驾照摆在我和妈妈面前,脸上仿佛刻着几个大字:“快称赞我”。妈妈作为一个数月前就拿下驾照的人,嘲笑道:“又不是一次就过。”爸爸辩解着:“我看别人都那么快,自己也着急了,所以第一次才急了点嘛。”“着什么急,管别人干吗?又没有时间限制,按你自己的节奏来不早就过了?”妈妈抓住机会开始了说教,最后以爸爸不如自己厉害为借口逃脱了做饭的任务。家中又安静下来。

“按你自己的节奏来不就好了?”这句话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好像从中明白了点什么,却又说不出到底是什么。

这时,我想起了那次在赛马场的经历。当时马场正在举行小规模的障碍赛。障碍赛是扣分制,撞到障碍扣分,马不服从扣分,超时扣分,顺序错了失去资格……最后扣分最少的获胜,若分数相同,则用时少的一方获胜。骑手们都很努力地表现。前面几个选手轮流上场,成绩都不错,扣分也很少,此时该最后一名选手上场了。开场时,他的马跑得飞快,让我不禁为他呐喊。而正当大家都认为他赢定了时,他的马突然撞到了障碍,他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旁边一位似乎很懂行的观众感叹道:“他一定是看到前面的人发挥得好,慌了神。他应该按自己的节奏来。赛马不是求快而是求稳,超时扣的分可比现在这样少得多。”

篇7:按自己的节奏跑

到我这以后。通过一番交谈,总算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思伟(他全名是张思伟)的同班同学兼好友小魁选择了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小魁从小学习钢琴,很早就过了钢琴10级,平时成绩也很优秀,看起来似乎已经有一只脚跨人大学门槛了。现在,小魁好像每天都过得轻轻松松的。而思伟,他的成绩和小魁差不多。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有想去的城市和锁定的专业,参加自主招生肯定也比较顺利。想着自己仍要面对书山题海。而小魁却自在逍遥,思伟原本的节奏就有些乱了。

12月、1月,对有些高三的同学来说,是艺术生考试、各类特长生考试、自主招生考试的两个月。部分同学可以通过这类考试,提前跨入大学校门。不过,这些学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要等待6月的高考。而成功通过这些考试的同学,或多或少对正在紧张备战高考的其他同学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有不少同学都会出现和思伟差不多的情况。

心理不平衡源于比较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感觉心理不平衡的时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不平衡心理源于比较。人与人之间有太多可比较的因素,又有太多用于分出高低胜负的指标。比较的方式不当,比较的“参照物”选择失误,就容易造成认知上的偏差,使人产生不平衡心理。

思伟选择了文化考试成绩作为与小魁比较的参照物。得出自己与小魁旗鼓相当的结果。进而推断“如果我也去参加自主招生同样也会被录取”。思伟以目前两人的生活状况为比较参照物,认为自己本也可以远离高考的重担享受轻松的生活,进而心情烦闷,影响了学习。

思伟心理不平衡,产生了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只是他的比较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首先他选择的比较参照物不够全面。我们都知道自主招生考试不仅看重考生的成绩。还要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是否有文体特长、是否获得过全国性的奖项等等。其次,兴许老师很看好小魁的钢琴特长。可即使小魁通过了自主招生考试。他也不可能像思伟想的那样完全没有压力。陌生的大學专业知识,大学老师更高的期待或许都在提醒他还不能放松,高中生活的结束正是大学生活的开始呢。甚至有人这么认为,高考的经历无疑是一次重要的人生阅历,有了这一次考验。今后遇到类似情况就多了一份决胜的信心。如此看来,小魁没有经历高考也并非毫无遗憾。

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在所难免。但跟谁比,怎样比,比什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想从不平衡心理的误区中突围出来,可以从改变认知和调节情绪这两方面着手。

改变认知偏差

理性地分析会发现,生活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永远的输家,诚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在这里我想先表扬思伟,表扬他在最初作出选择的时候,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畏惧高考这个艰险的关口,坚持了自己向往的学校和专业。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

人生的道路很长,一次磨砺+只要成功克服。会给我们的成长带来非凡的意义。人各有其人生际遇,各有其人生道路,没有人知道哪条是康庄大道,哪条会布满荆棘。路向何方,唯有已然上路并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人才会明白。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能坚定地走下去,相信前方是一道绚烂的风景。

