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关爱教育

2022-07-09

第一篇:留守儿童关爱教育

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教育

时间:2017.9.28 地点:一1班 主讲人:黄敏丽

一、 设计目的

据统计,目前全国“留守儿童”已超过2000万人,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成为我们大家共同的话题。

使学生认识到虽然他们是留守儿童,但他们并不孤单,社会、父母都在默默的关心着他们。让他们能真确的面对留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直视留守。同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作为留守儿童应该做到自立自强,胸怀大志,心存感恩,能超越留守!

二、师生交流

渴望着回家后父母对我们的学习的询问,渴望着妈妈那反复的唠叨,渴望着犯错误后爸爸那严厉的训斥,渴望着爸爸妈妈能给我们来开一次家长会, 渴望着„„

可是,这一切都只是渴望,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生活的更好,大都外出打工,一年只有可数的几天同我们在一起,我们是留守的娃!

老师总结:不错,我们是留守的娃。潮起潮落,一年四季悄悄的变化,天真的时代,孤独的年华。但是,我并不是真真的孤单,我们虽然有别样的青春,但我们的世界同样精彩!同样丰富多彩!

进而导入班会主题——别样的青春,同样的精彩 ——我留守,我成长,我快乐!  感知留守 (1)留守生活

“爸爸,我好想你,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妈妈已经出去打工好几个月了,家里都很好„„”

选择班级同学朗读他们的日记,提炼出这时学生对父母浓浓的思念之情感知孩子们留守生活的状态。

我知道大家都非常想念他的父母,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真难过。那么,我想问问班上的留守同学,你们父母不在身边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老师总结:留守的日子有辛酸,有苦涩,但也有甜蜜。 父母外出打工,其实也是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更好!因此,我们不能辜负父母在外的辛苦,要正确的面对留守,留守并不可怕因为我们的父母其实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我们!就让我们一起在留守中扬帆起航!  扬帆起航 (1)爱的留守

虽然我们是留守儿童,但是我们并不孤单: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天下所有的父母们为了孩子倾尽所有,不求回报。他们暂时的离开其实是为了想更好的爱我们。 找同学谈谈他们同父母打电话事的谈话内容。

老师总结。(备注:家长打电话的内容应多为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故老师总结时,可以鼓励孩

1 子,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苦心与辛苦!) (2)起航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父母在外工作其实也很辛苦,但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从没怨言„„(用PPT展示父母在外工作的图片)

通过此环节,让留守学生懂得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以及对孩子寄予的厚望。同时明白了:父母外出打工不是抛弃他们,而是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自己只有努力学习,自强自立,才能对得起父母。

对平时在家表现较自立自强的学生事迹进行讲解,树立榜样,教育学生向这些同学学习。 并让学生讨论思考讨论:

父母不在家的日子里,生活更应自理 父母不在家的日子里,学习更应自觉 父母不在家的日子里,更应懂得尊老护小 „„

老师对此进行简单总结,鼓励留守儿童要自立自强。 (3)心存感恩,快乐成长!

作为一名留守儿童,我们也已看到,其实我们并不孤单——爸爸妈妈在远方默默关心着我们,身边的请朋好友对我们也照顾有加,周围的老师同学对我们也很关心„„

让学生回忆最让他们感动的人、事,并讲解给其他同学听,培养孩子们感恩的意识!(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 结束语

青春,更多的是激情、是梦想、是幸福,相信同学们会用良好的心态,进步的思想,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父母的远去是暂时的,让我们勇敢面对生活,快乐享受每一天。请同学们不要忘记:你们还有一个大家庭,那就是我们四(1)班,这里有你亲爱的同学和老师,还有关心疼爱你的代理家长,让我们一起分享快乐与幸福,分担苦恼和忧愁,我们共同甘苦、团结协作、同在阳光下快乐成长,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走进灿烂的明天!我们的青春同样精彩!

