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教师节的小学生作文

2024-04-20

描写教师节的小学生作文(精选19篇)

篇1:描写教师节的小学生作文

九月十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可我却没有给以前教我的老师送贺卡、鲜花。

我现在很希望是老师教我们,老师以前教我的时候我老是会开小差,上课很不认真,但我现在很后悔。

在那天我每次看到别人不是拿着鲜花就是拿着贺卡,而我却是两手空空的`来到了学校。我的同桌也拿来了两手满满的鲜花。我不敢进办公室,因为我没有什么要送给老师。我只在办公室门口看着,可以看见我的同桌把鲜花送给了老师。老师的脸变得苍白了,头上也多了几根白发。老师接受了同桌送的那株花,和蔼的向同桌说了一声“谢谢”,同桌说了一句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又说了一声“谢谢”。

以前老师教我的时候,我上课不听讲,老师也常常在评价手册里说她对我寄予期望,要我好好努力学习。她今天没看见我来一定很失望。但是我没想到老师还是发现了门口的我,给了我一个拥抱的同时也告诉我以后要好好学习。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模糊了。

篇2:描写教师节的小学生作文

我感谢我的老师,因为她们手把手耐心地教会我数学知识。一次,我被一道数学题给难倒了,左思右想也算不出来,眼看着别的同学都交作业了,急死了。老师看见了,笑呵呵地走过来,对我说:“别着急,静下心来再好好审审题,老师会等你的,没关系哦。”老师的微笑和温和的话语就像一颗定心丸,我终于不再急躁了,安下心来仔细看题,仔细算,终于把题给解出来了。当我把作业交上去的时候,我看到老师眼里满满的全是赞许的笑意。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第二天,当老师把改好的作业发下我看到老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优”,我的心里再一次乐开了花。老师您就像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老师,我心中的好老师,我对您说:您真伟大,您就像春蚕,悄悄地编织我们理想的丝线。老师您就是大海,我是一只小船,在您的怀里飘荡。老师您是园丁,在您辛勤照料下我更加茁壮成长。”

篇3:侧面描写在小学生作文中的运用

一、侧面描写的意义

在记叙文写作中, 人物的描写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 对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和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周围人物或环境等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以突出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如果说, 正面描写是红花, 那么侧面描写就是那片片绿叶。“红花也需绿叶衬”, 因为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特点, 能使人物的个性更为鲜明突出, 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发挥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侧面描写的运用

人物描写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一个重点, 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运用侧面描写, 可以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立体生动。指导学生人物侧面描写可以从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物衬人三方面入手。

(一) 以人衬人

以人衬人即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个性特点的方法。“对其他人物的描写”主要有以下三种。

1. 人物语言烘托法

就是通过描写旁边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某一特点。

例如, 有一个学生在描写自己的外貌时写道:“我是一个留平头的男生, 眉毛浓厚, 眼睛黑亮, 大大的耳朵特别引人注目。同学们都叫我‘大耳朵图图’, 长辈们笑谈:‘你的招风耳真可爱。’我连忙更正:‘这是招财耳, 不是招风耳。’”在这段描写中, 这位学生通过描写同学、长辈对他耳朵的议论, 以此来突出自己耳朵大的特点。这样的侧面描写胜过正面的外貌描写, 从这些旁人的语言描写中, 读者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长着大耳朵的机灵可爱的男孩子。

又如, 有个学生描写表弟执着学习乒乓球时, 这样写道:“我看他在楼下已练得气喘如牛, 忙喊他:‘小锦, 别练了, 上来房间凉快一下。我开好空调等你。瞧你已经练了一个半小时, 快累成狗了。’可他似乎把我的话当成了耳边风, 仍然朝着墙对打。邻居张爷爷见了, 边点头边赞道:‘小锦这孩子, 每天都坚持练习, 现在村里有些大人也不是他的对手啦。’”像这样侧面描写“我”和邻居张爷爷的语言, 表现了表弟执着认真的精神, 比起直接描写他如何天天练习来得更真实, 更令人信服。

2. 人物行动烘托法

即描写旁边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方法。例如, 教师常指导学生写作有关“六一”游园“画鼻子”游戏的作文, 这样的作文除了可以指导学生把这个蒙面同学的动作写出来外, 还应指导恰当的侧面描写。“看到他把鼻子画到了额头上, 旁观的同学早就笑得前俯后仰。你瞧, 菖菖同学笑得捂住了肚子;菖菖同学爆笑开来, 再也停不下, 直接坐在了地上;还有的同学笑得抱在了一起。”像这样描写旁边人物的动作, 更能表现这个活动的滑稽有趣, 也突出了欢乐“六一”的主题思想。

3. 人物心理烘托法

顾名思义, 即通过描写旁边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主要人物。这个写法在《“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中就有运用:“一语未了,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 说:‘我来迟了, 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 恭肃严整如此, 这来者系谁, 这样放诞无礼。”这里就通过黛玉的心理描写来烘托出王熙凤泼辣、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此为例, 进行指导。于是, 有个学生在描写爸爸迷恋智能手机时写道:“自从爸爸买了那台新的手机后, 他就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手机控’。饭饱茶足后, 他必定坐在沙发上, 拿着手机, 全神贯注地看着。遭到我和妈妈的抗议后, 他开始变着戏法和我们捉迷藏。最近几天, 他经常说他肚子痛, 一进厕所就大半个小时。我心里明白:爸爸这是在找借口, 躲到厕所里图清静了。假装肚子痛, 一来能在里面看手机, 二来还能换取我和妈妈的同情心, 家务事也不用做了。真是一举多得。哎, 大热天的, 他也能在厕所里待那么久, 真拿他没办法。”在这篇习作中, 为了表现爸爸迷恋手机这一情况, 学生用了较大的篇幅描写自己对于爸爸躲在厕所玩手机的想法, 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手机控”爸爸的画面。

