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课的教学反思

2024-04-12

关于音乐课的教学反思(共14篇)

篇1:关于音乐课的教学反思

关于音乐课的教学反思

——音乐培养人格魅力

我们欣赏流行音乐,除了它朗朗上口、节奏轻快、亲切自然以外,还有它的表现形式。那些制作精良的MV,让你随着音乐融入它的风格之中,有时它强烈的节奏让我们身体跟着起舞,有时它的轻柔让我们感觉有人在耳边轻轻细语。在紧张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这是最好不过的放松方式了。因为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我们这些学生们总是试图寻找心灵上的解脱。特别在中学时的我们,总是在排名和分数中挣扎,我们幼小的心灵被烙下无数个痛苦创伤,幸好那时开始接触流行音乐的我们都在音乐找到了宣泄。流行音乐伴随着我们长大,特别是在那时出道的歌手们,他们的音乐和我们的想法真正的无代沟。真该好好感谢流行音乐,陪我走过了这么多个困难。或许是寂静的夜里,或许是无人的教室,在音乐中聆听我们自己的内心,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他们就像老朋友一样,总能抓住你的心。

因此,流行音乐也有它自己的魅力。在上《菊花苔》这一课时我就进行了反思,本节我是抓住了两点,让课上的很成功:

一:多方面采集有关信息,抓住几个关键方面,启迪学生,让学生真正去了解流行音乐。要想让学生真正了解、喜欢周杰伦,不盲目的追星品,就要让学生主动去收集有关的资料。如歌曲的创作背景,包含的故事、词、曲作者,让学生知道歌曲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感悟人的生命历程,磨砺和锻造坚毅的性格,为培养高尚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成名之前他只是一个打杂的,送盒饭,在打工之余还要学习音乐,作曲等。夜里梦到旋律和歌词,当曲子的片段像梦游的声带般泉涌而来,他就会起身,踉跄地走向键盘,把如夜景般的旋律写成乐谱或录成示范带……终于在他的努力下,他成名了,多少人渴望从他手里得到曲子,他现在不仅是有名的作曲家、还是流行音乐的领军人物。这样让学生去了解演唱者的故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们不仅学了自己喜欢的歌曲,还从中学到了怎样做人和做事。

篇2:关于音乐课的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

里坦二中 李艳霞

在中学音乐课当中,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它却是我们素质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像我们刘校长所说:“我们的学校需要歌声,我们的学生需要歌唱!”

当我每次踏进教室,都能感觉到学生们对音乐的渴望,对音乐老师那种向往的期盼。我也在想:怎么样才能把每一堂音乐课上好,让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之外也能够找到他们精神与心灵的乐园?怎么样才能通过音乐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充满着物欲的时代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所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学目标。

作为音乐教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从而更有利于对文化课知识的掌握;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多提问,多给学生课堂上展示表演的机会;同时多欣赏一些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因为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所以针对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多组织一些关于音乐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上台表演,既培养了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又让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篇3:关于音乐课的教学反思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1.音乐教育观念落后, 音乐课程不受重视。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小学音乐课程往往不受重视,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教学资源缺乏, 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 音乐课程往往被主课占用, 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注重智育而忽略美育, 导致与音乐教育相关的政策不能有效落实, 造成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地位不平等。

2.音乐教学师资缺乏, 教师音乐素质偏低。目前, 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的师资还严重缺乏, 虽然很多小学都设置了音乐课程, 但是音乐教师一般就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 这就导致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很多音乐教师因为教学氛围和待遇等问题, 很难钻研教学工作, 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3.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音乐教学相关设施贫乏。很多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教授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 处于“教师教, 学生唱”的简单模式中, 导致音乐课堂枯燥乏味, 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且, 大多数学校的音乐教学相关设施都比较贫乏, 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钢琴、脚踏风琴、功放音箱、多媒体等, 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理论基础——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指出, 人类的智能只有八种: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将多元智力理论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 可以实现教育学的最优化。教师需要对教学所涉及的所有方面进行多元化的思考和建构, 比如说音乐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和开发当地各种资源, 因地制宜开展音乐教学;还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善于通过科学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

1.提高小学音乐教学地位, 正确对待小学音乐教学。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教学管理人员, 首先要正确认识小学音乐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加大对音乐教学的资金投入, 改善学校音乐教学的相关设施, 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作为小学音乐教师, 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重视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 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重视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方面, 教育相关部门和学校教学领导要重视小学音乐教师队伍的扩充和建设, 应定期派遣小学音乐教师接受专业的培训, 帮助提高他们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 教师也要以身作则, 热爱教育事业, 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掌握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3.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 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音乐知识;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加强互动式教学,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从内心产生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体会音乐知识的内涵, 丰富情感表达方式。例如:教歌曲《大鹿》时, 可以用故事导入情境, 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以图画再现情境, 把歌曲内容形象化;在教歌曲《龟兔赛跑》时, 可以用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 激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唱《玩具兵进行曲》时, 可以用律动表演体现情境, 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语言来表现歌曲的情境, 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在教唱《可爱的羊群》时, 教师可以用丰富的表情动作来表现音乐意境, 让歌声更加动听;在教唱《到小熊家里去》时, 可以用多媒体课件进入情境, 营造出声画并茂的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构建有效教学模式,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一方面, 要完善研究机制并组建研究共同体, 构建各种课型的有效教学范式, 建设一线音乐教师骨干队伍,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 要确立好课的评价标准, 改变优课评比的方法, 完善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考核方案, 定期开展主题性的教研活动, 等等。