所以这时候的思伟,应该告诉自己,我已经作出了最适合的选择,我也将为此付出努力。

情绪的自我调节

过分强烈的情绪反应,往往会抑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使意识活动范围变得狭窄,使人失去正常的推理判断能力,从而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价值及后果,进而引起正常行为的瓦解。思伟因为心理不平衡引发了烦闷、急躁、愤怒等负面情绪。已经影响到他的学习状态,短期内会降低学习效率,长期发展会给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对此,他可以适当进行一下情绪的自我调节。同样,这个方法也适合大多数的同学。

回想一下,以前当你做什么事时,感觉会特别开心。有同学可能是听音乐,有同学可能是找朋友聊天,也有同学可能是看喜剧电影,还有同学可能是运动……具体来说,每个人不开心的时候,都有一些办法(这一点无需怀疑,好好回忆一下自己开心的时刻)让自己摆脱负性情绪,心理学家把这些方法称为个体情绪的“百宝箱”。所以,当负性情绪出现的时候,不妨打开自己的“百宝箱”,你会发现这种状况会得到改变。你还可以跟周围同学就这个问题进行一番交流,使你“百宝箱”中的宝贝更多。

关键时候,要记得打开你的“百宝箱”!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憧憬美好的未来使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这股动力带来了强大的意念,更应该有坚持不懈的行动。选择了目标,就要通过切实的行动来落实,一个个小的成功之中,你会体会到美妙的成就感,慢慢人也自信起来。成功是一点点积累的,不经过程而直奔终点,不从卑俗而直达高雅,舍弃细小而直达广大,跳过近前而直达远方,都是一种思想误区。我们有了远大的目标,但千万别忘记目标就像靶子,在你的有效射程之内才有意义,有你逐步接近目标的行动才能让梦想实现。

按自己的节奏跑

曾有记者问孙海平教练:“刘翔是男子110米栏的世界冠军,但同时世界上还有一两个可以和刘翔一争高下的选手,目前他们都有赶超刘翔的实力。刘翔会感到很有压力吗?如果有的话你是怎么帮他排解这种压力的呢?”

孙海平回答说:“很多时候,有高水平选手在刘翔身边。都会不自觉地跟着他的节奏跑。到了后来全部被刘翔给带乱了。比如,雅典奥运会决赛,身边的杜库雷就在最后一个栏碰栏摔了出去;而在一系列欧洲比赛中,美国老将阿诺德的节奏也多次被刘翔带乱。从某种意义上说,刘翔并不会惧怕身边的高手有多强,反倒是身边的选手会受到刘翔的影响。所以我们不怕对手,我们按自己的节奏跑。”

篇8:中国企业要“按自己的节奏起舞”

6月6日,美的集团董事长、总裁方洪波,美的集团董事、副总裁袁利群,合计增持美的集团股票101万股,增持资金近1800万元。随后,美的集团董事、副总裁蔡其武和黄晓明,董事栗建伟也相继增持。

美的官方新闻稿称,此举“体现了公司管理层对集团经营增长的信心”。

来自美的集团的业绩报告,是对上述说法的佐证。2013年,美的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10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3亿元,同比增长38%。方洪波称,2013年美的集团“资产、财务状况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转型取得初步效果”。

今年一季度,美的集团经营持续向好,实现营业收入383.5亿元,同比增长22%;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业绩表现居中国家电行业前茅。

2014年,美的集团确定了与格力电器相同的营业收入增长目标——200亿元。从第一季度业绩表现及占全年营业收入比例看,2014年美的集团营业收入规模有可能恢复到1450亿元左右,高于格力电器,而利润与格力电器的差距有可能缩小到25亿元以内。2013年,美的集团与格力电器的利润差距是35亿元。

目前,中国家电企业都在谋求转型,从功能机时代向智能时代转型。例如,中国白电三巨头之一的海尔集团,宣称转型已持续多年。以黑电为主的企业转型积极性更高,以长虹集团为例,伴随产业转型的还有企业体制改革。而美的集团早在2011下半年年就开始进行战略转型。

美的集团的新战略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是“精品战略”,二是“效益第一,规模第二”。其着眼点是培育企业的“内生型”增长力。

2013年10月,刻意避开媒体两年多的方洪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转型升级后的美的集团,将坚持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重点是生产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不再关注竞争对手如何做,不再关注市场格局,不再关注行业内的地位和排名”,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才是美的集团的聚集点。

业界解读美的新战略认为,如今美的已彻底抛弃中国企业多年来形成的“重营收、重对手、重排名”的积弊,向国际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迈进了一大步。