教师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以上三种方法对人物进行侧面描写, 能比正面描写来得更自由、更灵活。当然, 还应视具体情况, 推敲斟酌, 以更好地表现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

(二) 以景衬人

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记叙文中可谓常见, 它除了能交待故事发生的季节、地点、气候、场景外, 还能从侧面表现人物的特点。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课文《桥》就运用了这一写法。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雨的大、山洪的险, 目的是为了突出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 老汉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精神品质。以此为范文, 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活用以景衬人的方法, 能为习作增添不少亮点。例如, 学生写作《一份珍贵的礼物》时, 这样描写妈妈冒雨去为他买礼物:“那天下午, 下起了倾盆大雨, 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 打在窗上, 发出‘啪啪啪’的声音, ‘轰隆隆’的雷声不断地在耳边响起, 风也来助威, 把路边的树刮得东倒西歪, 大街上几乎没有行人。”小作者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 以此表现礼物的珍贵, 有力地烘托出妈妈对他的爱。

成功的环境描写, 源于对笔下人物的用心揣摩, 源于对环境的细心观察, 源于对生活的用心感受。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为人物描写锦上添花。

(三) 以物衬人

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描写, 来表现文章中主要人物的特点, 这样的写法就是以物衬人。在《一夜的工作》中, “这时候, 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 一小碟花生米, 放在写字台上”“花生米并不多, 可以数得清颗数, 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这一段通过对花生米的描写, 表现了其数量的少, 烘托出了周总理生活俭朴的品质。这样以物衬人的写法, 在文章中非常常见。描写宫殿的富丽堂皇, 可以表现人物的奢侈;描写器物的破旧, 可以表现人物的贫穷;描写房屋的干净整洁, 可以表现人物的勤劳, 等等。例如, 在《过生日》一文中, 小作者写来到寿星同学家, 发现小寿星已把家里布置一新, 不仅桌上摆着蛋糕、零食、水果, 而且墙上贴着彩带, 天花板上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小寿星过生日的愉快心情, 是很恰当的。这样的侧面描写胜过直接描写小寿星开心的神态、动作, 并且赋予了读者更多的想象。

三、侧面描写方法的训练

小学只是习作的起始阶段, 教师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要求不宜太高, 而且侧面描写作为正面描写的辅助, 不宜喧宾夺主, 教师应适当点拨, 采用一些趣味练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运用侧面描写的兴趣, 提高写作信心。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语文课文中采用侧面描写的片段, 在此基础上, 开展交流活动, 再拓展为阅读课外书籍, 从中摘抄侧面描写的语段, 交流感受。2判断题:下面句子属于侧面描写的请打“√”, 不是的请打“×”。3用“_”划出下列语段中的侧面描写。4小练笔:围绕“天真热”“真好笑”等主题写一段话, 要求用上侧面描写的方法。5学习在作文中运用侧面描写, 写完作文后, 用“_”划出自己运用侧面描写的句子, 在旁边为自己画上一个大拇指。

篇4:描写教师节的小学生作文

一、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世界上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面孔。人的肖像千差万别,这是由于人们的遗传因素不同和个人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以及地位、修养、爱好职业、经历、性格都有差异,这些方面都会在肖像上打上烙印。尽管如此,很多学生的习作仍然千人一面,少年,个个都是圆圆的脸,炯炯有神的眼睛,女孩子,各个都是扎一条羊角辫子,笑起来有一对甜甜的酒窝,老师都是花白的头发,戴一副眼镜。这样写的原因是没有抓住人物的特征。

二、要抓住人物的身份、处境、性情和性格

肖像描写的目的在于借绘“形”以传“神”,肖像的“形”必须符合“神”,要使“形”与“神”统一起来,必须考虑人物的身份、职业、修养、性格,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处境,不同的心情,其外貌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在肖像描写的时候,就应抓住最能体现人物身份、处境、心情的肖像局部,写出此时、此地、此景、此人来。

三、肖像描写要客观真实

因为小学生现在还处于练习写作阶段,老师都会要求他们写真实的事情或人物。这是对的。如果我们连现实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都不能正确地找出来,那么用想象的方式写出的人物外貌会让人感觉太单薄、太假。所以说,我们提倡学生现在写作文一定先从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开始练习。

四、肖像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受主题制约

肖像描写,并不是为写肖像而写肖像,肖像描写必须为刻画人物服务,为表现作品的主题服务,所以它必须受主题的制约,既然如此,写一个人的肖像就不必面面俱到,而应以文章主题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

所以说,在进行写作时,要充分注意肖像描写的作用,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 贵州省贵定县都六乡安乐小学)

篇5:教师教育学生的片段描写

胡老师既关心自己的学生,又十分严厉。上课了,胡老师正津津有味地讲课时,几位同学也在下面讲,似乎比胡老师讲得还利害,胡老师一看,就紧紧地盯着那几个同学,谁知道,那同他学们根本

没们

有还

注在意讲

几在位看,他话。顿时,胡老师的眉毛立刻形成了一个倒“八”字,胡老师清了清嗓子,大声地说起话来,那几位同学觉得有些不对劲,便台起头来,看见了胡老师一直在看他们,他们的脸“刷”的一声,红了,不敢再讲话了。

篇6:描写教师节的小学生作文

我国历最早出现的教师节是1931年。当时,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并发表《教师节宣言》,提出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增进教师修养3项目标。这个教师节没有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承认,但在全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鉴于“六•六”教师节是教师自发组织设立的,国民党政府没有承认,193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决定另立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将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并一起作为我国教师节。由于种种原因,教师节实际上并未实行。

为了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高教师地位,1985年1月21日,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老师节的议案,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的教师节。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篇7:描写教师节作文

教师节,每年都有的。可我每次想要为老师好好庆祝教师节,却总是踯躅不前。想着在老师心中学习是徘第一位的,如果我浪费时间去为她庆祝节日,会不会弄巧成拙了?反被责骂呢?所以每次总不能付诸行动。

