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十条政策解析

2024-04-27

新国十条政策解析(精选6篇)

篇1:新国十条政策解析

一、新国十条内容

2014年8月1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从构筑保险民生保障、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保险业的发展目标等十个方面作出具体要求。几乎针对保险业的每一个热点问题都有细项说明,从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农业保险、巨灾保险、保险中介到资金运用等,宏观架构的搭建与微观业务的指导合而为一,为今后保险业进入快速增长轨道奠定基础。

1.总体要求

到2020年,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

2.构筑保险民生保障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1)主要面向家庭和企业,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

2)创新养老保险产品服务(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住房反向抵押、独生子女家庭保障、失独老人保障、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产业)

3)鼓励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包括长期护理保险、健康管理服务、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探索保险公司设立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

3.发挥保险风险管理功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1)城乡大病保险、政府购买保险公司的养老和医疗服务、鼓励治安保险、社区综合保险。2)发挥责任保险作用。包括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医疗意外、实习安全、校园安全等领域强制责任保险试点。

3)加快发展旅行社、产品质量以及各类职业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和公众责任保险。

4.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提高灾害救助参与度

积极发展企业财产保险、工程保险、机动车辆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5.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 1)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2)拓展“三农”保险广度和深度。6.拓展保险服务功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1)鼓励保险资金支持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鼓励保险公司为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促进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协调发展,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允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积极培育另类投资市场。

4)加快发展小微企业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个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

5)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的作用,积极发展航运保险。拓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范围。7.推进保险业改革开放,全面提升行业发展水平1)未来寿险费率市场化、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将持续进行,支持设立区域性和专业性保险公司,发展信用保险专业机构。规范保险公司并购重组。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在境内外上市。

2)鼓励中资保险公司尝试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3)支持保险公司运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促进保险业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创新。

4)加快发展再保险市场。

5)充分发挥保险中介市场作用。稳步推进保险营销体制改革。

8.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防范化解风险 1)推进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2)加强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

3)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9.加强基础建设,优化保险业发展环境

全面推进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保险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立保险业各类风险数据库,修订行业经验生命表、疾病发生率表等。组建全行业的资产托管中心、保险资产交易平台、再保险交易所、防灾防损中心等基础平台,加快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提升全社会保险意识。

10.完善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1)鼓励政府通过多种方式购买保险服务、完善健康保险税收优惠、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以及农业保险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和完善企业为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

2)加强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用地保障。鼓励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等投资兴办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机构。完善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政策。

二、新国十条重点解析

总体而言,保险“新国十条”的推出,根本着眼点还在于保险业服务国计民生。

对于商业保险而言,未来承保业务重点发展方向在于医疗健康险和养老险;其次,保险资金投资会加大股权投资力度,力争稳定投资收益率;同时,费率市场化改革也将会稳步推进。”

从险种来看,医疗健康险将是政策首要突破的领域。我国目前单纯寿险保费发展空间已经比较有限,医疗健康和年金将是未来保险市场的真正增量所在。大病医保将是撬开医疗健康险市场的重要端口。

事实上,此次“新国十条”出台,也在养老、健康、公共安全、农险、巨灾保险、税收支持、险资运用等七个领域,均释放出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项目,而这些蓝海也应是商业保险公司未来着力争夺的关键战场。

1.税收支持扩容 关于税收优惠政策,预期有望从税延养老险扩展至健康险、企业购买补充养老和医疗险、农业险、科技研发保险等多个领域;其中仅税延养老的保费空间就超2000 亿元。在未来一年内或将首先在商业健康险和企业为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医疗保险费上有新的税收支持出台。

2014年8月20日,在国新办就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基本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祖继指出:在2009年,国务院在推动上海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文件中,已经明确提出来,要探索发展个税递延的养老保险。从那时候开始,财政部、税务总局、保监会、上海市都做了大量研究。保监会作为主要的政策执行主体,在个税递延的制度安排、产品设计、流程等相关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应该说有一定的技术储备。这次新“国十条”明确提出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明确规定,2015年内启动试点工作。

2.融合养老和健康产业

发展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支持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产业,也是“新国十条”的题中之义。其中,鼓励商业健康险产品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都将成为新趋势。

同时,还会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设立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养老产业、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扩大养老服务行业设施、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供应。

3.扩大农险深度广度

鼓励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探索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产品和服务,落实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健全保险经营机构与灾害预报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的合作机制。

4.巨灾保险首提“财政支持”

“新国十条”中明确要建立财政支持下的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为巨灾风险提供了保费来源,有望成长为第二个农业保险式的盈利蓝海。

5.公共安全产业

鼓励发展治安保险、社区综合保险等新兴业务。支持保险机构参与保安服务产业链整合,把与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医疗意外、实习安全、校园安全等领域作为责任保险发展重点,探索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

