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永学先进团组织事迹简介

2024-05-02

中中永学先进团组织事迹简介(精选2篇)

篇1:中中永学先进团组织事迹简介

中中永学先进团组织事迹简介

中中永学先进团组织事迹简介

温州市龙湾区中永镇中中永学团委,下辖15个团支部(1个教工团支部、1个初二级段团支部、13个初三班级团支部)和1个少先队大队部,现有团员237人,少先队员750人。团委班子建设好,9名成员中有5位是共产党员,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按期举行换届,实行民主选举。学生团干部定期参加“少年团校”培训,思想作风过硬,勤奋好学,工作负责,整体素质高。根据上级精神,团委每学期制订活动计划,各团支部也相应制订并上交计划,各项制度健全有效。

学校自1996年8月被列为市级《曙

光计划》的试点学校以来,至今已有6个年头。六年来,团委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深入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有重点、有步骤地全面提高跨世纪一代中学生的素质。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确立了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音体美劳为突破口,以“少年团校”为基本阵地,以团队活动为载体的实施方案。“市《曙光计划》现场会”在本校举行,团委做了《深化“曙光”活动,提高全面素质》的报告,受到市、区领导一致好评;由团委书记执笔的《实施曙光计划,提高学生素质》实验成果,获“温州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二等奖,已送省参评;现在继续深化“曙光计划”,结合学校“四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和读书节),开展下列六项主题活动:

(1)围绕爱国主义主旋律,开展明理立志活动,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2)推出“智多星”活动,培养学生个性爱好,发挥各方面特长,提高学生科技文化和现代生活素质。

(3)开展“四自四心”活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素质。

(4)开展以文明礼仪、法律教育为重点的公民意识教育活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现代生活素质。

(5)注重全团带队,搞好团队衔接期教育,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6)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实践‘五爱’要求,争做四有新人”主题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今年11月23日,团省委张兵、团市委胡剑瑾等书记莅临我校指导,听取了《开展主题教育,深化“曙光”活动》的工作汇报,参观了活动展览室,充分肯定了我校的团工作。

教工团支部围绕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主题,扎实有效地开展团的活动,带领广大团员青年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紧紧围绕当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根据团员青年特点,开

展义务献血、优质课评比、教学研讨等活动。并积极响应创建“罗东文明街”活动,坚持早8:00至晚8:00执勤。在党的中心工作中,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推荐优秀教工团员加入共产党,工作扎实有效,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较好成绩。团员青年积极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两思”“三讲”和“三个代表”,并写好心得体会。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同事间互帮互学,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团组织自身建设规范、扎实,履行团委职责,加强支部建设,并指导支部开展各项工作,创建活跃团支部。按时缴纳团费,踊跃订阅团刊、团报,积极主动完成上级团委交办的任务,围绕青年成长成才,办实事,办好事,工作有创新,有特色。带领学生参观永昌堡、龙湾炮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好少年团校“团干、团员、团前”培训班和“希望班”的教学,指导学生上好团课,内容合理,教学规范。每年于元旦、五四期

间发展新团员,为团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壮大团员队伍。1997、1998年“少年团校”分别获省、市“优秀团校”称号。

团的凝聚力强,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为“希望工程”捐款、购买明信片,参加“献爱心 ”储蓄,为山区五凤垟捐书,为永昌一小王约纳同学捐资1万多元,为张小雪同学捐资6500多元;开展“迎新杯”跳绳、“实践杯”调查论文、“希望杯”演讲比赛,进行讲故事、诗朗诵、电脑汉字输入比赛等,刊出团刊《菁菁校园》(获“区社团评比”二等奖),坚持为敬老院“送温暖”,打扫共青团卫生街,清除灯箱、灯柱广告,开展“禁毒”、“拒绝邪教”、“保护母亲河”宣传,组织学生参加“交通监督岗”工作,举行“申办奥运,利国利民”签名仪式,“提倡科学文明,反对封建愚昧”征文比赛,“祖国在我心中”“二十年后 的我”主题班会,提倡文明用语,开展“五爱”四有“十个一”系列活动,成立《温州晚报》学生记者团。举行“我爱少先队,我爱共青团”和“告别少先队,向往共青团”的建队、离队及隆重的入团仪式,做好推优入团及“曙光团员”“曙光班级”的评选工作。

