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包装食品的定义

2024-05-02

预包装食品的定义(通用6篇)

篇1:预包装食品的定义

执法者的看法从新标准看预包装食品的定义(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什么是预包装食品,这是监管工作实践中非常具体的问题。准确界定预包装定义的内涵和界限,对于依法开展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预包装食品定义的分析,阐述了预包装食品的两大特征,预包装食品与散装食品、裸装食品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实践中对预包装食品定义的把握问题。

预包装食品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概念。准确界定预包装食品定义的内涵和界限,对于依法开展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监管实践中,却经常出现将预包装食品与散装食品、裸装食品相混淆的情况,不仅许多普通消费者难以正确识别,即使生产企业自身对此的认识也很模糊,在监管部门之间或者监管部门内部也存在不同的认识。日前,国家卫生部发布了《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预包装食品的定义作出了更为详尽的规定,这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把握预包装食品定义的内涵。

预包装食品定义的演变过程

目前,有关预包装食品的定义主要来自《GB7718-2004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食品安全法》和《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2005年开始执行的GB7718-2004,将预包装食品定义为“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装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2009年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定义了预包装食品,即“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即将于2012年开始执行的GB7718-2011,将预包装食品定义为“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预先定量包装以及预先定量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的食品。”

从上述三个定义的细微差别,我们可以看出预包装食品定义的演变过程。在GB7718-2004中,强调了预包装食品的两个重要特征,即“预先定量”和“包装或装入(灌入)容器中”,但作出了一个限制性条件,即“向消费者直接提供”。对于预包装食品的两个重要特征,在其后的《食品安全法》和GB7718-2011中,均得到了确认,仅仅将“包装或装入(灌入)容器中”修改为更为准确的“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表述。但对GB7718-2004中提出的限制性条件,则予以了取消。《食品安全法》不再规定“向消费者直接提供”这一条件,而GB7718-2011则作了进一步的明确,提出“本标准适用于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和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标签”,“不适用于为预包装食品在储藏运输过程中提供保护的食品储运包装标签、散装食品和现制现售食品的标识”。显然,在GB7718-2011中,预包装食品包括了两种形式,即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和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

预包装食品定义的辨析

(一)预包装食品的准确含义

从上面谈到的三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所谓预包装食品具有两个根本的特征,首先是“预先定量”,其次是“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同时具备这两个特征的加工食品就是预包装食品。任何一个特征不具备,则不成为预包装食品。

从上面谈到的三个定义,我们也可以看到预包装事实上描述的是特定情形下的一种状态,比如“直接提供给消费者”时。而定义的演变也表明对于特定情形状态的要求已经取消,即预包装不再仅仅是指面向消费者销售时的状态,也包括了非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时的状态,这是预包装食品定义的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二)预包装食品与裸装食品的联系和区别

我们知道同时满足“预先定量”和“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两个特征的加工食品就是预包装食品,任何一个特征不满足就不是预包装食品。具有“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特征的食品,我们可以称之为包装食品;而与之相对应,不具有“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特征的食品,就是裸装食品。包装食品和裸装食品业是一对相对立的概念。预包装食品肯定是包装食品,但包装食品未必是预包装食品,预包装食品只是包装食品中的一部分。而裸装食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包装,显然预包装食品不可能是裸装食品。

以往很多同志对GB7718-2004中预包装食品的定义存在误解。将“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装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中的“或者”,理解为预包装食品包括“预先定量包装”的食品和“装入(灌入)容器中”的食品两种。从而导致将所有包装食品理解为预包装食品的错误,进而又出现了将裸装食品等同于散装食品的错误。事实上,这里的“或者”指的是包装形式上的选择,既可以选择“包装”,也可以选择“装入(灌入)容器中”,但其前提是“预先定量”。而此次GB7718-2011的出台,对预包装食品的定义作了清晰的阐述,有力地澄清了以往的误解。

(三)预包装食品与散装食品的联系和区别

对于散装食品的定义,目前我国尚无法律法规或者标准层面的规范。主要依据是卫生部于2003年印发的《关于印发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通知》(卫法监发〔2003〕180号)。在这一规范性文件中,将散装食品定义为“无预包装的食品、食品原料及加工半成品,但不包括新鲜果蔬,以及需清洗后加工的原粮、鲜冻畜禽产品和水产品”。

具有“预先定量”特征的食品,我们可以称之为预先定量食品;而与之相对应,不具有“预先定量”特征的食品,就是散装食品。散装食品是指称量销售的食品,即不预先确定销售单元,按基本计量单位进行定价、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的食品。预先定量食品和散装食品是一对相对立的概念。显然,预包装食品是预先定量食品,但预先定量食品未必是预包装食品,预先定量食品也包括无包装的预先定量食品,预包装食品只是预先定量食品中的一部分。而散装食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并非“预先定量”。

以往,很多同志把散装食品等同于裸装食品,事实上这也是不准确的。裸装和散装是不同的范畴,并不具有同一性。裸装食品是指没有包装的食品,它是与包装食品相对应的概念。散装食品是指不预先确定质量或体积的食品,它是与预先定量食品相对应的概念。裸装食品最大的特点是并非“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而散装食品最大的特点是并非“预先定量”。散装食品可以有包装,比如拆零销售的糖果;也可以无包装,比如拆零销售的大米。是否有包装并不是区分预先定量食品和散装食品的标志。裸装食品和散装食品又存在着交集,无包装的散装食品就是裸装食品,有包装的散装食品就不是裸装食品。

实践中对预包装食品定义的把握

(一)准确把握预包装食品的状态

我们注意到所谓预包装食品都是在特定情形下的一种状态。而从GB7718-2004到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定义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取消了“向消费者直接提供”这一限制性条件。在GB7718-2011正式实施前,我们所指的预包装食品是指向消费者直接提供时的预包装食品,也即在面向消费者销售时,如果某食品是预先定量并且包装好的,那么它就是预包装食品。在GB7718-2011正式实施后,预包装食品就不仅包括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预包装食品,还包括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预包装食品不再仅仅指面向销售者销售时的状态,任何一个状态下,只要某食品是预先定量并且包装好的,就可以视之为预包装食品。当然,预先定量还需要符合“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这一规定。

(二)准确把握预先定量的概念

预先定量是指在包装完成后即具有确定的量值。而依据GB7718-2011,这一确定的量值应当是“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即其量值是统一的。如果某企业将其产品进行了包装,并且称量后标注了净含量,但这些净含量是不统一的,有0.5kg,也有0.6 kg或者0.7kg,那么它们依然不是预包装食品,还是散装食品。

(三)准确把握GB7718的适用范围

GB7718是有关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技术性法规。我们注意到GB7718-2004规范的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但GB7718-2011有所扩大,包括了所有的预包装食品。特别是某些食品生产企业虽然生产散装食品,但以预先定量且“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的大包装出厂销售时,大包装上的标签就应符合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的标签要求。