6.险资运用新领域

险资支持民生和重大工程,资管公司主办产品空间扩大。未来为险资长期投资“专属定制”的投资领域将扩大,将更多参与国家重大工程、民生工程和新兴产业,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预计投资收益率将保持在5%以上。

鼓励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允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可探索其发起资产证券化产品等,预计未来以保险和资管为主业的金控平台将有更大市场主导力。

三、“新国十条”对保险行业可能带来的的驱动或抑制因素

1.外资保险可能更加式微。提升保险业对外开放一节,大部分都在讲国内保险怎么走出去,就最后一句还是要外资公司植入经验和技术,没有更多的优惠政策。或者是由于中国市场的复杂,亦或是对于外资的监管抽屉政策,外资保险扮演的角色是聊胜于无。政策性保险的准入是个难题,找准小众市场,或许会有好的发展机遇,找不准,难说了。

2.营销员改革可能变得更加虚无。在大保险大保障的现实下,保险公司需要的更多是服务人员,而不是销售人员。在银保渠道上位、互联网新兴模式勃兴的现实背景下,营销员队伍的生存和发展更加艰难。“新国十条”对营销员从业和权益保障只字未提,显然该问题不再是热点,营销员队伍的萎缩不可避免。

3.保险业将成为一门更加复杂的学科。保险业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更多的医学、社会学、人口学、工程学、地质学、互联网、大数据专家将成为保险公司的标配,单纯的保险学专家的发言权会越来越小,一场抢夺各学科专家的大戏即将拉开大幕。

4.高现价产品未来堪忧。“新国十条”谈了N*M项保险产品,全部是能发挥保险保障作用的保险产品,没有提到一句关于发展人身险产品的表述,很有可能的是,政府对于保险业发展所谓高现金价值产品持保留态度,不仅如此,在风险防范环节专门强调要防止风险积累,关于高现价产品的风向可能有变。

四、不同声音

虽然新国十条在保险业界赢得了一片赞美与呼声,但也不乏有些冷静清醒的声音:

1.新版国十条尽管有很多新的提法,在多个领域提出了原则性指导意见,但是真正距离实施落地还有很长时间,能对保险公司产生多大程度的实质影响都还很难讲。

2.制约当前保险业发展的真正症结不在于国家政策,而在于行业的真正市场化,行业之所以对新版国十条报以厚望,恰恰说明行业受困于市场化不够的束缚。

3.从保险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过去30年行业真正的驱动力来自于营销员制度引入、新型寿险产品开发、银保渠道的开拓,而未来10年的驱动力是利率市场化和投资渠道的放开。

4.真正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寻求所谓的国家政策支持和监管庇护,是行业更应该关注的问题,只有实现保险公司、销售渠道、客户三者的共赢,行业才有持续发展动力。

5.无论是保险监管还是产品精算人员,都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而不是僵化固守,政策红利和精算红利将在客户的博弈过程中消失殆尽,自我革命更需要勇气。

篇2:新国十条政策解析

一、滨海新区政府选址项目周边

滨海新区政府选址已最终确定为紫云公园片区,近期就会开始动工。而本项目紧邻区域最高行政机构,未来高端商务、商业、文化等高档次配套设施必然向本项目周边生成、靠拢。XXX项目二期洋房产品率先进入滨海行政中心辐射半径之内,必将集聚新区政务行政资源以及中心城区便利的高端配套设施,项目的地段价值势必攀升。

二、洋房产品稀缺性

洋房产品本就属于区域内的稀缺产品,而且我们项目坐落的中心位置更加凸显了项目的稀缺性,房产保值、增值的效果格外的突出,在市场波动的大环境下,这一优势就显得更为明显。

三、政策方面

1.政策目的

新政出台的主要作用在于抑制部分地区房价过快上涨的态势,并非针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毁灭性打击。我国房地产相关上下游产业多达50余个,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所以,政府仍然会支持居民的正常房产消费,给予房地产行业一定的缓和空间。2.政策持续性

楼市新政正式出台时间为4月17日,现阶段还处于政策消化期,所以最近市场相对冷清。根据以往房地产相关政策出台及执行效果的经验,可以判断市场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免疫力,随着消化期的结束,房地产市场仍存在平稳向好的趋势,因此我们可以对未来房地产市场仍然保持一定的乐观情绪。3.政策范围

此次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全国范围内房价过高区域,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以北京市为例,由于北京东南郊通州地区新城规划而导致局部楼市非理性上涨,接近6环位置的部分商品房单价已经达到3万元/平米,超出同期东四环外项目2.4万元/平米售价的20%,进而呈现出城郊房价倒挂的现象。这也是此次“新国十条”政策重点抑制房价不合理现象的典型地区。而天津市整体市场相比以上