党政领导重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范畴,团干部待遇落实到位。团委书记致力于团队工作理论研究:《浅谈全团带队,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闪闪团徽伴韶华》、《谈少年团校的建设》、《实施曙光计划,提高学生素质》等论文获市、区级奖;《曙光计划实施方案》在市现场会上做重点发言,并承担省级课题《实施曙光计划,提高学生素质》,多次获区“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镇十佳青年”称号,团委先后荣获浙江省“创双优”先进团组织和浙江省“优秀团校”的荣誉称号。

篇2:全省师德建设先进典型事迹简介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赵瑜同志是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1935年7月出生于甘肃省永登县,1959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197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牢记宗旨,情系“三农”。他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党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50多年,心无旁骛,育种报国。在兰州地区将当地春小麦改种冬小麦获得成功,实现了小麦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近五年向农民无偿提供原种3万多斤,多次用自己的工资资助贫苦农民,自己却甘于清贫俭朴的生活,至今使用的依然是几十年前的旧家具。

二、淡泊名利、矢志不渝。1959年他主动放弃留京机会自愿到陕西,开始在省农业厅工作。为了育种事业,主动放弃大城市省级机关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要求调到地处农村小镇的学校工作,50余年坚守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教学试验农场,从事小麦育种。1996年到退休年龄,多方奔走,直至给时任省长程安东写信,得以继续育种事业。此后,他不负厚望,成功培育了武农148、武农986两个小麦新品种且大面积推广,目前又有三个优良品系参加省区域试验。

三、求真创新,成果斐然。50年如一日,住在农场,从小麦播种到收获全程仔细观察,创造了“小投入高命中率”育种方法,被誉为“赵瑜育种法”。先后培育出武农132、武农99等五个小麦品种,累计推广6000多万亩,实现农民增收36亿元。为了能让新品种尽快推广,他坚持不卖品种经营权,创造了独特的良种推广模式。

四、治学严谨、师德高尚。精研业务,言传身教,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也影响和一大批青年教师,使他们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业务骨干。

讲台四十七年 爱心培育桃李

呼秀珍是咸阳市渭城区道北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65年走上讲台,47年来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她没有因病因事耽误过学生一节课,没有放弃过一个调皮学生,没有收过学生1分钱的补课费。

她是师德的表率。曾三次出席陕西省及全国师德论坛,她真实的事迹和真情的发言感动了许多人。从1999年至今13年,她应邀作师德报告456场次,听众约14万人。

她是育人的模范。连续27年当班主任,用不懈的努力转变了一个又一个差班,用辛劳和慈爱换来同学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她爱学生,一个不放弃。特别对那些家庭不健全和来自农村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耐心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她的班级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班集体。

她是教书的专家,常年坚持的“一分钟演讲、”“新闻播报”、“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称之为“快乐的语文课”,教学效果好。

她是教科研的领头人,她参加过7次省市及全国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3项。她负责的教育部实验课题历时5年,顺利结题,并荣获全国优秀成果一等奖。

她是爱的使者,资助了许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和同志,汶川地震缴纳特殊党费2000元,而她自己却过着平凡而节俭的日子。她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培育了两个优秀的女儿、女婿,被咸阳人民称之为“雷锋家庭”。

1999年,中共咸阳市委、市政府及陕西省教育工委、省教委分别作出“关于开展向优秀教师呼秀珍同志学习的决定”。2012年,中共咸阳市委再一次作出《关于开展向呼秀珍和她的“雷锋家庭”学习的决定》。

专注教育事业 推进专业建设

卢庆林,男,49岁,中共党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国家级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带头人,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28年来,他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守教学一线,立足岗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为人师表。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等多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

主编《电子线路CAD設计》、《电子产品工艺实训》等5本高职统编教材和3本校内实训教材。《模拟电子技术》教材荣获“全国大学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主编、副主编的《模拟电子技术》和《电子技术实训》,被评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开发出“2个平台+7个模块+9条路径”的独具特色的“模块化学分制教学计划”并推广使用;探索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两头在外,四位一体”的新型课程开发模式和“任务引领,真实载体,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新型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与世界知名跨国企业开展以“七联动”为核心的多方面深层次校企合作,企业捐助资金和全套技术及设备建成了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最先进的“SXPI-OMRON工业自动化实训中心”,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带领本部门荣获“陕西省师德先进集体”、“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最佳单位”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带出了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畅游生命长河 阐释学者精神