GB7718-2011也申明该标准“不适用于为预包装食品在储藏运输过程中提供保护的食品储运包装标签、散装食品和现制现售食品的标识”,因而这三种情况下,并不执行GB7718-2011的规定。

此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五章《农产品包装和标识》对食用农产品的包装和标识做出了专门规定,农业部也制定了《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70号)。因而食用农产品的标签标注也不执行GB7718-2011的规定。

(四)准确把握散装食品

从生产企业角度出发,在产品出厂时都应当是有包装的。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产品质量法》的释义,“所谓„产品包装‟,是指为在产品运输、储存、销售等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促进销售,按照一定技术方法采用的容器、材料和附着物并在包装物上附加有关标识而进行的操作活动的总称”。依据这一释义,对食品进行包装的目的是为了运输、储存、销售的需要。我们知道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形式是集中生产,并通过流通环节分散销售给消费者。这种生产经营形式不同于现做现卖,也不同于餐饮环节。现做现卖主要的特点是现场制作,现场销售,直接面向消费者;餐饮环节主要的特点是现场制作,现场销售,现场消费。因而在现做现卖和餐饮环节可以允许存在裸装食品。食品生产企业由于绝大部分的产品都需要通过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才能提供给消费者,依法必须保障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中食品不受外界污染,因而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必然是有包装的。

当然这一包装可以是预包装,也可以是运输包装。预包装食品当然是有包装的,散装食品也应当有运输包装。《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2004版)实用说明》指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里生产的食品都是有包装的,有的是预包装,有的是运输包装。只要是有运输大包装的都应当进行标注。如果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将生产出来的食品装入槽车、容器或者转运箱进行转运的,应当提供食品标签及相应的食品检验报告”。卫生部《关于印发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通知》(卫法监发〔2003〕180号)也规定,运输散装食品必须使用专用运输工具,并在符合食品保存条件的状态下运输;出厂的散装食品必须采用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进行密封包装。

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中,所有出厂销售食品都是有包装的(包括预包装和运输包装),有包装的预先定量食品就是预包装食品。因而我们可以进一步将预先定量食品与散装食品之间的对立简化为预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之间的对立。

散装食品的产生有两个源头。其一是在流通环节普遍存在的拆零销售行为。比如,100kg/袋的大米,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在出厂时是预包装食品;但流通企业拆零后,大米就不再以预先定量的形式出现,而转化为散装食品。在这种情况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按照GB7718的规定,在其产品外包装上标注标签信息。而流通企业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中有关散装食品销售中标签标注的规定和卫生部文件的要求做好标签标注工作。

其二是以包装形式出厂的散装食品。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预先定量的大包装形式出厂。大包装内装的虽然是散装食品,但大包装本身依然符合GB7718-2011中有关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的定义,因而大包装的标签仍然要符合GB 7718-2011的规定。第二种是以非预先定量的大包装形式出厂。此时,大包装内装的是散装食品,大包装本身并不符合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的定义,因而只是运输包装,其标签应当按照卫生部文件的规定进行标注。上述两种情况下,大包装内所装的散装食品,如果其带有包装,这包装上的标签也应按照卫生部文件的规定标注。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篇2:预包装食品的定义

之前,卫生部网站对《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目前,两个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进入报批前的最后调整阶段。7月份,中国疾控中心分别在北京、宁夏召集了由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参与的标准定稿研讨会。

以下就我所知道的信息分享给大家:

•坚持将该标准定为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

会中再次论证了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修订为《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安全标准》的可行性、必要性;尽管行业协会、企业代表们从多方面提出质疑,但会议主持方坚持了该标准作为强制性食安标准的定位。

•如何规避监管与企业执行的矛盾?

对于将该标准修订为强制标准,食品企业方最担心的是监管部门直接以营养成分的标示量来执法抽查,并按不符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执法。对此,会议主持方表示理解,并认为标准本意并非要达到此效果。为此,初步拟将标示值规定部分改为资料性附录,试图规避监管与企业执行的矛盾点;此修改方式是否可行仍需确认。

•营养标签标准与特殊膳食标准的衔接与区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不涉及食品营养标签的规定;标示营养标签要符合《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规定;《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仅适用于特殊膳食用食品。•明确添加剂“通用名称”所指

会议讨论结果:添加剂通用名称,包括GB2760中添加剂的具体名称、功能及代码。•推动添加剂标注方式向国际规范看齐

国际规范CODEX对标签中添加剂的标注方式,要求同时标注具体名称和在产品中的功能类别。会议主持方也认为,单纯标注具体名称并不利于消费者对添加剂的理解,希望能借此次标准修订能直接向国际看齐。对此,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们列举了中国标准体系和企业现实仍存在的难度,会议主持方最后初步认同,在标准中写入添加剂三种标注方式:①添加剂具体名称;

②添加剂具体名称+功能类别;

③添加剂功能类别+添加剂代码。

•将过敏源标示列为推荐性条款。

•生产者、经销者标注原则:实际生产的企业方要标出来,承担法律责任的企业也要标出来。

•标准公布与过渡期:依卫生部任务安排,该标准须于年底公布;对过渡期将视修订内容对各方的影响程度而定,会给企业留有足够长过渡期,如两年。

篇3:预包装食品的定义

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是食品标签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当前滥用食品添加剂已被视为造成食品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如何在食品标签中正确标示食品添加剂显得尤为重要。为规范食品标签中食品添加剂的标示行为, 本文就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于食品标签中食品添加剂标示的规定进行了深入分析。

1 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 随之, 国家相关部门对我国原有食品标签的相关部门规章、国家标准做出重大修订, 相继出台了《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修订版) , 发布了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等国家强制性标准。目前, 我国在预包装食品标识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2 我国法律法规及标准中对预包装食品标签中添加剂的标注要求

2.1 食品添加剂有关定义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所指的食品添加剂是那些无论是否具有营养价值, 其本身通常不作为食品消费、不作为食品中典型成分的物质, 是在食品生产、加工、制作、处理、包装、运输或储藏过程中, 出于技术 (包括感官) 的需求而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添加物本身或其副产物直接或间接合理地成为食品的一部分或者会影响食品特性, 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食品添加剂不包括污染物, 或者为了保持或提高营养价值而添加的物质或氯化钠[2]。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定义基本是一致。GB2760-2011中对食品添加剂定义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 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2.2 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中食品添加剂标示规定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 标签应当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生产许可证编号等。其中强调食品添加剂应标注其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GB 7718-2011对预包装食品标签中食品添加剂的标注做出如下规定:

