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词语的详细解释

2024-04-29

安顿词语的详细解释(共3篇)

篇1:安顿词语的详细解释

一、安顿词语解析

安排;安置。 宋 王千秋 《解佩令·木犀》词:“开时无奈,风斜雨细,坏得来零零碎碎。著意收拾,安顿在胆瓶儿里。见图教梦魂旖旎。”《水浒传》第五六回:“ 晁盖 、 宋江 都来陪话道:‘若不是如此,观察如何肯在这里住?’随即拨定房屋,与 徐寧 安顿老小。” 清 江炳炎 《买陂塘》词:“琴樽韵古,只略整筠廊,斜添草阁,安顿小儿女。” 王统照 《沉船》:“理发匠将家口安顿在一间大的没有床帐的屋子中。” 居住。

二、安顿词语近义词

部署 [ bù shǔ ]

处置 [ chǔ zhì ]

就寝 [ jiù qǐn ]

三、安顿词语造句

1、找个地方安顿下来,今后的生活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2、妈妈帮小敏安顿好了一切,才放心地高开。

3、爸爸把全家安顿好,就上街买东西去了。

4、我们搬家后家里还点杂乱无章,等安顿好后请你们一定来玩。

5、妈妈安顿我吃完早点,然后才去上班。

6、政府将流离失所的灾民安顿在组合屋中。

7、这位烈士的遗孀你们一定要安顿好。

8、灾变过后首要做的事是安顿灾民,不要让他们流离失所。

9、听完老师的话,同学们的心里才安顿下来。

10、她将悄悄地在萧伊府第安顿下来,可以避免大惊小怪和不必要的忙乱。

11、肯恩的手,弄乾几乎薄,在她的上臂上安顿.

12、主教把他的客人安顿在壁厢里。那里安着一张洁白的床。那人把烛台放在一张小桌上。

13、您安顿一下之后,让我们聚在一起叙谈一下。

14、上海是个暴发都市,没有山水花柳作为春的安顿处.

15、主教把他的客人安顿在壁厢里.

16、他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幸好得到学校的帮助,才把生活安顿下来。

17、今天突击清理仓库,一个组的人忙得个人仰马翻,大半天才算安顿了下来。

18、刚出社会,没有经验的小李饥不择食,只好随便找个工作先安顿下来再说。

19、华侨农场是中国安顿越南归难侨最集中的社区。

20、她租了套单身公寓,安顿了下来。

21、为客人找到旅馆妥加安顿一事,概由她的管家负责。

22、当地的人不高兴把士兵安顿在他们家里借宿。

23、平底船安顿好后,船上的人各人干着各自的营生。

24、安顿好了,就让我也去,天下饿不死穷人,哪里都能找到饭吃。

25、猫妈妈和她的小宝宝们在篮子里安顿下来。

26、友谊的一个主要成果就是满腹心事的安顿和宣泄。

27、先花点时间让它熟悉周围环境,四处嗅嗅,然后再安顿下来。

28、这位37岁的母亲离开了她的五个孩子和妯娌,去安顿今晚的生活。

29、独自一人,更容易在宜人的杏色房间里安顿下来。

30、话说方玦,将素不相识的小女孩救下来后,安顿在自己的驿站内。

31、他们是护送我来这里的镖客,你叫人把他们安顿一下。

32、刘长变卖了王府里的器具,在下邳买了个大庄园,安顿了众人。

33、我站过去也面向那根石柱,回想着摹仿安顿刚才的样子。

34、进城来先要安顿住处,西安民教馆成了这对新婚夫妇暂时安身之所。

35、经过盱衡,量才录用,一一作了安顿。

36、薛城安顿好一些杂事,偷空跑来探望徐峰,趁机请教道。

篇2:解释词语的几种方法

一、同义互释的方法:

有些词语有同义词, 如果学生已经理解其中的一个, 就可以用这个词语去解释另一个。有几种情况:有以今释古的, 如:汝——你;孰——谁;有以普通话解释方言土语的, 如:不赖——不坏;有以俗名解释学名的, 如:玉米——包谷;有以现名解释原名的, 如:琼崖——海南岛;有以意译解释音译的, 如:沙龙——客厅;有以一般说法解释特殊说法的, 如:老了——死了;有以本名解释别名的, 如:《石头记》——《红楼梦》, 等等。采用这种方法讲解词语, 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互释的词语, 意义必须相同;二是用来解释的词语, 必须是学生所理解的。