四、 班会反思

班会整体效果较理想,通过此次班会,不仅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纽带,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之间的凝聚力。同时还让孩子们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赚钱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能更有前途!增加了孩子父母的理解和认同,增加了亲情的浓度。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在班会的个别环节上时间及尺度把握还有待经一步提高,总体来说,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浅议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皋兰县九合中学

魏念霞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正在加快,农民工持续地大量涌向城市,“留守儿童”这个独特现象也就随之而来。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使他们缺失亲情和家庭教育。因此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通过调查,笔者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一下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一、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模式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调查有些家长由于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只想着出门打工挣钱,几乎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道德和心理问题。家庭教育的成功需要家长与孩子的不断互动。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出现了许多原本该由父母进行的监护转为由单亲或他人监护的代养问题。

据调查,我班“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有这样几种结构类型:

1、“单亲教育”型

父母双方缺一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单亲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为“半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而且父亲外出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如此大面积地缺失“严父”的角色,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2、“隔代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的,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约30%占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之为“全留守儿童”。

3、“寄养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的,称之为“寄养教育”型。调查访谈中我了解到,父母离开时将孩子托付亲戚照管的约占20%,有的亲戚一家人甚至还要照管好几家的孩子。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家长对教育认识的肤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留守儿童家长对家庭教育却未必有明确的意识。由于父母平时难以回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不得当,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事实上成了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2.留守儿童家长知识水平偏低,家庭教育内容片面

家庭教育的质量与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密切相关。一般说来,教育者的文化素质高,家庭教育就很容易搞好,否则,就非常的困难。留守儿童家长普遍知识水平偏低,教与动机存在教育偏差,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往往会出现重身体轻心理、重学习轻劳动等教育内容片面的现象。

3、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严重

“隔代教育”型由于监护人与被监护人年龄差距大多在40岁以上,监护人大多年老体衰,以文盲半文盲居多,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难以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往往是重“养”而不重“教”,放任孩子自由发展,并且对留守儿童溺爱、迁就,事事让步,甚至放任自流,使留守儿童从小养成天不怕、地不怕的坏习惯,另外,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父爱和母爱,集体观念淡薄,没有同情心,形为习惯差。

3、教育上过分依赖于学校,重智轻德,重身轻心

近年来,农村学校教育在国家的重视下的确有了较大改观,因此也助长了农村家庭教育的惰性,致使农村家长认为自身能力有限而过分依赖学校,只要把孩子交到学校就放心,削弱甚至放弃自身应尽的教育职责。再由于自身教育水平的落后,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身体好、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忽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德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智育上,又过分关心分数。分数代表一切,忽视孩子智力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

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式的对策 (一)家长方面

1、选择好代养人

父母外出打工之前一定要为子女选择好代养人,应尽可能地找有帮扶能力和较高教育水平的亲友做留守儿童的代养人,多和代养人或其他监护人沟通,了解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适时回到孩子身边,让孩子感到父母在关爱他(她),协助代养人或其他监护人做好对子女的教育工作,做到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使子女健康的成长。

2、父母应转变用金钱弥补愧疚的心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

除了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之外,切忌过度的物质满足。我们能够理解家长以物质上的满足来弥补其无法亲自照顾子女的愧疚心理。但是,即使是再多的物质和经济补偿也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对其造成的心理“创伤”。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

3、经常保持联系注重情感交流。

家长要与学校、老师和代养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

4、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

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在外的见闻以及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将对他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有利于引导孩子提高勇气,树立信心,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二)学校方面

学校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留守儿童作为一代特殊的教育对象使得学校教育呈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与方法。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与管理外,也要给与他们心灵的关怀。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合作

多进行家访或召开家长会,教师主动与家长联系,多向家长反映孩子的状况,架起家长、学校之间畅通的桥梁。

2、成立留守儿童心理诊断室

在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心理诊断室,专门配备懂儿童心理的老师,定期为孩子们进行心理诊断,并将每次心理诊断记录在案,一旦发现孩子的心理出现不良倾向就立刻进行疏导,同时还定期给孩子上些心理课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三)社会方面

1、积极发展县域经济,解决就业问题

农民之所以外出打工无非就是想多赚钱,如果当地就可就业,他们就不会远离家乡和子女。因此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让稀缺资源重返农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2、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乡镇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组织地创建“托管中心”,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照管。负责人可以由乡镇的领导兼任,并委派身体素质好、有爱心、有一定教学能力的退休老师或有条件的老师担任“托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留守儿童提供看护、娱乐学习、生活指导等服务。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的共同关注,希望留守儿童家庭自身首先能增强意识,摆正思想,针对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将留守儿童的教育劣势因素转化为优势因素,为孩子们以及整个家庭乃至国家和民族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叙事