(1) 单一食品添加剂的标注。食品添加剂应当标示其在GB 2760-2011中的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可以标示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 也可标示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并同时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或国际编码 (INS号) 。当采用同时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和国际编码的形式时, 若某种食品添加剂尚不存在相应的国际编码, 或因致敏物质标示需要, 可以标示其具体名称。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不包括其制法。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25%的复合配料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 若符合GB 2760-2011规定的带入原则且在最终产品中不起工艺作用的, 不需要标示。例如:食品添加剂“丙二醇”可以选择标示为: (1) 丙二醇; (2) 增稠剂 (1520) ; (3) 增稠剂 (丙二醇) 。

(2) 复合食品添加剂的标注。复合食品添加剂应当在食品配料表中一一标示出在终产品中具有功能作用的每种食品添加剂。

2.3 关于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标示注意事项

(1) 食品添加剂可能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 GB 2760-2011列出了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 供使用参考。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照食品添加剂在产品中的实际功能在标签上标示功能类别名称。

(2) 如果GB 2760-2011中对一个食品添加剂规定了两个及以上的名称, 每个名称均是等效的通用名称。以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又名甜蜜素) 为例,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和“甜蜜素”均为通用名称。

(3) 根据食物致敏物质标示需要, 可以在GB 2760-2011规定的通用名称前增加来源描述。如“磷脂”可以标示为“大豆磷脂”。

(4) 根据GB 2760-2011表A.2规定, 添加阿斯巴甜的食品应标明:“阿斯巴甜 (含苯丙氨酸) ”。

3 预包装食品标签中食品添加剂不正当标注

3.1 未标注食品添加通用名称

在《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及G B7718-2011发布实施之前,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要求是: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应标示具体名称, 其他食品添加剂可以按GB 2760-2011的规定标示具体名称或种类名称。所以很多食品企业对除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外的其它食品添加剂还是只标注类别名称, 未标注通用名称。例如, 食品中添加了“柠檬酸”, 只标注“酸度调节剂”, 而没有按照《食品安全法》与GB 7718-2011的要求标注具体名称。

3.2 扩大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规定, 食品企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和添加量必须符合GB 2760-2011的要求, 不可超出GB 2760-2011规定的使用范围。很多企业在产品研发或配料时, 因不了解GB 2760-2011的标准要求, 出现无意识或故意添加非适用于本产品的食品添加剂, 结果在标示时也出现错误。例如, 月饼生产企业在制作饼皮的时候添加着色剂 (柠檬黄) , 柠檬黄在GB 2760-2011范围是可以用于“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 (仅限布丁、糕点) ”中, 这样就出现企业扩大食品添加剂适用范围的现象。

3.3 复合食品添加剂的标注错误

企业在使用复合食品添加剂时未将原始配料一一列出, 仅标注复合食品添加剂名称。

3.4 生产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未标注

有些食品企业在生产中使用了多种同一功能或多种食品添加剂, 但是在配料表中只标注一种或其中几种, 未能全部标注。这种做法属于欺诈行为, 企业必须按照生产实际标注其添加的全部配料。

3.5 食品包装上标注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不正当声明

在产品包装上标示“本产品不含 (加) 防腐剂”、“本产品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等诸如此类的声明, 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消费者。

4 结论

关于食品制造商对添加剂在食品包装标签上的不正当标示, 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指导性文件《标签说明通用导则》中明确地指出:食品标签中会引起消费者怀疑类似食品安全性或会引起消费者恐惧心理的声明是应该被禁止的。目前, 我国对食品标识中食品添加剂的标注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将不断完善, 逐步缩小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 这将会更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性和食品的真实性, 维护消费者最大利益。

摘要: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是食品标签的重要内容,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在预包装食品标签中的标示行为, 本文就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以及对食品添加剂标示的规定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标签

参考文献

[1]毛新武.各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食品添加剂标示规定的对照分析[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6.

篇4:预包装食品的定义

记者:从今年的1月1日起,我国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正式施行。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要有“营养成分表”。什么叫预包装食品?

韩军花:按照我国相关标准的定义,预包装食品是指预先定量包装后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并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的食品。

记者:也就是我们通常在超市见到的包装食品吧?如包装饼干、奶粉、酸奶等。预包装食品为什么要有营养成分表?

韩军花:这是我国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综合考虑到我国居民的慢性病发生发展情况,以及国际营养标签法规的大环境而确定的。

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膳食中盐、脂肪和能量的摄入偏高,同时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不断增加,成年人超重率达25.0%,肥胖率10.6%;高血压患病率达到18.8%,比1991年增加了31%;血脂异常患病率18.6%;糖尿病患病率2.6%,还有1.9%的人为空腹血糖受损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负担是我国目前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

国际上很多国家通过在预包装食品上标示营养标签来提高消费者营养健康意识、调整膳食结构和健康水平,这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如美国要求所有包装食品标示营养标签已有近20年的历史,全民“营养标签和教育法案”大大提高了美国国民的营养意识。调查显示,营养标签教育法案实施3年后,美国80%的消费者知道了《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3%的消费者脂肪摄入量降低,而27%的人群血液胆固醇水平下降,心血管疾患等四大疾病的医药费用降低5%。2003年和2006年美国又两次修改营养标签标识范围,扩大了健康声称条目,目前已有15项强制性标识的营养成分,是营养成分强制性标示项目最多的国家。欧盟的经验也认为,过去十几年营养标签发挥的对全民的营养学教育和健康促进作用是巨大的,为了全民健康的需要,更广泛地开展和实施食品营养标签很有必要。

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制订和实施正是参考了国外的经验、考虑到国内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在标签上标注营养成分表,对于指导和规范食品营养标签的标示,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和消费者身体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那请韩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营养成分表都有哪些内容?

韩军花:营养成分表标有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和营养素参考值NRV%。

营养成分的名称、含量值都比较容易理解。这里主要介绍一下NRV%。NRV(营养素参考值)是专门用在食品营养标签上,用来比较营养素含量高低的数值,可以大致告诉消费者食品中该营养素的含量能满足需要的程度。比如蛋白质的营养素参考值是60g,某产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为9.0g/100g,则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NRV%)是15%,吃了这100g食品,大致可以满足一个人一天对蛋白质需要量的15%左右(当然,因体重、年龄、体力活动水平不同,不同的人一天所需要的蛋白质也不同,这里是就一般人群而言)。

记者: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使用营养成分表?

韩军花:我们以某饼干的营养标签为例。

表的左列为能量和各成分的名称。由于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与我国居民的主要营养相关问题(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以及慢性代谢综合征(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密切相关,因此《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要求上述内容必须标示在营养成分表中。营养成分表的中间列标示的数值为左侧的能量和各成分对应的含量数值,一般以每100克、每100毫升或每份的含量来表示。表中最右列为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NRV%)。

对照营养成分表,我们可以拿起计算器来算一算。首先看看一个包装或一份食品的质量,然后和营养成分表中的含量数据相乘,就可以知道吃了这个食品后我们摄入了多少能量和多少营养成分,以及占到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

以上表中的脂肪为例:假如一包饼干的重量为200克,如果我们一天吃完了这包饼干,我们就摄入了45.4克脂肪,基本满足了我们一天需要量的38%×2=76%,如此,消费者应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尽量减少其他来源的脂肪摄入量,保证膳食平衡。

记者:《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的营养声称是什么意思?