今年教师节快要到了,恰巧同学们一起商量怎么庆祝,我听了便义无反顾的加入活动中去,接着便开始了繁忙的准备。我们全班同学拿出自己平时积攒的零花钱为老师订蛋糕,还自己制作了礼物。而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所以每次见到老师时生怕被她看穿我们的意图后而阻止,所以心里都怦怦直跳,

时光飞逝,转眼便到了九月十日。时间快到了,同学们一个个焦急的看着表。还差一会儿,只见小君她们纷纷找借口出去拿蛋糕。在等待的过程中每一秒像过了一年,看着窗口。还是没有看到她们身影,我的心七上八下,生怕老师突然说要放学,同学们看着窗口的表情好像望穿秋水只为等蛋糕。这时有些不耐烦的同学等不及了,叽叽喳喳起来。

这时,老师快要走进来了,教室就像烧热的油里滴进了水,一下子炸开了。同学们欣喜若狂的叫起来,坐在窗边的同学机灵的把灯和窗帘关上,我和xxx他们拿着彩带喷雾到处喷洒。我的心情犹如清晨的阳光温暖而开心,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为老师庆祝节日。而老师看到这幅场面即高兴又有些不知所措。

紧接着蛋糕来了,同学们一个个手忙脚乱的点好蜡烛,齐声说:“老师,教师节快乐”。看着老师感动与高兴集于一体的脸上,我也不由得心满意足。心想:能够让老师如此开心,我们的苦心没有白费。开始狂欢了,同学们一波接一波的笑声传出窗外,飘到了遥远的天边,

篇8:描写教师节的小学生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人物描写

丁玲曾说过: “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这个人物画出来, 让读者认得, 理解, 体会, 引起自然的爱憎, 是需要许多手法的。”因此, 在写作时写出真实个性的人物, 只有平常的了解还不行, 还需要运用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

一、找准人物特点

有人说, 写人要写“魂”, 这里所说的“魂”就是指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叶圣陶先生曾指出: 心有所思, 情有所感, 而后撰作。由此可见, 只有对所作文章中心已心中有数, 即在写作前先给人物的思想定位: 他是一个思想高尚的人, 还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是一个有着品学兼优的人, 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等等, 只有你确定了这个中心, 你才能更有目的的根据这个“魂”去恰当的选择材料。

例如,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要求: 《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 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的小伙伴, 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少年闰土》一文作者就抓住了农村少年闰土的聪明能干、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知识丰富的特点,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介绍小伙伴时就要先确定小伙伴与众不同的特点, 进而才能更好地思考表达方法。

二、选好典型事例

写人离不开事, 但写事是为写人服务的, 而这些事件的选择必须典型。所谓典型, 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 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 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小事, 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对小学生来说, 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 即时选择两件事例, 也不要平均使用笔墨, 应当详略结合。在具体安排详略时, 可以围绕中心, 比较每个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最能突出中心的, 要详写, 次之则略。

三、抓住人物描写

我们在写作中可以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身分、职业、年龄、文化层次等; 可以用具有生动性和典型性的动作来彰显人物个性; 可以对人物作入木三分的内心世界的刻画; 可以采用细节描写来为文章增添光彩, 使读者如观其形,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1. 外貌描写, 以形传神

人物的外貌, 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 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 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 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切忌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恰当的外貌描写, 不仅可以丰盈人物形象, 还可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少年闰土》一文写闰土的外貌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而是抓住了紫色圆脸, 项带银圈的特征, 把一个绍兴农村少年的形象鲜活地表现了出来。

2. 语言描写, 言必由衷

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 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成功的语言描写, 要求使用的语言必须是具体感性的、生动的, 即形象化的语言; 必须是精确而凝炼的; 必须是个性化的。只有这样, 才能克服一般化、雷同化的弊病。如《少年闰土》一文, 从语言描写中, 我们知道闰土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闰土作为生长在海边的农村孩子, 这正是他所熟悉的事, 因此, 他说起来滔滔不绝。这些语言的描写是多么地恰如其分, 符合闰土的身份啊!

3. 动作描写, 形神兼备

一个人的行为、动作, 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 不仅要听他怎么说, 更要看他如何做, 正所谓“听其言, 观其行”。那么, 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 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 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其次, 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 但只有那些有特色, 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 才能把人写“活”。

4. 心理描写, 升入心灵

心理是人物内心的活动, 是无声的语言。人物的内心世界, 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 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 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 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不仅要真实、自然, 还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作文时, 大多采用“我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有时可以使用假设, 自然流露心理活动, 还可以有感而发, 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5. 侧面描写, 烘托人物

侧面烘托, 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描写, 来渲染气氛、烘托主要人物, 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山之精神写不出, 以烟霞写之; 春之精神写不出, 以草树写之。”为避免正面描写的平淡、拖沓, 可用侧面烘托法。侧面烘托可以物衬物, 或以景物烘托人物, 或借助他人来刻画人物。

人人有个性,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 一定要抓住人物的个性, 人物才鲜活, 才生动, 才能让读者久久不忘。

参考文献

[1]叶圣陶.作文论.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4.