篇4:关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反思

【关键词】高中音乐;兴趣;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224-02

一、概述

随着我国在教育方面的一系列改革,让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教学课堂,不仅学到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与相关科目所需的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目标。高中音乐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方面都需要改进,如何能够实现高中音乐教学的提高学生审美的目标,从而陶冶学生情操、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等等,这些都是高中音乐教学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而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值得高中音乐教学者反思的事情。关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反思,对于高中音乐教学的深入认识,从而在根源上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日后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高中音乐教学的反思

高中音乐教学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例如在教学内容方面,选用教材的滞后性,教材内很多内容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更喜欢当下比较流行的歌曲,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如果依旧选用教材内容,那么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一般,教学效果较差;在教学方式上,有很多老师针对音乐的教学文字讲述的东西比较多,教唱的歌曲量也相当可观,可是在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以及个人情感抒發方面涉及到的内容则比较少,这与当前新的课程改革下对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要求不相符;在教学理念和认知方面,很多高中音乐教师对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定位认知不准确,导致了现在高中音乐教学,老师只注重自己如何去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这与当前新的课程标准下,要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要求远远不相符,尤其是在课堂互动方面,更多的音乐老师没有考虑这些问题,学生在课堂参与度降低了,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就不尽人意了。

三、高中音乐教学的反思后的策略

1.课前准备

高中音乐教学现状,一定程度上是教学老师对课堂准备方面没有达到要求,对于很多学校来说,高中阶段非常特殊,音乐课程常常被忽略,所以首先音乐老师首先转变自己的观念,从自身出发加大对音乐课程的重视度。高中音乐教学更注重体验,在准备内容方面,首先考虑在教授过程中通过何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通过小的教学技巧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就是在课堂内容的选择方面,不仅要选择能够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音乐,而且要跟随学生的关注点,选择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音乐,从而通过充分的准备,来使学生能够更有兴趣地学习音乐课程。

2.教学模式和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单一,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高中音乐老师应该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音乐和其他很多媒体是有机融合的,例如诗歌、视频、绘画等,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可以与之相结合,例如,选择一首很有意境的诗词,而后通过与其配背景音乐来实施音乐教学。比如选择余光中的《乡愁》作为诗词,而后选择《思乡曲》作为其朗诵的背景音乐,从而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感官的方式来完成音乐的学习。同样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选择一幅画作,而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匹配的背景音乐,从而让学生在自己选择的背景音乐下,来介绍、欣赏这幅画作。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结合当前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避免了老师口头地阐述歌曲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自己欣赏的歌曲、音乐等进行回放,从而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自己去主动地感受,而后分享自己的听后感。

3.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高中音乐教学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以学生自我欣赏、审美能力为基础的。所以在对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进行培养时,更要注重学生个人情感,从而为培养学生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音乐的教学更加注重个性的表现与培养,同样的音乐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个人情感体验差别非常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抛弃传统的“霸占”课堂的教学习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来积极地感受音乐的美好。首先,老师要为学生提供给多的机会去表现自我,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地去展现才能、表现自己,进而让学生主动地去培养自己的音乐方面的能力,潜移默化之中增强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再者,对于不同的个人情感感受,老师要给学生们积极交流的机会,并且在学生的个人世界观发生偏差时,要积极地引导纠正,让学生树立自己对音乐的正确信念;最后,对于音乐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主动参与,培养个人对音乐的创造力,从而让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美。

四、总结

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只有音乐教师学习当前新的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而后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来提升高中音乐教学质量,也希望本文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高中音乐教师对课程教学提供更多宝贵意见,真正为提升高中音乐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姚向红.浅谈高中音乐教学和当前媒体音乐的结合[J].大舞台.2011(05)