韩军花:营养声称是指对食物营养特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含量声称指描述食物中能量或营养素含量水平的声称。声称用语包括 “含有”、“高”、“低”或“无”等;

从保护消费者利益、保证企业公平竞争和遵照科学的原则考虑,在《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附录C中对每一个声称都有含量要求和限制性条件。例如:如果要声称是维生素A的“来源”或“含有”维生素A,其维生素A的含量要求是:≥15%NRV/ 100g,或≥7.5%NRV/ 100ml,或≥5%NRV / 420kJ,就是说,只有当产品中维生素A的含量满足以上任意一项要求时,才可以使用上述声称用语。同样的,“高蛋白”要求每100克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大于等于12克,或每100毫升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大于等于6克;“高钙”要求每100克食品中钙含量大于等于240毫克,或每100毫升食品中钙含量大于等于120毫克。所以,企业如果在包装上使用这样的声称,必须满足相应条件,否则就是虚假或错误的声称。

记者:熟知了这些知识,公众就不会对“高钙”等词语似知非知了。

韩军花:比较声称是指与消费者熟知的同类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或能量值进行比较后的声称。声称用语包括“增加”和“减少”等。所声称的能量或营养成分含量应比参考食品提高或减少了25%以上。比较声称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可比较的参考食品或基准食品,该食品应为消费者熟知、容易理解的同类或同一属类食品。例如白面包可以作为“增加维生素A面包”的参考食品,纯牛奶可以作为“加钙牛奶”的参考食品等。

记者:那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什么意思?

韩军花: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指某营养成分可以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声称。为了规范企业使用,避免出现不科学、不客观甚至防病治病等虚假、错误声称,确保正确无误,《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附录D中给出了能量、蛋白质、脂肪(包括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胆固醇、碳水化合物、钠、钙、铁、锌、镁、碘、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泛酸、膳食纤维共23个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功能声称标准用语。产品营养成分含量在满足营养声称的要求和条件时,可以使用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用语。如果某一营养成分给出了3条标准用语,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特点任选其中一条或一条以上。如果该产品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营养成分均满足声称的要求,可同时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分的功能声称用语。任何对功能声称用语进行的改变都是不允许的。

功能声称必须是在营养成分含量达到标准的前提下才能使用,是消费者关注的内容之一。

例如:

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暗视力。

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并维持骨密度。

营养标签是食品走向“营养化”、“健康化”的一个新起点,可以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营养信息,选择适合自身的健康食品,促进膳食平衡;而公众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反过来也会引导企业生产更健康、更营养的产品,促进食品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我们期待,在营养标签规范实施后不久的未来,在下一次的全国营养健康调查中,中国居民的营养和健康状况也能发生可喜的变化。

篇5: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2004-05-09

前 言

本标准的5.3是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CODEX STAN 1-1985(1991、1999修订)《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同时参考了美国联邦法规§101部分《食品标签》。

本标准代替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本标准与GB7718—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 标准名称改为: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 将GB7718—1994“第4章基本原则”和“第8章基本要求”合并为本标准的“第4章基本要求”,并作了修改和补充;

—— 增加了“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mm”(见4.8);

—— 增加了“配料清单中可以使用的类别归属名称”(见5.1.2.2.2);

—— 增加了“净含量计量单位的标示要求”(见5.1.4.3)和“净含量字符最小高度要求”(见5.1.4.4);

—— 增加了集团公司、分公司、生产基地或委托加工预包装食品的单位名称和地址的标示要求(见5.1.5);

—— 增加了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限的预包装食品类别(见5.2.1);

—— 增加了“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GB 7718-2004是食品标签系列国家标准之一,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还有:

GB 10344-2004《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代替GB 10344-1989); GB 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代替GB13432-1992)。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起草工作组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煜、王燕京、王美玲、白德美、田栖静、田明福、许洪民、杨桂芝、杨晓明、张丽君、陈瑶君、郑欣、赵学军、董洪岩、嵇超、简慧薇、蔺立男。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7718—1987;GB 7718—1994。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基本要求(见第4章);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强制标示内容(见5.1);

——预包装食品标签强制标示内容的免除(见5.2);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非强制标示内容(见5.3)。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给消费者的所有预包装食品标签。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 12493 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

GB 13432—2004 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预包装食品 prepackaged foods

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装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

3.2

食品标签 food label

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

3.3

配料 ingredient

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并存在(包括以改性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的任何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

3.4

加工助剂 processing aid

加工辅助物

本身不作为食品配料用,仅在加工、配制或处理过程中,为实现某一工艺目的而使用的物质或物料(不包括设备和器皿)。

3.5

生产日期 date of manufacture

制造日期

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

3.6

包装日期 date of packaging

灌装日期

将食品装入(灌入)包装物或容器中,形成最终销售单元的日期。

3.7

保质期 date of minimum durability

最佳食用期 best before

最短适用日期 date of minimum durability 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预包装食品可能仍然可以食用。

3.8

保存期 use-by date

推荐的最后食用日期 recommended last consumption date, expiration date

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预计的终止食用日期。在此日期之后,预包装食品可能不再具有消费者所期望的品质特性,不宜再食用。

3.9

主要展示版面 principal display panel

消费者购买预包装食品时,包装物或包装容器上最容易观察到的版面。

基本要求

4.1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

4.2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应清晰、醒目、持久;应使消费者购买时易于辨认和识读。

4.3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应通俗易懂、准确、有科学依据;不得标示封建迷信、黄色、贬低其他食品或违背科学营养常识的内容。

4.4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不得以虚假、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

4.5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不得以直接或间接暗示性的语言、图形、符号,导致消费者将购买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产品混淆。

4.6 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不得与包装物(容器)分离。

4.7 预包装食品的标签内容应使用规范的汉字,但不包括注册商标。

4.7.1 可以同时使用拼音或少数民族文字,但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

4.7.2 可以同时使用外文,但应与汉字有对应关系(进口食品的制造者和地址,国外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网址除外)。所有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国外注册商标除外)。4.8 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大于20cm2时,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mm。

4.9 如果透过外包装物能清晰地识别内包装物或容器上的所有或部分强制标示内容,可以不在外包装物上重复标示相应的内容。

4.10 如果在内包装物(或容器)外面另有直接向消费者交货的外包装(或大包装),可以只在外包装(或大包装)上标示强制标示内容。

标示内容

5.1 强制标示内容

5.1.1 食品名称

5.1.1.1 应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5.1.1.1.1 当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已规定了某食品的一个或几个名称时,应选用其中的一个,或等效的名称。

5.1.1.1.2 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时,应使用不使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的常用名称或通俗名称。