篇9:细节描写让学生的作文更出彩

但是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有许多作文的内容不丰富,缺少的不是把某件事写完整的能力,而是缺少细节捕捉描写的能力。这些缺失细节描写的文章读来生涩呆板、平淡无味,自然也就无精彩可言了。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细节描写是目前作文教学中一大困惑。如果我们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有助于文章中心内容的细节,学生就不会对作文缺乏自信,也不会对作文感到难了,更能让学生的文章出彩。以下四点是笔者在作文细节描写方面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活用课程资源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教材中的许多选文都文质兼美,贴近生活,富有文化内涵,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从选材立意到文章风格,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如果能活用课程资源,领悟经典细节描写的方法,创设读写结合的机会,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七上语文魏巍的《我的老师》中写蔡老师举起教鞭好像要打人,但“轻轻地敲在石板上”,而且随着大伙的笑声,“她也笑了”。这些对举动、神情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宽容和爱。面对学生的淘气,她似乎发怒了,但是“轻轻地敲”表明她的怒是假,爱是真,于是师生都发出了会心的笑。两个“笑”字,把师生的感情融化在一起了。作者把自己对蔡老师的浓浓深情蕴含在叙述事情过程的字里行间,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将最动人的一瞬间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细腻深刻。再看杨绛的《老王》中的一段神态描写:“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他简直就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老王这个人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作者从神态的细节描写入手来突出老王这个人物的性格,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好的细节描写,就好像一座座精美的灵魂,有了它就能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起来。

鲁迅曾经说过:“如要创作,第一要须观察”,这就明确地指出学会观察对写作的决定性作用。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为我们学生学写细节描写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只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模仿,就能演绎出自己作文的精彩。学生也曾仿写出这样的片段:“爷爷老了,那苍白的头发稀稀疏疏的,那张苍老的脸上一条条的皱纹平“地”而起,如果有一只蚊子落在上面,只要爷爷皱一下眉毛,那皱纹就把它夹死了,粗而密的眉毛下面有一双慈祥的眼睛,但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芒,爷爷真的老了。”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典型的、生动的细节,人物才能刻画得真切、自然。

二、精选恰当词语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好的细节,往往可以“窥一斑而略知全豹,以一目而尽传精神”。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精心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力求一字传神。如琦君的《春酒》中有一句“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着一大包回家。”“蜜蜂”这个词用得妙不可言,既写出了小孩子肚子吃得圆鼓鼓的心满意足、憨态可掬的模样,而且蜜蜂又让人联想到采蜜,采蜜又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春酒之香甜。同时蜜蜂每天飞到东飞到西勤劳地采蜜,而“我”则是走东家串西家地去喝春酒,这种忙碌和欢喜正体现了小孩子特有的天真幼稚!体现了独特的细节之美。又如课外语段《鸟的天堂》中:“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堆”“照耀”“颤动”寥寥几个词语生动地突出榕树的叶子绿、密、充满生命力的特点。

在细节描写中,启发学生选择恰当的词语,用精炼的语言,反映出丰富的内容。文学大师福楼拜曾教导他的学生莫泊桑时这样说:“无论你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你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找准这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止。你不能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似是而非的语句去敷衍。”可见,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是每个作者应该担当的责任。有学生这样写“菲特台风”时的片段 ----雨一直在下着,地上的水已经涨到了一米多高了,我从楼上的窗户凝望着下面的水,心里想着:“为什么这雨老是下着呢?要这样下去又该怎么办呀?”那时候,家里断水又断电,没有灯,没有电视,又没有电脑;更要命的是,家里的粮食都已经快没有了,难道我们要活活地被困死在这栋小楼里面吗?“菲特台风”带来百年难得一遇的特大洪水侵占整个姚城,这段话中的“凝望”一词真切地写出了那时全余姚人的心绪:迷茫、无奈、无助、害怕……从神态的细节描写中可以感知人物的精神状态,这也是细节描写的魅力。

三、积累生活细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像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我们的文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学生只有在生活中熟悉各种人物,留心各类事物,学会观察、捕捉、积累,才可能在写作时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丰满、真切,刻画人物和书写情怀,才会生动、传神。学生作文如日常生活中做饭,如果不能自己拥有一块水田,尽情去耕耘、播种、管理、收获,哪来的“米”做出香喷喷的饭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记录生活中的细节,日积月累,才能提炼出典型的细节,写作时就有素材可写。endprint

细节描写犹如文章中的花朵,想使花朵漂亮,就要进行细节描写。我们要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如果用好我们的眼睛,再细心地去感受生活,我们生活的花朵同样会鲜艳灿烂。学生有习作如下:每次发完试卷,同学们总有不同的表现:优秀的学生脸上神采飞扬,嘴里哼着小调,两只手晃来晃去,好像乐队的指挥员,眼睛盯着试卷上满意的分数,眉梢都往上翘了;而考得差的同学,脸上像是被一场暴风雨打了,变得很僵硬很僵硬的,全身的骨头好像被一根根挑掉了一样,软软地趴在桌子上,看不到他的脸,唯有隐隐约约的抽泣声。只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加以夸张演绎,文笔之花就会越开越灿烂。

四、提升写作能力

学是对信息的吸收,写是对信息的输出,二者可以使语文知识进入周转流通状态,形成语文学习一个完整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细节描写,并让他们的细节描写具体、生动起来,还得在感悟写法的基础上多多进行实践操练,提升写作能力。

本人课堂上曾做过这样尝试:

出示例句:1.有个硬币落在地上。

2.有个硬币,从桌上滚下来,落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

问题:1.你认为哪一个句子好?为什么?

2.你说说第2句比第1句增补了哪些内容?

运用这样直观的例子进行比较,学生容易发现细节描写的魅力,并且也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教会了学生这些,再让学生把下面一个概括性的句子修改成具体形象的描写句:

“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首先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小”到什么程度?怎么个“瘦法”?穿得有多“差”?其次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发挥想象。最后学生进行局部描写。

曾有学生这样写:“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大约七八岁,瘦瘦黑黑的脸,瘦弱的身上穿着破旧的衣裤,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可见学生颇受启发,效果不错。

“一沙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其实,大大的生活,是由无数小小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是美的源泉,情的聚焦。生活中的细节之美,看在眼里,它便是风景;握在掌心,它便是花朵;拥进怀中,它便是温暖;写在笔端,它当然是精彩。总之,灵活、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某些特定的人或物,会起到画龙点睛的良好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细节、运用细节,让学生的文章散发出熠熠光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士力.架起文本和写作的桥梁[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篇10:关于描写老师的作文:特级教师