地区房价水平处于相对理性阶段,价格泡沫并不大。

滨海新区响螺湾区域住宅项目2009年6-7月份售价为6000元/平米,而目前售价已接近13000元/平米,XXX项目一期洋房产品2009年6-7月份售价为14000元/平米,目前二期洋房产品预计售价仅为17000元/平米。事实证明本项目价格属于自然增长,并无泡沫效应。而价格泡沫较大的项目,通过此次新政的出台已经呈现出价格回落的趋势。本项目在市场价格不理智上涨时期并没有价格虚高的过程出现,所以随着市场的合理调整,本项目价格仍存在较大的上升预期。4.物业税

通过对“新国十条”的政策解读,可以了解到中央政府重申物业税,并将其提升到了一个较以往更为重要的位置,使得物业税成为了抑制房价快速增长的“终极手段”。但分析这一新税种可以发现,物业税这一概念已经空转近2年时间而迟迟没有出台,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原因:

 物业税实为土地出让金的替代税种,也就是说,它的适用范围是非缴纳土地出让金的地块。而目前土地交易仍然延续缴纳土地出让金的方式,所以对现有土地转化的房产进行物业税缴纳实际为重复性税收,不仅不符合法理,也增加了物业持有者的经济负担,在民生大计问题上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 根据目前我国税务部门的行政力量,企业税征收尚有执行纰漏,偷税漏税现象屡见不鲜,而物业税针对的是每个物业持有者个体,税费的监督、监管、收缴等一系列环节将会遇到更大的执行难度和阻力。

四、精装修交房,降低置业难度

本项目洋房及高层产品均为精装修交房,把原本一次性支付的装修费用分摊到贷款分期支付的房款中,缓解了客户购房前期一次性支出的费用,提升了本项目优势的附加值。

五、本项目以自住型客户为主,非政策打击目标

根据项目一期成交客户资料的统计分析,XXX项目一期成交客户中投资型客户所占比例非常小,主要客户还是改善型的自住的客户,而本次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主要精确抑制的是投资及投机需求,对自住型客户为主的项目影响相对较小。本项目洋房产品为纯高端稀缺类产品,目标客群锁定为高端自住型人群,不是投资客户的目标所在,因此,本项目的洋房产品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六、房价回涨,在所难免

篇3:新国十条政策解析

一、“新国十条”的出台背景

背景一:宏观经济恢复高速增长

在2008年下半年中国遭受国际金融危机侵袭之际, 中国政府迅速采取强有力的经济刺激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使宏观经济在2009年迅速走出低谷并恢复高速增长的势头。2010年第一季度, 全国GDP增长达到11.9%, 已经超过2008年第一季度11.3%的水平。宏观经济恢复快速增长的势头, 给“新国十条”政策的出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背景二:房价出现新一轮快速上涨

2009年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中当然也包括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支持政策 (包括下调购房契税, 暂免征收印花税, 购房利率优惠等) , 这些购房需求刺激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 使得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 房价出现了新一轮的快速上涨。到2010年第一季度, 全国商品房成交均价达到5 193元/平方米, 同比上涨16.1%。一线城市更是量价齐涨。以北京为例, 2010年第一季度, 北京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47.7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10.3%;3月份当月, 北京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3%, 涨幅比2月份还扩大了1.6个百分点。

背景三:初步调控未见成效, 地王频出

房价的快速上涨使得民众对于住房问题的意见更加突出, 群租、蜗居、蚁族、洞居、箱居等住房现象不断出现, 在此背景下, 从2009年年底至2010年3月, 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 包括“国四条”、提高拿地首付比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要求非地产主业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等。但这些密集出台的地产调控政策并没有起到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作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0年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1.7%, 为2005年7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以北京为例, 据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 3月份北京新开盘价为25 337元/平方米, 环比上涨34.5%。3月15日, 全国“两会”刚刚开完, 北京即出现了三个新的地王, 受地价飙升的影响, “天价地”周边的房价迅即又创新高, 并带动北京市房价水平整体抬升。

在这样一些背景之下, 政府下定决心要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出台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房市调控政策——“新国十条”。此后的一个月内, 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出台了相应的地方版调控细则, 落实“新国十条”的各项政策措施。

“新国十条”从以下四个大的方面提出调控措施:一是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二是增加住房有效供给;三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四是加强市场监管。这些调控措施总体来看比较全面, 其重点在于抑制需求 (主要是二套房、三套以上住房需求以及投机性需求) 。从文件中抑制需求的一些非常规手段 (如大幅提高二套房首付款比例至50%, 严格限制第三套房的购买, 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等等) 来看, 确实可以堪称是“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措施。