5.1.1.2 可以标示“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商标名称”,但应在所示名称的邻近部位标示5.1.1.1规定的任意一个名称。

5.1.1.2.1 当“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商标名称”含有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的文字或术语(词语)时,应在所示名称的邻近部位使用同一字号标示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5.1.1.2.2 当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因字号不同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时,也应使用同一字号标示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如“橙汁饮料”中的“橙汁”、“饮料”,“巧克力夹心饼干”中的“巧克力”、“夹心饼干”,都应使用同一字号。

5.1.1.3 为避免消费者误解或混淆食品的真实属性、物理状态或制作方法,可以在食品名称前或食品名称后附加相应的词或短语。如干燥的、浓缩的、复原的、熏制的、油炸的、粉末的、粒状的。

5.1.2 配料清单

5.1.2.1 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应标示配料清单。单一配料的食品除外。5.1.2.1.1 配料清单应以“配料”或“配料表”作标题。

5.1.2.1.2 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5.1.2.1.3 如果某种配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配料构成的复合配料,应在配料清单中标示复合配料的名称,再在其后加括号,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当某种复合配料已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其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的25%时,不需要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但在最终产品中起工艺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应一一标示。

5.1.2.1.4 在食品制造或加工过程中,加入的水应在配料清单中标示。在加工过程中已挥发的水或其他挥发性配料不需要标示。

5.1.2.1.5 可食用的包装物也应在配料清单中标示原始配料。如可食用的胶囊、糖果的糯米纸。

5.1.2.2 各种配料应按5.1.1标示具体名称,但下列情况除外。

5.1.2.2.1 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应标示具体名称,其他食品添加剂可以按GB 2760的规定标示具体名称或种类名称。当一种食品添加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着色剂,可以标示类别名称(着色剂),再在其后加括号,标示GB/T 12493规定的代码。如,某食品添加了姜黄、菊花黄浸膏、诱惑红、金樱子棕、玫瑰茄红,可以标示为:“着色剂(102、113、012、131、125)”。

5.1.2.2.2 下列食品配料,可以按表1标示类别归属名称。

5.1.2.3 当加工过程中所用的原料已改变为其他成分(指发酵产品,如酒、酱油、食醋)时,可用“原料”或“原料与辅料”代替“配料”、“配料表”,并按5.1.2.1.2标示各种原料、辅料和食品添加剂。

5.1.2.4 制造、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加工助剂,不需要在配料清单中标示。

5.1.3 配料的定量标示

5.1.3.1 如果在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某种或数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应标示所强调配料的添加量。

5.1.3.2 同样,如果在食品的标签上特别强调某种或数种配料的含量较低时,应标示所强调配料在成品中的含量。

5.1.3.3 食品名称中提及的某种配料而未在标签上特别强调,不需要标示某种配料在成品中的含量。添加量很少,仅作为香料用的配料而未在标签上特别强调,也不需要标示香料在成品中的含量。

5.1.4 净含量和沥干物(固形物)含量

5.1.4.1 净含量的标示应由净含量、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组成。如“净含量 450g”,或“净含量 450克”。

5.1.4.2 应依据法定计量单位,按以下方式标示包装物(容器)中食品的净含量:

a.液态食品,用体积 —— L(l)(升)、mL(ml)(毫升);

b.固态食品,用质量 —— g(克),kg(千克);

c.半固态或粘性食品,用质量或体积。

5.1.4.3 净含量的计量单位应按表2标示。

5.1.4.4 净含量字符的最小高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5.1.4.5 净含量应与食品名称排在包装物或容器的同一展示版面。

5.1.4.6 容器中含有固、液两相物质的食品(如糖水梨罐头),除标示净含量外,还应标示沥干物(固形物)的含量。用质量或质量分数表示。

示例:糖水梨罐头

净含量:425克

沥干物(也可标示为固形物或梨块):不低于255克,或不低于60%

5.1.4.7 同一预包装内如果含有互相独立的几件相同的预包装食品时,在标示净含量的同时还应标示食品的数量或件数。不包括大包装内非单件销售小包装,如小块糖果。

5.1.5 制造者、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

5.1.5.1 应标示食品的制造、包装或经销单位经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按下列规定予以标示。

5.1.5.1.1 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集团公司、集团公司的分公司(子公司),应标示各自的名称和地址。5.1.5.1.2 依法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集团公司的分公司(子公司)或集团公司的生产基地,可以标示集团公司和分公司(生产基地)的名称、地址,也可以只标示集团公司的名称、地址。

5.1.5.1.3 受其他单位委托加工预包装食品但不承担对外销售,应标示委托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5.1.5.2 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原产国的国名或地区区名(指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

5.1.6 日期标示和贮藏说明

5.1.6.1 应清晰地标示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或包装日期)和保质期,也可以附加标示保存期。如日期标示采用“见包装物某部位”的方式,应标示所在包装物的具体部位。日期标示不得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

5.1.6.1.1 应按年、月、日的顺序标示日期。如2004 01 15(用间隔字符分开);20040115(不用分隔符);2004-01-15(用连字符分隔);2004年1月15日。年代号一般应标示4位数字;难以标示4位数字的小包装食品,可以标示2位数字。

5.1.6.1.2 应按下列方式之一标示保质期或保存期:

a)用于保质期

“最好在……之前食用”或“最好在……之前饮用”;

“……之前最佳”,“……之前食用最佳”或“……之前饮用最佳”;

“此日期前最佳……”,“此日期前食用最佳……”或“此日期前饮用最佳……”;

“保质期(至)……”;

“保质期××个月[××日(天),×年]”。

b)用于保存期

“……之前食用”,或“……之前饮用”;

“此日期前食用……”,或“此日期前饮用……”;

“保存期(至)……”;

“保存期××个月”[××日(天),×年]。

5.1.6.2 如果食品的保质期或保存期与贮藏条件有关,应标示食品的特定贮藏条件。5.1.7 产品标准号

国内生产并在国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不包括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企业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经备案的企业标准的代号和顺序号。

5.1.8 质量(品质)等级

企业执行的产品标准已明确规定质量(品质)等级的食品,应标示质量(品质)等级。

5.1.9 其他强制标示内容

5.1.9.1 辐照食品

5.1.9.1.1 经电离辐射线或电离能量处理过的食品,应在食品名称附近标明“辐照食品”。

5.1.9.1.2 经电离辐射线或电离能量处理过的任何配料,应在配料清单中标明。

5.1.9.2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标示应符合国务院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

5.2 强制标示内容的免除

5.2.1 下列预包装食品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

乙醇含量10%或10%以上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

5.2.2 当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最大表面面积小于10cm2 时,可以只标示产品名称、净含量、制造者(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原产国的国名或地区区名(指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免除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

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最大表面面积计算方法见附录A。

5.3 非强制标示内容

5.3.1 批号

如有必要,可以标示产品的批号。

5.3.2 食用方法

如有必要,可以标示容器的开启方法、食用方法、每日(每餐)食用量、烹调方法、复水再制方法等对消费者有帮助的说明。

5.3.3 能量和营养素

如标示能量值、营养素含量,声称营养素含量水平、营养素含量比较、营养素作用,应符合GB 13432—2004的规定。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

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计算方法

A.1 长方体形包装物或长方体形包装容器计算方法

长方体形包装物或长方体形包装容器的最大一个侧面的高度(cm)乘以宽度(cm)。

A.2 圆柱形包装物、圆柱形包装容器或近似圆柱形包装物、近似圆柱形包装容器计算方法

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高度(cm)乘以圆周长(cm)的40%。

A.3 其他形状的包装物或包装容器计算方法

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总表面积的40%。

如果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有明显的主要展示版面,应以主要展示版面的面积为最大表面面积。

篇6:《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问答.