503班胡润

特级教师必须有责任心,温柔善良,有爱心,学生会有不会的题要来耐心地指导他们,老师也要有一颗童心,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

《特级教师》小练笔2

503班吕若萌

虽然我不知道特级教师,但是我觉得特级教师应该很严厉,但我我通过这篇文章完完全全的对特级教师的想法改变了,特级教师应该是亲切、有趣的,并不像我们所说的那样严厉。并不是凭关系混的,也不是靠年轻熬的。

《特级教师》小练笔3

503班丁晨忆

特级教师知识渊博,有责任心的教育家,她以有趣的方式教同学们和其他教师与众不同,同学们如果有不会的题目特级教师会耐心的教他们。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是名副其实的特级教师

《特级教师》小练笔4

503班董梦昊

是要善解人意,平易近人,对学生的态度不能太凶,要靠自己的实力,不依靠别人的关系来获得“特级教师”称号。这样就是我心中的特级教师。

《特级教师》小练笔5

503班李文玉

篇11:教师描写雪的优秀作文:恋雪记

放眼望去,山峦、花草、房屋、河岸,都披上了洁白的纱衣。站在窗前,贪婪的看着这些快乐的精灵在空中翩翩起舞,我的心也和它们一同起舞。

还记得小的时候,一到了冬天,最期待的就是下雪。记忆中,那时侯的雪总是下的很大,从家走到学校只有五分钟的路程,通常是到了学校都变成了雪人儿。漫天飞舞的雪花争先恐后地扑向大地,不一会儿,大地就会盖上厚厚的棉被,调皮的我们总会在棉被上来回奔跑,比比谁的脚印大,谁的脚印多;有时候还会整个人躺下去,印个“人”的形状出来。最过瘾的要数打雪仗和堆雪人了。一个个小人儿,手脸都冻得通红,直玩到被家长拎着耳朵揪回家还恋恋不舍......

如今的雪,再也没有往常下的那么轰轰烈烈了。每年依然会有下雪的日子,但是,再也没有那么厚的天然棉被让我们在上面肆意地挥撒欢乐了。纵然是偶尔邀友人踏雪寻梅,亦再不复昔日之趣。

我依然爱着雪,爱它的洁白晶莹。我想我这一辈子都会爱着雪。

我依然会用同样的执着迷恋着雪,唯一不同的是,我爱雪,爱它的纯白,爱它的舞姿,爱它的冰凉,爱它的温柔!然而,我更心疼雪,心疼它扑向大地母亲怀抱时的奋不顾身,心疼它在阳光下灰飞烟灭时的笑容,心疼它的坚强,心疼它的脆弱……

那一年,暖冬如春,南国的都市霓虹闪烁,一座城,一个人,一场遥遥无期的雪,荒凉了整个冬日的等待!

篇12:学生描写小学的作文

还记得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是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我坐在阳台上,轻轻翻开这本书,细细的品味着……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名叫奥利弗。退斯特小男孩的悲惨童年。他出生在寄养所,是一个可怜的弃婴,妈妈在他一出生就死了。他从小生活在寄养院,九岁时,他像包袱一样塞给了寄贫院,,在哪里他每天吃不饱也穿不暖,还要干许多活,瘦得像麻杆一样。后来又被送到棺材铺当学徒,他便更加辛苦,被诺亚和夏洛蒂欺负,被苏尔伯雷太太辱骂,整天以泪洗面。就这样,他一天天坚强起来,他逃离了这里,却不幸落入贼窝,但他十分善良,没有成为扒手,期间,被好心的布朗劳先生收养,但不久,又被那一伙贼骗走了,再一次陷入不幸的深渊。善良的女扒手南希不顾自己的安危,冒死跑出去报信给布朗劳先生,告诉他奥利弗就是他找寻已久的外孙。南希被贼伙头目打死,pol。ice也很快找到了贼窝。奥利弗终于和家人团聚在一起!

看着这本书,泪水曾多少次打湿我的眼眶:奥利弗真是太勇敢,坚强了。他吃不饱穿不暖,而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他却四处逃难,我们和他的生活有多大的差别呀!

篇13:教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体会

一、从学生的感知入手,引出作文主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成就万事,都离不开一个本,水无源不成流,木无本不成绿。小学语文教学当务之急就该抓一个根本。结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要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调动孩子们的情愫、思维,用多元的美来激发他们摹状事物,以臻于摹状事物的真实,显现一种朴实美。

生活中多彩的世界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感知新鲜事物的空间。高洁的梅花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国色天香的牡丹让孩子们绽开了笑脸;悠悠香兰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一切的一切都在编织孩子的梦。这样通过学生观察,亲身体会,挖掘出作文主题。

二、营造宽松的氛围,创造写作的环境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下作文,让学生进入一种“我要写”的精神状态。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写作过程看成创造性的劳动,鼓励他们作文时放开手脚,求新求异,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思路,真切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出富有创意的作文。

三、激发写作兴趣

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特征,每次习作都源于教师的讲述,起于教师的命题,终于教师的批改,根本没有学生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感到厌烦,所以学生作文写得好,关键是积极培养写作兴趣。写作兴趣的培养有多种渠道,最主要的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在写作的实践中不断尝到甜头,并有表现才能的机会。

第一,真正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因为学生的情感、思维、想象和个性对写作有很大关系,学生只有在良好的心境下,思维才能活跃,情感才能真实,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文章才能写好。要创设良好的写作心境,就要热爱学生,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发扬教学民主,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进而形成写作主动性的品质。

第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第三,写真情作文。“农活”也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校于“班级责任田”大显身手,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的,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是变得很“饱满”。如,有一位同学在《喂羊》中写道:“……我那羊儿吃草时总是津津有味地反复咀嚼,就像我嚼口香糖那样……前天,我参加了运动会,放学回家感觉累死了,倒床便睡,直到吃夜饭时才被妈妈喊醒。当我捧起饭碗时,我突然想起来:羊儿还没吃晚饭呢!它这时一定像我一样,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呢!这羊儿可是我一手养大的呀,从来没有挨饿过,要是今天饿坏了咋办?想到这儿,我就放下饭碗……”