二、“新国十条”的调控效果

“新国十条”出台后, 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非常之大,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急剧下降, 但价格下降并不明显

“新国十条”颁布后的5月份, 全国商品房市场成交量出现急剧下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全国5月份当月, 商品房销售面积6 777万平方米, 比上月减少1 274万平方米, 下降15.8%;商品房销售额3 335亿元, 比上月减少1 113亿元, 下降25.0%。从全国范围来看, 价格并未出现明显下降, 反而小幅上涨。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5月份同比上涨12.4%, 涨幅比4月份缩小0.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 涨幅比4月份缩小1.2个百分点。一些涨幅过快、价格过高的一线城市房价已经开始有所松动。以北京为例, 统计局数据显示, 5月份北京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1]。

2. 租房市场成交量上升, 租金快速上涨

“新国十条”调控政策使购房者的市场预期开始分化, 很多潜在购房者由于观望或推迟购房, 从而转向租房居住, 造成租房需求增长提速, 从而推动租金快速上涨。数据显示, 2010年前6个月, 北京市平均租赁价格为2 928元, 比2009年2 547元上升15%, 上升幅度较大[2]。特别是“新国十条”颁布之后的5月、6月间租金上涨幅度较快。据统计, 2010年5月、6月北京平均的租赁价格为3 000元/月, 同比2009年5月、6月租金上涨20.3%。

3. 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风险加大

房地产行业作为宏观经济的综合产业, 它的上下游关联着57个子行业, 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新国十条”调控政策出台以后, 房地产市场持续两个多月保持非常低的成交量, 这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很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中国6月份PMI指数为52.4, 环比回落1.8个百分点, 连续两个月下滑。此外,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央企利润及各主要行业的产销量, 自4月以来增速均出现明显下降。国家统计局在7月初集聚10省市的统计局官员热议当前的经济形势, 普遍认为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比第一季度会有所下降。

总的来看, “新国十条”出台以后, 房地产市场成交大幅降温, 商品房房价滞涨,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对高房价的“痛恨”情绪, 同时也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房价并没有如公众所预期的那样大幅下跌, 商品房市场供不应求的基本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房屋租金的大幅上涨使新的社会矛盾凸显, 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风险加大。

三、“新国十条”政策效应的原因分析

“新国十条”政策的效应也许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内还未完全发生作用, 政策的执行也许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但深入分析当前的政策效应为什么发生的原因才是评判政策利弊的关键所在。

1. 政策调控目标不够明确

虽然“新国十条”的第1条明确指出要“采取坚决的措施, 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但过快上涨究竟是什么概念, 涨幅多大才算是过快上涨, 上涨是指同比还是环比等等都没有明确界定。不仅中央的调控政策如此, 地方版的“新国十条”也是如此。如果仅仅按照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这个要求来看, 似乎现在房价普遍滞涨的现象已经达到了中央调控房价的目标。

在政策调控目标不够明确的情况下, 商品房市场并没有获得一个明确的政策预期。因此, 调控政策是否持续, 还会持续多久等等就会成为当前市场各方猜测和质疑的对象。正是由于政策调控目标不够明确, 因此市场上出现关于“在第三季度出台第二波调控政策”的传言和“房价下跌10%是政府容忍极限”等等言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2. 信贷政策:同时影响投机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

在购房需求方面, “新国十条”提出了较之以前任何调控政策都更为严厉的差别化信贷政策: (1) “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 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 (2) “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 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 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3) “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 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 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 (4) “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这些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应该说相当严厉地打击了投机性购房需求, 特别是异地购房限制政策对类似温州等地炒房团的投机性需求影响较大, 但二套房政策同时也较大地抑制了改善性购房需求, 使得改善性需求的购房成本大幅提高。

在这轮政策调控中, 对高房价“深恶痛绝”的那些无房户的“刚性需求”并未能转化为有效需求。这些“刚性需求”一般是指在本地工作和生活的无产权的居民, 他们往往由于收入水平较低, 即使房价不涨或小幅下跌, 他们仍然买不起房, 仍然无法形成商品房市场的有效需求。即使有一部分“刚性需求”买得起房, 在市场预期不明确的环境下, 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因素影响下, 他们也会选择继续观望和等待。“刚性需求”在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 势必会转移到房屋租赁市场, 从而加大租房需求, 这也是目前房屋租金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 一方面投机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得到较大程度的抑制, 另一方面“刚性需求”仍未能形成有效需求, 因此, 商品房成交量大幅下跌就是必然的了。