食品标签是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的载体。做好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既是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行业健 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管理的需求。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卫生部 组织修订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充分考虑了《预包装食品 标签通则》(GB7718-2004实施情况,细化了《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食品标签的具体要求,增 强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与相关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关系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属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关规定、规范性文件规定的相应内 容与本标准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规定了预包装食品标签的通用性要求,如果其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特殊规定的,应同时执行预包 装食品标签的通用性要求和特殊规定。

三、标准修订的主要过程

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卫生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食 品工业协会等单位成立标准起草组,承担标准修订任务。标准起草组多次组织专家研究,召开研讨会和专 家咨询会,充分听取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意见。本标准通过卫生部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 到 700余条反馈意见和修改建议。标准起草组逐一分析反馈意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处理,进一 步完善标准文本。本标准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第五次主任会议审查通过, 于 2011年 4月 20日 公布,自 2012年 4月 20日正式施行。

四、标准修订完善的主要内容

(一修改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两类预包装食品:一是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二是 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不适用于散装食品、现制现售食品和食品储运包装的标识。

(二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标准修改了 “ 预包装食品 ” 和 “ 生产日期 ” 的定义,增加了 “ 规格 ” 定义和 “ 规格 ” 标示方式。

(三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标准增加了 “ 不应标注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非保健 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 ” 的内容。

(四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标准细化了食品添加剂标示要求,明确食品添加剂应标示其在《食品添 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中的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

(五参照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标准增加了食品致敏物质推荐性标示要求,以便于消费者根据自身情况科 学选择食品。

五、关于预包装食品的定义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参照以往食品标签管理经验,本标准将 “ 预包 装食品 ” 定义为: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预先定量包装以及预先定量制作 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的食品。预包装食品首先应当预先 包装,此外包装上要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的标示。

六、关于 “ 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 ” 和 “ 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 ” 标签标示的区别

答: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所有事项均在标签上标示。非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 上必须标示食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存条件,其他内容如未在标签上标注,则应 在说明书或合同中注明。

七、关于 “ 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 ” 的情形

一是生产者直接或通过食品经营者(包括餐饮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二是既提供给消费者, 也提供给其他食品生产者的预包装食品。进口商经营的此类进口预包装食品也应按照上述规定执行。

八、关于 “ 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 ” 的情形

一是生产者提供给其他食品生产者的预包装食品;二是生产者提供给餐饮业作为原料、辅料使用的预包装 食品。进口商经营的此类进口预包装食品也应按照上述规定执行。

九、关于不属于本标准管理的标示标签情形

一是散装食品标签;二是在储藏运输过程中以提供保护和方便搬运为目的的食品储运包装标签;三是现制 现售食品标签。以上情形也可以参照本标准执行。

十、本标准对生产日期的定义

本标准规定的 “ 生产日期 ” 是指预包装食品形成最终销售单元的日期。原《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7718-2004中 “ 包装日期 ”、“ 灌装日期 ” 等术语在本标准中统一为 “ 生产日期 ”。

十一、如果产品中没有添加某种食品配料,仅添加了相关风味的香精香料,是否允许在标签上标示该种食 品实物图案? 标签标示内容应真实准确,不得使用易使消费者误解或具有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当使用 的图形或文字可能使消费者误解时,应用清晰醒目的文字加以说明。

十二、关于标签中使用繁体字

本标准规定食品标签使用规范的汉字,但不包括商标。“ 规范的汉字 ” 指《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汉字,不 包括繁体字。食品标签可以在使用规范汉字的同时,使用相对应的繁体字。

十三、关于标签中使用 “ 具有装饰作用的各种艺术字 ”

“ 具有装饰作用的各种艺术字 ” 包括篆书、隶书、草书、手书体字、美术字、变体字、古文字等。使用这些 艺术字时应书写正确、易于辨认、不易混淆。

十四、关于标签的中文、外文对应关系

预包装食品标签可同时使用外文,但所用外文字号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字号。对于本标准以及其他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强制标识内容,中文、外文应有对应的关系。

十五、关于最大表面面积大于 10cm2但小于等于 35cm2时的标示要求

食品标签应当按照本标准要求标示所有强制性内容。根据标签面积具体情况,标签内容中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可以小于 1.8mm ,应当清晰,易于辨认。

十六、强制标示内容既有中文又有字母字符时,如何判断字体高度是否满足大于等于 1.8mm 字高要求? 中文字高应大于等于 1.8mm , kg、mL 等单位或其他强制标示字符应按其中的大写字母或 “k、f、l” 等小写 字母判断是否大于等于 1.8mm。

十七、销售单元包含若干可独立销售的预包装食品时,直接向消费者交付的外包装(或大包装标签标示 要求

该销售单元内的独立包装食品应分别标示强制标示内容。外包装(或大包装的标签标示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外包装(或大包装 上同时按照本标准要求标示。如果该销售单元内的多件食品为不同品种时,应在外 包装上标示每个品种食品的所有强制标示内容,可将共有信息统一标示。

二是若外包装(或大包装 易于开启识别、或透过外包装(或大包装 能清晰识别内包装物(或容器 的所有或部 分强制标示内容,可不在外包装(或大包装 上重复标示相应的内容。

十八、销售单元包含若干标示了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的独立包装食品时,外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如何 标示

可以选择以下三种方式之一标示:一是生产日期标示最早生产的单件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按最早到期 的单件食品的保质期标示;二是生产日期标示外包装形成销售单元的日期,保质期按最早到期的单件食品 的保质期标示;三是在外包装上分别标示各单件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十九、关于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通常是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规定的食品名称或食品分类名 称,若上述名称有多个时,可选择其中的任意一个,或不引起歧义的等效的名称;在没有标准规定的情况 下,应使用能够帮助消费者理解食品真实属性的常用名称或通俗名称。

二十、如何避免商品名称产生的误解

当使用的商品名称含有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的文字或术语(词语时,应在所示名称的同一展示版面邻近部位使用同一字号标示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如果因字号或字体颜色不同而易使人误解时,应使用同 一字号及同一字体颜色标示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二十一、关于单一配料的预包装食品是否标示配料表 单一配料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标示配料表。