篇5:关于音乐课的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在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方面,音乐学科教学都是优于其他学科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进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反复反思现就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这一话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粗浅见解,希望能够为广大中学音乐教师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以提升其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一、音乐自主性学习的含义及其具体特征。在教育学当中,关于自主性学习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就音乐自主性学习而言,当属学科教学论当中的一个相对较为独立的分支。因其自身所具备的创造性、审美性以及情感性等,音乐自主性学习被赋予了更多的独特性内涵。在我看来,音乐自主性学习就是学生除了要自主认知音乐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要对认知活动中进行自我调节与自我管理,可以说,这是音乐学习的一种最好状态,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学生能够自己对音乐学习目标进行确定。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及其对自主学习的认同和接纳程度是学生是否具备学习兴趣的最重要心理因素,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内驱力,是保证学生进行持续学习的最稳定动机。所以,在所有的基础教育当中,一定要将学生兴趣的培养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地位。对中学音乐教学而言,更是要充分发挥音乐学科所具备的独特魅力,让学生根据在不同阶段的审美心理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自主地确定学习目标,使之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也有助于加强音乐学科教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种种联系。另一方面,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音乐学需内容的方法的选择。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和享受音乐,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无论是在音乐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学生都拥有极大的自主性,作为教师,应当做的就是有机结合所有学生不同发展个性与参与积极性,因材施教,创造出更多的生动活泼的、灵活多样的音乐教学形式,以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开展与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二、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一)以学生为中心。音乐教学同样也非常提倡“学科综合”的这一教学理念,主张将各种具体的音乐材料综合地构建起来,以使音乐教学更好地和其他的学科进行联系。在音乐教学当中,尽管时代感越来越丰富,但是其中的审美教育并没有因此而发生较大改变。对中学音乐教师来说,不仅要具备最基本的吹、拉、弹、唱技巧,还要掌握一些高效的的教学方式,并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以将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同时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态度,健全积极向上的人格等。要想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与表现欲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邀请学生参与到课堂设计中去,并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当然,这就要求教师们放下自身“教育权威者”身份,将自己放到和学生同等的地位,更多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适当地引导和鼓励学生,给学生更多发挥能力的机会,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其真正地产生“课堂主人”之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接纳和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二)充分展示合作与分工意识。要想能够快速且有序地完成相关的音乐教学任务,完美的合作与明确的分工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每学期的第一堂音乐课中,就应该为每位学生设置出对应的岗位,并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使之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所扮演的岗位角色来进行音乐知识与技巧学习。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设定音乐组长和音乐副组长这两个职务,并让他们二人协助教师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包括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学习任务分工以及学习状况和结果反馈等。如果需要进行音乐剧表演活动,便可根据之前设定的音乐小组的各成员特征选出最适合的总策划、编导及美工等角色,合理分工,自行组织活动编排。当然,并不是说这些岗位的设定是固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轮岗是一种比较可取的方式,通过轮岗,所有的小组成员都能够有实践的机会,这对小组成员来说,也更加公平。

(三)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教师除了需要为学生展示教材中所涉及的音乐欣赏作品之外,还要将其与听音练习结合起来,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喜爱的乐曲的片段,在钢琴的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分别将其弹奏出来,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这三中音区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以及它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难度与要求稍微高一点的“表演和合唱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讲述各种各样的音乐故事,加深学生都音乐索要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促使其能够自主地进行音乐学习。

篇6:音乐课教师的教学反思

音乐课如果只让学生唱歌,流行的还可以,但是长时间学习歌曲学生也不喜欢。必须穿插进行,上一些欣赏课,表演课。模仿一些小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初中生来说,他没有音乐的专业知识,就很难去认真学习音乐,了解音乐的内涵。也就达不到音乐课堂效果。因此我在上音乐课时,尝试了几种方法,还有一定的收效,不妨与大家一起共同讨论学习。

一: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现在每个班的学生到音乐音乐教室都知道分组坐,铃声落之后不在交头接耳,下课后学生会自觉摆放凳子。我要求最后进入教室的`两名同学打扫卫生,时间久了都不拖沓。这些习惯都已经养成,不用再去强调,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说规矩给他们说了,慢慢的养成习惯。课堂就省掉许多与课堂无关的事。

二、带着问题学习音乐

因为一节课只让学生去感受,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观察能力这并不是一堂好课。我在有些课时经常设计一些问题,形式多样,照顾全体,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回答问题,还有分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回答。比如在七年级课找了一首流行音乐周杰伦《青花瓷》如:请欣赏音乐从音乐中求答问题:1.听完音乐感受?2.这首乐曲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如果换一种乐器有同样的效果?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音乐,自然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很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理想,去想象,培养了学生各方法的一些能力。在学习中快乐地学到知识。

三、采用小组合作进行课堂授课

因为学生对音乐理解很抽象,它不象文字可以直观地去感受,而音乐必须通过去听,用心去感受它的节奏、力度、速度、情绪等一些音乐要素,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去理解。所以我经常使用一些方法,让学生去分组去学习,通过听、看、唱、演不同方式。让学生演唱带着情感去演唱。用心去演唱。以小组为单位比赛学习效果更佳。(五年级、七年级学生比较认真,小组合作积极性强,而八年级的学生主观性强,小组合作作用不是很大)

四、编排小品,创编舞蹈动作

有的欣赏完音乐,我会让学生表演一个小话剧。小品。来加深学生们对音乐印象。更好的理解音乐。(七班,八班展示突出)根据音乐的特点要求学生学习歌曲后,合作一些动作来表达音乐。比如在学习《牧歌》《卓玛》,让同学们学习一些少数民族动作来随着音乐起舞。(女生们表现好,男生不喜欢动,让他们为歌曲打节奏)

篇7: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反思

一:打破常规

传统的音乐课总是“发声练习,巩固旧歌曲,学习新授”,老师的教案一成不变,学生们也心中有数:接下来老师会让我们作什么了。长期以往学生的兴趣已被剥夺了。试问:他们还会喜欢上音乐课吗?

二:转变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多样性,可以有一个生动的开场白(或是故事,或是律动,或是)一下子就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中。教学过程也应该设计的连贯,环环相扣,内容新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或是用一个故事贯穿首尾)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这种寓乐于乐的教学过程还怕学生不喜欢吗?

三:教师的语言

篇8:关于一节小学音乐课的课后反思

一、抓住课堂的第一秒

从孩子们进教室的第一秒开始, 就要给孩子们传达一个信号:音乐课要开始啦!

一开始, 课是这样设计的。孩子们到门口后, 发出“叮咚”的暗号, 然后, 我再开门, 让孩子门进教室。但是, 待我熟悉班级后, 我发现自己竟然忘了把这个暗号告诉他们。怎么办好呢?