看,自己养大的羊儿,深知不易,多么宝贵。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

因此,我在作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相机激发学生的情感,捕捉学生细微的情感变化,及时强化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让学生带着积极而强烈的情感去写作文。在学生享受大自然之美时,强化他们的愉悦之情;认识到家乡富裕时,强化他们的自豪之情……继而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愉悦之情、自豪之情,等等,去讨论、交谈、写作,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的习作有真情实感。

四、通过阅读教学让作文教学得到深化

作文教学离不开阅读,阅读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时常常只注重习作而忽略阅读,这是不妥的。我们要让学生愿意去读,把自己觉得美妙的词句抄下来,积累、结合,变成自己的东西,从而杜绝死背范文的情况,最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自己的经验告诉我,还是应该加强阅读训练,扩大阅读面,积累丰厚的语言,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产生创作的欲望,运用积累的知识把自己的心情、见闻、想象见诸笔端。

其次,阅读教学要从低年级抓起,因为这时学生识字有限,就应该让学生多读以拼音为主的课外读物,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其自身的阅读能力,对那些喜欢读课外书的孩子,应该推荐并督促其读一些健康的、与学习有关的,或者对其学习有帮助的书籍,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五、鼓励学生写创新作文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有意无意地压抑了学生的少年天性。这就使得学生在写作时,不是把它看成发表见解的好机会,而是视为机械的拼凑材料、套用理论的苦差事,这种教学,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有损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可以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形式多样的想象作文可以有效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利用童话进行想象,使静物变动变活,会进行行动,会言语有感情;利用图画进行想象作文。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图画内容从不同的侧面展开想象;利用拓展、推测课文进行想象。

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上下功夫,在写作指导时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感染;少一些说教,多一些陶冶。

总之,要摒弃当前作文教学的弊端,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顺应他们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写真话、言真情,从而帮助同学们找到习作的活水,使学生的习作呈现出盎然生机。当然,这对教师自身素质和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参考文献

[1]中国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济南大学出版社.

篇14:描写教师节的小学生作文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文化蕴含的体现,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五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不难看出,对六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已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但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我常常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感到苦恼:如作文中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文理不通,思路混乱;假话、套话、空话长篇累赘,不知道自己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等等。一直思考着该怎么样进行写作教学,让学生们学到实处,真正提高写作水平。于是苦口婆心的说教,反复纠正错误,却收效不佳。思考着是不是可以改变一种方式,于是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发现通过以片段写作训练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高涨,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也有明显进步,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端正,增强了写作的兴趣。

所谓“作文片断”是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而进行的片断写作练习。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 。反之,连一段都说不流利,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了。”可见,片段训练是为篇的训练打下基础的,基础不扎实,将直接影响学生作文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影响写篇的训练。片段训练则比写一篇文章更具可操作性,小学生生活积累有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有很多学生缺乏细腻、生动的描写,让学生进行环境、场面、四季、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想象意境等片段训练则比较现实,也可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片段训练的实质也就是分解训练,先分解,后综合才能得心应手,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任务重,压力大,如何在教学中快速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为此,结合我的亲身教学实践和所阅读的资料,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片断描写的训练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巧用文本,举一反三

1.随文情境,练习片段。

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利用现有课本资源,依据课文创设的情景写话,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有动笔实践的机会。比如,在教《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写下来;在读《理想的风筝》时,课前先让学生说说理想的风筝到底是怎么样的风筝,为什么要以理想的风筝作题目;学了课文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现在所理解的理想的风筝,再让学生把这两次的感受写下来。这些片段的训练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进行其他习作训练的时候会尝试表达自己的感想。

2.大胆想象,抒发情感。

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留有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想象、揣摩。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然后把学生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表达出来。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先让学生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又如《开国大典》,可以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一名当年参加开国大典的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某一个动人场面及感受写下来。这样在读中练写,使学生在与课本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倾吐了自己的思想,表达了个人的见解;还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如《稻草人》,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

3.仿写迁移,提高能力。

课文提供的素材很多,比如语言表达的方式、安排材料的方法、写作的顺序等等均可借鉴。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仿写便是常用的且极有实效的练笔方法。课文中的名篇佳句是语言大师们苦心孤诣锤炼语言的杰作,是语言运用的范本。因此在感知课文后,抓住文中的美句让学生仿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固定的结构,是课文中结构整齐的句子或段落,可以是句式優美的句子。比如学了《怒吼吧,黄河》,可以仿照文章第四自然段的“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写一段话,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等生活情景片断;还可以利用仿句侧重于训练学生的排比等修辞意识,增加语言的文采。如学了《山海关》可以仿照课文第四段“我真想……我又想……我还想……”的句式,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又如在教学《永远的歌声》开头和结尾时,可引导学生细读开头和结尾,理清这两个自然段的写作方法---首尾呼应,分析理解内容后,让学生学习它的表达方法,并用首尾呼应的方法仿写一个开头和结尾。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留心生活,积累材料。

没有平时的积累,就没有“文思如泉,笔走如神”,把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设计成一个个小片断。校园生活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是学生练习片断的好材料;自然课上介绍的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科学课上的小实验、小制作;体育课上生龙活虎的场面,以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都是学生的习作内容,也是学生表达材料的来源之一。常常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所思、所感。如:有一次语文课上,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快要下雨了。于是,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围绕“快要下雨了”说写片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校外生活,社会见闻,家庭生活,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景色的千变万化等等,更是取之不尽的材料,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并试着用恰当的语言来描绘,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积累表达材料。