二十二、关于配料名称的分隔方式

配料表中配料的标示应清晰,易于辨认和识读,配料间可以用逗号、分号、空格等易于分辨的方式分隔。二

十三、关于可食用包装物的含义及标示要求

可食用包装物是指由食品制成的,既可以食用又承担一定包装功能的物质。这些包装物容易和被包装的食 品一起被食用,因此应在食品配料表中标示其原料。

二十四、确定食品配料表中配料标示顺序时,配料的加入量以何种单位计算 按照食品配料加入的质量或重量计, 按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的质量百分数(m/m不超过 2%的配料可 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二十五、关于复合配料在配料表中的标示 复合配料在配料表中的标示分以下两种情况:(一如果直接加入食品中的复合配料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并且其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 的 25%,则不需要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 25%的复合配料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 若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规定的带入原则且在最终产品中不起工艺作用的,不需要标 示,但复合配料中在终产品起工艺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应当标示。推荐的标示方式为:在复合配料名称后加 括号,并在括号内标示该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如 “ 酱油(含焦糖色 ”。

(二如果直接加入食品中的复合配料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或者该复合配料已有国家标 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且加入量大于食品总量的 25%,则应在配料表中标示复合配料的名称,并在其后

加括号,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其中加入量不超过食品总量 2%的配料可以 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二十六、复合配料需要标示其原始配料的,如果部分原始配料与食品中的其他配料相同,如何标示?

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之一标示:一是参照问答二十五(二标示;二是在配料表中直接标示复合配料中 的各原始配料,各配料的顺序应按其在终产品中的总量决定。

二十七、关于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的标示方式

应标示其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中的通用名称。在同一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所使用的 食品添加剂可以选择以下三种形式之一标示:一是全部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二是全部标示食品添 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以及国际编码(INS号 , 如果某种食品添加剂尚不存在相应的国际编码, 或因致敏物质 标示需要,可以标示其具体名称;三是全部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同时标示具体名称。

举例:食品添加剂 “ 丙二醇 ” 可以选择标示为:1.丙二醇;2.增稠剂(1520;3.增稠剂(丙二醇。二

十八、关于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标示注意事项

(一食品添加剂可能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列出了食品添加剂的 主要功能,供使用参考。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照食品添加剂在产品中的实际功能在标签上标示功能类别名 称。

(二如果《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中对一个食品添加剂规定了两个及以上的名称,每个名 称均是等效的通用名称。以 “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 为例, “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 和 “ 甜蜜素 ” 均为 通用名称。

(三 “ 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山嵛酸、硬脂酸、月桂酸 ” 可以根据使 用情况标示为 “ 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 或 “ 单双硬脂酸甘油酯 ” 或 “ 单硬脂酸甘油酯 ” 等。

(四根据食物致敏物质标示需要,可以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规定的通用名称前增加 来源描述。如 “ 磷脂 ” 可以标示为 “ 大豆磷脂 ”。

(五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规定,阿斯巴甜应标示为 “ 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 ”。二

十九、关于配料表中建立 “ 食品添加剂项 ”

配料表应当如实标示产品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不强制要求建立 “ 食品添加剂项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 选择附录 B 中的任意一种形式标示。

十、添加两种或两种以上同一功能食品添加剂 , 可否一并标示? 食品中添加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可选择分别标示各自的具体名称;或者选择先标示 功能类别名称,再在其后加括号标示各自的具体名称或国际编码(INS 号。举例:可以标示为 “ 卡拉胶, 瓜尔胶 ”、“ 增稠剂(卡拉胶,瓜尔胶 ” 或 “ 增稠剂(407, 412 ”。如果某一种食品添加剂没有 INS 号,可 同时标示其具体名称。举例:“ 增稠剂(卡拉胶,聚丙烯酸钠 ” 或 “ 增稠剂(407,聚丙烯酸钠 ”。

十一、关于复配食品添加剂的标示

应当在食品配料表中一一标示在终产品中具有功能作用的每种食品添加剂。三

十二、关于食品添加剂中辅料的标示

食品添加剂含有的辅料不在终产品中发挥功能作用时,不需要在配料表中标示。

十三、关于加工助剂的标示 加工助剂不需要标示。三

十四、关于酶制剂的标示

酶制剂如果在终产品中已经失去酶活力的,不需要标示;如果在终产品中仍然保持酶活力的,应按照食品 配料表标示的有关规定,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酶制剂的加入量,排列在配料表的相应位置。

十五、关于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标示

食品营养强化剂应当按照《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或卫生部公告中的名称标示。

十六、关于定量标示配料或成分的情形

一是如果在食品标签或说明书上强调含有某种或多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应同时标示其添加量 或在成品中的含量;二是如果在食品标签上强调某种或多种配料或成分含量较低或无时,应同时标示其在 终产品中的含量。

十七、关于不要求定量标示配料或成分的情形

只在食品名称中出于反映食品真实属性需要,提及某种配料或成分而未在标签上特别强调时,不需要标示 该种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只强调食品的口味时也不需要定量标示。

十八、关于植物油配料在配料表中的标示

植物油作为食品配料时,可以选择以下两种形式之一标示:(一标示具体来源的植物油,如:棕榈油、大豆油、精炼大豆油、葵花籽油等,也可以标示相应的国家 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如果使用的植物油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来源的植物油构成, 应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标示。

(二标示为 “ 植物油 ” 或 “ 精炼植物油 ” ,并按照加入总量确定其在配料表中的位置。如果使用的植物油经过 氢化处理,且有相关的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标示为 “ 氢化植物油 ” 或 “ 部 分氢化植物油 ” ,并标示相应产品标准名称。

十九、关于食用香精、食用香料的标示

使用食用香精、食用香料的食品,可以在配料表中标示该香精香料的通用名称,也可标示为 “ 食用香精 ” , 或者 “ 食用香料 ” ,或者 “ 食用香精香料 ”。

十、关于香辛料、香辛料类或复合香辛料作为食品配料的标示(一如果某种香辛料或香辛料浸出物加入量超过 2%,应标示其具体名称。

(二如果香辛料或香辛料浸出物(单一的或合计的 加入量不超过 2%,可以在配料表中标示各自的具体名 称,也可以在配料表中统一标示为 “ 香辛料 ”、“ 香辛料类 ” 或 “ 复合香辛料 ”。