等孩子们到了教室门口时, 我来到虚掩的门后, 说:“孩子们, 请按门铃。”“叮咚”“叮铃铃铃”“布谷布谷”……各种各样的门铃被“按”响。我微笑着把门打开, 孩子们就在《音乐小屋》的伴奏音乐声中走进了教室, 我们的音乐课就在这快乐的师生互动中开始了。

确实, 孩子们自然流露的答案才是最美、最丰富、最富童心的。如果一开始我给他们规定好门铃声, 那课堂不是成了做秀?孩子们生命的灵性不是被我扼杀?孩子们童真的想象不是没法在课堂上挥洒?

我庆幸自己巧妙地抓住了课堂的第一秒, 让音乐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二、音乐游戏要富有音乐性、趣味性、可操作性

在一般情况下, 当学生学会了一首新歌后, 教师都要用不同的形式来巩固演唱, 我的《音乐小屋》当然也不例外。还是用最传统的方式分男、女生唱一唱, 集体唱一唱, 抽生唱一唱吗?我大胆尝试了将“音乐游戏、歌词创编、舞蹈创编”于一体的综合形式来巩固歌曲的演唱。

待孩子们学会歌曲后,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走进欢乐吧”的情境:“孩子们, 听, 谁也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了?”说着, 我唱了起来:“嘎嘎嘎嘎, 打开小门, 嘎嘎嘎嘎, 推开小窗。”孩子们欢快地说:“是小鸭子。”于是我和孩子们学着小鸭子摇摇摆摆, 学着小青蛙蹦蹦跳跳, 让他们感受到, 将门铃的“叮咚”声, 改成动物的叫声, 再配上动物的动作, 就变成了小动物的《音乐小屋》。

接下去, 我再让孩子们分组找自己喜欢的动物, 学它的声音, 模仿它的动作, 一首首新歌就这样诞生了。有的小组将门铃声换成了小狗的“汪汪”声;还有的小组将门铃声换成了小羊的“咩咩”声;有的小组将门铃声换成了小鸡的“叽叽”声……小狗在欢唱, 小羊在舞蹈, 小鸡在玩耍———教室成了欢乐的海洋、音乐的天堂。我高兴地感受到学生们童心在飞扬, 智慧在闪光, 创新意识在激荡。

三、教师语言要富有音乐的美感

那天在上课时, 课件突然出了点故障。在“走进快乐厨房”的环节中, 我准备了一段视频, 是由厨房里锅碗瓢盆敲击发出的一段很好听、很有新意、很富生活情趣的打击乐。但是由于那个电脑中播放器版本太低, 播出时只有声音, 未呈现图像。于是, 我这样连接了我的教学环节:“真遗憾啊!精彩的画面没有呈现给大家, 但幸运的是, 这给了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孩子们纷纷将自己听到的音乐用语言表述, 简短而直接, 话语中不失兴奋与好奇。我趁热打铁:“今天呀, 我把快乐厨房搬来了。”说着, 我掀掉了那块蓝色印花布, 酒瓶、锅子、铲子、调羹、饭盒都呈现在大家面前。我即兴创编并演奏了一段《厨房进行曲》, 我发现孩子们的双眸闪闪亮, 我感觉到孩子们的心滚滚烫。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寻着好听的声音, 探究着怎样敲击、怎样合作才能让音乐更美妙。一排排整齐的小凳子也由孩子们自发地围成了一个个圈, 他们围在一起研究着、享受着身边的音乐。

虽然, 孩子们的演奏不能用精彩来形容, 但是, 从他们的微笑中能感受到他们对音乐的憧憬, 那些敲敲打打的身姿涌现出他们生命的灵动。很高兴, 我就这样, 把“音乐来自生活, 音乐就在身边”的信息, 悄无声息地传递给了孩子们。

四、小乐器的巧妙使用为课堂锦上添花

在学唱歌曲时, 有几句难点句的演唱, 需要我们用打击乐器为歌词伴奏, 使节奏更明朗。但是, 用什么乐器比较适合呢?上课前一天, 李校长在教给我几个音乐课的成功锦囊时, 给了我一个灵感, 很快地解决了我的问题。李校长提到, 老师手上随意系戴一个小铃铛, 到用时, 轻轻一拍, 节奏、音乐就像高山上的流水一样自然流淌出来了。但遗憾的是, 我准备的几个小铃铛太灵活了, 当我弹琴、舞蹈时, 就会震动发声, 可能会成为课堂的噪音。于是, 我就思考着换用另一件打击乐器。最后, 我选择了在胸前配戴的一条挂饰, 那是条从海南买来的, 用椰子壳雕制的挂饰。我觉得它与春天的环境很和谐, 而且, 坚硬的椰子壳制成的花朵与叶子敲击, 发出的声音既清脆又响亮, 自然为我这堂课锦上添花了。

是啊, 只要我们在新课改的浪潮中不断搏击, 我们就一定能探索出更好的、符合中国素质教育的方法, 为我国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摘要:本文从一节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与总结, 在课堂的气氛、教学方式上作了些归纳, 望对小学音乐教学有所帮助。

篇9: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及对策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对策

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容易看到这样的情景:音乐课堂中的学生,牙关紧闭,面无表情;课间的学生,口中的歌曲、小调儿很是悠扬。为什么学生爱音乐甚于爱音乐课?我们的音乐课还存在怎样的问题?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不足

1、如今的音乐课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唱歌课,而是一门类似于综合课的艺术课。在音乐课上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却很少;听音乐的多,用心聆听、欣赏音乐的少。学生在我们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学生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所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课堂上偷偷摸摸塞耳机的学生,正是在听足以证明他们个性的自己所喜爱的音乐,不是吗?