二、反义否定法。

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娴熟”——不生疏;“冷落”, 反义词是热闹, 词义是不够热闹。“镇定”是不慌乱。“漫长”就是不是短暂的, “清醒”就是没有昏睡, “干燥”就是不潮湿。

三、联系语境法。

指联系上下文, 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词义。文章中还有些词语, 它们在特定的评议环境中有特殊的解释, 这是字词典书中无法查找的, 必须细究上下文, 领会其确切的含义。如《故乡》中“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了,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里用“飞”, 就得从修辞的角度去理解, 即采用比喻、夸张的手法, 以表明宏儿奔出来时速度之快, 反映出宏儿迎接亲人的急切、喜悦的心情。

四、扩充的方法:

有些词语可以拆开加以扩充, 使其意义更为明显。例如:披坚执锐——披着坚固的甲, 执着锐利的武器。有些被压缩的名词术语, 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使其还原。例如:政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采用这种方法, 要防止望文生义, 比如“一穷二白”。“穷”是贫穷的意思, 但“白”并不是黑白之“白”。象这样的词语, 就不要用这种方法。

五、分析综合的方法:

有些词语由于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 或为联合, 或为偏正, 或为主谓、动宾等结构, 在讲解中, 如能对其结构进行分析, 也有助于理解词语的意义。也可以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 分别注解, 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课文《燕子》“生趣”——生活的情趣、乐趣;“愧疚”——愧, 惭愧;疚, 对自己的错误感到内心痛苦。合起来就是“惭愧不安”。酷爱——酷, 极, 程度深;爱, 爱好。合起来是非常爱好。

六、追本溯源的方法:

这有几种情况:有字词的追本溯源, 例如:“纪律涣散”、“精神焕发”, “涣散”的“涣”从水, 形容水流漫衍, 所以说“纪律涣散”, 就是纪律松弛的意思;“焕发”的“焕”从火, 形容光辉灿烂, 所以“精神焕发”, 就是精神振作的意思。另外, 有些词语是有典故有出处的, 说明了典故、出处, 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并且印象深刻。第三种情况, 有些引用文字有时也有必要说明其出处和意义。采用这种方法, 要注意防止广征博引, 借题发挥。

七、依形索义方法:

根据词语的书写形式——字形, 探索词语的意义, 即依形索义。例如, “朦胧”形旁为“月”, 它的意思是“月光不明的样子”。这个词的意思是“月光不明的样子”, 也泛指“模糊不清”。

八、直观的方法:

利用直观教具或借教师的表情、动作的配合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如《核舟记》中描写:“苏、黄同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 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指卷, 如有所语。”如能在讲解的同时, 辅之以表情动作, 学生就容易理解些。用这种方法讲词效果好, 但要防止实物的滥用和表情动作的戏剧化。

九、就地取材法。

用文中句子解释词语。课文中的词语, 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往往可以借助前后联系的方法, 给予解释。课文《穿山甲问路》中“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像翡翠雕成的世界”。“翡翠雕成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就是课文中描写的“蝴蝶是绿的, 蜥蜴是绿的, 就连筛下树丛的阳光也像绿宝石一样明丽。”

篇3:安顿生命的痛感

这堂课的准备时间不算长。那时我正全力以赴忙于省立项课题《电化教学和小学生语感培养》的结题工作, 况且通知我上公开课也不过是在一个星期之前。

我熬了一个通宵, 完成了教学设计。熬通宵倒不是因为时间局促, 而是设计灵感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无法截流, 仿佛那堂课早已存在, 我要做的不过是如实记录并如实演绎而已。但记录不是记忆, 之后的几天时间, 我备课更多的是记忆那个神来之案, 走路背、骑车背、吃饭背、睡前背, 总之, 凡是能挤出来的时间统统用于背教案, 一直背到滚瓜烂熟、了然于心。其间偶有恶心的感觉, 晚上也常有噩梦来袭, 但创作的激情和执教的压力显然遮蔽了身体的不适。

公开课上得出奇的好, 能容纳200 多位参会代表的礼堂鸦雀无声。时任绍兴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的周一贯先生当着众人的面, 用“炉火纯青、浑然一体”夸赞这堂课。而我, 课后几近虚脱。当晚, 我便呕吐不止, 浑身犹如针刺一般。举手抬脚间, 沉沉如灌了铅。整个人仿佛一叶苇草在海中漂荡。第二天, 我便住进了医院, 然后就是昏睡迷糊, 直到两天后才清醒过来。