三、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刊,开拓视野。阅读时注意作者是怎样造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细心推敲好词佳句,并摘录优美的词句段,细读成诵。全班学生轮流上台朗诵,师生欣赏评析。当学生朗诵完后,有意识问他从什么书报上看到的,为什么选这些句段。原来我做法是每天看课外书后进行摘抄,然而效果并不是很好,作用也不大,久而久之,还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并不多。后来在网上我发现有老师变“摘抄”为“摘默” 。比如:给学生的摘默内容是:“描写春天景物的好句” ,要求学生选中好句以后,要读读背背,然后默写下来。两周以后进行“背诵比赛”,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进行擂台赛,形式可以多样化。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展示“摘默”成果的舞台,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摘默”的兴趣。而且摘默的语言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交流,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子里,在习作时就可以“顺口拈来”,从而做到“厚积薄发”。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15:学生描写小学的作文

微风一过,“海浪”此起彼伏,这不是在大海里,一大块黄色的颜料从天而降,这不是在调色盘里,一阵香味扑鼻而来,这不是在香水瓶里,醒醒脑,呵,这是在油菜花的海洋里阿!

野外,汩汩溪水哗啦啦的流着,细细一嗅,哟,这小溪里还带着野花的香味呢!这小溪里流淌着春日的阳光,带着山庄里人们的欢声笑语,飘向那金色的海洋,瞧,金色的海洋中有一些勤劳的工作者——蜜蜂正忙碌着。我不禁对他们肃然起敬——我似乎看到了,看到了了他们辛勤的身影,看到了他们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此时,一阵狂风刮过,顿时,海面上闷雷滚动,海浪逐渐拉长,变粗,波涛汹涌,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狂风卷起一阵黄色的巨浪,朝我铺天盖地的席卷过来,黄色的浪涛在海面上翻着,海浪溅湿了我的衣襟,海浪所到之处,无不为之陶醉。

正在这时,一队蜜蜂好先要跟海浪一决高下,一会儿在浪尖上飞舞,一会儿又让自己藏身于大浪深处,当大浪这又要包裹住它们时,它们又灵巧的来了一个360度大转弯,避开了,也冲出了了黄色的包围圈,我睁开眼睛的一瞬间,一阵清香不请自来,我在这芳香中舞蹈着,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花仙子,走进一看,油菜花的的枝叶虽然参差不全,但它们却努力让自己头顶的一片天空更加动人,黄色的海浪,让人心旷神怡,黄色的海浪,洗去我身上的劳累,黄色的海浪,让我为之沉醉!

篇16:学生描写小学的作文

在我的家门前有一棵柿子树,它春夏秋冬一直非常非常的美丽和可爱。春天它开出小小的绿柿子;夏天,它的果实有的绿,有的黄;秋天,它的果实是橙色的,一看它的颜色就知道它很可口,很好吃;冬天,它的果实已经没有了,但是它的付出也是有价值的。它让我们吃到了很美味、可口的棕色的柿子。如果让我选哪个季节好的话我就会选秋天的了,原因是,在秋天里面可以摘柿子,也可以晒柿子。

我在家里面拿着一个大梯子,在摘着香喷喷的柿子,一个一个的进入篮子之中去了。我在心里面想着:“这些柿子足足我们全家吃上4个月了。”后来我的爸爸从屋子顶上面跳到了柿子树上面了。他拿着一个又一个的大柿子,放进了他拿的大袋子里面了去了。后来,他又跳在了房顶上面了,他把柿子,一个又一个放在了太阳底下面了。最后,过了几天,经过太阳的蒸发,柿子的水分便没有了,柿子就便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柿子干儿了。只要你一咬一口就是回味无穷呐!

这就是我家里面的棕色柿子。

篇17:学生描写小学的作文

迎春花早早地起了床,吹起了金黄金黄的小喇叭,向人们宣告:“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它那五片金灿灿的花瓣,真像是五个小孩子手拉着手,一齐庆祝春天的到来。田野里的油菜花不服气,连忙对大家说:“春天到了,可少不了我。”油菜花招徕了成群结队的蝴蝶,一群群蝴蝶们在油菜花周围翩翩起舞,可把它给乐坏了。一颗颗紫罗兰踩着轻盈的步伐来了,就像是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娇嫩火红的海棠花笑眯眯地走过来迎接新的一年,新的春天。玉兰花将自己梳妆好,穿的漂漂亮亮的来了,远看,它那雪白雪白的花瓣真像是那些软绵绵的棉花,近看,才知道是玉兰花那洁白的花瓣。春天开的花画个个都是那么好看,让人赞不绝口,可是那些花儿非要争个高低不可,于是请出了熊猫裁判来评一评哪朵花最漂亮。

熊猫裁判队它们说:“你们一定要结合在一起才能让春天更美丽,你们难以分出高低,因为你们个个都是那么出众、美丽、优秀,如果真要比出个高低,那我也无能为力。

篇18:教师要做好学生作文的引路人

一.创设情境氛围, 引导学生写作的欲望

良好的情境氛围, 往往能够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 要让学生进入情境, 通过用手去摸, 用眼去看, 用鼻子去闻, 用脑子去想, 学生往往就能够较为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 从中发现美, 感知美, 唤起表达的欲望, 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写出自己的起初经历和真实感受。老师可以利用录像机拍下生活中的场景, 然后在作文时播放, 唤醒学生头脑中的记忆。例如, 可以拍摄下来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班队会活动、学校的大扫除、排队吃午饭的场景, 生活的村庄、上学放学的道路等内容, 这种方式, 很受学生的喜欢, 他们能够参与其中, 可以有效的丰富学生的写作面, 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如果能持之以恒地把学生生活中美好、精彩的一幕幕拍摄下来, 再现在屏幕上, 学生一定会感觉有趣、新鲜, 从而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 学生写出的文章也一定精彩的多。