爱,幸福你我

————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叙事

大通区林巷小学田源

教师要有一颗奉献的心,涌动着青春的激情,带着幸福的感觉走进课堂。当然幸福并不永远表现出轻松自在的人生,幸福是一种由内而外流淌出来的甘霖,有丰富的人生内涵而又有无尽的生命回味。

作为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不管这个称呼的取得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你还在从事它,就应努力再把它变成一份义不容辞的事业,寻求价值和理想,寻求到快乐和幸福是人生的必需。身为一名一线的“留守儿童之家”负责人,作为一名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面我想就工作中的一个案例,谈谈自己是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的。

一、案例背景资料

###,男,十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身体状况:体质一般,经常感冒,患有鼻炎。

个性特征:自信心差,性格执拗,容易动怒。

学习成绩:脑袋不笨,学习一般,缺乏自信。

家庭组成成员:奶奶、爸爸

家庭教育状况:胡##,从小父母离异,父亲虽然取得了抚养权,但重新组建家庭,到外地打工,把幼小的小##托付给了年迈的奶奶(爷爷早已去世)。小建坤从此跟着奶奶一起生活,成了一名留守儿童。奶奶对其百般疼爱、百依百顺,对他的要求从来不说个不字,学习上根本不能辅导。上课经常看到他趴在那儿要么若有所思,要么“自娱自乐”,经常走神。老师提出的问题,他经常云山雾绕、词不达意而且书写较差。同学不喜欢跟他玩,科任老师也不太喜欢他。

二、事件分析

1、 奶奶过度的疼爱

小##奶奶感觉孩子自小缺少母爱,就一味的娇惯、迁就孩子,导致任性,和同学相处不融洽。

2、

父爱、母爱的缺失

小##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是奶奶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已经想不起妈妈的样子。爸爸又重新组建家庭,为了生活在外地打工。童年的生活缺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3、 缺乏交往经验

小##的奶奶怕孙子吃亏,很少让他与同龄的小伙伴玩,让他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惟我独尊的小皇帝。入学几年来,小建坤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常常遭到了同伴的排斥。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也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加剧了他的易爆易怒的情绪。

三、关爱策略与过程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留守儿童缺失父母的关爱,他们需要老师、社会更多的关爱。

(一)以爱激励留守儿童,让其找回自信

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因此,我在工作中把爱留守儿童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为了让小##尽快找回自信,我在课堂上特别留意他,我故意提比较简单对他来说比较有把握的问题,请他起来回答,然后及时表扬。同学们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别提小##多高兴了。经过几次后,课堂上经常看到他的小手高高举起。通过激励表扬的手段,肯定他的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激发他进取向上的情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学期的几次测评中,他都名列前茅,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我推选他当了数学课代表。从此以后,甭提他多高兴了,内心的灰暗早已远去。当上了数学课代表的他,别提多认真了!有时,他还帮助那些不会解题的同学,一遍一遍讲的很认真。大扫除时,你会看到他去干又脏又累的活。那个易爆易怒、惟我独尊的小皇帝早已远去。

小##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看到了他的转变,我心里很欣慰。

像小##这样的孩子,光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要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在家的情况。家访得知60多岁的奶奶和他相依为命。奶奶不仅要照顾孩子,还要打一份工,补贴家用。奶奶做一份清洁工很累,早晨起得很早,不管严冬酷暑都要去扫马路。哪有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孩子聊天。从他奶奶那里得知,小建坤最近有很大的变化,会自己洗简单的衣服、做米饭了。“这一切多亏了老师的教导。”他语重心长的说着。临走时,我叮嘱祖孙

俩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要让孩子感冒了,否则鼻炎又复发了。回来的路上,我想:建坤这孩子真不容易啊!比起城里的孩子也算是懂事了,学习上的问题还是我多下点功夫吧。每天早晨,我一到校就去检查他的作业,帮助他及时订正;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帮他温习功课。

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我们的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正的找回自信、找回快乐。