(三复合香辛料添加量超过 2%时,按照复合配料标示方式进行标示。四

十一、关于果脯蜜饯类水果在配料表中的标示

(一 如果加入的各种果脯或蜜饯总量不超过 10%, 可以在配料表中标示加入的各种蜜饯果脯的具体名称, 或者统一标示为 “ 蜜饯 ”、“ 果脯 ”。

(二如果加入的各种果脯或蜜饯总量超过 10%,则应标示加入的各种蜜饯果脯的具体名称。

十二、关于净含量标示

净含量标示由净含量、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组成。标示位置应与食品名称在包装物或容器的同一展示版面。所有字符高度(以字母 L、k、g 等计应符合本标准 4.1.5.4的要求。“ 净含量 ” 与其后的数字之间可以用空 格或冒号等形式区隔。“ 法定计量单位 ” 分为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固态食品只能标示质量单位,液态、半 固态、粘性食品可以选择标示体积单位或质量单位。

十三、关于规格的标示

单件预包装食品的规格等同于净含量,可以不另外标示规格,具体标示方式参见附录 C 的 C.2.1;预包装 内含有若干同种类预包装食品时,净含量和规格的具体标示方式参见附录 C 的 C.2.3;预包装食品内含有 若干不同种类预包装食品时,净含量和规格的具体标示方式参见附录 C 的 C.2.4。

标示 “ 规格 ” 时,不强制要求标示 “ 规格 ” 两字。四

十四、关于标准中的产地

“ 产地 ” 指食品的实际生产地址,是特定情况下对生产者地址的补充。如果生产者的地址就是产品的实际产 地, 或者生产者与承担法律责任者在同一地市级地域, 则不强制要求标示 “ 产地 ” 项。以下情况应同时标示 “ 产 地 ” 项:一是由集团公司的分公司或生产基地生产的产品, 仅标示承担法律责任的集团公司的名称、地址时, 应同时用 “ 产地 ” 项标示实际生产该产品的分公司或生产基地所在地域;二是委托其他企业生产的产品,仅 标示委托企业的名称和地址时,应用 “ 产地 ” 项标示受委托企业所在地域。

十五、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签订委托加工协议且子公司生产的产品不对外销售时,如何标示生产者、经销 者名称地址和产地? 按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间的委托加工方式标示。四

十六、关于标准中的地级市

食品产地可以按照行政区划标示到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等副省级城市或者地级城市。地级市的界定按国家 有关规定执行。

十七、关于联系方式的标示

联系方式应当标示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生产者或经销者的有效联系方式。联系方式应至少标示以下内容中 的一项:电话(热线电话、售后电话或销售电话等、传真、电子邮件等网络联系方式、与地址一并标示 的邮政地址(邮政编码或邮箱号等。

十八、关于质量(品质等级的标示

如果食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已明确规定质量(品质 等级的,应按标准要求标示质量(品质 等级。产品 分类、产品类别等不属于质量等级。

十九、关于豁免标示的情形

本标准豁免标示内容有两种情形:一是规定了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的食品种类;二是规定了当食品包装物 或包装容器的最大表面面积小于 10cm2时可以免除的标示内容。两种情形分别考虑了食品本身的特性和在 小标签上标示大量内容存在困难。豁免意味着不强制要求标示,企业可以选择是否标示。

本标准豁免条款中的 “ 固体食糖 ” 为白砂糖、绵白糖、红糖和冰糖等,不包括糖果。

十、关于进口预包装食品的标示

本标准 4.1.6.3条规定了进口预包装食品必须标示原产国或原产地区的名称, 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 理商、进口商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可不标示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按照 3.8.2条,原有外文的生产者的名称地址等不需要翻译成中文。

4.1.10条规定了进口预包装食品可以免于标示产品标准号。

十一、进口预包装食品如仅有保质期和最佳食用日期,如何标示生产日期? 应根据保质期和最佳食用日期,以加贴、补印等方式如实标示生产日期。五

十二、标示日期时使用 “ 见包装 ” 字样,是否需要指明包装的具体位置? 应当区分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包装体积较大,应指明日期在包装物上的具体部位;二是小包装食品,可采 用 “ 生产日期见包装 ”、“ 生产日期见喷码 ” 等形式。以上要求是为了方便消费者找到日期信息。

十三、关于日期标示不得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

本标准 4.1.7.1条 “ 日期标示不得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 ” 是指在已有的标签上通过加贴、补印等手段单独对 日期进行篡改的行为。如果整个食品标签以不干胶形式制作,包括 “ 生产日期 ” 或 “ 保质期 ” 等日期内容,整个 不干胶加贴在食品包装上符合本标准规定。

十四、关于产品标准代号的标示

应当标示产品所执行的标准代号和顺序号,可以不标示年代号。产品标准可以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 安全地方标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或其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标题可以采用但不限于这些形式:产品标准号、产品标准代号、产品标准编号、产品执行标准号等。五

十五、关于致敏物质的标示

食品中的某些原料或成分,被特定人群食用后会诱发过敏反应,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就是在食品标签中标 示所含有或可能含有的食品致敏物质,以便提示有过敏史的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本标准参照国际 食品法典标准列出了八类致敏物质,鼓励企业自愿标示以提示消费者,有效履行社会责任。八类致敏物质 以外的其他致敏物质,生产者也可自行选择是否标示。具体标示形式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照以下自主选 择。

致敏物质可以选择在配料表中用易识别的配料名称直接标示,如:牛奶、鸡蛋粉、大豆磷脂等;也可以选 择在邻近配料表的位置加以提示,如:“ 含有 ……” 等;对于配料中不含某种致敏物质,但同一车间或同一 生产线上还生产含有该致敏物质的其他食品,使得致敏物质可能被带入该食品的情况,则可在邻近配料表 的位置使用 “ 可能含有 ……”、“ 可能含有微量 ……”、“ 本生产设备还加工含有 …… 的食品 ”、“ 此生产线也加工 含有 …… 的食品 ” 等方式标示致敏物质信息。

十六、关于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积的计算

附录 A 给出了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计算方法,其中 A.1和 A.2分别规定了长方体形和圆柱形最 大表面面积计算方法,是规则形状(体积的计算方式。A.3给出了不规则形状(体积的计算方法。在 计算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时应遵照执行。

十七、关于标准附录 B

食品生产者在配料表中标示食品添加剂时,必须从附录 B 中选择一种标示形式。附录 B 用具体示例详细说 明了食品添加剂在配料表中的不同标示方式,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可以按食品的特性,选择其中的一种来标 示配料表。但配料表中各配料之间的分隔方式和标点符号不做特别要求。

十八、关于标准附录 C 附录 C 集中了一些标签项目推荐标示形式的示例。食品生产者在标示相应的标签项目时,应与推荐形式的 基本涵义保持一致,但文字表达方式、标点符号的选用等不限于示例中的形式。

附录 C 运用了大量的示例来说明净含量和规格、日期、保质期及贮存条件的标示方式。食品生产经营企业 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其中的一种,但并非必须与之完全相同,也可以按照食品或包装的特性,在不改变基 本涵义的前提下,对推荐的形式做适当的修改。

十九、关于如何实施标准

上一篇:三垂线定理说课搞下一篇:桑坝学校贯彻落实《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