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汇报

2022-06-29

汇报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对于一项工作或者一个项目而言,汇报贯穿于任务的始终,但是在不同的阶段汇报的侧重点是不尽相同的,那么你明晰不同的阶段应该如何更好的撰写汇报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关爱留守儿童汇报》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汇报

关爱留守儿童特色汇报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特色汇报

良心堡镇中心小学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生活上缺少照顾,学习上无人问津,心理上孤独苦闷,安全上没有保障,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由此,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爱便提到了处于教育一线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日程上。爱的方式有很多,哪种方式对症哪种个性哪种类型的留守儿童,就需要教育者细心耐心用心地发现尝试改进总结以给予留守儿童真正有价值的关爱,因此我校开始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研究,并申报市级专项课题。希望通过研究对我国的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能提供有效地帮助,也让我校的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更顺利更融洽。

我校于2013年12月提出设想,2014年开始着手调查本校留守儿童的数量、情况,搜集相关理论支撑、国内外留守儿童研究现状及问题,号召全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积极主动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同时成立课题组,将我们的研究思路、研究对策及方法记录在册,便于形成我校的关于留守儿童方面的校本资源。

留守儿童要健康正常地成长,需要教师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承认心理需要动机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以此为契机,联系留守儿童的生活实际,适时适当关爱,最终促进留守生的人格终生发展。为此,我们细心观察班上的留守儿童言行及表现,到家走访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及问题,分析孩子的性格特征,优势与不足,拟订关爱计划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同时,用心研读杜威的“儿童中心说”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用有价值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研究,采用个案、行动、经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把我们实施的针对性关爱用教育随笔和教学日记等形式积累下来,互相交流补充完善提升,随时将不太妥当的教育关爱拉回到对留守儿童有价值有帮助的道路上。

一、 指导思想

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指针,积极贯彻君山区教育局特色学校建设精神,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想,结合我校农村学校实际,着力抓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特色建设,大胆探索和实践,锐意进取,依托《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机制研究》课题研究,构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氛围,提升办学品位,践行“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

二、 创建目标与方向

(一)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自身优势,谋求特色发展,传承、积淀、弘扬我校关爱留守儿童新立校特色,我们将采用分层推进,分步发展的战略,努力实现特色教育的新跨越,让学校绽放新彩。

(二)第一阶段——特色项目创建阶段(2015.3-2015.9) 根据我校留守儿童的现状,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研究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拟订关爱学生研究方案,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各班主任及参与实践研究的老师拟定实验方案,个人实验计划,初步实施、收集个案。

(三)第二阶段——提升特色建设阶段(2015.10-2016.10)

1、请专家指导、家长配合、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有效机制。

2、广泛开展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和计划。

3、及时收集本课题研究的各类资料,撰写阶段性总结、论文。

(四)深化特色阶段(2016.11-2017.3)

1、搜集老师们的教育随笔及教学日记,研讨并证实有效的关爱策略。

2、整理教师论文、个案,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研究成果集。

3、完成课题研究成果报告,总结经验,并向兄弟学校推广。

三、创建策略与措施

(一)明确目标,提高认识

学校特色建设方案将通过学校讨论,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通过政治学习及业务学习,向全体老师宣传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特色建设设想,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学校重点工作,使全校教职员工共同肩负学校特色建设的重任。

(二) 健全组织,加强培训

1、成立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组建研究机构,制定研究计划。学校成立由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各科室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等为组员的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创建实施计划与工作的指导与开展。

2、建立一支有教学特色善于研究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办好特色学校的依靠力量,是创建特色学校最重要的条件。要想形成学校特色,必须拥有一批富有教育教学特色的教师骨干力量。学校要挖掘本校教师内在资源,发现并积极培养有独特教学风格、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教师。加大师资的培训力度,组织好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外出观摩

实践等,使教师掌握专业技能,为学校特色工作的发展与落实作保障。

3、分层制定措施,规范管理,加大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常规。

(三)强化研究过程,促学校特色发展

1、灵活组织各类交流及观摩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校特色工作的有序开展。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教育教学成果比赛,为老师们的随笔论文提供展示、得到肯定的机会,积累成果。

3、定期举办关爱留守儿童的交流研讨会,相互切磋,共同发展。

(四)以科研引路,奏响特色建设主旋律

1、构建起科研先导的管理机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对探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积极撰写教学日记、论文,将实践与理论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推广。

2、逐步完善课题方案与实施计划,及时小结引路,优化研究目标和内容。

3、以点带面,逐步辐射,全校各班留守儿童都得到老师的有效关爱,解除打工在外家长的后顾之忧,使学生全面发展。

4、营造特色学校环境氛围,利用板报、宣传窗等阵地,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及人文关怀,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独具的特色魅力。

特色学校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长期的发展工程。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办学特色定会圆满完成!