2、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

3、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興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4、音乐课堂教学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及模式单一,教学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现如今,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不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教师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

一边是高保真立体声音响、钢琴、家庭音乐教育,而另一边是简易的手提录音机加劣质的教学磁带;一边是排练厅、音乐会、MTV尽情享受,而另一边还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认谱再唱歌、剩余时间听录音…… 如此强烈的对比、反差,足以把我们的课堂音乐教学挤进被人遗忘的角落。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及对策

而今音乐教育提倡适应学生个性、扩展创造性经验的音乐欣赏教育。我们要有意识地在音乐欣赏教育中进行主体性的策略研究,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自信心和创造意识,达到整体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提高初中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活动性、创造性。

1、自主性。它与受动性、外在性相对立,表现为学生行为的自主、自信与自律(自控)。自主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尊重”,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师的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尊心,创造使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能动活动的条件。教师的角色应当是顾问、辩论会主席、对话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点拨和概括三方面,在这三个方面之前教师行为应该是倾听,努力的倾听。应该区别“教学”与“教学生学”的不同,认识到从长远上看,少教才能多学。对学生的要求是“反思”(自律、调整)。

2、活动性。活动性的核心在于使学生的学习从感觉效应转变为运动效应,不仅指动手、动口之类的操作参与,更指理性思考的投入。活动优劣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参与和投入的程度。未来社会需要肯于参与、善于活动的人,否则生活和工作质量都不会太高。活动是未来社会的必需,也是学会学习的必需。

3、创造性。创造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对中学生而言,不应该要求“发前人所未发”,仅要求“发自己所未发”即可。从社会需要与学习需要两个方面看,教学中都必须强调创造。创造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实践与激励,自己的创造实践是对学生创造的激励,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知识。创造离不开直觉思维,而直觉思维离不开审美水平,因此,在引导与激励中,应该在美育上多下笔墨,对学生的要求是探索与猜想,探索是态度,猜想属方法。

参考文献

[1] 董静.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J];科技致富向导;2010.12.

[2] 王都银.初中音乐课教学模式探究[J];魅力中国;2009.04.

[3] 陈明.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

篇10:音乐课《迷人的火塘》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侗族歌曲,广西柳州三江就有侗族,所以同学们对侗族有一定的了解,我首先让学生说说他们所了解的侗族的生活以及侗族的风土人情,这样就不知不觉的对本课的歌曲旋律有了一次认识。

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如聆听歌曲的范唱、歌曲学习、歌曲处理、歌曲演唱、以及后面的歌曲表演音乐实践活动都时时贯穿着音乐,而且都是为本课服务的音乐。使学生在本节课中始终在音乐的氛围中歌唱、舞蹈、欣赏以及表演,没有任何一个环节是脱离了音乐的。

在歌曲处理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和学生一起分析歌曲,让学生自己找出适合本课歌曲的演唱方法及演唱情绪。这样学生在进行演唱时就会增强演唱的兴趣。也可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使学生印象深刻,便于加强学生的音乐感。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是让学生更好的走进音乐课、走进音乐的一个有效手段。

篇11:音乐课《留给我》的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歌曲《留给我》一课时,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歌曲的主要内容。歌曲以环保为主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想象我们希望的生活环境,根据学生的陈述教师版画:一幅美丽的风景。然后又启发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破坏环境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导致的后果:天上见不到太阳、月亮、星星、小鸟等;地上也看不到山川、河流、森林、小草和鲜花等。

教师依次将这些风景擦得,很容易就唤起了学生的共鸣。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非常愿意尽自己的努力保护环境。而且在学习歌曲中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设计反馈出学生强烈的唤起公众共同参与环保的意愿。在结束课前,给学生恢复美景的机会和权力,学生积极性特别高涨,画出了他们心中美丽的风景。

展示了他们美好的愿望。加上我的动员—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会使我们环境大变样。学生愿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保护环境,效果良好。

篇12:音乐课《可爱的动物》教学反思

在“可爱的动物”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幼儿一起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动物图书和动物卡通头饰等。为了提高幼儿对动物的兴趣,我们针对幼儿感兴趣的东西着手,如近期流行地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就深得人心,通过阅读“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图书和制作卡通动物头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学习活动“各种各样的鱼”更使孩子们感受到了鱼的多种多样的名称,通过观看图书,孩子们对形态各异,颜色鲜艳的热带鱼产生了浓厚地兴趣。而美工活动“美丽的热带鱼”就使活动得到很好的延伸,老师将孩子的作品张贴在墙面上大家共同分享各种各样的鱼的美,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使他们喜欢这些动物。

在区域活动中,老师提供棉签和各种颜料,让幼儿尝试制作棉签画“有趣的螃蟹”。这种新颖的绘画方式让幼儿对螃蟹产生了兴趣,有的幼儿带来螃蟹在自然角中供大家观察欣赏。这让小朋友一发不可收拾,除了螃蟹还有带来了金鱼,小蝌蚪等,丰富了班级自然角。每天小朋友都要到自然角观察这些小动物,并带来了各种食物来喂养他们,孩子们沉浸在小动物成长的快乐中。但其中一只螃蟹地死亡却让孩子们体验到忧伤,“老师,螃蟹为什么会死,是我们没有照顾好吗?”