医院一住就是三个月。来探望我的人都不敢相信, 怎么昨天还在舞台上意气风发、激情澎湃的人, 转眼就变得这般憔悴和孱弱, 连我自己也毫无心理准备。起先, 我极度恐惧, 以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身体的极度虚弱却无法源源不断地向极度恐惧提供活动的能量。于是, 整个人又跌入了万念俱灰的深谷, “世界黯淡下去, 众神逃遁, 大地解体” (海德格尔语) 。我躺在病床上, 看窗帘慢慢拉下来, 房间升起黑暗的浓雾, 将我包围, 只有一丝微弱的呼吸尚可证明自己还在尘世间活着, 其余的什么都不知道。我“存在着却没有了世界” (余德慧语) 。那阵子, 什么课题、什么公开课、什么学生家长同事学校、什么父母兄弟恋人朋友……一切的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过去繁花绿叶, 万般想法纷飞, 突然间这些东西都破碎了, 不愿意再去想了, 甚至连“不愿意再去想了”的念头都接近破碎了。

活着, 再无奢求, 如此而已。

以后, 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 我的病情开始稳定, 恶心消失了, 体能增强了, 下床活动时, 人也精神了许多, 我终究没有跌落到生命的底部, 世界又向我敞开了它的万丈红尘。

犹记除夕之夜, 偌大一幢住院楼, 上下两层四五十个病房, 只我一人独自待着。南面的天空在焰火的升腾中烧成一片绯红, 夹杂着此起彼伏的密集而响亮的鞭炮声, 世界是如此闹猛、如此繁华, 但我知道那不是我的世界。北面则是一湾黑黝黝的龙山, 斑驳的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依稀中, 还能望见星星点点的坟包。我靠在床上, 无思无想地看着这个真实而虚幻的世界。

那一夜, 我梦见自己全身长着鲤鱼一样的鳞片, 却不能像鲤鱼一样翕张呼吸。有菩萨显身, 暗示我将鳞片拔去。我问, 痛吗?菩萨微笑。我低头看时, 身上的鳞片早已全部消失, 那个沉重的肉身也不复存在。“我”已无处可找, 但我 (不知是哪个“我”) 分明体验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我真真切切地化作了山河大地、清风朗月, 我栖身在世界的每一处风景, 我却不再拥有“我的世界”。在梦中, 一股巨大而温柔的慈悲直抵我的灵魂。

醒来已是农历1995年的正月初一。

世界很美, 活着真好。

我突然对自己的疾病充满深深的感恩。

这场大病, 以直刺骨髓的痛感将活着的意义之问抛向了毫无防备的我。这不是一个用头脑来思辨的问题, 这是一个只能用置身“实感”的生命去探寻的问题。在没有苦难当头的时候, 回答这个问题易如反掌, 却毫无意义。唯有大难突降的生死关头, 活着的意义才能被彻底擦亮。

感谢这场大病, 正是“苦难使得意识回归到它本身。一个不曾认识痛苦的人或许能够知道他做什么想什么, 但是并不是真正知道他所做的所想的。他思想, 但是他不认为他在思想, 而他的思想就好像根本不属于他所有。甚至他也不确切地拥有自己。因为唯有痛苦、唯有渴望不死的激情的渴望, 才能使人类的精神成为它自己的主宰”。 (乌纳穆诺《生命的悲剧意识》)

一个星期后, 我就出院了。

从此, 我的生命踏上了修行之路。梦毕竟只是梦, 梦中的体验也许算是一种开悟, 但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无常才是生命的究竟。这样, 对世事的认真中就会含着根本的不认真。即便如自己最为切近的肉身, 我知道, 执着于健康也是一种不健康。

在以后的生活中, 我不停地在“入世”和“出世”的两端游走, 保持一种双重的存在。入世为“心”, 出世为“灵”, 既不走纯“心”, 也不走纯“灵”, 也就是说, 对生命的观照保持两种态度:一是承认生命根本上的断裂, 一是活在暂时构筑的世界里。

不久, 因为机缘巧合, 我开始习禅。

再往后, 我接触南怀瑾、接触净空老和尚、接触克里希那穆提、接触海灵格、接触张德芬、接触欧林、接触奇迹课程、接触与神对话、接触西藏生死书……

这样, 我的心便慢慢安顿下来。

因为, 我“知道你自己就是光。甚至大过, 呼吸。甚至大过, 整体。甚至比拥抱你的宁静, 更静” (埃姆·克莱尔诗句) 。

上一篇:Top_5A_电子政府: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现途径下一篇:力透纸背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