3. 土地供应不能有效扩大:地方财政的利益驱动

“新国十条”在提高土地供应方面, 提出了如下要求: (1) “国土资源部要指导督促各地及时制定并公布以住房为主的房地产供地计划, 并切实予以落实。” (2) “要依法加快处置闲置房地产用地, 对收回的闲置土地, 要优先安排用于普通住房建设。” (3) “在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同时, 探索‘综合评标’、‘一次竞价’、‘双向竞价’等出让方式, 抑制居住用地出让价格非理性上涨。”

这其中的第1条是要求地方政府将土地供给计划予以公布, 避免造成住房用地紧缺的市场预期;第2条是要加快将现有的土地供给转化为现实的住房供应;第3条是意识到现有的土地“招拍挂”制度容易造成“天价地”的出现, 因此需要改革其具体的出让方式。

应该说, 这三条都是提高住房供应的必要手段。但是, 在目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的税收体制下, 这些手段可能并不能起到扩大居住用地有效供应的作用。这是因为, 地方政府本身就是一个参与利益博弈的超强势利益主体, 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不可能超越自身的利害关系。有数据显示, 在2009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前十名中, 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大约为40%~50%, 二线城市由于经济产业的差距, 更依赖土地财政收入, 占比更高, 约为50%~80%。土地出让金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如此之高, 使得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调控政策或制定实施细则时或多或少会打一些折扣。比如, 有些地方政府在出让土地的“招拍挂”过程中, 将土地的招标底价定得相对较高, 造成某些地块流标, 这样土地供给就不能及时顺利投放市场。土地供给不能有效扩大, 地价就降不下来, 从而房价也没有大幅下降的基础, 或者说房价上涨市场预期的基础还在, 且市场随时可能反转。

另外, 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也迫使地方政府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出让金收入, 为高房价“抬轿子”。在2009年国家经济刺激政策之下, 中国地方投融资平台积累的债务已经超过6万亿元。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6月23日的审计报告中指出, “部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 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其中省、市两级和西部地区债务风险较为集中, 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本级的债务余额与当年可用财力的比率超过100%, 最高的达364.77%。”如果房价大幅下跌, 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也会大幅减少, 这将会造成地方政府的偿债风险。因此, 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不会允许房价大幅下跌, 从而使这种风险处于不可控的程度。

四、调控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通过上述分析, “新国十条”在抑制需求方面开始发力,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投机性需求, 给泡沫化严重的房地产市场降了温, 但笔者认为, 要使调控政策目标的落实切实到位, 在以下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以完善。

1. 土地供给制度需要深化改革

房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土地供给受地方政府垄断性控制, 地价降不下来, 房价也没有下降的基础。采取控制需求的办法只能使本已严重失衡的供求关系得到暂时性缓解, 而在此期间的土地供给实际上却在减少。一旦调控政策告一段落, 就会使得供求矛盾更加尖锐, 房价有可能会出现更加剧烈地反弹。因此, 应着力研究借鉴他国在土地供给制度上的经验, 力争使中国土地供给制度改革有一个新的突破。

2.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利益链条需要切断

保证物价总体水平相对合理、稳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职责。然而, 目前地方财政的利益诉求已成为土地垄断供应不能有效平抑土地价格的关键因素, 因此, 应深入研究实践更加有利于国民经济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税收体制, 切断地方政府在土地市场中的利益链条。

3. 加快廉租房建设力度, 进一步推进商品房市场化改革

1998年以来的住房市场化改革不仅显著改善了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 而且也使得中国的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成为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 因此, 其市场化的大方向值得肯定也必须坚持。但在改革过程中, 一是廉租房的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使得改革十几年以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土地的市场化改革没有得到有效突破, 使得与之紧密相关的商品房市场化改革并不彻底;三是不断出台的调控政策不仅没有有效地降低房价, 反而妨碍了价格信号在商品房市场中的充分发挥, 应出台相应的法律规范市场行为, 更多地通过市场手段而不是行政命令来调节市场。

参考文献

[1][美]丹尼斯.迪帕斯奎尔 (Denise Dipasquale) , 威廉.C.惠顿 (William C.Wheaton) .城市经济学与房地产市场[M].龙奋杰, 等, 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7.

[2]沈悦.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12.

[3]李深.中国房地产政策走势与房地产企业的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论文, 2005:12.

[4]范志勇.中国房地产政策回顾与探析[J].学术交流, 2008, (8) .

[5]孟国鸿.中国城市房地产政策探究[J].中国房地产金融, 2008, (2) .

[6]北京统计信息网, http://www.bjstats.gov.cn/.