(二)、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其快乐成长

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活动,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作用。2011年四月底,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和少先队组织留守儿童到上窑新四军纪念林春游。通过踏青活动的开展,使留守儿童远离孤独,增近学生间的友谊,为留守儿童创造更为健康、温暖的成长环境。在春游那天,留守儿童之家还开展了“我留守 我自信 我快乐”的演讲比赛。胡建坤同学在比赛中,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演讲了“我留守 我自信”一篇让学生、让老师称好的佳作。

三、关爱成效及启示

老师的关爱加上小##不懈的努力,如今的他勤学上进、乐于助人、尊老爱幼。不仅能够和同学们和睦相处成为好朋友,而且当了班干部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2012年在我校举办的爱国主义演讲比赛中演讲的《少年强则中国强》获第一名好成绩,六月份举办的留守儿童《我留守 我自强》手抄报比赛获一等奖,这学期又参加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奶奶说:“田老师,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您,我的孙子虽然没有母爱,但你给他的爱足以让他幸福一辈子„„”

留守儿童如何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他们缺乏的是一种来至父母的爱,亲情的缺乏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内心的孤单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关爱孩子的情感,关爱孩子的需要,让留守儿童在爱中成长。爱的滋润,让孩子找到了自信,爱的力量是孩子健康成长。作家左拉曾讲过的一句名言:爱是不会老的,它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世界的存在就以它为养料。

小##在我的关爱之下变得活泼开朗、勤奋好学,轻轻的一句“妈妈,我爱你!”让我为是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而感到幸福而感到自豪。我愿意用我的心我的爱去关怀更多的留守儿童。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 服务教育民生

近年来,南川区以打造区域教育中心、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紧紧围绕民生民计,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关爱留守儿童,服务教育民生,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一、南川区教育发展现状

南川区现有中小学106所,其中小学6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3所,单设初级中学9所,完全高中5所(其中市级重点中学2所),职业教育学校2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中1所),特殊教育中心1个。另有电大(进修校)1所,幼儿园87所(其中公办市级示范幼儿园1所),校舍总面积102.6万余平方米。全区在校(园)生规模达97098人,现有在职教职工5800人。

(一)教育基础设施有了新的改善

“十一五”期间,新建、改造、扩建城乡学校70所,累计完成投资3.0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2倍,新建、改造、扩建校舍38.4万平方米,是“十五”期间的1.4倍,新增校舍19万平方米,是“十五”期间的1.9倍,新增教育用地503亩,是“十五”期间的3.8倍。中小学塑胶运动场从无到有,投入5090万元新建成中小学塑胶运动场22块。

(二)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提高

坚持德育为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领区内“唱读讲传”系列活动,组织举办了多场爱国故事、经典诵读示范活动;组织举办了桃李芬芳、书香南川师生现场书法大赛;深入推进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实验,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提高。建立了督学责任区制度,构建“管、督、导”一体化共向合力的督导运行机制。以中小学校综合目标考评为抓手,着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效果达标率、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综合素质合格率、体质健康合格率、中职学生就业率均达标准。2011年我区普通高考上线率为 89.8 %(全国高考上线率平均为72%),重点本科上线率为14.8%(全国重点本科上线率平均为10%)。

(三)学生资助体系有了新的发展

不断完善覆盖各类教育的资助体系,建设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目前,我区已建立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积极推进重庆市“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试点”课题研究,不断营造社会捐资助学氛围。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每年投入资金1100万元惠及2.5万名学生;推进落实普通高中学生国家助学金和低保家庭学生学费减免政策,资助面达50%,每年投入资金600余万元惠及5200余名学生;在进一步做好中职涉农专业全免费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免费中职教育,每年投入资金700余万元惠及3900余名学生,中职资助全覆盖;切实做好高校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应贷尽贷,发放贷款1800余人次,贷款金额达1050余万元;加强社会捐助的统筹和管理,每年坚持开展“爱在南川〃爱心圆梦”、“唐仲英爱心奖学金”、“夏仕连基金会奖学金”等大型助学活动,每年社会捐助150余万元;把助学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感恩社会、传承爱心、报效祖国成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启动“四把钥匙”,克服“大班额”突出问题,“解决子女就学难”

(一)“建”即加快城区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扩建城区学校10所,投资9500万元,新征建设用地343亩,新建校舍81812平方米。新增学生容量5400人。城区部分学校占地面积、校舍面积、办学规模成倍增加。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整合教育资源,改造、完善隆化职业中学老校区,建成南川中学分校,南川中学初中办学规模扩大1倍。