二.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 引导学生写作的兴趣

平时,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是不经意的, 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在大脑中留下什么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发现去探索;去当小记者, 采访身边的人和事;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展览和科技活动, 扩大他们的视野等。学生一定会欣喜若狂积极的投入进去, 像模像样地留心身边的人、景、事, 用眼睛去留意, 用心去体会。然后, 教师再让学生自己去回忆、记录、想象, 记录下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样, 学生在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中不仅能学会观察思考, 而且还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一次我布置学生写一篇妈妈关心自己的作文, 就告诉学生留心观察妈妈一天生活中的细节。一周后, 学生交上来了作文。这次的作文很真实, 很多学生细致地写出了妈妈的不辞劳苦。在班级内读学生的作文时, 有的学生眼睛都湿润了。我看到孩子们长大了, 懂事了。这样在作文评比后, 学生就急急地问我们下次写什么作文, 可见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

三.让学生感受成功, 引导学生快乐的写作

要使学生真正爱上写作, 还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成功的喜悦, 在老师不断的激励刺激下逐步养成习惯, 满怀期待地去学习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用肯定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选一些学生的作文在班上作范文宣读, 此时, 小作者心里一定高兴。甚至可以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 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以此激发所有学生的表达的欲望, 写作兴趣。其次, 在作文批改中, 教师应看到学生写作的精彩之处, 有时是一个词用得生动、贴切, 有时是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 也要为其叫好, 或者一个比喻句用的恰当新鲜。让他们觉得自己也可以写好作文, 让学生从“我怕写”转变为“我想写”。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作文交流。把优秀的作文、小练笔、日记等收集起来, 让全班同学共同学习、交流。另外, 我还鼓励学生在校园网上练笔、与其他年级的小朋友交流。让学生尽享写作的快乐, 由衷的爱上写作

实践证明, 作文教学是一项细致复杂的教学活动。教师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 科学得当则事半功倍;否则学生写作的“围城”则愈陷愈深。相信我们广大语文教师, 只要共同努力、不惧艰难、勤奋思考、勇于探索, 我们一定能做好学生写作的“引路人”, 带领学生走出作文困境, 迎来一片艳阳天!

摘要:学生作文写不好、不想写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入手;从课内课外的情景中进行训练;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写起, 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 感受成功的喜悦等, 进行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些尝试, 收到良好效果。

篇19:描写教师节的小学生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景物描写;作文教学;分析

有一定阅读量的人们都会发现,一段好的景物描写能够良好地展现出一个画面,有效地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让人们很容易接收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朱自清在《春》中这样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段对春的描写,选取了春天最吸引人的特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在小学作文中,我们几乎不会发现这样的描写,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启发学生的同时,把一些有助于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一、训练学生的感受观察能力

景物描写中,无论是对所写事物粗略地描绘,还是细致地刻画,都要抓住事物特征,这是关键。如果没有真实、准确的把握住所写对象的特点,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空洞甚至是错误的。小学生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喜欢跑跑跳跳,往往没有耐心停下来好好观察、感受什么。所以,在课堂上训练学生们的观察感受能力是很好的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们得到了训练,一旦学生养成了善于发现、勤于观察的好品质,这样在生活中他们就会不自觉地进行训练,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人们对于事物的感知往往来源于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景物描写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

二、鼓励学生说出感受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最终表达的都是感情,没有感情的景物描写是没有血肉的。所以,对于事物的观察,都要落脚到情感上。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有很多想法,这时就要利用这种天性加强训练。课堂上,老师可以准备一幅风景画或者一段文字作为材料,让同学们在观察和阅读过后发表自己的感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不会完全相同,应该请不同同学发表感想,这时的感想不要求文字优美,只要能正确反映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这种训练应该和观察事物联系起来,这样能让学生在观察过后就能立即说出自己的想法,一举两得。

三、加强阅读,模仿写作

有的学生观察到位,想法丰富,但是到动笔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自己丰富的想法反映不到纸上,这说明对于写作的方法还没有掌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加阅读,才能慢慢体会到别人是如何把感情通过一支笔描绘出来,如何让读者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这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很难看出效果,但是依然要持之以恒地坚持。

读书也要求读好书,只有读有益的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素质。这就要求老师做好推荐书目的工作,在语文课本之外,老师应该给学生留阅读作业,将对学生景物描写写作有益的文章或者图书推荐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后根据某一段进行模仿写作,这项工作也可以偶尔放到课堂中进行。在进行长期训练后,学生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语感,能用一段景物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或者烘托出某个气氛,这就达到了目的,而学生的内在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四、综合训练

前面一些训练都是基础工作,属于准备材料,只有前面一些是不够的。有的学生会观察、有想法、能写出一段不错的景物描写,但是全文结构混乱,条理不清,这也是不行的。

第一,老师应该教授文章的条理顺序。无论是文章还是观察事物,顺序都是重要的,有序的观察和结构能让文章表达清楚,让读者清楚明了。所以,在进行观察训练时,老师要加入对观察顺序的引导,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老师也要时刻提醒描写事物的顺序,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写作习惯。

第二,老师应该教授修饰方法。没有修饰的文章写的好叫朴实,写的不好叫平淡。而小学生几乎达不到朴实的效果。在进行模仿写作时,学生往往会不经意地掌握几种修辞手法,但这对于他们是模糊的。在对修辞手法进行系统地讲解和专项练习过后,学生们才会在理论上有所领悟,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会更加熟练,这样会对文章增色不少。

第三,在小学作文中,景物描写往往服务于记叙文,老师在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时,应该多加强调景物描写的运用。在作文批改时,对于用的好的景物描写要给予鼓励,不恰当的景物描写给出修改意见,这样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五、小结

小学作文对学生以后的写作起到奠基作用,不能忽视,所以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巧妙的方法来指导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当学生把景物描写成功的运用到文章中时,说明他对写作已有了初步的感觉,对于以后的写作很有帮助。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努力会成功,老师努力一样会成功。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学周刊,2012(23)

上一篇:脚心的温暖作文下一篇:村中道路硬化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