良心堡镇中心小学 2015年10月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爱心汇聚力量

真情共筑希望

---底阁镇中心小学用爱构筑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

底阁镇中心小学

2015年5月

底阁镇中心小学位于两省三县交界之地,地处“石膏之乡”,她始建于1952年。1984年底阁镇党委、政府投资15万元重建新校,实现了“六配套”,被区教育局命名为底阁镇中心小学。在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底阁镇中心小学现已成为一所拥有近40个教学班, 2000余名在校生,近百位教职工,办学质量较高的特色品牌学校。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培育创新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工作思路,深化教改,强化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育局、底阁镇镇府的指导下,学校近几年一直把关爱留守儿童和特困儿童工作当做学校的重要工作。

目前我校现有在校生2000余人,其中留守儿童667人,特困学生189人。由于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们只好跟随爹爹奶奶或亲戚朋友生活,只有寒暑假才能和父母团聚。亲情的缺失和对父母的思念,影响了他们在心理、身体、学习及行为习惯方面的成长。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结合教育局“大手牵小手”活动,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教育留守学生要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现将我校“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制度,规范科学管理。

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工作领导组和协调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制定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落实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包保对象落实到每位授课教师,不留死角,确保每位留守儿童都能得到特别关爱,真正使学校成为他们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阵地。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各班班主任在学校政教处的统一部署下,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变化。对留守儿童变化情况实行每月上报,有专人负责记录。建立家庭情况和父母联系方式登记表和成长记录卡,及时记录每位留守儿童的身体、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习惯等的变化。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三、营造关爱氛围,完善留守儿童工作长效机制

(一)成立关爱队伍,实行结对帮扶。

我校教师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专门的关爱留守儿童队伍。积极宣传,广泛发动全校力量,每一位老师至少帮扶5名留守儿童,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和“志愿者”,从生活、学习、行为习惯上对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定期和留守儿童谈心交流,帮助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这些关爱使留守学生缺失的亲情得到了补偿,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二)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营造留守学生的快乐家园。

为了让留守儿童也能向普通孩子一样享受到家的温暖,促进其健康成长,我校每周都有一次与家长进行网络视频沟通交流的机会,让留守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家长交流。同时安装了专用亲情电话,完善了内部设施,为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有“留守儿童读书日”,留守儿童可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读物。这里,既是留守儿童可以学习课外知识,同时又是留守儿童静心休息的避风港。从而淡忘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远离了孤独和内向,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三)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

为了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我校留守儿童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定期开放,定期组织留守学生观看电影电视,并根据留守儿童的爱好特长组建各种兴趣小组,以经典诵读表演、新春、元宵民间文艺展演、艺术周、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活动作为实施“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有效平台。丰富多彩的活动给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锻炼了留守儿童的胆量,培养了留守儿童的自信和勇气,使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我校有专门的心里辅导老师每周都要对一些出现异常的老师儿童进行心里辅导。疏通他们的心里压力机障碍。并举行讲座、信件交流、每日执勤班励志主题班会等形式,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解决了留守儿童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青春期思想上的的困扰,受到广大留守儿童及家长的欢迎。

(五)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向先进单位学习,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近几年学校大力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枣庄市金盾义工到我校进行帮扶资助100名学生,给他们买棉衣、书包、文具盒等用品;峄城区义工协会到我校进行“爱心鞋盒”捐助活动,捐助学生80人。还有底阁镇派出所刘金良所长帮扶资助我校5名特困学生。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离开家乡,走入城市,在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同时,也衍生出了诸如留守儿童等众多负面问题。宁蒗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集少、边、穷于一身。为摆脱落后的经济状况,改善生活,众多的宁蒗人民纷纷走出大山,外出务工,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这在影响农村劳动生产的同时,也导致了宁蒗留守儿童现象的日益凸显。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为摆在各级各部门眼前的重要课题,在促进宁蒗发展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宁蒗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近年来,共青团宁蒗县委员会在团市委的正确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创新思路,锐意进取,深入推进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简称关爱行动),组织全国项目、地方项目志愿者,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集中开展了一系列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关爱行动四位一体各项基础工作,为深入推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做出了积极实践。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了解,深入调研,摸查留守儿童情况。为准确把握留守儿童情况,保证帮扶和关爱行动落实到位,团县委主动深入我县周边的中小学,并加强与学校和村委会的合作,积极调研我县留守儿童