篇4:“新国十条”下的保险红利

随着红利的不断发酵、税优政策信号的释放,中国保险业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靓丽”的成绩单

在过去1年时间里,央视新闻联播20多次聚焦保险业;李克强总理在不同场合,6次专门谈及保险话题。进入2016年,一组“保险让生活更美好”的公益广告,传播到千家万户!在极具生活气息的镜头背后,是一个行业的逆势发展,砥砺前行。

变化始于2014年8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十条”。明确了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保险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一时间,整个保险业被“新国十条”刷屏。不管是举足轻重的业界大佬,还是普通营销员,都认为政策释放极大的红利,保险业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之后,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建议7处提到保险。这在保险业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保险,成为各部委和地方政府政策工具箱中的热门选项。保监会先后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卫计委、农业部等28个部委出台了促进大病保险、健康保险、信用保险、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等领域发展的43个政策性文件,与26个地方政府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并在深圳、宁波等6个地方建立了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全国 多个省、市出台了促进保险业发展的文件。“新国十条”使得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的力度空前提升,翻开了保险业走向腾飞的历史新篇章。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本人也成为“中国首席保险营销员”。从“新国十条”颁布以来,他已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作保险专题报告,对促进各地支持保险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保险业增速达到20%,比2012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高的一年。当年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1718万亿元,赔款与给付8674.1亿元,同比增长20.2%;保险公司利润2824亿元,同比增长38%,再创历史新高,是2012年的6.4倍;国际地位稳步提升。三年来,我国保险市场规模先后超过德国、法国、英国,从全球第6跃居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015年我国保险业增长对全球贡献度达30%左右,居全球第1位。

这样的数据,在银行业存款业务不断瘦身、信托业出现下降苗头、国债刚性兑付神话打破、新兴的网贷平台更是频频跑路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出色。

“发酵”的红利

项俊波多次在公开发言中指出,未来2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保险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可以预见,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2016年,随着监管部门继续推动市场化改革、鼓励创新、引导民生保障,保险业实现中高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

2016年初,项俊波指出:“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基本建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人身保险费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连续出台资金运用监管政策,进一步放宽保险资金投资范围和比例限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保险市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充分释放”。

保险产品定价权、资金运营主导权还给市场成为改革重头戏。产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实现双向互动。

2015年,保监会分两批推进黑龙江等18个地区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实现了车险消费者与保险公司的“双赢”。截至2015年底,首批6个试点地区消费者车均保费较改革前下降7.7%,保险公司车险综合成本率下降2.7个百分点。“两降”的背后,是保险业的管理能力的自我提升,也是改革惠及民生的经典范本。保监会将在总结前期试点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稳步加快商业车险市场化进程,力争在2016年6月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商业车险改革。

同时,人身险方面,按照“普通型、万能型、分红型三步走”的路径完成了费率市场化改革,放开了已持续执行14年的2.5%的利率上限限制,增强了企业自主经营动力,使不同市场主体经营能力的差距显性化,极大地解放了保险生产力,推动人身保险业务步入快速发展通道。

随着“新国十条”红利的不断发酵、税优政策信号的释放,保险公司迅速拓展业务版图。与此同时,各路资本也觊觎保险牌照,纷纷涌入保险阵营。统计发现,2015年共有19家保险公司拿到了开业、筹建批文,除了三家寿险公司、13家财险公司外,保监会还批复了一家养老险公司、一家信用险公司以及太平再保险北京分公司的改建。

不仅如此,2015年以来,上市公司疯狂围剿保险业的意愿也比较强烈。统计显示,2015年以来有27家上市公司自曝将涉猎保险业,其中不乏房地产、健康、通信、电器等行业。如奥马电器2015年12月7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建新矿业等共同投资设立巨安财产保险。

保险市场主体扩容的同时,保费规模也急速扩张。数据显示,2015年前10个月,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了20707.12亿元,同比增长19.68%。其中,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505.66亿元,同比增长10.84%;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1627.07亿元,同比增长21.17%。

同时,“新国十条”鼓励保险产品服务创新。其具体内容包括支持保险公司积极运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促进保险业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创新;大力推进条款通俗化和服务标准化,鼓励保险公司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服务,减少同质低效竞争;推动保险公司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提供质优价廉、诚信规范的保险产品和服务。综合来看,鼓励保险产品服务创新这些具体措施非常契合互联网保险的本质和精神。

nlc202309082142

事实上,各大保险公司充分重视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金融保险服务,有利于保险公司通过提高运营效率、拓展业务渠道、降低交易成本等方式实现改革升级。这一具体措施也体现了监管层对互联网保险新兴事物的悉心呵护,是一种开放包容和积极支持的监管态度,相信互联网保险在创新旗帜的指引下将会越走越远。

根据研究机构的预测,5年后,互联网保险市场还将扩大,预计到2019年,互联网保险销量将增至50%。

“新国十条”的山东落地

2015年4月份,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国发〔2014〕29号文件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意见》,2014年国务院颁发的“保险新国十条”正式在山东省细化、落地。