(二)“扶”即扶持薄弱学校的改造。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加快均衡发展。投入4049万元,改、扩建农村学校23所,新建校舍3.3万平方米,初步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3所;投入1152万元维修大有中学等27所学校校舍3.1万平方米;投入500万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装备建设。

(三)“调”即加强学校布局调整。根据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科学调整学校规划布局,使学校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四)“限”即严格规范招生行为,限制新生班级人数。从2010年秋期起实现了起始年级无“大班额”的目标。

三、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培养、照顾好全区1.1万名农村留守儿童

(一)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

2010年,投入资金4521万元,实施校安工程项目52个,维修校舍10.9万平方米,扩建校舍1.2万平方米,建成中小学塑胶运动场22块。累计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6所。

(二)实施农村幼儿园建设计划

2010年,我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 5 所,改、扩建民办幼儿园10所,全区幼儿园达89所,在园幼儿1.9万人,保教人员1100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人。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95%,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73%。 近期区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市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将出台《南川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计划投入上千万元力争三年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9所、城镇社区幼儿园6所,改扩建一批城乡公办幼儿园,确保全区每个乡镇有1所规范的公办中心幼儿园,每个街道有2所公办社区幼儿园。

(三)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培养模式创新计划

我区继续推广自创的“代理家长”、“寄宿之家”“还原教育”、“社区共育”等四种模式,在全区学校增设“亲情电话”100门、“视频聊天室”30间,为留守儿童亲情沟通搭建平台。着力实施好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4+1”培养模式项目,并在“思想政治、人格品质、心理情感、行为养成、身体健康”等“4+1”的基础上,增加培养“艺术特长、劳动技能”等“X”项目,形成“4+1+X”的培养模式,农村留守儿童的培养内容更加丰富,逐步形成了营造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六有”经验,即有固定的学习环境,有固定的生活条件,有固定的联系对象,有固定的心理疏导场所,有固定的家庭氛围营造的渠道,有固定的监护管护办法。保证了农村留守儿童“有书可读,有饭可吃,有苦可诉,有娱可乐,有家可回”,得以健康、快乐成长。

(四)实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共育计划

通过推行“代理家长”制、和“三进三同”相结合建立干部联系留守儿童制度、发挥“五老”作用等措施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形成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共育机制。截止目前,全区建有“重庆奥美传媒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心”1个,“渝电春苗之家留守儿童活动中心”2个,“博赛村级留守儿童活动中心”6个,以学校为依托的留守儿童活动室50间,以村(居委)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的留守儿童活动室100间,家庭教育校外辅导团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培训100场次。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等6000余人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做到了“应帮尽帮”。

(五)实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健康促进计划

从2010年9月起,我区累计投入资金400多万元,保证每个农村学生每周食用3个鸡蛋,全区近1.1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全部受益。从2011年1月1日起,区财政预算资金630多万元用于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免费爱心午餐,各校通过维修食堂、增添设施等措施保障爱心午餐的提供。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区四大家领导均走进学校、走进村社、走进家庭看望、慰问留守儿童,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六)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计划

做到校园安保四落实。一是机构落实,建立“五位一体”的校园安全新型警务体制。二是人员落实,全区落实了校园安全保卫支队人员11名、校警102名、专业保安407名。三是经费落实,区里投入近1000万元完成了学校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任务,学校投入近40万元,自行购买、使用防护装备。四是制度落实,落实了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制度、上(放)学等重点时段和治安复杂路段的“三见”制度、校园安全防范通报会商制度。开通农村留守儿童维权联系电话70余门。

第五篇: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心理学论文

关爱留守儿童

——学教育心理学有感 张天心22111013地理示范班教师教育学院

这学期学习的《儿童发展和教育心理学》让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其中谈到了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谈到了如何科学有效地教育孩子等等。可以说,这样的一门课,是基于人的各种心理规律的,是一门非常客观科学的学科。但是,我依然从老师讲的各种案例中生发了一些感性的思考。尤其是有一次上课,老师放了一段视频,是一个德国大学生自愿留在山区照顾留守儿童,给他们教书讲课的事。视频中的留守儿童都与他很亲密,如同父子。而那位德国大学生也会每天到一个孩子的家中陪伴他。那些孩子的质朴深深打动了我。让我非常想深入的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希望能让更多人关注到他们,用我们的爱弥补他们内心的孤独。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大发展,许多农民外出务工、经商,而他们的孩子们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跟随父母,而是留守在家里,成为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他们既是孤独的,又是极易受到伤害的。留守儿童往往容易表现出孤独,内向,性格偏激,生活习惯差,难以调教等等特性。在我看来,留守儿童有这几方面的问题和隐患。