改变多年形成的观念并不容易,尤其在行业大环境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的今天。对中国家电行业稍有观察的人都知道,彩电企业经营业绩一直不如白电,根子在于整个行业过于浮躁,动辄打价格战,一个企业有小动作,其他企业马上跟随,鲜有企业认准目标持之以恒地走出自己的模式。2013年以来,这种情况愈加明显,彩电企业被互联网品牌牵着鼻子走,十分被动,天天疲于应付价格战,结果销量没有上升,利润反而明显下降。

白电企业则一向沉着冷静,始终抓住产品和技术两大要素不放,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当属格力电器。综观成功的国际企业,无一不是产品与技术卓越型企业。产品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价值,但是,这个浅显得不能再浅显的道理,不少企业就是不懂,它们更愿意把心思放在营销上,认为营销才是支撑销售的最大力量。为什么这么多年中国产品始终无法和国际品牌同台竞技?比如,和中国企业几乎同时起步的韩国家电企业三星、LG,已跻身国际品牌之列。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企业的产品和三星、LG不在同一个层面上——虽然近年来中国产品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企业对价格与营销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品质、技术乃至品牌,中国企业更注重眼前利益,较少为5年、10年之后的发展布局,导致它们很短视。

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干扰,其中之一就是政府。政府直接、间接的干预,对企业影响很大。但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家普遍缺少一份淡定的心,过于在意外界评价,过于在乎竞争对手的表现,眼睛始终向外张望,较少低下头思考自己的事情,才是最大的原因。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一个人天天幻想“一朝成名天下知”,不愿踏踏实实干实事,他能成功吗?不可能。为什么中国难出伟大的企业?为什么中国人始终被排除在诺贝尔科学奖大门之外?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缺少认准目标寂寞前行的人,而耐得住寂寞与孤独其实是一种美德。

华为和它的领导人任正非,被国际媒体视为中国企业的例外。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华为低调到不为人关注,但这并不妨碍它布局自己的市场与技术。即使今天的华为,仍然不能说是一个高调的公司,只是它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低调而已。这一点,恰恰是华为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面壁十年图破壁”,高僧大德的境界是修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个企业或企业家,一旦变得浮躁,就会注重眼前利益,不愿意为未来的生存谋势布局,而是过多地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结果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大大增加。

我喜欢将华为和海尔对比,这两个企业代表了两种类型:一个内敛,一个张扬;一个追逐表面的繁华,一个致力于内在的完美。其领导人也大相径庭,一个刻意逃避聚光灯,一个着意展示自己的“精神领袖”形象。结果,两个企业差距越拉越大。

有人说: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只会带来两个结果:其一,失去自我;其二,被别人打败。

在和企业家交流时,我喜欢问一个问题:你认为iPhone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我得到的答案千奇百怪。在我看来,乔布斯用长达7年时间开发一款iPhone,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

据统计,中国企业开发一款产品的平均周期不到6个月,这就是它们经常宣传的“一年推出多款新品”。中国手机开发周期最长的是锤子,大约两年,这是我向锤子和罗永浩致敬的原因,在我看来,他做到了别人没有做到的,实属难能可贵。你可以想象一下:不到6个月的开发周期能做出什么样的产品?毫无疑问,对产品进行细枝末节的改动,仅此而已。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微创新。须知,微创新到什么时候也不可能让你成为行业领导者,只能让你的企业成为追随型企业。

中国企业走到今天,必须深刻反思过去多年走过的弯路和教训,检讨自身的不足,知耻而后勇,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自己的企业没有成为一家令人尊敬的公司?”“为什么没有建立抵御风险的护城河?”“为什么盈利能力上不去?”“为什么自己的产品不得不走低价路线?”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了你的企业才有希望,否则,只能你的企业只能徘徊在低竞争层面。

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学会放下某些东西,给心灵减负。竞争对手做什么,以及行业排名真的不重要。如今,方洪波给美的集团减负,将企业关注的重心从外部调整到企业内部,其实是彻悟了企业经营的真谛,是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升级的表现。我甚至认为,这是美的集团为期两年的战略转型最大的收获,可以确保美的集团未来若干年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一条总是调整航向的船,永远无法抵达彼岸。

乐观预测,未来3年内美的集团有望持续在营业收入、盈利双增长局面运行,不排除到2017年总营业收入赶超海尔的可能。

上一篇:余欣荣在全市科学技术表彰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职工之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