山东版“新国十条”提出,要运用保险机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各级各部门可以聘用保险机构作为风险管理顾问。采取政府主导、财政支持、保险机构运作的方式,开展区域性巨灾保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多层级的巨灾风险分担机制。交通治理方面,要求研究实行机动车保险费率浮动与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记录挂钩。推动医疗责任保险基本覆盖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对于带有公益性的保险,市场化运作无法实现盈亏平衡的保险服务,可由政府给予一定支持。

山东版“新国十条”鼓励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持省属企业和符合条件的其他企业建立企业年金,争取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等。推动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支持保险机构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创新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残疾人康复医疗保险以及与健康管理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

无论是“三农”还是车主,新的条款能和每个人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山东版“新国十条”将保险在支持“三农”“小微”企业方面的作用,提到更高的定位上。未来,山东省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的保险覆盖率要达到种植面积的90%以上;加快发展森林保险,扩大公益林保险覆盖面,尽快启动商品林保险,逐步扩大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范围。

和各地零星的贷款保证保险试点不同,山东版“新国十条”本次特别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保险机构按照一定比例共同承担贷款本金损失风险,创新试点风险分担机制,以往保险公司通常承担全部本金损失风险。

针对保险市场“理赔难”、欺诈误导、虚假承保理赔等失信行为,山东版“新国十条”也提出探索,建立保险业与医疗、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车船税等各类信息的共享机制,将保险信用信息纳入山东省统一征信体系建设范围。

数据显示,山东保费收入从2010年的80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543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4%,成为全省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保险业总资产从 2010年的151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244亿元,顺利实现翻番。市场体系亦日益完善,保险法人机构从仅有1家筹建,增加到3家;省级分公司从 57家增加到81家,分支机构达6063家。质量效益持续优化,财产险公司承保利润从2010年的12.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9.2亿元,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寿险业务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普通寿险年均增长46.8%,2015年保费达399亿元。

篇5:新国十条解读

新“国十条”

现代保险服务业转型新蓝图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国务院提出相关意见,要求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三农”保险,推进保险业改革开放,全面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完善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保险成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质量的重要渠道,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保险的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对比2006年版有“国十条”之称的《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意见》被业内称为新版“国十条”。这是时隔8年,国务院以‘顶层设计’的形式,明确保险行业在经济社会中地位,将极大推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

项俊波主席解读新“国十条”

保险新“国十条”出台给予保险业前所未有的支持,但未来的路得靠保险公司自己走。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新“国十条”培训大会上指出,现在外部政策的舞台已经搭好,关键是保险公司能不能把这台戏唱好!新“国十条”提升了保险业的行业地位,首次提出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概念,并将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从行业意愿上升为国家战略,还明确了保险业的战略目标等。“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系统完整性强,内容含金量高,落实要求力度大。”在谈到新“国十条”出台过程时,项俊波认为这实属不易,因为新政出台经过了多部委、保险机构、专家等各方面多达十几次的反复讨论和修订。

现代保险服务业转型新蓝图

新“国十条”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重点突出、力度空前。一是提升了保险业的行业定位。推动保险业加快发展,已经从行业意愿上升到国家意志,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二是明确了保险业的战略目标。要使保险成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为提高保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渠道,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政策工具。三是拓宽了保险业的服务领域。新“国十条”提出要促进保险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明确要以商业保险为平台,建立财政支持下的巨灾保险制度。提出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要把与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等领域作为责任保险发展重点。四是丰富了保险业的政策体系。根据行业发展需要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包括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用地保障政策、监管协调政策等,并对鼓励政府购买保险服务提出明确要求。五是深化了保险业的改革开放。明确了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包括加快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全面深化寿险和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保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改革,加快完善保险市场体系。提出了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包括鼓励中资保险公司“走出去”,为我国海外企业提供风险保障,通过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努力扩大保险服务出口。确定了行业基础建设的重点内容,包括要加快建立风险数据库,组建资产托管中心、资产交易平台、再保险交易所、防灾防损中心等基础平台,加快发展再保险市场,充分发挥保险中介市场的作用。

强调要按照新“国十条”的要求,将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现代保险服务业的立足点。一是找准结合点,明确保险业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攻方向,根据市场化改革的走势、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和社会治理创新的形势,进一步开拓创新。二是紧扣着力点,围绕保险业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领域,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产业支持、制度支持和技术支持。三是突出侧重点,构建以保险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保险创新机制,构建领域广泛、体系完善、诚信规范的保险服务机制,构建鼓励创新、营造环境、科学审慎的保险监管机制。只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金融稳