情况,对不同区域不同家庭环境留守儿童的心理,居住地,生活和学习情况等各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同时,积极开展我县留守儿童建档立卡工作,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的档案依据。团县委还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后期跟进,在建档立卡之后,及时掌握辖区内农民工子女较集中学校基本情况、新学期变动情况,了解农民工子女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处境和需要,及时调整关爱行动和帮扶措施,保证了关爱活动在具体时段的具体帮扶措施。

(二)搭建桥梁,营造阵地,开启结对帮扶模式。为充实关爱留守儿童队伍力量,辐射带动、吸引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关爱行动中来,真正产生乘数效应,提升帮扶水平,保证帮扶质量和成效,团县委于2015年12月10日成立宁蒗彝族自治县青少年发展希望公益服务中心,积极搭建桥梁,营造阵地,通过团县委网站、公示栏,青年志愿者、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等团体和平台,积极寻找社会爱心团体和人士,建立爱心人士和爱心团体与留守儿童的的结对帮扶模式,并将结对情况和帮扶情况进行整理归档,实现了青年志愿者团队、青年志愿者和农民工子女较集中学校、农民工子女结对的有序接力。同时,团县委还定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关爱行动信息统计系统中录入的结对关系,保证帮扶方法的与时俱进和结对情况的适时调整。截至2016年6月,我县关爱行动结对学校12所,结对学校农民工子女人数4240人,已结对学生371人,规范性阵地8个,学校结对率为100%,农民工子女结对率8.75%,结对志愿者组织5个,项目专员5人。

(三)筹资送物,嘘寒问暖,物质精神齐关心。积极倾听和发现留守儿童工作学习生活中存在的思想困惑、现实关切,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回应。每年3月、9月中小学集中开学之际,团县委都会将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进行梳理分析,组织志愿者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五个方面重点内容,集中开展“新学期第一堂课”为主题的“七彩课堂”志愿服务活动,做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爱,从而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认同感和爱国热情。同时,团县委还多方筹资筹物,多次开展送温暖活动,为留守儿童筹资送物,驱寒送暖,给失落中的留守儿童一颗安心丸。2015年2月份,团县委开展“关爱暖冬行动”,为我县烂泥箐乡中关村希望小学全校学生送去128套暖冬外衣,总价值约合1万余元。2015年儿童节前夕,团县委全体人员及哈工大支教团深入城关一小开展感受城市、爱心捐赠活动,向该校100余名留守儿童捐赠学习用具、书包等物品,总价值约合7000多元,并请参加全国少代会的代表与城关一小的学生分享参会经历及感言。2016年3月至7月,团县委先后多次组织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和我县西部计划志愿者深入昔腊坪完小、珠洛河完小、大兴中心校开展爱心卫生计划及小桔灯助学工程,发放卫生用品、学习用具362套,节能小台灯320台,总价值约合8万余元。

同时,团县委还积极协调推进项目专员工作,充分发挥项目专员“领头雁”、“主心骨”作用,抓好项目专员职责履行。自项目专员上任以来,积极组织团队活动,积极投入关爱行动的过程中,踏实推进

对农民工子女状况的调查。通过新任项目专员的上岗仪式,增强了专员的责任意识。作为项目专员,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员,结合结对学校实际制定了“七彩课表”,开通关爱微信,进一步扩大了项目的宣传效果,将更多的爱心凝聚起来,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能够感受到爱的传递。此外,新一届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专员借此创建“平安宁蒗”之际,在七彩课堂设立道德讲坛,从道德培育、法制建设入手,增强学生法律意识,让农民工子女在没有监护人的状态下健康成长,不做违法之人,不为违法之事。

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从2010到2015的五年间,团县委依托青少年维权工程,积极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并将留守儿童群体作为工作的重心,协同相关单位多次开展青少年维权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进校园、禁毒防艾知识有奖问答等多种宣传形式,关注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引导广大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构建“平安宁蒗”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亲情教育和家庭关爱缺失。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大幅上涨,农民工子女的总量不断增加,且流动性强,多数农民工子女的监护人存在外出打工时间长,对家庭的照顾精力投入少的现状。很多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子女交给家里的老人看管,家长往往只给孩子寄生活费,只管孩子吃饱穿暖,只管孩子成绩好不好,忽视了家长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陪伴与引导,忽视了对子女人格、