1.留守儿童的不稳定性,容易受到伤害。

留守儿童首先是儿童。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和青少年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生理、心理上都没有成熟。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且很叛逆。由于有这样的不稳定性因素,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的适当约束和正确引导,从而走上歧路。可能会沾染不良习惯,甚至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而留守儿童本身单纯,缺乏家人、社会的保护,容易被不法分子侵害。很容易受到伤害。

2.留守儿童的生理发育不良

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家人的关爱和教育管束,在生活上容易作息不规律。加上农村地区条件差,孩子可能会营养不良,抵抗力差等等,这些都极大得影响了孩子正常的生理发育。

3.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他们亲情的缺失造成了心理健康的失衡。而寄养亲人、学校老师、社会等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注度不够,他们内心困

惑得不到疏导。导致了很多孩子软弱无助,封闭自己,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亲人产生隔阂,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格隐患。

4.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

留守儿童往往学习动力不足,成绩差。而且教育普及度不高。由于之前提到的孤僻性格,使他们无法融入集体,没有集体荣誉感。对学习也相应的缺乏自觉积极主动性。有的厌学情绪严重,甚至会旷课,逃学,离家出走等。而农村地区教育意识不强,有些家人甚至主动让自己的孩子辍学去打工,使留守儿童受教育程度降低。即使没有辍学,也造成了孩子对学习的忽视。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与他们的生长环境、从小接受的教育和心理原因是分不开的。

首先就是家庭亲情的缺乏。学了这门课,我们知道,家庭是一个孩子的最重要的受教育环境。一个好的家庭,能对孩子个体产生终身的影响。缺乏了父母关爱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一个爱的环境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必需。而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导致他们的教育角色弱化。孩子不能与他们有良好、频繁的沟通,从而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依恋。而寄养家庭对孩子的管理往往简单粗暴,不科学、不人性,加重了留守儿童的孤僻,也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惯。

其次是农村教育环境的制约。在偏远山区,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落后。并且很多时候连温饱都成问题,农民们只有先解决了生存问题,才会考虑子女的教育问题。如果子女只是留在家种田,或在外打一些零工,根本不需要多高的学历。而能考上大学,学费又是一笔大开销。因而在农村地区读书无用论盛行,儿童受教育程度低。这就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教育权利受到侵害。作为弱势群体,他们自己无法夺回自己该有的权利,同时又缺乏他人的帮助。很多大学生会趁暑期去农村支教。但是往往逗留时间短,教学水平不尽如人意。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没有多大的实质性帮助。并且留守儿童内心封闭,需要更多时间来熟悉和亲近大学生。而刚产生感情,大学生就离开了,这对留守儿童是一种感情上的伤害。能像短片中德国大学生那样甘于贫困,数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帮助留守儿童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最后是社会关注度不够。时代大发展造就了留守儿童。社会呼吁多关注留守

儿童的声音也从未断过,但留守儿童的问题却没有真正的解决好。

我认为要从3方面来做。

1.外出打工的家长要多关爱自己的孩子,兼顾打工挣钱与教育孩子。不能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与孩子多沟通,不能产生心理上的隔膜。这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键。

2.要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让留守儿童有学可上,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中完善自我。尤其要建立心理咨询室,有心理老师对留守学生做心理上的疏导和正确引导。使他们具备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的条件。

3.社会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治理力度。政府可以多分配些教育资源给这些孩子。社会鼓励大家去农村支教,并且是长期的,自费的。最起码,我们不能歧视留守儿童,而要把他们当成与其他孩子一样,平等地看待。让他们在远离农村的环境下也能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不会自卑。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当行动起来,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明天。

上一篇:绿色家园的演讲稿下一篇:类似于我的自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