舒德干,男,1946年2月出生于湖北鄂州市,汉族,中共党员,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德国“洪堡学者”。现任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古生物学会理事长、陕西省科协委员,日本蒲郡市《生命之海》科学馆名誉馆长。

舒德干教授长期从事进化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973”二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年轻教师基金项目以及德国洪堡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共十余项。在“寒武大爆发”、澄江化石库和动物门类起源研究以及高肌虫研究上都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就。曾获得第二届“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陕西省唯一)、“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舒德干教授是一位人民教师,具有强烈的爱国、爱省、爱校之情,为了陕西省和学校的发展,他不辞辛劳,尽心尽力,作出了杰出贡献;发现昆明鱼、海口鱼、古虫动物门、华夏鳗等重大成果,为我国、我省在国际学术界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在日常工作中,他十分注重自身修养,生活简朴,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他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常抓不懈。为了鼓励学生的科技创新,他从自己的奖金中捐资15万元在西北大学设立“德才”奖学金。他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对学生的热心教育,赢得了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呕心沥血 谱写安康特教发展新篇章

徐兴堂,男,1958年5月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安康市阳光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百名中学校长。1996年任职以来,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贫困山区实际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谱写了安康特教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在从事特殊教育的16年时间里,他十分注重学校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和教学技能提升。在全体师生中组织开展“三心(爱心、耐心、恒心)和三爱(爱岗歇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活动,培养教师献身特殊教育的高尚情操。通过组织开展赛教活动、教学观摩活动、选送骨干教师离职进修等方式,激励教职工钻研业务,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目前教师学历合格率、岗位合格率均达到100%,外出进修率达到80%以上。

在他的带领下,通过盘活校产、组织学生勤工俭学、教育项目扶持、争取社会援助和政府支持等途径,共筹集资金21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教学楼、职教楼、康复楼、学生公寓楼、多功能厅等教学设施,添置了多媒体、康复语训等教学设备,为师生创设了一个“安全、健康、文明、快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先后有80名聋童能开口说活,25名聋童回归普通学校读书。聋生的美术作品有150幅美术作品在中、省、市参展获奖,有12幅作品被文化部选送到日本、西班牙、波兰等国参展并获奖。成立“安康残疾人职业教育中心”,建立職业教育实习基地7个,让学生学习美容美发、木工、油漆、缝纫、盲人按摩、烹任、办公自动化、豆芽生长技术,学校培养出的650名学生85%实现了就业。

身残志坚痴心教育 扎根库区守护希望

邓健,男,197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陕西省大荔县赵渡初中教师。1996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在先天残疾、婚姻变故、女儿身患绝症等一系列的人生不幸面前,他死死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对教育事业心志弥坚。面对常年风沙、条件艰苦、待遇微薄的黄河库区,他战胜贫困、扎根库区、守护希望,在大荔库区群众中筑起了一座心碑。

邓健是大荔县三门峡库区移民后代,1岁多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落下了左腿残疾。1999年7月大学毕业的他,主动回到当时条件最艰苦的库区乡镇,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每天吃住在学校,整天趴在桌子上写教案,肯钻研,硬是把学生们眼中显得有些枯燥的数学课,讲得如行云流水。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他主动要求增加工作量,每天至少要上6节课,拖着病腿上下楼10多趟。为了尽量不因自己行动不便而耽搁孩子们的时间,邓健学会了骑自行车,从此,一辆自行车成了这位残疾的初中教师节省时间的最好工具。邓健任班主任多年,经常家访,所带的班班风好、学风浓、成绩突出,连年被评为模范班集体,他连年被评为县校优秀班主任。

在生活道路上邓健是不幸的,先天残疾的他,先是婚姻破裂,接着是父亲离去,更大的灾难接踵而至,7岁的女儿邓娆双腿突然出满血斑、流鼻血不止,省人民医院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孩子看病的日子里,邓健在省城和学校之间来回穿梭,硬是没请一天假,没落下学生一节课。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赵渡中学的数学中考成绩连年在全县名列前茅,朝邑片第一,赢得了学校、学生及家长的高度评价。2008年,他被评为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优秀班主任、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第二届渭南市“十大道德楷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

上一篇:四3班班级工作总结下一篇:英文论文作者格式