品格的言传身教,导致了孩子亲情教育和家庭关爱的缺失。这预示着关爱行动工作需要进一步扩大影响和覆盖面,更加深入的贴近学生生活,进一步适应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帮助农民工子女够健康的成长。

(二)势单力薄,事多面广,工作难度大。目前,宁蒗基层团组织没有专职的团委书记,都是由各学校和各乡镇的工作人员兼任,导致基层团组织工作任务重,团委工作开展难度大,极大阻碍了团委工作的开展落实。此外,留守儿童工作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但是当前宁蒗心理辅导人才稀缺,全县没有一名专职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和相应的心理辅导机构,影响了团县委组织的各类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活动及课程的质量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制约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有效开展。

当然,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关注与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团县委仍将一如既往,投入更大的精力探索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建档立卡和结对帮扶工作,深入推动我县关爱行动的发展,保证留守儿童在家庭关爱缺位下的社会及政府关爱高度到位。

第四篇: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情况汇报

供稿:lisj 发表日期:2008-1-17

1333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当成千上万的青壮年劳动力由农村涌入城市,为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打拼时,留守在家乡的孩子们却因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走上了一条坎坷的弯路。新港辖区共有留守儿童72人,占在校学生11.4%,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大,本地外出务工父母的增多,目前仍有上升趋势。这些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少关爱,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心理、学习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丹江口市陈家港小学为了准确了解、全面帮助这些孩子,以班主任为主,针对实际情况从“关怀孩子做人、关心孩子学习、关注孩子心灵、关爱孩子健康”四个方面入手,结合当前素质教育,开展关爱帮扶活动,构建和谐校园。具体开展了以下帮扶措施: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认真对这些孩子摸底调查、了解他们的家庭、父母外出及孩子托付照顾等各种现状,详细掌握每位留守孩子的真实情况。

2、为留守儿童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针对他们的个性心理差异,开展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工作。

3、开展了征寻“爱心妈妈”活动。“留守儿童”与同伴生活在一起,每天耳濡目染着同伴被亲情包围,被亲情呵护,他们的内心肯定会起波澜。为此,我校借十堰市“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启动仪式为全校留守儿童都找到了各自的“爱心妈妈”。这些“爱心妈妈”自愿者在星期天领“留守儿童”与自己的孩子共度周末。给“留守儿童”精神关爱和物质关怀,让他们也能享有拥有一个温暖的“家”的美好感觉。这样的努力达到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合力。

4、长期开展“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奉献亲情活动。为了给“留守儿童”更多的爱,许多家长学校教师牺牲了很多业余时间为留守儿童奉献亲情。一是走进留守儿童家庭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在家里以及临时监管的真实情况;二是带领留守儿童度过快乐双休日。为孩子们的精神带来了愉悦。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艰辛的系统工程,我们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仅仅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这项工作还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探索,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心、关注、关爱留守儿童成长。

第五篇:关爱留守儿童中心工作汇报材料

爱如坦荡湖水,柔波荡漾;情同苍茫草原,广阔无垠。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离不开学校的温情服务,离不开妇联、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真情关爱。自“星星家园”(留守中心)开办以来,我们学校一直在努力。我们在努力争取政府、妇联和社会支持的同时,我们更注重用优质的管理、一流的服务、真情的关爱来拨动留守孩子的心灵和弦。

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亲情,一些留守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存在着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日益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如何实现教育公平,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关爱,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我们“星星家园”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在妇联的支持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解决留守儿童的关爱问题:

一、争取政府支持,整体统筹安排,工程全面实施。

冬,咸宁市妇联为我们双溪桥镇争取到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创办资金。上半年,我们镇政府用这笔资金全面启动留守关爱工程,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活动,丰富载体,规划建设,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齐抓共管,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建设留守寄宿制学校、实行结对帮扶、开展主题关爱活动等措施致力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积极构建和谐教育。