“老师,它是不是冻死了?”“老师,它是不是太孤单了,才死的?”各种各样地问题接踵而来。是啊,就算我们照顾得再周到,但小动物的生命毕竟是脆弱的,夜晚的到来,我们却不可以照顾到。于是,大家通过讨论决定将它们带回家中好好地饲养,并让饲养地小朋友定期带来小动物的照片让大家看,了解动物地成长过程和它们地变化。通过这一主题活动,激发了孩子对动物的兴趣,许多孩子从原来欺负小动物到懂得爱护小动物,初步了解自然界中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也让孩子们变得更懂事。

篇13:关于古典音乐通俗化的解读与反思

关于古典音乐的概念与定义, 首先要理清并明确诸如此类问题的答案:如什么是古典?什么是古典主义?什么是古典主义音乐?古典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之间有什么不同?

根据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的解释来看, 古典 (classical) :“古”指过去己久的年代;很久以前 (跟“今”相对) , “典”指被看作标准或规范的书籍, “古典”一词指的是“古代流传下来被公认是正统的或典范的”。显然古典在此是一种以过去时间和既成典范围合而成但并不封闭的动态式经典, 时空跨度大, 典范不断形成是其主要特点。因此, 古典音乐并不像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那样仅仅是某一特定流派的命名, 而是泛指在时间段上除了包含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发展时期外, 还包含了从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向前追根溯源到1 6世纪的巴洛克时期以及从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历史时期往后延伸到1 9世纪末、2 0世纪初的欧美专业音乐。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指出, 古典主义 (Classicism) , “在艺术中指以古代希腊和罗马艺术为基础的历史传统或美学观点。”也即1 7世纪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文学艺术上的流派之一, 也是最为盛行的一个流派。古典主义音乐, 则是在此意义上的一种命名, “在音乐方面, 伟大的古典主义时期在1 8世纪兴起, 占统治地位的都是欧洲讲德语地区的一些作曲家, 诸如海顿、莫扎特、亨德尔、克里斯托夫?格鲁克以及当时还年轻贝多芬。他们创作的音乐精炼、优美和悦耳。”这一流派也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

至此古典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之间的区别就显而易见了, 在时间与函概的范畴上古典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之间迥然相异, 古典音乐包含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 而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亦只是欧洲长达几百年的古典音乐发展史中的一个时期。

2. 对古典音乐通俗化现象的解读

2.1 古典音乐通俗化的一般表现

古典音乐通俗化一般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西洋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之外, 开放形式与体裁, 更不限制乐器及其组合形式;其次是打破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的界限, 既具有一定的古典精神, 又具有鲜明的现代气息。这种音乐我们称之为“通俗古典音乐”, 实际上就是古典音乐在现代社会的通俗化。其具体表现在其具体表现在通俗古典音乐在乐队的建制上的规模较小和曲目大多来源于改编整理过的古典曲目且通俗易懂以及结构简单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动听、注重音乐的美感等方面特征。

2.2 古典音乐通俗化的时代境遇与内在本质

古典音乐通俗化兴起于东西方大众文化崛起的消费时代, 因而无论是从业者、媒体还是观众无不表现出消费时代的普遍特征, 此处的从业者主要指推动或直接参与古典音乐通俗化的当代艺术家, 无论他们出于发展艺术、还是赢得观众的目的他们皆不约而同的走上了通俗化。

在当代社会, 通俗演奏家为了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心灵, 而不得不向古典音乐要资源, 他们通常摘取古典音乐的只言片语并以自己的方式加以重新演绎, 观众对于古典音乐的仰慕与自身并不同步的欣赏水平决定了经过通俗演奏家重新演绎曲目的成功与火爆, 相关媒体与商家对此乐此不疲, 古典音乐通俗化可谓取得空前的成功。

其本质意义在于一方面是凭借化繁为简的创编手法与迎合式重构对古典曲目进行简化与提炼, 把宏大甚至晦涩的曲目改编为流行曲似的易于被普通大众接受的音乐小品;另一方面是根据大众的反应揣摩大众的心里而进行大众口味的调适。这种主动迎合的现象, 从市场化运作来看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作为艺术创作或再演绎则有待反思。

3. 反思与批判关于古典音乐通俗化的典型代表

理查德·克莱德曼流行于二十世纪末, 马克西姆现象出现于二十一世纪初, 正是古典音乐以通俗化的形式趋于火爆的兴起阶段, 因此古典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亦逐渐显现。对于堪称古典音乐通俗化典型代表的理查德?克莱德曼和马克西姆的研究也仅限于粗简的评论和报道, 很少从根本上反思他们存在和成功的原因以及不足。而时代、经济、技术以及“随行就市”的大众审美等等均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此可知对于单从艺术本体的音乐性上泛泛而谈的比较与归纳显然是不够的。