现代保险服务业转型新蓝图

定的原则的保险创新,保监会都予以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保险市场的安全和稳健。

要高度重视保险市场风险防范工作。一是切实增强防范保险业风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保险风险的来源更广泛、叠加更明显、交叉更复杂,给保险风险防范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有更强的政治意识和风险意识、更强的市场约束、更快的反应速度。二是高度关注当前保险市场的主要风险点。在经济金融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持续跟踪偿付能力风险、公司治理风险、保险资金运用风险、高现金价值业务风险、满期给付和退保风险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点带面,统筹防范,守住底线。三是加强保险风险的综合防范。着眼于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大局和保险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保险业风险防范体系。着力构建企业、市场、监管三位一体的风险防范格局,形成制度、技术、人员三措并举的风险防范体系,完善事前、事中、事后三环紧扣的风险防范机制,确保利益相关者和保险消费者得到保护。

未来,保险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完善金融体系、改善民生保障、创新社会管理等多方面发挥作用,农业、养老、健康和巨灾等方面的保险产品将不断创新,保险资金将更大力度向民生倾斜。

新“国十条”无疑成为保险业收到的一份政策大礼,不过这份大礼能否改变目前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备受关注。谈到保险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项俊波用了很大篇幅谈经营风险,他强调目前保险业一定要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面对市场上的金融风险,险资不能成为最后接盘者。

谈到目前保险市场上的主要风险因素,项俊波明显提高了话音。他认为,保险市场目前的偿付能力风险、公司治理风险、险资运用风险、高现金价值风险四方面仍堪忧。

其中,少数公司滥用房地产来增资,虚增偿付能力存在潜在风险。项俊波介绍,截至目前,有33家保险公司持有融资性房地产,其中15家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包括3家财险公司、12家寿险公司。这15家公司投资性房地产成本244.1亿元,但今年一季度末账目价值合计达到493.4亿元,增值额达到249.3亿元。

现代保险服务业转型新蓝图

一旦房地产市场下行,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必须亮红灯。日前,保监会已对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房地产的项目进行整顿。

同时,项俊波还对目前中小保险公司的治理乱象明显不满。他一一细数这方面的风险,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内部人采取竞占挪用、违规关联交易、非法转移保险资产、或者将保险公司作为满足控制其他业务的投资工具;股东之间或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因控制权争夺或其他重大分析出现分歧,导致股东大会无法召开,董事会无法正常换届等严重损害公司声誉的现象。目前,保险资金还存在资金错配与流动风险等。

项俊波要求,各地发现上述风险要及时汇报,否则将追究保监局、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一把手”的责任。此外,项俊波还强调,对于大病保险、农业保险这些政策性强的保险,一定要杜绝账外支付、套取费用等。“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出现这方面的风险。”

专家、保险业内人士解读新“国十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新国十条”最大的意义在于保险地位的上升和明确了保险的地位,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保险业是推手。但与此同时,业界亦希望相关配套具体措施的落地。”多位业界人士分析这次保险业的新国十条蓝图的敲定是在传递鲜明的信号,保险业已经不再是狭义概念上的保险,而将会以一种全新的定位与方式融入服务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格局中。

其中,责任保险、农业保险、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巨灾保险等险种将会成为新“国十条”单列条款。李克强说:“老百姓有安全感,社会才有安定感,国家才能稳定发展。”是的,政府必须要让老百姓有安全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府和老百姓是相辅相成的,谁都离不开谁。

时隔8年,国务院再次以“顶层设计”的形式,推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新国十条”的最大意义在于从国家层面解决保险的定位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制度,将其纳入“两个现代化”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融合与互动。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明确了一系列行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

现代保险服务业转型新蓝图

这次的国十条,在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一项中,涉及到积极探索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开展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以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等为重点,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鼓励发展治安保险等新兴业务。

篇6:大家保:解读保险新国十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新国十条”最大的意义在于保险地位的上升和明确了保险的地位,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保险业是推手。但与此同时,业界亦希望相关配套具体措施的落地。”多位业界人士分析这次保险业的新国十条蓝图的敲定是在传递鲜明的信号,保险业已经不再是狭义概念上的保险,而将会以一种全新的定位与方式融入服务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格局中。

其中,责任保险、农业保险、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巨灾保险等险种将会成为新“国十条”单列条款。李克强说:“老百姓有安全感,社会才有安定感,国家才能稳定发展。”是的,政府必须要让老百姓有安全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府和老百姓是相辅相成的,谁都离不开谁。

人保财险副总裁王和表示:“时隔8年,国务院再次以“顶层设计”的形式,推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新国十条”的最大意义在于从国家层面解决保险的定位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制度,将其纳入“两个现代化”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融合与互动。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明确了一系列行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

这次的国十条,在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一项中,涉及到积极探索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开展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以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等为重点,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鼓励发展治安保险等新兴业务。

上一篇:油轮年会宣传海报文案下一篇:美术教育工作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