一是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政策,执行“两免一补”,杜绝乱收费,为特困家庭和留守学生减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从物质上给留守儿童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二是政府、学校、社会共参与,三管齐下送温暖,建立助学体系,出台了救助贫困学生的办法,每年拨出一定经费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入学,党委、政府、机关干部、广大党员纷纷捐资捐物。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咸宁市中心支行今年3月份向我们留守中心捐赠了投影仪、体育器材等一万多元的教学用品,鄂南高中的教师、学生也为我们捐赠了4000余元的音响设备,任市长也曾向我们“星星家园”捐款3000元,我们镇的区人大代表也曾个人共捐款多元,武昌水果湖一小、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也曾经向留守儿童伸出援助之手。今年六·一前夕,咸宁市妇联为我们送来了4000元慰问金,区妇联捐款1000元,咸安区教育局捐赠1000元,双溪教育总支捐赠500元。

三是整治校园周边秩序,净化社区文化环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区政府统一协调,组织公安、工商、文化稽查等职能部门经常性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二、学校逐步建立体制,管理服务不断完善。

我们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在指导、检查、考评时,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作为重要内容,我们学校建立了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办法,制订了对留守儿童实施管理的“制度与计划”,设立了留守处常务主任,聘请了生活老师,并与常务主任、生活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学习指导老师等签订了责任状。建立“留守学生花名册”“留守学生健康档案”、“留守学生家庭档案”,并设立了“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处”,还跟留守儿童签订了“服务托管合同”。|确保在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上把对留守儿童关爱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健全家长学校,教育、妇联、团委、关工委等部门齐抓共管,加强对家长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家长学校的扶持和督促力度,保证家长学校正常办学,经常开展活动。

二是建立了“关键在校长,基础在班级,落实靠教师”的教育管理机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班主任和德育教师为成员的“留守学生教育领导小组”,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设置亲情电话、开展主题班团队活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制度等措施,对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管理。

三是建立“四个”教育服务制度,分别是“定点定人联系制度、定期与不定期沟通制度、代理监护人培训制度和考核评估奖励制度。学校确定教职工定点定人联系留守学生作为帮扶对象,建立了与代理监护人沟通联系制度,运用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途径,与留守儿童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性联系。

四是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保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切实有效地进行,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联系起来,使之互相补充,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社会结对帮扶,开展主题教育。

留守儿童关爱问题,不仅得到了区委、政府和妇联的高度重视,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咸宁市政府、妇联、咸安区政府、妇联领导经常组织人马到我们留守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几年来,社会各界也积极努力,致力营造一个充满人间亲情、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一是开展社

会结对帮扶活动。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的积极作用,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定期到学校结对帮扶送温暖。妇联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联系“社会妈妈”和“代理家长”。学校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开展“当好临时父母、倾献师长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

守儿童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二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各界针对留守儿童易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在交通、消防、禁毒、防溺水等各方面,集中开展“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主题教育,引导留守儿童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健康、追求美好、追求进步。

三是深化对留守儿童成长和教育的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他们逐渐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和研究,家庭、学校和社会协作的工作模式开始建立,围绕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习惯等几个方面来召开专门的研究会,开展课题研究,为政府提出和执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具体措施提供了帮助。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与投入。留守儿童渴望爱,需要全社会人人去关爱,去帮助。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1、我们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大部分年龄在45-59岁之间,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教学质量。建议政府教育部门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接纳一批高素质的年轻教师充实我们的队伍。

2、我们留守年中心西边的一排平房(食堂、饭厅、浴室等)在7月9日咸安区校舍安全大排查中被确定为d级危房建议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妇联等助一臂之力,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3.由于教室、寝室太少,这就限制了我们招生的数量。为了满足更多留守孩子到留守中心就读的需求,建议政府、妇联、教育出面协调解决留守学生的用房问题。

4、外来干扰、网吧、“老虎机”等严重侵害了我们留守学生的经济利益和身心健康。建议政府及执法部门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严肃禁止这些不法经营,还给留守孩子安宁日子。

5、建议留守学生的家长不要把育人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要经常积极主动与孩子进行电话交流、视频交流、 书信交流,要重视子女的成人教育,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我们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关爱正在日趋完善、日益细致。我们的工作已经得到了政府、妇联、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赞赏,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我们深知,我们任重道远。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让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再多一些耐心坚持,让留守孩子的家长再多一些积极配合,让社会各界再多一些支持帮助,我相信,在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妇联的努力协调下,在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真情关注下,留守儿童一定能拥有一片湛蓝的天 .

上一篇:公安局双公示目录下一篇:公安机关党课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