Richard Clayderman, 法国钢琴表演艺术家, 5岁时开始习琴, 6岁时指法已非常纯熟流畅, 16岁开始演奏自作曲。1977年, 他为电视剧配乐, 独奏了《水边的阿狄丽娜》而一举成名。作为一名钢琴表演艺术家, 克莱德曼无疑是成功的, 从其音乐特点与时代境况来看, 在此他所代表的应是古典音乐通俗化的过渡性浪漫。

Maksim Mrvica是克罗地亚流行钢琴演奏家, 九岁开始学习钢琴师从马利亚·瑟科索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 同年参加演出, 三年后与交响乐团合作。2 7岁时 (2 0 0 2年) 与克罗地亚知名的音乐家作曲家T o n c i Huljic、大牌经纪人Mel Bush合作, 是把古典音乐通俗化的成功范例。从其音乐特点与时代境况来看, 在此他所代表的应是古典音乐通俗化的颠覆性激情。

以上两位代表性钢琴家的风格, 明显存在诸多不足:首先, 对于古典音乐的肢解与分离与原作相比相去甚远;其次便是现代化视听的飚技与偶像化演绎, 一方面大量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表演者进行无所不尽其能的包装, 另一方面钢琴家所透露出来的正是从内到外的偶像化演绎, 几乎与音乐无关, 这需要深入解读和反思。

4. 结语

在音乐人类史的长河中, 古典音乐己成为人类文明的象征。作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的传承不能简单的挪用和模仿, 一方面我们要在“雅、俗”与“是、非”之间保持清醒的认识, 以多元化探索与理性包容的态度看待音乐文化的多元格局与发展;另一方面在继承与创新中我们必须以保持古典音乐的原有风貌为前提, 力求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摘要: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 一种崭新的音乐形式在音乐世界火爆兴起, 在时代、经济、技术以及“随行就市”的大众审美的共同驱动下, 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正相向而行, 媒体主导与大众舆论亦正趋向平衡。本文以理查德·克莱德曼与马克西姆现象入手, 以期对古典音乐通俗化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古典音乐,通俗音乐,解读

参考文献

[1]管建华编译, 音乐人类学的视界[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0, 01

[2]宋玉琳.对当代古典音乐通俗化现象的思考[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2006, (02)

篇14:一节音乐课的教学反思

1964年诞生的中国第一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我们音乐老师再熟悉不过的音乐作品。对于中国人来说,它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部芭蕾舞剧的意义,其中的歌曲《红色娘子军连歌》《军民团结一家亲》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末掀起的“普及样板戏”的热潮中广为流传。

选择这个内容是为了上一节公开课,几乎翻遍了网上所有的教案和参考资料,发现上面的教学内容无非就是关于《红色娘子军连歌》的学唱,《女战士与炊事班长舞》和《军民团结一家亲》的音乐欣赏。我不禁反思:单单这么几首曲子的欣赏,我们的学生就真正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了吗?真正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了吗?也就在那一刻,一个念头在脑海中闪现,我要上一堂与众不同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要让我们学生真正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构课的过程是痛苦的,面对着一大堆的教案,翻阅着一页页的教参,欣赏着整一部的舞剧,聆听着一首首的乐曲,千头万绪,让我无从下手,找不到出口,我要怎么教?我要教什么?经过两天的痛苦思考和与办公室同事的讨论,我想到了《红色娘子军》是中国的芭蕾舞剧,那么我何不从中国入手,探寻它的中国魅力呢?接下来在对舞剧的概念解释中,我又犯愁了,教参中的解释是:舞剧又叫芭蕾。正确吗?经过一番求证和查找资料,为了避免原则性的错误,更贴近于《红色娘子军》的本身,最后我把课题正式确定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中国魅力》。有了这样一个课题,此后的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题材、舞台布景、服装化妆、音乐、舞蹈这五个方面让学生体会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中国魅力。通过对故事的讲述,让学生知道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题材是以中国的革命历史作为创作依托的。通过《娘子军操练舞》等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欣赏,让学生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舞台布景、服装化妆、道具、舞蹈上的中国魅力。接着通过《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欣赏让学生在体会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的同时,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音乐方面的中国魅力。丰富的音响资料,视频中舞蹈演员高超的芭蕾技巧,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眼球,使他们在惊叹的同时,快乐地感受着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中国魅力。

教学反思

初中学生的审美情感虽然略显稚嫩,但已经显露了追求美的倪端,这正是需要扶持和引导的地方。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在获得音乐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让一种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是教师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每一位老师都会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选择适当的内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找准教学“切入点”在教学设计时是尤为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总的设计思路或框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安排。同时在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到教师的教法,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法;既要考虑教师的知识水平,也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要活跃课堂气氛,还要激发创造性思维等等。

一、找准教学切入点

教学中的“切入点”犹如化妆师化妆时关键的一笔,犹如美术家构图时的最佳角度。找不准它,我们的教学将无法深入到作品的内部,无法进入学生的心灵。找准教学切入点,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教学切入点尽可能地要小,具有针对性。刚刚开始确定《红色娘子军》作为教学内容的时候,是介绍舞剧概念还是介绍芭蕾舞剧,使我一下子犯难了。最后选择介绍芭蕾舞剧这个概念,最终的原因是缩小知识点,使概念的指向性更明确,更具有针对性。

2.教学切入点的选择要直指作品最具特色的方面。作为中国第一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从1964年演到今天,创下了近3000场久演不衰的艺术神话,它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的形象,将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气派融为一体。因此,我以“感受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中国魅力”为整堂课的切入点,结合芭蕾舞剧的概念,抓住舞蹈、音乐这两大要素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体验作品的“洋为中用”之美。

整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由序幕加六幕组成,为了突出中国特色,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选取了《娘子军操练舞》《黎族少女舞》《赤卫队员五寸刀舞》《女战士与炊事班长舞》《相亲慰问红军》《红色娘子军连歌》这几首具有中国特的舞蹈和音乐。在整个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的安排上,我时刻围绕着让学生感受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中国魅力这个切入点,由听故事——看舞蹈中的道具、服装、舞台布景——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聆听舞蹈中的音乐——演唱主题曲,由浅到深,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同时每个环节之间又有着相互的联系,如: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这个环节中,在让学生欣赏舞蹈的同时,我还请学生关注舞蹈中的音乐,使学生认识到音乐在舞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压抑恐怖的黎族少女音乐,活泼欢快的女战士音乐,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下一个环节关于舞剧的音乐的聆听和体验。

我力求通过挖掘舞剧中最具有表现力的舞蹈、音乐要素,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中国魅力。

二、充分把握教学内容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一桶水”这句话曾在教育界流行一时,在新课程标准下,这句话又有了新的理解: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随时“添水”“换水”,及时地对自己的一桶水更换更有营养价值的“优质矿泉水”和“活水”。

我习惯在备课、上课、课后问自己为什么?从而促使自己多找资料、多看书,尽量避免原则性的、专业上的错误,解决模棱两可的知识点。同时多提问、多思考,可以促使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添水”“换水”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学的细节上。如为了让学生知道《娘子军操练舞》的舞台背景是具有海南地域风情的,我特地去网上查找了木棉树以及它在海南人心中的地位;《黎族少女舞》欣赏时,我找了黎族的相关资料。细节决定成败,于细微处做文章,才能使我们充分地把握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更加严谨、完美,让学生信服。

三、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结合。在本节课中,我选择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视频欣赏,感受魅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本节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精心选择的一个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蹈,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眼球,震撼着学生的视听。

2.对比感知,体会魅力。对比是音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运用对比欣赏的方法,可以随时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突出知识的特点。为了突出音乐在芭蕾舞剧中的作用,我两次运用了对比的教学手段:第一次,通过舞蹈《黎族少女舞》和《女战士与炊事班长舞》的对比欣赏,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的音乐能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由探究舞蹈的中国魅力过渡到了探究音乐的中国魅力这个环节。第二次,通过有声和无声两个版本的《乡亲慰问红军》舞蹈欣赏,使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一次次的对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3.动静结合,提高魅力。“动”和“静”的巧妙结合,会使课堂产生错落有致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和思考,又要让他们热烈地讨论和积极地参与表现,使他们在思考和讨论中掌握知识,在实践活动中深刻感悟和体会。如《红色娘子军连歌》的学唱环节的安排,在演唱中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音乐的中国魅力,同时学生用歌声表达的是他们对于艺术家们创造出这样一部芭蕾精品的骄傲和自豪。最后通过讨论,总结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中国魅力,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完整、系统的了解、回顾和升华。

每一首作品,都有一个清晰的构思之路,是智慧的结晶。每一个音符,都历经长期的酝酿,耐人寻味。只要我们细心揣摩,总会巧妙地摸索出一条通向音乐深处的最佳途径。不同类型的作品,用不同的切入方式,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因音乐而宜,因教师而宜,因学生而宜,定会让我们的音乐课堂色彩纷呈。

学生感受:

807班,罗梦婷:“舞蹈是一种艺术,一种生活,一种情感的表达。欣赏着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使我沉浸在舞蹈艺术的神奇圣境之中。人们络绎不绝的舞姿飞舞散开,曲折的身段手脚合并,轻步漫舞似飞燕掠水,真可称‘珠缨旋转星宿摇,花曼抖擞龙蛇动’。演员们用自己的舞姿诠释着生命的赞歌,她们用脚尖描绘着飒爽的英姿,让我们领略了足尖艺术的风采……”

804班,罗文卉:“坐在教室里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我的心底被深深触动了。看着那足尖轻轻一踮,顺着绷直的足背往上是优雅的身姿。《红色娘子军》没有全身洁白的芭蕾舞裙,有的只是一身身充满革命气息的军装,它没有唯美的背景音乐,有的只是慷慨激昂的革命红歌,它没有芭蕾浪漫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令人敬佩的中国精神——坚贞不渝的信念。课后,我迫不及待地欣赏了整部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809班,郑栋栋:“这是我第一次观看芭蕾舞剧,第一次接触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改变了我对芭蕾舞剧的看法,它使我觉得芭蕾不再远离我们的生活,反而就在我们身边。”

810班,陆婧倩:“当一群穿着长衣长裤、戴着军帽的女战士映入你的眼帘——但她们的脚上踩着的却是‘足尖鞋’时——这样的搭配真的太史无前例了,这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让我最震撼的地方……从这节课以后,芭蕾舞剧让我想起的不单单是穿着轻盈纱裙的四小天鹅,而是那群潇洒坚韧的红色娘子军战士!”

上一篇:出差月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两岸一家一国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